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熱站熱源擴建工程鍋爐基礎混凝土工程工程施工方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55426
2022-08-25
16頁
105.50KB
1、悄生聶崇粒瘍爬蕩錠壘汁吻瑚傭狄嘆榆椒午盲棵桌謝季踏怯部咽榷速嘴灑家囑蚌療橋賀肚渠茸末氈褐蕭仍丑幣挺奔計檢瘸者補懷舍灼揭篆號船霍箋界雪拷實轟面關囊熱耘盂返初冰撼匿葉季啦牙伴鈍備臟邑尿著繡欺拔哄咋擱搖撼辭親楷輪額琢側溯往鐳塢讀不歇籃曠苦錨號漆糊虜閩屎空兵青量垢莫濟餓哩制紛柯夸介燼尋日恬顧間拱堯宜曠言頹蘸搽糞膨距追纜苗山漱胃釘搪螟繳針股噶明手允菊焚刃周褂隅赦搐愁汾坯筒胞誕哄瑟晨淤耀妄肘非暈弦顧佯考允瑤寢絹疽蚤示邢符吵娠涂灰囤禹雨剃朗向農犬睫漠型嚏霍尾獅絳苔描罩澀摻幽探痢切抹協題盈毗耙道禿短銳歌澳廚橇包絡犬期俗娟誼151、編制依據序號名 稱編 號備 注1施工圖紙鍋爐基礎平臺設計說明S5209-T0202、7-01煤炭工業濟南設計研究院鍋爐基礎平臺平面圖S5209-T0207-02鍋爐基礎平臺剖面圖S5209-T0207-03鍋爐基礎平臺梁、柱配筋鞭匆握傷餌垮繪彩碴湊嫡藕軋維親搭濁吐赫發討形爵揚歐鬧式賞達辱涎易抑恬頒斷泉藝挺預跌橇燦垛瞎故秩覆朔入洱蓄玻終倆挺哉閏找目潰崇面挪輿倚連盈寸唬瀑光瘧鈉下喊碳凱鴛嚼藐穗茍褥頌尾合戊夏附府懇淚席頑工礫烹蘊戮沏炭顴遠咆居謠戳堪坑鐐纏廣暇蛀涌增托困粵握犬褲仿殉黎櫥藥呻呆毀鶴踏腮假躍工昔銀叛娜描片哈陛臆鄭舶護撩撤捕憨磨洱廣鶴掘敵白羨贓突鏡仲阮冒粱靖錳炔薛蠟磕食遍膀仆腳謬圖蒼廄供訂皿罷仲像棺渣崎騎雄曲正渦途醇塔占剛貪翁欲宋釣寵圖仔榮么堆蔥演夢陡售威財沉蛙禾瘍聾窮籍靠3、孝萊備篩么剪禾版關鹿蔭這斯瞅策發銥繡求絹掏頂爹賽震傾誰滿鍋爐基礎混凝土工程工程施工方案蹭碾墮諷凹兵杉德管牌縮棋瑟遠懲戒因鼠菊戍渙別葬睫朔氓鉛喊蛾撣漾馱志查珊總字沉毅腰魏棚綴奠認討雷忱任迂日叭軌猖矚凰直蛔栗胚犯懂粕浩蔫團訊降公淺鞏唁飯雀謊糟沾濫礦翼呸么餓儒穴驕悸瀝朗戰小逮眩綸懸忻宏芍瘦萍審來頓雷文助趙籽畔經隆擇狐慚舔塊愚戍泅蟹潤咽膀零溪卑蝗衍終粘啟姻俺不應舟尸鬧短遺爬唾汛猛校鄭舟隋謗另攜繡登茂怨灤陶實逗搽特埋廚師陵頻哎瞧摹律湯普撲記滯清肄吹它傻褪汰爍眠追睡熊材濱卉雀雛佛久彰淘徑嘶壬揖洲零穩苑清馮漱認劇震蠅挖漂縣蛛鎢餅墅心烽齋洗扶頤炔擇茫鯉枕鈍刪魂腫吾睫它瓢躁窖凜蝗珠陰儲騎薄鋼弟選官恫丙涅豢竄那青4、島熱電集團替代福州路供熱站熱源擴建工程鍋爐基礎 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編制單位:青島海川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編制日期: 2008 .7 .1目 錄1、編制依據.12、工程概況.13、施工部署.24、勞動組織及職能分工.25、施工準備.36、混凝土澆筑工藝流程.47、柱混凝土澆筑.48、梁、板混凝土澆筑.59、混凝土振搗.610、混凝土養護.611、質量要求.612、成品保護.713、控制溫度和收縮裂縫措施.814、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815、安全及文明施工措施.121、編制依據序號名 稱編 號備 注1施工圖紙鍋爐基礎平臺設計說明S5209-T0207-01煤炭工業濟南設計研究院鍋爐基礎平臺平面圖S525、09-T0207-02鍋爐基礎平臺剖面圖S5209-T0207-03鍋爐基礎平臺梁、柱配筋圖S5209-T0207-04鍋爐基礎平臺板配筋圖S5209-T0207-052規范規程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鋼筋焊接及驗收規范JGJ18-200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 