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公司尾礦庫事故應急救援預案(2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奈何
編號:561632
2022-08-30
21頁
58.54KB
1、 宣城華通礦業有限公司尾礦庫應急救援專項預案編制小組名單: 審核小組名單: 附件1:宣城華通礦業有限公司尾礦庫應急救援專項預案貫徹落實表 編制(修訂)說明 根據宣城市宣州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文件(宣區安監礦201516號) 溫馨推薦您可前往百度文庫小程序享受更優閱讀體驗 不去了立即體驗文件以及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的要求,我公司接收文件后立即按照應急救援預案編制程序進行工作。 1、成立應急救援預案工作小組。結合本單位部門職能分工,成立以單位主要負責人為領導的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組,明確編制任務、職責分工、制定工作計劃。 2、收集整理資料,收集應急預案編制所需的各種資料(相關法律法規、應急預案2、技術標準、國內外同行業事故案例分析、本單位技術資料等。 3、危險源進行分析,在危險因素分析及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的基礎上,確定本單位的危險源、可能發生事故的類型和后果,進行事故風險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產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報告,分析結果作為應急預案的編制依據。 4、應急能力評估。對本單位應急裝備、應急隊伍等應急能力進行評估,并結合本單位實際,加強應急能力建設。 5、應急預案編制。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按照有關規定和要求編制應急預案。應急預案編制過程中,應注重全體人員的參與和培訓,使所有與事故有關人員均掌握危險源的危險性、應急處置方案和技能。應急預案應充分利用社會應急資源,與地方政府預案、上級3、主管單位以及相關部門的預案相銜接。 6、應急預案的評審與發布。內部評審由本單位主要負責人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進行。 7、本應急救援預案是在2012年版宣城華通礦業應急救援預案的基礎上再結合政府各部門的相關要求和宣城華通礦業有限公司現狀進行修改編制,符合我公司目前應急救援要求?,F批準本應急預案與2015年5月1 正式生效,立即執行。 發布單位:宣城華通礦業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5.05.01 尾礦庫應急救援專項預案 預案編號:HT-2015-02-01 預案編制:應急救援預案工作小組 預案審核:應急預案審核小組 預案名稱:應急救援預案 監管部門: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生產安全部 執行時間:2014、5-05-01 一、總則: 1、編制目的 為保證我公司尾礦庫在出現重大危險征兆和發生事故時,能夠迅速、有效地進行應急處置和應急救援,建立健全統一指揮、分級管理,條塊結合、以塊為主、職責明確、資源共享、反應靈敏的應急機制,最大限度地減少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損失。 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新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尾礦庫安全監督管理規定,以及安徽省尾礦庫應急救援預案、等有關法律、法規和文件、規定。 3、應急體系 本預案適用于公司尾礦庫發生的各類一般、較大、重大和特別重大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求援。 4、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尾礦庫應急救援工作應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5、放在首位,切實加強應急救援的科學指揮和人員安全防護。 2、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尾礦庫應急救援工作受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的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協調和處置原則。 3、平戰結合,預防為主。建立尾礦庫監測、監控,加強對尾礦庫垮壩、滑坡 和泥石流等各類事故危險的預警預防和科學監測,做到早發現、早處置、早疏散,盡最大努力保障尾礦庫周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二、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應我公司尾礦庫日常管理、汛期預防、突發事故應急處置。按照安全生產事故災難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分為I級(特別重大)、II級(重大)、III級(較大)、IV級(一般)響應,分別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標示,一級為最高級別。 