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鎮市衛城鎮巖上礦山鋁土礦頂板安全事故專項應急預案(16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60737
2022-08-29
16頁
22.62KB
1、清鎮市衛城鎮巖上礦山鋁土礦 頂板安全事故專項應急預案礦 長: 工 程 師: 安全礦長: 生產礦長: 施 工 隊: 編 制: 2015年4月29日清鎮市衛城鎮巖石礦山鋁土礦會審表會審內容會審時間會審地點會審意見職務會審意見簽名施工隊隊長生產副礦長安全副礦長技術負責人礦 長 清鎮市衛城鎮巖石礦山鋁土學習記錄負責人: 貫徹人:姓名職務姓名職務 清鎮市衛城鎮巖上礦山2015年頂板安全事故專項應急預案一、礦山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編制是從根本程序上規范礦山安全事故應急處理過程,直接明確礦山安全事故應急過程中的統一指揮,分工負責原則。是為了保證礦山安全事故應急處理有條不紊的進行,提高事故應急處理效益,降低事故2、損失的基本手段。始終堅持安全生產過程中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生產宗旨。從總體方向闡述處理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方針、政策,應急組織結構及相關應急職責,應急行動、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礦山應對各類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指導性措施。 二、編制目的是為保障礦山在安全生產事故發生時,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確保應急行動能夠迅速、有效地控制其可能誘發的各類事故和災難的擴大,確保事故災難發生后各項應急救援工作能夠高效有序地進行,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三、礦山概況 清鎮市衛城鎮巖上鋁土礦山位于清鎮市衛城鎮新橋村境內,礦區范圍地理3、坐標在東經1062230-1062259,北緯264517-264810之間,礦區由9個拐點圈定,礦區面積為0.8763m2,距清鎮市直線距離21km,衛城鎮直線距離5km,約1km鄉村公路連接321國道,交通十分便捷。巖上鋁土礦山始建于2005年,礦山設計生產能力為6t/a,2007年3月取得貴州省國土資源廳換發的采礦許可證,證件有效期限至2016年8月。礦床賦存深度+1394m至+1200m。根據貴州富山探礦工程有限公司2010年1月提供的清鎮市衛城鎮巖上礦山2009年度礦山儲量年報,可知巖上礦山礦產資源儲量約190wt。開采方式為露天加地下綜合開采,地表層采用露天開采法,露頭部分已經開采4、完畢,礦床深部采用淺孔留礦法進行采掘。地下部分主平硐(井口坐標:X=2957915.75、Y=35636764.75、Z=1245、)南段1245m以上已經采空。礦山地質構造位于揚子準地臺次級構造單元,黔北臺隆遵義斷拱復雜構造區,鐵廠復式背斜南段西翼,楊家寨區域斷層與壇罐窯斷層之間。屬地中山剝蝕地形,最高海拔1417.1m,最低標高1270m,相對高差147.1m。根據礦區地貌以及已揭露的巷道來看,區內地質結構為單斜構造,地層傾向280-300,傾角56-78,平均傾角68。四、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在礦井實際生產過程中,最常發生的事故是冒頂、片幫事故,根據冒頂傷亡事故分析,只有極小部分的事故5、是由于較大型冒落引起的,大多數都屬于局部冒落及浮石傷人,且多發生在爆破后12小時內。這是因為巖石受爆破的沖擊和震動作用后,有些發生松動和開裂的巖石,稍受震動或時間一長就會冒落造成事故。引起事故的主要因素有:(1)綜采初次來壓,周期來壓期間,頂板管理方法不當如頂幫暴露面積太大,時間過長,加上頂板支護、放頂時間選擇不當,都容易發生冒頂事故;(2),遭遇褶曲、斷層、節理發育、裂隙、陷落柱等地層破壞嚴重的地質構造帶,支護方式及參數不合理;(3)現場跟班及作業人員疏忽大意,檢查不細;(4)處理浮石操作方法不當;(5)地壓活動的影響。五、應急處置基本原則井下發生頂板事故后,救援人員應按照“緊急救災、妥善避6、難、安全撤退、救人優先”的原則進行搶險救災。1、以搶救遇難人員為主,本著“先活者后亡者、先重傷后輕傷、先易后難”的原則救險。2、在進入災區偵察時要帶有支護工具和材料,堅持“敲幫問頂”原則。3、進入災區時,要從外向里清除巷道冒落的矸石,支護好頂幫,以便于救人。4、做好通風和有毒氣體管理工作。六、組織機構及職責1、指揮機構及職責1.1、應急救援指揮部及職責總指揮:鄭書溝副總指揮:趙家云、章合鶴成 員:候新德、曾小龍、曾廣華、王普川、肖光典、田榮華。