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軌道交通一號線一期土建工程高處墜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3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奈何
編號:559472
2022-08-29
31頁
125.54KB
1、長沙市軌道交通一號線一期土建工程七標段高處墜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目 錄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1.1.事故類型11.2.危害程度分析1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13.指揮機構及職責23.1應急組織體系23.2應急救援小組職責23.3應急體系通信保障33.4對外應急救援聯系方式34.預防措施和預警行動44.1預防措施44.2預警行動45.信息報告程序55.1.報警系統及程序55.2.現場報警方式55.3.事故報告內容65.4.報告時限66.應急處置66.1.響應分級66.2.響應程序76.3處置措施87.應急物質與設備保障97.1.應急處置所需的物質與設備數量97.2.急物資設備的管理與維護108.2、事故調查及善后處理108.1事故調查108.2善后處理11附錄(資料性附錄)現場急救要求及常識121. 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1.事故類型高處墜落事故是由于高處作業引起的,故可以根據高處作業的分類形式對高處墜落事故進行簡單的分類。根據高處作業分級(GB/T 3608-2008)的規定,凡在墜落高度基準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墜落的高處進行的作業,均稱為高處作業。根據高處作業者工作時所處的部位不同,高處作業墜落事故可分為:1.臨邊作業高處墜落事故;2. 洞口作業高處墜落事故;3.攀登作業高處墜落事故;4.懸空作業高處墜落事故;5.操作平臺作業高處墜落事故;6.交叉作業高處墜落事故等。1.23、. 危害程度分析在施工中,發生高處墜落事故時,容易造成人員傷殘、死亡。2. 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的原則; (2)堅持“保護人員優先,保護環境優先”的原則; (3)堅持“統一領導,緊急處置,快速反應,分級負責,協調一致,消除危險”的原則; (4)堅持“常備不懈、統一指揮、高效協調、持續改進”的原則。3. 指揮機構及職責3.1應急組織體系組長:田天長副組長:郭孝平、涂戰平、沈煒東組員:周強、楊華、陶鈞、張衡、許明、雷文德、陳國斌3.2應急救援小組職責應急救援小組接到報告后,應立即組織疏散人員,清理救援通道,進行現場搶救,做好傷員轉送、重傷員急救等,控制事故及緊急情況的4、進一步擴大,盡最大努力減少傷亡,降低損失。