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動物預防與控制中心實驗樓、辦公樓模板施工方案(1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62572
2022-08-30
18頁
96.54KB
1、模板工程施工方案工 程 名 稱:青島市動物預防與控制中心實驗樓、辦公樓編制人: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本工程為青島市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實驗樓、辦公樓工程,工程地點位于青島市李滄區東部開發區九水路街道辦事處佛兒崖村以北,天水路以南。施工單位為中啟膠建集團有限公司;監理單位為青島建設監理研究有限公司;建筑總面積11468.10m2,其中實驗樓建筑面積為6835.46 m2。框架結構,地下一層,地上六層帶閣樓;基礎形式為筏型基礎。抗震烈度為6度;高度24.6米,標準層層高3.90米。辦公樓建筑面積為4632.64 m2,框架結構,地下一層,地上四層,高度15.70米,標準層層高3.50米2、。設計單位為青島原創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本工程屬多層建筑,耐火等級為二級,抗震等級為二級。二、模板計算提供的數值1、梁模板支撐數值梁承重架支撐采用兩側立桿支撐,梁底方木規格50x70mm,模板采用竹膠板,規格1220x2440x12mm,鋼管為48x3mm,梁兩側立桿間距1.0m,縱向間距0.8m,梁底小橫桿間距0.8m,腳手架步距1.5m,腳手架搭設高度至梁底,模板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撐點長度0.4m,樓板厚度100mm、120mm,樓板模板頂柱的間距0.8m,地基為砼板、墊板規格4000x300x50mm。2、樓板模板支撐數據 支撐系統采用扣件式鋼管整體腳手架,木方的間距0.2-0.8m,木方規3、格:主50x100mm、次50x70mm,鋼管采用48x3mm,模板采用竹膠板,規格1200x2440x12mm,立桿縱橫間距0.8m,板底鋼管橫向間距0.8m,腳手架步距不大于1.5m,腳手架搭設高度至梁板底,立桿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0.3m,樓板厚度的100mm,地基為砼樓板、墊板規格4000x300x50三、施工要求模板支撐系統采用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各立桿間距均為0.8m,橫桿間距不大于1.5m。模板采用大型竹膠合板模板,整體拆裝周轉。支撐系統用以梁為主的雙排落地鋼管架。板的支撐與梁支撐有機結合,模板可分片制作,吊裝就位組成整體,模板如模數不符應配以木模。模板支設中應控制模板表面的4、標高和平整度,并要求拼縫嚴密。墻模板使用竹膠板板模板施工,輔以工具式鋼模和木模。縱橫楞及支撐系統采用鋼管,使用穿墻螺栓拉結里外模板,密度根據計算確定,不小于6個/平方米。地下室外墻對拉螺栓要焊止水環。砼墻模板下預留回定鐵件,按規定設鋼管支撐和拉鏈,以利于模板的穩定。模板拼縫應嚴密,以免漏漿。模板支撐加固以內支撐為主。模板施工應注意其支撐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特別注意防止整體失穩。支撐鋼管架,縱橫向設水平拉桿。沿高度方向每1.5米設一道。并按規定設剪刀撐。厚大梁板模板的豎向支撐應經過計算確定并根據需要備防滑卡。主體施工過程中,由于施工周期短,形成多層模板連續支撐,故在支設時立柱應上下對齊。四、構5、造要求:4.1支撐架搭設的要求4.1.1嚴格按照設計尺寸搭設,立桿和水平桿的接頭均應錯開在不同的框格層中設置,搭接長度不得小于1m,搭接用的扣件數量(搭接段兩端及中間都要設置足夠的扣件,間距不大于50cm)和擰緊力矩都要滿足要求;4.1.2確保立桿的垂直偏差和橫桿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規范的要求;4.1.3確保每個扣件和鋼管的質量是滿足要求的,每個扣件的擰緊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鋼管不能選用已經長期使用發生變形的;4.1.4地基支座的設計要滿足承載力的要求。