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樓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2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奈何
編號:561427
2022-08-30
19頁
171.04KB
1、項目部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準備和響應程序目 錄一、應急準備和響應的重點-3二、項目部應急組織體系及人員安排-6三、施工現場應急處理設備和設施-7四、施工現場生產安全應急處理預案-8五、應急準備檢查記錄和應急事故處理流程圖-13六、附表-16一、應急準備和響應的重點本項目施工現場的職業安全環境健康危害因素由項目技術負責人組織識別,識別因素考慮了過去、現在、將來三種時態及正常、異常、緊急三種狀態,最后根據最新頒布的局體系文件得出以下表格。項目環境因素識別及評價表如下:環境因素調查評價表(R2002)序號活動/產品/服務環境因素影響范圍A影響程度B發生頻次C社區關注程度D法規符合性E資源消耗F可節約程度2、G綜合評價是否重大1土石方施工噪聲1333111否2土石方施工粉塵1333111否3機械(塔吊、電梯、泵車、電鋸)使用噪聲3555111是4模板清理、吊運噪聲3535111是5砼澆筑噪聲3555111是6工人夜間加班噪聲3111111否7鋼結構安裝 噪聲3 5 5 51 1 1是8樓層清理粉塵3333311是9垃圾運輸遺灑5333311是10內墻涂料有毒1353311是11油漆有毒1353311是12脫模劑有毒1131111否13電焊光污染3333111否14夜間照明光污染3353111是15木材火災5515551是16油漆火災5515551是17機械、設備清洗污水3333333是18生活用水3、污水3151333否19乙炔、氧氣瓶危險品5515551是20煤氣罐危險品5515551是21辦公用紙資源1251155是22廢棄電池有毒廢棄物1331331是23紅磚資源1131531是從上表所得出的重大環境因素清單如下:環境因素清單(R2004)序號環境因素名稱活動/場所控制措施1噪聲排放機械(塔吊、電梯、泵車、電鋸)使用、模板清理吊運、砼澆筑按規章制度執行2粉塵排放樓層清理、屋面施工施工區封閉,及時灑水壓塵3運輸遺灑垃圾運輸車出場時清洗車輪, 遺灑的砼垃圾及時清理4有毒有害廢棄物的排放內墻涂料、油漆、聚氨脂、花崗巖及時清理5光污染夜間照明統一燈具的規格,使用前配備定向式可拆除燈,使夜間照4、明只照射施工區,不影響周圍居民 6火災、爆炸木材、油漆、乙炔氧氣瓶、煤氣罐對現場施工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進行消防培訓、增強消防意識; 配備符合消防規定數量的滅火器7生產、生活污水排放機械設備清洗、生活污水現場設置沉淀池,與市政污水管道相連接8水電消耗生產用水、電按施工階段定時供水、供電,制定節約水電措施,指派專人監督實施9資源辦公用紙、紅磚設置專門場地堆放,及時收集處理項目重大危害因素識別及評價表如下:危害辯識與風險評價表(R20-01)序號活動/場所危害因素名稱分類風險值D=LEC風險等級是否重大危害 LECD1吊裝設備、設施缺陷A136152702是2腳手架設備、設施缺陷A1361527025、是3模板支撐設備、設施缺陷A136152702是4木材加工設備、設施缺陷A136152702是5鋼筋加工設備、設施缺陷A136152702是6臨邊、洞口,安全通道防護缺陷A2310151501是7基坑支護防護缺陷A2310151501是8外電防護防護缺陷A2310151501是9現場照明,電動設備使用。