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爾湖一礦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預案(2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60879
2022-08-29
24頁
73.54KB
1、沙爾湖一礦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預案第一章 總 則1.1、編制目的為了加強沙爾湖一礦安全管理工作,完善事故應急救援管理辦法及程序,建立突發事故快速反應機制。使沙爾湖一礦有能力應對煤炭生產、篩選加工及運輸過程中的任何突發事故,控制和減少各類事故的發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調集全礦的人力、物力進行統一協調、統一指揮,防止事故擴大,努力使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1.2、編制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礦山救護規程等法律法規及潞安新疆公司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預案的有關規定,編制本預案。 1.3、適用范2、圍 本預案適應于沙爾湖一礦轄區內所發生的一切人身傷害及重大設施事故的應急救援活動。其主要是在生產過程中掘場、儲煤場、篩分站、風化煤場火情事故、邊坡滑坡事故、發生交通事故時啟動該應急預案,并與潞新公司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相銜接。第二章 沙爾湖一礦的危險性分析2.1、沙爾湖一礦概況我礦現有員工90人,礦田位于鄯善縣城東南95km、七克臺鎮東南80km處,在三道嶺礦區南西60方向125km的位置,行政區劃隸屬吐魯番地區鄯善縣七克臺鎮管轄。礦田東西長約5.48km,南北寬5.09km,面積27.82km2礦區中心地理坐標:東經912000;北緯423507沙爾湖一礦目前生產工藝采用單斗汽車間斷開采工藝;剝3、離生產工藝流程為:采裝 運輸 排土場;風化煤生產工藝流程為:采裝運輸風化煤場;原煤生產工藝流程為:采裝 運輸 篩分站 篩分 儲煤場。2.2、危險源與風險分析 1危險源為火情事故,我礦地處常年多風、干旱,長期高溫炎熱地段且礦內無水源。曾發生過“6.25”煤炭自燃火情事故,雖未造成人員傷亡,但造成了一定經濟損失。主要原因為我礦坑下采場露煤面積較大,煤場儲煤量已達60萬噸,由于煤炭銷售困難,煤炭裸露時間都遠遠超過3個月的煤炭自燃發火期,煤炭達到了自燃的極限,頻繁自燃。但因我礦無水源、無消防管路,滅火設施不全,一旦發生較大火情無法得到有效控制。同時將產生大量有毒有害氣體,造成人身傷亡事故,并造成較大經4、濟損失。2危險源為礦班車運送職工交通事故,我礦離三道嶺較遠,職工每月上下班、休息需乘坐礦班車,存在道路條件差、長途運行等不安全因素,一旦發生事故將造成多人傷亡。3危險源為掘場滑體滑坡事故,邊坡滑坡是露天煤礦安全生產的重大隱患之一,露天煤礦邊坡的穩定與否,是直接關系到煤礦能否正常生產的重要前提,我礦是堅硬巖與軟巖互層,軟弱結構層(面)發育,軟弱結構層(面)多或層間距較小,為基本穩定型。如果突然滑坡將可能造成設備損壞及人員傷亡。4危險源為因食品衛生中毒事故,我礦為駐外單位,地理位置特殊,遠離市區,交通不便,如因飲食衛生管理不嚴造成食物中毒,無法及時救治,將對我礦職工生命造成嚴重后果。第三章 組織機5、構及職責3.1、機構組成總 指 揮:礦 長副總指揮:副礦長(安全、生產) 總工程師副礦長(經營)成 員:生產科科長、安檢科科長、機電科科長、經營科科長、綜合辦主任、調度室主任、保衛科科長、篩分科科長、銷售科科長、地測科科長及各施工隊現場負責人。3.2、成員職責及分工、應急指揮部總指揮:礦長組織完成事故搶險救災的全部指揮任務。、現場指揮部指揮長:副礦長(安全、生產)是礦長的第一助手,在礦長領導下,指揮對傷亡人員的搶救、轉運、現場扶救及事故救援物資的及時到位。、現場指揮部副指揮長兼技術專家組組長:總工程師在礦長領導下,參加搶救方案制訂,保證搶救方案不違反有關技術規程。 、后勤協調及善后處理組組長:6、副礦長(經營)1 負責現場傷員臨時處置及聯系鄯善縣人民醫院醫院救護,響應時請求集團公司予以命令安排。