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盛基昌圖大洼一期、八面城二期風電場新建工程綠色施工方案(1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奈何
編號:559048
2022-08-29
17頁
50.54KB
1、遼寧盛基昌圖大洼一期、八面城二期風電場新建工程綠色施工方案目 錄編制依據:1一、總則1二、項目經理部職責1三、環境指標2四、管理措施4(一)節約土地管理4(二)節能管理4(三)節水管理5(四)節約材料和資源利用管理6(五)揚塵污染管理6(六)有害氣體排放管理7(七)水土污染管理7(八)噪聲污染管理8(九)環境影響控制管理9(十)作業條件及環境安全管理10(十一)衛生防疫管理11(十二)施工現場材料管理12(十三)食堂管理12(十四)現場衛生管理13(十五)施工人員安全與健康管理14綠色施工方案編制依據: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規范GBT 50905-2014;質量、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整合管理體系規范及2、使用指南DL/T1004-2006;本公司職業安全健康、環境管理體系文件;一、總則為貫徹落實建設工程節地、節能、節水、節材和保護環境的技術經濟政策,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通過采用先進的技術措施和管理,最大程度的節約資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減少施工活動對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規范綠色施工管理。本施工細則所指施工現場包括施工區和施工人員生活區。施工現場綠色施工管理除應執行本細則的規定外,還應遵守國家及地方現行有關法規和強制性標準的規定。綠色施工應積極采用先進的生產手段、技術措施和施工方法,推進建筑施工工業化機械化、信息化和標準化。二、項目經理部職責1、項目經理應對施工現場綠色施工負總責,分包3、單位應服從項目部的綠色施工管理,并對所承包工程的綠色施工負責。2、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第一責任人的綠色施工管理體系,制定綠色施工管理責任制度,定期開展自檢工作。3、項目經理部總工應在施工組織設計中編制綠色施工技術措施,并確保綠色施工有效進行。4、項目部應組織綠色施工教育培訓,增強施工人員綠色施工意識。5、項目部應定期對施工現場綠色施工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做好檢查記錄。6、在施工現場的辦公區和生活區應設置明顯的有節水、節能、節約材料等具體內容的警示標識,并按規定設置安全警示標志。7、施工前,項目部應根據國家和地方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施工現場環境保護和人員安全與健康等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8、按照建設單4、位提供的設計資料,施工單位應統籌規劃,合理組織一體化施工。三、環境指標1、現場揚塵指標(1)現場道路目測無塵。(2)現場設封閉水泥庫,水泥庫采用率達到100%。(3)攪拌機進行封閉,灑水降塵,達到目測少塵。(4)土方挖掘現場揚塵最高點不超過邊坡上口0.5米,回填土揚塵高度不超過0.5米。(5)水泥禁止野蠻裝卸,砂石料裝卸灑水降塵,下鋪編織袋。2、噪聲排放指標 施工現場噪聲限值見表施 工 階 段噪 聲 限 值(dB)晝 間夜 間土石方7555基礎施工7055(1)根據施工現場情況,采取有效降噪措施封閉降噪,是攪拌機、切割機、調直機達到廠界噪聲限值。(2)裝載機、挖掘機等機械設備噪聲的排放達到廠界5、噪聲限值。(3)模板的搬運、校正、拆除、清理、修復產生的噪聲和混凝土震搗產生的噪聲的達到廠界噪聲限值。3、施工現場有防止火災發生的措施和器材,要有應急準備和相應的方案和預案。不發生火災和爆炸事故,防止引起草原大火。4、廢棄物處理指標(1)施工現場做到“隨作隨清、誰做誰清、工完料盡場地清”。