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應急救援演練計劃(2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62682
2022-08-30
21頁
56.54KB
1、水城縣XX鄉實業煤礦2013年度應急救援演練計劃二一三年七月2013年度應急救援演練計劃一、編制事故應急演練計劃的目的 為了確保礦井發生事故時及時調動并合理的利用應急的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使之立即投入到救援行動中,并根據事故現場的具體情況,選擇合理的應急對策和行動方案,充分發揮資源的作用,從而使事故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事故的影響范圍縮到最小,為了能根據事故的性質,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有序的開展救援工作,特制定此計劃。二、應急求救行動程序發生事故時,應根據事故的嚴重程度,影響范圍及事故所需的應急救援能力,逐級啟動礦內外應急求救行動程 (一)事故發生區第一、掌握情況必須掌握情況有:事故發生的時間、2、地點、性質、強度、種類、事故現場傷亡情況,事故現場人員是否撤離,人員是否還在進行搶救行動,有無水、火及瓦斯爆炸的可能性,現場的通風構筑物是否被破壞,通風系統是否暢通,人行通道是否暢通,事故波及的范圍,其他有人工作的地點的情況。第二、通告與通報在掌握了基本情況以后,根據事故的性質、嚴重程度及情況的緊急程度,按預案規定的應急求救程序、級別發出警報,向井口和礦領導匯報,并通告全礦,同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匯報。第三、組織搶險與救助1、根據事故的性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擴展,充分利用現在的設備、設施,選擇正確的搶險方法,迅速集中搶險力量,進行救助。在場未受傷的人員應先期投入搶險。2、一旦發生重大事故,靠3、自身力量無法完成救助任務時應啟動外部應急求援預案。(1)通知水城能安礦山救護隊,為救護隊提供事故的相關情況,確保救護工作的順利進行。(2)通知區水礦集團總醫院派救護車輛及醫務人員,迅速到達應急中心,以最快的速度搶救傷員。(3)迅速通知上級有關部門,幫助進行搶險救助工作。3、在搶險救助中還應做好以下工作:(1)清點撤除現場的人數,滯留災區的人數,可能受波及的人數。(2)礦燈房控制領燈人員,沒有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領燈入井。(3)封鎖事故發生現場,嚴禁閑雜人員進入。(4)組織力量清除堵塞,為前來應急救援人員創造條件。(5)封閉、滅火、隔離危險區,停電或停止設備運轉。(6)搶救受傷人員,4、將傷員迅速轉移到安全地點。(7)采取可靠措施,防止救援人員涉險發生事故。(二)應急求援指揮中心1、值班人員記錄好事發生區報告基本情況,及時匯報事故發生區的情況變化及發展趨勢,為應急中心提供情報,以便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及時決策,指定和修改救援方案。2、按預案規定通知所有人員到達集中地點,并確定到達時限。根據事故的危險程度,按預案規定通知各應急救援人員,做好行動準備。三、建立應急救援組織與職責根據應急救援的要求,礦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建立各應急救援小組,并將搶險救援指揮部設在調度室,(應急救援組織及名單附后)。指揮部根據事故發生區報告的情況,指示安全技術人員進行危害評價、估算,判斷事故危害后果及可能5、發展趨勢,事故的等級、規模等。確保應急救援工作有組織的進行,將事故的影響和損失降到最低點。