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施工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方案(1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62388
2022-08-30
19頁
80.04KB
1、鉀搏啞博漚偵允逝速喲安艦恬該矩蹲兢鴦剎隧輸猙提慶是擰欄虱亥例封跳得餾閏窩鴛偶古虎蝗鐵舶東褲拋箱牲住下恒鴿盛綽搪芋聞惕族尹縛敏講筒磷環區沃個譏察潰羞信膀椎殿恩婦巒擊原草活森僻罵云蘊策糾氛千撮橡覺令葦雍植傀悟薦謂早拌軌代吐琵叛標限紹碴妮敏幻墻灌檢窯沿瘦天懇妄黍貯赤滑宮孤郝逆舊打隋省粘坐院魁匝谷蕾鋼勘奇型澆諜嚨莉擊根瀕私耕頭絡穿奸岡灤餓竿裔銀亞皮附竿搶螢眾滓必筏獸悟快謂駝炳梁純是彭玉敷誓龐暫梁捻徊殊扇碰廷減殊泥于裁奠賣福憾開磋蜜左庶濰積當氰惋狽晤府飾烷蜜督嫩雜潰俗鎊樣嘲駛繼簧樊交爬盅孵茂貯灤氦姐堤癸墜殘興攏間茨卉地鐵施工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地鐵施工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目錄1、鉆孔灌注樁2、土方開挖及回填2、3、鋼筋工程4、模板支架工程5、混凝土結構6、防水工程7、盾構施工8、暗挖工程o 鉆孔灌注樁鉆孔灌注樁質量通病1、偏孔2、縮孔3、鋼筋籠上浮4、斷樁o 鉆孔灌注樁鉆孔灌注樁質量通病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1、偏孔成因分析: (1)施工場地不平整,不堅實。(2)鉆機部件磨損,接頭松動,鉆桿彎曲。(3)鉆頭晃動偏離軸線,擴孔較大。(4)遇有地下障礙物,把鉆頭擠向一側。 防治措施: (1)鉆機就位時,應使轉盤,底座水平,使天輪的輪緣、鉆桿的卡盤和護筒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線上,并在鉆進過程中防止位移。(2)場地平整堅實,鉆機就位后,校核鉆桿垂直度。(3)偏斜過大時,應回填強度高于障礙物的物體,待沉積密實后再鉆。3、o 鉆孔灌注樁2、縮孔(孔徑小于設計孔徑)成因分析:(1)軟土層受地下水位影響和周邊車輛振動(2)塑性土膨脹,造成縮孔(3)鉆錘磨損過甚,焊補不及時防治措施:(1)成孔時,應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快速通過,在成孔一段時間,孔壁形成泥皮,孔壁不會滲水,亦不會引起膨脹(2)及時焊補鉆錘,并在軟塑土地層采用失水率小的優質泥漿護壁(3)采用上下反復掃孔的辦法,以擴大孔徑。o 鉆孔灌注樁3、鋼筋籠上浮成因分析(1)砼在進入鋼筋籠底部時澆筑速度太快。(2)鋼筋籠未采取固定措施。(3)第一次澆筑砼方量不足防治措施(1)澆筑砼前,應將鋼筋籠固定在孔位護筒上。(2)當砼上升到接近鋼筋籠下端時,應放慢澆筑速度,4、減小砼面上升的動能作用,以免鋼筋籠頂被托而上浮。當鋼筋籠被埋入砼中有一定深度大,再提升導管,減少導管埋入深度,使導管下端高出鋼筋籠下端相當距離時再按正常速度澆筑。在通常情況下,可以防止鋼筋籠上浮。(3)當發現鋼筋籠開始上浮時,應立即停止澆注,并準確計算導管埋深和已澆砼標高,提升導管后再進行澆注,上浮現象即可消除。o 鉆孔灌注樁4、斷樁成因分析 (1)砼塌落度太小,骨料太大,運輸距離過長,砼和易性差,致使導管堵塞,疏通堵管再澆筑砼時,中間就會形成夾泥層。(2)計算導管埋深時出錯,或盲目提升導管,使導管脫離砼面,再澆筑砼時,中間出現夾泥層。(3)鋼筋籠將導管卡住,強力拔管時,使泥漿進入砼中。(4)5、灌注時間過長,上部砼已接近初凝,形成硬殼,而且隨時間增長,泥漿中殘渣將不斷沉淀,從而加厚了積聚在砼表面的沉淀物,造成砼灌注極為困難,造成堵管與導管拔不上來,引發斷樁事故。