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各類突發意外事件應急預案(2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61045
2022-08-30
28頁
124.54KB
1、芮城縣突發環境應急預案二一七年八月芮城縣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1 總則1.1 編制目的為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環境事件帶來的不良影響和嚴重危害,規范各類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維護社會穩定,快速、科學處置可能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最大限度地減輕污染危害,確保我縣環境安全,特制訂本預案。1.2 指導思想建立統一、規范、科學、高效的突發環境事件處置指揮體系,確保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時,各有關單位和部門密切協同配合,及時妥善處置突發環境污染事故,有效控制或減輕環境污染。1預防為主,常備不懈。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宣傳普及環境應急知識,不斷提高公眾環境安全意識。建立和加強突發環境事件的預警機制,切實做2、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早控制。2政府負責,部門合作??h人民政府對突發環境事件的處理負總責。各部門按照應急預案的職責,各司其職,相互配合,不斷提高我縣的整體應急反應能力。3統一領導,分級響應。堅持統一領導,分類管理,屬地為主,分級響應。針對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環境污染、生態污染、放射性污染的特點,實行分類管理,充分發揮部門專業優勢,充分發揮政府職能作用,堅持屬地為主,實行分級響應。4依靠科學、快速反應。不斷完善應急反應機制,強化人力、物力、財物貯備,增強應急處理能力;依靠科學,加強科研指導,規范業務操作,實現應急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1.3 編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3、件應對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山西省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辦法山西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晉政發200617號)山西省處置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晉政辦發20064號)省市縣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及相關法律、法規。2 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我縣境內各類突發事故引發的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應急處置。2.1 我縣境內危險化學品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質在生產、經營、貯存、運輸、使用和處置過程中發生的爆炸、燃燒、大面積泄漏等事故。2.2 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2.3 影響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安全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2.4 因不可抗力(含自然原因和社會原因)4、而造成危及環境安全及人體健康的環境污染事故;2.5 其它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3 突發環境事件的分級根據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的性質、涉及范圍及危害程度,由強至弱可分為特別重大環境事件(級)、重大環境事件(級)、較大環境事件(級)和一般環境事件(級)。3.1 特別重大環境事件(級)(1)發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傷)100人以上;(2)因環境事件需疏散、轉移群眾5萬人以上,或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3)區域生態功能嚴重喪失或瀕危物種生存環境遭到嚴重污染;(4)因環境污染使當地正常的經濟、社會活動受到嚴重影響;(5)利用放射性物質進行人為破壞事件,或1、2類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圍嚴重輻射污染后5、果;(6)因環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斷的污染事故;(7)因危險化學品(含劇毒品)生產和貯運中發生泄露,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污染事故。