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橋建設公司有限空間作業應急救援預案(20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奈何
編號:560174
2022-08-29
19頁
342.56KB
1、有限空間作業應急救援預案 1、編制目的為規范地下有限空間作業行為,杜絕在地下有限空間作業過程中發生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然。為確保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特編制此有限空間應急救援預案。2、編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北京市建設工程施工現場管理基本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關于轉發北京市建設工程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管理規定的通知地下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技術規范第一部分通則(DB11/852.1-2012)地下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技術規范第二部分氣體檢測與通風(DB11/852.2-2013)地下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技術規范第三部分防護設備設施配置(DB11/852.3-2014);“北京市地下2、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指導手冊”及本工程圖紙設計的相關要求。3、工程概況工程位于密云區河南寨鎮西大橋;經密云到密云區十里堡王各莊;管線總長度22350米、包括污水管線、再生水管線、檢查井、閥門井、路面恢復、綠化恢復及淺埋暗挖工程等。本工程總造價:11237萬元;工作豎井75個,接收井21個;豎井直徑6-8米,其中圓井32個其余是方井;井深5米-11.7米不等;管徑1.2米-1.8米;管頂土層厚度4-6米,最淺的3.6米。頂管最長112米,60-80米的占70%。工程開工日期:2017年08月26日;工程完工日期:2017年12月31日;工程驗收、試運行截止日期:2018年1月13日;工期總日歷天3、數140天,4、適用范圍和定義本項目施工區域內從事地下有限空間作業的項目部及專業分包單位適用本預案。 有限空間是指封閉或部分封閉,進出口較為狹窄有限,未被設計為固定工作場所,自然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間。本工程涉及地下有限空間作業的主要有:72個工作豎井施工、管道內施工,21個檢查井施工。5、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技術要求:(1)實施有限空間作業前,施工單位嚴格執行“先通風、再檢測、后作業”的原則,嚴格遵守有限空間安全作業五條規定,即:必須嚴格實行作業審批制度,嚴禁擅自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必須做到“先通風、再檢測、后作業”,嚴禁通風、檢測不合格作業。必須配備個人防中4、毒窒息等防護裝備,設置安全警示標識,嚴禁無防護監護措施作業。必須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嚴禁教育培訓不合格上崗作業。必須制定應急措施,現場配備應急裝備,嚴禁盲目施救。根據作業現場和周邊環境情況,檢測有限空間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在作業環境條件可能發生變化時,對作業場所中危害因素進行持續或定時檢測。對隨時可能產生有害氣體或進行內防腐處理的有限空間作業時,每隔15分鐘進行檢測分析,如有一項不合格以及出現其他情況異常,立即停止作業并撤離作業人員;現場經處理檢測符合要求后,項目部重新進行審批并安排繼續作業。實施檢測時,檢測人員必須處于安全環境,未經檢測或檢測不合格的,嚴禁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進行施工作業5、。檢測指標包括氧濃度值、易燃易爆物質(可燃性氣體、爆炸性粉塵)濃度值、有害氣體濃度值等檢測工作要求符合規范要求。有限空間作業危害因素檢測時填寫地下有限空間作業審批表,相關人員簽字齊全;臨時作業或項目檢測設備達不到檢測條件時,必須聘請專業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同樣須填寫地下有限空間作業審批表,由檢測單位負責人審核并簽字。 (2)危害評估:實施有限空間作業前,項目部根據檢測結果對作業環境危害狀況進行評估,制定通風等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確保整個作業期間處于安全受控狀態。(3)防護設備和防護用品:在有限空間作業施工入口處設置醒目的警示標志,告知存在的危害因素和防控措施。在有限空間實施作業前和作業過程中,6、作業人員必須配備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通風設備、檢測設備、照明設備、通訊設備、應急救援設備和個人勞動防護用品,采用強制性持續通風措施降低危害,保持空氣流通,嚴禁用純氧進行通風換氣。當有限空間存在可燃性氣體和爆炸性粉塵時,檢測、照明、通訊設備應符合防爆要求,作業人員應使用防爆工具、配備可燃氣體報警儀等。呼吸防護用品的選擇應符合規范要求。