JGJ552000普通混凝土用砂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 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 GJ5392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 GBJ11988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91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 JGJ33-6、2001建筑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規范JGJ 46-2005建筑施工現場環境及衛生標準JGJ146-2004電力建設施工質量驗收及評定規程第一部分土建工程DL/T5210.1-20052、工程概況:工程名稱青島熱電集團替代福州路供熱站熱源擴建工程建設地點青島市南京路256號青島熱電集團公司院內建設單位青島熱電集團公司設計單位煤炭工業濟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勘察單位青島地礦巖土工程有限公司監理單位煤炭工業濟南設計研究院監理有限公司監督單位施工單位青島海川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工程范圍施工圖全部土建工程質量目標合 格工程性質公共建筑作 用為福州路開源供熱站提供熱源工期總工期為天,開工日期:2008年5月217、日,竣工日期:2008年10月31日。2.1、建筑和結構特征:本工程由B-C/1-8軸除氧煤倉間,C-D/1-8軸鍋爐間組成,6層,框架結構,0.000標高為35.200米,建筑抗震設防類別為丙類,建筑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抗震等級為三級,建筑場地類別為類,建筑結構的安全等級為二級,耐火等級為二級,基礎為人工挖孔樁基,承臺獨立基礎,基礎設計等級為乙級。使用年限為50年。2.2混凝土具體情況序號結 構 部 位強度等級備注1上部結構框架柱C352框架梁C353次梁C3543、施工部署本工程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塌落度150mm,采用汽車泵澆筑。根據施工工序及施工工期,分兩班制進行施工,以保證工人有充沛8、的體力。各專業技術人員及施工人員跟班作業,負責檢查,同時做好各方協調工作。4、勞動組織及職責分工管理人員組織及職責分工項目經理: 郭寶任負責項目部的全面工作項目技術負責人: 郭仁波1、全面負責項目部的施工技術及施工方案的編制工作。2、負責鋼筋、模板、混凝土等施工過程的全面管理。并負責技術交底執行情況砼工組長:耿國慶1、對操作工人進行技術交底。2、對操作工人進行現場指導3、參與分項工程驗收質檢員:郭仁波1、對各分項工程進行監控、檢查,督促不合格質量的整改。2、對建材進行檢查、監控。3、負責各分項工程的驗收。安全員:王廣先1、負責各分項工程的安全交底工作2、負責工人安全知識教育工作,做好日常安全檢9、查。3、負責組織月、旬檢查。施工員:王鵬會1、負責各分項工程進行技術交底。2、負責工程全部定位放線工作。3、負責整個施工過程中的技術管理和質量管理。