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永高速公路A2標擋土墻施工方案作業指導書(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58180
2022-08-29
15頁
570KB
1、目 錄1、目的- 2 -2、編制依據- 2 -3、適用范圍- 2 -4、施工準備- 2 -5、施工工藝- 3 -5.1工藝流程- 3 -5.2施工方法及施工要點- 3 -6、擋土墻施工控制及質量檢測- 12 -6.1施工控制- 12 -6.2質量檢測標準- 13 -6.3質量保證措施- 13 -7、安全、環保措施- 14 -7.1安全操作要求- 14 -7.2環保措施- 14 -擋土墻施工作業指導書1、目的明確路基擋土墻施工作業的工藝流程、操作要點和相應的工藝標準,指導、規范路基擋土墻施工。2、編制依據(1)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03)(2)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JF10-22、006)(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JTJ076-95)(4)福建省莆永高速公路仙游至永春泉州段A2標施工圖3、適用范圍適用于莆永高速公路A2標擋土墻施工。4、施工準備4.1材料要求砌筑擋土墻所用石料分為片石、塊石、片石混凝土3種,石料應是結構密實、石質均勻、不易風化、無裂縫的硬質石料,石料強度等級一般不小于MU40。砂漿所用的水泥、砂、水的質量應符合有關規范的要求,按規定的配合比施工。反濾層可選用砂礫石等具有反濾作用的粗顆粒透水性材料。4.2施工技術要求4.2.1一般原則:當擋土墻高度8米時,采用M7.5水泥砂漿片塊石,其比例為片石占70%,塊石占30%;當擋土墻高度8米且15米時,采用3、C15片石混凝土;擋土墻高度15米時,采用C20片石混凝土。4.2.2為了防止擋土墻因地基不均勻沉降、溫度變化或采用不同基礎引起擋土墻裂縫而破壞,需設置變形縫(沉降縫和伸縮縫一般寬度為23cm)。4.2.3為保證變形縫的作用,兩種接縫均須整齊垂直、上下貫通,并且縫兩側砌體表面需要平整,不能搭接,必要時縫兩側的石料須修鑿。接縫中需要填塞防水材料(如瀝青麻絮),可貼置在接縫處已砌墻段的端面,也可在砌筑后再填塞,但均需沿墻壁內、外、頂三邊塞滿、擠緊,填塞深度均不得小于15cm,以滿足防水要求。4.3施工人員及機具4.3.1技術人員熟悉施工圖紙、技術規范,掌握擋土墻施工檢驗標準。4.3.2施工前對施工4、人員進行培訓及技術交底。4.3.3特種機械操作人員要持證上崗。4.3.4做好施工設備機況性能檢查。4.3.5設立施工標示牌、安全警示牌。5、施工工藝5.1工藝流程測量放樣基坑開挖基底處理基礎砌筑墻身砌筑砌體養生墻背回填。5.2施工方法及施工要點5.2.1測量放樣按設計圖紙放樣出擋墻基礎底寬位置。墻背原地面開挖成臺階狀若發現實地墻趾地面線與設計橫斷面有較大出入,應及時反饋設計部門處理。當擋土墻位于平曲線范圍內時,在施工過程中應注意放樣精度,使墻面順滑過渡。