應急救援小組分工序號姓名職責及分工序號姓名職責及分工1田天長統籌指揮2周強組織搶救傷員3郭孝平對外聯系4陶鈞物質供應5沈煒東、楊華組織設備搶救6涂戰平組織疏散人群7張衡協助疏散人群8許明應急車司機9雷文德組織消息蔓延10陳國斌管理工區用水、斷電3.3應急體系通信保障項目經理姓名聯系方式項目經理田天長項目副經理郭孝平項目部總工沈煒東安全總監涂戰平工程部長楊華物質設備部長陶鈞18673316600安全環保部長周強施工員雷文德綜合管理部部長陳國斌3.4對外應急救援聯系方式公安警力求救電話:110火警支援求救電話:119醫療急救求救電話:120天心區政府:075、31-85898105 地址:湘府中路298號天心區衛生防疫站:0731-85129488 地址:天心區燕子嶺正街58號新開鋪派出所:0731-85572702 地址:長沙市雨花亭新開鋪滑油塘4. 預防措施和預警行動4.1預防措施(1)加強安全自我保護意識教育,強化管理安全防護用品的使用。(2)重點部位項目,嚴格執行安全管理專業人員旁站監督制度。(3)隨施工進度,及時完善各項安全防護設施,各類豎井安全門欄必須設制警示牌。(4)各類腳手架及垂直運輸設備搭設、安裝完畢后,未經驗收禁止使用。(5)安全專業人員,加強安全防護設施巡查,發現隱患及時落實解決4.2預警行動(1)發生高處墜落事故應立即報126、0救治,請求醫療支援。(2)高處墜落事故應急領導小組立即按應急預案的分工展開行動,有條緒的組織應急救援。(3)隔斷災區電力,啟動應急電源。(4)疏散人員、物資和設備。(5)服從應急領導小組指揮,標明急救通道,引導急救車輛快速進入急救現場。(6)及時向醫療人員通報各傷員的具體情況。5.信息報告程序5.1.報警系統及程序事故發生后或有可能發生事故時,目擊者有責任和義務立即報告施工現場負責人;施工現場負責人調查掌握情況后,及時向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報告;應急救援指揮機構接到事故或預警信息后,由安全環保部向主管領導匯報,并通報應急救援指揮部指揮長、副指揮長、各成員部門及應急工作組負責人。5.2.現場報警方7、式施工現場發生任何安全生產事故,首先撥打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值班電話。事故現場如有人員傷亡時,同時撥打急救中心電話:120。施工現場以電話方式報告后,隨后用書面材料以傳真或電子郵件的方式報告軌道公司應急救援指揮中心。5.3.事故報告內容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故類別、簡要經過、人員傷亡;事故發生單位名稱,事故現場負責人姓名;工程項目和事故險情發展事態、控制情況,緊急搶險救援情況;事故原因、性質的初步分析;事故的報告單位、簽發人和報告時間。5.4.報告時限事故發生后,半小時之內由事故現場報告給應急救援指揮中心;2小時之內由項目部應急救援指揮部報告給軌道公司。6.應急處置6.1.響應分級一級預警,最低8、應急級別,可以控制的異常事件或容易被控制的事件。二級現場應急,屬于中間應急級別,不會超出項目界限。外部人員和財產一般不會受事故的影響。這種級別表明項目內人員已經不能或不能立即控制事故,需要外部援助(如消防、醫療單位的援助)。三級全體應急,這是最嚴重的緊急情況,表明事故已擴散到項目外。根據不同事故類型和外部人群可能受到影響,可決定進行安全避難或疏散。同時需要醫療和其他機構的人員支持。6.2.響應程序.應急指揮當施工現場發生無法或不易控制的安全生產事故時,啟動專項應急預案。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接到響應級別事故報告后,經對事故嚴重程度核實后,判斷是否有能力組織救援。如有能力組織救援,及時啟動專項應急救援9、預案,否則立即向上級應急機構報告。應急救援指揮中心通知應急指揮人員和工作組,停止手頭一切工作,立即到位,通報事故情況,按照各職能小組分工組織救援。.