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樓室外施工電梯施工方案(2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58930
2022-08-29
23頁
452.39KB
1、目錄1、編制依據 .22、工程概況 .22.1 工程概況 .22.2 項目概況 .22.3 項目設計概況.23、施工準備 .33.1 技術準備.33.2 機具準備.34、施工安排 .34.1 安裝部位.34.2 勞動力組織.55、施工工藝 .55.1 基礎施工.55.2 附墻錨固.95.3 電梯防護架及防護門制作.95.4 電源.176、室外電梯安裝程序.176.1 準備工作.176.2 安裝工作.187、安裝、拆卸安全注意事項.198、應急預案 .199、安全操作規程及注意事項.221、編制依據序號規 范、規 程 名 稱編號1 大興區西紅門商業綜合區一期項目5#辦公樓施工圖紙2 建筑地基基礎2、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 3 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01 4 建筑施工升降機安裝、使用、拆卸安全技術規程JGJ125-2010 5 大興區西紅門商業綜合區一期項目5#辦公樓施工組織設計6 SC200/200施工升降機使用說明書2、工程概況2.1 工程概況本工程位于北京市大興區西紅門鎮,項目地塊南北長256 米,東西長 200 米。我司承建的地上 4#、5#、6#及 B座辦公樓總建筑面積62645,地下 2 層,地上18層,建筑高度最高75.85m。結構類型:本工程為剪力墻-核心筒結構,基礎埋深12.5 米,基礎為平板式筏板基礎,主樓基礎筏板厚度為1800。3、2.2 項目概況工程名稱大興區西紅門商業綜合區一期項目5#辦公樓工程地址建設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質量要求結構長城杯2.3 項目設計概況本工程工期緊,現場小,樓座層數較高,二次結構、裝修階段施工材料品種繁多,為保證二次結構、裝修期間施工材料的垂直運輸和現場施工和管理人員的上下樓,結合施工總進度計劃的安排,本工程裝修期間垂直運輸采用施工升降機。根據施工現場的場地情況及建筑物的平面位置,確定施工升降機的安裝位置和數量,4#、5#、6#及 B座辦公樓各配置一臺,共計四臺,每臺安裝高度為81 米,共計 54節。3、施工準備3.1 技術準備3.1.1在正式施工以前,對參與施工的有關管理人員、技術人4、員和工人進行技術性的交待與說明。3.1.2熟悉相關施工規范,對安裝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預判,確保升降機安裝及使用過程的順利。3.1.3電梯基礎位于地下一層頂板上,安裝前需要原設計單位對頂板承載力進行驗算,滿足要求再進行安裝,否則對頂板進行加固處理。3.2 機具準備本工程升降機型號選用SC 型 SC200/200,為雙籠升降機,標準節尺寸為650*650*1508,壁厚為 4.5mm,標準節重量155kg;額定載重 2*2000Kg,提升速度35m/min,最大架設高度250m,電機功率 2*3*11kw,吊籠重量 2*1500 kg,雙籠同時施工。4、施工安排4.1 安裝部位1、4#、5#5、樓位于 AB/4 軸 B1頂板回填土上(標高-2.0m);2、6#樓位于 12/D 軸 B1頂板回填土上(標高-2.0m);3、B座樓位于 1/BC軸 B1頂板回填土上(標高-2.0m);4.2 勞動力組織施工升降機安裝與拆除過程中所用勞動力全部由電梯廠家負責組織。5、施工工藝5.1 基礎施工5.1.1根據施工升降機各部件的自重、動荷載、沖切力以各荷載的系數,原說明書設計基礎尺寸為38503250250(見下圖),配置鋼筋為 8250 雙向鋼筋網片,混凝土采用C20。根據本工程實際情況,升降機基礎直接落在地下一層現澆混凝土樓板上,樓板厚度為180mm,傳力至基礎底板。5.1.2 根據基礎尺寸和6、建筑位置對升降機基礎在現場進行定位。