電危害A336152702是10施工作業區噪聲危害A416165否11土方爆破振動危害A516165否12空壓機施工振動危害A516165否13立體交叉作業運動物危害A736152701是14電氣焊作業明火A836152702是15防水卷材施工明火A8361185否16木工棚明火A86672526、2是17材料庫明火A831072102是18氣焊作業能造成灼傷的高溫物質A916165否19土石方外運粉塵A110.56135否20深基坑施工作業環境不良A1236152702是21吊裝過程信號缺陷A1336152702是22外電防護標志缺陷A14110151503否23通道口、護壁標志缺陷A14110151503否24氧氣、乙炔易燃易爆性物質B136152702是25油漆、燃油使用及存放易燃易爆性物質B136152702是26卷材防水作業有毒物質B30.56135否27食堂及施工現場致病微生物C1110151502是28吊裝等作業指揮錯誤E133151353否29特種作業及鋼結構施工操作失誤7、E236152701是從上表所得出的重大危害因素清單如下:重大危害因素清單(R20-03)序號危害源名稱活動/場所控制措施1設備、設施缺陷吊裝,垂直運輸,腳手架,模板支撐,木材、鋼筋加工等按規定驗收,定期維護,加強使用人員的管理,編制安全技術交底。2防護缺陷臨邊,洞口,安全通道,基坑支護,外電防護加強監督管理,設立警示牌,防護網到位.3電危害現場照明,電動設備使用。嚴格管理,防護完善,標識到位,定期檢修。4運動物危害立體交叉作業編制交叉作業指導書,防護到位,對施工人員進行相關的安全交底。5明火電氣焊作業,木工棚,材料庫,作業面禁止吸煙,開的動火證,嚴格監督管理。6作業環境不良深基坑施工投入更多8、的采光設備以及通風設備7易燃易爆性物質爆破作業炸藥,氧氣、乙炔、油漆、燃油使用及存放嚴格管理制度,指定責任人,封閉存放。8操作失誤特種作業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證,開工前技術交底以及熟悉操作規程。9致病微生物食堂食堂三證到位,生熟食要分開,定期消毒。 根據項目技術負責人所組織的人員對施工現場的潛在的事件和緊急情況進行的識別,一般以下為緊急狀況: 1、火災:包括項目部辦公區域和所有施工現場發生的火災事故。2、中毒:包括食物中毒和有毒有害物質泄露。3、人員傷亡:因墜落、物體打擊、機械傷害、觸電等原因造成的人員傷亡。4、土方坍塌、模板坍塌、建筑物坍塌、腳手架倒塌或墜落、大型設備倒塌等。5、其它緊急情況9、。二、項目部應急組織體系及人員安排1、項目部應急小組:(名單略)2、項目部應急組織體系監理、政府、公司安全部門建設單位項目經理項目總工程師項目副經理安全總監工程部、機電部安全環境部文明施工管理員消防工程師專職安全員給排水工程師各專業工長電氣工程師土建工程師作業班組長(兼職安全員和文明施工管理員)各工程處負責人三、施工現場應急處理設備和設施1、應急電話為合理安排施工,事先撥打氣象專用電話,了解氣候情況撥打121,掌握近期和中長期氣候,以便采取針對性措施組織安全施工。 保證現場事故應急處理電話在事故發生時能應用和暢通,以便于對事故的及時急救,和控制事故的蔓延和發展。 電話報救須知:救護電話號碼“110、20”;匪警電話“110”;火警電話“119”。2、急救箱現場配備的急救箱以簡單和實用為主,為保證現場急救的基本需要,并根據不同的情況予以增減,定期檢查補充,確保隨時可供使用。急救箱安排 安環部張武保管,并讓現場人員都知道。 3、其他應急設備和措施 為防止施工現場出現一些不安全情況時,存在采光或照明情況不好,特配備了應急照明(可充電工作燈)等設備。 在現場的各危險區域放置了各類安全禁止、警告、指令、提示標志牌,還配備了用于應急處理時危險區域隔離的警戒帶。 為了安全救生、逃生的需要,還在現場配置了安全帶、安全繩、擔架等專用應急設備和工具。四、施工現場生產安全應急處理預案1、施工現場如果發生事故時11、急救采取以下基本步驟:急救小組成員*在總指揮 *以及副總指揮* 帶領下調查事故現場,調查時確保對傷病員和其他人無任何危險,迅速使傷病員以及其他人員脫離危險場所。