3.2 重大環境事件(級)(1)發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傷)50人以上、100人以下;(2)區域生態功能嚴重喪失或瀕危物種生存環境遭到嚴重污染;(3)因環境污染使當地經濟、社會活動受到較大影響,疏散轉移群眾1萬人以上、5萬人以下的;(4)1、2類放射源丟失、被盜或失控;(5)因環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庫及沿海水域大面積污染,或造成縣級以上城鎮水源地取水中斷的污染事件。3.3 較大環境事件(級)(1)發生3人以上、10人以6、下死亡,或中毒(重傷)50人以下;(2)因環境污染造成跨地級行政區域糾紛,使當地經濟、社會活動受到影響;(3)3類放射源丟失、被盜或失控。3.4一般環境事件(級)(1)發生3人以下死亡;(2)因環境污染造成跨縣級行政區域糾紛,引起一般群眾性影響的;(3)4、5類放射源丟失、被盜或失控。4 組織領導和職責分工4.1 指揮組織縣政府成立縣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領導組(以下簡稱縣應急領導小組),負責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置。組 長:分管環保工作的副縣長副 組 長:縣政府辦分管副主任、縣政府應急辦主任縣環保局局長成員單位:縣人民政府辦公室、縣紀委監委、縣環保局、縣委宣傳部、縣公安局、縣交警大隊、縣消防大隊、縣7、衛計局、縣教科局、縣國土局、縣人社局、縣交通局、縣民政局、縣水利局、縣農委、縣畜牧中心、縣林業局、縣氣象局、縣發改局、縣工商質監局、縣安監局、國網芮城供電公司、縣移動公司、縣聯通公司、縣電信公司、各鄉(鎮)人民政府。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環境應急日常工作,辦公室設在縣環保局,辦公室主任由縣環保局局長兼任。4.2 領導組主要職責(1)統一領導全縣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工作;(2)宣傳學習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工作的方針、政策,貫徹落實國家對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指示精神;(3)負責突發環境事件處置和調查,協調突發環境事件處置和救援預案實施;負責突發環境事件有關信息的統一發布;(4)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后,縣應8、急領導組組長或指派副組長及其他成員趕赴事故現場指導和協調進場施救,參與事發地鄉(鎮)人民政府組建的環境應急現場指揮組。4.3 有關部門職責(1)縣應急辦:負責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工作中的聯絡、協調、調度,收集綜合有關信息并及時向縣政府領導報告,及時傳達上級領導和縣政府領導有關指示、要求,必要時參與現場處置工作。(2)環保部門:負責對事故現場被污染的土壤、水源、空氣等進行監測,及時提供確切的環境破壞程度指數,為正確救援和防止擴散提供詳實依據;組織對事故后可能誘發次生環境事故的防控工作。(3)公安部門:按照事故現場救援指揮組的指令,負責事故現場的安全保衛,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導工作;協助衛計等部門營救受傷9、人員,組織疏導和撤離危險區域內的無關人員;根據相關指令,結合事故現場情況,設置警戒區,嚴格管制進出事故現場的人員和車輛,預防和打擊各種破壞活動,維護社會治安;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肇事者及相關嫌疑人;負責事故涉及路段的交通管制工作,采取積極分流措施,避免次生事故發生。(4)消防部門:負責實施現場搶險救災,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將事故傷者轉移到危險區域以外;在事故原因未明的情況下,采取必要手段有效控制事故災害的蔓延,會同安監、環保部門對危險物品的性質特征進行分析,采取正確的施救方法,直至完全控制災情。(5)交通部門:負責優先安排應急物資和人員疏散的運送,做好污染區域的交通管理工作。(6)衛計部門:負責食品10、安全風險監測和事故傷亡人員的醫療救護工作;做好防護指導,組織實施受污區域衛生防疫工作。(7)安監部門:參與配合安全生產事故引發的突發環境事件的調查處理和應急救援工作;負責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督管理綜合工作。(8)國土資源部門:參與濫采濫挖造成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置。(9)水利部門:負責提供相關水文資料,協調河流的調水、配水;負責魚類等水生物死亡事件的調查處置工作;負責對地方水利工程及庫區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進行處置。(10)農業部門:負責對農業環境污染、農業重大有害生物和外來有害生物入侵以及農作物病蟲害等突發環境事件進行處理。(11)林業部門:負責外來林業有害生物的監測、預防以及重大林業生態破壞事故11、后的恢復重建工作。(12)畜牧部門:負責參與畜禽養殖業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負責突發環境事件引發的動物疫情的監測、調查、控制及撲滅等工作。(13)工商質監部門:負責對外列入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目錄的危險化學品及其包裝物、容器產品質量實施監督。(14)氣象部門:及時、準確提供發生突發事件區域的氣象情報資料。