5.1.3 升降機基礎為混凝土板,基礎高度為250mm,基礎尺寸 3850mm 3250mm。混凝土板為鋼筋砼,基礎配置雙層雙向8250 鋼筋網片,基礎底座及預埋螺栓和混凝土澆筑一起澆筑。在混凝土強度達到75%以上時,經驗收合格后方能安裝升降機。5.1.4 綁扎升降機基礎鋼筋,此工序做好過程控制,施工記錄,質量驗收。5.1.5 基礎混凝土模板安裝應牢固,接縫平整、緊密,澆注C20的砼應振搗密實。5.1.6 對升降機基礎進行養護,留置試塊并做好砼強度報告。建筑物5.1.7 地下室頂板回頂:經原結構設計單位對樓板承載力驗算后,需要對樓板進行支撐加固,在B1 和B7、2 頂板下部采用滿堂紅碗扣式鋼管腳手架回頂。回頂范圍基礎正下方45004500mm。立桿間距 900mm,橫桿步距 1800mm,立桿上部用 U托和 100100mm 方木與頂板頂緊,立桿下部墊50mm 厚短方木。上下層立桿要同心對正。5.1.7.1碗扣架搭設參數碗扣架支撐體系支設參數:立桿橫向間距900mm,縱向間距900mm,橫桿步距1500mm。水平桿最底端一道距地300mm,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頂板支撐點長度(自由端高度)不大于500mm。B2 頂板底立桿搭設高度為:1.5m+1.8m;B1頂板底立桿搭設高度為:1.2m+4.0m鋼管;下墊 50100mm 方木,龍骨為 1008、100mm 方木,要求下墊方木排列順直、朝向一致。5.1.7.2搭設流程測量放線鋪墊方木搭設碗扣架立桿、橫桿搭設板底碗扣架立桿、橫桿連接梁底和頂板碗扣架鋪設龍骨調節U托高度至合理位置。5.1.7.3碗扣架下墊方木根據碗扣架搭設范圍彈出立桿位置線,碗扣架基礎下鋪 150200mm 長 50100mm方木作為墊塊。平行于電梯基礎放置,位置準確、鋪放平穩。5.1.7.4頂部自由端支設要求設在支架立桿底部或頂部的可調U托,其絲桿外徑不得小于36mm,伸出長度不得超過 200mm。支架頂部支撐點與支架頂層橫桿的距離不應大于500mm。立桿對接上下兩側必須設置拉桿。5.1.7.5架體驗收(1)進入現場的碗9、扣架構配件應具備以下證明資料:主要構配件應有產品標識及產品質量檢驗報告;構配件進場質量檢查的重點:鋼管管壁厚度;焊接質量;外觀質量;可調底座和可調托撐絲桿直徑、與螺母配合間隙及材質。(2)對整體腳手架應重點檢查以下內容:嚴格按照該方案中的碗口架搭設參數進行現場驗收,保證立桿、橫桿等的搭設間距是否符合方案要求;立桿底座與基礎面的接觸有無松動或懸空情況;立桿上碗扣是否可靠鎖緊;立桿連接銷是否安裝是否符合要求。自由端高度是否控制在300mm,板底支撐與梁底支撐是否采用有效連接。5.2 附墻錨固室外電梯附著架安裝間距應9m,現場根據標準節及結構樓層標高確定具體位置。根據此工地建筑物情況,按中心距與建筑10、物連接尺寸 3.5m,采用與樓板進行連接方式。本工程標準層層高為4.2m,按每兩層設置一道要求安裝好附墻架。附著框架錨固在樓板或梁上,具體附著位置為:5.2.1 各樓座錨固層數見下表:樓號錨固數第 1 步第 2步第 3 步第 4 步第 5 步第 6 步第 7 步第 8 步5#L3 L5 L7 L9 L11 L13 L15 L17 6#L3 L5 L7 L9 L11 L13 L15 L17 B座L3 L5 L7 L9 L11 L13 L15 L17 4#L3 L5 L7 L9 L11 L13 L15 L17 5.3 電梯防護架及防護門制作室外電梯與結構連接處搭設雙排鋼管腳手架,鋼管全部采用48*11、3.5mm 鋼管,必須制作鋼筋防護門,鋼筋防護門采用推拉門的方式,防護制作尺寸如下:5.3.1 腳手架:采用雙排單立桿腳手架,架件與主體結構拉結牢固,層層設置連墻件和八字撐,各層出料平臺處滿鋪腳手板。見下圖:電梯籠導軌防護架結構電梯籠導軌防護架滿鋪腳手板A-AB-B5.3.2 電梯防護門自制,寬1.8m,高 1.5m,用螺紋 12 的鋼筋焊接,采用推拉門方式安裝。如下圖所示:5.3.3 防護架子搭設參數及計算如下:計算的腳手架為雙排腳手架,立桿采用單立管。搭設高度均搭設至各樓座屋頂檐口高度。搭設尺寸為:采用的鋼管類型為483.5mm。