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廢物回收處理公司危險廢物突發事件應急預案(2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奈何
編號:561418
2022-08-30
24頁
163.04KB
1、*有限公司事故應急預案 目 錄1總則11.1編制目的11.2 編制依據11.3 適用范圍11.4應急預案文本管理及修訂12 單位基本情況及周圍環境綜述22.1 企業基本情況概述22.2 危險廢物及其經營設施基本情況22.3企業周邊環境52.4 氣象62.5 地震烈度63 啟動應急預案的情形74 應急組織機構84.1應急預案組織機構與職責84.2領導機構職責及組成人員8職責8應急處理指揮部成員94.2.3 應急救援隊伍組成94.3 救援隊伍訓練104.4 外部應急/救援力量105 應急響應程序事故發現及報警(發現緊急狀態時)115.1 報警器材115.2 公司應急救援信號115.3 裝備及通訊網2、絡和聯絡方式126 應急響應程序事故控制136.1 響應分級136.2 監測、搶險、救援及控制措施136.3現場應急處置措施146.3.1 泄漏處理14著火處理14爆炸處理156.4 現場保護與現場洗消15現場保護15現場洗消156.5 事故應急救援終止程序15確定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結束15通知本單位相關部門、周邊社區及人員事故危險已解除157. 應急響應程序后續事項168. 人員安全救護178.1現場救治方法178.2醫療機構178.3 人員疏散、撤離178.4 危險區的隔離189 應急救援保障199.1 應急救援隊人員名單199.2 內部保障資料表199.3 應急通訊系統199.4 應急電源3、199.5 應急照明209.6應急救援器材2010 應急預防和保障措施2210.1責任制度2210.2 值班制度2210.3 培訓制度2210.4 檢查制度2210.5 培訓及演練制度2211 事故報告2412. 應急預案實施和生效時間241總則1.1編制目的建立健全環境污染事件應急機制,加強對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進行緊急預防和快速有效處理,最大限度地減輕事件危害、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和環境安全,根據國家環保總局和省環保局有關環境污染事件預防和應急處理的有關要求,結合江西有源資源回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1.2 編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2號4、)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58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0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83號)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08版)江西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危險廢物經營單位編制應急預案指南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1.3 適用范圍本預案僅適用于江西有源工業廢物回收處理有限公司經營范圍內危險廢物的收集、貯存和利用過程中的可能出現的爆炸、燃燒、泄漏、揚散、運輸等意外事故。1.4應急預案文本管理及修訂本應急預案需要各應急指揮和應急隊伍的負責確認,經簽發蓋章后交市或開發區規劃5、建設環保局備案。每年或危險廢物種類、處理方式發生明顯變化時,且本預案不能滿足事故應急處理要求是需要由指揮領導小組進行修訂并更換舊版并重新報備。2 單位基本情況及周圍環境綜述2.2 危險廢物及其經營設施基本情況(1)計劃處理的危險廢物及普通固廢種類(2)項目建筑規模(3)主要設備設施及處理能力(4)輔助生產設施、公用設施、貯運設施和環保設施表4 公用設施、貯運設施、環保設施一覽表設施類別設施名稱設計能力備注(5)電源和水源說明 本項目電源引自廠址東北側的電站,年電耗962.06k-kWh。本項目水源接縣自來水公司,市政給水管網,來自新水耗量12177m3/a。