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都匯商住項目第六期商業總承包工程測量專項施工方案(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62446
2022-08-30
14頁
75.54KB
1、測量放線專項施工方案目 錄一、編制依據3二、工程概況3三、測量準備3四、平面定位放線及軸線傳遞4五、測量定位細部操作5六、高程控制7七、標樁保護7八、垂直度觀測及沉降點埋設、保護8附件:本工程規劃坐標、控制樁引測、軸線控制的坐標系列表一、編制依據1、工程測量規范 (GB500262007)2、建筑變形測量規程 (JBJ/T82007)3、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 (GB128972006)4、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GB500072010)5、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 (GB50497-2009)6、建筑施工手冊 (第四版)7、由成都華宇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的本工程施工圖。8.我公司有關質量、安全2、文明施工的管理規定及本企業執行的ISO09002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匯編。9.按照國家現行施工標準,國家及省市有關安全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建筑安全生產管理條例。10、甲方對本工程測量工程的要求及本公司現有的施工技術條件。二、工程概況工程名稱:南城都匯商住項目第六期商業(#18地塊)總承包工程工程地點:成都市南部新區石羊片區本工程總建筑面積為:59538,由地下2層地下車庫、地上三層商業部分組成,建筑高度14.5m的多層建筑,地上建筑面積為28906平方米、地下2層建筑面積為29442.0平方米,負二層主要為汽車庫,設備用房等,負一層為自行車庫,商鋪。地上三層均為商鋪。地下兩層層高分別為53、.35m(負二層)/4.5m(負一層),地上三層層高分別為4.5m(一層)/4m(二層)/4m(三層)。地下室依據后澆帶分六個施工段,分別為17軸/AM軸為第一施工段,713/AM軸為第二施工段,1317/AM軸為第三施工段,,1722/AM軸為第四施工段,2226/AM軸為第五施工段,2731/HM軸為第六施工段三、測量準備本工程在施工中測量定位、軸線投放比較困難,精度要求較高,我項目施工從土方工程起,為保證施工測量的精確度,擬安排3名專業測量工程技術人員負責該項目的測量工作;項目部應提高重視程度,組織測量人員認真熟悉圖紙;軸線控制采用電子全站儀,水準點高程控制采用水準儀,層高控制采用鋼卷尺4、。本工程采用的一些測量儀器,經檢測后方能投入使用,主要儀器見下表:序號儀器設備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1電子全站儀DJD2A-1臺12水準儀AL325臺23鉛直儀J3臺14紅外線測距儀GTD3000臺1四、平面定位放線及軸線傳遞建筑物的定位放線是確定建筑物平面位置的關鍵環節。施測中必須保證精度,杜絕錯誤,認真熟悉建筑圖和結構圖,平面軸線網定位方法如下:1、根據業主提供的坐標點、水準點,使用全站儀定位各個單體工程的四大角點位置及高程、設置標樁,并根據場地的實際情況,設立并保護各個單體工程的標樁。2、根據樁位圖及相關圖紙,計算各個單體工程的坐標及其與四大角點坐標的關系,使用全站儀測量定位、設置中心樁,5、并將其延長投測到基坑之外,設立標樁,作為各個單體工程軸線的控制樁。3、在以控制樁作為建筑物各軸線的控制軸線,這些軸線上其他點的定位及軸線的向上傳遞都必須以此控制軸線為依據。4、計算各軸線交點處其他樁位的坐標及其與控制軸線的關系,使用激光測距儀進行測量定位。5、以上各項測量過程中,對照已有的樁位,進行比較,如有樁位錯誤,及時通知業主處理。