*初步檢查傷病員,判斷其神志、氣管、呼吸循環是否有問題,必要時立即進行現場急救和監護,使傷病員保持呼吸道順暢,視情況采取有效的止血、防止休克、包扎傷口、固定、保存好斷離的器官或組織、預防感染、止痛等措施。如果沒有發現危及傷病員的體征,可作第二次檢查,以免遺漏其他的損傷、骨折和病變。這樣有利于現場實行必要的急救和穩定病情,降低發癥和傷殘率。*去叫救護車,一直到救護人員或其他施救者到達現場接替為止。此時還應反映傷病員的傷病情況和簡單的救治過12、程。 *維持現場人員秩序,穩定現場人員情緒并且保護事故現場。*接到通知后,迅速與項目領導或相關部門聯系,將搶救資金及相關物品及時送到指定地點。2、根據施工現場不同的事故情況采取不同的應急措施發生火災時首先了解現場內是否有人被火圍困人員,如有應先組織人員采取措施,將被圍困的人員救出來,并脫離現場。對受傷者由急救員進行現場治療,對嚴重者撥打120與醫院聯系搶救,在已暈厥者,放在通風良好的地方,進行人工肺復蘇等急救措施。a、切斷火源:如果是火災因電引起或者火災現場有用布置用電線路首先切斷電源,清理易燃易爆物質。b、根據火情蔓延和風向,切斷火災蔓延途徑。c、根據不同的火災情況用不同的滅火器,如:油燃火13、災,要用干粉滅火器,資料室著火要用噴霧式滅火器。d、當消防員趕到現場立即向消防隊人員介紹火災的情況及火災現場是否有易燃易爆物質。e、火災平息后要向主管部門匯報傷亡人數和經濟損失,分析火災事故發生的原因,采取更好的預防措施,避免再次事故發生。當觸電事故發生時,盡快脫離電源、減少損傷程度,并采取以下措施:a、關閉電閘:電閘在附近時應立即關閉電閘。b、斬斷電路:附近沒有電閘、碰到斷路的電線發生觸電又不能將電線挑開時,可用干燥帶來柄切或锨等,斬斷電線或用絕緣的鉗子鉗斷電線,使電流中斷。c、挑開電線:如觸及折垂下的電線、電閘又不在附近,可用絕緣物(干燥的木棒、竹竿、塑料、橡膠制品、皮帶、瓷器等)將接觸者14、的電線挑開,并放置妥當,防止他人再觸電。d、拉開觸電者:如觸電者趴在漏電的機器上,電閘又不附近,可用塑料繩、干繩子、衣服擰成的帶子,套在患者身上將其拉出。搶救者在救助觸電者時,如果在未斷離電源前,不能用手直接牽拉觸電者,腳下必須墊干燥的厚木板或絕緣品,以防患者墜下造成骨折或死亡。e、若在觸電同時發生內傷,應分別情況酌情處理,如不危及生命的外傷,可放在急救之后處理,而若伴創傷性出血者,還應進行傷口清理預防感染,并止血,然后將傷口包扎好f、迅速送醫院或呼救120。g、事故發生后向主管部門匯報傷亡,人數和經濟損失,分析觸電事故發生的原因,采取更好的預防措施,避免再次事故發生。 在施工現場一旦發生了中15、毒事故,不論是輕度還是嚴重中毒人員,不論是自救還是互相救、外來救護工作,均應設法盡快使中毒人員脫離中毒現場、中毒物源,排除吸收的和未吸收的毒物。應爭取盡快確診,并迅速給予緊急處理。采取積極措施因地制宜、分秒必爭的給予妥善的現場處理和及時轉送醫院。并且根據中毒的途徑不同,采取以下措施a、皮膚污染、體表接觸毒物:如在工地因接觸油漆、涂料、瀝青、外滲劑、添加劑、化學制品等有毒物品中毒時,應脫去污染的衣物并用大量的微溫水清洗污染的皮膚、頭發以及指甲等,對不溶于水的毒物用適宜的溶劑進行清洗。b、吸入毒物(有毒氣體):比如煤氣泄露,二氧化碳過量,油漆、涂料、保溫、粘合等施工產生的有毒有害氣體吸入造成中毒時16、,應立即使中毒人員脫離現場,在搶救和救治時應加強通風及吸氧。c、食入毒物:對一般神志清楚者應設法催吐:喝微溫水300500毫升,用壓舌板等刺激咽喉壁或舌根部以催吐,如此反復,直到吐出物為清亮物體為止。對催吐無效或神志不清者,則送醫院進行洗胃。d、事故發生后查明中毒原因,并向主管部門匯報,以便采取更好的防護措施,避免再次事故發生。在發現坍塌后首先了解現場內是否有人被圍困人員,如有應先組織人員采取措施,將被埋困的人員用最快的方法施救,并立即報告有關領導,請求支援。