2.3企業周邊環境表1 公司周邊狀況6、序號公司名稱方位距離 m聯系電話1234567891011122.4 氣象2.5 地震烈度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中國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區劃圖A1)(GB18306-2001)和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市抗震設防烈度為度。3 啟動應急預案的情形對于有危險廢物泄漏、失火或需要緊急救援時,當班人員和現場人員必須立即向保安科、環衛科和部門主管報告事故地點和現場情況,根據事故嚴重性,啟動相應級別及以下級別的應急預案。同時,現場人員配帶相應的防護、應急用品;采用一切可行辦法切斷事故源,阻止事故的擴大。4 應急組織機構4.1應急預案組織機構與職責危險廢物事故應急處理指揮部為公司常設7、應急領導機構,下轄應急監察組、現場救援組、保障協調組、應急處置組及相關單位聯絡組。4.2領導機構職責及組成人員4.2.1職責1、應急處理指揮部:組織實施本預案,組織指揮和協調相關應急事件處置;對應急事件迅速評估,報告和通報,提出現場應急行動原則要求,采取應急行動、協調各級、各專業應急力量實施應急支援,調動所需人力、物力以及做好其他重要的準備工作,指定現場指揮、總指揮,有關專家和參與人員,對相關應急事件做出決策,并下達指令,根據應急事件的發展趨勢和效果,經科學評估及時調整應急反應行動或適時宣布結束應急反應預案。根據現場監測結果,確定被轉移、疏散職工返回時間,指導應急時間善后處理工作。總指揮不在時8、,由現場指揮行使指揮職責。2、應急監察組:負責現場調查處理、報告和其他工作。接到應急處理指揮部通知后立即組織人員,攜帶取證和防護及設備趕赴現場。到現場查明危險廢物事故發生的原因,污染種類、污染范圍、污染程度,發展趨勢及可能造成的影響等,適時組織人員采集相關證據,分析現場情況,提出處理方案建議,及時向應急指揮部匯報查明的情況,并向相關單位通報事態進展。參加事故后續處理的相關工作。3、現場救援組:負責火災滅火、現場救援各項工作的組織工作,負責協助群眾疏散、搶救傷員,現場治安、防火設立警戒。成員應做到熟知應急處理和個人防護方法,熟練操作應急救護器材,掌握危險廢物一般救護知識和醫療報警程序。4、應急保9、障協調組:負責現場傷員生活必需和搶救物質的供應,應急資金的籌措,外單位及政府部門的對外協調等工作。成員應做到熟知救援資的物理性質和個人防護方法,熟悉各種救援物資、器材、工具存放地點。5、應急處置組負責對危險廢物收集、貯存和利用過程中的出現的爆炸、燃燒、泄漏或揚散等意外事故進行現場應急處置,以及現場設備的搶修工作。6、 相關單位聯絡組 負責對周圍相關單位的應急聯絡、應急防范等。4.2.2應急處理指揮部成員總指揮:由總經理擔任,組織實施本預案,組織指揮和協調相關應急事件處置;對應急事件迅速評估,報告和通報,提出現場應急行動原則要求,采取應急行動、協調各級、各專業應急力量實施應急支援,調動所需人力、10、物力以及做好其他重要的準備工作,指定現場指揮、副指揮,有關專家和參與人員,對相關應急事件做出決策,并下達指令,根據應急事件的發展趨勢和效果,經科學評估及時調整應急反應行動或適時宣布結束應急反應預案。根據現場監測結果,確定被轉移、疏散職工返回時間,指導應急時間善后處理工作。由總經理擔任,總指揮不在時,由副總指揮行使指揮職責。 副總指揮:由生產主管擔任,協助總指揮履行職責,為總指揮現場決策提供參謀,總指揮出差無法履行職責時,接替總指揮職責。 指揮部成員:由安環工程師及各組主管擔任,接受總指揮的命令,負責事故現場的指揮調度。4.2.3 應急救援隊伍組成 應急監察,應急保障協調組 組長: 副組長: 成11、員: 泄漏應急處置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現場救援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相關單位聯絡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4.3 救援隊伍訓練加強對各救援隊伍的培訓。指揮領導小組從實際出發,針對危險源可能發生的事故,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模擬演習,把指揮機構和各救援隊伍訓練成一支思想好、技術精、作風硬的指揮班子和搶救隊伍。