4.2施工使用的要求4.2.1精心設計混凝土澆筑方案,確保模板支架施工過程中均衡受載,最好采用由中部向兩邊擴展的澆筑方式;4.2.6、2嚴格控制實際施工荷載不超過設計荷載,對出現的超過最大荷載要有相應的控制措施,鋼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4.2.3澆筑過程中,派人檢查支架和支承情況,發現下沉、松動和變形情況及時解決。五、施工準備5.1材料與主要機具5.1.1竹膠合板模板:長度為2440mm;寬度為1220mm,厚度為12mm。5.1.2連接件:釘子、蝶形扣件、對拉螺栓、止水螺栓、鉤頭螺栓、緊固螺栓等。5.1.3支承件:柱箍、鋼管支柱、鋼管卡、鋼斜撐、木材等。5.1.4竹膠合板模板及支撐配件應嚴格檢查,不合格的不得使用。經修理后的模板也應符合質量標準的要求。5.1.5斧子、鋸、扳手、打眼電鉆、線墜、靠尺板、方尺、鐵水平、撬7、棍等。5.2作業條件5.2.1模板設計:根據工程結構型式和特點及現場施工條件,對模板進行設計,確定模板平面布置,縱橫龍骨規格、數量、排列尺寸,柱箍選用的型式及間距,梁板支撐間距,模板組裝形式(就位組裝或預制拼裝),連接節點大樣。驗算模板和支撐的強度、剛度及穩定性。繪制全套模板設計圖(模板平面圖、分塊圖、組裝圖、節點大樣圖、零件加工圖)。模板數量應在模板設計時按流水段劃分,進行綜合研究,確定模板的合理配制數量。5.2.2預制拼裝:拼裝場地應夯實平整,條件許可時應設拼裝操作平臺。5.2.3按模板設計圖進行拼裝,相鄰兩塊板的每個孔都要用釘子釘牢固,龍骨用對拉螺栓外墊碟形扣件與平板卡緊。5.2.4柱子8、剪力墻模板在拼裝時,應預留清掃口或灌漿口。5.2.5模板拼裝后進行編號,并涂刷脫模劑,分規格堆放。5.2.6放好軸線、模板邊線、水平控制標高、模板底口應做水泥砂漿找平層,檢查并校正,柱子用的地錨已預埋好。5.2.7柱子、墻鋼筋綁扎完畢,水電管線及預埋件已安裝,綁好鋼筋保護層墊塊,并辦完隱檢手續。六、施工機具及人員準備施工機具一覽表輪子鋸3臺電刨機2臺 施工人員一覽表基礎階段190人主體階段160人七、操作工藝7.1安裝柱模板7.1.1工藝流程7.1.1.1按標高抹好水泥砂漿找平層,按位置線做好定位墩臺,以便保證柱軸線邊線與標高的準確,或者按照放線位置,在柱四邊離地58cm處的主筋上焊接支桿,9、從四面頂住模板,以防止位移。7.1.1.2安裝柱模板:通排柱,先裝兩端柱,經校正、固定、拉通線校正中間各柱。模板按柱子大小,預拼成一面一片,或兩面一片,就位后先用鉛絲與主筋綁扎臨時固定,用釘子將兩側模板連接釘緊,安裝完兩面,再安另外兩面模板。7.1.1.3安裝柱箍:柱箍可用角鋼、鋼管等制成,也可用螺栓、方木制作鋼木箍。柱箍應根據柱模尺寸、側壓力大小,在模板設計中確定柱箍尺寸間距。7.1.1.4安裝柱模的拉桿或斜撐:柱模每邊設2根拉桿,固定于事先預埋在樓板內的鋼筋環上,用經緯儀控制,用花籃螺栓調節校正模板垂直度。拉桿與地面夾角宜為45度,預埋的鋼筋環與柱距離宜為3/4柱高。7.1.1.5將柱模內10、清理干凈,封閉清理口,辦理柱模預檢。7.2安裝梁模板7.2.1工藝流程。7.2.1.1柱子拆模后在混凝土上彈出軸線和水平線。7.2.1.2安裝梁支柱之前(如地下室地面回填后必須夯實),支柱下墊通長腳手板。梁支柱采用雙排,當梁截面較大時采用雙排或多排,且與樓板模板支架連成整體,確保整體穩定。支柱的間距應由模板設計規定,一般情況下,間距以60100cm為宜。支柱上面墊10cm10cm方木,支柱雙向加剪力撐和水平拉桿,水平拉桿離地20cm設一道,以上每隔1.5m設一道。7.2.1.4按設計標高調整支柱的標高,然后安裝梁底板,并拉線找直,梁底板應起拱,當梁跨度等于或大于4m時,梁底板按設計要求起拱。如11、設計無要求時,起拱高度宜為全跨長度的1/10003/1000。7.2.1.5綁扎梁鋼筋,經檢查合格后辦理隱檢,并清除雜物,安裝側模板,把兩側模板與底板用釘子連接。7.2.1.6用梁托架或三角架支撐固定梁側模板。龍骨間距應由模板設計規定,一般情況下宜為45-50cm,梁模板上口用定型卡子固定。當梁高超過60cm時,加穿梁螺栓加固。7.2.1.7安裝后校正梁中線、標高、斷面尺寸。將梁模板內雜物清理干凈,檢查合格后辦預檢。7.3安裝樓板模板7.3.1工藝流程7回填土地面應夯實,并墊通長腳手板,樓層地面立支柱前也應墊通長腳手板。采用多層支架支模時,支柱應垂直,上下層支柱應在同一豎向中心線上。7.3.112、.2從邊跨一側開始安裝,先安第一排龍骨和支柱,臨時固定;再安第二排龍骨和支柱,依次逐排安裝。