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校教學樓、宿舍樓等定位和測量放線施工方案及技術措施(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55084
2022-08-24
15頁
78.54KB
1、定位和測量放線施工方案及技術措施一、定位和測量放線施工方案1.1、定位和測量放線工程簡介本工程新建工程,由初中、高中素質樓、教學樓,初中、高中宿舍樓,體育館,禮堂,文化傳播中心,國學講堂組成。總建筑面積108817其中地下室14525,地上面積94292。建筑單體最高高度24.3m1.2、定位和測量放線工程施工1、施工測量總體思路1) 平面控制網按照場區平面控制網和主軸線控制網兩級測設。場區平面控制網以業主(測繪單位)提供的控制(網)點為基準,測設時采用導線測量方法進行測設。主軸線控制網依據場區平面控制網采用直角坐標法和極坐標法進行測設。2) 高程控制網根據業主(測繪單位)提供的水準基準點(基2、準點應保證三個以上),采用歐波自動安平精密水準儀AL32,按照三等水準測量的精度要求將高程引測到現場形成高程控制網。3) 以主軸線和高程控制網作為結構、基坑監測、裝飾裝修、安裝工程施工的測量基準點。并定期進行校核,以保證基準點的穩定性與可靠性。2、測量施工階段劃分測量工作施工時,主要分三個階段進行施工,即基礎階段施工,地上主體結構階段施工、二次結構裝飾階段施工,其中又分為二個流水施工段。在點位布設時充分考慮流水施工段測量的方便性。3、測量控制基準點交接、復測與維護測量工作實施前與業主(測繪單位)進行基準控制網書面和現場交接,并對基準控制網進行復測,并將復測成果報業主和監理審核。在施工過程中定期3、對控制網點進行校準并做醒目的圍護欄桿進行保護,防止施工機具車輛碰壓。4、測量儀器的選擇為了保證測量精度,現場采用了智能型天宇CTS-632全站儀、天宇電子LDT-02L經緯儀、歐波自動安平精密水準儀AL32。主要測量儀器及性能見下表。主要測量方法一覽表序號測量項目測量儀器測量方法依據標準與規程1主軸線定位與控制天宇CTS-632全站儀直角坐標法、極坐標法工程測量規范建筑施工測量技術規程2軸線加密測量天宇CTS-632全站儀直視法+光電測距建筑施工測量技術規程3高程控制網的測設歐波自動安平精密水準儀AL32三等附合水準導線測量法工程測量規范4軸線投測歐波自動安平精密水準儀AL32直視法建筑施工測4、量技術規程5豎向軸線投測LDT-02L經緯儀激光鉛垂投點法建筑施工測量技術規程5、測量人員的組織根據本工程的重要性結合施工需要,現場測量人員配備情況下表。測量人員配備情況序號職務數量崗位責任具備的條件1測量工程師2名負責安排組織工作,設備管理,現場安全管理,工作質量及工作進度控制管理。從事測量工作5年以上。2測量技術員5名測量技術管理,測量放線質量管理,測量技術資料編制。從事測量工作3年以上。1.3平面軸線控制網測設方法1、平面控制網布設原則1) 平面控制網坐標系的選用:本工程根據設計要求采用大地坐標系統。2) 平面控制先從整體考慮,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3) 平面控制網的5、布設根據設計總平面圖,現場施工平面布置圖進行測設。4) 控制點應選在通視條件良好、安全、易保護的地方。5) 控制樁位用混凝土保護,工程施工中用鋼管進行圍護,并用紅油漆作好標記。2、主軸線控制網的測設本工程主軸線控制網采用智能型天宇CTS-632全站儀進行測設。按照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16、建筑施工測量技術規程DB11/T446-2015要求,控制網精度符合下表規定:主軸線控制網技術要求序號技術要求1等 級測角中誤差()邊長丈量相對中誤差2一級81/240003、軸線控制網的加密測設經校測精度指標符合要求后,根據施工方案中流水段的劃分,對主軸線控制網進行加密,以滿足施工的需要。加密方6、法在原主軸線方向上采用內插法進行。1.4高程控制網的測設方法1、高程控制網的布設原則1)為保證建筑物豎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場區內建立高程控制網,以此作為保證施工豎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條件。