對受傷者由急救員進行現場治療,并撥打120與醫院聯系搶救,在已暈厥者,放在通風良好的地方,進行人工肺復蘇等急救措施,直至救護車來人搶救上17、車為止。a、現場施工人員立即撤離,以免再擴大事故的發生。b、保護好事故現場,以便事故后調查處理。c、組織現場全體人員,確保搶救人員安全的情況下進行搶救。d、坍塌事故平息后要向主管部門匯報傷亡人數和經濟損失,分析坍塌事故發生的原因,采取更好的預防措施,避免再次事故發生。3、還應該根據傷員的傷病情況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嚴重創傷出血傷員的現場急救:a、要根據現場現實條件及時的、正確的采取暫時性的止血措施。根據具體情況可采用:壓迫止血法;指壓動脈出血近心端止血法;彈性止血帶止血法。b、創傷處用消毒的敷料或清潔的醫用紗布覆蓋,再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在肢體骨折時,可借助繃帶包扎夾板來固定受傷部位上下兩個關節,18、減少損傷,減少疼痛,防止休克。c、經現場止血、包扎、固定后的傷員,應盡快正確地搬運轉送醫院搶救。傷病員心跳驟停的急救:在施工現場的傷病員心跳呼吸驟停,即突然意識喪失、脈搏消失、呼吸停止的,在頸部、喉頭兩側摸不到大動脈搏動時,可采取的急救方法:口對口(口對鼻)人工呼吸發;體外心臟擠壓法。五、應急準備檢查記錄和應急事故處理流程圖1、應急準備按應急預案組織做好各項應急準備工作(包括人員培訓、應急設施配備與調試等)。對應急準備的物品,應由專人建立清單(R2501),統一管理。2、應急培訓項目部應組織對應急場所所有人員進行應急救援知識培訓,包括應急預案的有關內容。按應急預案定期進行演練(一般沒半年一次)19、,并不斷完善應急預案。3、應急檢查對應急準備情況定期(一般一季度一次)進行檢查,包括對應急設備進行測試,發現不符合情況立即組織整改,檢查應做好記錄,必要時派專人對現場進行監護。4、應急響應當緊急情況發生后,應立即按應急預案中的應急響應和救援措施采取行動,防止擴散(應急事故處理流程圖見下頁)。在緊急情況威脅到人身安全時,必須首先確保人身安全,迅速組織人員脫離危險區域或場所,同時采取響應措施,以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并按局體系文件中不符合控制程序的有關規定做好后繼相關工作。 發現人項目經理或單位負責人迅速作出判斷,下達應急指令;同時以最快方式向單位主管部門報告,并根據情況的嚴重程度決定是否報警。20、發現后立即向項目經理或現場負責人報告公司安環部或公司應急領導小組判定項目部應急措施的適宜性,重大情況立即趕赴現場協助處理,并向公司工程部報告。局安環部企業管理部跟蹤應急處理情況,必要時趕赴現場協助處理;處理完畢后,評審應急準備和響應程序,必要時修訂文件。應急事故處理流程圖應急電話:火警119; 匪警110; 交通事故122; 急救1205、應急評價項目緊急情況處理結束后,項目技術負責人應組織評審應急預案事實情況,填寫應急準備和響應報告(R2502),經項目經理簽字確認后報公司安全和環境主管部門,由公司主管部門報局安全和環境部。召集有關人員分析事故的原因,按局體系文件中糾正和預防措施程序的有關規定制定和實施糾正措施,并跟蹤驗證。6、記錄應急準備清單(R2501)應急準備和響應報告(R2502)應急準備清單(R2501)單位/項目/區域名稱: 編號:序號應急物品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存放地點保管人備注編制: 審批: 年 月 日 施工現場應急準備和響應報告(R2502)單位/項目/區域名稱: 編號:緊急狀況發生時間: 年 月 日 時 分發生地點: 發生事件發現人; 現場負責人:發生原因準備情況響應情況處理結果糾正措施編號填報人: 負責人: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