支柱與龍骨間距應根據模板設計規定。一般支柱間距為80120cm,大龍骨間距為60120cm,小龍骨間距為3060cm。7.3.1.3調節支柱高度,將大龍骨找平。7.3.1.4鋪竹膠合板模板塊:可從一側開始鋪,每兩塊板間邊肋用釘子連接,釘子間距一般不大于20cm。樓板在大面積上均應采用大尺寸的竹膠合板模板塊,在拼縫處可用窄尺寸的拼縫模板或木板代替,但均應拼縫嚴密。7.3.1.5平臺板鋪完后,用水平儀測量模板標高,進行校正,并用靠尺找平。7.3.1.6標高校完后,支柱之間應加水平拉桿。根據支柱高度決定水平拉13、桿設幾道。一般情況下離地面20-30cm處一道,往上縱橫方向每隔1.6cm左右一道,并應經常檢查,保證完整牢固。7.3.1.7將模板內雜物清理干凈,辦預檢。7.4模板拆除:模板應優先考慮整體拆除,便于整體轉移后,重復進行整體安裝。7.4.1柱子模板拆除:先拆掉柱斜拉桿或斜支撐,卸掉柱箍,再把連接每片柱模板的釘子拆掉,然后用撬棍輕輕撬動模板,使模板與混凝土脫離。7.4.2墻模板拆除:先拆除穿墻螺栓等附件,再拆除斜拉桿或斜撐,用撬棍輕輕撬動模板,使模板離開墻體,即可把模板吊運走。7.4.3樓板、梁模板拆除7.4.3.1應先拆梁側幫模,再拆除樓板模板,拆樓板模板先拆掉水平拉桿,然后拆除支柱,每根龍骨14、留12根支柱暫不拆。7.4.3.2操作人員站在已拆除的空隙,拆去近旁余下的支柱,使其龍骨自由墜落。7.4.3.3用鉤子將模板鉤下,等該段的模板全部脫模后,集中運出,集中堆放。7.4.3.4樓層較高,支模采用雙層排架時,先拆上層排架,使龍骨和模板落在底層排架上,上層模板全部運出后,再拆底層排架。7.4.3.5有穿墻螺栓者,先拆掉穿墻螺栓和梁托架,再拆除梁底模。7.4.3.6側模板(包括墻柱模板)拆除時,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楞角不因拆除模板受損壞,方可拆除。板與梁拆模強度如設計無規定時,應符合施工規范的規定。7.4.3.7拆下的模板及時清理粘連物,拆下的扣件及時集中收集管理。7.4.3.8拆模15、時嚴禁模板直接從高處往下扔,以防止模板變形和損壞。八、模板計算模板計算書附后九、 質量標準9.1主控項目:模板及其支架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其支承部分應有足夠的支承面積。如安裝在基土上,基土必須堅實,并有排水措施。對凍脹土必須有防凍融措施。9.2一般項目:模板接縫不應漏漿。模板與混凝土接觸表面清理干凈,嚴禁隔離劑沾污鋼筋與混凝土接槎處。9.3允許偏差項目見下表。模板孔洞的允許偏差項目允許偏差(mm)檢查方法單層多層高層框架柱、墻、梁軸線位移53尺量檢查標高5+2-5用水準儀或拉線和尺量檢查柱、墻、梁截面尺寸+4-5+2-5尺量檢查每層垂直度33用2m托線板檢查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2216、用直尺和尺量檢查表面平整度55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預埋鋼板、預埋管、預留孔中心線位移33預埋螺栓中心線位移22拉線和尺量檢查外露長度+10-0+10-0預留洞中線位移1010截面內部尺寸+100+100十、成品保護10.1吊裝模板時輕起輕放,不準碰撞,防止模板變形。10.2拆模時不得用大錘硬砸或撬棍硬撬,以免損傷混凝土表面和楞角。10.3拆下的竹膠合板模板,如發現模板不平時或肋邊損壞變形應及時修理。8.4竹膠合板模板在使用過程中應加強管理,分規格堆放。十一、應注意的質量問題111柱模板容易產生的問題是:截面尺寸不準,混凝土保護層過大,柱身扭曲。防止辦法是:支模前按圖彈位置線,校正鋼筋位置,17、支柱前柱子應做小方盤模板,保證底部位置準確。根據柱子截面尺寸及高度,設計好柱箍尺寸及間距,柱四角做好支撐及拉桿。11.2梁、板模板容易產生的問題是: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梁側面鼓出,梁上口尺寸偏大,板中部下撓。防止辦法是:梁、板模板應通過設計確定龍骨、支柱的尺寸及間距,使模板支撐系統有足夠的強度及剛度,防止澆混凝土時模板變形。模板支柱的底部應支在堅實地面上,墊通長腳手板,防止支柱下沉,梁、板模板應按設計要求起拱,防止撓度過大。梁模板上口應有拉桿鎖緊,防止上口變形。十二、安全措施12.1在使用機具時,應嚴格按操作規程,避免違章作業。