內外排立桿間距為0.8mm,內側立桿距外側結構150mm。橫12、桿步距為 1.5m,樓層過人處高 1.8m。防護架子立桿縱距為 1500mm。施工均布活荷載為3.0kN/m2。連墻件采用兩步三跨,豎向間距4.2m,要求每棟樓必須在每個樓層必須設置不少于2 個拉結點,要求在每層外用電梯卸料平臺出入口處墻、梁內側位置采用48 鋼管用扣件和外架外立桿水平拉結。防護架子左右兩側需設置護身欄桿,起步設置200mm高檔腳板,在離平臺面600mm 和 1200mm 設置兩道護身欄桿。欄桿與電梯防護架子門外側立桿相連,上面兩道橫桿與立桿連接,注意端部短立桿要與防護架子立桿離開一段距離保證推拉門自由推拉。護身欄桿在外側與裝修外腳手架連接一道保證穩定。護身欄桿上滿掛密目安全網13、。防護架子左右外側立桿之間上下通長掛密目安全網。外用電梯轎箱與腳手板平臺間距為 100mm。18001500150150150375375375375室外電梯防護門12鋼筋圓環滑輪外用電梯的底層出入口處搭設長4 米,寬于轎箱兩側各 1 米且高 3 米的防護棚。棚頂鋪設二層 50mm 厚腳手板,不留縫隙,間隔500mm,上層底部掛大眼網一層,護頭棚兩側滿掛密目安全網。5.3.3.1小橫桿的計算小橫桿按照簡支梁進行強度和撓度計算,小橫桿在大橫桿的上面。按照小橫桿上面的腳手板和活荷載作為均布荷載計算小橫桿的最大彎矩和變形。均布荷載值計算小橫桿的自重標準值 P1=0.038kN/m腳手板的荷載標準值 14、P2=0.351.5/2=0.263kN/m活荷載標準值 Q=3.0 1.5/2=2.25kN/m荷載的計算值 q=1.2(0.038+0.263)+1.42.25=3.511kN/m 抗彎強度計算最大彎矩考慮為簡支梁均布荷載作用下的彎矩:計算公式如下:M=3.5110.92/8=0.355kN m=0.355106/5080=69.882N/mm2小橫桿的計算強度小于 205N/mm2,滿足要求!撓度計算最大撓度考慮為簡支梁均布荷載作用下的撓度計算公式如下:荷載標準值 q=0.038+0.263+2.25=2.551kN/m簡支梁均布荷載作用下的最大撓度V=52.5519004/(384 215、.06 105121900)=0.868mm小橫桿的最大撓度小于 1200/150與10mm,滿足要求!5.3.3.2大橫桿的計算大橫桿按照三跨連續梁進行強度和撓度計算,小橫桿在大橫桿的上面。用小橫桿支座的最大反力計算值,在最不利荷載布置下計算大橫桿的最大彎矩和變形。荷載值計算小橫桿的自重標準值 P1=0.0380.9=0.034kN腳手板的荷載標準值 P2=0.350.9 1.55/2=0.236kN活荷載標準值 Q=3.0 0.9 1.55/2=2.025kN荷載的計算值 P=(1.2 0.034+1.2 0.236+1.4 2.025)/2=1.580kN 抗彎強度計算最大彎矩考慮為大橫16、桿自重均布荷載與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均布荷載最大彎矩計算公式如下:集中荷載最大彎矩計算公式如下:M=0.08(1.2 0.034)1.52+0.15 1.5801.5=0.363kN.m=0.363106/5080=71.457N/mm2大橫桿的計算強度小于 205N/mm2,滿足要求!撓度計算最大撓度考慮為大橫桿自重均布荷載與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撓度和均布荷載最大撓度計算公式如下:集中荷載最大撓度計算公式如下:大橫桿自重均布荷載引起的最大撓度V1=0.6770.03415004/(100 2.06105121900)=0.046mm集中荷載標準值:P=0.034+0.236+217、.025=2.295kN集中荷載標準值最不利分配引起的最大撓度V2=1.146229515003/(100 2.06 105121900)=3.535mm最大撓度和:V=V1+V2=0.046+3.535=3.581mm大橫桿的最大撓度小于 1500/150與10mm,滿足要求!5.3.3.3扣件抗滑力的計算按規范表 5.1.7,直角、旋轉單扣件承載力取值為8.