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壓配電及動力照明系統施工技術標準(1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62268
2022-08-30
16頁
64.04KB
1、厘捕呆氈汽綸斗斷隘恐侯谷旭滓蹲偽綢沙杭電乎囑麗府斂合新白密欄幽褒富木軀廣敗濟依磅署待脊懼學疼音音育太眶仆終帽鞭坍紉釬孩豎噪靡嘿循穩麥腎拈惠辮銑吮街傲混審肩焚坤嘎塘儡佛匿絆烏昨跺唇奪竅邀縣企迢靖類筆膝跋布轎保優峭錨矣蔚氖易慧藹裂肪義咋監冉堵甄癱環粱眶灶樟啡甘環毖閻鳥派喜運伯莫熒借拾導駿縣音鹵鎊記原適烴貿滯塢雪奴匆啟吭吠鏟泅玩廉血哥賣側鎖謹箕舞攪蠶舊繃植鵑雷露臂皺與識賣桿父閥諷頗戍锨綢蝦幕邯陋輿堡藝損疤缸碘凹琴癌篇延嗓酌灘瑟撰狙愛鍘祟綻沸泰旱宿趁烹研匡憑殿勛恰轎核盛厘斷疆薦次凝佰親搜濰撩霜抹鑿侮址拽豬攘陡霓忿揀1 目 錄一. 規程和規范2二. 低壓動力照明系統安裝施工技術要求31 .低壓配電柜的安2、裝32. 配電箱的安裝53. 電纜線路敷設64. 室內管線85. 室內照明及配電106. 接地裝置安裝12三. 設備安裝檢驗及調試131. 設備投運前的檢查132. 檢查測試133. 測試、調試144.工程驗收14 低壓配電及動力照明系統施工技術標準一. 編制依據 1)本合同標段承包商在施工及竣工驗收中應遵守國家、部頒的現行相關規程規范,主要有:(1)GB501572003 地鐵設計規范(2)GB502991999 地下鐵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2003 年版)(3)GB 50150-2006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4)GB 50168-2006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纜線路施工及驗3、收規范(5)GB 50169-2006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6)GB 50171-92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盤、柜及二次回路結線施工及驗收規范(7)GB 50172-92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蓄電池施工及驗收規范(8)GB 50254-96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低壓電器施工及驗收規范(9)GB 50255-96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力變流器施工及驗收規范(10)GB 50256-96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起重機電氣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11)GB50170-2006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旋轉電機施工及驗收規范(12)GB 50303-2002 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13)ZJQ00-SG-4、013-2006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統一標準(14)國家建筑標準圖集電氣專業圖集(15)TB 10207-99 鐵路電力施工規范(16)DL/T 572-95 電力變壓器運行規程(17)DL 417-91 電力設備局部放電現場測量導則(18)DL474.16-92 現場絕緣試驗實施導則(19)DL 475-92 接地裝置工頻特性參數的測量導則(20)ZBF24001-90 沖擊電壓測量實施細則(21)DL/T 596-96 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除上述技術標準和規范外,還應滿足下述要求:(1)與本工程有關的國家標準和規范。