(2)建立分類存放的垃圾箱。(3)現場渣土、混凝土、生活垃圾、原材料的運輸過程中的遺灑;減少遺灑的發生,發生后及時清理干凈。(4)食堂、廁所等污水排放指標,見表5、食堂、廁所等污水排放指標,見表pH6-9五日生化需氧量300化學需氧量5006、能源節約指標(1)節水目標:0.9%。(2)節電目標:0.5%。76、三大耗材消耗指標。采用物質管理系統進行材料管理,嚴格限額領料卡制度,物質管理系統使用率達到100%。四、管理措施(一)節約土地管理1、建設工程施工總平面規劃布置應優化土地利用,合理布局基礎階段、主體結構階段、裝飾階段及設備安裝階段的動態布置圖,減少土地資源的占用。2、施工現場的臨時設施建設禁止使用粘土磚。3、施工臨設工占用施工用地紅線以外地界的,應按照國家規定,辦理臨時用地審批手續。4、土石方開挖施工應采取先進的技術措施,減少土石方開挖量,最大限度減少對土地的擾動,保護周邊自然環境。(二)節能管理1、施工現場應制定節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對能源消耗量大的工藝必須制定專項降耗措施。2、臨時設7、施的設計、布置與使用,應采取有效的節能降耗措施,并符合以下規定:(1)利用場地自然條件,合理設計辦公及生活臨時設施的體形、朝向、間距和窗墻面積比,冬季利用日照并避開主導風向,夏季利用自然通風。(2)臨時設施宜選用復合墻體和屋面,以及密封保溫隔熱性能好的門窗。(3)規定合理的溫、濕度標準和使用時間,提高空調和采暖裝置的運行效率。(4)照明器具宜選用節能型器具。3、施工現場機械設備的配備和管理應滿足下列要求:(1)在施工組織設計中,合理安排施工順序、工作面,以減少作業區域的機具數量,相鄰作業區充分利用共有的機具資源。(2)施工機具宜選用高效,符合強制性能源效率標準的合格產品以及節能電動機等。(3)8、施工機械應建立按時保養、保修、檢驗制度,應及時收集用電資料,建立用電節電統計臺賬。4、為便于計量,應對生產過程使用的施工設備、照明和生活辦公區分別設定用電控制指標,并經常性檢測記錄在冊。5、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提高各種機械的使用率和滿載率,避免施工現場施工機械空載運行的現象。6、建設工程施工應實行用電計量管理,嚴格控制施工階段用電量。7、施工現場宜充分利用太陽能。8、建筑施工材料應就地取材,材料的堆放應以減少二次保運數量、減少機械設備的使用為主。(三)節水管理1、建設工程施工應實行用水計量管理,嚴格控制施工階段用水量。2、施工現場生產、生活用水必須使用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在水源處應設置明顯的節約9、用水標識。3、建設工程施工應采取地下水資源保護措施,新開工的工程限制進行施工降水。因特殊情況需要進行降水的工程,必須組織專家論證審查。4、施工現場應充分利用雨水資源,保持水體循環,有條件的宜收集屋頂、地面雨水再利用。5、施工現場應設置廢水回收設施,對廢水回收后循環再利用。加強施工用水、生活用水的量化管理,實行分表定量、經常進行檢測,并登記檢測結果。(四)節約材料和資源利用管理1、優化施工方案,選用綠色材料,積極推廣新材料、新工藝,促進材料的合理使用,節省實際施工材料的消耗量。2、根據施工進度、材料周轉時間、庫存情況等制定采購計劃,并合理確定采購數量,避免采購過多,造成積壓浪費。3、對周轉材料進10、行保養維護,維護其質量狀態,延長其使用壽命。按照材料存放要求進行材料裝卸和臨時保管,避免因現場存放條件不合理而導致浪費。4、依照施工預算,實行限額領料。5、施工現場應建立可回收再利用的物資清單,制定并實施可回收廢料的回收管理辦法,提高廢料利用率。6、根據場地建設現狀調查,對現有的建筑、設施再利用的可能性和經濟性進行分析,合理安排工期。利用擬建道路和建筑物,提高資源再利用率。7、建設工程使用臨時設施(辦公和生活用房、給排水、照明、消防管道及消防設備)應采用可拆卸可循環使用材料,并在相關專項方案中列出回收再利用措施。(五)揚塵污染管理1、施工現場主要道路應根據用途進行硬化處理,土方應集中堆放。裸露11、的場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應采取覆蓋、固化或綠化等措施。2、施工現場宜飛揚、細顆粒散體材料,應密閉存放。遇有四級以上的大風天氣,不得進行土方回填、轉運以及其他可能產生揚塵污染的施工。