(15)發改部門:組織應急物資的生產、儲備和調度,保證供應,維護市場秩序。(16)民政部門:做好救濟物資發放、事故區域內人民群眾的轉移安置工作等。(17)通訊運營部門:負責應急通信指揮調度工作,滿足突發情況下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復工作的需要,確保通信安全暢通。(18)國網芮城供電部門:負責突發12、環境事件應急處置電力保障工作。(19)新聞宣傳部門:按照新聞發言人制度,負責突發環境事件信息發布的組織管理;組織新聞單位,積極主動地對突發環境事件進行輿論引導并審核把關。(20)紀檢監察部門:負責調查處置突發事件期間的違規違紀、失職瀆職事件,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21)教育部門:參與協調學校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負責學生及教職工突發環境事件救援知識的教育和培訓。(22)人社部門:負責組織指導突發環境事件造成的工傷保險賠付和遇難人員家屬撫恤等有關善后處置工作。 (23)鄉(鎮)人民政府:按屬地管理原則負責行政區域內所有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和救援的組織指揮。5 預警與響應5.1 預警縣應13、急領導組負責各類突發環境事件預警工作。預警工作按照“早預防、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的原則及突發環境事件波及范圍、發展趨勢、危害程度,及時發布預警或提出相應的預警建議,組織實施相應的預警行動。(1)建立環境安全預警系統和環境應急資料庫,開發研制環境應急管理系統軟件。建立報警服務系統及相關技術支持平臺、信息反饋與確認等。(2)加強職能部門的監管職責,有效預防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5.2 應急響應5.2.1 應急程序啟動。(1)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后,企業的主要負責人應當按照本單位制訂的應急救援預案,立即組織救援,組織人員立即趕赴事故現場。(2)縣應急領導組接到報告后,符合預案啟動條件的,立即啟動預案。14、接到應急報告或指令后,各有關成員單位要第一時間內派員出發,趕赴現場指導突發環境事件處置和協助鄉(鎮)人民政府進行應急救援。5.2.2 現場指揮與控制。環境應急現場指揮組指揮污染事故現場處置工作。一是快速分析污染事故原因、發展趨勢、影響范圍,提出控制和消除污染源、防止污染擴散、信息通報與發布等方面的措施;二是指導協助地方環保部門開展應急監測,調查污染情況;三是向應急領導組和縣政府應急辦報告突發環境事件處置進展情況等。(1)掌握引發突發事件的類別和特性,受污染區域及可能涉及范圍等,控制污染事故現場、劃定緊急隔離區域、設置警告標志;(2)對已發生污染危害的污染源應采取一切可能措施,予以消除,并防止擴15、散、蔓延;(3)指令環境應急救援隊伍進入應急狀態,環境監測部門立即開展應急監測,隨時掌握并報告事態進展情況;(4)調集環境應急所需物資和設備,確保應急保障工作;(5)統一協調相關部門的聯動應急,確保應急處置工作有序進行。5.2.3 信息發布。環境應急現場指揮組要組織有關部門及專家召開事故處理分析會,將分析結果及時報告應急領導組及通報當地政府。按照國家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新聞發布管理辦法(環辦2002137號)和山西省突發公共事件新聞報道工作實施辦法(晉辦發20081號)的規定,及時、準確地發布有關突發環境事件信息。6 應急終止6.1 應急終止污染事故的環境應急終止由應急現場指揮組根據監測數據報應16、急領導小組同意后實施,并以書面通知形式向應急處置有關部門下達應急終止指令。6.1.1應急終止的條件(1)事件現場得到控制,事件成立的條件已經消除;(2)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經基本消除,無繼續可能;(3)污染源的泄露或者釋放已降至規定限值以內;(4)已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保護公眾健康與環境再次遭受污染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長期后果趨于合理且盡量低的水平;(5)事件現場的各種專業應急處置行動已無繼續的必要。6.1.2應急終止的程序(1)現場救援指揮部確定終止時機,或事件責任單位提出,經現場救援指揮部批準;(2)現場救援指揮部向所屬各專業應急救援隊伍下達應急終止命令;(3)應急狀態終止后,相關類別環境事件專業17、應急指揮部應根據上級部門指示精神和實際情況,繼續進行環境監測和評價工作,直至其他補救措施無需繼續進行為止。6.2 現場恢復污染事故應急處置終止后,配合當地政府組織現場清潔、凈化等工作。7 信息報告7.1 信息受理事發地鄉(鎮)人民政府及公安、環保等有關部門負責突發環境事件信息的受理、接報,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有關進一步加強全省政府系統信息報送工作及快速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和具有重大社會影響事件的意見(晉政發200727號)規定時限,上報縣政府應急辦和縣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并立即組織進行現場調查。7.2 信息報告時限突發環境事件責任報告單位及人員發現或獲知突發環境事件,應在1小時內向縣環境保護行政部門18、報告。