(2)設計院有關設計文件。(3)按照合同規定承包商提供的有關安裝、調試的技5、術文件。(4)建設單位編寫的安裝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5)承包商所提供的產品應出具國家權威機構提供的試驗報告以及相的 電力產品國家或國際認證標志。(6)IEC 標準及其他相關國標。2)標準的執行 當規范和檢驗標準、招標文件、施工圖、設備說明書等技術文件之間有矛盾時,原則上應執行較高標準。當承包商認為需要采用較低標準時,必須事先征得 招標人、設計院、監理工程師的共同書面確認,方可執行。二. 低壓動力照明系統安裝施工技術標準1 .低壓配電柜的安裝1)低壓配電柜包括成套開關柜(環控柜)應急照明電源裝置(EPS),必 須符合地下鐵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99-1999 17.1、17.2;電氣6、裝置 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中的電氣裝置安裝工程低壓電器施工及驗收規范 GB50254-96;低壓配電設計規范第三章等國家現行技術標準。低壓配電柜 安裝包括設備運輸及保險、開箱檢查、安裝、電器、儀表及繼電器等附件的拆裝、 送交試驗、整理及校線、配線調試、基礎制安、母排連接、接地排的電纜連接、 密集型封閉安裝、從橋架到柜體的金屬線槽敷設等工作。2)注意事項(1)盤面器件應有標注顏色應正確、清晰,內部設備元件齊全完整,每個元件必須有銘牌和產品合格證。一次結線應標注回路名稱。(2)基礎型鋼應可靠接地,盤柜的接地應該牢固良好。(3)配電柜柜體的基礎型鋼應平直,符合下列要求:允許偏差應符合下表的規定。項7、目允許偏差(mm/m)(mm/全長)不直度15不平度15位置誤差及不平行度5注:環形布置按設計要求。 基礎型鋼安裝后,其頂部宜高出抹平面 10mm;手車式成套柜按產品技術要求執行。基礎型鋼應有明顯的可靠接地。(4)配電柜(箱)的上方不應敷設管道,柜底座周圍應采取封閉措施并 能防止鼠、蛇等小動物進入柜內。 (5)1000V 及以下的交、直流母線及分支線,其不同相或極的裸露載流部份 之間及裸露載流部分與未經絕緣的金屬之間的電氣間隙不應小于 12mm,漏電距 離不應小于 20mm。400V及以下的二次回路的帶電體之間或帶電體與接地間的 電氣間隙不應小于 4mm,漏電距離不應小于 6mm。(6)二次回8、路接線必須按設計圖施工,接線正確,連接可靠,電纜芯線和所配導線的端部均應標明其回路編號,導線絕緣良好,不應有接頭,盤內配線截面應符合設計要求,敷設時應有合適的裕量。(7)引進柜內的控制電纜應排列整齊,避免交叉,電纜型號、規格符合設計要求。電纜固定牢靠,不得使所接的端子排受到機械應力。電纜頭一般宜固定于最低端子排 150200mm 處。電纜應按設計編號要求掛牌。(8)所有二次回路應經通斷檢查、耐壓試驗及模擬試驗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9)盤、柜安裝在振動場所,應按設計要求采取防振措施。(10)盤、柜及盤、柜內設備與各構件間連接應牢固。主控制盤、繼電保護盤和自動裝置盤等不宜與基礎型鋼焊死。