6、測設各細部尺寸。7、當控制網測定并經自檢合格后,通知甲方驗線。在收到驗線合格通知后,方可正式使用。五、測量定位細部操作1、在砼墊層上投測筏板邊線、墻、柱中心線、輪廓線基礎墊層打好后,根據軸線控制樁,用全站儀把控制軸線投測到墊層上,并進而測量其他各軸線交點、細6、部尺寸,用墨線彈出筏板邊線、墻、柱中心線、輪廓線,以便筏板側模板。由于整個結構的建筑均以此為準,它是確定建筑物位置和結構尺寸的關鍵環節,因此,嚴格校核無誤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2、暗柱中心線投點下層樓面砼完成后,要將柱列中心標高引測到本層,作為上一層柱子、平臺支模的依據。中心線引測方法;將經緯儀安置于柱中心線端點上(距要投測柱之間的距離不小于柱高的1.5倍),照準柱子下端的中心線點,仰視向上投點。若經緯儀與要測放在柱子的距離太近,仰角大而不便投點時,將中心線端點用倒鏡法向外延伸便于測設的地方。縱、橫中心線交點偏差,當柱高在5m以下時為+3mm。3、暗柱垂直度測量柱身模板支好后,用經緯儀檢7、查柱子的垂直度。若現場通視困難,就用平行線投點法來檢查柱子的垂直度。從而將柱身的模板校正。方法如下:1)在暗柱模板上彈出暗柱的中心線。2)在地面上根據柱列中心線,作距柱中心線1m(不要超過2m)的平行線。3)在平行線上安置經緯儀照準平行線,此時由一人在柱模上端持一橫放水平的木尺,木尺的零點對正柱模板上端中心線,從望遠鏡仰視木尺,若十字線正好對準木尺1m處,則柱模板正好垂直,否則應調整模板到垂直為止。4)暗柱模板校正后選擇不同行列的23根柱子,從暗柱下端已測好的標高點,用鋼尺沿柱身往上量距,引測兩、三個同一高程點子標于柱上端模板上,然后在平臺模板上設置水準儀,以引上的任一標高為后視,施測柱頂模板8、標高,再閉合于另一標高點,以資校核。4、抄平當樓層模板鋼筋定位后,測量人員用水準儀進行抄平,即在每根柱鋼筋上打兩個比樓面設計標高300500mm的水平標高,在鋼筋上用紅漆做好標記,供施工人員使用。六、高程控制(一)0.00以下施工測量地下結構施工平面控制采用外控法,進場并辦理控制點移交手續后,首先對場區內平面控制點進行復核。經核對無誤后,依據施工圖及控制點進行施工主要軸線的測設,并將控制軸線向外偏移1m,在其延長線上適當位置設立軸線控制樁(軸線控制樁位置不宜離建筑物太近,以防基坑位移造成控制樁位置偏差),作為土方開挖及地下室施工階段平面放線的依據。A、軸線控制樁的校測1. 在建筑物基礎施工過程9、中,對軸線控制樁每半月復測一次,以防樁位位移,而影響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測的精度要求。2. 采用測量精度2”級、測距精度2mm+3ppm的全站儀,根據首級控制進行校測。B、軸線投測方法1.0.00以下的基礎施工一般采用經緯儀方向線交會法來投測軸線、引測投點誤差不應超過3mm,軸線間誤差不應超過2mm。2.首先依據場區平面軸線控制樁和基礎開挖平面圖,測放出基槽開挖上口線及下口線,并用白石灰撒出。當基槽開挖到接近槽底設計標高時,用經緯儀分別投測出基槽邊線和集水坑控制軸線,并定出控制樁指導開挖。3.待墊層、底板打好后,根據基坑邊上的軸線控制樁,將全站儀架設在控制樁位上,經對中、整平后、后視同一方向樁(10、軸線標志),將所需的軸線投測到施工的平面層上,在同一層上投測的縱、橫軸線不得少于2條,以此作角度、距離的校核。一經校核無誤后,方可在該平面上放出其它相應的設計軸線及細部線。并彈墨線標明作為支模板的依據。模板支好后,應用兩經緯儀架設在兩條相互垂直的軸線上檢查上口的位置。在各樓層的軸線投測過程中,上下層的軸線豎向垂直偏移不得超過3mm。對電梯井位的平面控制,在測量放線中是一個該注意的問題,在電梯井位附近設置縱、橫控制軸線各一條, 確保電梯井平面位置的正確性;施工放樣技術要求如下表: 建筑物結構特征測距相對中誤差測角中誤差()測站測定高差中誤差(mm)起始與施工測定高程中誤差(mm)豎向傳遞軸線點中11、誤差(mm)混凝結構1/2000051534. 在施工過程中,每當施工平面測量工作完成后,進入豎向施工,在施工中,每當墻柱澆筑成形拆掉模板后,應在墻柱側立面投測出相應的軸線以供下道工序的使用。