應急行動指揮人員到達現場后,立即了解現場事故情況,劃定安全和危險區域,設立標志,實行現場保護,安全警戒,疏導車流,保障救援道路的暢通,維護好現場秩序。按本預案規定職責明確各應急工作組救援任務,組織救援。對事故現場進行調查取證,因搶救人員、防止事態擴大、恢復生產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件的,應當做好標志,采取拍照、攝像、繪圖等方法詳細記錄事故現場原貌,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資源調配組織搶險救援隊伍,調配應急救援物資、裝備、器材、藥品、10、醫療器械、搶險車輛等物資,為應急行動做好充分準備。.應急避險搶險車輛趕往事發現場和急救車輛護送傷害人員到達醫院的途中,按交通規則正確駕駛車輛,避免交通事故發生。在疏散人群過程中,要選擇安全通道,合理有序引導撤離,防止相互踐踏受到傷害。在現場搶救傷員的過程中,要根據傷員受傷部位和傷害程度,正確施救,避免盲目抬運拖拉,給后續搶救工作帶來麻煩,防止使受傷人員再次受傷或加重傷害程度。.擴大應急若項目部應急救援指揮部沒有能力組織救援,及時向上級應急救援中心報告,請求啟動應急救援預案。6.3處置措施(1)迅速將傷員脫離危險場地,移至安全地帶。(2)保持呼吸道通常,若發現窒息者,應及時清除其呼吸道梗塞和呼吸11、機能障礙,立即解開傷員衣領,消除傷員口鼻、咽喉部的異物、血塊、分泌物、嘔吐物等。(3)有效止血,包扎傷口。(4)視其傷情采取報警直接送往醫院,或待簡單處理后去醫院檢查。(5)傷員有骨折,關節傷、肢體擠壓傷,大塊軟組織傷都要固定。(6)若傷員有斷肢情況發生應盡量用干凈的干布(滅菌敷料)包裹裝入塑料袋內,隨傷員一起轉送。(7)預防感染、止痛,可以給傷員用抗生素和止痛劑。(8)記錄傷情,現場救護人員應邊搶救邊記錄傷員的受傷的情況,受傷部位,受傷程度等第一手資料。(9)立即撥打天心區人民醫院急救電話,詳細說明事故地點、嚴重程度、本單位的聯系電話,并派人到路口接應。(10)項目分部指揮小組接到報告后,應12、立即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了解和掌握事故情況,開展搶救和維護現場秩序,保護事故現場。7應急物質與設備保障7.1.應急處置所需的物質與設備數量序號名稱數量位置負責人1應急車2輛項目部陳國斌2醫藥箱、藥品1套項目部陳國斌3氧氣袋3個項目部陳國斌4擔架2副庫房陶鈞5應急燈3盞庫房陶鈞6對講機3部工程部楊華7警示帶200米庫房陶鈞8安全帽100頂項目及各隊陶鈞9安全帶50條項目及各隊陶鈞10安全網1000平項目及各隊陶鈞7.2.急物資設備的管理與維護安全應急預案所需的物資裝備由項目部統一保管,專人負責維護保養,做好物資設備臺帳。每次安全應急搶救完后,做好統計工作,對損失的物資設備進行及時的維修和更新。813、.事故調查及善后處理8.1事故調查由相應的熟悉設備、工藝、技術和職業防護等方面的技術人員和專業管理人員組成,從設備設施、生產工藝、職業防護、安全生產管理、安全操作等角度對事故進行鑒定分析,并起草事故調查報告。8.2善后處理(1)立即組織安全自查自糾,消除隱患,確保施工安全;按照事故“四不放過”的原則,組織對全體施工作業人員的舉一反三安全再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做到遵章守紀,防止同類事故發生。 (2)做好與當事人家屬地接洽善后處理工作;(3)按職能歸口做好與當地有關部門地溝通、匯報工作。