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市利津?縣陳北水庫?工程壩體填筑實?驗段專項施?工方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62451
2022-08-30
15頁
100.54KB
1、利津縣陳北水庫工程(分-6、碾壓式土壩工程實驗段)專項施工方案目 錄一、編制說明11、工程概況12、壩體土方填筑13、平料及碾壓14、試驗段填筑的測量控制35、試驗段填筑的質量檢驗36、坡面的修坡3壩體填筑實驗段專項施工方案1、工程概況試驗段樁號為K0+500K0+700,總長200m。土方工程施工以機械為主,輔以人工;采用1.0 m3挖掘機1臺、3-4 m3鏟運車1臺、74kw履帶式拖拉機1臺,輔以人工進行土方工程施工。2、壩體土方填筑壩體土方的填筑采用東方紅履帶式拖拉機。壩體土方回填已由實驗室進行土的擊實實驗,取得回填土方的最大干密度1.7g/cm3和最佳含水量17%,依據設計施工圖回填壓2、實厚度每層為0.25m,通過試驗段取得壩體土方的松鋪厚度、壓實遍數等經驗數據,做好對以后土方回填的質量控制工作。回填土方前已恢復壩基中線,并根據實測地面高程計算出壩體土方的坡腳線,用石灰線做好標記,上報監理工程師進行復測。施工過程中配專人做好質量監測,現場采用酒精燃燒法對上壩土方的含水量進行控制。按土方填筑規范規定頻率進行自驗,按設計要求達到94%,自驗合格后報送監理部和相關單位進行抽驗。下層土方回填經檢驗后合格進行上層土方填筑。為確保襯砌結構座落在干容重達標的回填土上,圍壩內坡填筑按設計壩坡水平加肥0.6m,待圍壩填筑、壓實后再人工削坡。3、平料及碾壓(1) 設備配備采用74kw履帶式拖拉機3、進行碾壓。(2)平料方法鏟運車卸料后進行平料。(3)質量控制 層厚控制:在距填筑面前沿46m 距離設置移動式標桿,鏟運車機操作手應根據標桿控制填料層厚,松鋪厚度控制在30cm以內,確保壓實厚度為25cm厚。 鏟運車平料時,刀片應從料堆一側的最低處開始推料,逐漸向另一側移動。 (4) 碾壓方法: 履帶式拖拉機前進方向:順壩軸線方向。 履帶式拖拉機行走速度:1.02km/h(一檔)。 碾壓采用進退錯距法,從一側至另一側一次碾壓完成,以免因操作手記錯遍數造成少壓或漏壓,每層碾壓遍根據碾壓實驗決定。 (5)水平碾壓的質量控制 履帶式拖拉機的重量應滿足設計要求; 履帶式拖拉機在使用過程中,每15d 檢查4、其工作性能; 履帶式拖拉機行走工作時一定要用一檔,速度控制在1.02.0km/h; 必須按規定的錯距寬度進行碾壓,錯距寬度寧小勿大,操作手應經常下車檢查,質檢人員經常抽查;4、試驗段填筑的測量控制試驗段填筑單元層碾壓完成后,采用1010m 網格進行平面測量。達到設計要求后進行下一層次的鋪料。由技術負責人會同測量人員、技術人員、班組長會同甲方、監理進行測量。使用全站儀對現場區域作控制網測量,確定軸線、控制樁,具體工序見測量工序圖。測量準備內業整理測量放線成果整理下道工序數次觀測復核檢校歸檔5、試驗段填筑的質量檢驗 質量檢驗的目的通過質量檢驗,確定填筑體的干密度、孔隙率、填筑層厚度等項指標,評價試5、驗段填筑體施工質量。 土料的質量控制采用灌砂法檢測土的干密度。6、坡面的修坡待試驗段鋪筑完成后筑堤時一并進行。填筑碾壓式土石壩施工規范 (DLT5129-2001)10.1一般規定10.1.1壩體建筑必須在壩基岸坡及隱蔽工程驗收合格并經監理工程師批準后方可填筑。壩體各階段填筑前施工單位應提出施工計劃和方案,經監理工程師審批后實施。10.1.2筑壩,材料的種類石料品質級配含水率含泥量超徑與軟弱顆粒及其相應填筑部位壓實標準質檢取樣結果均應符合設計要求和本標準規定.10.1.3壩體各部位的填筑必須按設計斷面進行,應保證防滲體和反濾層的有效設計厚度,建基面凹凸不平時防滲體應從低處開始填筑。