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廣高速總承包部第一分部交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2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奈何
編號:561422
2022-08-30
25頁
190.04KB
1、重慶市渝北至廣安高速公路工程交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目 錄1 總則 12 組織體系及職責 33 運行機制 84 應急保障 165 監督管理 186 附則 191 總則1.1 編制目的為了加強項目后勤車輛以及場內運輸交通車輛的安全管理,預防和防治交通事故的突然發生以及事故發生如何進行應急處理,切實加強公路工程生產項目管理交通事故的應急管理工作,建立善完應急管理體制和機制,提高事故預防與應對的能力,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本項目除了對車輛駕駛員、作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教育和安全技術交底學習外,還特制定交通事故應急預案,以保障員工的生命安全和減少經濟損失。1.2 編制依據1.2.1 法律法規及規章2、制度 (1)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2007年11月1日施行); (2)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002年11月1日施行); (3)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2004年8月28日施行);(4)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2004年2月1日施行)(5)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2007年6月1日施行); (6)交通運輸部公路水運工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辦法(2007年部長令第1號,2007年3月1日施行);(7)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2009年第17號令,2009年5月1日施行);(8)重慶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條例(2005年6月1日施行)。1.2.2 相關應急3、預案(1)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2006年1月9日發布); (2)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2006年1月23日發布); (3)重慶市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2006-11-01實施)。1.3 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中國水電建設集團路橋工程有限公司渝廣高速公路總承包部土建第一分部。1.4 工作原則(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居安思危、預防為主。應急管理工作要保障工程人員和其他作業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為首要任務。應急管理工作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以預防為主,積極實施施工安全風險評估,加強應急培訓和演練,做好應對事故的各項準備工作。 (2)防練結合4、,部門配合,組織領導、各司其職。在項目部應急預案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和組織指導下,項目各主管處室以及各施工作業處負責本施工區內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管理工作。現場救援工作在項目綜合處的統一領導下,由工程技術處、物資供應處、綜合協調處等處室配合,指揮事故救援,組織、撤離、善后工作。由安全環保處參與調查處理和消防保衛工作。(3)整合資源、總結提升,科學應對、快速高效。加強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技術的研究開發,建立應急資源庫,提高應急決策水平和指揮協調能力。加強與當地有關部門和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密切協作,建立應急處置的聯動協調機制。