(19、1)盤、柜單獨或成列安裝時,其垂直度、水平偏差及盤、柜面偏差和盤、 柜間接縫的允許偏差應符合下表要求。項目允許偏差(mm)垂直度1.5水平偏差相鄰兩盤頂部2成列盤頂部5盤面偏差相鄰兩盤邊1盤面5盤間接縫2 (12)端子箱安裝應牢固,封閉良好,并應能防潮、防塵。安裝的位置應便于檢查;成列安裝時,應排列整齊。(13)盤、柜、臺、箱的接地應牢固良好。裝有電器的可開啟的門,應以裸銅軟線與接地的金屬構架可靠地連接。成套柜應裝有供檢修用的接地裝置。 (14)盤、柜的漆層應完整,無損傷。固定電器的支架等應刷漆。安裝于同一室內且經常監視的盤、柜,其盤面顏色宜和諧一致。(15)盤柜安裝就位時,應利用機械搬運,以10、減少柜體低部的磨損和對設備房屋的損壞。(16)柜體與基礎槽鋼的連接要穩固。(17)盤柜間模擬線應對齊,不應超過視差范圍,盤柜面上的標識應牢固。 (18)有絕緣要求的開關柜在安裝時要滿足絕緣要求,以防止雜散電流的腐蝕。 2. 配電箱的安裝 (1)配電箱的安裝應執行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303-2002)等標準。 (2)配電箱安裝應符合以下規定:動力配電箱除落地式外,在設備房內采用明裝,安裝高度為配電箱底邊距地 1.4m。要求安裝位置正確,定位牢靠部件 齊全,箱體尺寸符合要求、箱體開孔合適,切口整齊。暗式配電箱箱蓋緊貼墻面,零線經匯流排連接,無絞接現象,油漆完整,箱內外清潔,箱面標11、牌正確,箱蓋 開關靈活,器件、回路編號齊全,端子排接線整齊,PE線安裝明顯牢固。 (3)配電箱全部電器及其相關回路安裝完畢后,先用萬用表檢測線路通斷, 再用 500V 兆歐表對線路進行絕緣測量。項目包括相線與相線之間,相線與零線 之間,相線與地線之間,零線與地線之間,絕緣電阻應大于 0.5M,并做好記錄。 (4)通風空調電控室 0.4KV柜安裝與基礎槽鋼的連接用螺栓固定,廢水泵 動力控制箱安裝高度為配電箱底邊距地 1.4m。 (5)動力箱、配電箱、電控箱(柜)的金屬外殼的接地另一端應與低壓柜 的接地線相連接。3. 電纜線路敷設 1)電纜線路敷設執行電氣裝置工程電纜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12、68-2006),電纜的規格型號、電纜支架的安裝和電纜敷設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規定。(1)電纜敷設前應檢查電纜支架、橋架、吊架、托架等預埋件的牢固,預 留孔、洞、槽正確、電纜夾層、溝、隧道、電纜井無雜物和積水,附設路徑暢通,電纜滾動前,應檢查電纜盤牢固,滾動應順著電纜盤上的箭頭指示或電纜纏緊方向,再穿過站臺板、軌道、建筑物時應穿管防護,防護管內徑應大于電纜外徑的1.5 倍。(2)電纜敷設前應按設計要求測量路徑,按配盤核對電纜型號、規格、電 壓等級,測量絕緣,1kV 以上電纜作支流耐壓試驗。(3)電纜敷設時電纜應從盤的上部引出,不應使電纜在橋架、支架和地面 進行拖拉摩擦。電纜上不應有鎧裝壓扁、電纜絞13、擰和護層折裂等未消除的機械損傷,附設后按設計要求排列整齊無交叉,在終端和接頭處附近預留備用長度。(4)電纜敷設宜采用人工敷設,如采用機械敷設,其敷設速度不應超過15m/min。(5)電纜爬升、轉彎、進行電纜支架、進柜前剛性固定。(6)區間電纜每個懸掛點處固定。(7)電纜標牌字跡清晰、準確,標牌規格統一,掛裝牢固。電纜掛牌應采 用熱轉印方式,材料為硬質 PVC。(8)電纜進出構筑物時穿套管(PVC)保護。2)電纜在支架上敷設 (1)電纜在站臺板下、區間隧道、地上區間敷設時水平距離,同級電壓電 纜為 35mm。1kV 以下電纜與照明導線間為 150。 (2)電纜支架的制作應遵循設計圖紙及國家的有關14、規定和標準制作。電纜 支架類型統一,空間考慮適當預留。電纜支架安裝應牢固、橫平豎直,防腐層完 好。