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寶社區工作站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2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奈何
編號:559957
2022-08-29
21頁
117.04KB
1、 萬寶社區工作站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1、總則1.1制定目的建立健全應對突發重大自然災害緊急救助體系和運行機制,規范緊急救助行為,提高緊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實施緊急救助,最大程度地減少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損失,維護災區社會穩定。1. 2工作任務在災害發生后成立應急指揮部負責綜合協調、宣傳動員、后勤保障、信息報送、轉移安置、接受捐贈(募集)、恢復重建以及遺體處理等工作任務。1.3適用范圍凡在我萬寶社區工作站區域內發生的水旱災害、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深林草原火災、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及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達到啟動條件的,適用本預案。2.基本情況2.1萬寶社區工作站基本情況本轄區內有居委2、會3個,總人口數32903人(其中常住人口24677人、外來人口8226人)、戶數12549戶。樓房248棟。低保戶67人、殘疾家庭255戶、優撫家庭12戶、家中無勞動能力老人67人、幼兒園2所134人、小學2所2789人、初中1所1921人。2.2萬寶社區工作站基礎設施情況道路情況:主道8條、巷道10條。通信情況:暢通。電力情況:設備完善。供水情況:良好、充足。供氣情況:良好、充足。水利設施情況:完善、良好。 三、災害風險 3.1重點隱患發生規律特點和分布情況 本地區自然災害發生的規律:從歷史上看,主要自然災害是地震和洪水。主要發生在春季和秋季。本地區自然災害發生的特點:主要發生在春季和秋季3、。各隱患點分布情況:受洪水影響的是地勢低洼的住戶區,受地震影響的住戶分布廣泛。3.2自然災害可能影響的基礎設施和居民分布情況 房屋可能受到地震災害的影響;道路各個位置可能受到地震災害的影響;電力可能受到地震、洪水災害的影響;通信可能受到地震、洪水災害的影響;供水可能受到地震災害的影響;水利設施可能受到地震災害的影響;可能受到自然災害影響的居民分布廣泛。3.3發生事故時可能受影響的居民分布情況 萬寶三區居民區(萬興居委會)。四、啟動條件和程序 4.1啟動條件萬寶社區工作站轄區內出現下列情況的啟動本預案1洪澇2干旱3冰雹4暴雪5地震6、敏感地區、敏感時間內發生的事故災難7、公共衛生事件8、社會安全4、等突發事件造成相應數量人員死亡或需要緊急轉移安置、救助的。4.2啟動程序 1、減災指揮部向上級災害救助指揮部通報評估災情,請求指示,爭取支援,隨時與指揮部取得聯系。2、各組成員保持聯絡以人為本,及時采取臨時措施,減少人員設施傷亡。3、指揮部在向上級匯報的同時緊急轉移人民群眾和重要設施。應急處理突發事件。(見啟動流程)4.3啟動流程1、減災工作組與災區社區聯系溝通確認,與有關部門聯系,對災情進行分析評估、分級和初步預測,綜合災情情況,確認災害程度,提出響應建議制定救助方案,報告指揮部辦公室。2、減災指揮部審核災害程度,明確響應建議,報告指揮部副總指揮。3、指揮部副總指揮做出響應決策,向總指揮匯報5、。4、指揮部總指揮決定啟動應急響應狀態,掌握全局,統籌部署開展救災工作。五、指揮機構和職責任務5.1自然災害救助指揮機構自然災害救助指揮部為轄區自然救助應急工作的指揮機構,負責轄區的應急管理工作。