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平鐵路路基過渡段級配碎石填筑專項施工方案(1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55381
2022-08-25
16頁
211KB
1、福平鐵路FPZQ-4標路基過渡段級配碎石填筑專項施工方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日 期: 目 錄1.編制依據12.工程概況13.適用范圍34、資源配置34.1人員配置34.2填料來源44.3機械配置45.過渡段采用形式45.1隧路過渡段45.2橋路過渡段55.3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66.施工參數87.施工方案87.1現場準備87.2材料實驗87.3施工放樣87.4基底處理97.5攪拌運輸97.6過渡段平整97.7碾壓97.8監控量測108.質量控制措施108.1勞動主體控制108.2工程工藝控制108.3施工操作控制118.4施工設備控制118.5施工環境控制128.6進度和質量關系的2、控制129.安全及環水保施工措施129.1安全目標129.2機械安全保證措施129.3環境保護措施13路基過渡段級配碎石填筑專項施工方案1.編制依據(1)新建時速200km客貨共線鐵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鐵建設(2004)8號;(2)客貨共線鐵路路基工程施工技術指南TZ202-2008; (3)鐵路工程土工試驗規程TB10102-2010; (4)鐵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TB10302-2009; (5)鐵四院新建鐵路福州至平潭鐵路路基工點設計圖; (6) 鐵四院新建鐵路福州至平潭鐵路路基工程設計與施工參考圖集; (7)福州至平潭鐵路FPZQ-4標三分部路基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8)新3、建福州至平潭鐵路施工圖第四篇路基(9)現場踏勘調查所獲得的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當地資源、交通狀況及施工環境等調查資料。2.工程概況 新建福州至平潭鐵路FPZQ-4標位于平潭縣境內,其中三分部施工范圍:DK76+901.095DK88+099.55,正線全長11.2km,管段內有隧道1道,橋梁2座,框架涵9座,框架橋13座。我分部路基過渡段有多種形式,有隧路過渡段、橋路過渡段、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過渡段主要形式及工程數量見下表1。表1 過渡段主要形式及工程數量序號里程及位置類型填筑材料1蘇澳隧道隧道+路塹過渡段級配碎石+3%水泥2DK78+950框架涵兩側路堤+橫向結構物級配碎石3DK79+4、048框架涵兩側路堤+橫向結構物4DK79+210框架小橋兩側路堤+橫向結構物5DK79+361.8框架涵兩側路堤+橫向結構物6DK79+590平原橋福州臺路堤+橋臺過渡段級配碎石+3%水泥7平原橋平潭臺DK80+615.74路堤+橋臺過渡段級配碎石+3%水泥8DK81+190框架涵兩側路堤+橫向結構物級配碎石9DK81+391框架涵兩側10DK81+854.9框架涵兩側11DK82+167.5框架小橋兩側12DK82+671框架中橋兩側13DK82+865洋中橋福州臺路堤+橋臺過渡段級配碎石+3%水泥14洋中橋平潭臺DK84+662.68路堤+橋臺過渡段級配碎石+3%水泥15DK85+3835、.7框架橋兩側路堤+橫向結構物級配碎石16DK85+550框架橋兩側17DK85+570框架涵兩側18DK86+446.5框架橋兩側路堤+橋臺過渡段級配碎石+3%水泥19DK86+920.21框架涵兩側路堤+橫向結構物級配碎石20DK87+261框架橋兩側路堤+橋臺過渡段級配碎石+3%水泥21DK87+436框架涵兩側路堤+橫向結構物級配碎石22DK87+455框架橋兩側路堤+橋臺過渡段級配碎石+3%水泥23DK87+975框架橋兩側路堤+橋臺過渡段級配碎石+3%水泥24DK88+166.7框架橋兩側路堤+橋臺過渡段級配碎石+3%水泥25DK88+210框架橋兩側路堤+橋臺過渡段級配碎石+3%6、水泥26DK88+481框架橋兩側路堤+橋臺過渡段級配碎石+3%水泥27DK88+676框架橋兩側路堤+橋臺過渡段級配碎石+3%水泥3.