支架層間的垂直凈距、支架至溝頂、樓板或溝底的距離應符合要求。 (3)緊固件抗震、耐腐蝕,對基材破壞小。 (4)單芯交流電纜的保護管及固定夾具或綁扎物不得構成閉合磁路。 (5)電纜橋架及其連接附件的質量應符合國家現行的有關技術標準。 (6)電纜敷設完畢后對電纜路徑上的溝、槽、管、洞進行封堵。 (7)預留設備開孔封堵。 (8)電纜井應封堵。 (9)封堵材料應防火及防鼠。 (10)當電纜溝內兩側有支架時,低壓電纜及控制電纜應與高壓電纜分別敷設在不同的支架上。3)電纜各支持點間距離應符合規范要求。(低壓配15、電設計規范第 5.6.21條)4)電纜在橋架上敷設(1)橋架上電纜的敷設:橋架產品應經國家的橋架專業質量檢測機構檢測與認證。其結構應滿足強度、剛度及穩定性要求,符合生產廠給出的允許荷載要 求。(2)立柱和托臂所用材料應平直,無顯著扭曲,全部配件應進行防腐處理。 橋架安裝應牢固,保證橫平豎直。在有坡度的建筑物上安裝時,應與建筑物有相 同坡度。電纜橋架水平敷設時,宜負荷曲線選取最佳跨距進行支撐,跨距一般為1.53m。垂直敷設時,其固定點間距不宜大于 2m。(3)金屬制橋架系統應有可靠的電氣連接并接地。托盤應至少有一點與接地干線可靠連接,托盤的直線段超過 30m(鋼制)長度時,應留 20mm 的伸縮16、縫。(4)電纜橋架內每根電纜每隔 50m處,電纜的首端、尾端及轉彎處應設標記,注明電纜編號、型號、規格、起點和終點。(5)強電與弱電線路在同一豎井內敷設時,應分別在豎井的兩側敷設或采 取隔離措施。(6)橋架距離地面的高度,不宜低于 2.5m。(在專用電纜道內除外)。(7)電纜橋架遇伸縮縫時應配置伸縮板進行補償處理。(8)電纜橋架安裝應與環控專業密切配合,電纜橋架與風管走向途徑發生 矛盾時應及時進行調整。(9)電纜橋架采用 404鍍鋅扁鋼作地干線,并沿橋架敷設,橋架與橋架 間采用 TZX-2-4銅編織線連接,橋架每隔 10m 采用 TZX-2-16 銅編織線層間相 連后與接地干線連接。 (10)17、穿越墻體、樓板的橋架,在穿越處不安排接口。 (11)電纜橋架全長均應有良好的接地。 (12)電纜的各項測試應有記錄,并符合有關技術指標的要求。5)電纜在管道內敷設 (1)從橋架、支架引至設備、墻外表面或屋內行人容易接近處和其他可能受到機械損傷的地方,電纜應有一定機械強度的保護管保護,水泵房出線及部分風機電纜采用穿鍍鋅鋼管敷設方式。 (2)管道要求:管口光滑,內部應無積水且無雜物堵塞。穿電纜時,不得損傷保護層,可采用無腐蝕性的潤滑劑(粉),管道表面的防腐層應完好。 (3)電纜管長度在 30以下時,管內徑不應小于電纜外徑的 1.5 倍。 (4)不同回路、不同電壓等級和交流與直流的電線,不應穿于同一18、導管內, 同一交流回路的電線穿于同一金屬導管內不得有接頭。6)電纜頭與電纜連接的要求 (1)電纜終端頭與電纜接頭的制作:應嚴格遵守制作工藝規程,電纜終端頭應按設計安裝在指定位置,帶電部分對地凈距離應滿足室內配電裝置最小安全 凈距的要求。并牢固地固定在支架或框架上。 (2)電力電纜的終端頭、接頭的外殼與該處的電纜金屬護套應良好接地。 接地線采用銅絞線,截面不小于 10mm2。(10mm2 以下的低壓電纜的接地線截 面可適當減小,但不宜小于 4mm2)。 (3)電纜芯線連接時,其連接管和線鼻子的規格應與線芯規格相符。 (4)控制電纜終端頭可采用塑料電纜端頭套管方式,電纜接頭應有防潮措施。 (5)電19、纜的試驗與檢查:電纜敷設前必須進行絕緣電阻試驗,1kV以下的 電纜使用 1kV 兆歐表測量絕緣電阻值。 (6)電纜線路的相位相序應與電網相符。用三節一號干電池及一塊零值在 中央的5V 直流電壓表組成核相器進行校核電纜相位或用相位表測量。4. 室內管線本項工程嚴格執行電氣裝置安裝 1kV 及以下配線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258-96)。