總 指 揮: 胡 博副 總 指揮: 張天姝指揮部成員: 張天姝 王艷 余霞 高潔 姜丹5.2減災搶險工作組指揮部根據情況需要設立5個工作組1、災情收集評估組:組 長:楊黎明 副組長:于麗巖組 員:王旭 陳磊2、搶險轉移安置組:組 長:王玥 副組長:郭雋婷成 員:趙偉紅 蘇顯靜 3、后勤保障組:組 長:王桂蘭 副組長:王靜偉 成 員:彭 友 趙心可4、醫療防疫組:組 長:何淑靜 副組長:趙守梅 成 員:6、李秋艷 付振巖 5、生活恢復組:組 長:蔡雨琪 副組長:王麗成 員:聶寧 江巖 六、應急準備6.1醫療準備 本地區現有應急避難場所1處可安置避難群眾2000人,位于時代廣場;集中安置點1處位于萬寶二區可安置100人。6.2物資準備醫藥商店10家,無商場,超市29家共儲備物資58萬元,其中衣帽3017套,食品可供60天,醫療用品500件,藥品200多種,被褥700套。與12家生活用品銷售商建立了應急供貨協議。應急物資的運輸由交通和鐵路部門制定具體工作方案負責調運。 6.3救災裝備 通信保障方案: 各通信部門要制定災害應急預案,在災害發生時要力保通信的暢通。搶險交通工具方案: 統一調配車輛管理盡量7、動用社會力量,組織災民開展自救,維護災區道路的暢通,確保運送救災物資車輛通行。搶險裝備使用方案:災前對轄區的搶險裝備有所部署,對所需人力,財力,物力做好應急準備。由社區信息員負責,由社區各組組長組成,負責了解,收集各種災害的損失情況,實地核災,匯總,核實上報災情數據。6.4人力準備搶險救援隊伍序號姓名年齡性別學歷職務聯系電話2 張禮良36男技校協管員3紀雙武37男技校協管員4于建明36男技校協管員6隋小東32男技校協管員7吳海林34男技校協管員8王麗霞35女技校協管員136046678679范麗紅36男技校協管員10劉靜34女技校協管員12平超42男技校協管員13戰秋云50女中專協管員14劉新8、玉31女大學協管員15鄭麗萍50女中專協管員1617組織搶救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負責災民轉移,搶救重要物資工作,盡最大努力減少災害損失,并安置好受災群眾。志愿者名單:序號姓名性別年齡住址電話1李桂枝女35萬寶3-42-5-6022薛懷宇男26萬寶3-11-3-1013常曉麗女43萬寶3-32-4-6014于紅梅女35萬寶3-47-3-60257713225韓麗霞女46萬寶3-6-2-4016周玉芬女39萬寶3-5-5-6017趙艷慧女35萬寶3-35-1-4018郭麗女40萬寶1-30-3-5019李秀艷女39萬寶1-49-3-20210方亞華女45萬寶1-39-1-20211劉會新男54萬寶9、1-36-4-20212蔣學斌男40萬寶2-49-1-30113劉會全男41萬寶1-48-5-2021571459916314王洪強男32萬寶2-42-5-50215武秀梅女42萬寶2-19-4-30216于傳新男41萬寶1-39-1-20217閆忠艷女42萬寶2-61-4-50218鄒春華女46萬寶1-24-4-20119202122志愿者工作內容:服從領導,聽從分配,協助各救災小分隊各施職責,迅速開展工作。6.5宣傳與培訓防災減災宣傳內容 加強轄區防災、減災、避災、救災宣傳,提高居民防災減災的意識,增強全體居民的素質,夯實轄區防災減災工作基礎,開展宣傳教育,在轄區居民中開展防災、減災、避災10、救災工作宣傳,利用公益廣告牌、宣傳欄、宣傳櫥窗等宣傳陣地和廣播、電視、報刊等宣傳媒體,營造濃厚的轄區防災減災宣傳氛圍;整合社區資源,利用社區文化宣傳機構和場所,開展防災減災教育;在社區圖書室、星光老年之家加掛防災減災宣傳圖板;重視加強青少年的防災減災教育,開展社區防災減災宣傳月活動,增強社區居民的防災意識和減災能力。防災減災培訓內容重視骨干培訓。加強與民政、地震、人防、消防、公安、文化、衛生、教育、紅十字會等職能部門的聯系,制定社區防災減災骨干培訓學習計劃,組織對社區居民、單位、學校進行各種形式的防災、減災、避災、救災培訓,提高科學化水平。防災減災演練內容組織防災救災演練。利用適當時機進行滅11、火、防震、逃生自救、搭建室外避難場所等社區救災減災演練,使社區居民熟悉掌握救災減災技能,提高自救保護能力。七、災害預警7.1災害預警方式小區廣播,電話,通告等多種形式。