(4)應急救援裝備:施工單位配備正壓隔絕式逃生呼吸器或長管面具等隔離式呼吸器具,應急通訊報警器材,現場快速檢測設備,大功率強制通風設備,應急照明設備,安全繩,救生索,安全梯等。 (5)其他技術措施::若空間只能容一人作業時,監護人須隨時與正在作業的人取得聯系,做預防性7、防護6、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要求(1)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 長:曹德軍副組長:李江、王正義成 員:姬艷、劉佳興、張啟忠、王艷林、王鵬、史鐘祥、趙有江、 張玉檢、苗玉霍、侯鐵中、李新福、馬鐵印、徐欣倉、袁永福及各個作業隊的隊長、班組長(2)組長職責:項目經理是項目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負責建立、健全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有限空間作業負責人、作業單位、監護人及職責。組織制定專項作業施工方案、安全作業操作規程、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安全技術措施等有限空間作業管理制度。(3)副組長職責:副組長是項目安全生產直接責任人,負責督促、檢查本項目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生產工作,落實有限空間作業的各項安全要求。保8、證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風、檢測、防護、照明等安全防護設施和個人防護用品。提供應急救援保障,做好應急救援工作。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工程部職責:負責監督項目部制定有限空間施工方案,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負責協助項目部進行有限空間施工有毒有害氣體、可燃性氣體的檢測,負責對項目部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并監督地下有限空間作業的實施。(4)項目部職責:在安排有限空間施工作業前,認真閱讀施工方案、如對施工方案有疑問必須立即向工程部反映。對凡是進入有限空間進行施工、檢修、清理作業的從業人員必須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對未進行安全技術交底的人員嚴禁其進入有限空間作用。嚴格執行有限空間作業審批9、制度,凡未經作業負責人簽署審批,任何人不得進入有限空間作業。 在有限空間進入點附近設置醒目的警示標志標識,并告知作業者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嚴格執行三級審批制度,防止未經許可人員進入作業現場。(5)設備材料部職責:應根據工程部或者技術部提交的有關有限空間作業所需的設備、物資、個人防護用品計劃及時購買和配備,要求供應單位提供符合標準的檢測報告、材質證明、合格證及生產廠家生產許可證并認真核對資料的真偽和有效期,保障從業人員的生命安全。(6)安全員職責:負責對有限空間作業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全過程掌握作業期間情況,保證在有限空間外持續監護,能夠與作業者進行有效的操作作業、報警、撤離等信10、息溝通;在緊急情況時向作業者發出撤離警告,必要時立即呼叫應急救援服務,并在有限空間外實施緊急救援工作;防止未授權的人員進入。應了解整個作業過程中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確認作業環境、作業程序、防護設施、作業人員符合要求后,授權批準作業;并及時掌握作業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條件變化,當有限空間作業條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時,命令終止作業。應對地下有限空間作業者開展安全教育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有限空間存在的危險特性和安全作業要求;進入有限空間的程序;檢測儀器、個人防護用品等設備的正確使用;事故應急救援措施與應急救援預案等。培訓有記錄,培訓結束后記載培訓的內容、日期等有關情況。(7)施工前,確認有限空間作業負責人、11、監護人員和作業人員。其中作業負責人為施工單位現場負責人,監護人為專職監護人員必須持證上崗。作業負責人職責:掌握整個作業工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確認作業環境、作業程序、防護設施,作業人員符合要求后方可作業;及時掌握作業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條件變化,當有限空間作業條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時,立即終止作業。監護人員職責:接受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培訓;全過程掌握作業者作業期間情況,保證有限空間外持續監護,能夠與作業者進行有效的操作作業、報警、撤離等信息溝通;在緊急情況時向作業者發出撤離警告,必要時呼叫應急救援,并在有限空間外實施緊急救援工作;防止未經批準的人員進入。有限空間作業者職責:接受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培訓12、;遵守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操作規程,正確使用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設施與個人防護用品;應與監護者進行有效的操作作業、報警、撤離等信息溝通。