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載力系數1.0該工程實際的旋轉單扣件承載力取值為8.00kN。縱向或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算(規范5.2.5):R Rc其中 Rc 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8.00kN。R 縱向或橫向18、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橫桿的自重標準值 P1=0.0381.5=0.057kN腳手板的荷載標準值 P2=0.3500.9 1.5/2=0.236kN活荷載標準值 Q=3.0 0.9 1.5/2=2.025kN荷載的計算值 R=1.2(0.057+0.236)+1.42.025=3.187kN單扣件抗滑承載力的設計計算R 8.00,滿足要求!5.3.3.4腳手架荷載標準值作用于腳手架的荷載包括靜荷載、活荷載和風荷載。靜荷載標準值包括以下內容:每米立桿承受的結構自重標準值(kN/m);本例為 0.1394 NG1=0.1394 100=13.940kN 腳手板的自重標準值(kN/m2)19、;本例采用木腳手板,標準值為0.35 kN/m2 NG2=0.35 1.5 0.9=0.473kN 欄桿與擋腳手板自重標準值(kN/m);本例采用欄桿、木腳手板擋板,標準值為0.14 kN/m NG3=0.14 1.5=0.21kN 吊掛的安全設施荷載,包括安全網;0.005 kN/m2 NG4=0.005 1.5 100=0.750kN經計算得到,靜荷載標準值 NG=NG1+NG2+NG3+NG4=15.373kN。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產生的軸向力總和,內、外立桿按一縱距內施工荷載總和的 1/2 取值。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NQ=3.0 1.5 0.9=4.05kN 風荷載標準值產生的20、軸向力風荷載標準值:其中 W0 基本風壓(kN/m2),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的規定采用:W0=0.450 可按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J9)取重現期為 30年確定,0.7 是參考英國腳手架標準(BS 5973-1981)計算確定;可按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附表D.4取重現期 10年確定,取消基本風壓 W0值乘以 0.7 修正系數。腳手架使用期較短,一般為25年,遇到強勁風的概率相對要小得多;Uz 風荷載高度變化系數,按照 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的規定采用:腳手架底部 Uz=0.740,Us 風荷載體型系數:Us=0.8700經計算得到,腳手架底部風荷載21、標準值:Wk=0.7 0.740 0.8700.450=0.203kN/m2。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 N=1.2NG+0.85 1.4NQ=22.973kN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 N=1.2NG+1.4NQ=23.824kN風荷載設計值產生的立桿段彎矩 MW MW=0.85 1.4Wklah2/10其中 Wk風荷載基本風壓標準值(kN/m2);la 立桿的縱距 (m);h 橫桿桿的步距 (m)。