石棉縣田灣河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方案(2022-2035年)(3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50713
2022-08-18
31頁
116.66MB
1、田灣河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2-2035年)規劃文本目 錄第一章規劃總則1第一條 規劃目的1第二條 規劃范圍與面積1第三條 風景區性質與資源特色1第四條 規劃期限2第二章保護規劃3第五條 資源分級保護3第六條 資源分類保護4第七條 建設控制管理5第八條 生態環境保護7第三章游賞規劃8第九條 游客容量8第十條 特色景觀與展示8第十一條 景區規劃8第四章設施規劃10第十二條 道路交通規劃10第十三條 游覽設施規劃10第十四條 基礎工程規劃11第五章居民點協調發展規劃14第十五條 居民點調控類型14第六章相關規劃協調15第十六條 國土空間規劃協調15第十七條 其他相關規劃和管理規定協調16第七章2、近期規劃實施18第十八條 近期實施重點18附表表1風景名勝資源類型表表2風景區游客容量表附圖圖0-1-1區位關系圖圖0-1-2綜合現狀圖圖0-1-3規劃總圖圖1-1邊界點坐標圖圖1-2核心景區界線坐標圖圖2-1分級保護規劃圖圖2-2功能分區規劃圖圖3-1風景游賞規劃圖圖4-1道路交通規劃圖圖4-2旅游服務設施規劃圖圖4-3基礎工程規劃圖圖5-1土地利用規劃圖圖6-1近期發展規劃圖27第一章規劃總則第一條 規劃目的 為了加強對田灣河風景名勝區(以下簡稱“風景區”)的保護和永續利用,根據國務院風景名勝區條例規定,特編制本規劃。第二條 規劃范圍與面積風景區范圍包括貢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貢3、嘎山保護區”)在石棉縣境內的全部區域,地理位置介于東經10156141021035、北緯291620293042之間,總面積367.01平方公里。其中西北片區面積258.54平方公里,東南片區面積108.47平方公里。風景區核心景區總面積175.95平方公里,占風景區總面積的48%。風景區范圍及邊界坐標詳見附圖1-1,核心景區范圍及邊界坐標詳見附圖1-2。第三條 風景區性質與資源特色風景區屬山岳型,是貢嘎山南坡的門戶,以雪山、峽谷、瀑布和奇峰異石為主景,是供風景資源保護、觀光探奇、科研科普和休閑文體活動的省級風景名勝區。風景區內景觀資源由2大類4中類11小類共25個景點構成(見附表1),其中一4、級景點3個(原始森林、大雪山、小冰川),二級景點11個(界碑石山、喇嘛群峰、蓮花山、天門瀑布、擺樓溝瀑布、巴王河、田灣河、喇嘛溝、擺樓溝、神仙梁子、高山杜鵑),三級景點9個(喇嘛山、觀音山、擺樓山、神仙水瀑布、茶泉瀑布、龍宮山瀑布、龔家溝、菩薩石、一線天),四級景點2個(佛靈寺遺址、藏文摩崖)。第四條 規劃期限本規劃期限為2022-2035年,規劃近期2022-2025年。第二章保護規劃第五條 資源分級保護劃分為一級、二級、三級保護區三個層次,實施分級控制保護,并對一、二級保護區實施重點保護控制(見圖2-1)。1、一級保護區(核心景區嚴格禁止建設范圍)包括貢嘎山保護區的核心區、緩沖區和四川省第5、四次大熊貓調查報告確定的大熊貓棲息地區域,面積175.95平方公里,占風景區面積的48%。同貢嘎山保護區重疊的區域與保護區的保護要求一致;同大熊貓棲息地重疊的區域與大熊貓棲息地的保護要求一致;對本區內的風景資源及其整體環境進行長期的科學檢測分析和保護研究;不安排游人進入游賞,禁止與生態保護無關的項目進入,不得設置旅宿床位;不得安排重大建設項目,對符合規劃要求的建設項目,要嚴格按照規定程序進行報批。2、二級保護區(嚴格限制建設范圍)主要包括二級和三級景點的集中分布區,面積105.94平方公里,占風景區總面積的29%。同貢嘎山保護區重疊的區域與保護區的保護要求一致;嚴格限制區內設施類別、規模和建設6、風貌;相關建設項目須仔細設計后,按照相關程序嚴格審批;加強對居民點的規劃管理,控制建設規模,保持與風景區環境協調一致的風貌。3、三級保護區(控制建設范圍)在風景區范圍內除一級和二級保護區以外的區域,面積85.12平方公里,占風景區總面積的23%。應編制詳細規劃,合理安排旅游服務設施,有序引導各項建設活動;區內建設要控制設施規模、建筑布局、層高體量、風格、色彩等,保持與風景環境的協調;基礎工程設施必須符合相關技術規范和滿足環保要求。第六條 資源分類保護1、生態恢復與修復修復水電開發、道路建設和泥石流災害等原因造成的生態創傷。