一旦發生事故,指揮機構能正確指揮,各救援隊伍能根據各自任務及時有效地排除險情、控制并消滅事故、搶救傷員,做好應急救援工作。4.4 外部應急/救援力量1、單位互助的方式公司應急指揮員聯系區和縣政府進行救援,必要時直接向市有關政府機構尋求救援。2、政府協調應急救援力量市消防大隊,必12、要時請求市應急救援中心調動政府應急救援力量參與救援。消防大隊聯系方式:0796-8444119市應急救援中心聯系方式:0796-82391673、應急救援信息咨詢向省或市應急救援中心咨詢,請求派專家救援搶險。4、專家信息(暫空)5 應急響應程序事故發現及報警(發現緊急狀態時)無論何人何時發現貯存場所泄漏、著火、爆炸事故,應立即通知現場主管、安全管理員、經理。同時按報警程序報告,由副指揮員通知各應急救援隊成員迅速趕往事故現場。針對不同級別的事故,展開相應級別的應急與報警流程如下:發現人判斷事故等級和可能的嚴重程度超過級否是事故妥善處理后上報主管事態升級超過級否現場人員進行應急救援事故妥善處理后上13、報公司事態升級向保安報警,在主管和保安協調下啟動級預案是達到級向保安報警,啟動電鈴報警,并通告總指揮和通訊聯絡組;啟動各級應急預案報告消防、環保、安檢、公安、醫療、當地政府等單位事故結束,通告危險事故解除5.1 報警器材1、公司設24小時有效報警的固定電話/手機;2、防爆對講機;3、專用緊急報警電鈴。5.2 公司應急救援信號公司主要使用手機和無繩電話報警,24小時有效報警電話為:副總指揮;危廢安全管理員;現場主管():對外聯系電話主要為:政府相關部門聯系電話序號政府相關部門名稱聯系電話備注1市政府辦公室2市安監局/應急救援中心3開發區安監局4市環保局5市氣象局6市交通局7開發區消防隊5.3 裝14、備及通訊網絡和聯絡方式為保證應急救援工作及時有效,事先必須配備裝備器材,并對信號做出規定。必須針對危險源并根據需要,將搶險搶修、個體防護、醫療救援、通訊聯絡等裝備器材配備齊全。平時要專人維護、保管、檢驗,確保器材始終處于完好狀態,保證能有效使用。信號規定:對各種通訊工具/警報及事故信號,平時必須做出明確規定,報警方法、聯絡號碼和信號使用規定要置于明顯位置,使每一位值班人員熟練掌握。6 應急響應程序事故控制6.1 響應分級對于有危險廢物外泄、失火、爆炸或需要緊急救援時,當班操作人員和現場人員必須立即向主管報告事故地點和現場情況,根據事故嚴重性,啟動相應級別及以下級別的應急預案,同時配帶相應的防護15、應急用品;采用一切可行辦法切斷事故源,阻止事故的擴大。根據公司危險廢物發生事故的嚴重性、災難的可控性和影響范圍,將危險廢物事故等級分為嚴重事故(級)、較大事故(級)和一般事故(級)。事故發生后,公司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并根據事故等級及時逐級上報。發生級事故及險情,啟動本預案及以下各級預案,立即上報消防、環保、醫療等單位。級及級應急響應行動的組織實施由公司應急指揮小組決定。部門根據事故災難或險情的嚴重程度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超出本級應急救援處置能力時,及時通知上一級負責人和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啟動上一級應急預案實施救援。出現下列情況時啟動級響應:在危險廢物儲存、運輸和使用等過程發生的火災事故、爆炸事16、故、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質泄漏事故,已經危及員工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員中毒、受傷或疏散轉移100人以上或5萬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或較大環境影響,事故事態發展比較嚴重,且亟待全公司或外界力量應急救援等。出現下列情況時啟動級響應:在危險廢物儲存、運輸和使用等過程發生的火災事故、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質泄漏事故,已經危及員工健康和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員中毒或受傷或疏散轉移10人以上或5000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或小范圍環境影響,事故事態發展比較容易控制,需要其它部門或公司專業人員協助,由發生事故的部門或車間主管/負責人組織應急救援。