加強建設施工單位兼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提高自救、互救和應對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的能力,5、形成快速高效的應急反應機制。2 組織體系及職責 2.1 應急預案領導小組及其人員組成2.1.1 應急預案領導小組及其人員組成組 長: 李 強副組長: 項目副經理(副經理未到場由安全總監暫代)下設管理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安全環保部,辦公室主任由安全環保部處負責人劉科擔任。成 員:慕小龍、周躍馬、李友誼、尚 文、何 偉李 闖、韓偉歡、杜匯財、李 嶺、賴明波、劉 科、鄒盛禹、宋 堅、張永祿、秦忠友、黃 彬2.1.2 通訊聯絡組、后勤保障組、醫療救護組組長:何偉 組員:馬昕、王倩倩、肖波2.1.3 技術支持組 組長:李友誼組員:尚文、李闖、萬功磊、劉洋2.1.4 治安保衛組組長:賴明波組員:俞文華、張大6、帥、張月峰2.1.5 施工搶險組組長:宋堅組員:金東川、秦忠友、曹小平、汪超、蔣杰、梁龍江、鄭勇、何均、袁仁杰、張永祿、李林信、覃業江、田沖、作業班組施工人員2.1.6 物資保障組組長:鄒盛禹組員:鄧建昌、李棟梁、林天理2.1.7 事故調查組組長:蔣祖國組員:劉科、高青松、陳弘2.1.8 善后工作組組長:慕小龍組員:李嶺、湯明霞、任俊、王智鑫、李寧2.1.9 宣傳報道組組長:慕小龍成員:何偉、馬昕、王倩倩2.2 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的職能及職責2.2.1 組長的職能及職責(1)分析緊急狀態確定相應報警級別,根據相關危險類型、潛在后果、現有資源,控制緊急情況的行動類型;(2)指揮、協調應急反應行動;7、(3)與項目外應急反應人員、部門、組織和機構進行聯絡;(4)直接監察應急操作人員行動;(5)最大限度地保證現場人員和外援人員及相關人員的安全;(6)協調后勤方面以支援應急反應組織;(7)應急反應組織的啟動;(8)應急評估、確定升高或降低應急警報級別;(9)通報外部機構,決定請求外部援助;(10)決定應急撤離,決定事故現場外影響區域的安全性。2.2.2 副組長的職能及職責(1)協助組長組織和指揮應急操作任務;(2)向組長提出采取的減緩事故后果行動的應急反應對策和建議;(3)協調、組織和獲取應急所需的其它資源,設備以支援現場的應急操作;(4)組織項目部的相關技術和安全管理人員對施工場區生產過程各危8、險源進行風險評估;(5)定期檢查各常設應急反應組織和部門的日常工作和應急反應準備狀態;(6)根據各施工場區的實際條件,努力與周邊有條件的企業為在事故應急處理中共享資源、相互幫助、建立共同應急救援網絡和制定應急救援協議。2.2.3 通訊聯絡組職能及職責(1)確保與最高管理者和外部聯系暢通、內外信息反饋迅速;(2)保持通訊設施和設備處于良好狀態;(3)負責應急過程的記錄與整理及對外聯絡。2.2.4 后勤保障組(1)為救援工作提供充足的救援防護、救護用品以及生活物資供應;(2)負責救援車輛的安排。2.2.5 技術支持組的職能及職責(1)根據各工點的施工生產內容及特點,制訂其可能出現且必須運用建筑工程9、技術解決的應急反應方案,整理歸檔,為事故現場提供有效的工程技術服務做好技術儲備;(2)應急預案啟動后,根據事故現場的特點,及時向應急總指揮提供科學的工程技術方案和技術支持,有效地指導應急反應行動中的工程技術工作;(3)修補實施中的應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4)繪制事故現場平面圖,標明重點部位,向外部救援機構提供準確的搶險救援信息資料。2.2.6 治安保衛組的職能及職責(1)保護現場,對場區內外進行有效的隔離工作和維護現場應急救援通道暢通的工作;(2)疏散場區內外人員撤出危險地帶。2.2.7 搶險搶修組的職能及職責(1)搶修現場保證現場救援通道的暢通;(2)對現場進行搶修防止二次傷害。2.2.10、8 醫療救護組職能及職責(1)在外部救援機構未到達前,對受害者進行必要的搶救(如人工呼吸、防止受傷部位受污染等);(2)使重度受害者優先得到外部救援機構的救護;(3)協助外部救援機構轉送受害者至醫療機構,并指定人員護理受害者。2.2.9 物資保障組的職能及職責(1)迅速調配搶險物資器材至事故發生點;(2)提供和檢查搶險人員的裝備和安全防護;(3)及時提供后續的搶險物資;(4)迅速組織后勤必須供給的物品,并及時輸送后勤物品到搶險人員手中。2.2.10 善后工作組的職能和職責(1)做好傷亡人員及家屬的穩定工作,確保事故發生后傷亡人員及家屬思想能夠穩定,大災之后不發生大亂;(2)做好受傷人員醫療救護11、的跟蹤工作,協調處理醫療救護單位的相關矛盾;(3)與保險部門一起做好傷亡人員及財產損失的理賠工作;(4)慰問有關傷員及家屬。2.2.11 事故調查組的職能及職責(1)保護事故現場;(2)對現場的有關實物資料進行取樣封存;(3)調查了解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及相關人員的責任;(4)按“三不放過”的原則對相關人員進行處罰、教育、總結。