附錄(資料性附錄)現場急救要求及常識 1、事先應掌握附近醫院的搶救能力?,F場醫療救護組在外部救援人員未到達前14、或將傷者送醫院前,對受害者進行必要的搶救,搶救前首先對傷者的傷情進行檢查和判斷,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救援。 2、現場急救主要針對施工現場高空墜落、物體打擊、坍塌事故、觸電事故、機械事故、火災事故、中毒中暑、化學品泄漏等意外事故造成人身傷害。 3、施工現場可能發生的傷害形式:燒傷、中毒、出血、骨折或肢體斷裂、休克、呼吸及心跳驟停、燙傷、中暑、顱腦損傷、內臟損傷等。 4、現場急救的原則:搶救傷者要及時,體現時間就是生命;搶救方法得當,避免二次傷害;實施現場急救與送醫院救治相結合的原則;送現場最近的醫院救治的原則。 5、現場急救注意事項 保持通訊暢通,信息及時溝通;確定事故類型、傷害形式和范圍;確定人15、員傷害情況;掌握天氣變化情況(電話咨詢、氣象預報);確定現有資源是否滿足救援需要(人力、物資和設備),是否需要外援;根據上述情況實施救援行動。 6、急救前的判斷 6.1、有無意識方法:正常人神志清醒,對外來刺激能引起反應,而傷勢沉重的傷員,神志模糊或出現昏迷,對外來刺激沒有反應。檢查患者瞳孔,正常人兩瞳孔等大、等圓,遇到光線會迅速收縮變小,嚴重顱腦損傷的傷員,兩瞳孔可不一般大,用電筒光線刺激,可不收縮或反應遲鈍。對患者進行問話、敲打肩膀、緊捏手指等,若均無反應,說明已無意識。 措施:無意識時必須呼救并實施急救措施。6.2、有無呼吸 方法:目測患者胸部的起伏,用耳朵測聽呼吸。正常人每分鐘呼吸1616、18次,而垂危傷員呼吸多變快、變淺或不規則。 措施:保持呼吸道暢通,如果呼吸停止,必須馬上進行人工呼吸。6.3、有無脈搏 方法:測試脈搏時應將指尖輕輕搭在頸動脈或股動脈上。正常人每分鐘心跳6080次,而嚴重創傷、大出血的傷員心跳大多增快。 措施:若感覺不到脈搏時,需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6.4、有無大出血方法:動脈出血,血液呈噴射狀,血色鮮紅,危險性大;靜脈出血,較緩慢,血色暗紅,呈持續狀;毛細血管出血,血色鮮紅,從傷口處滲出,常自動凝固而止血,危險性較小。 措施:必須立即止血。 7、人工呼吸法 根據呼吸運動的原理,用外力使傷員的胸腔擴大和縮小,引起肺部被動地收縮和舒張,從而使其恢復自由性呼吸17、的方法稱人工呼吸。在施行人工呼吸前,先要將傷員迅速地搬到附近較安全又通風的地方,再將傷員領口解開,腰帶放松,脫掉鞋子,并注意保暖??谇焕锶粲袎m土、血塊、痰液、假牙等,應完全吸出或取出。 人工呼吸法適用于電休克、中毒窒息或外傷性窒息等所引起的呼吸停止;操作時應注意判斷患者脈搏,若有脈搏,繼續人工呼吸。若無脈搏,應與胸外心臟按壓法同時進行。 施行人工呼吸法,有時要持續較長時間,甚至數小時才能把傷員救過來。施行時間的長短,以自主性呼吸得以恢復或出現死亡征象為原則。 現場急救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有以下三種: 口對口吹氣法。這是效果最好、操作最簡單的一種方法。操作前使傷員仰臥,救護者在其頭的一側,一手托起傷18、員的下頜,并盡量使其頭部后仰,另一手將其鼻孔捏住,以免吐氣時從鼻孔漏氣,自己深吸一口氣,緊對傷員的口將氣吹入,造成吸氣;然后,松開捏鼻的手,并用一手壓其胸部以幫助呼氣。如此有節奏地,均勻地反復進行,每分鐘約吹1416次。如圖1所示。 