7.2災害預警信息的傳遞方式明確接到上級災害預警預報信息或者發現特別緊急險情的時候,預警信息由社區工作人員向各居委會的主任傳達,再由居委會的主任向各格長傳達,各格長再向自己樓道內的居民傳達,確保每個群眾都能及時收到預警信息。7.3災害預警信息傳遞的對象明確接到上級災害預警預報信息或者發現特別緊急險情的時候,預警信息由社區工作人員向各居委會的主任傳達,再由居委會的主任向各格長傳達,各格長再向自己樓道內的居民傳達,確保每個群眾都能及12、時收到預警信息。災害預警信息傳遞的責任人:姓名 電話: 于斯博 4623735 八、信息報送 8.1統計工作制度1、按照國家、省、市的有關規定,搜集、整理、分析、提供自然災害基本統計資料。2、發生突發性自然災害,居委會在第一時間了解掌握災情,并在災害發生后的2小時內上報社區工作站。8.2災害信息員職業標準1、負責查明災情、核實災情、報告災情;2、負責與相關部門聯系,評估災情的危害情,強度3、負責救災法規、政策的宣傳,及時準備將災情用信息的形式,報送到相關部門8.3災害信息員職業制度1、加強防災減災的宣傳工作,提高公眾防災減災的意識,以達到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帶來的損失2、及時上報災害種類、發生時13、間、地點、范圍、程度、災害后果,以及存在的困難和需求九、應急響應9.1基本要求應急響應負責人職責(1)向各工作組傳達災害救助應急工作指令并監督落實;(2)及時收集、評估災情,向上級災害救助應急指揮部匯報災情和救災工作情況;(3)協調有關部門做好救災工作;(4)負責處理社區日常事務,辦理上級部門交辦的各種事項。(5)負責災害的核查,匯總和指導災后自救工作。應急響應啟動程序和結束程序1、啟動程序:救助應急預案是災害發生后對受災群眾生活救助的緊急行動方案,同時也是自然災害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應急救助工作的效率,直接關系到受災群眾基本生活的保障水平。為此,如發生自然災害,由主管領導統一負14、責,分層分級進行落實,從而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救助應急預案體系,切實提高自然災害應急救助能力。2、結束程序:明確災情后,救助的責任和救助措施,就成為救災的主體。為此,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確保災后穩定。主要措施包括:人口摸底評估和統計、發放救助登記卡、協調有關部門,發放救助款物以及救助情況公示等,最后,開展細質的恢復重建工作。應急響應具體措施明確接到上級災害預警預報信息或者發現特別緊急險情的時候,立即起動應急預案,將預警信息,由社區工作人員向各居委會主任傳達、再由居委會的主任向各格長傳達,各格長再向自己樓道內的居民傳達,確保每個群眾都能及時收到預警信息。9.2緊急轉移 緊急安置轉15、移責任人職責緊急安置轉移責任人主要有以下四個職責:1、保障災民安全的職責。災民轉移安置點應根據災害種類和特點選擇在安全可靠的地帶,避免因災害發展或次生災害造成二度轉移。2、保障災民行動有序的職責。對警戒區內災民轉移的先后順序、方位、路線、負責人都做明確規定,使災民有組織地梯次轉移,分期分批到達指定地點,不出現混亂。3、保障災民有利救援的職責。在確定轉移路線和安置地點時,充分考慮到交通運輸方便,安置地的路程和災民容納數量,保證能在短時間內食品、衣物、藥品、住房材料及時運輸和發放到災民手中。同時要顧及便于加強災民集中管理,有利于災民互幫互助。4、保障災民就近便利的職責。轉移安置地點距離災區不宜太遠16、,在保證災民人身安全前提下,盡可能方便生產生活資料的轉移,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造成的財產損失。緊急安置轉移責任人負責范圍1、進行動員。接收安置社區在接到區救災指揮部命令后,應立即召開會議,迅速將安置命令下達,分配工作,明確任務,同時各社區應迅速組織干部進入居委會組織接收工作。 2、做好準備。各居委會要張貼標語,宣傳安置政策,營造氣氛。同時,動員群眾騰出住房,提供床鋪,調劑生活設施,做好接收災民的各項準備工作。