10.1.46、不影響行洪的壩體部位可先行填筑,橫向接坡坡度應符合設計要求.10.1.5防滲體填筑時應在逐層取樣檢查合格后方可繼續鋪填,反濾料壩殼砂礫料和堆石料的填筑應逐層檢查,壩料質量鋪料厚度灑水量嚴格控制碾壓參數,經檢查合格后方可繼續填筑.10.1.6壩面施工應統一管理合理安排分段流水作業,使填筑面層次分明作業面平整均衡上升.10.1.7填筑過程中應保證觀測儀器埋設與監測工作的正常進行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埋設,儀器和測量標志完好無損。10.1.8軟黏土地基上的土石壩和高含水率的寬防滲體及均質土,壩的填筑必須按設計要求控制填土速度。10.2填筑施工10.2.1當氣候干燥土層表面水分蒸發較快時,鋪料前壓實表土應適7、當灑水濕潤嚴禁在表土干燥狀態下在其上鋪填新土。對于中高壩防滲體或窄心墻凡已壓實表面形成光面時鋪土前應灑水濕潤并將光面刨毛,對低壩灑水濕潤即可。10.2.2防滲土料的鋪筑應沿壩軸線方向進行鋪料,應及時宜采用定點測量方式,嚴格控制鋪土厚度,不得超厚,防滲土料的鋪筑宜增加平地機平整工序。10.2.3防滲體土料應用進占法卸料,汽車不應在已壓實土料面上行駛,礫質土風化料摻合土可視具體情況選擇鋪料方式。10.2.4汽車穿越防滲體路口段應經常更換位置,不同填筑層,路口段應交錯布置對路口段超壓土體應予以處理。10.2.5防滲體土料宜采用振動凸塊碾壓實,碾壓應沿壩軸線方向進行,如特殊部位只能垂直壩軸線方向碾壓時8、,在鋪料和碾壓過程中質檢人員應現場監視,嚴禁鋪料超厚漏壓或欠壓。10.2.6防滲體分段碾壓時相鄰兩段交接帶碾跡應彼此搭接,垂直碾壓方向搭接帶寬度應不小于0.30.5m,順碾壓方向搭接帶寬度應為11.5m。10.2.7心墻應同上下游反濾料及部分壩殼料平起填筑,跨縫碾壓宜采用先填反濾料后填土料的平起填筑法施工,斜墻宜與下游反濾料及部分壩殼料平起填筑斜墻也可滯后于壩殼料填筑但需預留斜墻反濾料和部分壩殼料的施工場地且已填筑壩殼料必須削坡至合格面經監理工程師驗收后方可填筑。10.2.8如防滲體填筑過程中出現彈簧層間光面松土層,干土層粗粒富集層或剪切破壞等應根據具體情況認真處理,并經監理工程師驗收后始準鋪9、填新土。10.2.9防滲體的鋪筑應連續作業,如因故需短時間停工其表面土層應灑水濕潤保持含水率在控制范圍之內,如需長時間停工則應鋪設保護層復工時予以清除經監理工程師驗收后方可填筑。10.2.10防滲體及反濾層填筑面上散落的松土雜物應于鋪料前清除。10.2.11防滲料砂礫料堆石料的碾壓施工參數應通過碾壓試驗確定。10.2.12振動碾工作重量宜大于10t振動頻率20HZ30HZ,行駛速度不應超過4Km/h并應定期檢查振動碾的工作性能。10.2.13均質壩或砂礫料壩殼在鋪筑護坡墊層料之前應按設計斷面進行整坡。10.2.14反濾料的填筑應遵守本標準12.1的規定。10.2.15壩殼料的填筑應遵守下列規定10、。1、壩殼料宜采用進占法卸料推土機應及時平料,鋪料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其誤差,不宜超過層厚的10%。壩殼料與岸坡及剛性建筑物結合部位,宜回填一條過渡料。2、超徑石宜在石料場爆破解小填筑面上不應有超徑塊石和塊石集中架空。3、壩殼料應用振動平碾壓實與岸坡結合處寬范圍內平行岸坡方向碾壓,不易壓實的邊角部位應減薄鋪料厚度,用輕型振動碾壓實或用平板振動器及其他壓實機械壓實。4、碾壓堆石壩不應留削坡余量宜邊填筑邊整坡護坡。10.2.16斜墻和心墻內不應留有縱向接縫。10.2.17黏性土礫質土風化料摻合料縱橫向接縫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1、防滲體及均質壩的橫向接坡不宜陡于1:3.0,需采用更陡,接坡時應提出論11、證經監理工程師批準后方可實施。2、隨壩體填筑上升接縫必須陸續削坡直至合格面方可回填。3、防滲體及均質壩的接縫削坡取樣檢查合格后,必須邊灑水邊刨毛邊鋪料壓實并宜控制其含水率為施工含水率的上限。