5. 當每一層平面或每段軸線測設完后,必須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后及時填寫報驗單,報送報驗單必須寫明層數、部位、報驗內容并附一份報驗內容的樓層放線記錄表,以便能及時驗證各軸線的正確程度狀況。6. 基礎驗線時,允許偏差如下:L30 m 允許偏差5 mm 30 mL60 m 允許偏差10 mm 60 m90 m 允許偏差20 mm (C)、0.00以下結構施工中的標高控制1. 高程控制點的聯測在向基坑內引測標高時12、,首先聯測高程控制網點,以判斷場區內水準點是否被碰動,經聯測確認無誤后,方可向基坑內引測所需的標高。2. 0.00以下標高的施測為保證豎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對每層所需的標高基準點,必須正確測設,在同一平面層上所引測的高程點,不得少于三個。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點的較差不得超過3mm,取平均值作為該平面施工中標高的基準點,基準點應標在塔吊立面位置,根據基坑情況。設置在較穩定位置,所標部位,應先用水泥砂漿抹成一個豎平面,在該豎平面上測設定施工用基準標高點,用紅色三角作標志,并標明絕對高程和相對標高,便施工中使用。3. 待模板支好檢查無誤后,用水準儀在模板內壁定出基礎面設計標高線。拆模后,抄測結構1米13、線,在此基礎上,用鋼尺作為傳遞標高的工具。操作示意圖如下:(二)、0.00以上施工測量0.000以上樓層平面控制采用內控法。A、平面控制測量建筑物0.00以上的軸線傳遞,采用經緯儀方向交會法,1平面控制網的布設(1) 、內控點布設為了以后施工中,既不影響小流水施工作業,又兼顧整體平面測量布局,本工程平面控制內控點布10個點。如圖所示B、支立模板時的測量1. 中心線及標高的測設拆模后,根據軸線控制點將中心線測設在靠近柱底的基礎面上,且離柱或墻邊20cm處投線,即進行雙線控制,并在露出的鋼筋上測設標高點,供支立柱子模板時定位及定標高使用。2. 柱子垂直度檢測柱身模板支好后,先在柱子模板上端標出柱中14、心點,與柱下端的中心點相連并彈出墨線。將紅外線測放儀設在兩條相互垂直的軸線上,對柱子的垂直度進行檢查校正或用掛線法。3. 柱頂及平臺模板抄平柱子模板校正好后,選擇不同行列的2-3根柱子,從柱子下面已測設好的1米線標高點,用鋼尺沿柱身向上量距,引測2-3個相同的標高點于柱子上端模板上。在平臺上置水準儀,以引測上來的任一標高點作為后視,施測各柱頂模板標高,并閉合于另一點作為校核。C、高程的傳遞在第一層的柱子和平臺澆筑好后,從柱子下面的已有標高點(通常是1米線)向上用鋼尺沿柱身量距。1. 標高的豎向傳遞,應用鋼尺從首層起始高程點豎直量取,當傳遞高度超過鋼尺長度時,應另設一道標高起始線,鋼尺需加拉力、15、尺長、溫度三差改正。2. 施工層抄平之前,應先校測首層傳遞上來的三個標高點,當較差小于3mm時,取其平均高程引測水平線。抄平時,應盡量將水準儀安置在測點范圍的中心位置,并進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線標高的允許誤差為3mm。0.000以上標高測法,主要是用鋼尺沿結構邊柱向上豎直測量,本工程一至三層至少要由3處向上引測,屋面各樓層結構分別由3處向上引測,以便相互校核和適應分段施工需要,引測步驟是:先用水準儀根據兩個水準點,在各向上引測處準確測出啟始標高線(一般多測+1.000米標高線)。用鋼尺沿鉛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層,并畫出水平線,各層的標高線均應由各處的起始標高線直接量取。高差超過一整鋼尺長度時,16、應在該層精確測定第二條起始標高線。如果外墻有突出墻面的裝飾線條時,在外架上用吊鋼尺的方法,在裝飾線以上測出第二條起始標高線。七、標樁保護1、對業主提供的原始坐標點、水準點及首層各控制軸線的控制點進行保護,在坐標點和水準點標樁四周圍砌磚。厚300高300300紅磚保護井,上覆蓋七層板,并用標識牌標識,以防被破壞。