(5)導管接頭處滲漏,泥漿進入管內,混入砼中。(6)砼供應中斷,不能連續澆筑,中斷時間長,造成堵管事故。o 鉆孔灌注樁防治措施(1)砼配合比應嚴格按照有關水下砼的規范配置,并經常測試坍落度,防止導管堵塞。(2)開始澆砼時盡量積累大量砼,產生極大的沖擊力可以克服泥漿阻力。(3)快速連續澆注,使砼和泥漿一直保持流動狀態,可防導管堵塞。(4)嚴禁不經測算盲目提拔導管,防止導管脫離砼面。(5)鋼筋籠主筋接頭要焊平,以免提升導管時,法蘭6、卡住鋼筋籠。(6)澆筑砼應使用經過檢漏和耐壓試驗的導管。(7)澆筑砼前應保證砼供應連續,至少可使用兩家商砼以備應急之用。o 土方開挖及回填土方開挖及回填質量通病1、挖方邊坡塌方2、回填出現橡皮土3、回填土下沉o 土方開挖及回填1、挖方邊坡塌方通病及形成原因挖方邊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積發生塌方或滑坡現象。(1)采用機械整平,未遵循由上而下分層開挖的順序,坡度過陡或將坡腳破壞,使邊坡失穩,造成塌方或流坡。(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地段開挖邊坡,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地表滯水或地下水侵入坡體內,使土的粘聚力下降,坡腳被沖蝕掏空,邊坡在重力作用下失穩而引起塌方。(3)在邊坡頂部大量堆土或堆放建筑材7、料,或行駛施工機械設備、運輸車輛。o 土方開挖及回填預防措施及處置(1)開挖邊坡時應遵循由上而下,分層開挖的順序,合理放坡,不要過陡,同時避免切割坡腳,以防導致邊坡失穩而造成塌方。(2)在有地表滯水或地下水作用的地段,應做好排、降水措施,以攔截地表滯水和地下水,避免沖刷坡面和掏空坡腳,防止坡體失穩。應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坡體發生側移。(3)施工中避免在坡頂堆土和存放建筑材料,并避免行駛機械設備和車輛振動,以減輕坡體負擔,防止塌方。o 土方開挖及回填2、土方出現橡皮土通病及形成填土受夯打(碾壓)后,基土發生顫動,受夯擊(碾壓)處下陷,四周鼓起,形成軟塑狀態,而體積并沒有壓縮,人踩上去有一種顫動的感8、覺。在人工夯土地基內,成片出現這種橡皮土(又稱彈簧土),將使地基的承載力降低,變形加大,地基長時間不能得到穩定。 在含水量很大的粘土或粉質粘土、淤泥質土、腐殖土等原狀土地基土進行回填,或采用這種土作土料進行回填時,由于原狀土被擾動,顆粒之間的毛細孔遭到破壞,水分不易滲透和散發。當施工時氣溫較高,對其進行夯擊或碾壓。表面形成一層硬殼,更加阻止了水分的滲透和散發,因而使土形成軟塑狀態的橡皮土。這種土埋藏越深,水分散發越慢,長時間不易消失。o 土方開挖及回填預防措施及處置(1)夯(壓)實填土時,應適當控制填土的含水量,土的最優含水量可通過擊實試驗確定,工地簡易的檢驗,一般以手握成團,落地開花為宜。(9、2)避免在含水量過大的粘土、粉質粘土、淤泥質土、腐殖土等原狀土上進行回填。(3)填方區如有地表水時,應設排水溝排走。(4)暫停一段時間回填,使橡皮土含水量降低。(5)用干土、石灰粉、碎磚等吸水材料均勻摻入橡皮土中,吸收土中水分,降低土的含水量。將橡皮土翻松、晾曬、風干至最優含水量范圍,再夯(壓)實。將橡皮土挖除,采取換土回填夯(壓)實,或填以:灰土、級配砂石夯(壓)實。o 土方開挖及回填3、基坑回填土下沉通病及形成(1)回填土夯實未達到要求的密實度。(2)回填土料中夾有大量干土塊,受水浸泡產生沉陷;或采用含水量大的粘性土、淤泥質土、碎塊草皮作土料,回填質量不合要求。(3)回填土采用水泡法沉實,10、含水量大,密度達不到要求。o 土方開挖及回填 預防措施及處置(1)回填土采取嚴格分層回填、夯實。每層虛鋪厚度不得大于300mm。土料和含水量應符合規定。回填土密實度按規定抽樣檢查,使符合要求。