2) 根據場區內甲方提供的高程基準點布設場區高程控制網。2、高程控制網的等級及技術要求高程控制網的等級布設為三等水準網,水準測量技術要求見下表。三等水準導線測量技術要求等級每千米高差中誤差(mm)路線長度(km)水準儀型號往返次數附合閉合差(mm)三等(國家)650AL32往返各一次12L1/2三等(企業)650AL32往返各一次10L1/2注:L為往返測段附合水準路線長度(km)3、水準點的埋設及觀測技術要求17、) 水準點的埋設水準點選在土質堅硬,便于長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方。水準點采用方形砼墩制作,利用鋼管圍擋保護,場區內共布置4個首級高程基準點,水準點間的距離控制在50m-100m。2) 水準觀測的技術要求見下表。三等水準測量觀測精度要求等 級水準儀型號視線長度(m)前后視距較差(m)前后視距累積差(m)視線離地面最低高度(m)基輔分劃讀數差(mm)基輔分劃所測高差之差三等AL32100360.31.01.51.5樓層測量放線施工方法基礎施工采用外控法進行軸線投測,0.000m以上結構施工采用內控法進行軸線豎向投測;豎向標高傳遞采用懸吊鋼尺法進行豎向傳遞。基礎結構施工期間,對主軸線控制點和高程控制8、點每一個月復測一次,以防止控制點位移而產生測量誤差,從而影響施工測量精度。1、基礎結構測量基礎結構施工測量采用外控法,主要使用的測量儀器有:全站儀、經緯儀、水準儀等測量儀器。1) 主軸線的投測與細部放樣(1) 基礎施工測量:在墊層砼面進行基礎定位放線前,以建筑物場區平面控制網為基準,校測主軸線控制樁無誤后,將經緯儀架設在基坑邊緣上的軸線控制樁上,以正倒鏡挑直線法將所需的軸線投測到墊層砼面上,投測允許誤差2mm。墊層砼面上軸線投測完成,經校測合格后,用墨線彈出基礎、柱等邊線,用紅油漆以三角形式標注清楚。基礎放線的允許誤差序號長度L、寬度B的尺寸(m)允許誤差(mm)備注 1L(B)305230L9、(B)6010360L(B)9015490L(B)120205120L(B)150256150L(B)302) 基礎施工高程測量土方工程移交前向基底引測標高基準點,即以現場高程控制點為依據,使用精密水準儀將高程引測到基坑施工面上。標高基準點用紅油漆標注在基坑側壁上,并標明數據,測量操作中鋼尺需加拉力、尺長、溫度三差修正。由場區內首級高程控制網引測至基底施工面6個標高基準點(相對高程數據統一一致),經聯測、閉合形成統一的基底高程控制網,并定期與場區內首級高程控制網聯測進行校核,根據聯測校核結果及時調整、修正相關水準點高程,以保持整個工程標高控制的統一性。標高傳遞允許誤差見下表。 標高豎向傳遞允許10、誤差序號項目允許誤差(mm)備注1每層32總高H(m)H30530H60102、0.000m以上結構施工測量0.000m以上結構施工測量采用內控法進行軸線的豎向投測,內控網按照二級控制網精度技術要求進行測設。1) 內控點的布設(1) 內控點的布設應盡量選擇首層樓板建筑物外廓軸線及單元、流水段分界軸線和樓梯間、電梯間兩側軸線。為了保證控制點的精度和便于檢核,每個流水施工段內控點布點應不少于三個。內控點作為軸線豎向傳遞的依據,應距軸線11.5m設點,同時應將各流水施工段內控點進行聯測閉合,相同軸線閉合差應小于3mm。(2) 內控點預埋鐵件應與樓板鋼筋焊接牢固。各層頂板澆筑混凝土時,在垂直對應控制點11、位置預留出200mm200mm的孔洞,以便軸線豎向投測。預埋鐵件由1001008mm厚鋼板制作而成,在鋼板下面焊接F12鋼筋,且與首層樓板鋼筋固定牢固。(3) 0.000m以上軸線豎向投遞精度指標見下表。軸線豎向投遞允許誤差序號項目允許誤差(mm)備注1每層32總高H(m)H30530H60102) 0.000m以上軸線投測將LDT型激光電子經緯儀架設在首層內控點上,將接收靶安放在投測層板面相對應的預留洞口,架設好LDT型激光電子經緯儀,打開發光電源,將光線投測到所需樓層面上,調整激光束得到最小光斑,適當挪動接收靶,接收靶的“十”字交點移至激光斑點上,輕輕轉動DZJ3激光垂準儀,激光斑在接收靶12、上形成一個激光圓,激光圓中心即為控制的接收點。依次投測下一點,直到所需控制點投測完畢。對所投測的軸線點進行角度、距離閉合差測量,滿足相關精度要求后方可作為該樓層的平面控制網,并以此作為樓層細部軸線,墻體邊線、門窗洞口邊線依據。