1.1.1、指揮部成員職責(1)總指揮職責 組織指揮礦井各方面的資源開展應急搶險工作。 組織制定事故排險、搶險方案。 下達各種應急處理指令。 在礦井處于7、應急處理狀態下,組織協調礦井的各種對外聯系。(2)副總指揮職責 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 當總指揮不在現場時,自動承擔總指揮的一切職責。(3)成員職責 服從總指揮、副總指揮的指令,協助總指揮制定排險、搶險方案。 指揮各救援小組落實排險、搶險的具體措施,并及時向總指揮、副總指揮報告本救援小組的工作情況。1.2、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應急救援指揮部設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設在礦井調度指揮中心。1.2.1、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職責(1)負責礦井應急救援指揮部的具體事務工作。(2)負責礦井應急救援指揮工作的綜合協調和管理,根據事故情況和救援工作進展情況,及時向礦井應急救援指揮部報告。(3)8、與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保持聯系,傳達礦井應急救援指揮部的命令。(4)調動礦井應急救援力量,調配應急救援資源。(5)提供技術支持,組織礦井應急救援技術組參加救援工作,協調礦井醫療救護工作。(6)調用礦井應急救援基礎數據與信息。(7)事故災難擴大或專業領域救援力量、資源不足時,協調相關救援力量及設備增援。(8)完成礦井應急救援指揮部交辦的其它事項。1.3.1、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設六個應急救援專業組(1)搶險救援組:具體負責實施搶險救災指揮部制定的搶險救災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2)安全警戒組職責: 受理災情報告,同時迅速向指揮部有關領導匯報。 參與制定工藝應急處理方案,組織落實工藝技術方面的應急措施9、。 指揮、協調、檢查相關部門進行工藝應急處理。 及時向指揮部報告事故處理情況。 負責組織災后恢復生產的技術工作。 抓好事故現場的警戒和保衛工作。 組織清點、疏散受災人員、統計傷亡人數。 收集事故現場有關證據,參與事故調查處理。(3)通訊供電組: 熟悉井下供電線路,繪制各采區變電所供電系統圖; 確保井下通信暢通,一旦發生瓦斯爆炸時,能保持正常聯系; 根據領導組命令,必要時進行礦井反風,組織進行機電設備的維修、檢修工作。(4)材料供應組職責: 接到災情報告后,立即組織搶險救災物資。 保證救災物資迅速到位,保證質量過關。 負責救援所需要各類物資及人員的井上、下運輸工作。(5)疏散安撫組職責: 負責搶10、險救災人員食品和生活用品的及時供應。 負責受災人員的安置和食品供應等工作。 協助疏散、安頓受災人員。 做好傷員的救護、送醫和安撫工作。(6)醫療救護組執行醫療救護任務,對傷員進行緊急救護處理。2、應急組織體系應急指揮部應急總指揮應急副總指揮醫療救護組疏散安撫組物質供應組通訊供電組安全警戒組搶險救援組七、預防與預警1、危險源監控堅持敲幫問頂制原則,嚴格遵守安全技術規程,防止頂板事故采取的措施有:(1)選用合理的采礦方法:選擇綜合機械化采礦法,制定具體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建立安全正常的生產秩序和作業制度。(2)搞好地質預測預報工作:對工作面的地質構造要調查清楚,通過地質構造時,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安全11、技術措施并嚴格落實。(3)加強工作面頂板的管理、支護和維護:為防止掘進工作面的頂板冒落,施工時嚴禁控頂作業,支設永久支護時,必須支設臨時支護。(4)加強頂板檢測與檢查制度:對所有井巷均要定期檢查,如發現有彎曲、歪斜和折斷的支架,必須及時進行更換或維修。選擇合理的支護方式,支架要有足夠的強度。(5)采用正確的開采方法和順序進行開采。(6)堅持正規循環作業,加快工作進度,減少頂板冒落事故。(7)加強對頂板的檢查和處理。八、信息報告程序1、報告程序(1)當發生頂板事故時,任何部門和個人應馬上向調度指揮中心和安全部部報告。(2)發生頂板事故時,現場工人應馬上向當班班長報告。(3)發生頂板事故時,當班班12、長第一時間應報警和向調度指揮中心報告,然后向隊組有關領導報告。(4)調度指揮中心接到頂板事故報告后,立即通知值班領導和礦井事故應急救援指揮成員立即到調度指揮中心集合,總指揮立即啟動本預案進行救援工作。(5)事故應急總指揮再啟動應急響應的同時,向集團公司總部匯報事故發生經過、應急處理辦法以及報告當地政府以及安監部門,請求當地職能部門參與事故應急搶險。2、報告內容:發生事故的具體地點、有無人員傷亡、事故嚴重程度、冒落范圍。九、應急處置1、事故分級響應:調度指揮中心接到事故匯報后,立即通知值班領導,值班領導根據情況,通知礦井事故應急救援指揮成員立即到調度指揮中心集合,總指揮決定是否啟動哪一級別應急預13、案。