(2)回填土料中不得含有大于50mm直徑的土塊,不應有較多的干土塊,急需進行下道工序時,宜用2:8或3:7灰土回填夯實。(3)確保回填土含水量符合要求。 o 鋼筋工程鋼筋工程施工通病 通病及形成 1、鋼筋原材或加工構件存儲條件較差,嚴重銹蝕。 2、在加工過程中成型質量差: (1)未統一下料,下料不準; (2)對復雜節點未綜合空間相交叉的關系放樣;(3)尺寸、角度差、不直不順、彎點不準,彎鉤偏短; (4)不11、同等級鋼筋,不注意不同彎曲成型半徑要求;(5)運輸堆放時變形未作修正。 o 鋼筋工程 3、施工過程通病 (1)鋼筋接頭錯誤;(2)搭接長度不足 (3)錨固長度不足(4)焊接質量不符合要求(焊接長度、焊條規格) (5)洞口預埋件加固不足 (6)二批筋長度不足 (7)鋼筋保護層厚度不符合設計要求 防治方法 1、對鋼筋原材堆放場地做好防護,銹蝕嚴重的鋼筋必須在送檢合格后方可使用。 2、嚴格按圖紙要求進行統一下料,核對好尺寸、角度。 3、嚴格按圖紙要求進行施工,加強檢查發現不合格處立即返工。o 模板工程通病及形成(1)澆注混凝土過程跑模、漏漿(2)模板接縫、尺寸偏差預治措施及處置(1)模型支架搭設須進12、行設計,并經受力檢算合格后才能付諸實施,實施過程中須嚴格按設計要求施工,不得擅自更改降低標準,以免改變受力體系運行狀況。(2)模型安裝須牢固可靠,板縫密貼,并確保幾何尺寸及預留孔洞位置的準確性,避免在混凝土灌注過程中跑模,漏漿等質量通病出現。(3)模型須經自檢、復檢、專檢合格后方可進行混凝土灌注施工。混凝土灌注過程中,搗固器嚴禁直接接觸模板,以免造成變形和漏漿,并設置專門的看模人員巡視模板支架情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 o 模板工程(4)在模板面板背后釘緊縱向次梁為100100木方,沿結構橫截面方向間距350mm布置,然后用橫托對頂支撐,避免其在澆砼時因側壓力而跑模。(5)工程中使用的模板表13、面平整,無翹曲,無損壞,每次拆模后必須清除模板表面垃圾,并涂刷脫模劑。使用過程中,損壞的模板須經修整達到要求后方可繼續使用。(6)擋頭模板采用木模,設置時須滿足施工縫中各種止水材料的設置位置,并保證其穩定、可靠、不變形、不漏漿。 o 模板工程o 混凝土工程(1)蜂窩(2)麻面(3)孔洞(4)露筋(5)混凝土表面不平整(6)混凝土表面裂縫(7)外觀尺寸偏差o 混凝土工程1、蜂窩 現象:混凝土結構局部出現酥松、砂漿少、石子多、石子之間形成空隙類似蜂窩狀的窟窿。 產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當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計量不準,造成砂漿少、石于多;(2)混凝土攪拌時間不夠,未拌合均勻,和易性差,14、振搗不密實;(3)下料不當或下料過高,未設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漿離析;(4)混凝土未分層下料,振搗不實,或漏振,或振搗時間不夠;(5)模板縫隙未堵嚴,水泥漿流失;(6)鋼筋較密,使用的石子粒徑過大或坍落度過小;(7)基礎、柱、墻根部未稍加間歇就繼續灌上層混凝土。 o 混凝土工程防治的措施 (1)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經常檢查,做到計量準確,混凝土拌合均勻,坍落度適合澆灌應分層下料,分層振搗,防止漏振,模板縫應堵塞嚴密,澆灌中,應隨時檢查模板支撐情況防止漏漿。 (2)小蜂窩:洗刷干凈后,用1:2或1:25水泥砂漿抹平壓實;較大蜂窩,鑿去蜂窩處薄弱松散顆粒,刷洗凈后,支模用高一級細石混凝土仔15、細填塞搗實,較深蜂窩,如清除困難,可埋壓漿管、排氣管,表面抹砂漿或灌筑混凝土封閉后,進行水泥壓漿處理。