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低溫冰凍天氣災害衛生應急預案(2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60585
2022-08-29
24頁
86.54KB
1、廣東省低溫冰凍天氣災害衛生應急預案1 引言41.1 編制目的41.2 編制依據41.3 適用范圍42 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任務42.1 應急指揮機構42.2專家咨詢委員會52.3應急處理專業技術機構63 救災防病應急準備63.1經費準備63.2 物資準備73.3 通信與信息保障73.4救災防病技術保障準備83.5 社會動員準備84 預警預報與信息管理84.1 災害預警預報84.2 災害信息共享94.3 災情信息報告與管理95 應急處理措施105.1 疾病預防控制工作105.2 衛生監督工作115.3醫療救治工作116 災后救助116.1 善后處置116.2 調查與評估126.3 信息發布127 2、附則127.1 國際溝通與協作127.2 獎勵與責任127.3 預案管理與更新137.4 預案生效時間138附件:138.1 雨雪冰凍災害傳染病預防與控制技術方案148.2 雨雪冰凍災害公共衛生技術方案188.3 低溫冰凍災害消毒技術方案208.4 低溫雨雪冰凍災害衛生應急工作情況統計表238.5 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受災基本情況統計表241 引言 持續陰雨低溫天氣,容易引起道路大面積結冰,從而導致公路、鐵路、民航等交通延誤或中斷,造成大量旅客被困滯留在公路、火車站、機場等地,引發突發公共事件。由于滯留地天氣寒冷、生活條件簡陋、人群密集,非常容易引起疾病、食物中毒發生和傳染病流行。為了有效做好低溫3、冷凍天氣大范圍人群滯留的醫療與衛生防病工作,省衛生廳組織制定本衛生應急預案。1.1 編制目的建立健全省內衛生部門應對突發重大低溫冰凍天氣災害緊急醫療衛生救援體系和運行機制,指導和規范各類突發低溫冰凍天氣災害事件的衛生應急處理工作,規范緊急救助行為,最大程度地減少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損失,維護災區社會穩定。 1.2 編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內交通衛生檢疫條例和國家低溫冰凍天氣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全國救災防病4、預案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等。1.3 適用范圍凡在我省發生的低溫冰凍天氣災害導致的任何突發公共事件的醫療衛生救援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適用于本預案。2 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任務 2.1 應急指揮機構衛生廳依照職責和本預案的規定,在省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負責組織、協調全省低溫冰凍天氣災害衛生防病的應急處理工作,并根據低溫冰凍天氣災害衛生防病應急處理工作的實際需要,成立全省救災防病應急指揮部及辦公室。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依照職責和本預案的規定,在本級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負責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低溫冰凍天氣災害衛生防病應急處理工作,并根據救災防病應急處理工作的5、實際需要,成立地方救災防病應急指揮部。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和單位要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切實做好本行政區域內救災防病應急處理工作。2.1.1全省救災防病應急指揮部的組成和職責 全省救災防病應急指揮部負責對省內低溫冰凍天氣災害衛生應急的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做出處理救災防病的重大決策。