2.2.12 宣傳報道組(1)負責事故的信息和新聞發布,接待各級新聞媒體采訪,努力減少社會負面影響。3 運行機制 3.1 危險源的基本情況分析 3.1.1 工程概況渝廣高速公路土建第一分部,K-1+664.637K22+500,全長22835m,公路等級為高速公路,設計時12、速為100Km/h。根據總承包方要求K3+257m段之前暫時不施工(二期建設),一期工程由K3+257至K22+500,長約19.243km,主要建筑物有互通立交2處、特大橋1座(計長1498m)、大橋4座(計長912.6m)、中橋2座(計長101m)、框架橋1座(計長208m)、分離式立交(車行天橋)3座(計長164m)、人行天橋3座(計長146m)、涵洞及通道48道,拱函14座。K3+257K22+500段土石方開挖428.85萬m3(其中土方70.80萬m3、石方358.05萬m3),填方563.96萬m3,外借土石方135.12萬m3,混凝土315572 m3,鋼筋制安32124T,鋼13、絞線1895T,預制T梁1450片。3.1.2 交通事故類型及傷害分析(1)后勤車輛及公路后勤車輛主要有,主要運輸任務為項目管理人員上下班、外出辦事、參加會議等組織開展工程施工管理的其它活動。車輛行駛的主要路線為項目部到工程現場施工處、工程監理部及工程總承包部、工程業主單位。其道路為施工道路、省級公路、高速公路、工程專用公路和地方公路。其公路特點為車輛流量大、彎道多而急、交叉路口角度小、坡道高低起伏平繁、路旁有溝坎等危險性。易產生翻車、撞車交通事故,可造成個體傷害和群體傷害的事故。(2)施工運輸車輛及道路其機動車輛主要有裝挖掘、機載機、吊車、混凝土泵車,承擔工程施工的挖、裝、吊運、材料設備的運14、輸任務施工任務。施工運輸路線主要由施工營地到施工各作業面現場,道路為臨時便道泥石路面,施工道路彎道多、坡度陡、道路崎嶇,車輛交匯平繁等危險性。易產生翻車、撞車場內交通事故,以及大型機械損壞、人員傷害的事故。3.2 預防措施(1)專職司機駕駛員、場內機動車輛駕駛員必須取得駕照才能上崗。(2)及時了解車況、路況情況。加強車輛維護,提高車輛安全性能。(3)嚴格遵守紀律、按章操作、嚴禁疲勞駕駛、酒后駕駛、超速行駛、占到行駛等。(4)了解不同天氣、氣候下的行車方法和技巧。(5)加強駕駛員的培訓學習。駕駛員定期學習交通法規、學習機動車的新技術、新操作技能、機械理論,包括對駕駛員定期進行的理論考核、操縱考核15、和車輛審驗都可以歸納到這個范圍內。3.3 應急響應3.3.1 事故信息報送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事發地施工管理員應立即向應急小組各成員報告,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根據本預案適用范圍進行判定,根據響應級別按規定啟動應急預案,并立即通知各小組組長及成員,各施工分部組織救援力量到達事故現場。同時向總承包、項目主管部門、交通運輸部門、當地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報告,并上報至地方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必要時可以越級上報。并詳細報告已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傷亡人員人數以及經濟損失。3.3.2 事故應急響應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事故的情況對事故信息進行分析,根據事故響應等級(詳見事故應急響應等級表)進行事故應急響應并對應急小組16、救援工作進行詳細部署,宣布應急救援啟動,應急小組各組就位展開救援工作。詳見事故應急響應等級表事故分級危害程度危害范圍控制能力響應級別一般事故對安全生產造成影響施工地點難以控制項目、總包部、當地政府重大事故造成工作面、現場停產、人身傷亡、物資損失施工地點難以控制項目、總包部、集團公司、當地政府較大事故造成工作面、現場停產或重大人身傷亡、物資損失施工地點難以控制項目、總包部、集團公司、當地政府3.3.3 應急救援(1)各應急救援小組奔赴事故現場,各自展開自己的工作,聽從統一指揮,協同配合。(2)通訊聯絡組負責對應急過程的記錄與整理及外聯絡救護車、醫院、警察等外界救援力量,并提供正確的線路。(3)事17、故調查組,負責事故現場保護,立即開展收集證據工作。因搶救人員、防止事故擴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要做好標志、標記,并繪制現場簡圖,調查出事故的原因,寫出書面材料,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4)醫療救護組在外界救援力量未到之前展開應急救援處理,進行及時的必要治療,將現場傷員轉移至安全、通風良好的地點。現場搶救的重點應放在對休克、骨折和出血等幾種情形上。