三、6、危險源分析 1、生產經營單位尾礦庫概況: 宣城華通礦業有限公司尾礦庫位于宣城市宣州區貍橋鎮境內,宣貍公路從礦區通過,距宣城市30公里,礦區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8 51,27,北緯3011,08。本區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氣候濕潤溫和,夏季較長。據當地氣象部門多年統計數據表明,最大年降雨量為1759.2mm,歷年日最大降雨量為164.4mm,最高氣溫400C,最低氣溫-70C,年平均氣溫16.20C,年平均蒸發量1475mm,相對溫度60%,無霜期245天,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最大風速24m/s。 選礦廠建于1996年,尾礦庫建在選礦廠北側小水塘內,采用廢石土碾7、壓上游式筑壩。2006年由銅陵有色設計研究院對該庫進行了方案設計,當年按設計方案進行了施工。2009年7月委托池州市正信安全技術咨詢有限公司給予安全現狀評價,符合五等庫安全標準。目前正在按標準化籌建三級達標。 庫區地形地貌主要為長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地區,東高西低,東西走向,地貌為一洼地,壩址處標高為+35m,大壩下游(東邊)100m處建有變電所、發電房、 地磅房、農田等;南北兩方依山標高為+70m和+56m,西邊壩下為原馬山埠硫鐵礦留下的露采采坑。尾礦庫現狀:1庫形本庫東西走向,現有平面呈“簸箕”形,由東向西逐漸降低,東邊“簸箕口”設壩。2壩頂標高壩體為一次性建壩,設計最終壩頂標高為+46m,目8、前壩頂最低標高為+44.64m。當前庫面尾砂、尾水標高+42.541m,壩體東側標高+44.13m,西側標高+45.54m。3庫容:設計有效庫15.2104m3,現在實存尾礦約10104m34匯水面積:原設計庫區匯水面積為0.032km2。 5尾礦輸送:選礦附近尾礦池的尾礦不定期經泵揚送到本庫,待尾礦干結后,采挖再利用。6壩體設計與現狀:壩體設計為一次性建壩,設計壩高11m(+35m+46m),實建設壩高9m,壩頂標高為+44.64m,在設計范圍內,設計壩頂寬為4m,實測壩頂寬為6m,設計外坡比i=1:2,內坡比i=1:1.7,實際目前外坡比為1:2,內坡比為1:1.9。 根據國家地震局中國地9、震烈度區劃圖使用規定和安徽省地震局、建設廳印發的安徽省市縣城關所在地地震基本烈度統計表,按照中國地震烈度區劃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及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附錄A的設計地震分組。本地區屬地震烈度VI度區,地震卓越周期頻率為0.35S,設計峰值加速度0.1g。其所在地屬地震烈度6度區,該尾礦庫抗震設防按6度設計考慮。 2、危險源辨識與風險分析: 綜合上述地理位置和尾礦庫現狀,對可能發生的事故及危害程度進行分析,尤其是大壩下游是公司供電中心,一旦尾礦庫垮壩、潰壩事故,導致供電中斷、礦井被淹、人員傷亡事故發生。 四、組織體系及職責: 1、應急組織體系10、 2、指揮機構及職責 成立公司應急處置指揮部、應急處置辦公室,應急救援隊伍(各救援小組)指揮長:丁兆民138* 副指揮長:江華187* 張全良138* 成員: 邵格平(136*)、吳昊(139*)、鄧云喜(138*)石玉寶(139*)、余永紅(158*)、胡中元(189*)嚴云木(138*)、章代治(139*)、魏紅超(138*) 何晉(137*)、方紅東(138*)、楊益忠(136*)李成兵(136*)、王小春(138*) 1決定所發生的事故是否實施應急救援; 2組織預案演練,修訂各類事故應急預案; 3檢查落實危險源整改措施方案; 4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停令,組織指揮應急隊伍和應急救援令。組織11、指揮應急隊伍和應急救援行動,現場緊急處置突發事故,必要時請求區政府和相關部門給予支持; 5組織調查或協助上級部門查明事故原因,總結事故教訓和應急處理經驗。 6做好事故善后處理工作; 7組織員工進行事故教育工作; 8落實并組織實施事故整改驗收工作。 應急求援辦公室設在生產安全部,辦公室主任由江華同志兼任,其辦公室職責如下: 1接到事故報告后,及時向指揮長報告; 2傳達指揮部的指令; 3組織協調各后勤應急處置小組的統一行動; 4及時了解、掌握、報告事故搶險進展情況; 5協助指揮部做好事故善后工作。 應急救援小組組成及任務 1技術組:由技術部組成。主要任務:提供相關圖紙,測量數據和救援有關資料,并制12、定救援技術方案, 2醫療救治組:由公司醫務室組成。主要職責:迅速組建醫務人員現場救治傷員,及時安排車輛轉送醫院救治,必要時請求地方醫院給予支持。 3現場保衛組:由公司保衛部門組成。主要任務負責事故現場警戒,疏散事故現場周圍人群,維護事故治安秩序; 4家屬安置組:由公司辦公室組成。主要任務:負責做好事故傷亡人員家屬的解釋、安撫工作,穩定家屬情結,安排好家屬生活; 5事故遇難者善后處理組:由公司辦公室、財務室組成。主要任務:負責事故遇難者的保險和財產損失的賠償處理; 6事故調查處理組:由公司生產安全部、技術部組成。主要任務:協助上級調查組工作,提供有關資料和圖紙,做好現場勘查和取證工作。 五、預防13、與預警: (1)危險源管理: 1技術控制 建立重大事故隱患及重大危險源管理系統,為安全生產管理與決策提供準確、全面的技術控制信息。 2人員管理 人員的控制首先是加強教育培訓,做到人員安全,其次是操作作業安全和設備安全。 