指揮部成員單位根據低溫冰凍天氣災害的性質和衛生應急處理的需要確定,主要包括辦公室、規財處、應急辦、醫政處、疾控處、衛生監督處、基婦處、愛衛辦。各有關處室根據各自的職能,具體負責組織實施。 省衛生廳低溫冰凍天氣災害衛生應急指揮辦公室設在應急辦,負責全省低溫冰凍天氣災害衛生防病應急處理的組織協調工作。 2.1.26、地市、縣區級救災防病應急指揮部的組成和職責地市、縣區級救災防病應急指揮部由地市衛生行政部門組成,實行屬地管理的原則,在上級指揮部指導下,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低溫冰凍天氣災害的衛生應急處理的協調和指揮,做出處理本行政區域內救災防病的決策,決定要采取的措施。2.2 專家咨詢委員會 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組建救災防病專家咨詢委員會。 市(地)級和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可根據本行政區域內低溫冰凍天氣災害衛生防病應急工作需要,組建救災防病應急處理專家咨詢委員會。 2.3應急處理專業技術機構 各級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健康教育機構是低溫冰凍天氣災害衛生防病應急處理的專業技術機構。3 救災防病應急7、準備 3.1經費準備救災防病所需經費,應本著政府負責、自力更生為主、多渠道籌集的原則,給予切實保證。3.1.1 省及各受災地市、縣區政府,應安排必要的救災防病緊急補助經費,由主管部門結合防病預案,統一安排使用。 該項經費使用嚴格限定于災區醫療救護、重大疫情撲滅、大面積消毒殺蟲滅鼠、食品和飲水安全等防病措施。省級救災防病經費只補助到地級市,由當地政府有關主管部門根據疫情和防病工作需要,結合地方財力,統一安排使用。3.1.2 省及地方政府安排的救災經費和國內外救災捐贈款應提取一定比例,用于災區的防病治病工作,主要用于撲滅疫情和改善災區防病環境所需藥品、疫苗等的購置,災區醫療急救用品、藥品和防病治病8、最急需的基本器械、物資的購置。3.1.3 災區醫療預防保健機構被破壞的基礎設施的恢復、重建工作應納入災區統一復產計劃,并予以優先安排,以保證防病治病工作的正常進行。3.1.4 嚴格管理救災防病資金的使用,直接用于對災民的防病治病工作,不得挪作其他用途。3.2 物資準備3.2.1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特別是災害多發地區,要在當地政府的統一調配和統籌管理下,建立健全常用衛生救災物資的分級儲備建議和目錄,做好動態管理,及時建議補充急救藥品及消殺藥械等各種應急物資,完善應急工作程序,確保醫療衛生救援需要。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及廣東省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總體預案規定,做好分級物資9、儲備,確保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嚴格保障災區群眾和滯留旅客的生命安全。 3.2.2 在救災防病期間及災后,各災區醫藥、化工生產經營主管部門要及時組織好藥品、免疫制品、器械、消毒殺蟲滅鼠用藥品的生產、供應工作。災區衛生部門要及時地把防疫治病所需的藥品、器械及消毒殺蟲滅鼠用物資的品種、數量,報當地發展改革、經貿等部門,并可多渠道籌集救援藥品。3.2.3 對供應有困難的藥品、器械及消毒殺蟲滅鼠用物資,受災地區應及時上報上級主管部門,請求協調落實生產、供應工作。3.2.4 為了更加有效、快速地做好受災期間和災后疾病防治工作,各災區衛生部門應主動與當地有關主管部門通報防病治病情況,以便及時做好有關10、藥品、器械和消毒殺蟲滅鼠用物資的生產、供應工作。3.3 通信與信息保障各級應急醫療衛生救援隊伍要做好在低溫冷凍極端天氣下采取醫療衛生救援的能力儲備,省級救援機構和災害多發市救援機構需配備在極端低溫冷凍災害天氣下采取醫療衛生救援必須的通信設備和交通工具。省內所有救災防病信息都必須及時在國家救災防病報告管理信息系統進行網絡報告。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設立國家救災防病報告管理信息系統的專項經費,確保網絡的正常運轉和硬件更新。