針對以上情況應進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擠壓、簡單包扎處理口對口(鼻)人工呼吸。每分鐘6070次。胸外按壓(人工循環雙臂),每分鐘6070次。120趕到后,要在120醫生指導下盡快把傷者抬到救護車上,再由120醫生在車上繼續對受傷18、者進行必要的救治,盡快送醫院搶救治療,避免延誤搶救的時間。(5)技術支持組根據現場事故狀況以及事故地方點的情況,確定搶修方案以及救援方案。搶險搶修組配合專業技術人員立即對現場導致機械傷害事故的現場進行處理,防止其他人員受傷,后勤保障組為應急救援提供充足的生活物資,物資保障組為應急救援,撤離、搶修提供充足的物資設備器材。 (6)治安保衛組迅速對現場進行警戒、并維持秩序,疏散人員,并不得有無關人員進入事故附近區域內,并要派專人對事故現場區域內進行看護,避免事故再次發生。 (7)若出現道路交通事故,各應急小組必須服從交通部門的指揮,配合交通部門展開應急工作。 3.3.4 應急響應終止(1)應急響應終19、止條件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即滿足應急終止條件:險情排除;現場搶救活動(包括人員搜救、處置等)已經結束;被困人員安全離開危險區域并得到良好安置。 (2)應急響應終止與恢復生產當事態得到有效控制,危險得以消除時,由組長下達終止應急令。終止應急令由安全環保處專人用擴音喇叭傳達至應急救援現場,終止應急救援。當終止應急救援后,事故現場仍然存在可能的不明隱患時,現場警戒不予解除,直至經技術部門技術鑒定確認無隱患后方能解除。警戒解除后,由治安保衛組負責恢復現場。主要清理臨時設施、救援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等。組織被疏散人員的回撤和安置。3.3.5 事故調查與善后事故調查組成員組織對事故進行調查,要全面細致查看20、現場,聽取當事者、知情人、見證人和基層領導的陳述;要注意發現痕跡,廣泛收集物證;要做詳細記錄,進行拍照、畫圖和錄象;要及時了解醫療部門對傷亡情況的報告;要組織計劃、物資、財務部門提出經濟損失的分析報告;根據需要,向有關部門索取與事故有關的生產、技術、設備的資料;組織技術鑒定和模擬試驗等等。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分清責任,對責任者提出處理意見,填寫調查報告書,并按照事故上報規定上報。并按“四不放過”的原則對相關人員進行處罰、教育、總結。對在事故調查中調查人員玩忽職守的由應急小組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為事故善后提供依據。事故善后組由綜合協調處做好受傷人21、員醫療救護的跟蹤工作,確保傷員做好醫療救治工作;協調處理醫療救護單位的相關矛盾;做好傷亡人員及家屬的穩定工作;與保險部門一起做好傷亡人員及財產損失的理賠工作。3.3.6 應急評估評估內容(1)事故起因、性質、影響、后果、責任; (2)事故預警的及時和準確性、預防措施的有效性、應急決策的科學性、指揮和行動協調能力、應急保障能力、現場處置能力、危機公關能力、恢復重建能力;(3)總結事故處置中的正面經驗和負面教訓。3.3.7 獎勵與懲罰(1)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啟動應急救援預案以后,各應急救援人員應迅速到位履行職責,不得借故延誤。(2)各小組及各工區要樹立全局觀念,搶險救援過程中,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可調用22、人員、設備、物資等,項目所有人員必須無條件服從,提供一切便利條件,任何人員都不得拒絕,否則將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3)在應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表現之一的,將依據有關規定給予獎勵:出色完成應急處置任務,成績顯著的。使國家、集體和人民群眾的財產免受損失或者減少損失的。 對應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議,實施效果顯著的。有其他特殊貢獻的。(4)在應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按照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對有關責任人員視情節和危害后果,給予處罰、處分,情節嚴重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不按照規定履行應急準備義務的。不按照規定報告事故真實情況的。拒不執行項目綜合、專項應急預案,不服從命令和指揮,或者在應急響應時臨陣脫23、逃的。有其他危害應急工作行為的。4 應急保障4.1 人力保障應急救援隊伍采取“專兼結合、聯動反應”的機制開展應急保障工作。項目施工應發揮施工單位的自我救助能力,充分了解本項目可調配的應急救援人力和物力,就近的醫療、消防、公安救援組織。