負責事故搶救后勤保障工作。2 協助做好負傷職工救治、職工隊伍穩定及傷亡職工家屬的安撫工作。醫療救護組織組長:潞新公司駐礦衛生所負責醫療救護,協調醫療救護工作、救援專業組組長:生產科科長負責事故現場扶救及協助恢復正常生產。、應急指揮辦公室主任:綜合辦公室主任負責指揮救援物資、物品的調用供給。、物資供應組組長:經營科科長負責搶救物資及恢復現場急需物資供應,事故有關人員檔案提供。、事故調查組組長:安全檢查科科長協助上級有關部門對事故原因調查。、現場保衛組組長:保衛科科長協助公安部門封鎖現場并協助上級有7、關部門對事故有關人員調查取證。、事故現場恢復組組長:生產調度室主任 負責恢復現場生產及協調其它環節生產正常進行。、安全檢查科其他管理人員配合現場勘察、事故調查取證及現場扶救。、保衛科人員協助事故現場取證、護送傷亡人員和現場警戒保衛工作。、綜合辦公司人員參加事故有關人員取證及工亡職工善后處理工作。、經營科工作人員參加傷亡人員救治、費用支付、檔案提供等工作。、事故涉及到的單位有關領導按職責參加相應搶救小組工作。3.3、應急指揮部職責、負責礦應急救援指揮工作的綜合協調和管理,根據事故災難情況和救援工作進展情況,及時向礦應急救援指揮部報告。 、與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保持聯系,傳達礦應急救援指揮部的命令。8、 、調動礦應急救援力量,調配礦應急救援資源。 、提供技術支持,組織礦應急救援技術組參加救援工作,協調醫療救護工作。 、調用礦應急救援基礎資料與信息。 、礦事故擴大或專業領域救援力量、資源不足時,協調相關救援力量及設備增援。 、完成礦應急救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事項。 指揮部:根據事故類別、災害程度等情況,制定事故搶險救災最佳方案,報請事故搶險領導小組批準后,組織實施。第四章 預防與預警4.1、危險源監控 、防滅火措施及坑下、儲煤場、篩分站、風化煤場事故預防措施技術措施:在開采技術方面,要正確選擇科學合理的開拓方式、采煤方法和開采程序,合理布置采區,不得任意采剝,盡量減少煤層揭露面積。所有儲煤場煤堆9、兩側留設消防通道,當部分煤堆積過長而自燃發火時進行消防用。儲煤場配備鏟車,進行輔助作業,避免部分煤堆積時間過長。管理措施坑內、煤場及風化煤場等重點部位需動用明火作業,必須由動用明火單位提出申請,報安檢科批準。根據原煤生產計劃和銷售情況合理組織原煤產量,坑下禁止長期堆積煤炭. 掌握自然發火預兆,進行檢查,及時進行發火預測預報,把自然發火消滅在“萌芽”階段。采煤生產過程中遺留下的各種發火隱患(浮煤、散落的原煤)要及時處理,高溫火點及時處理將高溫煤裝運到指定地點掩埋等。當發生火情,最先發現的人員應盡可能直接滅火,盡量控制火災的發展。并要立即報告礦調度室,說明事故的地點和性質、范圍等情況。如果現場人員10、無力撲救,人身安全又受到威脅時,在弄清火情的情況下,火區人員要迅速撤離。落實防火巡查人員晝夜巡視坑內、煤場及風化煤場,發現火情在火苗剛剛燃燒或火勢較小時應使用離你最近的設備及滅火器材滅火。如果你已無法控制火情時,應遠離火場,及時匯報礦調度室。4.1.2、礦班車運送職工交通事故預防措施技術措施:車輛相關手續必須齊全。出車前,司機必須認真檢查制動系統、方向、轉向等安全設施是否可靠;燈光、前、后視鏡、雨刮等是否齊全、有效;各部螺栓是否松動,輪胎氣壓是否符合規定,以保證車況良好。嚴禁車輛 “帶病”行駛和冒險駕駛。嚴禁違章超車及超速行駛。車輛駕駛應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道11、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速公路交通管理辦法和關于下發沙爾湖煤業有限公司交通安全管理制度的通知(沙煤發【2010】40號)。車輛發動行走前,必須鳴笛以示提醒乘車及其它人員,防止意外事件發生。季節性行車,要經常檢查油位、油溫、水位、水溫。車內嚴禁放置危險物品(油桶等)。管理措施:1、人員要求車輛駕駛為特種作業,操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駕駛員應保持精力集中、精心操作、謹慎駕駛,杜絕習慣性違章。嚴禁私自將車輛交給他人及無證人員駕駛。嚴禁酒后駕駛、疲勞駕駛。保證運行安全。