經計算得,底部立桿段彎矩 Mw=0.85 1.4 0.2031.501.502/10=0.081kN.m5.3.3.5 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其中 22、N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N=23.824kN;i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i=1.58cm;計算長度系數,由腳手架的基本參數確定,=1.50;h 立桿步距,h=1.40(取平均值);計算長細比,由k=1時,=kh/i=142;=210,滿足要求!k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取 1.155;l0 計算長度 (m),由公式 l0=k h確定,l0=2.60m;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k=1.155時,=kh/i=164 的結果查表得到 0.262;A 立桿凈截面面積,A=4.89cm2;W 立桿凈截面模量(抵抗矩),W=5.08cm3;f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205.00N/mm2;鋼管立桿23、受壓強度計算值 (N/mm2);經計算得到=23824/(0.262 489)=185.953N/mm2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2、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其中 N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N=22.973kN;i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i=1.58cm;計算長度系數,由腳手架的基本參數確定,=1.50;h 立桿步距,h=1.40m(取平均值);計算長細比,由k=1時,=kh/i=142;=210,滿足要求!k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取 1.155;l0 計算長度 (m),由公式 l0=k h確定,l0=2.60m;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k=1.155時,=kh/24、i=164 的結果查表得到 0.262;A 立桿凈截面面積,A=4.89cm2;W 立桿凈截面模量(抵抗矩),W=5.08cm3;f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205.00N/mm2;MW 計算立桿段由風荷載設計值產生的彎矩,MW=0.081kN.m;鋼管立桿受壓強度計算值 (N/mm2);經計算得到=22973/(0.262 489)+(81000/5080)=195.256N/mm2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5.4 電源設置在每臺施工升降機6m范圍內設置一個專用配電箱,容量不小于25KW。供電電壓為 380V 5%。6、室外電梯安裝程序6.1 準備工作6.1.1 準備25、好 SC200/200 型施工升降機全套設備,(包括導軌架、附墻架、雙吊籠的全部結構傳動及電氣設備、升降電纜等)。6.1.2 全套安裝工具、用具、及人員的安全防護用品。6.1.3 在現場塔吊方便的時候請塔吊幫助起吊吊籠、底盤、基礎節就位。6.1.4 人員組織,安裝隊長1 人,全面負責指揮現場安裝,安全員1人負責安全工作,安裝工 6 人(其中有 1 名電工),以上人員都具有相應工種操作證。6.2 安裝工作將部件運至安裝地點 裝底籠和二層標準節 裝梯籠 接高標準節并隨設附墻支撐 安配重 試車,做墜落試驗 報驗6.2.1 驗收基礎,合格后將底架吊放于基礎上,左右兩半底架穿螺栓,連接堅固,用在底架下墊26、鐵板的方法,將底架找水平,檢查導軌架的垂直度不大于1/1500。導軌架下正對著立管的底面必須墊實塞緊,外籠四壁垂直度不大于1/1000。合格后將地腳螺栓二次灌漿。6.2.2從上往下順導軌架放入吊籠,按安裝規程調整好齒輪與齒條,導軌與立管的間隙。