3.4救災防病技術保障準備3.4.1疾病預防控制體系 建立統一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各市(地)、縣(市)要加快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基層預防保健組織建設,強化醫療衛生機構疾病預防控制的責任11、;建立功能完善、反應迅速、運轉協調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健全覆蓋城鄉、靈敏高效、快速暢通的疫情信息網絡;改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礎設施和實驗室設備條件;加強疾病控制專業隊伍建設,提高流行病學調查、現場處置和實驗室檢測檢驗能力。 3.4.2應急醫療救治體系 按照“省協調指導、分級管理、屬地負責、統籌兼顧、平戰結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則,逐步在全省范圍內建成包括急救機構、傳染病救治機構和化學中毒與核輻射救治基地在內的,符合省情、覆蓋城鄉、功能完善、反應靈敏、運轉協調、持續發展的醫療救治體系。 3.4.3衛生執法監督體系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明確職能,落實責任,規范執法監督行為,加強衛生執法12、監督隊伍建設。對衛生監督人員實行資格準入制度和在崗培訓制度,全面提高衛生執法監督的能力和水平。 3.5 社會動員準備平時做好公眾的衛生應急宣傳,提高公眾理性應對危機事件的意識和心理應對能力,并有能力做好極端天氣條件下的自我防護和自救互救。4 預警預報與信息管理 4.1 災害預警預報4.1.1根據有關部門提供的災害預警預報信息,結合預警地區的自然條件、人口和社會經濟背景數據庫,進行分析評估,及時對可能受到低溫冰凍天氣災害威脅的相關地區和人口數量做出災情預警。 4.1.2 根據災情預警,低溫冰凍天氣災害可能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大量人員需要緊急轉移安置或生活救助,省和有關市應做好應急準備或采13、取應急措施。4.2 災害信息共享要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建設醫療救治信息網絡,實現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救治機構與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4.3 災情信息報告與管理4.3.1 初次報告災害和受災基本情況、救災防病工作開展情況,次生、衍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情況。4.3.2 階段報告主要報告災情和持續的救災防病工作開展情況,次生、衍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展和控制情況,并對初次報告的內容進行補充、修正。4.3.3 總結報告災害的發生情況;受災基本情況;衛生系統損失情況;次生、衍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和控制情況;救災防病工作情況及評估;相關衛生資源消耗和需要補充的情況;經驗及教訓。4.3.4 14、報告方式和時限事件發生地所在的縣(市、區)級衛生行政部門為基本責任報告單位,同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開展救援的醫療機構負責提供相關工作和技術支持。責任報告單位應負責確認上一級衛生行政部門是否收到報告信息。報告方式按災害緊急情況,根據省級人民政府、衛生部、或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臨時確定的具體報告內容和時限。初次報告除采用國家救災防病報告管理信息系統報告外,必須上報書面報告,時限為縣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確認發生災害后24小時內上報。階段報告采用國家救災防病報告管理信息系統進行日報。必要時,按上級要求進行書面方式上報。總結報告應在事件處理結束后10個工作日內采用國家救災防病報告管理信息系統上報,同時必15、須上報書面報告。4.3.5 救災信息報告管理救災防病信息報告原則上以國家救災防病報告管理信息系統為主,在緊急情況下或報告系統出現障礙時,按國家救災防病報告管理信息系統中附表的內容,使用電話、傳真或電子郵件等其它形式上報。