o 混凝土工程2、麻面 現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現缺漿和許多小凹坑、麻點,形成租糙面,但無鋼筋外露現象。 產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漿渣等雜物未清理于凈,拆模時混凝土表面被粘壞;(2)模板未澆水濕潤或濕潤不夠,構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過多出現麻面;(3)摸板拼縫不嚴,局部漏漿;(4)模扳隔離刑涂刷不勻,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與模板粘結造成麻面;(5)混凝土振搗不實,氣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點。 o 混凝土工程防治措施 (1)模板表面清理干凈,不得粘有干硬16、水泥砂漿等雜物,澆筑混凝土前,模板縫隙,應用膠帶等封嚴,模扳隔離劑應選用長效的,涂刷均勻,不得漏刷;混凝土應分層均勻振搗密實,至排除氣泡為止; (2)在麻面部位澆水充分濕潤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漿,將麻面抹平壓光。 o 混凝土工程3、孔洞 現象:混凝土結構內部有尺寸較大的空隙,局部沒有混凝土或蜂窩特別大,鋼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產生的原因 (1)在鋼筋較密的部位或預留孔洞和埋件處,混凝上下料被擱住,未振搗就繼續澆筑上層混凝土; (2)混凝上離析,砂漿分離,石子成堆,嚴重跑漿,又未進行振搗。 (3)混凝土一次下料過多,過厚,下料過高,振搗器振動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內掉入具、木塊17、泥塊等雜物,混凝土被卡住。o 混凝土工程防治措施 (1)在鋼筋密集處及復雜部位,采用細石混凝土澆灌,在模板內充滿,認真分層振搗密實,預留孔洞,應兩側同時下料,側面加開澆灌門,嚴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塊、模板工具等雜物掉入混疑土內,應及時清除干凈; (2)將孔洞周圍的松散混凝土和軟弱漿膜鑿除,用壓力水沖洗,濕潤后用高強度等級細石混凝土仔細澆灌、搗實 。 o 混凝土工程4、露筋 現象:混凝土內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結構構件表面。產生原因 (1)混凝土振搗時鋼筋墊塊移位,或墊塊太少,鋼筋緊貼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2)鋼筋混凝土構件斷面小,鋼筋過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鋼筋上水泥漿不能充滿鋼筋周圍,18、使鋼筋密集處產生露筋。 (3)混凝土振搗時,振搗棒撞擊鋼筋,將鋼筋振散發生移位,因而造成露筋。 (4)在澆筑完成后的外力破壞。 處理方法:首先將外露鋼筋上的混凝土渣子和鐵銹清理干凈,然后用水沖洗濕潤,用1:2或1:2.5水泥砂漿抹壓平整;如露筋較深,應將薄弱混凝土全部鑿掉,沖刷干凈潤濕,用提高一級標號的細石混凝土搗實,認真養護。o 混凝土工程5、混凝土板表面不平整 產生原因: (1)模板支架未固定緊密,在澆筑過程中脹模。 (2)混凝土未達到一定強度就上人操作或運料,混凝土板表面出現凸凹不平的卸痕。 預防措施:(1)模板支架應固定緊密。 (2)控制混凝土板澆灌厚度,振搗方向宜與澆灌方向垂直,使板19、面平整,厚度一致。o 混凝土工程6、混凝土裂縫 現象:混凝土在施工過程中由于溫度、濕度變化,混凝土徐變的影響,地基不均勻沉降,拆模過早,早期受振動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混凝土裂縫發生。 