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瀘定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方案(2021-2025年)(公示稿)(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61174
2022-08-30
9頁
40.04KB
1、四 川 省 瀘 定 縣礦 產 資 源 總 體 規 劃(2021-2025)(公示稿)二二一年十二月目 錄總 則1第一章 現狀與形勢1第二章 規劃目標2第三章 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保護布局3第四章 推進綠色礦山建設 加強礦區生態保護4第五章 環境影響說明5總 則依據國家、省、州有關編制礦產規劃的文件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編制了瀘定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本規劃”)。本規劃期限為2021年-2025年,共5年;規劃基年為2020年;目標年為2025年;展望年為2035年。第一章 現狀與形勢一、礦產資源的特點品種少,規模小。截止2020年底,全縣已發現的礦產只有8類12、8種,規模多為小型或礦點。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僅有5類8種。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現狀截止2020底,全縣僅有1宗探礦權順利完成延續,登記總面積約7.1平方千米,勘查礦種為金多金屬礦。截止2020年底,全縣有效采礦權僅3宗,其中,州級發證2宗,省級發證1宗。礦種為水泥用灰巖、石膏和鉛鋅礦。2016-2020年,全縣的探礦權、采礦權的延續工作因受環保、安全等方面政策的影響絕大多數未能順利完成。三、上輪規劃取得的成績上輪規劃期間,縣內水泥用石灰巖新增資源量105.66萬噸;石膏礦新增資源量422.07萬噸。但勘查開發指標未能如期完成。上輪規劃期縣域內礦山生態環境有所改善,礦山全面開展綠色礦山建設取得一3、定成效,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取得一定效果。四、形勢和要求生態空間保護與資源開發空間矛盾突出。瀘定縣各類自然保護區和生態紅線面積占全縣面積達70%以上。因此,瀘定縣生態空間保護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空間的矛盾十分突出。礦區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壓力較大。瀘定縣生產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壓力較大。一是脆弱的生態環境和不良的地理、氣候條件,造成已植樹木、草苗成活率較低;二是因各種原因,礦山企業資金不足,無法及時安排足額專項治理經費。縣域內重要礦產資源需求形勢。瀘定縣按照全域旅游布局,為地熱開發利用營造良好的經濟環境。同時,川藏鐵路、瀘石高速和硬梁包水電站的建設,為瀘定的建筑材料礦產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機遇。礦業高質量發4、展形勢嚴峻。上輪規劃期間,瀘定縣礦業經濟發展力度十分疲軟,多數礦業權因與限制區重疊,開發利用受限。所以,推動礦業高質量發展任務仍十分艱巨。第二章 規劃目標一、規劃目標實現重要礦產資源找礦新突破。到2025年,預期新發現和評價大中型礦產地1處(地熱),新增固體礦產資源礦石量250萬噸,金金屬350千克,鉛金屬241噸,鋅金屬約2.77萬噸,地熱資源量約15萬立方米/年。礦業產能穩步提升。至2025年,預期原礦產能達到75萬噸以上,全縣礦產業年產值預計達到1億以上。礦產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水平顯著提高。全縣礦山總數控制在11個以內,礦山開發利用結構進一步優化,小型礦山向大中型礦山提升,比例提高到205、%以上。基本形成綠色礦業發展機制。到2025年,新建礦山全部達到綠色礦山要求,全縣達到綠色礦山要求占90%以上。礦政管理與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建立較完善的礦產資源產權制度,基本完成礦業權市場和公共服務的現代化建設,礦產資源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第三章 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保護布局一、礦產資源重點勘查開發方向重點勘查開發礦種:重點勘查開發巖金、地熱(溫泉)、礦泉水、水泥用石灰巖等礦種。