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加強救災防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工作的管理,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檢查與考核,建立獎懲制度。上級衛生行政部門不定期對救災防病報告及信息管理工作進行督導檢查。 5 應急處理措施 5.1 疾病預防控制工作 及時派出衛生防疫隊伍,深入安置點落實防病措施。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保證疫情報告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網絡的正常運轉。做好臨時醫療救治點的疾病16、監測工作,指定專人做好傳染病的報告管理工作。臨時醫療救治點一旦發現疑似傳染病人,及時送醫院隔離治療。指導做好安置點通風換氣,保證人群密集場所的空氣流通,預防呼吸道傳染病。建議有關部門做好安置點垃圾集中放置、及時清運和處理;保證足夠數量的廁所,做好保潔工作。加強與交通、氣象、鐵路、民航、民政、醫療等部門溝通,第一時間掌握信息,及時落實各項措施。加強衛生與健康宣教工作。 5.2 衛生監督工作 及時派出衛生監督人員,深入安置點開展衛生監督工作。加強對滯留區飲食集中供應點及旅客臨時安置點的食品衛生監督工作。協助或建議有關部門選擇衛生條件好、日常衛生管理到位、供應能力充足的單位負責以上地點食物及飲用水的17、供應。指導供應單位嚴把原料采購關,不得使用食品衛生法中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品種,嚴格落實餐具及熟食容器消毒措施。加強對高速公路服務區、公路沿線和滯留旅客聚集地點的餐飲單位的巡回監督檢查,重點監督檢查小飲食店,督促其加強自身管理,嚴格執行食品衛生制度。對條件差的餐飲單位要及時提出整改意見,保證食品衛生安全。5.3醫療救治工作 在人群集中的安置點設置臨時醫療站,針對低溫冷凍天氣常見的呼吸道、胃腸道疾病,合理安排醫護人員;派出巡回醫療車巡回,及時搶救急危重癥病人;準備充足的常見病、多發病治療藥品和一線救治力量;一線接診醫生要特別注意易發傳染病的識別和及時報告;同時做好心理疏導和心理咨詢;做好臨時醫療救18、治的病人登記和藥品發放登記。6 災后救助6.1 善后處置要積極穩妥、深入細致地做好善后處置工作。對救災防病中的傷亡人員、應急處置工作人員,以及緊急調集、征用有關單位及個人的物資,要按照規定給予撫恤、補助或補償,并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有關部門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環境污染消除工作。6.2 調查與評估要對救災防病中的經驗教訓和恢復重建等問題進行調查評估。6.3 信息發布信息發布堅持實事求是、及時準確的原則。要在第一時間向社會發布簡要救災防病信息,并根據災情發展情況做好后續信息發布工作。 信息發布的內容主要包括:受災的基本情況、救災防病的動態及成效、下一步安排、需要說明的問題。 7 附則7.1 國際溝通與19、協作7.1.1 按照國家外事紀律的有關規定,積極開展國際間的低溫冰凍天氣災害救助交流,借鑒發達國家低溫冰凍天氣災害救助工作的經驗,進一步做好我國救災防病工作。 7.1.2科研和國際交流 省內有計劃地開展應對低溫冰凍天氣災害救災防病相關的科學研究,做到技術上有所儲備。同時,開展應對低溫冰凍天氣災害衛生防病應急處理技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裝備和方法,提高我省救災防病的整體水平。 7.2 獎勵與責任7.2.1 獎勵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事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對參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做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進行聯合表彰;民政部門對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中英勇獻身的人員,按有20、關規定追認為烈士。