2、野生動物保護重點保護金雕、紅隼、鳳頭鷹、松雀鷹、紅腹角雉等珍稀鳥類和7、大熊貓、藏酋猴、斑羚等珍稀獸類的棲息地生態環境。3、林地保護加強日常巡護,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建立資源檔案并掛牌保護;嚴格控制依賴森林資源的活動;盡量使用鄉土樹種進行植被恢復,不得進行樹(草)種引進;對進出風景區的植物進行病蟲害檢疫,確保生態系統安全;林地保護等級按照石棉縣林地保護利用規劃(2010-2020) 的劃分進行布局,嚴格實行林地用途管制,實施林地保護分級管理。4、生態環境監測監測植物群落、灌草地、水生生物、水棲鳥類變化情況,建立野生動物生態監測體系,并不斷改進保護措施。5、水系保護完善風景區污水處理系統和中水回用系統,確保污水達標排放,污水處理技術應選擇適應高寒地區的污水處理工8、藝;建設生態環保廁所;對河流及其支流進行嚴格管理,抓好水體兩岸綠化和護岸工作;保護風景區內鄉鎮飲用水水源保護區。6、山體保護保護北向的貢嘎山主峰視線通廊和南向的瓦灰山視線通廊;保護代表性奇峰異石景點,禁止破壞性展示利用;保護奇峰異石的視線通廊;嚴格管理游客行為。7、大熊貓生境和廊道生態修復在大熊貓棲息地范圍內按照大熊貓棲息地的要素恢復其生境;在棲息地的關鍵連接地帶加大保護力度;盡可能恢復棲息地的自然植被,根除可能威脅當地自然植被的外來的物種。8、宗教活動場所管理 風景區內尚無依法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僅保留佛靈寺遺址作為景點展示。落實國務院宗教事務條例和國家宗教局等10 部門關于處理涉及佛教寺廟9、道教宮觀管理有關問題的意見(國宗發(2012)41 號)文件的相關規定。第七條 建設控制管理表2-1 分區設施控制管理一覽表設施類型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三級保護區1.道路交通索道、纜車、鐵路、高等級公路機動車道、停車場游船碼頭棧道土路石砌步道其它鋪裝游覽車停靠站2.餐飲飲食點野餐點小型餐廳中型餐廳大型餐廳3.住宿野營點家庭客棧小型賓館中型賓館大型賓館4.宣講咨詢解說設施咨詢中心5.購物小賣部、商亭商攤集市墟場商店銀行、金融大型綜合商場6.娛樂大型文化、體育和游樂設施中型文化、體育和游樂設施小型文化、體育和游樂設施7.管理設施行政管理設施景點保護設施游客監控設施環境監控設施8.游覽設施風雨亭休10、息椅凳景觀小品9.保健門診所(無床位)醫院(有床位)救護站(無床位)賓館、招待所等(有床位)培訓中心、療養院等(有床位)10.基礎設施郵電所多媒體信息亭夜景照明設施應急供電設施給水設施排水管網垃圾站公廁防火通道消防站水庫11.其它科教、紀念類設施節慶、鄉土類設施宗教設施注:應該開展;允許開展;有條件允許開展;禁止開展。第八條 生態環境保護按照分級保護的要求實施生態環境保護。全面落實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依法編制水土保持方案,并在生產建設過程中全面實施各項水土保持措施,切實控制人為水土流失。加強河湖管理與保護,劃定河湖管理范圍,明確管理界限、單位和要求,嚴禁侵占河湖水域岸線、嚴禁開11、展河道采砂,加強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管理,嚴格依法履行相關手續。表2-2 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表大氣環境質量水環境質量環境噪聲和交通噪聲達到一級達到I類達到0類標準注:大氣環境質量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 地表水環境質量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 聲環境質量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第三章游賞規劃第九條 游客容量風景區日游客容量約9766人次,日極限容量約19532人次。其中喇嘛山景區日游客容量約3200人,日極限游客容量約6400人;擺樓山景區日游客容量約3206人次,日極限游客容量約6412人次;田灣河景區日游客容量約3360人次12、,日極限游客容量約6720人次(見附表2)。第十條 特色景觀與展示科學展示風景區“神奇壯麗的雪山冰川”、“絢麗多姿的瀑布跌水”、“神彩紛呈的奇峰異石”、“靈動秀美的中山峽谷”等特色景觀,并作為核心解說主題。編制解說系統專項規劃,系統構建完善的解說教育設施,展示特色景觀,突出核心解說主題,支撐游賞展示、環境教育、科普宣傳、文化傳承。