3管理控制 建立健全危險源管理制度,危險源檢測、監控臺帳。明確責任、定期檢查,加強危險源日常管理,抓好信息反饋,及時整改隱患。 (2)預警行動 1汛期庫面水位急劇升高。 2壩體出現明顯的移位和管涌。 3溢流井及溢洪道內出現大量泥沙涌流。 4連降暴雨沖刷壩體,庫內水瀑漲,壩體長時間浸泡在水中。 5防洪溝被堵,地表水涌入尾礦庫。 6垮壩、潰壩。 (3)信息報告與處置: 1一旦發生事14、故,現場人員應盡可能了解和弄清事故的性質、地點,發生范圍和影響程度,迅速用電話向公司應急救援辦公室匯報。 2應急救援辦公室接到事故電話匯報后,立即通知事故影響范圍內的所有作業人員按照避災路線撤出,并及時通知尾礦庫下游居民做好疏散工作,同時向當天值班領導和應急救援指揮部匯報。由應急救援指揮部決定是否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如啟動本預案,按照應急救援人員通知明細表,迅速通知指揮部及其他有關人員立即趕到事故現場。 (4)公司事故報告電話:0563-* 內部電話:總經理辦公室:8008 安全副總:8009 總工程師:8009 生產副總:8006 應急辦公室:8002 生產安全部:8002 (5)信息上報: 15、1事故報告程序: 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接到事故報告后,及時向指揮長報告,由指揮長下達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在5分鐘內電話將事故概況快速報告宣州區政府、貍橋鎮政府等有關部門; 2區內事故報告電話 宣州區政府辦公室:0563-* 宣州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區安辦):0563-* 150* 189* 宣州區經濟信息委員會:0563-* 139* 3皖南區域救護大隊涇縣救護中隊:0563-*、139* 4貍橋鎮政府事故報告電話:政府辦公室:0563-* 貍橋鎮安監站:0563-*貍橋鎮分管領導:倪合進135* 胡小龍(安監站站長)139*、雷前明:138* 貍橋鎮醫院:0563-* 0563-* 5報警電16、話: 公安局110指揮中心報警電話:110 貍橋鎮派出所:0563-* 消防報警電話:119 交通事故報警電話:122 急救中心報警電話:120 6信息上報內容: 1、發生事故單位的時間、地點、事故現場情況; 2、事故類型及簡要經過; 3、影響范圍; 4、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 5、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斷; 6、應急預案的啟動情況; 7、已采取的應急救援措施和進展情況; 8、需請示報告的其它事項等。 六、應急響應: 1、應急處置工作要求: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各救援組要從講政治、保穩定、促發展的高度來認識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切實加強領導,17、做好重特大安全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置工作,確保員工生命財產安全。各組負責人和各專業組成員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積極參加應急救援工作; 2各組要按專業分工,組織落實本部門專業搶險隊伍,加強紀律管理,說明應急處置工作要求。 3各組成員要了解應急方案,明確任務要求和處理措施,快速應急處置程序和方法,盡可能控制事故蔓延,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 2、響應分級: 按照安全生產事故災難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分為I級(特別重大)、II級(重大)、III級(較大)、IV級(一般)響應,分別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標示,一級為最高級別。 應急救援指揮部根據事故災難或險情的嚴重程度啟動相應的應急響應,凡發生一人傷亡或多18、人被困必須啟動IV級響應。及時向上一級政府部門報告,超過本級應急救援處置能力時,及時報請上一級應急救援指揮機構,請求政府或社會力量給予支援。 3、應急響應程序: 1根據總指揮指示,立即通知各救援小組成員及時趕到公司調度室集中待命。 2公司調度室和應急指揮中心進一步了解事故情況,整理事故相關資料和圖紙等,為救援工作決策提供基礎資料。 3指揮中心研究、決策救援方案,確定各救援小組工作要求,明確現場救援人員安排,選擇合理的救援路線,各成員單位按照應急救援方案認真履行各自的職責。 4根據救援工作的需要,可匯報上級有關領導、請求廣德縣救護中隊給予支持。 5根據受傷人員情況,可匯報上級有關領導、部門協調醫19、療救護中心專家組奔赴現場,加強醫療救護的指導和救治。 6根據事故情況和救援工作進展情況,及時向有關部門匯報救援進展情況并適時向新聞媒體公布。 七、后期處置 及時、準確地發布事故信息,主動引導輿論,維護社會穩定,最大程度地避免、消除因事故不實報道造成的各種負面影響,為妥善處置事故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應急處置和搶險基本結束后,指揮部應做好受傷人員的救治,慰問和善后處理工作,并配合相關部門對事故進行調查分析,提供相關資料。及時清理現場, 迅速搶修受損設施,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由應急救援指揮長宣布應急結束。