2、相關科室部門職責機電科必須實時動態監控,及時掌握車況,保證車輛的正常行駛。調度室須制定相關規章制度。了解掌握車輛及駕駛員12、的情況。根據實際情況安排人員及車輛的運行。調度室及司機嚴格控制每趟班車人數,嚴禁超員。、食品衛生中毒事故預防措施技術措施:制定完善的食品衛生管理制度。1. 采購的食品原料及成品必須色、香、味、形正常,不采購腐敗、變質、有毒有害、霉變生蟲、過期、混有異物或感官性狀異常及其他不符合衛生標準要求的食品。2. 采購的食品進庫前倉庫管理人員應對食品的色、香、味、形進行驗收,合格食品入庫儲存,不合格食品退回。3. 食品倉庫必須做到衛生整潔,無霉斑、無鼠跡、無蒼蠅、無蟑螂,倉庫內通風良好,食品擺列整齊,庫內不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個人生活用品。4. 食品應分類、分架,離地離墻10CM存放,各類食品有明顯標志,13、有異味或易吸潮的食品應密封保存或分庫存放,易腐食品要及時冷藏、冷凍保存;食品成品、半成品及食品原料應分開存放,食品不得與藥品、雜品等物品混放。5. 每周檢查一次庫房的防蠅、防塵、防鼠及防潮、防霉和通風設施,保證運轉正常。6. 每周檢查一次庫房的食品、食品原料、半成品,及時發現、清理變質或過期等其他不符合食品衛生要求的食品。做好被清理食品登記和處理記錄。7. 食品和原料出入庫做到勤進勤出,對進庫的各種食品、原料、半成品要掌握食品的進出狀態,做到先進先出,盡量縮短貯存時間。防止食品過期、變質、霉變、生蟲。8. 食品粗加工前檢查食品質量,不加工腐敗變質、有毒有害或有異味的蔬菜、肉、魚、蛋、禽等食品。14、9. 動物性食品禽、肉、魚和植物食品蔬菜、水果等分開挑選、去雜、清洗和加工。10. 動物性食品之間分開處理,處理水產和處理肉、禽應分開進行,防止相互影響。11. 烹調食品,中心溫度達70以上,烹調后食品至食用的時間不超過2小時,且在60或10的條件下貯存。隔夜、隔餐及外購熟食回鍋徹底加熱后供應,熟制品與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開存放,半成品與食品原料分開存放調料符合衛生要求。調料應認真檢查,發現異、雜物等及時篩選,禁止使用假冒偽劣調料。盛裝調料的容器清潔衛生,使用后加蓋。工作結束時將調料全部收入調料盒中并加蓋存放。4.1.4、邊坡滑坡事故預防措施技術措施:定期進行地下位移監測,掌握第一手資料,應用計15、算機進行邊坡位移分析。邊坡巖移的觀測工作,應采取多種方法進行,搞好地質測量監測配合,注意引進新技術、新儀器,研究新方法,采用測量方法觀測,其方法、精度要求執行煤炭部頒發的煤礦測量規程的規定。管理措施:在雨季前,對有滑動跡象的邊坡,要提出預報和處理意見,并采取有效措施。對生產及地面大型設備或固定建筑物,有嚴重威脅的滑坡及滑坡跡象地段,要及時向主管局領導和有關部門匯報,報上級機關。對已出現的滑坡、有滑坡跡象及預計滑坡的危險區,必須進行巖移監測,監測工作采取專業小組與兩礦監測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對掘場必須進行長期巖移監測工作,及時提供信息,不斷總結經驗。水是造成邊坡滑坡的主要因數。在掘場、排土場周圍,16、建立完整的防排水系統。每年雨季前,應進行全面檢查、維修。為維護邊坡完整,防止邊坡滑落,禁止任何單位及個人在邊坡上亂挖亂采。4.2、預警行動 以上預防措施失靈,導致發事故或可能導致發生事故時,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對安全生產事故采取以下措施: 、下達預警指令。 、及時發布和傳遞預警信息,提出相關整改要求。 、根據事態發展的資料,采取防范控制措施,做好相應的應急準備。 4.3、信息報告與處置 、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發現事故的第一人應立即向礦生產調度室匯報,礦生產調度室應立即通知礦應急救援指揮部總指揮,得到總指揮批準后,迅速通知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和相關單位負責人。 