禁止勘查開發礦種:禁止勘查硫鐵礦、泥炭、云母等受國家產業政策限制的礦產。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規劃縣域內未涉及國家級和省級規劃重點調查評價區、重點勘查區和重點開發區。落實州級重點調查評價區1個:康定-瀘定貢嘎山地熱重點6、調查評價區。落實州規劃規劃的地熱勘查區塊1個:四川省瀘定縣磨西鎮磨子溝地熱普查。落實州級個重點開采區1個:瀘定海螺溝-康定二道橋地熱州級重點開采區。新設開采區塊。新設磚瓦用頁巖開采區塊1個:瀘定縣南壩子頁巖開采區。三、已設礦業權清理及處置情況目前瀘定縣涉及各類保護區、生態紅線的礦業權有26宗,其中探礦權16宗(包括歷史遺留探礦權2宗),擬退出或注銷10宗;采礦權10宗(包括歷史遺留采礦權1宗),擬退出或注銷4宗。第四章 推進綠色礦山建設 加強礦區生態保護一、已有礦山綠色礦山建設根據瀘定縣實際情況,開采石灰石礦、石膏礦、地熱、礦泉水的企業必須開展縣級綠色礦山建設。到2025年,通過五年時間的建設7、,積極推進各個礦山按綠色礦山的要求建設,力爭達到州級綠色礦山建設標準。二、新建礦山綠色礦山建設新立采礦權出讓過程中,對照綠色礦山建設要求和相關標準,在出讓合同中明確開發方式、資源利用、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土地復墾等相關要求及違約責任,推動新建礦山按照綠色礦山標準要求進行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管理。三、加快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治理。未來五年,加大對聶腳溝花崗石礦無主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進行恢復治理力度。第五章 環境影響說明一、環境質量現狀根據甘孜州環保局2020年瀘定縣生態監測環境現狀監測報告,全縣境內流域水質情況、區域環境空氣質量良好。全縣城鄉飲用水源水質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二、生態環8、境現狀1.自然保護區情況瀘定縣涉及國家級保護區5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個,國家級旅游區2個(5A級、4A級各1個),省級森林公園1個,省級旅游區1個、省級濕地公園1個,縣級旅游區1個。生態紅線及各類保護區面積占全縣面積的70%以上。2.森林情況疏林地4920hm2,灌木林地38871hm2,未成林造林地332hm2,無林地31529hm2。在有林地中,林分面積81733hm2,經濟林面積671hm2,竹林面積37hm2。全縣森林覆蓋率61.27%。3.水土流失及治理情況瀘定縣水土流失面積為804km2,占全縣總幅員面積的37%。全縣土壤侵蝕量達356萬噸,平均侵蝕模數4432t/km2年。4.9、瀘定縣已設探礦權、采礦權的勘查開采現狀瀘定縣已設未注銷探礦權18個,其中4個為歷史遺留礦權。涉及礦種有地熱、鉛鋅礦、銅礦、金礦、鋁土礦、硫鐵礦等。除了1個金多金屬礦能正常開展勘查外,其余礦權近幾年均未開展勘查活動。個別礦權甚至已有十年未開展勘查活動,原探礦工程造成的生態破壞已自然修復。瀘定縣已設未注銷采礦權11個。開采規模1座中型(地熱)、1座大型(地熱),其余均為小型礦山,其中2座礦山正在開采,其余在建或停采。開采礦山正在進行環境恢復治理,生態環境正向良好方向發展。三、本規劃勘查開發活動對環境影響分析1.大氣環境影響分析本規劃礦產資源在開發過程中因鑿巖、爆破、破碎、切割、運輸等生產活動產生大10、氣污染物(粉塵和少量的有害氣體)。地熱、礦泉水可能產生廢水污染。2.地表水環境影響分析根據本規劃,瀘定縣到2025年控制采礦權在11個之內,其中地熱和礦泉水共6個,鉛鋅礦1個,銀礦1個,石膏、石灰巖、頁巖等非金屬類礦產共3個。地熱和礦泉水的開采為其自然溢出的水量,無深井開采礦山,對地表水環境影響甚微。非金屬礦產中的石膏、石灰石、磚瓦用頁巖等產生中產生的廢水極少,可循環利用,對地表水環境影響較小。鉛、鋅及銀礦為地下開采,對地表水有一定的影響。3.本規劃環境保護措施及有效性根據本規劃,在勘查開采規劃區采用的環境保護措施主要有:砌擋渣墻、邊坡治理、綠化、運礦公路綠化、土地復墾、污水處理等。通過對礦山企業的準入條件審核,確保礦山企業繳納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確保礦山企業按礦山開發利用方案、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和土地復墾方案等措施實施,則本規劃的環境保護措施的有效性得到保證。7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2
24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