7.2.2責任對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報告、調查、控制和處理過程中,有玩忽職守、失職、瀆職等行為的,依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追究當事人的責任。7.3 預案管理與更新根據救災防病的形勢變化和實施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更新、修訂和補充。 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參照本預案并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組織制定本地區救災防病應急預案。7.4 預案生效時間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8 附件:8.1 雨雪冰凍災害傳染病預防與控制技術方案8.2 雨雪冰凍災害公共衛生技術方案8.3 低溫冰凍災害消毒技術方案8.4 低溫雨雪冰凍災害衛生應急工作情況統計表8.5 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受災基本21、情況統計表附件8.1雨雪冰凍災害傳染病預防與控制技術方案天氣寒冷和陰雨連綿是容易引起傳染病流行的自然因素,人員密集和流動大是引起傳染病流行的社會因素。2003年的春節,SARS的暴發提醒我們,在春節不能放松傳染病的防治。冬季容易發生的傳染病有呼吸道傳染病(流感、SARS、禽流感等)和腸道傳染病(如諾如、輪狀病毒等引起的感染性腹瀉)。為此,特制定本指引,供參考利用。一、家庭寒冷天氣預防傳染病的指引1.養成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不要過勞過累。保持正常、合理的生活規律,積極鍛煉身體,不吸煙,不酗酒,保證充分休息,增強身體抵抗力。養成均衡飲食習慣,多吃水果、蔬菜等綠色食品。2.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飯22、前便后要洗手。勤洗澡,勤換洗衣服被子。打噴嚏或咳嗽時,要用手絹或紙巾掩口鼻。3. 注意飲食衛生。食物要煮熟熱透。4. 注意保暖,根據天氣變化添衣保暖。5.室內要經常通風換氣。注意預防一氧化碳中毒。6.建議及時接種流感、肺炎等疫苗。7.減少到人多擁擠公共場所。8.出現感冒發熱或嘔吐腹瀉等呼吸道或胃腸道癥狀,要盡早到醫院就診。9.清理病人嘔吐物及糞便時須戴上口罩和手套,事后須再洗手。被患者嘔吐物和糞便污染的被服、地板等物體表面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清洗和噴灑(拖地、擦洗)。清潔用具也需用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配制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可用84消毒液按原液與清水按1:323、0的比例或1公斤水加泡騰片3片。二、針對公共場所(滯留場所或臨時安置點等)的寒冷天氣預防傳染病的指引1.根據滯留場所和安置點人數決定設立臨時醫療點。醫療點要規范門診日志,完善診病登記。醫療點要指定專門的人負責疾病監測和傳染病報告。2.必要時建立健康巡查制度。發現傳染病疑似病人要及早送醫院隔離治療。發現有聚集性嘔吐、腹瀉或發熱等癥狀病人時,應及時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3. 降低人員密度。根據滯留場所的容量,估算收留人數。疏散人員,降低人員密度。4.加強健康宣傳教育。通過派發宣傳資料或廣播、電視等形式廣泛進行開展健康宣傳教育活動,提高群眾的自我防病意識。教育群眾不要隨地吐痰,痰應用紙巾裹好后放24、入有蓋垃圾桶內。不亂扔垃圾。不能隨地大小便。5.提供安全飲水。6.加強食品衛生監督管理。尤其是臨時提供食品的供應點。7.提供足夠數量的廁所,并加強廁所衛生管理,定期保潔和清掃。設置洗手設施,預備洗手液及抹手紙巾或干手機供洗手之用。8.提供加蓋的垃圾桶,并定期清理垃圾。有嘔吐物必須及時清理消毒。9.做好通風換氣,預防呼吸道傳染病。人員密集的場所特別要保證空氣流通。10.做好心理輔導。三、針對醫院的寒冷天氣預防傳染病的指引1.保證醫院的正常運轉。尤其是門診、急診、呼吸科、外科、防保科等重點科室。保證傳染病網絡報告系統的正常運轉。2.規范預檢分診工作。重點做好發熱門診的分診工作,尤其是在流感病人數量25、急劇增加的時候。3.