12.2工作時應精力集中,防止扎腳或高空滑落。12.3高空作業系18、好安全帶,所用材料及用具應相互傳遞,不得亂扔或拋擲。嚴禁上下在同一垂直面上操作。12.4按裝與拆除高度超過規定要求應搭設腳手架,設防護欄桿,不得在腳手架上堆放大批模板等材料,也不的將支撐設在腳手架上。12.5高處作業及拆除模板時,應有專人指揮,并設警戒區。模板拆除應經專業負責人同意后方可拆除,拆模時防止整塊模板掉下傷人。 梁模板扣件鋼管高支撐架計算書 高支撐架的計算參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 支撐高度在4米以上的模板支架被稱為扣件式鋼管高支撐架,對于高支撐架的計算規范存在重要疏漏,使計算極容易出現不能完全確保安全的計算結果。本計算書還參照施工技術20019、2.3.扣件式鋼管模板高支撐架設計和使用安全,供腳手架設計人員參考。 基本尺寸為:梁截面 BD=300mm700mm,梁支撐立桿的橫距(跨度方向) l=0.90米,立桿的步距 h=1.50米, 梁底增加2道承重立桿。 圖1 梁模板支撐架立面簡圖 采用的鋼管類型為483.5mm。 一、梁底支撐的計算 作用于支撐鋼管的荷載包括梁與模板自重荷載,施工活荷載等。 1.荷載的計算: (1)鋼筋混凝土梁自重(kN/m): q1 = 25.0001.0000.900=22.500kN/m (2)模板的自重線荷載(kN/m): q2 = 0.3500.900(2.000+0.450)/0.450=1.715k20、N/m (3)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kN)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P1 = (2.500+2.000)0.4500.900=1.822kN 2.方木楞的支撐力計算: 均布荷載 q = 1.222.500+1.21.715=29.058kN/m 集中荷載 P = 1.41.822=2.552kN 方木計算簡圖 經過計算得到從左到右各方木傳遞集中力即支座力分別為 N1=1.556kN N2=6.046kN N3=6.470kN N4=1.556kN 方木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方木的截面力學參數為 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5.008.0021、8.00/6 = 53.33cm3; I = 5.008.008.008.00/12 = 213.33cm4; 方木強度計算 最大彎矩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計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載 q = 6.046/0.900=6.718kN/m 最大彎矩 M = 0.1ql2=0.16.720.90 截面應力 =0.544106/53333.3=10.20N/mm2 方木的計算強度小于13.0N/mm2,滿足要求。 方木抗剪計算 最大剪力的計算公式: Q = 0.6ql 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T = 3Q/2bh T 其中最大剪力 Q=0.60.9006.718=3.628kN22、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3628/(25080)=1.360N/mm2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30N/mm2方木的抗剪強度計算滿足要求。方木撓度計算 最大撓度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撓度和,計算公式如下: 最大變形 v =0.6775.599900.04/(1009500.002133333.5)=1.227mm 方木的最大撓度小于900.0/250,滿足要求。 3.支撐鋼管的強度計算: 支撐鋼管按照連續梁的計算如下 計算簡圖 支撐鋼管彎矩圖(kN.m) 支撐鋼管變形圖(mm) 經過連續梁的計算得到 支座反力 RA = RB=0.48kN 中間支座最大反力Rmax=923、.33kN 最大彎矩 Mmax 最大變形 vmax=0.043mm 截面應力 =0.197106/5080.0=38.692N/mm2 支撐鋼管的計算強度小于205.0N/mm2,滿足要求。 