3、施工現場辦公區和生活區每天清掃并灑水3次,確保場地清潔、美化,不引起塵土飛揚。4、施工現場材料存放區、加工區及大模板存放場地應平整堅實,一般情況下用碎石或粗砂填實,宜可硬化地面。5、建筑拆除工程施工時應采取有效降塵措施,梁板灰塵用吸塵器清理。6、規劃市區范圍內的施工現場,所有在建工程,應當使用預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漿。未采用商品建材的一定要有防塵措施。8、施工現場進行機械剔鑿作業時,作業面局部遮擋、掩蓋或采取水淋等降塵12、措施。9、臨時道路施工銑刨作業時,應采取沖洗等措施,控制揚塵污染。無機料拌合,應采用預拌進場,碾壓過程中灑水降塵。10、施工現場應建立封閉式垃圾站。建筑物內施工垃圾的清運,必須采用相應容器或管道運輸,嚴禁凌空拋擲。(六)有害氣體排放管理1、施工現場嚴禁焚燒各類廢棄物。2、施工車輛、機械設備的尾氣排放應符合國家標注。3、建筑材料應有合格證明。對含有污漬的材料應進行復檢,合格后方可使用。4、民用建筑工程室內裝修嚴禁采用瀝青、煤焦油等防腐、防潮處理劑。5、施工中使用的阻燃劑、混凝土外加劑的釋放量應符合國家標準。6、工地食堂采用液化石油氣,嚴禁使用產生煙霧可燃材料。(七)水土污染管理1、施工現場攪拌機13、前臺、混凝土輸送泵及運輸車輛清洗處應當設置沉淀池。廢水不得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網,可經二次沉淀后循環使用或用于灑水降塵。2、施工現場存放的油料和化學溶劑等物品應設有專門的庫房,地面應做防滲漏處理。廢棄的油料和化學溶劑應集中處理,不得隨意傾倒。3、食堂應設置隔油池,并應及時清理。4、施工現場設置的臨時廁所化糞池應做抗滲處理。6、食堂、淋浴室的地下管線應設置過濾網,并應與市政污水管線連接,保證排水暢通。(八)噪聲污染管理1、施工現場應根據國家標準建筑施工場界噪聲測量方法GB/12524-1990和建筑施工場地噪聲限值GB/12523-1990的要求制定降噪措施,并對施工現場場界噪聲進行檢測和記錄,噪14、聲排放不得超過國家標準。2、施工場地的強噪聲設備宜設置在遠離生活區的一側,可采取對強噪聲設備進行封閉等降低噪聲措施。3、運輸材料的車輛進入施工現場,嚴禁鳴笛。裝卸材料應做到輕拿輕放。4、改進施工現場的機械設備裝置,盡量使用噪音低、能耗小的先進設備或增加防護裝置,減少噪音污染。5、根據國家級地方的相關規定,對施工夜間施工。必要時的夜間施工,應合理調整燈光照射方向,在保證現場施工作業面有足夠光照條件下,減少對周圍居民生活的干擾。6、在高處進行電焊作業時應采取遮擋措施,避免電弧光外泄。施工固體廢棄物管理控制管理制度7、施工中應減少施工固體廢棄物的產生。工程結束后,對施工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必須全部清除15、。8、施工現場應設置封閉式垃圾站,施工垃圾、生活垃圾應分類存放,并按規定及時清運。9、禁止高空拋物,施工產生的建筑垃圾應采取垂直運輸機械,用密封器具將垃圾封閉后運輸到底層。(九)環境影響控制管理1、工程開工前,建設單位應組織對施工場地所在地區的土壤環境現狀進行調查,制定科學的保護或恢復措施,防止施工過程中造成土壤侵蝕、退化,減少施工活動對土壤環境的破壞和污染。2、建設項目涉及古樹名木保護的,工程開工前,應由建設單位提供政府主管部門批準的文件,未經批準,不得施工。3、建設項目施工中涉及古樹名木確需遷移,應按照古樹名木移植的有關規定辦理移植許可證后方可施工。4、對場地內無法移栽、必須原地保留的古樹16、名木應劃定保護區域,嚴格履行園林部門批準的保護方案,采取有效保護措施。5、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一旦發現文物,應立即停止施工,保護現場并通報文物管理部門。6、建設項目場址內因特殊情況不能避開地上文物,應積極履行經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審核批準的原址保護方案,確保其不受施工活動損害。7、對于因施工而破壞的植被、造成的裸土,必須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土壤侵蝕、流失。如采取覆蓋砂石、種植速生草種等措施。施工結束后,被破壞的原有植被場地必須恢復或進行合理綠化。