圖1:口對口吹氣人工呼吸法施行口對口吹氣時,救護者與傷員兩嘴要對緊,以免漏氣;吹氣的大小,應注意在剛開始時吹氣壓力可略大些,頻 率稍快些,1020次后,應逐步將壓力減小,以維持胸部有隆起最為合適;救護者與傷員的嘴間是否要放布等以免直接接觸的問題,應視具體情況而定,有條件時,可放二層紗布或一塊手帕隔開,但以不影響空氣出入為原則。仰臥壓胸法。讓傷員仰臥,救護者跨跪在傷19、員大腿兩側,兩手拇指向內,其余四指向外伸開,放在其胸部兩側乳頭之下,借上半身重力壓傷員胸部,擠出肺內空氣,然后,救護者身體后仰,除去壓力,傷員胸部依其彈性自然擴張,空氣入肺。如此有節律地進行,每分鐘1620次。如圖2所示。圖2:仰臥壓胸人工呼吸法仰臥壓胸法不適用于胸部外傷也不能與胸外心臟按壓法同時進行。俯臥壓背法。此法與仰臥壓胸法操作方法大致相同,只是傷員俯臥,救護者跨跪在傷員大腿兩側。此法對溺水急救較為適合,便于排出肺內水分。如圖3所示。圖3:俯臥壓背人工呼吸法8、胸外心臟按壓法 胸外心臟按壓法適用于各種原因造成的心跳瞬停,如電休克、溺水、嚴重創傷、大出血等意外事故。 8.1、判斷心臟是否停20、跳的方法: a) 觀察心臟停跳的先兆。心音、脈搏、血壓消失是心臟停跳的最先表現,應以這些作為心臟停跳的先兆。如危重傷員心音低沉,脈搏細弱,心率快速或緩慢,血壓驟停,都預示心臟隨時可能停跳。 b) 觀察瞳孔變化。心跳停止后,因腦缺氧,會立即顯示瞳孔完全散大,固定和對光反應消失。因此,瞳孔的變化可作為間接診斷心臟停跳的參考指標。c) 看其意識是否喪失。 d) 其他如皮膚、粘膜蒼白、出血傷口無血等,也可以作為心臟停跳的依據。 8.2、胸外心臟按壓法要點: a) 在作胸外心臟按壓前,應先做心前區捶擊術,使傷員取頭低腳高位,術者以左手掌置于傷員心前區,右手握拳在左手背上捶擊35次,每次間隔12S,捶擊的21、主要目的是使物理能換為電能,以助于心臟復跳。如果捶擊無效,應及時、正確地作胸外心臟按壓。 b) 傷員應仰臥于木板上或地上。操作前的準備同人工呼吸法。 c) 正確的按壓部位是在胸骨下l/3處。救護者在傷員的右側,手掌面與前臂垂直,一手掌面壓在另一手的背面上,使雙手重疊。 d) 按壓方向。雙手重疊,置于傷員胸骨下段,以雙肘和臂肩之力有節奏地、沖擊地向脊柱方向用力按壓,使胸骨壓下34cm,有胸骨下陷的感覺就可以了。按壓后,應迅速抬手使胸骨復位,以便心臟舒張。 e) 按壓次數。以每分鐘6080次為宜。按壓過快,心臟舒張不充分,心室內血液不能完成充盈;按壓過慢,動脈壓力低,效果也不好。心臟按壓法按壓手勢22、8.3 胸外心臟按壓法主要注意事項: a) 按壓的力量要因人而異。對身強力壯的傷員,按壓力量可大些;對年老體弱的傷員,力量則要小些。按壓時要穩健有力,均勻規則,重力應放在手掌根部,著力僅在胸骨處,切勿在心尖部按壓。同時注意用力不能過猛,否則可致肋骨骨折,心包積血或引起氣胸等。 b) 胸外心臟按壓與口對口吹氣應同時施行,一般每按心臟4次,做口對口吹氣一次。如一人同時兼做此兩種操作,則每按壓心臟1015次,較快地連續吹氣2次。 c) 按壓顯效時,可摸到頸總動脈、股動脈搏動,散大的瞳孔開始縮小,口唇、皮膚轉為紅潤,血壓復升至60mmHg以上。8.3 胸外心臟按壓法主要注意事項: a) 按壓的力量要因23、人而異。對身強力壯的傷員,按壓力量可大些;對年老體弱的傷員,力量則要小些。按壓時要穩健有力,均勻規則,重力應放在手掌根部,著力僅在胸骨處,切勿在心尖部按壓。同時注意用力不能過猛,否則可致肋骨骨折,心包積血或引起氣胸等。 b) 胸外心臟按壓與口對口吹氣應同時施行,一般每按心臟4次,做口對口吹氣一次。如一人同時兼做此兩種操作,則每按壓心臟1015次,較快地連續吹氣2次。 c) 按壓顯效時,可摸到頸總動脈、股動脈搏動,散大的瞳孔開始縮小,口唇、皮膚轉為紅潤,血壓復升至60mmHg以上。