4.3.2、總指揮接到事故報告后,應17、立即向直管的集團公司總調度室、安全監察處和分管經理匯報,必要時向地區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 、報告者應當報告事故發生單位概況;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事故的簡要經過;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已經采取的措施;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 4.4、沙爾湖一礦應急指揮系統成員聯系電話: 上級直管監管部門聯系電話:應急預案領導小組成員通訊錄姓 名職 務移動電話連勇礦長7張榮軍副礦長0張萬武總工程師0劉明憲安檢科科長3朱文科調度室主任0齊紀好機電科科長0李紀剛篩分科科長0幺乃專經營科科長18、8王兆年銷售科科長0邊小晶綜合辦主任1張彪安檢科副科長0馬樹義調度室副主任0韓樹強調度室副主任0閆建軍生產科副科長0姚江生產科副科長8邵思祥機電科副科長0李江篩分科副科長0萬永利地測科副科長1錢勝國經營科副科長0李孟飛經營科副科長2陳利剛銷售科副科長0劉萬峰銷售科副科長0上級直管監管部門聯系電話部 門聯系電話自治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總機自治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辦公室新疆煤礦安全監察局調度鄯善縣應急辦公室鄯善縣安監局行政辦鄯善縣消防中隊集團公司行政辦公室安全監察處生產技術處生產技術處值班調度第五章 應急響應5.1、事故分級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第493號令)第19、三條:根據生產安全事故(以下簡稱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或直接經濟損失,事故一般分為以下等級:、特別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為級響應。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為級響應。 、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為級響應。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為級20、響應。所稱的“以上”包括本數,所稱的“以下”不包括本數。 5.2、響應程序級響應調動礦所有應急隊伍,現場設立指揮部,協調搶救工作,調用所需設備、物資,通知急救中心趕赴現場參加搶救。立即上報集團公司有關處(室)和上級監管部門。級響應專業部門出動,現場成立臨時指揮部,調用所需物資,通知急救中心趕赴現場參加搶救。立即上報集團公司有關處(室)和上級監管部門。級響應專業部門出動,動用部分應急隊伍配合,通知醫院做好搶救準備或趕赴現場并參與搶救。立即上報集團公司有關處(室)和上級監管部門。級響應專業部門出動,動用礦應急車輛及物資,進行轉運救治,并立即上報集團公司有關部門。5.3、應急結束 礦事故應急處置工作21、結束,或者相關危險因素排除后,已經進入恢復階段,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確認應急狀態可以終止時,向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報告,應急救援指揮部總指揮決定并發布應急狀態終止命令,宣布應急狀態終止。 第六章 信息發布6.1、礦對外新聞發言人由應急救援指揮部指定。 6.2、現場對外發言人由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指定。 第七章 后期處置7.1、應急救援結束后,做好如下工作: 7.1.1、認真核對參加搶險救災的人數,清點各種救援機械和設備、監測儀器、個體防護設備、醫療設備和藥品、生活保障設施等,對于在救援中損耗的應急物資必須重新更換配備,始終保持完好狀態。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整理好搶險救災記錄、圖紙等,及時總結分析,寫22、出救災報告。 7.1.2、盡快恢復生產秩序,消除事故后果和影響,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消除事故中可能會存在潛在的危險因素。 