在草科藏族鄉(以下簡稱“草科鄉”)場鎮(風景區外)設置游客中心和文化設施作為集中解說展示場所。在各景區入口、重要景觀景點、游步道和游路交叉口設立解說牌、指示牌、警示牌,作為重要解說設施。第十一條 景區規劃1.喇嘛山景區:面積29.64平方公里,以喇嘛溝中山峽谷、天門瀑13、布和喇嘛山山景為核心,串聯喇嘛溝與喇嘛山沿線景點,著重開展觀光游覽、風景攝影和野外游憩等類型的游覽活動。2.擺樓山景區:面積24.36平方公里,以雪山山景和中山峽谷景觀為主要景觀特征,依托擺樓山、擺樓溝瀑布群和擺樓溝、唐家溝中山峽谷等,著重開展觀光游覽、風景攝影、戶外休閑和科考科普等類型的游覽活動。3.田灣河景區:面積8.22平方公里,以田灣河兩岸中山峽谷山水自然風光為主景,依托田灣河,著重開展郊野休閑和康體保健等類型的游覽活動。第四章設施規劃第十二條 道路交通規劃1.對外道路交通規劃構建景區對外快速交通道路,提升田(田灣河)草(科)路的道路等級;建成界碑石至子梅村旅游公路,形成環貢嘎山主峰游14、覽環線;實施S217石棉縣王崗坪鄉大崗山隧道至瀘定段改建工程和兩河口至界碑石(康定界)公路改建工程。2.內部道路交通規劃在界碑石和草科鄉場鎮分別設置風景區出入口各1處。對現狀道路進行改造;新建風景區內旅游公路;完善游覽步道;建設騎行道;在界碑石和草科鄉場鎮分別設置交通換乘中心1處;在界碑石和草科鄉場鎮分別設置集中停車場1處;在田灣河旅游村設置小型停車場;在喇嘛山入口、喇嘛溝入口、唐家溝入口、擺樓溝入口和界碑石等地段設置觀光車停靠站(見圖4-1)。3.道路及交通設施控制要求旅游高峰期時,加強管控。游覽路選線應隨山就勢,與自然景觀相互協調,不宜有過長的路段暴露于主要觀景面。游步道路面材料推薦使用自15、然環保材料。風景區內宜建設生態型停車場。交通指示設施、指示標牌設計應注意與周圍環境協調。第十三條 游覽設施規劃規劃風景區內的游覽接待設施按旅游鎮旅游村服務部的格局進行布局,共設置1個旅游鎮、1個旅游村和6個服務部(見圖4-2),游覽設施總用地0.69平方公里,總床位預測為3705床,在草科鄉旅游鎮和田灣河旅游村合理布置,風景區內不安排床位。建筑風貌以地方特色民居為基調,建筑均應小體量、低層數依山就勢建造;建筑層高控制不超過3層,局部因景觀和功能需要可適當提高,色彩上應與景觀相協調;容積率控制在0.5以內。第十四條 基礎工程規劃1.給水工程規劃風景區遠期用水需求為322立方米/天,旅游鎮、旅游村16、供水系統依托草科鄉自來水廠,各服務部規劃集中供水設施,規模100立方米/天。2.排水工程規劃規劃區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體制。建筑密集區敷設雨水管,建筑稀疏區可利用道路邊溝將雨水收集就近排放至山林中。遠期風景區將產生污水量274立方米/天,污水納入草科鄉污水系統統一處理。3.電力工程規劃風景區用電負荷遠期為74.1千瓦。電源來自唐家溝110千伏變電站。風景區內10千伏線路原則上埋地鋪設。穿越風景區的高壓線要設置高壓走廊。單回路220千伏線路不小于30米,110千伏線路不小于20米,35千伏線路不小于15米。4.通信工程規劃風景區遠期共需電話1853線。依托草科鄉電信分局及郵政支局,為風景區提供通信17、服務。5.環衛工程規劃將風景區垃圾收集后運至石棉縣垃圾中轉站,經壓縮后運至雅安市垃圾焚燒廠處置。各農家樂、酒店賓館餐廚垃圾必須按照石棉縣相關規定及要求送至指定地點處理;在農村地區進行垃圾分類意識的普及及宣傳,設置分類垃圾收集箱,定期收集送至石棉縣垃圾中轉站。在游客中心、旅游村、各服務部新建旅游廁所,旅游廁所不低于旅游廁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GB/T 18973-2016)AA級標準。旅游廁所給排水結合所在地的給排水系統統一考慮。6.綜合防災規劃(1)地質災害防治規劃風景區各項建設前期必須針對具體建設區域編制地質災害專項勘查報告,對用地范圍內及邊坡做專項巖土工程勘察。嚴格遵照“先治理,后建設”18、原則。在經過“地質災害專項勘查”及“專項巖土工程勘察”后,出現規劃用地布局與相應地質勘查等資料相沖突,應以“地質災害專項勘查”及“專項巖土工程勘察”資料為準,采取防范措施或按法定程序進行用地調整。不得在有安全隱患的規劃用地進行建設。(2)消防規劃區域消防依托草科鄉消防站。(3)防洪規劃建立洪水預警系統,避免洪水災害;加強陡坡、峭壁區域的保護,嚴禁破壞植被,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按照防洪標準要求確定風景區鄉(鎮)村、景源和旅游設施防洪標準,即鄉(鎮)村防護區20年一遇;一級景源50100年一遇,二級景源防3050年一遇,三級、四級景源1030年一遇(表4-1);公路工程防洪標準見表4-2。