3) 0.000m以上高程傳遞測量根據場區內首級高程控制網在首層樓層內走廊位置測設出結構1.000m(至少3個)水平標高線作為0.000m以上結構施工測量的高程基準點。施工中,采用懸吊鋼尺法向上引測各層高程點,測量操作中鋼尺需加拉力、尺長、溫度三差修正。同一樓層平面內的水平標高控制點為三個,間距分布均勻并要足結構施工的需要,其誤差控制在3mm以,高程基準點標識。3、裝飾施13、工測量裝飾階段測量以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中各樓層軸線、軸線控制線和各樓層傳遞的標高控制線為測量依據,主要控制要點為:門窗、吊頂、地面、管線標高控制、設備基礎、幕墻平面位置控制。1) 軸線的恢復和隔墻測量放線軸線恢復前使用全站儀對每條軸線的相對距離、角度進行校核。校核后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對在施工中被砂漿覆蓋和因時間久而模糊的軸線、軸線控制線,把面層的附著物清理干凈后用墨線重新彈出,用于隔墻的平面位置控制。柱立面的軸線由恢復后的軸線進行引測,并彈出墨線用紅油漆標識。根據恢復后的軸線依次放出各樓層的隔墻線并用墨線彈出。2) 標高的抄測樓層水平標高控制線抄測前應先校測鋼筋砼結構施工測量中傳遞的標高控制14、線,當三個基準點較差小于3mm時,取平均值作為施工層標高的控制線。樓層控制線抄測時,應盡量將儀器安置在測點范圍的中心位置進行抄測,各標高控制線之間用墨線連接并用紅油漆標明數據。3) 幕墻安裝測量為了保證幕墻的安裝精度和實現設計效果,在幕墻安裝時,首先依據設計圖紙計算出各主龍骨的坐標數據,然后依據結構控制網,利用全站儀采用極坐標放樣方法在結構體上下布設幕墻主龍骨的位置。測設精度要求點位誤差小于3mm,拉鋼絲進行校核其垂直度及各點的間距無誤后作為幕墻安裝的測量依據,主龍骨裝完成后用全站儀進行復核。1.6重點部位測量放線施工方法1、墻、柱施工精度測量控制方法為了保證剪力墻、柱子的位置正確以及后續裝飾15、施工的及時插入,放線時首先根據軸線放測出墻、柱位置,彈出墻柱邊線,然后測放出墻柱50cm的控制線,并和軸線一樣標記紅三角,每個房間內每條軸線紅三角的個數不少于兩個。在該層墻、柱施工完后要及時將控制線投測到墻、柱面上,以便用于檢查鋼筋和墻體偏差情況,以及滿足后期吊裝、裝飾施工測量的需要。2、門、窗洞口測量控制方法結構施工中,每層墻體完成后,用經緯儀投測出洞口的豎向中心線、洞口兩邊線及橫向控制線用鋼尺傳遞,并彈在墻體上。室內門窗洞口的豎直控制線由軸線關系彈出,門窗洞口水平控制根據標高控制線由鋼尺傳遞彈出。以此檢查門、窗洞口的施工精度。3、電梯井施工測量控制方法在結構施工中,在電梯井底以控制軸線為準16、彈測出井筒30cm控制線和電梯井中心線,并用紅三角標識。在后續的施工中,每層都要根據控制軸線放出電梯井中心線,并投測到側面上用紅三角標識。1.7沉降觀測施工方法1、施工監測目的為了正確反映建筑體在施建時與功能性使用時的變形量與變形趨勢,檢驗設計數據的正確性、積累相關施工經驗和信息化的施工理念。2、施工監測內容結合本工程結構施工期間的特點,本工程監測的主要工作內容為建筑體沉降觀測(配合由業主指定具有相關測繪資質單位完成)、結構施工期間的塔吊的垂直度監測。3、建筑體沉降觀測1) 沉降基準點布設原則:(1) 布設的沉降基準點必須堅固穩定且便于長期保存。(2) 為了對沉降基準點進行相互檢查,沉降基準點17、的數目為三個,以保證沉降觀測成果的正確性。(3) 沉降基準點與觀測點的距離不宜太遠,以保證觀測精度。(4) 沉降基準點須埋設在建筑物的壓力傳播范圍以外,同時為了防止沉降基準點受到凍脹的影響,沉降基準點的埋設深度不小于1.5米,保證基準點穩定。(5) 沉降觀測點埋設,基準點離觀測建筑物距離不小于2倍基坑開挖深度。2) 沉降觀測點的布設方法(1) 建筑物沉降觀測點點數及觀測點布置。(2) 埋設方法觀測點標志采用不銹鋼棒,其端部打磨成光滑的球形,沉降觀測點埋設。埋設時,用電錘在設計位置打孔,孔深5cm10cm。將直徑20mm銅棒放入孔內,周圍由環氧樹脂填充使牢固。埋設時應使銅棒端部外露3mm5mm。18、3) 觀測技術要求(1) 沉降觀測按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規定的二等水準測量要求進行。每次觀測要做到儀器、水準標尺、測站、線路、觀測人員五固定。