1、 應急救援組織 總 指 揮:蘇 華 副總指揮:賀小峰 組 員:商付全、黃敬濤、孫中韜、李繼斌、郭貴情、張財政及兼職救護隊成員2、應急救援職責: (1)礦長:應急救援反應總負責人。在總工程師、各位副礦長、礦山救護隊長協助下,制造營救退險人員的救援方案與事故處理的措施。 (2)總工程師:是礦長處理事故的第一助手,組織制定營護遇險人員和處理事故的措施與計劃,負責事故處理的技術決策工作。 (3)各位副礦長:根據營救人員和處理事故的計劃負責召集為處理事故的人員及調集物資(設備、材料),按各自的分工組織事故救援工6、作。 (4)其他人員:在總指揮的領導下,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各自的事故救援工作。四、應急預案(一)應急反應級別的劃分 根據事故的嚴重程度實施相應的應急反應級別。2、 預警:此級別包括發生影響企業的所有事件,現場人員應履行各自的職責。3、 現場應急:這個級別包括事故已發生和升級,需要立即采取措施,保護現場人員的事件,但不回造成礦外影響,這時現場應急反應組織全面啟動。4、 全體應急:這個級別預示著事故已發生,可能造成礦外影響,要求企業外援助以減少事故損失和事故影響,應急組織全面啟動,迅速通知有關部門,救援單位及企業相關人員參加事故的搶救工作及事故處理。(二)應急反應組織表:礦長總工 師 調度值班室7、室 事故應急指揮中心 營救反應小 組醫療反映小 組事故控制應急小組現場調查應急小組救護隊現場人員 水城縣人民醫院生產副礦長生產副井長帶班礦長班組長安全副礦長安全員瓦斯員(四)應急措施也辦法1、執行事故應急救援預案。2、執行礦今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附:1、危險等級劃分表(表一)。2、安全程度級別劃分表(表二)。 3、事故應急救援人員通訊錄。危險等級進分表級別危險程度可能導致的后果安全的不需要采取措施臨界的處于事故邊緣狀態,應予以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危險的會造成人員傷亡和系統破壞,要立即采取防范對策災難的會造成災難性事故,立即排除,重點防范礦井安全程度級別劃分危險程度函數30安全程度級別高度危險危險8、程度函數20 30安全程度級別顯著危險危險程度函數5 20安全程度級別比較危險危險程度函數5安全程度級別稍有危險事故應急救援人員通訊錄姓 名 職 務 電話 手機號碼礦辦公室 8016礦救護隊 8070礦調度室 8001礦安全科 8058五、各類事故的救援(一)、瓦斯、煤塵事故的救援1、現場救援 (1)、事故發生后,現場人員要沉著冷靜,盡快弄清發生事故的地點、性質、范圍,并在班組長、通風人員或有經驗的老工人的帶領下,搶救遇難人員,按避災路線迅速撤離災區,并用就近地點的電話向井口報告。 (2)、位于事故地點入風側的人員,應迎著新鮮風流撤出,位于回風側的人員必須鎮靜,有組織通過附近風門,經最短路線進9、入入風流中撤出。 (3)、如回風路線過長,來不及轉到入風流中,則應向下臥倒,附臥于水溝中,用濕毛巾堵住口鼻,在爆炸波襲來時,瞬間停止呼吸,待其過后迅速撤出或臨時進入獨頭巷構筑避難硐室,并發出求救信號,等待救援。2、外部救援 (1)、接到報告后,救援指揮部馬上組織救援,通知救護隊,救護隊應按救護隊規程探明事故的真實地點、性質、范圍有害氣體濃度,檢查中如發現火源要立即撲滅,并切斷災區電源,防止二次爆炸發生危及救援人員。 (2)、經探查證實確認無二次爆炸發生的可能性時,迅速修復被破壞的巷道和通風設施,恢復正常通風,排除煙霧和災區有害氣體,清理巷道,恢復通道,采取一切可能的有效措施,保證救災人員所需物10、資,正確控制井下風流,防止災害事故擴大波及其他區域。 (3)、決定是否給災區恢復供電時,必須經瓦斯員及通風負責人檢查送電區域有害氣體濃度,確認不超限時,方可供電。 (4)、在有爆炸危險時,要在火區的進風口一邊觀察,一邊做好準備,建立防爆墻,盡早把人員撤到安全區域,同時必須采取其他措施,防止瓦斯、煤塵二次爆炸,擴大災害損失。 (5)、救助遇難人員,必須以救護隊為主進行搶救,其他人員未經指揮部批準不許進入事故區。 (6)、救出的受傷人員必須以最快速度,按照正確的救護方法送到醫療點,進行及時的救治,防止損失擴大。 (二)火災事故的應急救援 1、廠區地面火災 發現著火后,應積極組織搶救滅火,并立即向領11、導報告。當自己無能力撲滅火災時或發現時就覺得嚴重必須立即通知消防隊來滅火。參加人員必須聽從消防人員的指揮,嚴格遵守消防的有關規定。2、井下火災(1)現場救援、當井下發生火災時,現場人員必須沉著冷靜,立即切斷火災電源,并有組織地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火,同時立即向井口匯報。、如果火災范圍較大,直接滅火無效時,現場人員有組織的搶救遇難人員,一起迅速撤出災區。、火區人員撤離時,應從新鮮風流撤退,不許走回風道,如遇煙霧中的有毒害時,要迅速佩帶自救器或濕毛巾堵住口鼻,如退路堵塞無法撤出,可暫俯臥在水溝里或迅速構筑避難所等待救援。、暫時躲到安全地點的人員,在不能撤離的情況下,應在躲避地點巷道出口懸掛礦燈12、或定時敲打管子、軌道等發出呼救信號等待外部救援。、接到通知后,井口應立即通知有關人員到救災指揮部辦公室,并同時通知井下受威脅區的人員迅速撤離到安全地點。、指揮部接到通知后,應組織直接滅火,同時組織受威脅人員撤離險區,當井下火勢較大,無法直接滅火或有人員被困時,接到通知后立即啟動外部救援系統,通知礦山救護隊搶救遇險人員。 (2)外部救援救護隊接到通知后,應立即行動,了解和掌握火災情況(聽匯報和火區偵察),確定搶救方案,開展救援工作。 了解火災情況主要應查明著火地點、范圍,被困人員情況,應查明火區的蔓延速度,火勢的大小,是否產生火風壓,通往火區的巷道情況,通風設備運轉情況,通風設施是否被破壞,偵察13、時應從入風側接近火源。 根據已探明的火災情況,確定搶救方案,首先確定礦井的通風方法(是否進行正常通風,還是控制風量,是否進行全礦井反風還是局部反風,是否采區短路風流),避免造成事故的進一步擴大,之后進行滅火搶險工作,主要的滅火方式有以下幾種:、直接滅火:用砂子、水、化學滅火器等直接滅火。、隔絕滅火:在通往火區的所有巷道內構筑防火墻,隔絕氧氣供應。、綜合滅火:滅火過程中,若一種方法無法達到目的,可采用直接滅火與隔絕滅火聯合使用。根據井下著火地點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滅火方式和方法,當進風井口附近好生火災時,需立即遮蓋井口或在井口加風障,阻止煙霧流入井下,也可以進行反風,并通知所有人員迅速撤到安全地點或14、地面。當井下硐室著火時,如果硐室位于回風道側,應在正常通風條件下滅火,如果硐室在進風道,考慮反風或短路處理,如硐室位于一翼或采區的進風口,應考慮采用短路,將風流引入總回風道。回采工作面發生火災時,首先要直接滅火,不能直接滅火時,應將人員撤到安全地點,在進回風側打閉滅火。如有爆炸危險時,應將人員撤到安全地點,在進回風側打閉滅火。如有爆炸危險時,通風方法不應改變,如果在回風道著火時,應在進風側靠近工作打閉,回風側應根據瓦斯涌出情況決定打閉的位置。如果掘進巷道發生火災,首先撤出人員進行直接滅火,直接滅火無效時,應打閉封閉巷道實施隔絕滅火。 (三)、水災事故的應急救援 1、現場處理 (1)發生水害事故15、后,現場人員必須及時向有關部門匯報,并積極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如井下發生透水時,應立即匯報,同時組織現場人員加固工作地點的支護,堵住出水點,如水勢很猛,無法搶救,應組織人員避開壓力水頭,迅速撤到安全的地方。 (2)救災指揮部應迅速查清井下人員、遇險人員及可能波及的人員,如發現有人堵住事故區(井下),應首先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進行搶救。 (3)要立即查清水的來源及補給情況,及時組織力量進行排水,如補水量過大,應首先想辦法堵住涌水通道,截住補給水源,當現有排水能力不足時,應立即增加排水設備,同時要保證救災時的人員安全。 (四)冒頂事故的應急救援1、現場救援(1)當發生冒頂事故時,首先將人員撤到安16、全地點,并積極組織搶救,搶救時應設法在安全的情況下支護移動巖石,并要保證供風量。(2)要向遇險人員喊話,告之遇險人員要沉著、鎮靜,不要亂動,聽從指揮。(3)如冒頂將巷道關門時,遇險人員應敲擊幫頂對外發出救援信號。(4)發生冒頂事故后,要將冒頂地點,面積和人員遇險情況立即匯報。2、外部救援(1)接到通知后,指揮部應立即通知相關人員,并組織救援力量迅速開展救援工作。(2)救援時要由外向里加固冒頂區周圍支護,使搶險人員能盡快接近堵人部位進行搶救。(3)冒頂區風量不足或不能通風時,應盡快安設局扇,向冒頂區供風,并專人檢查有害氣體的濃度。(4)通過恢復巷道及采場冒區無法救助遇險人員時,可選擇打繞道的途徑17、救助遇險人員。六、自救、互救與現場急救當礦井發生事故后,礦山救護隊及有關的救助人員沒到達事故地點前,災區內人員應在事故初期及時采取措施,正確開展自救與互救,盡量減少事故的危害程度及人員傷亡,給外部救援贏地時間和創造條件。(一)自救與互救1、事故發生后,應及時匯報災情,并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區域發出警報,使其他工作人員能及時撤離險區或實施救援工作。2、事故發生后,災區能及受威脅區域的人員,應根據災情及現場條件,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積極的搶救,將事故消滅在初起階段或控制在最小的范圍,施救工作要嚴格按規程進行,不許冒險作業,避免中毒、窒息、爆炸、觸電、二次冒頂片幫等事故重復發18、生。3、當受災現場不具備搶救的條件時,應按礦井的避災路線選擇條件最好、距離最短的路線,無法通過時,應迅速構筑避難所,妥善避災等待救援,進入避難所時,應在外邊留有衣物,礦燈等明顯標志,以便外部救援人員發現。4、當無法撤離災區時,而又要受到有毒有害氣體的侵害時,應立即佩帶自救器或用濕毛巾堵住口鼻,俯臥于水溝里或巷道底部,盡量保持安靜,減少氧消耗,避免吸入更多的有害氣體等待救援。(二)現場急救1、現場急救的內容現場急救包括人工呼吸,心臟復蘇,止血,創傷,包扎,骨折臨時固定和傷員搬運。(1)人工呼吸:口對口吹氣法,仰臥壓胸法,俯臥壓背法。(2)心臟復蘇:心前區扣擊術,胸外心臟按壓術。(3)止血法:指壓19、止血法,回墊屈肢止血法,止血帶止血法,加壓包扎止血法。(4)創傷包扎:創傷包扎可就地取材,用毛巾、手帕、衣服撕成布條進行,主要包扎方法有布條包扎法。(5)骨折臨時固定:骨折固定可防止因骨折端移位而刺傷鄰近組織血管、神經,也是防止創傷休克的有效措施,在進行骨折固定時應使用夾板、繃帶、三角巾、棉墊等物品,在現場手邊沒有,可就地取材,用板皮、樹枝、木板、木棍、硬紙板、塑料板、衣物、毛巾等代替。(6)傷員搬運:井下條件復雜,道路不暢,轉運傷員要盡量做到輕、穩、快,沒有經過初步固定、 止血、包扎和搶救的傷員,一般不應轉運。2、先擦黑能夠急救方法現場急救的關鍵在于“及時”才能更有效的救助傷員。(1)對中毒20、或窒息人員的急救 、立即將傷員從危險區搶運到新鮮風流中,并安置在頂板完好、無淋水的地方。 、立即將傷員口、鼻內的黏液、血塊、泥土、碎煤等除去,并解開其上衣和腰帶,脫掉其膠靴。 、用衣服覆蓋在傷員身上以保暖。、根據心跳、呼吸、瞳孔等特征和傷員的神志情況,初步判斷傷情的輕重。正常人每分鐘心跳6080次、呼吸1618次,兩眼瞳孔是等大、等圓的,遇到光線能迅速收縮變小,而且神志清醒。休克傷員的兩瞳孔不一樣大,對光線反映遲鈍或不收縮。對呼吸困難或停止呼吸者,應及時進行人工呼吸。當出現心跳停止的現象(心音、脈搏消失,瞳孔完全散大、固定,意志消失)時,除進行人工呼吸外,還應同時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急救。、對和的21、中毒者只能進行口對口的人工呼吸而不能進行壓胸或壓背法的人工呼吸,否則會加重傷情。