19、表4-1 景源防洪等級和防洪標準表景源級別景點名稱防護等級防洪標準重現期(年)一級原始森林、大雪山、小冰川50100二級界碑石山、喇嘛群峰、蓮花山、天門瀑布、擺樓溝瀑布、巴王河、田灣河、喇嘛溝、擺樓溝、神仙梁子、高山杜鵑3050三級喇嘛山、觀音山、擺樓山、神仙水瀑布、茶泉瀑布、龍宮山瀑布、龔家溝、菩薩石、一線天1030四級佛靈寺遺址、藏文摩崖1030表4-2 公路防洪等級和防洪標準表項目防護等級防洪標準重現期(年)路基橋涵隧道特大橋大中橋小橋涵洞及小型排水構筑物特長隧道長隧道中短隧道高速公路、一級公路100300100100100100100100二級公路501001005050100505020、三級公路25100502525505025四級公路1005025502525(4)防震規劃風景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2g,地震動反映譜特征周期為0.45s;地震基本烈度值為。在草科鄉設置固定避難場所,沿田灣河的道路作為人員疏散和物資運輸的主要救援通道,救援通道須保證震后7米以上的寬度。(5)應急救援體系建設要求和游客調控措施建立以“風景區管理局”牽頭、風景區所屬相應城鎮為輔的風景區應急救援工作小組,建立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第五章居民點協調發展規劃第十五條 居民點調控類型風景區內無鄉(鎮)、村駐地,無居民點分布。第六章相關規劃協調本規劃與土地利用、生態環境保護、水資源、自然保護區、宗教、旅游等相21、關規劃進行了充分協調,實現多規協調。第十六條 國土空間規劃協調本規劃與石棉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石棉縣環貢嘎山旅游度假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初步成果中的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和城鎮開發邊界進行了協調與對接,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和涉及城鎮開發區域的保護管控措施均符合石棉縣及相關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的要求;各地類的規劃指標符合在編的石棉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最新成果中的土地利用結構優化調整方案。(一)與生態保護紅線的協調整個風景區均位于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將貢嘎山保護區的核心區、緩沖區和大熊貓棲息地區域,共175.95平方公里納入風景區一級保護區進行管控22、,其他區域納入二級和三級保護區進行管控;生態紅線內無規劃的旅游鎮、旅游村等大型旅游接待服務設施,風景區內的生態紅線除滿足本規劃的一級、二級保護區相關管控要求外,還應滿足國家、地方相關生態紅線管控要求,嚴禁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各類開發活動,嚴禁任意改變用途,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二)與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的協調 根據第三輪三區三線試劃成果,風景區范圍不涉及永久基本農田,待三區三線劃定工作完成后,風景區應再次與其進行協調。(三)與城鎮開發邊界的協調本規劃與石棉縣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的城鎮開發邊界進行了協調,風景區范圍不涉及石棉縣城鎮開發區域。(四)土地利用規劃協調落實中華人民共23、和國土地管理法等相關規定,做好與石棉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實施協調,嚴格保護永久基本農田,適當增加風景游賞用地,控制建設用地規模(見表6-1)。