二、梁底縱向鋼管計算 縱向鋼管只起構造作用,通過扣件連接到立桿。 三、扣件抗滑移的計算: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算(規范5.2.5): R Rc 其中 Rc 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8.0kN R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 計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9.33kN 單扣件抗滑承載力的設計計算不滿足要求,可以考慮采用雙扣件。 當直角扣件的擰緊力矩達40-24、65N.m時,試驗表明:單扣件在12kN的荷載下會滑動,其抗滑承載力可取8.0kN。 雙扣件在20kN的荷載下會滑動,其抗滑承載力可取12.0kN。 四、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 其中 N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它包括: 橫桿的最大支座反力 N1=9.33kN (已經包括組合系數1.4) 腳手架鋼管的自重 N2 = 1.20.1293.000=0.465kN N = 9.326+0.465+0.000=9.791kN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0/i 查表得到 i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 (cm);i = 1.58 A 立桿凈截面面積 (cm2); A = 4.89 25、W 立桿凈截面抵抗矩(cm3);W = 5.08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計算值 (N/mm2) f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 = 205.00N/mm2 l0 計算長度 (m) 如果完全參照扣件式規范不考慮高支撐架,由公式(1)或(2)計算 l0 = k1uh (1) l0 = (h+2a) (2) k1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按照表1取值為1.163 u 計算長度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u = 1.70 a 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 = 0.30m 公式(1)的計算結果: = 97.56N/mm2,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公式(2)的計算結果: = 51.81N/mm26、2,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如果考慮到高支撐架的安全因素,適宜由公式(3)計算 l0 = k1k2(h+2a) (3) k2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按照表2取值為1.000; 公式(3)的計算結果: = 68.05N/mm2,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應盡量利用剪力墻或柱作為連接連墻件,否則存在安全隱患。 