10.2.18砂礫料堆石及其他壩殼料縱橫向接合部位宜采用臺階收坡法每層臺階寬度不小于1m。10.2.19填體填筑面應布置有效的灑水系統供水量應滿足施工要求防滲土料宜用灑水車噴霧灑水。陳北水庫土壩填筑、粉質粘土回填碾壓試驗成果根據碾壓試驗計劃,土壩填筑粉質粘土碾壓試驗于2011年3月15日至2011年3月18日進行,本次碾壓試驗在現場監理的指導下進行,(見碾壓試驗過程影像記錄)整個試驗順利有序。一、試驗概況本12、次碾壓試驗用土采用2010年12月經過晾曬的粉質粘土進行回填碾壓,場地選擇在水庫東壩里程樁號K0+500K0+700段,場地基面三角形,K0+500斷面高差0.78m, K0+600斷面高差0.88m, K0+700斷面高差1.01m,整個基面最大高差1.175m。二、碾壓試驗的目的1 核查土料壓實后是否能夠達到設計壓實干密度值;2 檢查壓實機具的性能是否滿足施工要求;3 選定合理的施工壓實參數:鋪土厚度、含水量的適宜范圍、壓實方法和壓實遍數;4 確定有關質量控制的技術要求和檢測方法。三、試驗方法1、將東壩里程樁號K0+500K0+700段場地編號分為1#區、2#區、3#區,分別(長度65m)13、為碾壓試驗段,按照土壩填筑設計值(壓實度94%、最佳含水率17.7%、填筑厚度0.25m一層),按照試驗室土工擊實檢測報告確定值(最大干密度1.7g/cm3、最佳含水率17%)2、碾壓試驗段按每一層填筑上土虛鋪厚度25cm、30cm、35cm三個標準分層分別進行,整平、碾壓,水準儀高程控制虛鋪厚度,碾壓遍數為37遍。3、由于經過晾曬的粉質粘土料距碾壓試驗段較近,土壩填筑碾壓試驗段上土方法采用WA200型挖掘機結合D160型推土機上土3、試驗取樣采用灌砂法,在1#區、2#、3#區每一層按照不同的碾壓37遍后,各取土樣1個,取土位置按梅花狀布置,共取土樣45個,測定每區在不同的虛鋪厚度和不同的碾壓14、遍數后壓實度、含水量等指標。2、壓實后進行取樣,取樣后先稱其濕土重量,然后留足100克的土壤,放入1052的烘箱進行土壤烘干,待試樣烘烤完成后,稱量其干土重,計算出土樣含水率、干密度及壓實度等指標。四、試驗依據1、擊實試驗檢測報告。土樣最大干密度(g/cm3)最優含水率%備注粉質粘土1.7017.00試驗室試驗指標2、設計要求土方回填壓實度達到94%。3、堤防工程施工規范SL260-984、碾壓式土石壩施工規范DL/T5129-20015、DL/T 5355-2006 水電水利工程土工試驗規程五、碾壓試驗現場描述1、本次試驗碾壓采用D160型東方紅履帶式推土機推土、整平、壓實,在碾壓過程中,無15、粘碾現象,無彈簧土,壓實后土體表面干燥后無龜裂現象。2、在試驗碾壓工程中,無剪力破壞現象,由于碾壓機械為履帶式,壓實后的表面凹凸不平。3、土層試驗碾壓后,挖開碾壓土體,底部無虛土層,上下層面結合良好,兩土層間無光面。六、含水率、干密度與壓實遍數統計匯總分別將不同的上土厚度、含水率碾壓3遍7遍后的檢測壓實度記錄數據進行統計匯總。 檢測記錄統計匯總表施工層面鋪土厚度碾壓遍數平均含水量平均干密度備注1#區第一層25cm3試驗數據見附表4567第二層30cm34567第三層35cm34567含水量鋪土厚度碾壓遍數平均含水量平均干密度備注2#區第一層25cm3試驗數據見附表4567第二層30cm345616、7第三層35cm34567含水量鋪土厚度碾壓遍數平均含水量平均干密度備注3#區第一層25cm3試驗數據見附表4567第二層30cm34567第三層35cm34567七、試驗成果整理分析1、試驗完成后,對所測試驗數據進行系統整理,對干密度與含水率、碾壓遍數、鋪土厚度確定。2、由設計干密度與試驗數據可知:1)鋪土25cm時,碾壓三遍既能達到較大的干密度,滿足設計要求,且碾壓47遍干密度增加不大,即鋪土25cm厚度在現有機械作業條件下合理。