7、預防與預警 (1)危險源監控::對現場危險源的監控主要通過各主管部門及項目部安全管理員對現場施工進行監控,項目部的安全管理員對工程各分包隊伍進行監督控制,各個施工隊伍對所施工的分項工程中的危險源進行監督、控制。 (2)信息報告與處理:為確保施工現場一旦發生有限空間險情時能夠迅速組織應急救援工作,施工期間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成員應隨時保持手機開機,項目部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值班人員要堅守崗位,不得隨意脫崗、漏崗,做好值班記錄,如有問題及時通知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13、組成員進行處理。項目部設立值班室,聯系電話:見項目部通訊錄(附表)(3)傷員搶救醫院:急救電話120 或 999。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項目部可選擇的應急救援部分搶救醫院為:密云區醫院,密云中醫醫院等;(4)項目部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程序:生產安全事故現場第一發現人項目值班室公司值班室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組織指揮小組啟動應急救援預案按職責分工進行救援。 (5)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程序: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程序流程圖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人員 應急救援組織領導小組成員控制事態組織搶救保護現場 組織搶救 疏導人員現場急救 車輛保證 道路暢通送往最佳醫院了解事故及傷亡人員簡況報告事故簡況公司善后14、工作 公司應急救援組織指揮小組 公司事故調查組集團公司安全環保部應急救援組名單應急救援組姓名聯系電話組長曹德軍副組長王正義李江成員姬艷劉佳興張啟忠王艷林王鵬史鐘祥趙有江叢長紅張玉檢苗玉軍楊福春王俊生侯鐵中8、應急響應(1)響應分級:三級以上應急響應行動由公司應急救援小組組織實施。按照公司的綜合應急預案進行響應實施,各部門做好各自分工準備,公司應急救援指揮小組指示響應各自救援行動,及時報請有關部門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啟動應急預案實施救援。同時動員社會力量進行支援。四級應急響應行動由項目部各部門組織實施。各部門負責人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做好指揮營救工作。積極動員所屬分包單位、周邊社會力量進行支援救助。超出15、其應急救援處置能力時,及時報請項目部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啟動應急預案實施救援。(2) 項目部有關部門的響應根據發生的安全生產事故的類別,項目部相關部門按照其職責和本部門相應的應急措施,組織應急救援,并及時向應急救援小組組長報告救援工作進展情況。需要其他部門應急力量支援時,及時提出請求。(3)項目部應急救援小組的響應:項目部應急救援小組成員趕赴救援現場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及時向公司及當地政府報告安全生產事故基本情況、事態發展和救援進展情況。 根據需要通知有關專業人員趕赴現場參加、指導現場應急救援,必要時請求政府專業應急力量增援。(4)指揮和協調:項目部應急救援小組根據事故災難情況開展應急救援協調工作16、。通知項目部有關部門及請求政府應急機構、救援隊伍提供增援或保障。有關應急隊伍在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統一指揮下,密切配合,共同實施搶險救援和緊急處置行動。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現場應急救援的指揮,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成立前,事發單位負責人應組織和先期到達的應急救援隊伍必須迅速、有效地實施先期處置,項目安全組織機構人員臨時負責協調,全力控制事故發展態勢,防止次生、衍生事故(事件)發生,果斷控制或切斷事故災害鏈。(5)緊急處置及救助防護:現場處置主要依靠本項目所在地地方政府的應急處置力量。事故災難發生后,項目部配合當地人民政府按照應急預案迅速采取措施。醫療衛生救助及時向事發地附近醫院請求支援。組織開展緊17、急醫療救護和現場衛生處置工作。(6) 應急處理程序 初步分析現場應急指揮負責人和應急救援人員首先對事故情況進行初始評估。根據觀察到的情況,初步分析事故的范圍和擴展的潛在可能性。 快速檢測:使用檢測儀器對有限空間有毒有害氣體的濃度和氧氣的含量進行檢測。無檢測儀器可以使用動物檢測法或其他有效方法進行檢測。 強制通風:根據測定結果采取強制性持續通風等措施降低危險,保持空氣流通。嚴禁用純氧進行通風換氣。 自身防護:應急救援人員要穿戴好必要的防護用品(呼吸器、工作服、工作帽、手套、工作鞋、安全繩等)系好安全帶,以防止受到傷害。 應急照明:在有限空間內救援照明燈應使用12V以下安全行燈,照明電源的導線要使18、用絕緣性能好的軟導線。脫離危險區域:發現有限空間有受傷人員,用安全帶系好被搶救者兩腿根部及上體妥善提升使患者脫離危險區域,避免影響其呼吸或觸及受傷部位。 保持通訊:救援過程中,有限空間內救援人員與外面監護人員應保持通訊聯絡暢通并確定好聯絡信號,在救援人員撤離前,監護人員不得離開監護崗位。 