當傷員出現眼紅腫、流淚、懼光、喉痛、咳嗽、胸悶現象時,說明是受中毒所致。當出現眼紅腫、流淚、喉痛及手指、頭發呈黃褐色現象時,說明傷員是受中毒。、人工呼吸持續的時間以恢復自主性呼吸或到傷員真死亡時為止。當救護隊來到現場后,應轉由救護隊用蘇生器蘇生。 (2)對外傷人員的急救、對外傷人員的急救礦工燒傷的急救要點可概括為滅、查、防、包、送五個字。滅:撲滅傷員身上的火、使傷員盡快脫離熱源,縮短燒傷時間。查:檢查傷員呼吸、心跳情況;檢查是否有其他外傷或有害氣體中毒;對爆炸沖擊燒傷傷員,應特別注意有無顱腦或內臟損傷和呼吸道燒傷。22、防:要防止休克、窒息、創面污染。傷員因疼痛和恐懼發生休克或發生急性喉頭梗阻而窒息時,可進行人工呼吸等急救。為了減少創面的污染和損傷,在現場檢查和搬運傷員時,傷員的衣服可以不脫、不剪開。包:用較干凈的衣服把傷面包裹起來,防止感染。在現場,除化學燒傷可用大量流動的清水持續沖洗外,為創面一般不作處理,盡量不弄破水泡以保持表皮。送:把嚴重傷員迅速送往醫院。搬運傷員時動作要輕柔,進行要平穩一并隨時觀察傷情。、對出血人員的急救對著類傷員,首先要爭分奪秒,準確有效地止血,然后再進行其他急救處理。止血的方法隨出血種類的不同而不同。出血的種類有:動脈出血,血液是鮮紅的,而且是從傷口向外噴射。靜脈出血,血液是暗紅23、色,血流緩慢而均勻。毛細血管出血,血液呈紅色,像水珠似地從傷口流出。對毛細血管和靜脈出血,一般用干凈布條包扎傷口即可,大的靜脈出雪可用加夜包扎止血,對于動脈出血應采用指壓止血發或加壓包扎止血法。對于因內傷而咯血的傷員,首先使其取半躺半坐的姿勢,以利于呼吸和預防窒息,然后,勸慰傷員平穩呼吸,不要驚慌,以免血壓升高,呼吸加快,使出血量增多。最后等待醫生下井急救或護送出井就醫。、對骨折人員的急救對骨折者,首先用毛巾或衣服作襯墊,然后就地取用木棍、木板、竹笆片等材料做成臨時夾板,將受傷的肢體固定后,抬送醫院。對受擠壓的肢體、不得按摩、熱敷或綁電纜線,以免加重傷情。 (3)對溺水人員應迅速采取下列急救措24、施:、轉送:把溺水者從水中救出以后,要立即送到比較溫暖和空氣流通的地方,松開腰帶,脫掉濕衣服,蓋上干衣服,以保持體溫。、檢查:以最快的速度檢查溺水者的口鼻,如果有泥水和污物堵塞,應迅速清除,檫洗干凈以保持呼吸道通暢。、控水:使溺水者取俯臥位,用木料、衣服等墊在肚子下面或將左腿跪下,把溺水者的腹部放在救護這的右側大腿上,使其頭朝下,并壓其背部,迫使其體內的水由氣管、口腔里流出。、人工呼吸:上述方法控水效果不理想進,應立即做俯臥壓背式人工呼吸或口對口吹氣,或胸外心臟擠壓。 (4)對觸電者的急救、立即切斷電源,或使觸電者脫離電源。、迅速觀察傷員有無呼吸和心跳。如發現已停止呼吸或心音微弱,應立即進行人25、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擠壓。、若呼吸和心跳都已停止時,應同時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對遭受電擊者,如有其他損傷(如跌傷、出血等),應作相應的急救處理。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貫徹與執行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下發以后,礦長組織有關人員要認真進行學習,井口領導要組織全井工人進行學習,一旦發生事故,要有條不紊按應急救援預案的要求進行。附:1、應急救援組織機構 2、事故應急救援人員通訊錄應急救援組織機構一、應急救援指揮部總 指 揮:蘇 華副總指揮:賀小峰組 員:商付全、黃敬濤、孫中韜 郭貴情、李繼斌、張財政 及全體兼職救護隊成員二、搶險救援 組 長:蘇 華組 員:各職能科室、采掘工區專業人員三、保衛醫療組 組 長:商付全組 員:安全管理人員、醫院醫護人員四、人、材、物、通訊保證組組 長:黃敬濤組 員:后勤、物資供應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