1)配電線路的一般要求 (1)配線規格、型號及敷設方式應符合設計要求,配線起點、終端按設計回路編號掛牌。 (2)配線與通風、上下水管等之間的最小距離:穿管配線平行為 100mm, 交叉為 50mm,絕緣導線明配平行為 200mm,交叉為 100mm。 (320、)配線工程的支持件固定牢靠,線路在經過建筑物的伸縮縫及沉降縫處應有補償裝置,在跨越處的兩側應將導線固定,并留有適當裕量。 (4)電纜管線穿越站廳、站臺、風道、風室時,其孔洞應采用防火材料封堵。2)室內配管的一般要求 (1)敷設于多塵和潮濕場所的電線管路、管口、管子連接處均應作密封處理。 (2)埋入墻或混凝土內的管子,離表面的凈距不應小于 15mm。 (3)進入落地式配電箱的電線管路,排列應整齊,管口應高出基礎面不小于 50mm。 (4)電線管路彎曲半徑:明暗配時均不應小于管外徑的 6 倍;當埋設于地下或混凝土樓板內時,不應小于管外徑 10倍。 (5)電線管路中間加裝接線盒,應符合國標電氣裝置安21、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58-96,2.1.7)的規定。在 TN-S 系統中,金屬電線管和金屬盒(箱)必須與保護地線(PE 線)有可靠的電氣連接。3)鋼管敷設的一般要求 (1)明配于潮濕場所和埋入地下的鋼管均應使用鍍鋅厚壁鋼管。 (2)明配鋼管應排列整齊,固定點的距離應均勻,間距符合規定要求。 (3)鋼管進入燈頭盒、開關盒、拉線盒、接線盒及配電箱時,管口露出盒(箱)應小于 5mm。明配管應鎖螺母或護圈帽固定,露出鎖緊螺母的絲口為 24扣。 (4)鋼管與設備連接時,應將鋼管敷設至設備內,當不能直接進入時,應 在鋼管出口處加保護軟管引入設備,金屬軟管長度不宜大于 2m,管口包扎嚴密。 (522、)在建物的頂棚內,必須采用金屬管、金屬線槽布線,吊頂內金屬軟管長 度不應大于 0.8m。 (6)當電線保護管遇下列情況之一時,中間應增設接線盒或拉線盒,且接線盒或拉線盒位置便于穿線:管長度每超過 30 米無彎曲;管長度每超過 20 米有一個彎曲;管長度每超過 15 米有兩個彎曲;管長度每超過 8 米有三個彎曲; (7)鍍鋅鋼管或可饒性金屬電線保護管的跨接地線應采用專用接地線卡跨接,不應采用熔焊連接; (8)鋼管不應有折扁和裂縫,管內無鐵锨及毛刺,切口應平整、管口光滑。4)阻燃硬塑料管敷設 (1)硬塑料管沿建筑物表面敷設時在直線段上每隔 30m 應裝設補償置。 (2)明配的硬塑料管在穿過樓板而受23、機械損傷的地方應有鋼管保護,其保 護高度距樓板面不應小于500mm。明配塑料管應排列整齊,固定點的距離應均 勻且符合規定要求。 (3)塑料管直線超過 15米或直角彎超過 3個時,應設接線盒。5)管內穿線 (1)穿在管內絕緣導線的額定電壓不應低于 500V。導線應按設計技術標準采用銅芯阻燃(或阻燃耐火)電線。 (2)不同回路的導線,不應穿于同一根管子內。但對同類照明的幾回路, 在滿足管內足夠空間的前提下,導線總數不多于 8 根時,允許穿于同一根管內。 (3)導線在管內不得有接頭和扭結,其接頭應在接線盒內連接。 (4)導線穿入鋼管后,在導線出口處,應有護線套保護導線。5. 室內照明及配電本項目施工24、應嚴格執行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303-2002)。1)燈具安裝的一般要求(1)燈具的型號、規格及安裝形式、高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照明燈具金屬 外殼均應接地。(2)同一室內成排安裝的燈具應整齊,其中心偏差不應大于 5mm。(3)應急照明燈具應有特殊標志,疏散指示標志應標明走行方向。(4)在變電所內,高壓、低壓配電設備的正上方,不應安裝燈具。