出現下列情況時啟動級響應:在危險廢物儲存、運輸和使用等過程發生的火17、災事故、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質泄漏事故,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員中毒或受傷、直接經濟損失輕微或環境影響很小,事故事態發展容易控制,僅需要現場或部門人員合力采取措施即可解決,由事故現場的人員采取應急救援。6.2 監測、搶險、救援及控制措施(1)環境污染的監測由公司化驗室負責,取樣化驗人員要做好安全防護,最少為兩人同行,否則不得參與檢測取樣工作,檢測的數據要及時向指揮部報告,若現場檢測人員感到不適或接到撤離的指令后,應立即撤離。(2)搶險、救援人員進入泄漏現場進行搶險,應該兩人一組,佩帶好氧氣呼吸器(空氣呼吸器),穿戴防化服,并與外部人員及時聯系。(3)現場監測超標或事故擴散時,由指揮部通知周邊人員及搶險18、人員及時撤離,撤離的方位與距離由指揮部下達。(4)應急救援隊伍由應急指揮部統一調度。(5)控制事故擴大的措施有:及時消滅初起火和局部泄漏、用正確的防泄漏措施、急救援隊伍的迅速反應、急指揮部門的正確決策等等。(6)事故可能擴大后的應急措施有:及時通報上一級組織,疏散周邊人員及增援救援力量,及時撤離搶救人員,實踐各級應急預案或措施。6.3現場應急處置措施6.3.1 泄漏處理1、儲罐泄漏時,由專業技術人員及公司專職、義務消防隊員立即做好防護后進入現場。首先察看現場有無受傷人員,若有人員受傷,應以最快速度將受傷者脫離現場,其次切斷泄漏源,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2、小量泄漏:盡可能將溢漏液體收集在密19、閉容器內,同時判斷泄漏的壓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狀,準備好相應的堵漏材料(如軟水塞、橡皮塞粘合劑等),堵漏工作準備就緒后,立即用沙土或其它材料吸收殘液。3、大量泄漏:在圍堰內,如有泄漏,用耐酸堿泵抽到專用收集容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理。同時采用泡沫覆蓋,降低揮發防止火災。同時判斷泄漏的壓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狀,準備好相應的堵漏材料(如軟木塞、橡皮塞、粘合劑等),堵漏工作就緒后,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噴霧狀水冷卻和稀釋蒸汽,保護現場人員。廢水用潛水泵抽至相應的廢水處理池處理達標后排放。著火處理1、貯存倉庫發生著火時,由公司專職、義務消防隊員立即做好防護后,首先察看現場有無受傷人員,若有人20、員受傷應以最快速度將受傷者脫離現場,其次切斷電源、火源,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2、小量著火:立即組織消防隊采用滅火器滅火,滅火后,確認不再復燃方可撤離消防人員。3、大量著火:立即組織消防隊起動消防栓、消防滅火器滅火,滅火后,確認不復燃方可撤離消防人員。4、現場指揮人員要密切注意各種危險征兆,若遇到火勢難以熄滅,著火處火焰變亮耀眼,伴有尖叫,指揮員必須適時做出準確判斷,及時下達撤退命令,現場人員看到或聽到事先規定的撤退信號后,應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帶。6.3.3爆炸處理公司各種危險廢物中洗網房的布碎含有揮發性天那水,若倉庫空氣中有機廢物的濃度達到爆炸下限時,很有可能發生爆炸,因此需要密閉封裝含有21、機溶劑的容器并加強倉庫通風,嚴格控制有機廢氣的濃度。當發生爆炸時,伴隨火災,因此爆炸后參考火災情形處理。6.4 現場保護與現場洗消6.4.1現場保護由公司疏散負責,公司應急救援的消防隊到達現場后,負責現場的保護工作,以便調查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為預防和制定防護措施提供第一手資料。6.4.2現場洗消事故現場的洗消由應急處置組負責組織實施,現場洗消由車間及消防人員負責,做好防護后進入現場,用霧狀水稀釋蒸汽、用沙土、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殘液,或用耐酸堿泵移至槽車或者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理。消防水在車間收集后輸送至廢水站處理達標排放。