首次觀測在同期進行兩次,無異常時取其平均值。周期性觀測中,如與上次相比出現異常,要及時復測。(2) 觀測儀器選用AL32自動安平精密水準儀及其配套銦鋼條碼尺。4) 測站觀測限差水準觀測的視線長度、前后視距差、視線高度按下表要求進行。二等水準測量技術要求序號等 級視線長度前后視距差前后視距累積差視線高度1二等50m1.0m3.0m0.3m水準測量的測站觀測限差不得超過下表的各項規定。二等水準測量觀測技術要求序號等級基輔分劃讀數差(mm)基輔分劃所測高差19、之差(mm)上下絲讀數平均值與中絲讀數的差(mm)1二等0.40.61.05) 測站觀測順序和方法(1) 往測時,奇數測站照準標尺分劃的順序為:后視標尺的基本分劃前視標尺的基本分劃。(2) 往測時,偶數測站照準標尺分劃的順序。前視標尺的基本分劃后視標尺的基本分劃。(3) 返測時,奇、偶測站照準標尺的順序分別與往測偶、奇數測的測法基本相同。6) 觀測周期(1) 施工時每層觀測一次。(2) 結構封頂至工程竣工階段,觀測周期按下列要求進行: 均勻沉降且連續三個月內平均沉降量不超過1mm時,每三個月觀測一次。 連續兩次每三個月平均沉降量不超過2mm時,每六個月測一次。 竣工后第一年3個月觀測一次。以后20、每隔6個月觀測一次,直到沉降穩定(半年沉降量不超過2mm)為止。7) 沉降資料沉降觀測完成后,及時向委托方提供沉降觀測成果表,時間、荷載的沉降曲線圖1.8塔吊垂直度測量1) 監測工具:經緯儀(含彎管目鏡)、0.5mm刻度鋼板尺。2) 測量方法:利用經緯儀從兩個不同的方向采用直視法進行上下對點觀測,以測得塔身上下的豎向偏差,觀測方法詳見圖4-1.11-3。3) 監控報警值限:2H/1000 (H為塔吊高度) 。4) 數據處理與信息反饋:如果塔吊垂直度偏差已接近或達到報警值立即口頭通知塔司停止吊裝作業,并立即將觀測數據以書面報告形知通知現場機械管理員。2、定位和測量放線技術措施2.1定位測量質量保21、證措施1、所有測量活動均應按照企業工程測量專業質量手冊以及實施細則文件規定的程序進行。2、測量作業的各項技術按工程測量規范和建筑施工測量技術規程DB11/T446-2015。3、測量人員必須全部取證上崗。4、進場的測量儀器設備,必須檢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內,標識保存完好。5、施工圖、測量樁點,必須經過校算、校測合格后才能作為測量依據。6、加強現場內的測量樁點的保護,所有樁點均明確標識,防止用錯和破壞。7、在每層結構體施工完后立即組織測量人員、會同測量監理工程師對整個結構體的垂直度、平面位置、樓層標高進行一次實測實量,并及時將其復驗測量報告報驗至測量監理工程師和技術設計管理部,以便指導后續施。2.222、定位測量管理及資料編制1、本工程現場測量生產工作任務由技術設計管理部組織安排,技術工作由技術負責人負責,前期建筑物定位,軸線測量方案主要由技術設計管理部測量工程師負責,土建工程管理部及測量放線工配合共同完成,現場前期生產工作任務由項目副經理牽頭,技術設計管理部組織人員實施測量方案。2、現場所有測量技術資料,檢查資料由測量員按時間、按項、按內容及時編制完成。3、所有原始測量資料整理存檔。4、項目部測量員按施工進度及時向項目、監理工程師提供以下資料:工程定位測量記錄、樓層平面放線記錄、樓層標高抄測記錄、復驗測量報告。2.3定位測量安全及儀器管理1、施測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2、在基坑邊投放基礎軸線時,確保架設的經緯儀穩定性。3、操作人員不得從豎向傳遞洞口上仰視,以免掉物傷人。4、高程、引測完畢,須將洞上防護蓋板復位。5、操作儀器時,同一垂直面上其他工作要注意盡量避開。6、施測人員在施測中應堅守崗位,雨天或強烈陽光下應打傘。儀器架設好,須有專人看護,不得只顧彈線或其它事情,忘記儀器不管。7、施測過程中,要注意旁邊的模板或鋼管堆,以免儀器碰撞或傾倒。8、所用線墜不能置于不穩定處,以防受碰被晃掉落傷人。9、儀器使用完畢后需立即入箱上鎖,由專人負責保管,存放在通風干燥的室內。10、測量人員必段持有效的證件才能上崗,施工中并嚴格遵守儀器測量操作規程作業。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4
17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