場地布置及臨時設施建設管理制度8、施工現場辦公區、生活區與施工區分開設置,并保持安全距離;辦公、生活區的選址應當符合安全要求。9、施工現場應設置辦公室17、宿舍、食堂、廁所、淋浴間、開水房、文體活動室等臨時設施。10、施工現場臨時搭建的建筑物應當符合安全使用要求,施工現場使用的裝配式活動房屋應當具有產品合格證書。建設工程竣工一個月內,臨建設施應全部拆除。11、嚴禁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內設置員工集體宿舍。12、職工宿舍用裝配式雙層結構,便于拆裝和再次利用,人均住宿面積不低于2/人。(十)作業條件及環境安全管理1、施工現場必須采用封閉式硬質圍擋,高度不得低于1.8米。2、施工現場應設置標志牌和企業標識,應有施工現場平面布置圖和安全生產、消防保衛、環境保護、文明施工制度牌、綠色施工管理措施,公示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流程圖。3、對于擬建建筑距離較近的建筑物,18、應采取保護措施,確保建筑物、構筑物安全和地下管線安全。4、施工現場高大腳手架、塔式起重機等大型機械設備應與架空輸電導線保持安全距離,高壓線路應采用絕緣材料進行安全防護。5、施工期間應對建設工程周邊臨街人行道路、車輛出入口采取硬質安全防護措施,夜間應設置照明指示裝置。6、施工現場出入口、施工起重機械、臨時用電設施、腳手架、出入通道口、樓梯口、電梯井口、孔洞口、橋梁口、隧道口、基坑邊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險氣體和液體存放處等危險部位,應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安全警示標志必須符合國建標準。7、在不同的施工階段及施工季節、氣候和周邊環境發生變化時,施工現場應采取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達到文明安全施工條件。19、職業健康管理制度8、施工現場應在宜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崗位和設備、場所設置警示標識或警示說明。9、定期對從事有害作業人員進行職業健康培訓和體檢,指導操作人員正確使用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勞動防護用品。10、為施工作業人員配備安全帽、安全帶及與所從施工種相匹配的安全鞋、工作服等個人勞動防護用品。11、施工現場應采用低噪聲設備,推廣使用自動化、密閉化施工工藝,降低機械噪聲。作業時,操作人員應戴耳塞進行聽力保護。12、深井、管道施工、地下室防腐、防水作業等不能保證良好自然通風的作業區,應配備強制通風設施。操作人員在有毒有害氣體作業場所應戴防毒面具或防護口罩。13、在粉塵作業場所,應采取噴淋等設施降低粉20、塵濃度,操作人員應佩戴防塵口罩;焊接作業時,操作人員應佩戴防護面罩、護目鏡及手套等個人防護用品。14、高溫作業時,施工現場應配備防暑降溫用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十一)衛生防疫管理1、施工現場員工膳食、飲水、休息場所應符合衛生標準。2、宿舍、食堂、浴室、廁所應有通風、照明設施,日常為維護應有專人負責。3、食堂應有相關部門發放的有效衛生許可證,各類器具規范要求。炊事員必須持有效健康證。4、廁所、衛生設施、排水溝及陰暗潮濕地帶應定期消毒。5、生活區應設置密閉式容器,垃圾分類存放,定期清運。6、施工現場應設立醫務室、配備保健藥箱、常用藥品及繃帶、止血帶、頸托、擔架等急救器材。7、施工人員發生傳染病、21、食物中毒、急性職業病時,應及時向發生地的衛生防疫部門和建設主管部門報告,并按照衛生防疫部門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置。(十二)施工現場材料管理1、做好材料采購前的基礎工作。工程開工前,施工單位必須認真反復的對工程設計圖紙進行熟悉和分析,根據工程測定材料實際數量,采購材料應做到準確無誤。2、各分項工程都要控制住材料的使用,特別是石材、木材、砂石水泥等材料。嚴格控制工人在施工過程中的用料,爭取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嚴格控制成本。