表1 模板支架計算長度附加系數 k1 步距 h(m) h0.9 0.9h1.2 1.2h1.5 1.5h2.1 k1 1.243 1.185 1.167 1.163 表2 模板支架計算長度附加系數 k2 H(m)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5 327、0 35 40 h+2a或u1h(m) 1.35 1.0 1.014 1.026 1.039 1.042 1.054 1.061 1.081 1.092 1.113 1.137 1.155 1.173 1.44 1.0 1.012 1.022 1.031 1.039 1.047 1.056 1.064 1.072 1.092 1.111 1.129 1.149 1.53 1.0 1.007 1.015 1.024 1.031 1.039 1.047 1.055 1.062 1.079 1.097 1.114 1.132 1.62 1.0 1.007 1.014 1.021 1.029 1.0328、6 1.043 1.051 1.056 1.074 1.090 1.106 1.123 1.80 1.0 1.007 1.014 1.020 1.026 1.033 1.040 1.046 1.052 1.067 1.081 1.096 1.111 1.92 1.0 1.007 1.012 1.018 1.024 1.030 1.035 1.042 1.048 1.062 1.076 1.090 1.104 2.04 1.0 1.007 1.012 1.018 1.022 1.029 1.035 1.039 1.044 1.060 1.073 1.087 1.101 2.25 1.0 1.0029、7 1.010 1.016 1.020 1.027 1.032 1.037 1.042 1.057 1.070 1.081 1.094 2.70 1.0 1.007 1.010 1.016 1.020 1.027 1.032 1.037 1.042 1.053 1.066 1.078 1.091 以上表參照 杜榮軍:扣件式鋼管模板高支撐架設計和使用安全 五、梁模板高支撐架的構造和施工要求工程經驗: 除了要遵守扣件架規范的相關要求外,還要考慮以下內容 1.模板支架的構造要求: a.梁板模板高支撐架可以根據設計荷載采用單立桿或雙立桿。 b.立桿之間必須按步距滿設雙向水平桿,確保兩方向足夠的設計剛度30、。 c.梁和樓板荷載相差較大時,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桿間距,但只宜在一個方向變距、而另一個方向不變。 2.立桿步距的設計: a.當架體構造荷載在立桿不同高度軸力變化不大時,可以采用等步距設置。 b.當中部有加強層或支架很高,軸力沿高度分布變化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變步距設置,但變化不要過多。 c.高支撐架步距以為宜,不宜超過1.5m。 3.整體性構造層的設計: a.當支撐架高度20m或橫向高寬比6時,需要設置整體性單或雙水平加強層。 b.單水平加強層可以每4-6米沿水平結構層設置水平斜桿或剪刀撐,且須與立桿連接,設置斜桿層數要大于水平框格總數的1/3。 c.雙水平加強層在支撐架的頂部和中部每隔1031、-15m設置,四周和中部每10-15m設豎向斜桿,使其具有較大剛度和變形約束的空間結構層。 d.在任何情況下,高支撐架的頂部和底部(掃地桿的設置層)必須設水平加強層。 4.剪刀撐的設計: a.沿支架四周外立面應滿足立面滿設剪刀撐。 b.中部可根據需要并依構架框格的大小,每隔10-15m設置。 5.頂部支撐點的設計: a.最好在立桿頂部設置支托板,其距離支架頂層橫桿的高度不宜大于400mm。 b.頂部支撐點位于頂層橫桿時,應靠近立桿,且不宜大于200mm。 c.支撐橫桿與立桿的連接扣件應進行抗滑驗算,當設計荷載N12kN時,可用雙扣件;大于12kN時應用頂托方式。 6.支撐架搭設的要求: a.嚴32、格按照設計尺寸搭設,立桿和水平桿的接頭均應錯開在不同的框格層中設置。 b.確保立桿的垂直偏差和橫桿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規范的要求。 c.確保每個扣件和鋼管的質量是滿足要求的,每個扣件的擰緊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鋼管不能選用已經長期使用發生變形的。 d.地基支座的設計要滿足承載力的要求。 7.施工使用的要求: a.精心設計混凝土澆筑方案,確保模板支架施工過程中均衡受載,最好采用由中部向兩邊擴展的澆筑方式。 b.嚴格控制實際施工荷載不超過設計荷載,對出現的超過最大荷載要有相應的控制措施,鋼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c.澆筑過程中,派人檢查支架和支承情況,發現下沉、松動和變形情況及時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