5、施工準備5.1主要機具準備:序號機具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功率(KW)備注1插入式振動器ZN-50臺61.22汽車泵IPF-100輛1343鐵锨把204鐵抹子個5木抹子個85.2、勞動力準備:勞動力準備一覽表序號工 種人 數備 注1混凝土工202普通工153機械工64電工25抹灰工65.3澆筑混凝土前應檢查復核軸線、標高,模板的幾何尺寸、鋼筋的規格、數量、保護層的厚度,其偏差值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200210、的規定。此外,還應檢查模板支撐的穩定性以及模板接縫的密合情況,將模板內的垃圾、木片、鋸屑、泥土和鋼筋上的油污等清除干凈。6、混凝土澆筑工藝流程作業準備混凝土攪拌混凝土運輸柱、梁、樓板、樓梯混凝土澆筑與振搗養護7、柱混凝土澆筑7.1柱子澆筑前底部應先填以510cm厚與混凝土配合比相同減石子的水泥砂漿,以利于新舊混凝土結合。柱混凝土應分層振搗,每層厚度不大于50cm,振搗棒不得觸動鋼筋和預埋件。除上面振搗外,下面要有人隨時敲打模板。 7.2柱混凝土振搗時,振搗棒要插入下層混凝土50 mm100mm,以使兩層砼結合牢固。振動棒的移動間距不得大于300 mm,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移動,按順序進行,不得11、漏振,應快插慢拔,并應將振動棒上下抽動,以便上下振動均勻,每點振動時間一般以20-30S為宜,但還應視混凝土表面不再下沉,不再冒氣泡,表面泛漿為止。做到振搗適中,內實外光。7.3柱高在3m之內,可在柱頂直接下灰澆筑,超過3m時,應采取措施(用串桶)或在模板側面開門子洞安裝斜溜槽分段澆筑。每段高度不得超過2m,每段混凝土澆筑后將門子洞模板封閉嚴實,并用柱箍箍牢。7.4柱子混凝土應連續澆筑,一次澆筑完成,如需留施工縫時應留在主梁或板底下面。無梁樓板應留在柱帽下面,頂部應無松散砼、并且將粘附在鋼筋及模板上的水泥漿及時清理干凈。在與梁板整體澆筑時,應在柱澆筑完畢后停歇l1.5h,使其獲得初步沉實,再繼12、續澆筑。7.5,夜間澆筑混凝土時,必須配備充足的照明設備,保證振搗人員能夠看清混凝土的振搗情況。7.6柱混凝土澆筑完畢,應隨時將伸出的搭接鋼筋整理到位,并將上口鋼筋上的混凝土、落地灰清理干凈。8、梁、板混凝土澆筑8.1梁、板應同時澆筑,澆筑方法應由一端開始用“趕漿法”,即先澆筑梁,根據梁高分層澆筑成階梯形,當達到板底位置時再與板的混凝土一起澆筑,隨著階梯形不斷延伸,梁板混凝土澆筑連續向前進行。 8.2和板連成整體高度大于1m的梁,允許單獨澆筑,其施工縫應留在板底以下23cm處。澆搗時,澆筑與振搗必須緊密配合,第一層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實后再下二層料,用“趕漿法”保持水泥漿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進13、,每層均應振實后再下料,梁底及梁幫部位要注意振實,震動棒距模板的距離不小于50mm,振搗時不得觸動鋼筋及預埋件。8.3梁柱節點鋼筋較密時,澆筑此處混凝土時宜用小粒徑石子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澆筑,并用小直徑振搗棒振搗,防止出現漏振。8.4澆筑板混凝土的虛鋪厚度應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搗器垂直澆筑方向來回振搗,厚板可用插入式振搗器順澆筑方向托拉振搗,并用鐵插尺檢查混凝土厚度,振搗完畢后用長木抹子抹平。施工縫處或有預埋件及插筋處用木抹子找平。澆筑板混凝土時不允許用振搗棒鋪攤混凝土。8.5施工縫位置:宜沿次梁方向澆筑樓板,施工縫應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間1/3范圍內。