遇到如下異常情況及早報告給轄區疾控中心:(1)符合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范疇;(2)死亡人數高于平時;(3)肺炎病人、發熱病人、腹瀉病人、嘔吐等病人高于平時;(4)出現聚集性發熱、腹瀉、嘔吐、肺炎病人;(5)其它臨床醫生認為是異常情況。4.做好院內感染控制工作,加強醫院消毒,加強病房通風管理。四、針對家庭的防治凍傷指引(一) 認識凍傷凍傷是由于身體受到低溫或嚴寒而導致的一種傷害。凍傷會導致受傷部位感覺遲鈍和表皮色素缺失。凍傷常常發生在鼻子、耳朵、面頰、下顎、手指或者腳趾。凍傷會對身體產生持久的傷害,嚴重的會導致截肢。凍傷的發生幾率隨著身體血液循環的降低而增高,或者人們26、在低溫環境中沒有足夠衣物保暖。身體任一部位的皮膚發紅或者疼痛,處于寒冷的環境或者未保護暴露于寒冷中的皮膚-凍傷可能就開始了。以下任何癥狀可能指示受到凍傷:1.皮膚呈白色或者灰黃色;2.皮膚感覺異常堅硬或者呈蠟樣;3.麻木感。4.凍傷患者通常對凍傷的發生沒有察覺,直到受凍的組織感覺麻木才意識到。(二)如何處理凍傷如果你察覺到有凍傷的癥狀,請尋求醫生治療。因為凍傷和低體溫癥都是由于暴露于低溫引起的,首先確認患者是否有低體溫癥狀,如果有的話要求預先記錄。低體溫癥是一種嚴重的醫學癥狀,需要緊急醫療救護。如果凍傷患者沒有低體溫癥狀或者不能夠立刻開始醫療救治,按照一下程序處理:1.立刻進入溫暖的室內;2.27、除非必需,請不要用凍傷的腳或者腳趾走路,這樣會加重凍傷對身體的損害;3.將受凍傷的部位浸入到溫而不燙的水中(水溫以能夠讓健康部位的皮膚感覺舒適為準);4.或者用身體的體溫來溫暖受凍傷部位,比如用腋窩來溫暖凍傷的手指;5.不要使用雪或者通過按摩來摩擦凍傷部位,這樣會加重損害;6.不要使用熱的墊子、熱的燈或者熱的爐子、壁爐、取暖器。凍傷的部位通常感覺麻痹很容易被燙傷。以上的過程不能替代正確的醫療救治。低體溫癥是一種醫學急癥,凍傷應當讓衛生保健醫師來評估其傷害程度。附件8.2雨雪冰凍災害公共衛生技術方案一、雨雪冰凍災害食品衛生工作1.在食物分配與配給過程中,要首先滿足兒童、孕婦、乳母、老人等營養不良28、敏感人群。2.加強衛生宣傳,防止發生因誤食毒蘑菇、河豚魚等有毒動植物而造成的食物中毒。3.教育群眾不要食用死因不明的畜禽及水產品,不食過期或腐敗變質的食品。 4.提倡采用煮、燉、燒等長時間加熱的烹調方式,食物要煮熟煮透,并注意生熟分開;5.食品要現吃現做,做好盡快食用;6.盡量不吃剩飯剩菜,或在確定未變質的情況下徹底加熱后再食用。 7.糧食和食品原料要在干燥、通風處保存,避免受到蟲、鼠侵害和受潮發霉必要時進行晾曬。8.避免在簡易住處集中做大量食物和集體供餐,避免購買和食用攤販銷售的未包裝的熟食和冷葷菜。9.了解災民家庭農藥存放地點及其包裝破損情況。一旦發現可能污染源,應立即采取措施,并作出明顯29、標記,以防發生急性中毒。 10.注意個人衛生,不吃生冷食品、不喝生水,飯前便后要洗手。二、雨雪冰凍災害飲用水與環境衛生工作1.災區加強裸露自來水管的保暖措施,夜間可讓水龍頭少量滴水,保證管內水流,防止管內結冰,防止水管凍裂。2.公共場所(如車站、列車)提供熱開水,提供足夠數量商業瓶裝飲用水。3.高速公路服務區、國道、省道等交通主要道沿途商店,儲備足夠量的商業瓶裝飲用水。4.不喝來歷不明的飲用水,不喝雨雪生水。5.加強對災民集中安置點環境衛生管理,保證足量的廁所,做好保潔和糞便處理,垃圾集中放置、及時清運和處理,避免污染水源。6.加強雪災出行衛生防護宣傳。附件8.3低溫冰凍災害消毒技術方案 一、30、集中安置場所基本衛生、保潔要求:1. 自然通風良好,避免集中供暖,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和流通。2. 分區設置,避免過度擁擠;并設有相對獨立的發燒咳嗽病人(呼吸道)和嘔吐腹瀉病人(腸道)兩個安置治療房間(點);3. 加強食品衛生和飲用水安全衛生;4. 配備足夠數量的公共廁所或移動廁所;設置洗手設施,有專人定期保潔和清掃;有條件的配備洗手消毒液及抹手紙巾。5. 專人保潔,組織專人負責垃圾收集、轉運,保證垃圾日產日清。6. 定期廣播不要隨地吐痰,痰應用紙巾裹好后放入有蓋垃圾桶內;不亂扔垃圾;不能隨地大小便,飯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潔食物;有發熱咳嗽或嘔吐腹瀉應及時到臨時醫療點就醫等核心衛生信息。 31、二、環境消毒1、空氣 公共場所應盡可能的開窗通風換氣。