2)鋪土35cm,碾壓三遍不能滿足設計要求,碾壓4遍7遍雖然能達到設計要求,但干密度變化因含水率起伏較大,最優含水率范圍小,不能保證工程正常施工時的碾壓質量。3)17、鋪土30cm時,碾壓三遍也能滿足設計要求,但最優含水量范圍相對較小,碾壓四遍、五遍均能較好的滿足設計要求,最優含水量范圍大。3、分析不同含水率碾壓三遍、四遍、五遍、六遍、七遍的含水率、干密度統計數據與壓實度結合擊實試驗報告,本次碾壓試驗主要技術參數結果如下:土層鋪土厚度碾壓遍數干密度壓實度含水量范圍晾曬土30cm61.669417.02將試驗的含水量、干密度統計數據與擊實試驗檢測報告相比較,碾壓四遍最為接近,為了既能保證工程質量又有利于工程進度,采取鋪土30cm碾壓六遍作為控制鋪土的碾壓參數。4、本次試驗、整平機械為D160履帶式推土機,整平過程中由于鋪土面積不大,推土機碾壓的遍數比實際施工中18、多,在施工過程中相應增加碾壓土方碾壓遍數的施工方法較為理想,可根據檢測情況相應調整5、碾壓土料為已進行翻曬工作的土料,土料含水量較為均勻,所以試驗得出的碾壓效果較好。6、施工中碾壓后及時取土樣,測量碾壓粘土干密度,取樣前把碾壓土壩劃分為塊進行編號,每一劃分塊面積符合規范要求,如果所測塊土樣不合格,則對此塊土方繼續碾壓,確保碾壓土壩干密度達到設計要求。試驗段碾壓試驗一、碾壓試驗的目的:1 核查土料壓實后是否能夠達到設計壓實干密度值;2 檢查壓實機具的性能是否滿足施工要求;3 選定合理的施工壓實參數:鋪土厚度、土塊限制直徑、含水量的適宜范圍、壓實方法和壓實遍數;4 確定有關質量控制的技術要求和檢測19、方法。二、碾壓試驗的基本要求:1 試驗應在開工前完成;2 試驗所用的土料應具有代表性,并符合設計要求;3 試驗時采用的機具應與施工時使用機具的類型、型號相同。三、碾壓試驗場地布置:1 碾壓試驗允許在堤基范圍內進行,試驗前應將堤基平整清理,并將表層壓實至不低于填土設計要求的密實程度;2 碾壓試驗的場地面積,應不小于20m30m;3 將試驗場地以長邊為軸線方向,劃分為10m15m的4個試驗小塊。四、碾壓試驗方法及質量檢測項目:1 在場地中線一側的相連兩個試驗小塊,鋪設土質、天然含水量、厚度均相同的土料;中線另側的兩個試驗小塊,土質和土厚均相同,含水量較天然含水量分別增加或減少某一幅度;2 鋪上厚度20、和土塊限制直徑按本規范表-8.22選取,不再做比較;3 每個試驗小塊,按預定的計劃、規定的操作要求,碾壓至某一遍數后,相應在填筑面上取樣做密度試驗;4 每個試驗小塊,每次的取樣數應達12個,測定干密度值;5 應測定壓實后土層厚度,并觀察壓實土層底部有無虛土層、上下層面結合是否良好、有無光面及剪力破壞現象等,并作記錄;6 壓實機具種類不同,碾壓試驗應至少各做一次;7 若需對某參數做多種調控試驗時,應適當增加試驗次數;8 碾壓試驗的抽樣合格率,宜比大規模施工時按堤防工程施工質量與驗收規程SL2391999表-3.2.5合格率標準提高3個百分點。五、試驗資料整理試驗完成后,應及時將試驗資料進行整理分21、析,繪制干密度值與壓實遍數的關系曲線等。六、根據碾壓試驗結果:根據碾壓試驗結果,提出正式施工時的碾壓參數。若試驗時質量達不到設計要求,應分析原因,提出解決措施。七、不同土樣壓實干密度函數關系1.粘性土筑堤設計壓實度與設計壓實干密度存在著函數關系,可根據以下公式進行換算:JPG=式中: -設計壓實度;-設計壓實干密度(KN/m3);-標準擊實試驗最大干密度(KN/m3)。標準擊實試驗按國標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J12388中規定的輕型擊實試驗方法進行,相當于國際上采用的普氏標準擊實試驗。2.無粘性土筑堤時,填筑設計壓實相對密度可以按以下公式,通過GBJ12388規定的方法進行相對密度試驗求得。JPG=式中: 設計壓實相對密度; 設計壓實孔隙比; 試驗最大、最小孔隙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