5.2.2基坑開挖基礎位于橫向斜坡地面上時,前趾埋入地面的深度和距地表的水平距離應滿足下表要求:土層類別最小埋入深度h(m)距地表水平距離L(5、m)較完整的硬質巖石0.250.250.50一般硬質巖石0.600.601.50軟質巖石1.001.002.00土質1.001.502.50開挖前,應作好場地臨時排水措施,雨天坑內積水應隨時排干。基礎的各部份尺寸、形狀以及埋置深度,均應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施工。基坑不得連通開挖,應采用跳槽開挖,以防基坑坍塌。當基坑深度大于5m時,應加設平臺,這不僅有利于基坑邊坡的穩定,又利于基坑開挖。任何土質基坑,挖至標高后不得長時間暴露、擾動、浸泡,以免削弱基底承載能力。一般土質基坑,挖至接近標高時,宜保留50cm的厚度,在基礎砌筑前再突擊挖除。基坑開挖后,應采取排水措施,以免積水。5.2.3基底處理當基底為土6、質(如碎石土、砂礫土、砂性土、粘性土等)時,應將其整平夯實,對受水浸泡的基底土,特別是松軟的土應全部予以清除,若承載力達不到設計要求,需換以透水性和穩定性良好的材料并夯填至設計標高,方可進行擋墻的砌筑。對于巖石地基,若發現巖層有孔洞、裂縫,應視裂縫的張開度以水泥砂漿或小石子混凝土、水泥或其他雙液型漿液等澆注飽和。當基礎開挖后,若發現基底地質與設計情況有較大出入或巖層地基的巖層結構面存在外傾和軟弱層等異常情況時,應及時反饋設計部門現場處理。5.2.4基礎砌筑基坑完成后,按基底縱軸線結合橫斷面放線復驗,確認地基承載力滿足設計要求,平面位置和標高正確無誤后,方可進行基礎砌筑。砂漿砌筑基礎時,應保證砌7、體砂漿不受水沖刷。砌筑前,應將基底表面風化、松散土石清除干凈。砌筑基礎的第一層砌塊時,如基底為巖層或混凝土基礎,應先將基底預留石榫,表面清洗、濕潤,再坐漿砌筑,這樣可使第一層砌塊與基底粘結牢固,保證砌體與基底間的抗彎拉能力和抗剪能力;如基底為土質,可直接坐漿砌筑。對于土質基坑或風化軟巖基坑,在雨季施工時,在于基坑挖至設計高程時,應立即滿鋪砌筑一層。采用臺階式基礎時,臺階轉折處不得砌成豎向通縫,砌體與臺階壁間的縫隙應插漿塞滿。基礎完成后,應立即回填,采用小型壓實機械分層夯實,壓實度不小于93%,并采取措施防止水滲入基底。基礎頂面應有凹凸不平面,以增強基礎與墻身間的抗剪力。5.2.5墻身砌筑砌石擋8、土墻所選擇石料的質量和規格應滿足有關規范和上述設計要求,施工時做到敲去其尖銳凸出部分,分層錯縫搭接砌筑、砌塊相互咬緊。漿砌時砌塊應坐漿擠緊,嵌填飽滿密實,不得有空洞現象。擋土墻底部、頂部和墻面外層宜選用較整齊的大塊石砌筑,待砂漿強度達75%以上時,方可回填墻背填料。在墻身強度達標的前提下,墻后填土應在泄水反濾完成后緊隨擋墻砌筑過程進行,不允許出現擋墻施工完畢,而墻后尚未填土的情況。衡重式路肩擋土墻的衡重臺與上墻背相交處抗剪能力較差,因此該處折角部位宜做成弧形漸變形式以防止應力集中,在石砌衡重臺上下50cm范圍內應用塊石砌筑(見擋墻設計圖),從而提高墻身截面的抗剪能力。石砌墻身圬工外表面應勾縫,9、以防止雨水滲漏,應確保砌體表面平整,砌縫完好、無開裂現象,勾縫平順、無脫落現象,以增加墻面的美觀。勾縫一般采用水泥砂漿,其強度等級應滿足設計要求。勾縫完成后應注意養生。