必要時如發生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暴發流行時,可對疫點室內空氣進行消毒:房屋經密閉后,用15% 過氧乙酸溶液按7 ml/m3(即每立方米用純過氧乙酸1克),使用過氧乙酸熏蒸器進行消毒,也可把過氧乙酸溶液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底部用裝有適量酒精的酒精燈加熱蒸發,熏蒸2 小時,即可開門窗通風。或用2過氧乙酸按8mlm3氣溶膠噴霧消毒1小時后即可開門窗通風。熏蒸消毒時要注意防火,還要注意過氧乙酸有較強的腐蝕性。2、餐具消毒可煮沸消毒10 分鐘。也可將2片漂精片或1片泡騰片溶入2斤水中,浸泡餐具30分鐘。3、環境、物體表面消毒受污染環境消毒, 應按照先上后32、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進行噴霧消毒。噴霧消毒可用0.2%0.5% 過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泥土墻吸液量為150 ml/m2300 ml/m2,水泥墻、木板墻、石灰墻為100 ml/m2。對上述各種墻壁的噴灑消毒劑溶液不宜超過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內噴霧一次,噴藥量為200 ml/m2300ml/m2,待室內消毒完畢后,再由內向外重復噴霧一次。以上消毒處理,作用時間應不少于60分鐘。4、糞便、排泄物的處理及消毒 對于腸道傳染病病人的糞便及排泄物、嘔吐物應加強消毒處理,應做好消毒后才能運送。可選用下列一種消毒方式: 消毒劑用量作用時間20漂白粉33、澄清液按消毒液:糞便1:22小時6漂白粉精溶液按消毒液:糞便1:22小時5氯胺溶液按消毒液:糞便1:22小時或用漂白粉干粉,按干粉:糞便1:52小時5、垃圾的收集和消毒處理合理設置垃圾收集點,可用磚砌垃圾池、金屬垃圾桶(箱)或塑料垃圾袋收集生活垃圾。傳染病污染的垃圾要按相關的衛生消毒要求處理或直接采用焚燒法處理。垃圾的消毒方法:可燃物質盡量焚燒,也可噴灑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溶液,作用60 分鐘以上后深埋。6、運輸工具的消毒:車、船內空間,可用0.5% 過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為10000 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噴灑至表面濕潤,作用60 分鐘。密封空間,可用 15% 過氧乙酸按7 m34、l/m3熏蒸消毒,還可用2%過氧乙酸進行氣溶膠噴霧,用量為8 ml/m3作用60分鐘。7、生活污水:應盡量集中在缸、桶中進行消毒。每10 升污水加入有效氯為10000毫升/升的含氯消毒溶液10毫升,或加漂白粉4 克。混勻后作用1.5小時2小時,余氯為4 mg/L6 mg/L時即可排放。8、手消毒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對于接觸可疑有傳染病原體的人員應加強個人衛生防護和手消毒。手消毒可選用下列方式之一。消毒劑消毒方式作用時間10碘伏(250mg/l)擦拭12分鐘75酒精擦拭12分鐘0.2過氧乙酸 擦拭12分鐘5漂白粉 擦拭或沖洗0.2洗必泰洗凈后擦拭3分鐘0.1新潔爾滅 洗凈后擦拭5分鐘附件8.4低35、溫雨雪冰凍災害衛生應急工作情況統計表 市衛生局(蓋章)統計日期: 年 月 日派出醫療衛生隊 (支)出動醫護人員(人次)出動車輛/車次救治病人數(人次)派出衛生防疫監督隊 (支)出動衛生防疫、監督人員(人次)消毒面積 (平方米)醫藥費用 (元)消毒費用(元)發放宣傳材料(份)其它填報人: 聯系電話: 。附件8.5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受災基本情況統計表 市衛生局(蓋章)統計日期: 年 月 日受災基本情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衛生部門受災情況受災縣 數功 (個)受災人口(萬人)因災受傷人數因災死亡人數其它突發急性傳染病疫情食物中毒事件非職業性CO中毒事件房屋倒塌 (平方米)因災危房(平方米)損失藥物器械(萬元)損壞大型設備金額 (萬元)衛生系統損失金額(萬元)患病人數死亡人數中毒事件起數其中重大中毒事件起數較大中毒事件起數一般中毒事件起數中毒人數死亡人數中毒事件起數其中重大中毒事件起數較大中毒事件起數一般中毒事件起數中毒人數填表人 填表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