緊急救護原則:迅速撤離現場,將窒息者移到有新鮮空氣的通風處。 進行人工呼吸(心肺復蘇)救護。呼叫“120”急救服務,在急救醫生到來之前,堅持做心肺復蘇。應急人員的安全防護:現場應急救援人員應根據需要攜帶相應的專業防護裝備,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嚴格執行應急救援人員進入和離開事故現場的相關規定緊急救護;救出傷員對傷19、員進行現場緊急救護,并及時將傷員轉送醫院。 (7)施工人員的安全防護: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組織施工人員的安全防護工作,主要工作內容如下:項目部與工程所在地政府、施工隊伍建立應急互動機制,確保施工人員安全撤離需要采取的防護措施。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決定應急狀態下施工人員疏散、轉移和安置的方式、范圍、路線、程序。(8)社會力量的動員與參與: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組織動員工程項目周邊企業、居民、110、119等所有社會力量參與應急救援工作。 (9) 現場檢測與評估根據需要,公司成立事故現場檢測小組配合政府相關部門進行檢測、鑒定與評估,綜合分析和評價檢測數據,查找事故原因,評估事故發展趨勢,預測事故后果,為20、制訂現場以后此類預防方案和事故調查提供參考。(10)應急結束::當遇險人員全部得救,事故現場得以控制,環境符合有關標準,導致次生、衍生事故隱患消除后,經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確認和批準,現場應急處置工作結束,項目部應急救援隊伍在專業救援隊伍撤離現場后經過仔細檢查確認安全后撤離。9、信息發布:項目部安全室會同有關部門具體負責將事故發生的原因、經過、搶救過程、經濟損失、人員傷亡等情況向社會進行公布,向上級進行匯報。10、善后處置:項目部負責人牽頭組織安全生產事故的善后處置工作,包括人員安置、補償,征用物資補償,污染物收集、清理與處理等事項。盡快消除事故影響,妥善安置和慰問受害及受影響人員,保證社會穩定21、,盡快恢復正常施工秩序。事故災難調查報告、經驗教總結及改進建議;11、公司牽頭組成調查組進行事故調查,具體措施措施如下:查明事故原因及責任人。以書面形式向上級寫出報告,包括發生事故時間、地點、受傷(死亡)人員姓名、性別、年齡、工種、傷害程度、受傷部位。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防止此類事故再次發生。組織所有人員進行事故教育。向所有人員進行事故教育。向所有人員宣讀事故結果,及對責任人的處理意見。12、保障措施:建立健全項目部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信息系統;建立完善救援信息系統和資源信息聯系網,保證應急機構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為應急決策提供相關信息支持;應急隊伍保障:項目部組建項目部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小22、組并進行職責分工。物資裝備保障:由材料部建立應急救援設施、設備的儲備、保養等制度,并按需求購置必要的應急物資和裝備,現場存放備用。保障根據預案適用的四級重大事故最大救援能力范圍(死亡二人以下,或重傷3人以上,19人以下,直接經濟損失在10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四級重大事故),由財務部負責劃分出此項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經費,并保證此款項能夠及時用于安全事故應急救援。13、培訓與演練:培訓項目部組織各級應急管理機構以及相關人員進行上崗前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有限空間存在的危險特性和安全作業的要求;進入有限空間的程序;檢測儀器、個人防護用品等設備的正確使用;事故應急救援措施與應急救援預案等,培訓留存記錄,23、有參加人員的簽字確認。平時加強應急方面的安全知識,在板報、標牌等中的宣傳,以加強對兼職應急救援隊伍的培訓教育,積極組織社會志愿者的培訓,提高公眾自救、互救能力;演練項目部根據自身特點,應急救援小組長組織本單位的應急機構成員在有限空間作業前組織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演習。演習結束后及時進行總結經驗,為實戰中救援做好準備。附1:地下有限空間作業應及設備表附2:項目部應急救援程序圖地下有限空間作業應配備的設備序號設備名稱要求備注1四合一氣體檢測報警儀合格證,檢測報告、說明書20臺2泵吸式氣體檢測儀合格證,檢測報告、說明書4臺3送風機合格證,檢測報告20臺4正壓式呼吸器合格證、檢測報告、說明書一臺5過濾24、式呼吸防毒面具合格證、檢測報告、說明書20具6全身式安全帶合格證、檢測報告60條7安全救援繩合格證、檢測報告20條8對講機(防爆型)合格證、檢測報告40部9強光手電(防爆型)合格證40把10水泵合格證2臺11配電箱(含50米線)220V/380V(與水泵配套)合格證2臺12擔架合格證6個應急救援單位及聯系電話施工現場距醫院最遠點密云新建再生污水處理廠區密云區醫院區醫院 密云區醫院搶救送醫線路圖1、應急救援單位:密云區醫院2、密云區急救中心電話:3、應急搶救送醫線路:進入左堤路行駛約5公里,左轉,進入興盛南路,行駛5.1公里,右轉,進水水源路,行駛5.1公里,左轉,進入檀西路,行駛270米,右轉,進入陽光街,行駛210米,左轉,從陽光街到北京市密云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