9、止血法 毛細血管和靜脈出血,一般用紗布、繃帶包扎好傷口即可止血。大的靜脈出血可用加壓包扎法止血。常用的暫時性動脈24、止血方法有指壓止血法、加壓包扎止血法、止血帶止血法。 9.1、指壓止血法:在傷口的上方(近心端),用拇指壓住出血的血管,以阻斷血流。采用此法不宜過久,適用于四肢大出血的暫時性止血。在指壓止血的同時,應立即尋找材料,準備換用其它止血方法。 9.2、加壓包扎上血法:是最常用的有效止血方法,適用于全身各部。操作方法是用消毒紗布或干凈毛巾、布料蓋住傷口,再用繃帶、三角巾或布帶加壓纏緊,并將肢體抬高。也可在肢體的彎曲處加墊,然后用繃帶纏好。9.3、止血帶止血法:通常用橡皮止血帶,也可用大三角巾、繃帶、手帕、布腰帶等布止血帶代替,但禁用電線或繩子。止血帶壓住血管以達到止血目的,適用于四肢大血管出血。用止血25、帶止血應注意的是: a) 應在半小時到一小時左右放松一次,除非肢體傷重已不能保存; b) 肢體嚴重按壓傷或傷口遠端肢體嚴重缺血時,不能上止血帶; c) 上止血帶的部位應先襯繃帶、布塊或綁在衣服外面,以免損傷皮下神經,綁的松緊度以摸不到遠端脈搏和使出血停止為好。 10、包扎法 為了保護傷口,減少感染,壓迫止血,減輕疼痛和固定敷料及夾板,在無法做清創手術的條件下,必須對傷員先進行包扎。包扎的材料有膠布、繃帶、三角巾、四頭帶等,現場也可用手帕、毛巾、衣服等代用。膠布在包扎時用于固定紗布和繃帶;繃帶用于四肢和頸部的包扎;三角巾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包扎;四頭帶多用于鼻、下頜、前額及后頭部的包扎。 11、傷員26、搬運 盡可能不要移動患者,盡量當場施救。如果處于公路、火災現場等不宜施救的場所時,必須將患者搬運到能夠安全施救的地方。 搬運患者的注意事項: a) 盡量多找一些人搬運; b) 觀察患者呼吸和臉色的變化; c) 如果是脊椎骨折,不要彎曲、扭動患者的頸部和身體; d) 不要接觸患者的傷口;e) 要使患者身體放松; f) 盡量將患者放到擔架或平板上進行搬運。 現場運用的搬運方法有: a) 擔架搬運法。擔架可分為特制的和臨時的兩種。特制的擔架使用方便,但在傷員多時不夠用,可以用木板、竹竿、繩子來制作,或者用本棍和衣服、毯子等做成簡易擔架。用擔架搬運時,要使傷員頭部向后,以便后面抬擔架的人可隨時觀察其變27、化。 b) 單人徒手搬運法。輕傷者可扶著走。重傷者可讓其伏在急救者背上,雙手繞頸交叉下垂,急救者用兩手自傷員大腿下抱住傷員大腿?;杳詡麊T不能站立時,救護者可躺在傷員一側,一手緊握傷員的肩部。另一手抱其腿部,用力翻身,使傷員負在救護者的背上,而后慢慢起身。還可以根據情況,把傷員的腹部掮在急救者右肩上,右手抱住其雙腿,左手握住傷員右手,或以右手將傷員雙腿與右手一齊抱住。 c) 雙人徒手搬運法。抱法是一人抱住傷員的肩、腰部,另一人抱住傷員的臀部、腿部。坐法是讓傷員坐在兩個急救者互相交叉,成井字形的手上,傷員雙手扶在急救者的肩部。 12、傷員的途中護理 危重傷員要做好傷情轉運標志,以便在途中照顧和觀察28、,傷員轉運標志應包括:編號、姓名、性別、年齡,單位、診斷、治療、已否注射破傷風抗毒素等。 昏迷傷員要取臥位,胸部墊一衣卷,使傷員口鼻朝下,既不影響呼吸,又能順利地排出口鼻中的分泌物,有假牙的要取出。 抽風的傷員要注意看護,防止摔傷,還要用壓舌板或硬質材料裹上紗布墊在上、下牙間,以防咬傷舌頭。 抬傷員上、下汽車,頭要稍低一些。傷員上汽車后,身體與前進方向成垂直角度。擔架要固定好,防止開車和剎車碰傷。 發現有突然呼吸、心臟驟停應立即進行口對口吹氣或胸外心臟按壓。 