3、嚴把材料進場,不合格的材料不能進入施工現場,檢驗不合格材料必須及時辦理退貨手續。(十三)食堂管理1、為了保障員工的飲食安全衛生,提高食堂的服務質量,確保施工工作的正常進行,特制訂22、本制度2、項目部食堂由項目后勤管理人員負責管理3、嚴格執行食品衛生法,項目部食堂必須取得三證衛生許可證、食品從業人員的健康證和培訓合格證后方可經營,凡有傳染病者,堅決予以辭退。4、食堂工作人員要講究個人衛生,勤剪指甲,勤洗手,不留長發;每天必須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口罩等,禁止穿拖鞋、涼鞋上班。進入食堂的原材料應嚴把質量關。5、食堂所用的燃氣瓶需在規定年限內,且是正規廠家檢測合格的瓶子方能使用,下班前必須檢查氣瓶閥門是否關閉。6、每次餐后要求全面清潔打掃飯廳里的桌面、凳子、地面等,且每頓飯后及時把食堂門口的泔水桶及其周圍打掃干凈,經常保持內外地板、墻壁、灶臺、案板、飯臺、櫥柜、餐具、容器清潔,用23、具擺放有序,防塵、防蠅,防鼠設施齊全。7、定時做好餐具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污染;餐具做到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潔,食品實行主食與副食、生與熟、成品與半成品、食品與雜食隔離。生、熟食刀案及冷葷配餐用具必須分開專用,并有明顯標志。8、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注意防火、防盜。項目部后勤管理人員要不定期檢查飯菜質量,廚房環境衛生情況,燃氣正確使用情況,保證員工就餐環境舒適、干凈、安全。9、公司每月都要對食堂管理、環境衛生、個人衛生、燃氣正確使用等工作進行一次全面監督檢查,總結經驗,查找不足,改進工作。(十四)現場衛生管理1、工地生活衛生應納入工地總體規劃,設置醒目的衛生宣傳標牌,并設置衛生專職管理人員和保潔人員。24、工地現場五大面積積水,聯絡暢通,保持清潔。生活區、辦公區周圍放置一定數量的垃圾桶,并做到每天清洗。2、工地現場必須有良好的排水溝,經常保持溝底清、無垃圾、無泥漿、污水、廢水外流或賭賽下水道和排水溝的現象。3、建筑垃圾應堆在指定地點。生活垃圾應有專用容器存放,并及時清運。 (十五)施工人員安全與健康管理1、人員安全(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2)針對工程性質指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確安全生產責任制;嚴格安全檢查制度;完備安全教育制度,形成一整套安全管理體系。2、現場措施(1)腳手架、基坑支護、模板工程“三寶”、“四口”及“五臨邊”、物料提升架、高處作業、料具存放、施工用電、機械設備的防護措施25、按建設工程施工現場防護標準要求和企業現場安全防護方案通本要求,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制定。(2)當施工人員操作焊接、噴涂、切割等有強光作業、粉塵作業、強噪聲等作業時時,施工人員應佩戴護目鏡、面罩、口罩、耳塞等防護器具上崗。(3)現場懸掛安全提示板,定期對施工現場的各種安全設施和勞動保護器具進行檢查和維修,將安全隱患遏制在事故發生之前。3、人員健康(1)現場施工作業區、辦公區、工人臨時休息區分開設置,施工期間采取有效的防毒、防塵、防污、防潮、通風等措施。職業健康(2)現場設飲水處、休息區、臨時固定廁所、臨時移動環保廁所、衛生所、食堂、浴室、吸煙室等必要的施工人員生活設施,每日專人清潔環境、噴灑消毒、防治污染。(3)健康檢查:新工人上崗前進行體格健康檢查,特殊工種、有毒有害工種按職業病防治法定期做健康檢查。3、衛生防疫(1)辦公室、工人休息室、食堂、浴室等內部設施整齊干凈,照明通風均符合職業健康安全衛生要求,夏季對上述地點還要專人滅蠅分類擺放滅蚊,保持環境干凈。(2)食堂操作間應分區分類擺放整齊,每天清潔、消毒。炊事員持健康證上崗,并每年定期復查炊事員健康狀況,狀況不良不得上崗。(3)食堂設專人定點采購食物,采購點應去通過衛生防疫站檢測的市場,保證食品衛生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