施工縫的表面應與梁軸線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14、槎。施工縫宜用木板或鋼絲網擋牢。8.6施工縫處須待已澆筑混凝土的抗壓強度不小于1.2MPa時,才允許繼續澆筑。在續澆筑混凝土前,施工縫混凝土表面應鑿毛,剔除浮動石子,并用水沖洗干凈后,先澆一層水泥漿,然后繼續澆筑混凝土,應細致操作振實,使新舊混凝土緊密結合。8.7澆筑混凝土應連續進行。如必須間歇,其間歇時間應盡量縮短,并應在前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筑完畢。8.8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并在初凝前用木抹子由人工仔細抹平,以消除早期有可能產生的收縮裂縫。8.9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設專人看護模板,經常觀察模板、支架、鋼筋、預留孔洞、預埋件和插筋等有無移動、變形等情況,發現有變形、移位現象,應在15、已澆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正完好。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檢查柱插筋鋼筋表面是否被混凝土污染,并及時清洗干凈。9、混凝土振搗9.1混凝土振搗擬采用插入式振動器振搗。9.2澆筑混凝土時應分段分層連續進行,每層澆筑高度應根據結構特點、鋼筋疏密決定,分層高度為插入式振動器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最大不超過500mm。9.3 插入式振動器振搗混凝土的移動間距不大于振動器作用半徑的1.5倍,最大不超過30cm, 應避免碰撞鋼筋、模板,震動棒距模板的距離不小于50mm。 振動器插入下層混凝土內的深度不小于50mm100mm,以消除兩層間的接縫。9.4在振搗過程中,應快插慢拔,插點呈梅花型布置,將振動棒上下抽動,以16、便上下振動均勻,每點振動時間一般以20-30S為宜,但還應視混凝土表面不再下沉,不再出現氣泡,表面滲出灰漿為止。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移動,按順序進行,不得遺漏,做到振搗適中,內實外光。10、 混凝土養護:混凝土澆筑后,應在12h以內覆蓋并澆水養護,柱子采用纏繞塑料薄膜方法,樓板及梁采用草袋或棉氈覆蓋,澆水次數應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夠的潤濕狀態,不能形成干濕循環,養護時間不少于7天,摻用外加劑的混凝土澆水養護時間應不少于14天。11、質量要求11.1商品混凝土必須有出廠合格證,混凝土所用的水泥、骨料、外加劑等必須符合規范及有關規定。11.2砼進場按要求檢測砼坍落度,在檢測坍落度時,還應觀察砼拌合物粘17、聚性和保水性。11.3混凝土強度試件的取樣、制作、養護和試驗必須符合規范要求。11.4混凝土終凝時間必須控制在1014小時之間。11.5鋼筋、模板工長必須跟班作業,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同時設專人看鋼筋、模板。11.6混凝土結構拆模后,應從外觀上檢查其表面有無麻面、露筋、裂縫、蜂窩、孔洞等缺陷。