(1)發生特別重大傷亡事故,事故后造成30人以上被困,已經或可能導致30人以上死亡,為級響應。(2)發生特大傷亡事故,事故造成10人以上、29人以下被困,已經或可能導致10人以上,29人以下死亡,為級響應。(3)發生重大傷亡事故,即事故后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被困,已經或可能導致10人以上、9人以下死亡,為級響應。(4)發生一般傷亡事故,即事故后造成1人以上、3人以下被困,已經或可能導致3人以下死亡,為級響應。2、響應程序調度指揮中心在接到頂板事故匯報后,立即將事故概況向值班長匯報,并根據值班長的指示向市局礦山救護大隊大隊、董事長、總經理、總工程師匯報。匯報內容主要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14、地點;事故發生的初步原因;已經采取的措施等;現場人員狀況,人員傷亡及撤離情況(人數、程度、所屬部門)等。3、應急啟動相關人員接到調度指揮中心的電話時,要立即趕到調度指揮中心,接受總指揮命令,按各自職責開展搶救工作,組織相關人員到現場協助事故搶救及處理工作。4、救援行動(1)救援工作由總指揮負責統一指揮,發生事故后總經理要迅速組織人員開展救災工作。(2)搶救冒頂事故前,現場搶險救援指揮部要根據現場情況制定搶救方案及安全技術措施,組織搶救。(3)搶救被堵人員時,可用呼喊、敲擊等方法聽取回聲,并判斷遇險人員的位置,恢復通風系統。(4)處理冒頂過程中,搶救人員要設專人檢查瓦斯和觀察頂板情況,并保證安全15、退路暢通。(5)清理堵塞物時,要防止傷害遇險人員,嚴禁用鎬刨、錘砸等方法破煤(巖)塊扒人。(6)后勤救護組在礦井井口附近等待命令,對搶救出的受傷人員進行緊急醫療救治。5、擴大應急災情較大或救護人員有困難時,啟動上一級預案,礦井指揮部可向政府求援,請求專業救護隊予以搶救。6、應急結束待人員全部救出,通風系統恢復后,由調度指揮中心向指揮部進行匯報,指揮部總指揮下達應急結束命令,全體搶救人員才可撤離。應急結束后,事故部門及所有人員參與善后處理和事故調查工作。7、事故應急自救措施(1)發現采掘工作面有冒頂的預兆,自己又無法逃脫現場時,應立刻把身體靠向硬幫或有強硬支柱的地方。(2)冒頂事故發生后,傷員要16、盡一切努力爭取自行脫離事故現場。無法逃脫時,要盡可能把身體藏在支柱牢固或巖石架起的空隙中,防止再受到傷害。(3)當大面積冒頂堵塞巷道時,作業人員堵塞在里面時,必須保持冷靜,由班長統一指揮,只留一盞礦井燈供照明使用,并用鐵鍬、鐵棒和石塊等不停敲打排水管路,向外報警,使救援人員能及時發現目標,準確迅速地展開搶救。(4)受險人員在有可能逃脫時,迅速向調度指揮中心報告受災情況。十、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方案1、礦井頂板事故現場應急處置(1)對于頂板事故,現場跟班隊長、安全員有第一時間處置權。(2)要根據現場情況,判斷頂板事故發生地點、災情、原因、影響區域進行現場處置。如無第二次大面積頂板事故現象時,立即組織17、對受困人員進行施救,防止事故擴大。(3)發生嚴重的頂板事故要立即向礦井調度指揮中心報告事故災情。現場救援人員必須在首先保證巷道通風、后路暢通、現場頂幫維護好的情況下方可施救,施救過程中必須安排專人進行頂板觀察和監護。(4)當出現大面積來壓等異常情況或通風不良,有害氣體急劇上升時,必須立即撤離到現場附近的臨時避難點或者打開附近的壓風自救系統,保持足夠的新鮮空氣以供人員呼吸,并立即匯報情況,等待礦井應急救援指揮部指揮的進一步處置命令。(5)對現場受傷人員開展救助工作,對于輕傷者應現場對其進行包扎,將其抬放到安全地帶,而對于骨折人員不要輕易挪動,要先采取固定措施,對出血傷員要先行止血,等待救助人員的18、到來。(6)礦井調度指揮中心接到報告后,及時向礦井值班長報告,并按應急預案程序向總經理、總工程師等人員報告。礦井應視災情啟動相應的應急救援響應程序。(7)所在災難事故部門接到報告后,第一時間通知相關人員,查清事故地點作業人數,并在調度指揮中心集中待命。2、注意事項(1)冒落范圍不大時,如有遇險人員被大矸石壓住,可用液壓千斤頂等工具把大塊巖石支起后,再將遇險人員救出,切忌生拉硬拽。(2)清理堵塞物時,要防止傷害遇險人員。在接近遇險人員附近時嚴禁用鎬刨、錘砸等方法破煤(巖)塊扒人。要首先清理遇險人員的口鼻堵塞物,暢通呼吸系統。(3)搶險救援期間不得停風,以供災區人員呼吸。(4)要注意給被搶救出的遇險人員保暖,要迅速轉運至安全地點進行創傷檢查。要及時在現場開展輸氧和人工呼吸、止血、包扎等急救處理,危重傷員要盡快送醫院急救。對長期困在井下的人員,不要用燈光照射眼睛,飲食要由現場醫護人員決定。(5)要做好災區現場保護,除救人和處理險情緊急需要外,一般不得破壞現場。十一、應急物資保障按照應急物資保障措施要求,建立健全井下消防材料庫,完善儲備需要的各種應急設備和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