接到突發環境事件報告的縣環境保護行政部門應在1小時內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同時向上一級環保部門報告,并立即組織進行現場調查和確認。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接到報告1小時內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7.3 報告方式及內容突發環境事件的報告分為速報、確報和處理結果報告三類。速報可用電話或直接報告;確??赏ㄟ^電話或書面報告;處理結果報告采用書面報告。報告采取適當方式,避免在當地群眾中造成不良影響。速報內容主要包括:環境事件的類型、發生時間、地點、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質、經濟損失數額大小、人員受害情況等初步情況。確報是指在速報的基礎上報告有關數據,事件發生的原因、過程及采取的應急措施等初步情況。處理結果報告是指19、在確保的基礎上,報告處理事件的措施、過程和結果,事件潛在或間接地危害、社會影響、處理后的遺留問題,參加處理工作的有關部門和工作內容,出具有關危害與損失的證明文件等詳細情況。8 后期處置8.1 總結與評估突發事件處置結束一周內,參與處置的成員單位應將事件處置工作情況的總結報告縣應急領導組辦公室。必要時,縣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相關部門適時組成事故處置調查評估小組,開展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責任調查評估。8.2 結案歸檔全程詳細記錄污染事故過程、污染范圍、周圍環境狀況、污染物排放情況、污染途徑、危害程度等內容,調查、分析事故原因,及時歸檔、整理、形成總結報告,按照一案一卷要求存檔備案。9 安全防護9.20、1 環境應急人員的安全防護現場應急人員根據突發環境事件的特征,采取適當的安全防護措施。9.2 事件發生地周邊居民的安全防護(1)根據突發環境事件的特點,污染擴散情況所涉及到的范圍設立警戒區,在警戒區域的邊界設立警示標志,安排專人警戒,除應急救援人員外,禁止他人進入警戒區。在通往事件現場的主要干道上實行交通管制;(2)根據突發環境事件的級別、影響范圍及程度,事發地氣象、地理環境、人員密集度等,確定事發地周邊居民疏散范圍及方式迅速安排專人對周邊居民實施緊急疏散,在疏散或撤離的路線上設立哨位,指明方向,禁止人員在低洼處滯留;(3)在事發地安全邊界以外,當地鄉(鎮)政府設立緊急避難場所,對受災居民實施21、安置,并配備必要物資及應急裝備;(4)選擇地形有利的位置設置急救點,對受傷人員實施現場急救,并配備必要的救援器材;(5)根據突發環境事件情況,在更大范圍內向事發地周邊居民告知應急防護措施,減小事件的影響。10 應急保障10.1 組織保障設立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中心并成立專門管理機構,確定專人負責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準備、預警、處置的各項協調管理工作。10.2 技術保障建立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專家庫,確保在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后能迅速成立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專家咨詢組,為指揮決策提供專業咨詢。10.3 經費保障設立環境應急專項經費,保障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和日常運轉經費、突發事件處理經費,所需經22、費列入同級政府財政預算。10.4 培訓與演練定期組織應急救援和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和演練。編制演練方案,明確演練的課題、隊伍、內容、范圍、組織、評估和總結等。演練要從實戰角度出發,切實提高現場應急能力,深入發動和依靠廣大群眾,普及突發環境事件的安全知識和防護技能。11 各類具體工作預案的制定按照本預案的規定,縣政府有關部門要根據突發環境事件的性質、類別等不同,制訂具體的技術方案或工作方案(即部門應急預案)。12 附則12.1 本預案由縣環保局會同有關部門制訂,報縣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本預案由縣環保局負責解釋。12.2 預案實施時間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附件:1突發環境事件處置流程圖2芮城縣突發環23、境事件應急聯絡表3芮城縣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專家組聯絡組4芮城縣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隊伍聯絡表(突發環境應急處置組、應急監測組)5突發環境事件調查報告6突發環境事件信息通報內容7突發環境事件新聞發布內容框架8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終止通知書 附件1突發環境事件處置流程圖接突發環境事件報告記錄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危險化學品種類、受污染對象、污染程度報告應急領導組辦公室組織應急現場指揮組迅速到達事故現場大氣污染事故水污染事故現場調查,確定污染物性質、種類、數量,污染水域概況,已污染范圍和污染趨勢,提出事故初步控制,處理意見。規定污染區域和影響區域,根據檢測數據,確定污染程度,發布污染警報,參考專家意24、見,提出污染控制、處置方案,消漸污染物防止擴散。