13、幾種傷害的具體救治方法: 13.1、燒傷:對燒傷人員經救護負責人判定燒傷人員燒傷面積在5%以下,全為輕度燒傷的人員, 由現場醫生用29、冷水沖洗患部3060min直至不再感到疼痛和灼熱;再用干凈的紗布或軟布輕輕包好燒傷創面,包裹時不要太緊,以免影響肢體血運;當燙出水皰時,盡量不要把水皰擠破,引起創面感染;在處理創面時不得在創面上涂紅汞、龍膽紫等有顏色的藥物、醬油、蘆薈及其它中草藥,以免引起創面感染,加深創面而留下永久疤痕;創面簡單處理后由現場醫生用救護車送到醫院搶救。燒傷面積在5%以上,應立即送醫院搶救。 13.2、中毒:將中毒者抬到新鮮空氣處,靜趟休息后,再送醫院檢查救治,避免搶救不當造成后遺癥;經救護負責人判定負傷人員呼吸微弱時,現場醫生立即先消除口腔中嘔吐物,再進行人工呼吸的同時,由現場醫生用救護車送到醫院高壓氧艙室搶救30、;經救護負責人判定負傷人員處于深度昏迷,有毒氣體中毒較重時,由搶救醫生將地塞米松10毫克放在20%的葡萄糖液20亳升緩慢靜注射,并在進行人工呼吸的同時,由現場醫生用救護車送到醫院高壓氧艙室搶救, 避免搶救條件不具備加劇加重傷情;中毒者在送醫院途中都要給中毒者充分吸氧,保證呼吸道暢通,避免吸氧不足加重傷情。13.3、出血:用清水及肥皂清洗傷口(只限于較小傷口);用棉簽或消毒棉球沾黃藥水抹凈傷口,每次每個棉球只可以向一個方向抹一次就要更換,直至傷口清潔為止(一般手腳傷口);讓傷者坐在舒適的地方,安慰患者并提高傷肢,用一塊消毒敷料(大藥房有售)蓋住傷口,用手壓在敷料上,施以適量壓力,協助止血;通常不31、太嚴重的流血(如被水果刀切到手指,被罐頭蓋刺傷等)而患者本身沒有血友病等問題,都可以在十五秒左右止血;若敷料上沒發現有血滲出,就可以當傷口已經基本上止了血,這時就用膠布把敷料固定,請傷者休息一下,如有需要,帶傷者送醫院診治;若傷口很小,也可以在止血后利用市面的各款藥水膠布作包扎,或用噴霧膠布代替普通膠布作保護就可以了。 13.4、骨折或肢體斷裂:為了使斷骨不再加重病情,避免加重斷骨對周圍組織的傷害,減輕傷員的痛苦并便于搬運,常用夾板的方法來固定。搬運時應注意: a)下肢骨折需用擔架; b)脊柱骨折,用門板或硬板擔架,使傷者面向上。由3-4 人分別用手托起頭、胸、骨盆、腿部,動作一致平放在擔架上32、,用布帶將傷員綁在擔架上,以防移動; c)如果有肢體折斷,首先要找到折斷的肢體并采取冷凍措施進行保護,同時,對傷者進行止血和包扎,最快速度將傷者和斷肢同時送醫院進行救治; d) 高空墜落的患者,無論情況如何,都要按脊柱固定的方法處理,以備無患。 13.5、休克、呼吸及心跳驟停:輕拍或輕輕搖動患者的肩部,高聲喊叫或呼喊患者姓名(認識者),如無反應,立即用手指掐壓人中穴、合谷穴約5秒;如患者出現反應,則立即停止掐壓。一旦初步確定患者無意識,搶救者應把患者平放仰臥,撤去枕頭及一切墊于頭部的衣物, 患者頭、頸、軀干平直無扭曲,雙手放于軀干兩側身旁。搶救者應一手置于患者額部,使頭后仰,另一手食指、中指托33、起下頦,讓舌根離開咽喉后壁,使氣道打開、通暢;暢通氣道后,維持開放氣道位置,搶救者用耳貼近患者口鼻,頭部側向患者胸部,眼睛觀察患者胸部有無起伏;面部感覺患者氣道有無氣體排出;耳聽串者氣道有無氣流通過的聲音;觀察5秒左右。判斷患者確無自主呼吸,應迅口對口做人工呼吸:必須在保持氣道暢通及患者張口的狀況下,搶救者用按在患者前額一手的拇指與食指,捏閉患者的鼻孔;深吸一口氣后,張開口并用雙唇完全包繞患者的嘴唇;用力向患者口內吹氣(快而深),直至見患者胸部上抬;每次吹入量約為800-1200ml;一次吹氣完畢后,應即與患者口脫離,輕抬起頭部,眼視患者胸部,吸入新鮮空氣,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時放松捏鼻的34、手,以便患者從鼻孔呼氣,此時患者胸部向下塌陷,有氣流從口鼻排出。