2、利用業主提供的原始坐標點和水準點對,對基礎工程所建立的平面軸線和高程進行復測和復核,并準確無誤后,建立軸線控制標樁,并將平面軸線引測到圍墻上,用紅漆標明軸線編號。3、對平面軸線樁進行保護,將標樁設置牢固,在標樁四周圍用C20細石砼保護,設標識牌標識。4、基礎工程施工過程中,在基坑周邊17、須引設軸線控制樁和高程控制基點,對這些軸線控制樁也須用C20細石砼進行保護和標識。5、當基礎工程完成,施工至+0.000位置,須對平面控制軸線引測復測,標高抄平,將平面控制軸線引測至各個單體工程內。八、垂直度觀測及沉降點埋設、保護(一)垂直度觀測測量豎向垂直度時,各層均應由初始控制線向上投測。層間垂直偏差不得超過3mm。建筑物全高垂直測量偏差為3H/10000,且不大于30mm。為保證其垂直度滿足規范要求,除測量把關外,還應做好以上工作,以便柱模中線,吊線錘,對中后合模;拆模后,柱上彈中線,檢查柱垂直度。做到柱有檢查、層有記錄。外墻大面及大角,應使用經緯儀進行觀測。其作法是:在首層將控制軸線引18、測到樓外四周一定距離,分別設置控制點。墻外同側控制點應布置在與控制線引到樓層外側,作出標記,以備觀測。各觀測標記應在同一豎直面內。觀測時用經緯儀配管目鏡,置經緯儀于控制點,嚴格對中,自下而上進行垂直觀測,每兩層觀測一次,作好垂直度控制。(二)沉降點埋設及保護根據設計圖紙中總平放線圖于建筑物的南面準確埋設沉降觀測點,觀測點的埋設按現場勘測單位的要求配合進行,并把觀測點的保護納入施工總承包的管理范圍,嚴加保護。沉降觀測水準基點采用砼結構柱上預埋式,采用不銹鋼,設標識牌標識以防被破壞。沉降觀測由專業施工隊伍進行。沉降觀測工作由專業施工隊伍進行,施工前編制專題施工方案,土建單位將協助做好預留預埋工作,19、并為觀測提供方便,沉降觀測點與設計院商量后確定留設位置。(三)沉降觀測工作的要求1、該工程共4層,為防止不均勻沉降對結構的影響,因此須進行基礎沉降分析,每天進行基礎沉降觀測。2、固定人員觀測和整理結果。3、固定使用水準儀和水準尺、鋼卷尺。4、使用固定的水準點。5、按既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線進行觀測。(四)沉降觀測需向業主提供的成果1、建筑物0.00層平面圖,圖上應標出觀測點位置和編號。2、下沉量統計表。3、觀測點的荷載、時間下沉量曲線圖。工程竣工后,移交建設單位繼續觀測到該建筑物沉降量穩定為止。九、測量工程的檢查驗收工作每次測量完畢后,項目安排專職質檢員進行復線,對軸線、細部線、標高進行檢驗,確20、認無誤后,將測量記錄等相關資料交甲方、監督報審,再請甲方、監理共同進行檢查,合格后方能進行下道工序施工。附件:本工程規劃坐標、控制樁引測、軸線控制的坐標系列表:規劃局所給坐標點編號點位坐標D1X=11408.909 ; Y=18171.263D2X=11542.408 ; Y=18170.684控制樁引測點號點位坐標A3X=11547.476 ; Y=18170.566A4X=11393.512 ; Y=18208.455A5X=11530.829 ; Y=18252.151A6X=11635.236 ; Y=18194.704軸線控制軸線號坐 標 5X=11596.407 ; Y=1817021、.450X=11596.722 ; Y=18242.95010X=11551.408 ; Y=18170.646X=11551.756 ; Y=18250.94415X=11506.389 ; Y=18166.340X=11506.746 ; Y=18254.44019X=11470.388 ; Y=18166.197X=11470.767 ; Y=18253.79625X=11416.389 ; Y=18166.731X=11416.757 ; Y=18251.530DX=11393.183 ; Y=18188.431X=11635.281 ; Y=18187.383JX=11640.658 ; Y=18228.160X=11356.661 ; Y=18229.390注:所示軸線坐標參考圖紙為,數字軸線均向北偏移1米,字母軸線均向西偏移1米。
管理運營
上傳時間:2024-12-16
129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