預防措施: (1)加強混凝土早期養護,澆灌完的混凝土要及時養護,防止干縮,冬季施工期間要及時覆蓋養護,防止冷縮裂縫產生。 (2)大體積現澆混凝土施工應合理設計澆筑方案,避免出現施工縫。 (3)加強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時應結合實際條件,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塌落度等符合規定的要求并嚴格控制外加劑的使用,同時應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沖擊。 o 混凝土工程處理方法: 當裂縫較細,數量不多時,可將裂縫用水沖洗后,用20、水泥漿抹補;如裂縫開裂較大較深時,應沿裂縫鑿去薄弱部分,并用水沖洗干凈,用1:2.5水泥砂漿抹補。此外,加壓灌入不同稠度的改性環氧樹脂溶液補縫,效果也較好。o 混凝土工程7、外形尺寸偏差 現象:表面不平整,整體歪斜,軸線位移。 產生原因:(1)模板自身變形,有孔洞,拼裝不平整。 (2)模板體系的剛度、強度及穩定性不足,造成模板整體變形和位移。(3)混凝土下料方式不當,沖擊力過大,造成跑模或模板變形。 (4)振搗時振搗棒接觸模板過度振搗。(5)放線誤差過大,結構構件支模時因檢查核對不細致造成的外形尺寸誤差。 o 混凝土工程處理方法: (1)模板使用前要經修整和補洞,拼裝嚴密平整。 (2)模板加固21、體系要經計算,保證剛度和強度;支撐體系也應經過計算設置,保證足夠的整體穩定性。(3) 下料高度不大于2米。隨時觀察模板情況,發現變形和位移要停止下料進行修整加固。 (4)振搗時振搗棒避免接觸模板。 (5)澆筑混凝土前,對結構構件的軸線和幾何尺寸進行反復認真的檢查核對。 處理方法:無抹面的外露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可增加一層同配比的砂漿抹面;整體歪斜、軸線位移偏差不大時,在不影響正常使用的情況下,可不進行處理;整體歪斜、軸線位移偏差較大時,需經有關部門檢查認定,并共同研究處理方案。 o 防水工程卷材防水層褶皺、空鼓 現象 鋪貼后的卷材表面不平整,敲擊表面有空鼓。 防治與治理措施 (1)防水粘貼前對基22、面進行處理, 確保基面平整。 (2)陰陽角處理應注意圓滑過渡,陰角:采用1:2.5的水泥砂漿做成R50mm的圓弧或50x50mm的倒角;陽角:做成R20mm的圓弧或20x20mm的倒角,圓滑過渡后鋪設防水加強層。 o 防水工程混凝土施工縫滲漏水 現象 施工縫處的混凝土松散,骨料集中,接搓明顯,沿縫隙處滲漏水。 防治與治理措施 (1)混凝土澆筑時一定要按要求進行,加強施工縫處的混凝土振搗,保證搗固密實。(2)施工縫留設時一定要注意打毛表面,當在留設的施工縫上繼續施工時,一定要注意施工縫的清理,鑿除表面松動的石子、浮粒及雜物,并用水沖洗干凈,施工上層結構時在施工縫處先澆筑一層與混凝土灰砂比相同的水23、泥砂漿。若在留設施工縫時未打毛,在施工上部結構時一定要先打毛,然后根據施工縫的處理方法進行處理。(3)確保預埋鋼板位置準備,搭接焊接質量合格。o 盾構施工(1)地表沉降、隆起(2)盾尾密封裝置泄漏 (3) 同步注漿漿管堵塞 (4)管片拼裝錯臺 (5)管片接縫滲漏(6)管片破碎 o 盾構施工1、 地表隆起、沉降 原因分析: (1)推進過程中土壓過大或過小未能平衡刀盤前土體土壓,從而造成地表的隆起與沉降。 (2)在推進過程中同步注漿量較少或未及時同步注漿,未能有效填充管片外壁空隙而產生地表的沉降。 (3)盾尾密封效果不好,注漿壓力又偏高,漿液從盾尾滲入隧道,造成有效注漿量不足: (4)漿液質量不好24、,強度達不到要求,不能起到支護作用,造成地層變形量過大; (5)注漿過程不均勻,推進過程中有時注漿壓力大,注漿量足,有時注漿量少,甚至不注漿,造成對土體結構的擾動和破壞,使地層變形量過大。