搶救者吹氣時間為1-1.5秒,每次吹氣間歇1.5秒。兩個搶救者操作時,每按壓胸部5次后,吹氣1次,按壓和通氣之比為5:1??趯谧鋈斯ず粑灰娦r,搶救者應立即做胸外心臟按壓建立循環:應將負傷人員水平放置于木板上,頭部不應高于心臟水平,跪于患者身旁一側,便于操作;在胸外心臟按壓前,醫生應給予心前區捶擊2-3次, 按壓部位胸骨中下段1/3處;應雙臂繃直,雙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壓,并利用上半身體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按壓;按壓方式應平穩、有規律地進行,不要間斷,不能沖擊式地猛壓,下壓及放松的時間大致相等;放松時手掌根部不35、要離開胸骨定位點,按壓頻率為80-120次/分鐘,按壓深度成人為胸骨下端下陷4-5公分。通過胸外心臟按壓恢復心跳后,送醫院搶救,如未能恢復心跳,用救護車送負傷人員到醫院搶救途中繼續輪換在救護車上做胸外心臟按壓。 13.6、燙傷:先用涼水把傷口沖冼干凈,然后把傷口放入涼水中浸泡半小時。浸泡時間越早、水溫越低越好。但如傷口已起泡或已破,則不可浸泡,以防感染??捎玫}水輕輕涂于傷處,即可消炎。 13.7、中暑:發現中暑人員應立即將其移到陰涼通風處。輕度中暑給以患者含鹽冷飲,可服十滴水或藿香正氣水、人丹,同時用浸濕的冷毛巾敷在頭部,并快速扇風,休息后即可恢復;高熱型,重點是物理降溫,用26-29 溫水36、或50%的酒精全身檫浴,用電風扇吹風進行降溫,還可用冰塊或冰棒敷其頭部、腋下和大腿腹股溝處。嚴重者應送最近醫院救治。 13.8、顱腦及內臟損傷現場救護:顱腦損傷人員應保持頭頸部在受傷狀態的姿勢,不要隨意搬動傷者。腹部受傷人員如有腸管脫出者,不要將腸管還納腹腔,應外扣干凈飯碗等小容器保護腸管并包扎固定,以防止腸管繼續脫出。轉運傷者時要采取仰臥體位,雙膝彎曲并在膝下加墊。發現傷者有呼吸和心跳驟停時,應及時實施現場心肺復蘇。 14、應急救援行動中的人體工效學和心理學要求 人體工效學有時候又叫“人體因素”,它研究的是人,機械和環境相互間的合理關系。人體工效反映了人的文化素質、身體素質、靈敏性、膽量(技37、高膽大)、身體的強弱、高矮和胖瘦等。為了安全生產、適應環境、充分發揮人的特長,用科學的方法管理與使用人才,各種崗位的安排就要充分考慮到人體工效,包括應急搶險和救援的崗位。比如,要從細小洞口進行救人,就應該考慮救援人員的身高要求;需要從狹窄區域展開救援行動,就應考慮人的胖瘦和高矮的問題;需從危險區域搶救傷亡人員,則要充分考慮救援人員的心理因素;如果發生人員被壓被埋而受傷又不能馬上救出時,則應對傷員進行開導和安慰;如傷員或救援者應突發情況而造成和心理傷害時,則應進行心理輔導等等。 15、防止應急救援過程中發生二次污染或傷害 遇到緊急情況時,當事人往往會失去理智,救援人員也可能發生心理或行為時常,因此,在救援過程中,如不沉著冷靜,則很容易造成受傷人傷勢加重或出現新的險情,使救援人員受到新的傷害。這就要求整個應急救援過程應在統一指揮下,有序進行,必要時,應有明確的安全環保技術保證措施。比如:一旦現場指揮發現危險征兆時應迅即做出準確判斷,及時下達撤退命令,避免造成人員傷亡和裝備損失。搶救人員看到或聽到統一撤退信號后,應立即撤至安全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