3、入戶安置。對轉移災民建立對口安置卡,由包社區干部和接收安置居委會召開聯絡會議,進行入戶安置。接收安置戶幫助搬遷轉移戶解決臨時生活問題。在機關廠礦安置的,由安置單位解決臨時生活問題。4、對17、搭建帳篷集中安置的,以居委會為單位,由市區民政局、有關社區工作站,緊急搭建、并以居委會為單位相對集中安置,標明居委會、戶名、方便管理。 需要轉移安置到其他安置區的,由各單位參照上述辦法對口接收安置。緊急安置轉移責任人領導制度一、建立基本救災預案,明確本社區的救災責任和災害發生后,社區應采取的救援措施;二、分災種、分特殊災害區域的專門救災預案,明確救援工作的具體落實措施。三、社區要根據救災預案,制定本社區實施災害救助的響應程序,并根據工作變化情況適時進行修訂。四、災害的預測和預警。災害的預測和預警分為中長期預測預警、短期預測預警和臨災預測預警。五、救災物資的準備。根據災害的特點和需要,為災害救援18、工作準備必須的救災應急物資,災害救援物資主要包括:1、救災帳篷;2、轉移安置災民所必須的衣被、食品、燃料等;3、救災工作所必須的經費預算;4、救援工作交通、通訊等裝備。緊急安置轉移請求上級支持程序一、 明確災情信息。二、 報送區災害救助指揮部有關災情的損失情況、受災人數、救援時限等相關信息。三、 發生重大自然災害時可越級向市民政部門直接報告。四、 明確接到上級指示后,及時發布,確保每個群眾都能及時收到安置信息。五、 為災害救援工作準備必須的救災應急物資,災害救援物資主要包括: 1、救災帳篷; 2、轉移安置災民所必須的衣被、食品、燃料等; 3、救災工作所必須的經費預算; 4、救援工作交通、通訊等19、裝備。9.3生活救助 臨時生活救助發放程序調查災情。調查的內容包括:災民和特困戶的家庭基本情況、當年或上年災害損失情況、災民自救能力、春夏荒或冬令期間口糧、衣被、住房、治病等方面的困難情況及各級政府實施救助的工作情況。 上報需救助的情況。* *核查、評估分析調查摸底情況。* *申請、辦理和撥付救災資金。* *臨時請求上級支持的工作程序 根據受到災情的嚴重程度,由居委會向社區工作站提交受災情況說明,并把當前困難和需要解決的事情寫明,再由社區工作站向薩區民政部門反映。如發生的災情非常嚴重,需要立即得到上級部門的支持,可以越級直接向市民政部門反映。十、災后救助與恢復重建 10.1災后救助災后救助主要20、措施(1)明確恢復重建的責任主體、方式方法、組織領導體系、協調資金補助和政策支持等措施。(2)維持受災后的社會治安;(3)盡力安撫受困群眾的情緒;(4)評估、因災倒房臺帳登記、制定工作方案;(5)找上級相關部門籌措資金、指導和檢查等主要環節。災后救助實施方案為體現黨和政府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進一步完善災害救助措施,在自然災害發生時,能為群眾提供一個臨時庇護場所,減少或避免臺風、暴雨、嚴寒等自然災害對群眾造成損害,保障群眾的生命安全。現結合我社區的實際情況,制定本實施方案。一、 指導思想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以人為本、為民解困的工作理念,立足防大災、抗大汛,服務群眾、方便群21、眾,做好防災、減災工作,把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維護好、落實好、發展好。二、幾點要求(一)社區內有3個醫療救助地點,以便在災害發生時,為需要的群眾提供臨時棲身之所。(二)無償服務。所有被確定為災害救助的單位,在正常天氣條件下,發揮其正常的使用功能;在災害發生時,需要向社會公眾開放時,提供無償服務。三、主要措施明確災情后,救助的責任和救助措施,就成為救災的主體。為此,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確保災后穩定。主要措施包括:人口摸底評估和統計、發放救助登記卡、協調有關部門,發放救助款物、安撫居民情緒以及救助情況公示等。救助款物發放管理制度1、加強對救災款物發放的監督,要求按規定完善發放手續;2、建22、立了救災款物發放臺帳、花名冊;3、開展公示制度,進一步檢查、監督、規范民政救助款物的管理使用;4、確保專款專物專用,重點使用,杜絕擠占、挪用和貪污等違紀違法現象的發生,使各種救助款物真正發放到困難群眾的手中。