6.5 事故應急救援終止程序6.5.1確定事故應急救22、援工作結束是否決定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結束由應急救援指揮員作出決定,并通過保障協調組下達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結束。6.5.2通知本單位相關部門、周邊社區及人員事故危險已解除(1)通知本單位相關部門事故危險已解除由保障協調組實施。(2)通知周邊社區及人員由行政部與開發區相關部門通知周邊社區及人員事故危險已解除。7. 應急響應程序后續事項明確事故得到控制后的工作內容。如組織進行后期污染監測和治理;確保不在被影響的區域進行任何與泄漏材料性質不相容的廢物處理貯存或處置活動,確保所有應急設備進行清潔處理并且恢復原有功能后方可恢復生產等安全措施。采取應急相應程序使危險廢物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危險廢物得到合理的收集、23、儲存后,對受影響區域及設備、器材進行監測、消洗,恢復危險廢物暫存系統的原有功能后即可恢復系統運行。8. 人員安全救護8.1現場救治方法根據每個暫存倉庫存放危險廢物的種類、性質,設置急救藥箱,藥箱內根據危險廢物理化性質和燃燒時可能產生的廢棄物的理化性質貯備相應的急救藥品,事故情況下依照危險廢物的性質合理采取急救措施。主要化學品的現場急救方法參見物料理化性質及危害章節。8.2醫療機構1、內部建立一個醫療室,負責現場急救和協助外部醫療機構救護。2、外部醫療機構,公司距高新醫院1.5公里,縣人民醫院4公里,距市人民醫院15公里。8.3 人員疏散、撤離1、當泄漏、火災或爆炸事故可能對企業內、外人員構成威24、脅時,必須在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由安全警戒隊負責治安和交通指揮,對事故救援無關人員及可能威脅到附近居民以及相鄰的危險化學品進行緊急疏散和撤離,向上風向疏散到500米外的安全地點。2、事故現場人員的撤離疏散組通知各崗位人員迅速撤離,撤離時應對人員進行清點,若有未撤離的人員,應由義務消防隊員做好防護后到現場作搜尋。3、非事故現場人員的疏散,由應急指揮部下達疏散撤離的指令,按指定的路線進行撤離。4、周邊區域單位、居民人員疏散,由公司應急救援疏散組人員通知周邊區域各單位、各村莊及公司生活區居民按指示的路線進行疏散。5、應急救援人員的撤離,公司應急救援人員在發現事故現場出現危險狀況時(如貯罐將要爆炸、泄25、露等),應由現場指揮部下達緊急撤離命令,撤離到指定的區域,同時要將撤離的報告馬上報告到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6、緊急疏散時應注意:應向上風方向轉移,明確專人引導和護送疏散人員到安全區,并在疏散或撤離的路線上設立哨位,指明方向。不要在低洼處滯留。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區與著火區。疏散時,被疏散人員嚴禁駕駛車輛及騎摩托車。8.4 危險區的隔離公司暫存的危險廢物雖然不構成重大危險源,但是危險廢物倉庫發生火災、爆炸時產生的有毒煙氣及沖擊波可能導致臨近區域成為危險區。因此,危險廢物倉庫可能對企業周邊人員和環境構成威脅,必須在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設定危險區。危險區內與搶險救援無關的人員應當及時疏散,所涉及的公26、路應當通知政府有關部門進行斷路,使其改道行駛,直到指揮部下達撤消危險區的命令后,方可使其恢復正常狀態。隔離區域化定為:(1)沿倉庫周圍馬路為第一層隔離區,即動力站二區周圍馬路;公司主馬路為第二層隔離區;沿廠區外馬路為第三層隔離區。(2)事故現場采用警示標志、拉線、人員警戒等方式進行隔離。(3)周邊區域的道路隔離或交通疏導由市有關部門實施;公司內道路的隔離、疏導由保安科實施。9 應急救援保障9.1 應急救援隊人員名單隊伍負責人成員聯系方法備注應急監察、應急保障協調組組泄漏應急處置組現場救援組相關單位聯絡組9.2 內部保障資料表序號名稱存放地點保管人備注1現場平面布置圖2消防設施配置圖3工藝流程圖27、4周圍地區圖5氣象資料6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7互救信息9.3 應急通訊系統公司領導及保安、現場主管24小時保持手機開通,保安配有對講機,應急救援隊人員都配有手機,義務消防隊員都配有手機。