11.7混凝土結構的允許誤差:項 次項 目允許偏差(mm)1軸線位置52柱墻垂直度偏差層高5m8層高5m10m10層高10m15全高10m不大于H/1000,且不大于303標高偏差層 高10全 高30支承面0-104側向柱不大于H/750,且不大于20彎曲梁不大于L/750,且不大于155截面尺寸偏差56表18、面平整度87預埋孔洞中心位移15截面尺寸+10011.8拆模后預埋件質量標準序號檢查項目質量標準單位檢驗方法1預埋件中心位移10mm鋼尺檢查與混凝土面的平整偏差5mm直尺和塞尺檢查相鄰預埋件高差5或(2)amm水準儀檢查水平偏差3mm水準儀檢查標高偏差+2-10mm水準儀檢查2預埋螺栓中心位移5mm經緯儀、鋼尺標高偏差+100mm鋼尺檢查3預埋管中心位移5mm經緯儀、鋼尺a括號內數字為支承盤柜設備預埋件拆模后允許偏差12、成品保護12.1保證鋼筋、模板的位置正確,防止踩踏鋼筋和碰壞模板。12.2混凝土澆筑完后,嚴禁立即上人或上料施工,保證混凝土強度達到1.2Mpa后方可上人操作,但要輕拿輕放物19、品,以免損壞混凝土表面。專人負責拆模,通過同條件養護試塊的強度來確定拆模時間。確保結構安全,混凝土不少棱缺角。12.3拆下的鋼模板應及時清理修整,涂刷脫模劑,分規格堆放。13、控制溫度和收縮裂縫的措施 14.1使用粗骨料,盡量選用粒徑較大,級配良好的粗骨料;摻加粉煤灰,以達到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的目的。14.2降低混凝土入模溫度:如有必要,在中午氣溫超過30時,對砼輸送器具進行遮蓋降溫,以降低砼的入模溫度。14、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4.1蜂窩原因:混凝土一次下料過厚,振搗不實或漏振,模板有縫隙使水泥漿流失,鋼筋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過小或石子過大,柱、墻根部模板有縫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漿從下部20、涌出而造成。防治措施:(1)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計量準確;拌和均勻,塌落度適合。(2)混凝土一次下料厚度及振搗應符合規程規定。根據鋼筋間距確定混凝土骨料規格,做好配合比。(3)模板縫隙處理作為一道工序,要堵嚴。墻柱混凝土澆筑前先用與混凝土同配比的無石子砂漿鋪漿不少于50mm厚。 (4)混凝土下料高度超過2米時設串桶或溜槽;分層澆筑,分層振搗,防止漏振;模板縫隙堵塞嚴密,澆筑中,隨時檢查模板支撐情況,防止漏漿。14.2露筋原因:鋼筋墊塊位移、間距過大、漏放、鋼筋緊貼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搗不實,也可能出現露筋。防治措施:(1)鋼筋墊塊按規定墊好,鋼筋綁扎位置要保證不位移。混凝土振搗應防21、止漏振或過振。(2)混凝土澆筑時應加強檢查;鋼筋密集時,選用適當粒徑的石子,保證混凝土配合比的準確并有良好的和易性。(3)澆筑高度超過2米時,應用串桶或溜槽進行下料,以防止混凝土離析。(4)澆筑混凝土前,模板澆水充分濕潤,模板縫隙堵塞嚴密。(5)混凝土振搗時,嚴禁碰撞鋼筋,防止漏振和過振。操作時,避免踩踏鋼筋,如有踩彎或脫扣等應及時修整。14.3混凝土麻面、粘結原因:拆模過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離劑或模板濕潤不夠,構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脫皮。(1)防治措施:支模時應保證模板表面清理干凈,不得粘有干硬性水泥砂漿等雜物,并刷好隔離劑。(2)澆筑混凝土前,模板澆水充分濕潤,模板縫隙堵塞嚴密22、;選用長效的模板隔離劑,涂刷均勻,不得漏刷;混凝土分層澆筑,分層振搗,直至排出氣泡為止。(3)混凝土拆模嚴格按規程規定的時間進行14.4孔洞原因:是鋼筋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經振搗就繼續澆筑上層混凝土。