適用范圍 此方案適用于福平鐵路FPZQ-4標三分部,里程DK76+901.095DK88+099.55管段線下所有的過渡段填筑施工。4、資源配置4.1人員配置 主要管理人員配備表 姓 名職 務職 責許宏偉分部項目經理對施工質量進度安全負總責陳 光分部項目總工技術總負責人夏明干副經理兼安全檢察長對現場施工組織協調負責石常康工程部長現場組織工作曹浩軍物資部部長負責調配施工機械并保證良好運轉高 星試驗室主任試驗負責人豆永春安質部長安質負責人周 杰測量隊長負責現場施工7、測量王 晶路基工程師施工現場技術協助、指導左潤勝架子一隊隊長負責施工總體安排陳繼府一隊技術主管負責施工過程中技術控制 施工作業人員配備表 施工人員人數作業內容挖掘機司機2負責將填料裝入自卸車內壓路機司機1負責填料的碾壓自卸車司機5負責將填料運輸至施工現場灑水車司機1負責填料灑水及便道灑水輔助人員13負責施工現場觀測樁埋設、協助試驗人員檢測壓實度,操作小型打夯機,修整邊坡、路基面4.2填料來源 原材料來源于我分部燎原山挖方段及狼山取土場,所開挖出的土石方經山下蘆洋碎石場、狼山碎石場破碎、解小而成,加工的填料經試驗室檢驗合格后用于過渡段填筑。4.3機械配置名 稱單 位數 量型 號挖掘機臺2CAT38、30、323壓路機臺2/振動打夯機臺1/自卸車輛5陜汽奧龍灑水車輛1/5.過渡段采用形式5.1隧路過渡段 當隧道與土質、全風化及強風化巖石路塹連接時,在路塹基床范圍內設置過渡段。基床表層采用級配碎石填筑,基床底層采用水泥穩定級配碎石(摻3%水泥)過渡,厚度可采用由2m階梯式漸變至0.6m,也可根據隧道和路塹的長短和地質條件,以及隧道的仰拱具體條件確定。單側最小長度不小于20m。 隧路過渡段示意圖見下圖1。5.2橋路過渡段 (1)路堤與橋臺連接處應設置倒梯形橋路過渡段,長度:L=n(H-h1)+A(n為過渡段縱坡坡率,n2;H為臺尾路堤填高,h1為基床表層厚度;A為過渡段常數,取5m)。 (2)9、橋路過渡段路堤基床表層填料與壓實標準應與相鄰基床表層相同,表層以下可用級配碎石分層填筑,填筑壓實標準應滿足K30150MPa/m和孔隙率n28%。 (3)過渡段橋臺后基坑應以混凝土回填或碎石分層填筑壓實,并做好排水。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動碾壓機碾壓密實。 (4)在軟土地基上,可在臺后設置鋼筋混凝土搭板,搭板長度一般與路堤高度相同。 (5)過渡段應與其相連的路基按一體同時施工。 (6)在臺背不易碾壓的2m范圍內應摻3%的水泥。 橋路過渡段示意圖見下圖2。5.3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 (1)路堤與橫向結構物(立交框構、箱涵等結構物,上部有填土)連接處應設置正或倒梯形過渡段,過渡段采用級配碎石10、分層填筑(注意與過渡段后部路基填料的銜接過渡),材質及壓實標準需滿足有關要求。 (2)路堤路基面距橫向結構物頂的垂直高度小于等于1.5m時,基床表層及表層以下至涵頂填級配碎石(見圖a);大于1.5m時,涵頂以上不作特殊處理(見圖b)。 (3)當涵洞軸線與線路中線斜交時,采用級配碎石填筑斜交三角形部分,然后按要求設置過渡段,使級配碎石與路堤填料間接觸面與線路走向正交。 (4)過渡段路基填筑前,應充分壓實,距邊墻較近時采用小型振動碾壓機碾壓密實。 (5)過渡段路基應與其連接的路堤同時施工,按大致相同的高度進行分層填筑、分層碾壓。 (6)涵路過渡段的填筑必須待涵洞等結構物的混凝土或砌體砂漿強度達到設11、計強度,地基加固工程經驗收合格后方能施工。 (7)長度:當結構物頂距路基面1.5m,L=a+(H-0.6)n;當結構物頂距路基面1.5m,L=a+h2n;(a為常數,a=2m;H為填高,h2為結構物距地面高度;n為坡率2)。6.施工參數 路基過渡段級配碎石填筑施工參數表填筑試驗項目路基過渡段級配碎石填筑機械配置情況挖掘機2臺、壓路機1臺、振動打夯機1臺、自卸車5輛、灑水車1輛人員配置情況施工隊長1人、技術主管1人、技術員1人、試驗人員1人、測量人員1人、各種機械司機10人、輔助人員13人。含水量7%松鋪厚度20cm(振動打夯機)、35cm(壓路機)壓實厚度18cm(振動打夯機)、30cm(壓路12、機)滿足壓實質量要求的碾壓組合及行車速度壓路機碾壓組合:靜弱強靜,共4遍;行車速度:4km/h7.施工方案7.1現場準備 (1)從已復測后并被批準可使用的導線點和水準點上,利用全站儀在碎石墊層路基上放出路基中樁和邊樁,并測量出中樁、邊樁位置、高程控制樁。邊樁位置按照設計值加寬0.5m布設。 (2) 做好復測和放樣記錄,并整理好這些資料報監理工程師審核認可。 (3)該路段排水溝挖在路基兩側,并保證路基排水溝暢通。7.2材料實驗 涵路過渡段采用級配碎石,分部試驗室與試驗監理聯合對填料進行取樣,按鐵路工程土工試驗規程規定的方法進行顆粒密度、顆粒分析、黏土團、其他雜質含量等試驗。 7.3施工放樣 回填13、混凝土達到強度后,測量隊根據設計的過渡段填筑大樣圖計算出過渡段坡腳線,放出過渡段填料的填筑區域線。 7.4基底處理 過渡段施工前,按設計做好縱向和橫向排水,并清除表面腐植土、種植土、結構物施工時產生的垃圾等,所有清表雜土外運至棄土場。對基底進行平整,使基底自路基中線向兩側不小于2%的橫向排水坡。7.5攪拌運輸 (1)級配碎石采用攪拌站集中拌和,根據試驗室的參數進行拌和。 (2)運輸設備采用自卸汽車運輸。 7.6過渡段平整 卸料完畢,采用人工進行平整,確保填料均勻、平整。在結構物壁用紅油漆標出每層松鋪厚度控制線,在結構物2m范圍內松鋪厚度按每層20cm以嚴格控制松鋪厚度,結構物2m范圍外按壓實厚14、度30cm進行控制。7.7碾壓 攤鋪整平后開始碾壓,涵路過渡段采用兩臺壓路機在涵洞兩側對稱進行碾壓施工。碾壓時遵循先輕后重、先靜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輪跡重疊的原則,采取從兩側向中心的順序,縱向進退式碾壓。碾壓行駛速度開始時用慢速(宜為2-3m/h),最大速度不超過4Km/h.各區段交接處應相互重疊壓實,縱向搭接長度不小于2.0m,縱向行與行之間輪跡重疊不小于0.4m,上下兩層填筑接頭錯開不小于3.0m,以保證無漏壓,確保碾壓的均勻性。靠近結構物的部位在縱向碾壓后改為平行結構物背壁面進行橫向碾壓。在結構物2m范圍內采用小型振動夯機配合人工進行夯實。7.8監控量測 基地沉降監測:距離涵洞等結15、構物1m處、過渡段與路基交界處各設一個監測斷面。路堤填筑前,與路堤中心基底地面預埋沉降板過渡段范圍在地基位置沿線路方向斜向對角線可選擇布設剖面沉降管,設置水準觀測點。過渡段用碎石級配范圍表級配編號通過篩孔重量百分率50403025201052.50.50.0751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 根據新建時速200km客貨共線鐵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鐵建設(2004)8號,其中2.6節過渡段規定:級配碎石填筑時應保證橋臺、橫向結構物穩定、無損傷,其壓實質量應采用雙指標控制,地基系數大于等于150MPa/m,孔隙率小于28%。 8.質量控制措施 建立三全控制措施,即全過16、程質量控制、全面質量控制、全員參與控制。具體質量保證控制措施如下:8.1勞動主體控制 包括所有參與工程各類人員的生產技能、文化素養、生理體能、心理行為等方面的個體素質以及經過合理組織充分發揮其潛在能力的群體素質。通過擇優錄用、加強思想教育及技能方面教育培訓,合理組織、嚴格考核,并輔以必要的激勵機制,使職工在施工過程中其潛在能力得到最好的組合和充分的發揮,從而保證勞動主體在質量控制系統中發揮主體自控作用。