對于片石混凝土的墻身,表面(除墻背回填土側外)應平整和光潔,并要求有類似漿砌塊石的圖案;一般片石混凝土擋土墻墻背光滑,易造成墻背摩擦角=0,對擋土墻受力極為不利,故為了避免出現此情況,片石混凝土擋土墻墻背須粗糙化處理,數量計入擋土墻工程數量表墻身數量中,具體詳見下圖:擋土墻應根據滲水量在墻身適當高度布設泄水孔,泄水孔采用10PVC管,孔眼間距為23m,上下排交錯呈梅花形設置,具體間距可根據現場泄水量進行調整,衡重式擋墻上下墻連接10、處必須設置泄水;最下一排泄水孔出水口應高出地面0.3米。為了保證擋墻墻背排水順暢,在擋墻墻背底排泄水孔進水口處設置縱向碎石盲溝,在碎石盲溝底部縱向設置10帶孔PVC排水管,排水管外包250g/m2無紡土工布,帶孔排水管兩端用二層250g/m2無紡土工布包封,帶孔排水管與底排泄水孔采用三通接頭連接,以保證盲溝通過泄水孔把墻背水排出路基,碎石盲溝底部應鋪設0.30.5米厚的粘土隔水層并夯實,以防止臺后水滲入基礎;泄水孔在墻身斷面方向應有3%5%的向外坡度,以利于墻后滲水的迅速排出,不得有堵塞現象。除底排泄水孔外其余泄水孔進水口端應用4040cm的250g/m2無紡土工布包裹,以免泄水孔道淤塞。具體11、見下圖:路堤擋墻橫斷面排水示意圖路肩擋土墻橫斷面排水示意圖 5.2.6砌體養生對漿砌砌體應加強養生,以便砌體砂漿強度的形成和提高。養生時,應注意以下幾點:不可在砌體上拋擲或鑿打石塊。已砌好但砂漿尚未凝結的砌體,不可使其承受荷載。如所砌石塊在砂漿凝結后有松動現象,應予拆除,刮凈砂漿,清洗干凈后,重新安砌。拆除和重砌時,不得撞動鄰近石塊。新砌圬工告一段落或收工時,須用浸濕的草簾、麻袋等覆蓋物將砌體蓋好。養生時須使覆蓋物經常保持濕潤。新砌圬工的砂漿,在硬化期間不應使其受雨水沖刷或水流淹浸。在養生期間,一般砂漿在強度尚未達至設計強度的75%以前,不可使其受力。對混凝土的養護應注意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應12、盡快予以覆蓋和灑水養護,當混凝土強度達到2.5MPa前,不得使其承受行人、運輸工具、模板、支架等荷載。5.2.7墻背回填為保證擋土墻的正常使用和經濟合理,墻背填料應采用滲水性強的砂性土等材料或設計規定的填料,不應采用粘土作為填料,嚴禁采用膨脹土、高液限粘土、腐殖土、淤泥和凍土塊等不良填料,填料中不應含有機物、冰塊、草皮、樹根等雜物或生活垃圾。浸水擋土墻墻背應全部用水穩性和透水性良好的材料填筑。施工前,墻背填料應先進行土質試驗,確保填料的物理力學指標滿足設計要求。墻背填土必須和挖方路基、填方路基有效搭接,填筑前原地面應按規范開挖臺階。墻后回填要均勻,攤鋪要平整,并設不小于3%的橫坡,逐層填筑,逐13、層碾壓夯實,每層表面平整、路拱合適,不允許向墻背斜坡填筑,以防止墻后臺背積水讓墻身承受額外的靜水壓力。壓實時應避免墻身受較大的沖擊影響,臨近墻背1m范圍內,不得有大型機械行駛或操作;在靠近擋墻墻頂內側處應使用不大于1噸的小型振動夯實機械夯實填土,不應采用重型設備輾壓,以免輾壓時重型設備的重量使墻背壓力暫時性或永久性增加,壓實度要求不小于95%,路床80深度范圍的壓實度要求不小于96。若墻后碾壓空間受限制時,應采用漿砌片石予以回填。5.2.8路肩擋土墻防撞護欄路肩擋土墻防撞護欄示意圖路肩擋土墻段落路床頂面及路面橫向排水示意圖路肩擋土墻頂部護欄基礎及局部加強示意圖6、擋土墻施工控制及質量檢測6.114、施工控制開挖前,應作好場地臨時排水措施,雨天坑內積水應隨時排干。