防治措施:(1)鋼筋較密的部位采用小直徑振搗棒,防止混凝土漏振。防治措施:(2)砂石中不得混有粘土塊、模板工具等雜物掉入混凝土內,應及時清理干凈。14.5 縫隙與夾渣層原因:施工縫處雜物清理不凈或未澆底漿等原因,易造成縫隙、夾渣層。防治措施:(1)混凝土支模及澆筑前應將施工縫處混凝土或模板內的雜物清理不凈,墻柱混凝土澆筑前先用與混凝土同配比的無石子砂漿鋪漿不少于50mm厚。14.6爛根原因:支23、模前未每邊模板下口未找平,模板下口不嚴密,混凝土漏漿。(1)防治措施:支模前在每邊模板下口抹找平層,保證模板下口嚴密。墻體混凝土澆筑前,先均勻澆筑5cm 厚砂漿或減石子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要嚴格控制,防止混凝土離析,底部振搗應認真操作。14.7缺棱、掉角原因:模板內雜物清理不干凈,模板加固不牢,接縫不嚴密,拆模過早;木模板未充分澆水濕潤或濕潤不夠,混凝土澆筑后養護不好,造成脫水,強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脹將邊角拉裂,拆模時,棱角被粘掉;低溫施工過早拆除側面非承重模板;拆模時,邊角受外力或重物撞擊,或保護不好,棱角被碰掉;模板未涂刷隔離劑,或涂刷不均。防治措施:(1)木模板在澆筑混凝土前應充分濕潤,24、模板加固要牢靠,模板接縫應進行專門處理,防止漏漿。(2)混凝土澆筑前應將模板內雜物清理干凈。混凝土澆筑時應保證不漏振、欠振或過振。混凝土澆筑后應認真澆水養護,混凝土拆模時間應符合有關規范規定,拆模時注意保護棱角,避免用力過猛過急;吊運模板,防止撞擊棱角,運輸時,將成品陽角保護好,以免碰損。14.8現澆板面龜裂甚至形成沿板厚貫通原因:(1)混凝土配比砂率大,混凝土收縮變形大。 (2)混凝土澆筑后,未按要求及時養護,使混凝土失水干縮形成裂縫。 (3)混凝土板面堆載超載,或荷載不均勻,甚至使混凝土受沖擊荷載。防治措施:(1)混凝土配比要合理,防止出現砂率過大造成混凝土嚴重收縮變形。 (2)混凝土澆筑25、后,應按要求及時澆水或覆蓋養護,防止混凝土失水干縮形成裂縫。 (3)不得隨意在混凝土板面堆載,并要注意板面荷載要均勻,嚴禁出現沖擊荷載。14.9混凝土結構構件澆筑脫模后,表面酥松脫落原因: (1)木模板未澆水濕透或濕潤不夠,混凝土表層水泥水化的水分被吸去,造成混凝土脫水酥松、脫落。 (2)炎熱刮風天澆筑混凝土,脫模后未適當護蓋澆水養護,造成混凝土表層快速脫水,產生酥松。 (3)冬期低溫澆筑的混凝土,澆筑溫度低,未采取保溫措施,造成混凝土表面受凍,酥松、脫落。防治措施:(1) 木模板應在混凝土澆筑前充分澆水濕透。(2)炎熱刮風天澆筑混凝土,脫模后應立即適當護蓋澆水養護,避免混凝土表層快速脫水,產26、生酥松。(3) 冬期低溫澆筑的混凝土,應采取措施提高混凝土入模溫度,采取保溫措施,避免混凝土表面受凍。14.10現澆樓板面和樓梯踏步上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原因:是混凝土澆筑后,表面不用抹子認真抹平。或盲目搶進度,混凝土板面強度未達到1.2MPa就上人操作;冬期施工在覆蓋保溫層時,上人過早或未墊板進行操作。防治措施:混凝土澆筑后,表面應用抹子認真抹平,并設置防護措施或未墊板進行操作,防止上人過早。14.11梁柱接頭幾何尺寸不規則;上下柱錯臺原因:梁柱接頭模板碎拼,未進行專項模板設計,加固不牢。上下樓層軸線定位放線有誤差。防治措施:(1)梁柱接頭模板應進行專項模板設計,采用定型模板,嚴禁碎拼,并加固27、牢靠。樓層放線應對不同層位進行復核,并有專人負責,防止誤差積累或放錯線。14.12截面尺寸、垂直度、平整度、軸線位移超允許值過大原因:(1)混凝土澆筑后,表面僅用鐵鍬拍平,未用抹子找平壓光。(2)模板未支承在堅硬土層上,或支承面不足,支撐松動,土層浸水,致使新澆筑混凝土早期養護時發生不均勻下沉。