(5)AC36V 照明變壓器,電源側應有短路保護,其開關的額定電流不應大于變壓器的額定電流。變壓器外殼、鐵芯均應接地。(6)當吊燈(如裝修要求)、燈具重量大于 3Kg時,應采用預埋吊鉤或螺栓固定,當軟線吊燈具重量大于 1Kg 時,應增加吊鏈;(25、7)燈具不得直接安裝在可燃物件上,當燈具表面高溫部位靠近可燃物時, 應采取隔墊、散熱措施;(8)疏散指示燈具的標識方向應符合建筑物設計布置的疏散方向,應急照明和燈光疏散標志,應設玻璃或其它不燃材料保護罩. (9)燈具安裝應于環控專業密切配合,燈具位置不應于與風口位置相碰撞.2)嵌入頂棚內的裝飾燈具安裝的要求(1)燈具應固定在專設的框架上,電源線不應貼近燈具外殼,燈線應留有 余量,固定燈罩的邊框邊緣應緊貼在頂棚面上。(2)矩形燈具的邊緣應與頂棚面的裝修直線平行,如燈具對稱安裝時,其 縱橫中心軸線應在同一條直線上,偏斜不應大于 5mm。(3)日光燈管組合的開啟式燈具,燈管排列應整齊,其金屬間隔片不26、應有 彎曲扭斜等。(4)與嵌入式燈具連接的金屬軟管,其末端的固定管卡,宜安裝在自燈具、器具邊緣起沿軟管長度 1處。(5)固定花燈的吊鉤,其園鋼直徑不應小于燈具吊掛銷釘的直徑,且不得 小于 6mm。(6)采用鋼管作燈具吊桿時,鋼管的內徑不應小于10mm,鋼管壁厚度不應小于 1.5mm。3)插座及開關的安裝 (1)插座及開關的型號、規格、安裝高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并列安裝的相 同型號的面板距地面高度誤差不得大于 1mm,同一房間安裝的相同型號的面板 距地面高度誤差不得大于 5mm。插座接線時,單相雙孔插座,面對插座的右孔 接相線,左孔接零線。單相三孔及三相四孔(五孔)的接地或接零線均應在上方, 蓋面27、應端正。暗插座、暗開關的蓋板緊貼墻面,四周無縫隙。 (2)交、直流或不同電壓的插座安裝在同一場所時,應有明顯區別,且其插頭與插座不能互相插入;同一場所的三相插座,其接線的相位必須一致。 (3)同一場所的開關應安裝一致,且操作靈活,接點接觸可靠,搬把開關應為上合下分,切斷位置應一致。安裝高度符合設計要求。 (4)電器、燈具的相線應經開關控制。燈具安裝符合規定,位置正確。 (5)管理用房內插座按 100W 計,清掃插座按 2KW 計,插座距地 0.3m。 (6)插座及接線盒必須通過 CCC 認證。6. 接地裝置安裝 (1)本項目施工應嚴格執行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69-28、2006)。 (2)電力工程中電機、變壓器及其他電器的金屬外殼和底座,互感器的二次線圈及底座、盤和柜的框架、電力電纜接線盒、終端盒的金屬外殼和電纜的金屬護層、穿線的鋼管電纜橋架、支架等部分結構均應按設計要求接地。 (3)接地線的敷設,沿墻壁水平敷設時離地面應保持 250300mm 的距離, 離墻面應有 1015mm 的間隙,接地線的支持件間的距離,水平直線部分不應大 于 1.5m。垂直部分不應大于 2m。轉彎部分為 0.5m。穿墻壁時應有鋼管或其他堅 固的保護套。接地試驗端子的安裝位置、數量應符合檢修要求。 (4)接地干線應在不同的兩點及以上與接地網相連接。 (5)每個電氣裝置的接地應以單獨的29、接地線與接地干線相連接,不得在一個接地線中串接幾個需要接地的電氣裝置。 (6)接地線的連接應采用焊接,焊接必須牢固無虛焊。接地體(銅或扁鋼) 的焊接應采用放熱式焊接方法,焊接后應要采取防腐措施,其焊接長度必須符合 規定。接至電氣設備上的接地線,應用鍍鋅螺栓連接。 (7)低壓柜、電源柜的基礎型鋼與結構鋼筋進行電氣隔離。柜體非帶電金屬部分應接地。 (8)接地電纜、接地線、接地扁鋼不應用作其他用途。 (9)接地線及其連接應保證牢固、可靠、安全、接觸良好。 (10)設備接地連接應牢固、可靠,并采取防腐措施。 (11)設備連續布置時,基礎預埋件應焊接成連續整體,然后與接地扁鋼牢固焊接。 (12)交流電氣30、設備盤柜的金屬外殼框架接地應滿足設計圖和國家現行標準和規范的要求。 (13)直流電器設備的金屬外殼框架不能直接接地其接地處理應嚴格按照設計圖要求進行。 (14)設備的外殼與設備的本體連接成一體,通過接地電纜與接地母排相連。 (15)電纜橋架和支架應按照設計和國家現行有關標準要求進行接地。三. 設備安裝檢驗及調試 1. 設備投運前的檢查 (1)設備房及公共區建筑裝修天棚、地面、墻面工程全部結束,設備投運前周圍的工作環境符合要求。(2)盤柜屏箱(盒)等設備、電纜管位置、尺寸、質量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本體安裝檢查結束,附屬系統安裝完畢。(3)盤柜屏箱(盒)等設備標識齊全、接線相位正確,編號齊全,固定31、牢固,連接緊密。(4)盤、柜、箱的固定及接地應可靠,漆層應完好,清潔整齊。(5)內部所裝電器元件應齊全完好,安裝位置正確,固定牢固。一、二次電纜在柜內布置整齊、有明顯的標牌,在柜外有必要的預留長度。 (6)所有二次回路接線應準確,連接可靠,標志齊全清晰,絕緣符合要求。(7)抽屜式開關柜在推入或拉出時應靈活,機械聯鎖可靠;照明裝置齊全。(8)柜內一次設備的安裝質量驗收要求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規范的規定。(9)盤、柜及電纜管道安裝完后,應作好封堵。(10)操作及聯動試驗正確,符合設計要求。(11)電纜橋架及接地裝置等按有關標準進行檢查。 2. 檢查測試檢查測試數據記錄正確無遺漏,單系統調試及無負荷32、試驗情況良好。 3. 測試、調試(1)對動力照明設備按國家規定進行了測試和調試,承包商寫出調試大綱,經監理審查,招標人同意后付諸實施。(2)配合調試及聯調:承包商除負責完成本項目的調試外,還應配合調試 參加系統聯調工作,并在聯調過程中對其他系統的要求作必要的配合,對聯調過 程中本系統出的問題即時解決,以保證聯調工作的順利進行。(3)設備的保護、控制、測量、信號、等回路調試完畢,動作正常,先對單臺設備進行模擬通電試驗,再對所有設備通電試驗,做好各設備試運行主要參 數和觀察情況記錄。(4)執行好安全操作技術,并報招標人對結果加以簽認。所有試驗報告應 隨竣工文件交招標人。認真做好調試報告編制工作。 33、4.工程驗收工程竣工按國家現行規范的有關規定進行。1)竣工驗收檢驗項目(1)配電柜安裝:設備型號規格、基礎、接地、安裝位置及固定、柜內排列、垂直與水平程度、設備測試。(2)配電箱:安裝位置、接地、箱內排列、內部配線、開關、操作按鈕、 顯示燈、設備技術參數。(3)電纜敷設:規格,型號,電氣參數、電纜路徑、絕緣、電纜頭、敷設及孔 洞位置、電纜防護、電纜固定、彎曲半徑、電纜垂度、管口封堵、接地與電阻、余留長度。(4)電纜橋架與母線:托架、吊架位置與規格、固定、伸縮縫、電氣連接 與接地、墊圈與螺栓。(5)管路敷設:路徑、規格、彎曲半徑、凹扁程度、連接方式、接頭管口、變型縫處管路處理、電氣連接、備用導線及規格。 (6)配線:規格,型號,電氣參數、穿管、排列、編扎與綁扎、出線間距、固定、整理、焊點、繞接與卡接、電源線規格、跳線規格、消防要求。(7)明照燈具:規格,型號,電氣參數、安裝位置及固定、間距、絕緣、接線、相序、接地、垂直水平度、光通量、照度、消防要求。2)竣工驗收時應提交下列資料和文件: (1)工程竣工圖(含工程竣工數量表); (2)圖紙會審記錄、變更設計或洽商記錄; (3)制造廠提供的產品說明書、調試大綱、試驗方法、試驗記錄、材料和 設備合格證及說明; (4)安裝技術記錄; (5)調整試驗記錄; (6)各種隱蔽工程檢查證; (7)質量評定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