跟蹤調查污染控制情況,根據監測數據采取進一步措施消除污染,污染動態,處理情況續報,直至污染消失。規定污染警戒區域,視污染程度,通知當地政府轉移下風向群眾;配合環保部門進行監測布點,掌握污染擴散情況;參考專家意見,提出污染控制、處置方案跟蹤調查污染控制情況,根據監測數據采取進一步措施消除污染,污染動態,處理情況續報,直至污染消失。調查事件原因,現場取證,確定責任人;事故處理總結事故調查書面報告、總結報告報告縣政府應急辦通報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現場調查,確定污染物性質、種類、數量,(風向、風速),人口分布,提出事故初步控制,處理意見。 附件2芮城縣突發環25、境事件應急聯絡表(1)單位姓名職務辦公電話手機政府應急辦王偉峰主 任環保局鄭 杰局 長縣紀委監委任 翮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公安局路志華副局長消防大隊楊 平隊 長交警大隊尉俊峰隊 長發改局景建榮局 長水利局王旭鵬局 長縣農委郝永峰主 任林業局張振波局 長衛計局姚應社局 長交通局李 軒局 長工商質監局程建軍局 長安監局王文革局 長畜牧中心景建寧局 長網信辦張朝偉主 任國土局李亞強局 長 芮城縣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聯絡表(2)單位姓名職務辦公電話手機教科局杜永健局 長人社局王亞波局 長氣象局董轉霞局 長民政局焦龍生局 長宣傳部姚振華副部長供電公司田 斌經 理電信公司趙耀利經 理移動公司李海江經 理聯通公26、司張建光經 理陌南鎮政府單 明鎮 長東壚鄉政府姚炎斌鄉 長西陌鎮政府張亞波鎮 長南衛鄉政府郝國霞鄉 長古魏鎮政府馬敬武鎮 長學張鄉政府封興財鄉 長大王鎮政府馬 剛鎮 長陽城鎮政府張 琳鎮 長風陵渡政府崔 哲鎮 長永樂鎮政府胡丹英鎮 長附件3 芮城縣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專家組聯絡組姓 名職 務職 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扆亞格縣應急辦主任政府辦申敏平副局長環保局柳亞峰總工程師工程師環保局寧占元副局長安監局韓立波副局長安監局李立強政府辦應急科長政府辦張建平林政站長林業局劉 敏教導員消防大隊李峰潮技術站長高級農業師縣農委焦育華呼吸內科主任主任醫師縣醫院仇根勛燙傷科主任主任醫師縣醫院郭 強通訊保障主任工程師移動27、公司楊耐耐副局長工程師住建局陳華明技術股長交通局盧玉榮應急股水利局附件4芮城縣處置突發環境事件環境應急處置組名單姓名工作單位工作崗位職務聯系電話屈立勛環保局監察大隊大隊長翟廣云環保局監察大隊副隊長馮化敏環保局監察大隊副隊長薛奇峰環保局監察大隊監察員劉彩萍環保局監察大隊監察員王亞東環保局監察大隊監察員趙筱天環保局監察大隊監察員薛云飛環保局監察大隊監察員何慧琴環保局監察大隊監察員張亞麗環保局監察大隊監察員牛關清環保局監察大隊監察員??》瀛h保局應急中心主 任張青帥環保局應急中心科 員衛文宏環保局應急中心科 員陰占民環保局應急中心科 員隊伍負責人:屈立勛芮城縣處置突發環境事件環境應急監測組名單姓 名工28、作單位工作崗位職務聯系方式姚旭峰環保局監測站站 長李 艷環保局監測站副站長衛慶芝環保局監測站監測員程 佳環保局監測站監測員劉 鵬環保局監測站監測員何 晶環保局監測站監測員張 陽環保局監測站監測員隊伍負責人:姚旭峰附件5突發環境事件調查報告(基本內容格式)一、前言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單位名稱、事件類別以及人員傷亡、直接經濟損失等。事件調查組的組成情況。二、事件單位概況事件單位成立的時間、改(擴)建時間、產品種類、生產工藝、生產規模、污染產生及處置情況,勞動組織情況。三、事件發生及應急救援情況 (一)事件經過。事件發生過程、主要違法事實、事件后果等。 (二)事件報告(速報、確報)、處置情況。四、29、事件原因及性質 (一)事件原因。1直接原因。2間接原因。 (二)事件性質與分級五、責任認定及處理建議事件責任者的基本情況(姓名、職位、主管工作等),責任認定事實,責任追究的法律依據及處理建議。并按以下順序排列:(一)移送司法機關處理的;(二)給予黨紀處分或經濟處罰的;(三)對事件單位的處罰建議。六、防范措施主要從技術和管理等方面對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和事件單位提出整改建議,并對國家和市政府有關部門在制定政策和法規、規章及標準等方面提出建議。七、附件(一)事件現場平面圖及有關照片;(二)有關部門出具的鑒定結論、環境監測數據或技術報告;(三)直接經濟損失計算及統計表;(四)事件調查組名單及簽字;(五30、)其他需要說明的事項。附件6突發環境事件信息通報內容報告單位報告人報告時間年 月 日 時 分基本情況: 事件類型:時間地點: 初步原因:搶險情況: 傷亡情況:財產損失: 救護情況:已脫險和受險人群:現場指揮部及聯系人、聯系方式:預計事件事態發展情況:需支援項目:收接收信息部門接收時間要求下次報告事件年 月 日 時 分附件7突發環境事件新聞發布內容框架1事件基本情況及應急處置進展情況2縣政府領導同志指示3應急救援工作成效4下一步工作計劃5需要澄清的問題附件8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終止通知書(格式) : 年 月 日 時 分發生在 的突發環境事件,經過 等單位的應急處置,已得到了有效控制。經監測,事發地附近大氣、水源等指標已符合環保要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響應應于 月 日 時 分終止,請各有關單位繼續善后恢復工作。芮城縣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