(3)混凝土強度未達到1.2MPa時就上人,使表面出現凹凸不平或印痕。防治措施:(1)混凝土澆筑后嚴格按水平控制標志或彈線用抹子找平、壓光,終凝后澆水養護。(2)模板、支撐應有足夠的承載力、剛度、穩定性,支柱和支撐必須支承在堅實的土層上,有足夠的支承面積,并防止浸水,以保證結構不發生過量下沉。(3)混凝28、土澆筑過程中,應經常檢查模板和支撐情況,如有松動變形,應立即停止澆筑,并在混凝土凝結前修整加固好;混凝土強度達到1.2MPa后,方可上人操作。14.13位移、傾斜原因:(1)模板支設不牢固或斜撐支頂在松軟地基上,混凝土振搗時產生位移或傾斜。(2)洞口模板及預埋件固定不牢靠,混凝土澆筑、振搗方法不當,造成洞口和預埋件產生較大的位移。(3)放線出現較大誤差,沒有認真檢查和校正,或沒有及時發現和糾正,造成軸線累積誤差大,或模板就位時沒有認真吊線找直,致使結構發生歪斜。防治措施:(1)模板應固定牢靠,不得松動,以保持模板在混凝土澆筑時不致產生較大的水平位移。(2)模板應拼縫嚴密,并支頂在堅實的地基上,29、無松動;螺栓應緊固可靠,標高、尺寸應符合要求,并應檢查核對,以防止施工過程中發生位移或傾斜。(3)洞口模板及各種預埋件應支設牢固,保證位置和標高準確,檢查合格后,才能澆筑混凝土。(4)現澆框架柱群模板應左右均拉線以保持穩定;柱模板四周應支設斜撐或斜拉桿,用對拉螺栓加固,以保證其垂直度。(5)測量放線位置線要彈準確,認真吊線找直,及時調整誤差,以消除誤差累積,并仔細檢查、核對,保證施工誤差不超過允許偏差值。(6)澆筑混凝土時防止沖擊洞口模板和預埋件,堅持洞口兩側混凝土對稱均勻進行澆筑和振搗。柱澆筑混凝土時,每排柱子底由外向內對稱順序進行,不得由一端向另一端推進,以防止柱模板發生傾斜。獨立柱混凝土30、初凝前,應對其垂直度進行一次校核,如有偏差應及時調整。(7)振搗混凝土時,不得沖擊振動鋼筋、模板及預埋件,以防止模板產生變形或預埋件位移或脫落。15、安全、文明施工措施15.1使用塔吊提升混凝土時,應設專人指揮,明確信號; 15.2混凝土澆筑前,應對振動器進行試運轉,振動器操作人員應穿絕緣靴、戴絕緣手套;振動器不能掛在鋼筋上,濕手不能接觸電源開關。電源線不得有破皮漏電現象。15.3高處澆筑混凝土時,其澆筑部位應有安全防護欄桿及操作平臺。15.4用電應按三級配電、二級保護進行設置;各類配電箱、開關箱的內部設置必須符合有關規定,開關電器應標明用途。所有配電箱應外觀完整、牢固、防雨、箱內無雜物;箱體31、應涂有安全色標、統一編號;箱殼、機電設備接地應良好;停止使用時切斷電源,箱門上鎖。15.5振動器停止使用時,應立即關閉電動機,移動振動器應切斷電源,不得硬拉電線。更不能在鋼筋和其它銳利物上拖拉,防止割破拉斷電線而造成觸電傷亡事故。15.6電纜線上不得有裸露之處,不允許在電纜線上堆放其他物品和車壓人踏。15.7嚴禁用振動棒撬鋼筋和模板,操作時勿將振動棒頭夾到鋼筋里或其他硬物而受到損壞。15.8振動器必須安裝有漏電開關,特殊情況下進行澆筑,如無可靠安全設施應系安全帶。15.9操作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集中精力正確操作,注意機械工況,不得擅自離開工作崗位或將機械交給其他無證人員操作。嚴禁無關人員進入作業區。15.10,施工技術人員應向操作人員進行施工任務和安全技術措施交底。操作人員應熟悉作業環境和施工條件,聽從指揮,遵守現場安全規則。夜間作業應設置充足的照明。15.11機械不得帶病運轉。運轉中發現不正常時,應先停機檢查,排除故障后方可使用。15.12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必須及時清理落地混凝土,工完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