7.1.3、按照國家有關事故調查的規定,救災完成后,組織事故調查組對事故發生的原因、過程、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情況,進行認真細致的調查,吸取事故教訓,從管理、技術等方面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 7.1.4、妥善安置遇難人員的家屬,做好遇難人員的詳細統計資料,并及時報告煤礦安全生產主管部門和勞動保障部門,同時積極采取措施,全力做好遇難人員親屬的接待、安撫和補償工作。 第八章 保障措施8.1、通信與信息保障 調度室必須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值班人員要堅守崗位,不得擅自離崗、脫崗。上傳23、下達各種指令,如實掌握整個采場的安全生產情況,和集團公司調度室保持不間斷聯系。及時向上級部門匯報情況。保障安全監控系統處在完好狀態下,真實反映安全生產動態信息。負責人:調度室主任職責:負責接聽、傳達和記錄搶險救災指揮部的各項指令,協調各部門、單位之間的各項工作關系。及時向上級部門匯報情況。8.2、應急隊伍保障 礦屬所有科室工作人員及外聘人員成立應急搶救隊伍。8.3、救援裝備保障、物資儲備、供應負責人:經營科科長職責:堅守崗位,不得擅自離崗、脫崗,隨時聽候搶險救災指揮部的安排。根據災害的類別和可能發生的程度以及所需的物資,儲備必要的、足量的設備和器材,以備搶險救災使用。根據事故的嚴重程度及時提供24、所需要的物資和資金。8.3.2、應急救援物資儲備明細:救援儲備明細名稱數量備注設備皮卡車4(輛)挖掘機1(臺)鏟車5(輛)消防灑水車4(輛)15(噸)兩輛17(噸)兩輛自卸車1(輛)專用消防車1(輛)15(噸)運水車1(輛)60(噸)物資沙袋1000(條)鐵鍬50(把)滅火器100(個)消防沙土200(方)煤場西側消防沙土1000(方)采場東出車溝8.4、事發處置保障8.4.1、坑下、儲煤場、篩分站、風化煤場防滅火應急處理水澆滅火法用灑水車直接將水噴灑到火區,使火區降溫滅火。水澆滅火法不能獨立,經常需要結合滅火區的具體情況,同其它滅火方法共同使用。發現風化煤場有零星火點時,先采取該方法進行降溫25、滅火,然后采用液壓反鏟、前裝機和汽車聯合作業,將澆滅的發火煤運至排土場指定地點掩埋。采用水澆滅火時,水流應從火源外圍噴射,逐步逼向火源的中心,防止水煤氣爆炸。清理火區滅火法清理火區滅火法就是用機械設備將燃燒的發火煤運輸到安全地帶,防止火的曼延。該方法適用于風化煤場小范圍滅火。它不能獨立使用,要與水澆滅火和覆蓋隔離掩埋法結合。隔離滅火法風化煤場著火時,也可采用隔離滅火法。既先把著火區域與未著火區域隔離開,輔助一定的擋土墻,然后采用水澆滅火法對火區進行降溫滅火,再用一些巖土進行覆蓋,最后將發火煤運至排土場指定地點掩埋。覆蓋隔離掩埋法風化煤場著火時,主要采用覆蓋隔離掩埋法。臺階上部著火先在著火的風化26、煤場臺階上部排棄巖土,用前裝機將巖土推至著火區,把著火區域分割成小火區。臺階坡面著火先在著火的風化煤場臺階上部工作線排棄巖土, 用前裝機將巖土推至著火區,把著火區域分割成小火區。采用同樣的方式繼續將小火區分割成更小的火區,直至將整個火區覆蓋掩埋,覆蓋層厚度大于2米。8.4.2、礦班車運送職工交通事故應急處置1、事故發生時,駕駛人員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場;造成人身傷亡的,駕駛人員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并迅速報告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報警電話:122)。2、對負傷人員由輕至重及時轉移到安全地點,進行包扎、止血、人工呼吸。8.4.3、食品衛生中毒事故應急處理一旦發生食物中毒情況,在場人員應根據情況立27、即作出相應處理:催吐。如食物吃下去的時間在一至二小時內,可采取催吐的方法。立即取食鹽二十克,加開水二百毫升,冷卻后一次喝下。如不吐,可多喝幾次,迅速促進嘔吐。亦可用鮮生姜一百克,搗碎取汁用二百毫升溫水沖服。如果吃下去的是變質的葷食品,則可服用十滴水來促進迅速嘔吐。有的患者還可用筷子、手指或鵝毛等刺激咽喉,引發嘔吐。導瀉。如果病人吃下去中毒的食物時間超過二小時,且精神尚好,則可服用些瀉藥,促使中毒食物盡快排出體外。