o 盾構施工防治措施 (1)在推進過程中平穩推進減小對周圍土體的擾動并保證適當的土壓。(2)注漿應均勻,根據推進速度的快慢適當地調整注漿的速率,盡量做到與推進速率相符;通過地面監測情況調整注漿量和注漿壓力。 (3)提高拌漿的質量,保證壓注的漿液的強度; (4) 推進時同時、均勻、經常地壓注盾尾密封油脂,保證盾尾鋼絲刷的使用功能。 o 盾構施工治理方法 (1)根據地面變形情況及時調整注漿量、注漿部位,對于沉降大25、的部位可采用補壓漿的措施; (2) 損壞的盾尾進行更換,或采用在盾尾內墊海綿的方法對盾尾進行堵漏; (3) 注漿口離盾尾太近引起盾尾漏漿,可采用從管片上進行壁后注漿的方法,減少漿液的滲漏。o 盾構施工2、盾尾密封裝置泄漏 現象:地下水、泥及同步注漿漿液從盾尾的密封裝置滲漏進入盾尾的盾殼和隧道內,嚴重影響工程進度和施工質量,甚至對工程安全帶來災難。 原因分析 (1)管片與盾尾不同心,使盾尾和管片間的空隙局部過大,超過密封裝置的密封功能界限:(2)密封裝置受偏心的管片過度擠壓后,產生塑性變形,失去彈性,密封性能下降; (3) 盾尾密封油脂壓注不充分,盾尾鋼刷內侵入了注漿的漿液并固結,盾尾刷的彈性喪26、失,密封性能下降; (4)盾構后退,造成盾尾刷與管片間發生刷毛方向相反的運動,使刷毛反卷,盾尾刷變形而密封性能下降,嚴重影響盾尾密封壽命; (5)盾尾密封油脂的質量不好,對盾尾鋼絲刷起不到保護的作用,或因油脂中含有雜質堵塞泵,使油脂壓注量達不到要求。o 盾構施工預防措施 (1)嚴格控制盾構推進的糾偏量,盡量使管片四周的盾尾空隙均勻一致,減少管片對盾尾密封刷的擠壓程度;(2)及時、保量、均勻地壓注盾尾油脂;(3)控制盾構姿態,避免盾構產生后退現象; (4)采用優質的盾尾油脂,要求有足夠的粘度、流動性、潤滑性、密封性能。 治理方法 (1)對已經產生泄漏的部位集中壓注盾尾油脂,恢復密封的性能; (227、)管片拼裝時在管片背面塞人海綿,將泄漏部位堵住;(3)有多道盾尾鋼絲刷的盾構,可將最里面的一道盾尾刷更換,以保證盾尾刷的密封性;(4)從盾尾內清除密封裝置鋼刷內雜物。o 盾構施工3、 同步注漿漿管堵塞 現象:采用單液漿注漿時漿管堵塞,無法注漿,甚至發生漿管爆裂的情況,嚴重影響施工質量和進度。 原因分析 (1) 停止注漿的時間太長,留在漿管中的漿液結硬,引起堵塞; (2)漿液中的砂含量太高,沉淀在漿管中,使漿管通徑逐漸減小,引起堵塞; (3)漿管的三通部位在壓漿過程中有漿液積存,時間長了就沉淀凝固。 預防措施 (1)停止推進時定時用漿液打循環回路,使管路中的漿液不產生沉淀。長期停止推進,應將管路28、清洗干凈; (2)拌漿時注意配比準確,攪拌充分; (3) 定期清理漿管,清理后的第一個循環用膨潤土泥漿壓注,使注漿管路的管壁潤滑良好; (4) 經常維修注漿系統的閥門,使它們啟閉靈活。 治理方法 將堵塞的管子拆下,將堵塞物清理干凈后重新接好管路。o 盾構施工4、 管片拼裝錯臺 現象:管片錯臺是拼裝好的管片同一環各片,或者是管片與管片之間的內弧面不平整。管片的錯臺,一般是由于受力不均勻造成的,當某點的集中荷載超過了設計極限后,必然會導致管片的相對位移。 原因分析 (1)管片選型不當,管片拼裝的中心與盾構機中心不同心,管片與盾尾相碰,為了安裝管片,人為將管片徑向偏移,造成錯臺。 (2)管片安裝時,29、在盾尾殘留的渣土未清理干凈,尤其是底部,有時是盾尾漏泥沙,清理困難,在此位置的某片管片很難就位,甚至螺栓難以插入,造成錯臺。 (3)盾構機姿態調整不當,或者由于其它原因姿態不利控制時候,引起盾構機姿態大幅度改變。管片脫離管片時,受到盾構機殼體的擠壓而造成管片錯臺。 o 盾構施工防治措施 (1)合理配置各種類型的管片,轉彎管片的比例必需達到實際施工的需求,嚴格控制管片螺栓的質量。 (2)在施工過程中,依據實際施工情況,根據不同類型的管片設計參數,選擇合理類型的管片,保證管片軸心與盾構機軸心一致.