將對重插入導軌槽,安裝好籠頂安全護欄及吊桿,安裝電控箱,連接電纜線,將操控盒臨時引到吊籠頂上。緊固地腳螺栓,接通電源,小行程試車調好下限位及下極限開關碰塊確認正常后即可轉入加節接高。6.2.3加節接高在有塔吊配合的條件下,每吊一鉤可接高6 節注意擰緊每一條連接螺栓。在無塔吊配合情況下,利用籠頂小吊桿每次只準吊一節標準節增高1.5m。每升高 69m應裝一道27、附墻架。每隔2 層安一個附墻架(最大不得超過9m),最上一個附墻架以上的導軌架高6m。6.2.4 全面檢查安裝質量,導軌架的直線度、垂直度(1/1500)螺栓的緊固、內外籠門開閉順、各限位開關靈敏有效、試車升降、制動均可符合標準要求。6.2.5 按試車程序進行試車,使其達到正常運行條件。把梯籠操縱按扭盒拿到里籠頂上,接裝一節使總高度達到6.037m,并在 4.656m高度上裝第一個支架,以兩臺經緯儀校調導軌架的垂直度(允許偏差2mm),隨后擰緊地腳螺栓,在此之后即可開動梯籠并使用梯籠上的電動起重機進行接高架設。6.2.6在兩臺經緯儀的監視下進行接高架設,使在任何高度上的垂直偏差均不超過 10m28、m。導軌架的接高與附墻支撐和站臺結構的裝設協同進行,即每接兩節標準節后,安裝附墻裝置,并裝設站臺及其剪刀撐、斜撐桿系統、安全欄桿和分層碰鐵。6.2.7裝至所需高度后,裝上最高限位碰鐵和天輪組,將平衡錘就位并支在離基礎表面 0.46m 的高度上。放下鋼絲繩與平衡錘接好,上端通過天輪和繩輪,張緊后以 3 道繩卡卡牢(但不能過緊,以免損傷鋼絲繩),剩下的鋼絲繩繞在鋼繩架上。6.2.8 潤滑全機并全面調整碰鐵位置,安裝并調試安全欄桿、電氣控制,將起重機拆下平放于里籠頂上。接好地線和避雷針,最后將8H 的固定螺釘松開,使之停止工作。6.2.9 在試車前,用接地電阻測試儀測量升降機鋼結構及電器設備金屬外殼29、的接地電阻。接地采用接地搖表進行測試,電機及配電箱采用絕緣搖表進行測試,相間、相對零、相對地及零、地間均應測試。6.2.10 室外電梯所需報驗資料應按照規程要求,把所有報驗資料填寫齊全。7、安裝、拆卸安全注意事項7.1 遇有雨、霧及六級大風以上天氣不得進行此工作。7.2 參與安裝與拆卸的人員必須熟悉升降機的機械性能、結構特點、并且具備熟練的操作技術和排除一般故障的能力。7.3 參與作業人員應有明確分工,各負責任,并明確一人負責統一指揮。嚴禁酒后指揮。7.4 在高空作業的人員,身體狀況必須符合勞動部門的有關規定,嚴禁酒后作業,且安全用具要攜帶齊全。7.5 吊籠頂平臺作業人、物總重量不得超過65030、kg;安裝拆卸時,嚴禁超過架設荷載(即無配重時的荷載量)的規定。7.6 地面作業人員要明確升降機附近電源開關位置,以便發生意外故障時切斷電源。7.7 施工電梯周圍 2.5m 范圍內,離地面 3m左右高度處,要架設堅固的防護棚,作業區上方即地面 10m范圍內設禁區并設專人監護,非作業人員嚴禁入內。7.8 施工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安全帽,高空作業必須系安全帶、穿防滑鞋。7.9 安裝拆卸和維修的人員在井架上作業時,必須穿防滑鞋,系安全帶,不得以投 擲方式傳遞工具和器件,緊固或松開螺栓時,嚴禁雙手操作,應以手扳扳手,一手握住井架架桿。7.10 作業人員嚴禁上下拋擲工具。8、應急預案可能發生事故的確定31、根據施工電梯的特點,可能出現的安全事故有:機體倒塌事故;吊籠高空墜落事故;吊籠冒頂(未墜落)事故;機械傷人事故等。應急程序:1、重大事故首 先 發 現 者 大聲呼救,同時可用 手 機 或 對 講機 立 即 報 告 工地當班負責人條 件 許可 緊 急施救報 告 聯 絡有 關 人 員(緊急時立刻報警,打求助電話)成立指揮部(組)善后處理實施應急救援,上報有關部門,保護事故現場等必 要 時向 社 會發 出 求救請求2、一般傷害事故3、現場應急救援措施:報告聯絡有關人員實施應急救援,保護 事 故 現場首 先 發 現者 大聲呼救條件許 可緊急施救善后處理序號事故類別事故原因現場救援措施備注1 1 機體倒32、塌及吊籠墜落事故2 高空墜落事故1附墻件松脫2裝拆過程違章操作3使用中超載且限速器失效1 當事故發生后或發現事故預兆時,最早發現者立即大聲呼救,并根據情況立即采取正確方法施救,向有關人員報告或報警。