一般用大黃三十克,一次煎服,老年患者可選用元明粉二十克,用開水沖服即可緩瀉。老年體質較好者,也可采用番瀉葉十五克,一次煎服,或用開水沖服,亦能達到導瀉的目的。如果經上述急救,病人的癥狀28、未見好轉,或中毒較重者,應盡快送鄯善縣醫院治療。8.4.4、邊坡滑坡事故應急處置1、滑坡事故發生時,該區間工作人員及其他工作人員在撤離危險區的同時應立即向礦生產調度室匯報。2、滑坡事故發生時,該區間的設備操作人員,及時將設備駛離危險區,條件不允許時可放棄設備,人員及時撤離至安全區。3、及時封鎖該區間的所有通行線路,防止發生其它行車事故。4、有人員負傷時,應及時轉移到安全地點,進行包扎、止血、人工呼吸。5、有設備被埋沒時,可動用設備施救6、線路不通,汽車不能到達而人工也不能轉運時,可動用裝載機和挖掘機整修道路運送傷員。7、人員不能從事故車體中救出時,可動用救援設備進行分離、吊離、火焊切割等方法搶29、救被困人員。8、按規定做好傷員救治和工傷職工按規定賠付工作。第九章 培訓與演練9.1、培訓 培訓:培訓工作由副礦長(安全、生產)負責,安檢科負責實施。職責:根據救援預案制定沙爾湖露天煤礦應急救援預案,根據計劃定期組織實施。9.2、演練、礦每年組織一次演練,以礦生產中可能發生的事故為例,由指揮中心發布命令進行局部的演練。、演練達到以下目的:(1)事故期間通訊是否正常;(2)人員是否安全撤離;(3)應急服務機構能否及時參加事故救援;(4)配備的器材和人員是否與事故規模匹配;(5)救援裝備能否滿足要求;(6)一旦有意外情況是否具有靈活性;(7)現實情況是否與制定的預案相符。9.3、演練總結并對預案進30、行修訂第十章 獎懲10.1、獎勵在礦事故應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表現之一的部門和個人,礦給予表彰獎勵。 、出色完成應急處置任務 、在搶排險事故中作出突出貢獻,使礦和職工生命財產免受損失或減少損失。 、對應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議,且實施效果顯著。 10.2、懲處、不按規定制定事故應急預案,拒絕履行應急準備義務。 、不及時報告事故真實情況,延誤處置時機。 、不服從礦應急救援指揮部的命令和指揮,在應急響應時臨陣脫逃。 、盜竊、挪用、貪污應急救援資金或者物資。 、阻礙應急救援人員依法執行任務或進行破壞活動。 、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 、有其他危害應急救援工作的行為10.2.8、其他特殊情況在應急救援工作31、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按照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對有關責任人員分別在管轄范圍內進行行政處分;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有關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一章 附則11.1、應急預案備案 報上級主管部門,集團公司及安全監察處備案,送協助及支持單位。11.2、維護和更新 礦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修訂條件如下: 、新法律、法規、標準的頒布實施或相關法律、法規、標準的修訂。 、預案演練或生產事故應急處置中發現不符合項。 、組織機構和人員發生變化。 、其他需要修訂預案的原因。 11.3、制定與解釋 本預案由沙爾湖煤業有限公司一礦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審委員會編制,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負責解釋。本礦各級別預案啟動的同時,集團公司因本礦事故啟動預案時服從集團公司預案。 應急預案實施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第十二章 附圖1、應急指揮機構圖 (見附圖1)2、事故現場搶救指揮圖 (見附圖2)3、事故現場搶救線路示意圖 (見附圖3)4、沙爾湖一礦平面示意圖 (見附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