表6-1 土地利用調控表序號用地代號用地名稱面積(平方公里)占總用地(%)備注現狀規劃現狀規劃0合計風景區規劃用地367.01367.011001001甲風景游賞用地39.070.00 10.65 2乙旅游服務設施用地0.690.00 0.19 3丁交通與工程用地0.150.360.04 0.10 4戊林地287.14247.1778.24 67.35 5己園地0.810.810.22 0.22 6辛草地11.611.63.16 3.16 7壬水域66.24、7966.7918.20 18.20 8癸滯留用地0.520.520.14 0.14 第十七條 其他相關規劃和管理規定協調1.生態環境保護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相關規定,做好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規劃的實施協調,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落實規劃環評的相關措施和要求,相關建設項目應當履行環評手續。2.水資源保護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相關要求,加強節水管理,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大污水處理和管理力度,保護水資源;嚴禁隨意傾倒棄土棄渣,做好規劃區水土保持工作,保護生態環境。3.林地和特定區域保護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有關規定,嚴格保護林25、地和林木資源,做好與貢嘎山保護區總體規劃和大熊貓棲息地的實施協調。將與貢嘎山保護區核心保護區以及大熊貓棲息地重疊的部分納入一級保護區(核心景區)進行保護,與貢嘎山保護區和大熊貓棲息地重疊的區域與保護區和大熊貓棲息地的保護要求一致;未經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或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進入自然保護區建立機構和修筑設施。4.旅游管理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等相關規定,規范旅游和旅游經營活動,提升旅游服務水平。第七章近期規劃實施第十八條 近期實施重點1.風景區總體規劃批復后1年內,完成風景區和核心景區范圍的標界立樁,建立健全風景區徽志,編制風景區詳細規劃。2.實施風景區內旅游公路的新建和升26、級改造。3.新建風景區內生態廁所。4.新建游覽步道(含休憩亭廊)設施。5.重要景點的配套設施完善、服務部的建設完善。6.風景區標志、標牌系統完善。附表附表1 風景名勝資源類型表大類中類小類景點名稱自然景源(一)地景1.大尺度山地(1)大雪山2.山景(2)喇嘛群峰(3)神仙梁子(4)喇嘛山(5)觀音山(6)擺樓山(7)蓮花山(8)界碑石山3.峽谷(9)喇嘛溝(10)龔家溝(11)一線天(12)擺樓溝4.石林石景(13)菩薩石(二)水景5.冰雪冰川(14)小冰川6.瀑布跌水(15)天門瀑布(16)擺樓溝瀑布群(17)神仙水瀑布(18)龍宮山瀑布(19)茶泉瀑布7.江河(20)田灣河、(21)巴王河27、(三)生景8.森林(22)原始森林9.植物生態群落(23)高山杜鵑人文景源(四)勝跡10.摩崖題刻(24)藏文摩崖11.遺址遺跡(25)佛靈寺遺址附表2 風景區游客容量表景區道路類型長度(米)寬度(米)計算面積(平方米)計算指標(平方米/人)一次性容量(人次)日周轉率日游客容量(人次)風景區計計4883929767810976619766現狀公路2559925119810511815118規劃公路594021188010118811188規劃步道1730023460010346013460擺樓山景區計1603323206610320613206現狀公路85332170661017061170628、規劃步道750021500010150011500喇嘛山景區計1600323200610320013200現狀公路853321706610170611706規劃公路297025940105941594規劃步道450029000109001900田灣河景區計1680323360610336013360現狀公路853321706610170611706規劃公路297025940105941594規劃步道530021060010106011060注:1.采用線路法計算,游客容量=計算面積(道路長度寬度)/計算指標日周轉率。2.步道含步游道和自行車道。3.寬度指步道全部路面寬度,公路兩側各1米路面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