8.2工程工藝控制 制訂和采用先進合理可靠的施工工藝是工程質量控制的重要環節,分部工程開工前,全面正確地分析工程特征、技術關鍵及環境條件等資料,明確質量目標、驗收標準、控制重點和難點。認真編制施17、工組織設計,制定合理有效的施工技術方案和組織方案,合理選用施工機械設備,合理布置施工總平面圖和各階段施工平面圖,經監理工程師審批后,嚴格按照施工組織設計施工。主要分部、分項工程編制施工方案,科學組織施工。在施工過程中,經常檢查施工組織設計及施工方案落實情況,以確保施工生產正常進行。8.3施工操作控制 施工操作者具有相應操作技能,特別是重點部位工程及專業性很強的工種工程,操作者必須具有相應工種崗位的實踐技能,做到考核合格持證上崗。施工操作中,堅持“三檢”制度,即自檢、互檢、交接檢;所有工序堅持樣板制;牢固樹立“上道工序為下道工序服務”和“下道工序就是用戶”的思想,堅持做到不合格的工序不交工。按已18、明確的質量責任制檢查操作者的落實情況,各工序實行操作者掛牌制度,促進操作者提高自我控制施工質量的意識。整個施工過程中,做到施工操作程序化、標準化、規范化,貫穿工前有交底、工中有檢查、工后有驗收的“一條龍”操作管理方法,確保施工質量。 8.4施工設備控制 對施工所用設備根據工程需要從設備選型、主要性能參數及使用操作要求等方面加以控制,對施工方案選用的機械等進行專項設計,在使用前須經專業管理部門驗收。8.5施工環境控制 環境因素主要包括地質水文狀況,氣象變化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以及施工現場的照明、安全衛生防護設施等勞動作業環境等內容,要消除其對工程的影響主要采取預測預防的方法,對地質水文方面影響根19、據設計要求采取降水排水加固等技術方案,對天氣氣象等方面在施工方案中制訂專項施工方案,如冬雨季及高溫季節明確施工措施,落實人員、器材等方面各項準備以緊急應對。8.6進度和質量關系的控制 在實施工程工區施工與管理過程中,正確處理質與量的關系。生產指標(任務)、進度(任務)完成后,必須檢驗質量是否合格。堅持好中求快,好中求省,嚴格按標準、規范和設計要求組織、指導施工。9.安全及環水保施工措施9.1安全目標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完善安全生產保證體系。杜絕安全重大事故,杜絕死亡事故,防止一般事故的發生。消滅一切責任事故,確保人民生命財產不受損害。創建安全生產標準工地20、。9.2機械安全保證措施各種機械操作人員和車輛取得操作合格證,不準將機械設備交給無本機操作證的人員操作,對機械操作人員要建立檔案,專人管理。操作人員按照機械注意說明規定,嚴格執行工作前的檢查制度和工作中觀察、工作后的檢查保養制度。保持機械操作室整潔,嚴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不酒后操作機械,機械不帶病運轉、超負荷運轉。定期組織車輛安全大檢查。對檢查中查出的安全問題按照“三不放過”原則進行調查處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機械事故的發生。9.3環境保護措施注意夜間施工的噪音影響,盡量采用低噪音施工設備。少數高噪音設備盡可能不在夜間施工作業,必須在夜間從事有噪音污染的施工應先通知附近居民,以征得附近居民的理解,如有可能采取限時作業措施。對不符合尾氣排放標準的機械設備,不能使用。做好當地水系、植被的保護工作,在施工時對路基邊坡及時進行防護與植被綠化,施工車輛不得越界行駛,以免碾壞植被、莊稼、鄉村道路等。場地即時進行清掃,以防粉塵被風吹揚。凡對環境有污染的廢物,如挖方棄土、建筑垃圾、生產垃圾、廢棄材料等,棄在指定地點處理。機械不得隨意堆放,破壞植被。及時掌握天氣的變化情況及當地的汛情,提前做好河道清淤、暢通工作,路基成形后必須及時做好路基護坡,完善兩側排水溝等附屬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