建立兼職的搶險救援隊伍和救援設備力量。武警交通部隊和公安、消防、醫療急救等隊伍是社會專業搶險救援隊伍,是項目救援的重要后備力量,應按照有關規定調動使用,做好安全事故搶險救援力量和應急管理力量。(1)搶險救援力量:主要由施工單位應急救援小組、當地醫療機構組織的人員組成,負責事發現場第一時間的搶險、人員救護、人員疏散、人員安置工作。 (2)應急管理力量:主要由項目建設24、單位的管理人員組成,接受并執行各級人民政府和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應急命令、指示,組織各項目參建單位對生產安全事故進行應急處置,與有關單位進行協調及信息交換。4.2 物力保障項目物資供應處為項目應急救援工作的開展提供充足的物資設備器材。應急救援設備器材如下:應急救援物資清單序號設備名稱數量安放位置負責人聯系方式1挖掘機、吊車(SK250-8)(YQ-25)2臺作業三處停車場陳勇138*2裝載機(柳工50)2臺作業三處停車場程渝151*3應急救援車輛(川U24048)(川A89515)2輛作業三處營地停車場吳獻義137*牟登全134*4照明應急燈10只作業三處物資庫房鄧建昌136*5安全帶10條作業25、三處物資庫房林天理139*6繃帶50米7急救箱1個8簡易擔架1幅9對講機20部作業三處辦公室金東川186*10擴音喇叭4副作業三處物資庫房李棟梁139*11絕緣手套30套12彩條布、警示帶5000米4.3 財力保障項目部按照年度安全生產投入計劃提取安全經費的10%作為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預案費用,用于應急救援預案的工作展開、應急救援設施、物質費用、應急救援培訓及演練費用、應急救援涉及的人員培訓費用等。5 監督管理5.1 宣傳教育和培訓 項目工程技術處、安全環保處、應定期對管理人員、施工班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事故預防及應急知識的宣傳,對應急預案進行宣傳、講解,提高應急反應能力。 項目部應有計劃地26、對應急救援技術、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專業技能。5.2 預案演練項目工程技術處、安全環保處應制定應急演練計劃。項目參建單位根據事故預防重點,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工作。 演練可通過桌面推演、實戰演習等多種形式開展,解決操作性、針對性、協同配合等問題,提高快速反應能力、應急救援能力和協同作戰能力。 應急演練結束后應當對演練進行總結和評價。5.3 預案更新項目部實時對預案進行評估,根據評估情況對預案進行修訂。根據預案所依據的法律法規或國家出臺新的應急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做出調整或修改;日常應急演練和實際事故應急處置后取得的經驗和教訓,需對預案做出修訂;因法定職責發生變動需要對應急管理機構進行調整;其他認為27、必需修訂的事項等方面對預案進行修訂及更新。6 附則6.1 預案執行(1)本預案自頒布之日起執行;(2)本預案由渝廣高速公路總承包土建第一分部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解釋。另附:附表1: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名單表附表2:應急救援各小組成員聯系方式 附圖1:應急救援體系框架圖附表1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序號組織機構姓名職務聯系方式備注1組 長李 強組長139*2副 組 長蔣祖國副組長158*3管理辦公室劉 科主任136*4通訊聯絡組何偉組長189*5醫療救護組何偉組長189*6后勤保障組何偉組長189*7技術支持組李友誼組長186*8治安保衛組賴明波組長137*9施工搶險組宋 堅組長158*10物28、資保障組鄒盛禹組長187*11事故調查組蔣祖國組長158*12善后工作組慕小龍組長186*13宣傳報道組慕小龍組長186*附表2應急救援各小組成員聯系方式 序號組織機構成員聯系方式1通訊聯絡組醫療救護組后勤保障組馬 昕159*王倩倩136*肖 波183*2技術支持組尚 文152*李 闖182*萬功磊136*劉 洋187*3治安保衛組俞文華152*張大帥158*張月峰136*4施工搶險組秦忠友188*金東川138*曹小平182*汪 超130*蔣 杰139*梁龍江159*袁仁杰136*何 均158*鄭 勇183*張永祿135*李林信138*覃業江187*李 立188*5物資保障組鄧建昌136*林天理139*李棟梁139*6事故調查組陳 弘187*高青松158*7善后工作組李 嶺187*湯岷霞130*任 俊187*王智鑫136*李 寧138*8宣傳報道組何 偉189*馬 昕159*王倩倩136*附圖1報告事故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