事后對事故進行調查分析,寫出書面總結報告。對搶險過程和應急救援能力作出評估,對應急預案修訂。 八20、應急保障措施 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和相關預案做好突發事件的應對工作,同時根據總體預案切實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人力、物力、財力、交通運輸、醫療衛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證應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災區群眾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復重建工作的順利進行。 1、應急隊伍保障 本著統籌計劃、合理安排,逐步建立和完善應急隊伍的業務培訓和應急演練,整合礦山現有應急資源,提高裝備水平;充分利用社會應急資源,簽訂互助協議,提供應急期間的醫療衛生、治安保衛、交通維護和運輸等應急救援力量的保障;加強廣大員工應急能力建設,加強組織協同,提高應急隊伍快速反應和協同作戰能力。 2、財力保障 1應急指揮救援辦公室對應急工作的日常費用21、作出預算,財務部審核,經總經理審定后,列入年度預算;財務部要加強對應急工作費用的監督管理,保證專款專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結束后,應急救援辦公室、財務部等部門對應急處置費用進行如實核銷。 2按照“急事急辦”原則,簡化工作環節,凡應急指揮中心批 準的撥款事宜,在一個工作日內完成相關手續,確保突發事件處置工作的順利進行。 3、物資保障 1建立應急救援物資儲備制度,建立健全應急物資供應保障體系,完善應急物資儲備(見符表)。 2加強對儲備物資的管理,防止儲備物資被盜用、挪用、流失和失效,對各類物資及時予以補充和更新。 3應急救援物資的調用由應急救援辦公室統一協調。 應急物資儲備統計表: 序號物資名稱單位22、數量儲備地點 1 編織袋條2000 應急救援儲備庫 2 方口鍬把10 應急救援儲備庫 3 筐子只10 應急救援儲備庫 4 扒子把10 應急救援儲備庫 5 礦燈把10 應急救援儲備庫 6 雨衣套20 應急救援儲備庫 7 排水管米若干物資庫 8 潛水泵臺臺物資庫 9 水泵配件件若干物資庫 10 備用電纜米若干物資庫 11 木材噸若干物資庫 12 柴油噸 2 發電房 13 撬棍根10 應急救援儲備庫 14 發電機臺 2 發電房(200KW*2) 4、交通運輸保障: 發生突發事件后,公司辦公室、保衛部門要配合相關部門及時對現場和相關通道實行交通管制,組織開通應急救援“綠色通道”,負責交通運輸車輛的保障23、,確保救災物資、器材和人員的緊急輸送。 5、通信保障 建立、完善應急通信系統,技術部要加強內部通信系統的維護,確保應急期間的通信暢通,并制定通信系統備用方案。 6、技術保障 提供相關圖紙,測量數據和救援有關資料,制定應急處置技術方案。建立健全突發事故應急技術平臺。 7、基本生活保障 公司行政辦公室應做好受災員工、家屬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做好家屬安撫工作,穩定家屬緒,安排好家屬生活。 8、人員防護 應急救援辦公室要為涉險人員和應急救援人員提供符合要求的安全防護裝備,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嚴格按照程序開展應急救援工作,確保人員安全。 九、預案演練與培訓 1、演練與培訓 應急演練包括準備、實施和總結三個24、階段。通過應急演練,培訓應急隊伍、落實崗位職責、熟悉應急工作的指揮機制、決策、協調和處置的程序,識別資源需求、評價應急準備狀態、檢驗預案的可行性,為修訂應急預案提供依據。 應急救援辦公室應做好演練方案的策劃,演練結束后做好總結,總結內容應包括: 1參加演練的單位、部門、人員和演練的地點、演練方式; 2演練起止時間; 3演練項目和內容; 2、演練頻次 應急救援辦公室每年組織一次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綜合演練或專項演練。演練要從實戰角度出發,深入發動和依靠員工,普及防災減災知識 3、宣傳和培訓 1應急救援辦公室、各生產單位、要通過各種宣傳手段,對員工廣泛宣傳應急預防、避險、自救、互救等常識的宣傳教育。25、 2生產安全部要將應急救援預案培訓工作納入年度安全教育培訓計劃,并組織實施。 3生產安全部要做好應急救援預案培訓總結,內容應包括: 培訓時間、培訓內容、培訓人員、培訓效果、培訓考核記錄等。 十、附則 本應急預案服務主體為華通礦業有限公司尾礦庫。應急預案評審通過后需報備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宣州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貍橋鎮安全監督管理站等)。 1預案制定 公司各類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分為:總體應急預案和專項應急預案。 2預案審查 應急救援預案的制定與修訂由應急救援辦公室負責。各技術副總審核,報上級專家組評審,評審通過后,總經理審批頒布執行。 3預案備案 公司應急辦公室負責預案的管理,將評審通過后應急預案下發到各基層單位、部門,并報宣州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進行備案。 附:應急救援突擊隊員名單: 第一分隊(20人) 第二分隊:(25人) 第三分隊(2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