救助款物發放監督的主要內容是1、救災款物的接收、登記、下撥和管理;2、救災款物的接收手續是否完備、賬目是否清楚、撥付是否規范、內部監督制度是否健全;3、醫療救助資金使用過程中,是否存在擠占、挪用、優親厚友等違紀問題,是否能按時、足額發放到戶。救助款物發放公示程序有救助款物的發放時,堅持以轄區為單位,統一到社區工作站領取救助款物和發放表,由社區干部召開黨員干部和居民代表會議,排查出困難戶,評23、議出每戶救濟數額,并進行登記造冊。同時,在轄區公開欄張榜公示。在救濟款物發放表上填報救濟戶姓名、人口數、救濟金額,由領款物戶簽字蓋章后,將發放表及時交到社區進行記帳存檔。在工作中,堅持做到“三個不允許”,即不允許社區和個人預留或截留救助款物,不允許平均發放,不允許社區干部優親厚友。10.2恢復重建恢復重建責任主體如發生災害后,社區內民房恢復重建責任主體是上級黨委政府,社區主要負責核定重建對象、公示重建戶名單、公開相關政策信息,建立規范的重建戶檔案,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細則,配合各職能部門開展好民房重建各項工作。恢復重建資金支持做好災后恢復重建,資金保障是關鍵。堅持以人為本,切實履行職能,配合政府24、各部門做好災后恢復重建資金保障工作,深入轄區,調查災情,并號召個體工商業戶以及企事業單位給予一定資金上的支持,積極宣傳貸款政策,落實好災后重建信貸扶持政策及地方補助資金,確保轄區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順利推進。恢復重建工作流程災情穩定后-倒損房屋統計核定上報:1、調查登記倒房情況,建立倒房臺帳;2、匯總、上報倒房情況;3、根據倒房情況,制定、上報需恢復重建方案。-組織實施(1)、根據實際確定重建對象和補助標準,在轄區進行公示。(2)、協調相關部門搞好重建選址、規劃;(3)、落實恢復重建補助資金,將補助資金總額指標一次性落實到重建對象。4、協調有關部門,制定和落實優惠政策;5、按照項目管理要求定期上25、報恢復重建工作情況。-監督檢查:(1)、向社會公布恢復重建款物的發放情況;(2)、協調有關部門對建房質量檢查驗收。恢復重建需求評估為有效、快速和正確地開展災后恢復與重建,應通過現場勘探、訪談轄區干部群眾以及相關業務部門座談,掌握了大量一手資料,準確認識災后重建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的災后重建需求1.受災戶希望能夠在國家補助之外,得到資金、物資、材料等方面的更多補助。 2.受災戶對住房安全高度關注。3. 建立社區經濟活動組織或協會,為他們提供市場信息和產銷服務。 4.希望恢復與重建社區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恢復重建工作方案1、深入開展衛生防疫工作,加強疾病監測報告,強化災區環境清理和消、殺、滅等26、工作。2、妥善安排受災群眾生活,幫助災民解決吃、穿、住、醫等方面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3、積極組織群眾自救。4、大力排除各類災害隱患,為下一步防災減災做好準備。十一、附錄11.1災害信息員名單和聯系方式災害信息員姓名 電話號11.2災害信息員工作職責:(1)負責查明災情、核實災情、報告災情;(2)負責與相關部門聯系,評估災情的危害情,強度;(3)加強防災減災的宣傳工作,提高公眾防災減災的意識,以達到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帶來的損失。(4)負責救災法規、政策的宣傳,及時準備將災情用信息的形式,報送到相關部門。(5)災情報告的內容主要包括:災害種類、發生時間、地點、范圍、程度、災害后果,以及存在的困難和需求。11.3萬寶社區工作站行政區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