9.4 應急電源因公司規模小,工藝簡單,依據風險評估結論沒有配備應急電源。需要時公司可從有限公司接電。能夠保證全公司在出現停電時作為應急電源使用。9.5 應急照明車間及各處重點部位都配有應急照明燈,保安科配有防爆手電筒3支,以備在緊急停電時使用。9.6應急救援器材序號種類物資名稱主要用途或技術要求配備位置檢驗周期責任人2警戒各類警示牌災害事故現場警戒警示1套門衛室每月3隔離警示帶災害事故現場警戒1卷門衛室每28、月4滅火干粉滅火器撲救可燃化學品火災30個車間各點消防栓處每月5水帶消防用水的輸送300米 各個消防栓柜中 每月6常規器材工具,扳手、水槍等按所配技術標準要求配備1套門衛室每月7通信移動電話易燃易爆環境必須防爆每人手上每月8對講機易燃易爆環境必須防爆3臺門衛室每月9救生醫藥急救箱盛放常規外傷和化學傷害1個一樓每月10破拆手持切割機、乙炔焰、消防斧、鋼鑿切割金屬和混凝土作業1套1#倉庫每周12輸轉25T/H 磁力泵轉移有毒有害物質,可防酸堿,耐高溫2臺維修組每月14輸轉2T/H電動泵小范圍內的吸附酸、堿和其他腐蝕性液體1 個維修組每月15化學品吸附棉、布碎吸附小規模泄漏的液體化學品2箱一樓1箱、29、二樓1箱每月16排煙移動式排煙機災害現場的排煙和送風,配有相應口徑的風管1臺維修組每月17照明可充電強光手電災害現場的作業照明,照度符合作業要求2個門衛室隨時18防護用品逃生面罩災害事故現場被救人員呼吸防護6個各逃生門口每月19正壓式呼吸器有毒有害場所呼吸保護2套門衛室每月20防化服有毒有害場所生體保護2套門衛室每月21膠手套應急手部保護20雙一樓勞保用品箱每月22防毒口罩應急呼吸保護10個一樓勞保用品箱每月23線手套應急手部保護20雙一樓勞保用品箱每月24耐酸堿水鞋應急腳部保護5雙一樓勞保用品箱每月25活性炭口罩應急呼吸保護50個有源門公室每月10 應急預防和保障措施為了能在事故發生后,迅速30、準確、有效的進行處理、必須制定好“危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做好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對全廠職工進行經常性的應急救援常識教育,落實崗位責任和各項規章制度,同時還應建立以下相應制度:10.1責任制度公司根據制定有安全責任制,在安全責任制的基礎上,每年初公司與車間、車間、班組與個人都層層制訂了安全目標責任書。10.2 值班制度 公司建立了公司領導、安全、生產24小時值班制度。夜間由生產值班和保安負責,遇有問題及時處理。10.3 培訓制度 公司建立了新入廠職工三級安全教育培訓制度、轉崗人員培訓制度、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制度以及日常安全教育制度。10.4 檢查制度 由安全管理員進行日常安全檢查,包括現場31、檢查及消防物資、應急救援器材的檢查、維護和保養。每月由企業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結合生產安全工作,檢查應急救援工作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10.5 培訓及演練制度 應急救援人員培訓公司的應急救援人員應選擇身體狀況良好,具有較高文化素質,便于通訊聯系,以及具有豐富的本崗位工作經驗的人員組成,為提高應急救援人員的救援能力和水平,由各應急救援專業隊負責人每年對其隊員進行不低于兩次的培訓。員工應急響應的培訓應急指揮員負責編制對各類專業應急人員、企業員工的年度培訓計劃,并納入員工培訓計劃、組織實施。企業周邊人員培訓公司周邊的村民,應由公司會同周邊村委會進行應急響應的知識宣傳教育,周邊企業人員應由公司行政32、部協助周邊企業搞好響應的知識宣傳教育。11 事故報告事故發生后,事故當事人或發現人應立即報告班組長,現場負責人,安全員,負責人應根據事故級別分別在規定時間內上報事故情況,包括事故的類型、地點、嚴重性、周邊情況等。級事故由現場人員在5分鐘內上報現場主管,由主管判斷嚴重性后立即上報公司應急指揮官;級事故由現場人員在5分鐘內上報現場主管;級事故在5分鐘內上報現場主管;在8h內向公司應急指揮官進行報告。屬上報政府部門的事故,公司應急指揮員在事故發生后24h內,以上述同樣方式、報告內容,上報市(區)安全監督局、市(區)安監站、派出所。發生事故先兆和重大未遂事件時,事故發生項目部應及時向公司應急指揮官進行報告。12. 應急預案實施和生效時間 本預案自簽發之日開始實施和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