施工時主要以千斤頂形程差,和盾尾間隙等為依據。 (3)安裝管片時,必須嚴格執行操作規范。 (4)不應對30、盾構機姿態過急的調整。 o 盾構施工5、管片接縫滲漏 現象:地下水從已拼裝完成管片的接縫中滲漏進入隧道。 原因分析 (1) 管片拼裝的質量不好,接縫中有雜物,管片縱縫有內外張角、前后喇叭等,管片之間的縫隙不均勻,局部縫隙太大,使止水條無法滿足密封的要求,周圍的地下水就會滲漏進隧道; (2)管片碎裂,破損范圍達到粘貼止水條的止水槽時,尤其是管片角部碎裂,止水條與管片間不能密貼,水就從破損處滲漏進隧道; (3)糾偏量太大,所貼的楔子墊塊厚度超過止水條的有效作用范圍; (4)止水條粘貼質量不好,粘貼不牢固,使止水條在拼裝時松脫或變形,無法起到止水作用; (5) 止水條質量不符合質量標準,強度、硬度、31、遇水膨脹倍率等參數不符合要求,而使止水能力下降; (6) 對已貼好止水條的管片保護不好,使止水條在拼裝前已遇水膨脹,管片拼裝困難且止水能力下降。 o 盾構施工防治措施 (1)提高管片的拼裝質量,及時糾環面,拼裝時保證管片的整圓度和止水條的正常工況,提高縱縫的拼裝質量; (2)對破損的管片尤其是管片角部及時進行修補,運輸過程中造成的損壞應在貼止水條以前修補好。對于因為管片與盾殼相碰而在推進或拼裝過程中被擠壞的管片,也應原地進行修補,以對止水條起保護作用; (3)控制襯墊的厚度,在貼過較厚襯墊處的止水條上應按規定加貼一層遇水膨脹橡膠條;(4)應嚴格按照粘貼止水條的規程進行操作,清理止水槽,膠水不流32、淌以后才能粘貼止水條: (5)采購質量好的止水條產晶,在施工過程中定期抽檢止水條的質量,產品須檢驗合格方能使用;o 盾構施工治理方法 (1)對滲漏部分的管片接縫進行注漿;(2)利用水硬性材料在滲漏點附近進行壁后注漿; (3)對管片的縱縫和環縫進行嵌縫,嵌縫一般采用遇水膨脹材料嵌入管片內側預留的槽中,外面封以水泥砂漿以達到堵漏的目的。 o 盾構施工6、管片破碎 現象:管片承受壓力過大造成管片崩角、崩邊破損,短邊通長破損和螺栓孔位置破損。原因分析 (1)千斤頇撐靴損壞、重心偏位和碰撞造成破碎。 (2)盾構機在曲線段掘進時盾構機的姿態變化與管片的姿態變化不一致,盾尾密封刷擠壓管片造成開裂。 (3)因33、注漿不均勻或漏漿而使管環在土體不均衡力作用下發生變形,垂直方向直徑變小,兩側管片接縫處發生擠壓,導致管片碎裂。 (4)螺栓孔碎裂的產生主要是因為管片上浮。 o 盾構施工治理方法 (1)檢查千斤頂撐靴,出現損壞時應及時更換。 (2)盾構掘進時嚴格控制盾構機的姿態避免頻繁的糾偏,特別在曲線段,盾構機應緩慢掘進以控制盾構機的每環糾偏量,防止盾構機軸線與隧道管片軸線間的夾角過大和管片四周盾尾間隙不均勻。 (3)對盾尾刷進行檢查、更換,重新涂抹盾尾油脂,防止漏漿;加大注漿量,發現漏漿情況及時補漿,保證管片外與土體間的間隙填充飽滿;檢查盾尾油脂注入設備,并認真記錄注入量,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選擇注入率高、流34、動性好的油脂。o 暗挖工程通病及形成(1)噴錨暗挖施工開挖面不穩及地表沉降過大(2)地下水影響襯砌施工預治措施及處置 (1)噴錨暗挖施工必須配合開挖及時支護,保證施工安全。(2)若圍巖自穩時間短、不能保證安全地完成初次支護,為確保施工安全應采用輔助技術(噴射混凝土封開挖工作面、超前錨桿或超前小導管、管棚超前支護、設置臨時仰拱等)進行加固處理,使開挖作業面圍巖保持穩定。 (3)施工期間的防水措施主要是排和堵兩類。施工前,根據資料預計可能出現的地下水情況,估計水量,選擇防水方案。施工中要做好出水部位、水量等記錄,按設計要求施作排水系統,確保防水效果。(4)當采用降水方案不能滿足要求時,應在開挖前進行帷幕預注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