當基礎開挖后,若發現基底地質與設計情況有較大出入或巖層地基的巖層結構面存在外傾和軟弱層等異常情況時,應及時反饋設計部門現場處理。基坑開挖完成后,按基底縱軸線結合橫斷面放線復驗,確認地基承載力滿足設計要求,平面位置和標高正確無誤后,方可進行基礎砌筑。基礎頂面應有凹凸不平面,以增強基礎與墻身間的抗剪力。漿砌時砌塊應坐漿擠緊,嵌填飽滿密實,不得有空洞現象。在石砌衡重臺上下50cm范圍內應用塊石砌筑,從而提高墻身截面的抗剪能力。片石混凝土擋土墻墻背須粗糙化處理。衡重式擋墻上下墻連接處必須設置泄水;最下一排泄水孔出水口應高出地面0.3米。615、.2質量檢測標準砌體擋土墻施工質量標準項次檢查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和頻率1砂漿強度(Mpa)不小于設計強度每1工作臺班2組試件2平面位置(mm)50經緯儀:每20m檢查墻頂外邊線5點3頂面高程(mm)20水準儀:每20m檢查2點4垂直度或坡度(%)0.5吊垂線:每20m檢查4點5斷面尺寸不小于設計尺量:每20m量4個斷面6底面高程(mm)50水準儀:每20m檢查2點7表面平整度(mm)混凝土塊、料石102m直尺:每20m檢查5處,每處檢查豎直和墻長兩個方向塊石20片石30現澆懸臂式和扶壁式擋土墻施工質量標準項次檢查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和頻率1砂漿強度(Mpa)不小于設計強度每116、工作臺班2組試件2平面位置(mm)30經緯儀:每20m檢查5點3頂面高程(mm)20水準儀:每20m檢查2點4垂直度或坡度(%)0.3吊垂線:每20m檢查4點5斷面尺寸不小于設計尺量:每20m量4個斷面,抽查扶壁4個6底面高程(mm)30水準儀:每20m檢查2點7表面平整度(mm)52m直尺:每20m檢查3處,每處檢查豎直和墻長兩個方向6.3質量保證措施6.3.1施工時嚴格按圖紙和施工規范進行施工。6.3.2施工時,嚴格控制填料粒徑。6.3.3虛心接受監理單位及業主提出的指導意見,積極完善質保措施。 7、安全、環保措施7.1安全操作要求7.1.1在搬運片石時要量力而行。在破解片石時,要背向行人17、方向,以免片石飛濺傷人。7.1.2在從路基頂往路基下拋片石時,要先確認下方無人作業,確保安全時再下拋。拋擲片石前,應發出警示,讓施工人員閃開。嚴禁上下同時雙層作業。7.1.3攪拌機械要專人負責、專人操作,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作業。施工用電要有專人負責,嚴格按照用電規程辦理。7.1.4夏季施工時,應選擇早晚較涼爽時段進行,避開中午高溫天氣,避免人員中暑,發生安全事故。7.2環保措施11.2.1施工時加強對環境的保護,廢棄雜物清除出場,不準亂丟亂放,防止污染附近農田及河流。11.2.2在施工期間應始終保持工地的良好排水狀態,修建一些臨時排水溝渠,并與永久性排水設施相連接,且不得引起淤積和沖刷。11.2.3施工便道應隨時灑水潤濕,減少施工作業產生的灰塵。11.2.4機械設備作業要盡量減少噪聲、廢氣等的污染。11.2.5妥善處理廢方,應盡量避免破壞或掩埋路基下側的林木、農田及其它工程設施。沿河棄土應避免壅塞河道、改變水流方向和抬高水位而淹沒或沖毀農田、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