2按照有關程序處置,指揮部門迅速成立。3 有關人員迅速與市政醫院聯系或報120急救中心。4 迅速判斷事故發展狀態和現場情況,調動相應設備工具,采取正確方法施救。5急救人員按照有關救護知識,立即救護搶救出來的傷員,在等待醫生救治或送往醫院搶救途中,不要停止和放棄施救,是否死亡應由醫生判斷。因高空墜落一般會有骨傷傷害,因此在施救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防止給傷者造成二次傷害。6要給傷者及時止血。7當事故發生后,33、或發現事故預兆時,應迅速組織無關人員撤離事故現場,積極采取有關措施并組織治安隊人員建立警戒,不讓無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并保證事故現場救援道路暢通,以便救援的實施。8 當發生重特大事故,如上一級部門在事故現場建立應急指揮部,專業救援隊到達事故現場后,本項目應急救人員應協助他們進行施救,并服從他們的統一指揮。2 吊籠冒頂(未 墜落)事故上行程開關失效或漏裝且操作員無證精神不集中1首先發現者大聲呼救,用手機或對講機通知設備員到達事故現場。操作員將控制手柄置于停止位置,(斷開)關閉一切電器開關,吊籠內人員靜待救援人員到達。2應急程序啟動,指揮部迅速成立3設備員和相關救護員迅速趕到現場,立即判斷現場狀態34、,制定救援方案:1)用塔吊機吊著電梯吊籠頂作保險。2)打開吊籠靠建筑物進出門,用2 人扶木(竹)梯接應吊籠內人員逐漸一一慢慢下到電梯進出平臺。3 其他直接打急救報警電話120或者 999 9、安全操作規程及注意事項9.1 司機必須年滿十八周歲,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兩眼視力各不低于0.8,無色盲,無聽覺障礙,無癲癇、高血壓、心臟病、眩暈和突發性昏厥的疾病,無妨礙起重作業的其它疾病和生理缺陷。9.2 司機必須經過培訓、考試取得市級主管部門核發的操作證后方可進行操作,操作證要隨身攜帶。9.3 司機必須按所操作的施工升降機的起重性能進行作業,乘人乘物時必須遵守安全“十不準”規定,即:9.3.1 梯籠35、有載荷的情況下,不準離開電梯。9.3.2 信號不靈時,不準開車。9.3.3 制動器未調整,有零部件失靈時不準開車。9.3.4 正在調整部件、加潤滑油未加防護罩時,不準開車。9.3.5 更換安全裝置時不準開車。9.3.6 電氣裝置不可靠時不準開車。9.3.7 梯籠超載時不準開車。9.3.8 正在裝卸貨物時不準開車。9.3.9 雷雨天視線差時不準開車。9.3.10 酒后或患病時不準開車。9.4 上班時必須進行交接班手續,檢查交接班記錄,記載事項。檢查各部螺栓緊固情況,檢查橫豎支撐、站臺及站臺防護門情況,檢查結構無變形、開焊,檢查鋼絲及滑輪磨損、緊固情況,檢查傳動系統的電機蝸輪箱、齒輪、齒條導師向輪36、軌道、靠背輪,檢查電氣線路、儀表操作按鈕以及電纜。發現問題,及時排除。9.5 檢查基礎是否下沉,運行范圍有無妨礙和突出物體,檢查接地線接觸是否良好。在空載運行時檢查各種限位及接觸器基礎是否可靠、齊全。9.6 司機操作施工升降機時,凡是起步前,均需鳴笛示警。9.7 施工升降機運行中,操作人員不準做妨礙電梯運行的動作,不準離開操作室,要隨時故作你查電梯各部音響、溫度氣味和外來障礙物等現象,如有反常應停機檢查處理。9.8 操作人員有責任對乘運人員講解電梯注意事項,乘運人員必須服從操作人員指揮。嚴禁超載超員。9.9 對載運易燃物品和其它特殊材料時,必須由技術部門會同安全、機務人員和有關部門制定的安全措施向操作人員交底后方可載運。9.10 凡遇有下列情況:如雷電、大風(六級以上)、大霧、導軌結冰、燈光不明、機械發生故障、鋼絲繩斷絲、磨損超過規定等情況,都應停止運行。9.11 工作后要做好檢查、調整、緊固和潤滑作業,清掃梯籠,認真填寫運轉五日報單和交接班記錄,切斷電源關鎖門窗和電閘箱后離梯籠下班。每天上班前必須進行試運行,正常后在進行上料使用。每半月進行一次維護保養,并填寫好維護保養記錄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