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自管房節能改造住宅項目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預案(2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64703
2022-08-31
24頁
45.50KB
1、目 錄目 錄 1一、工程概況: 2二、庫房、配電房、食堂火災應急救援預案 32.1、目的 32.2、組織機構及其職責 32.3、應急預案 42.4、組織滅火(負責) 52.5、防煙排煙: 52.6、安全戒備(負責) 52.7、通信聯絡(負責) 62.8、設備,設施保障(負責) 62.9、信息發布(負責) 6三、辦公、生活區域火災應急救援預案 63.1、目的 63.2、組織機構及其職責 73.3、應急預案 7四、觸電傷害應急救援預案 104.1、目的 104.2、組織機構及其職責 104.3、應急預案 10五、坍塌應急救援預案 125.1、目的 125.2、組織機構及其職責 125.3、應急預案2、 12六、高空墜落物體打擊應急救援預案 136.1、目的 136.2、組織機構及其職責 146.3、應急預案 14七、機械傷害應急救援預案 157.1、目的 157.2、組織機構及其職責 167.3、應急預案 16一、工程概況:本工程為2013年東城區單位自管房節能改造項目,包括景泰西里10號樓、革新里3號樓、安樂林中街27號樓、永康胡同18號院3號樓、東直門外斜街12號樓、東四塊玉南街30號院1號樓、東四塊玉南街30號院2號樓、東四塊玉南街37號樓、東城區體育館西路2號院3號樓、東城區體育館西路2號院4號樓,共10棟全部為住宅樓,總建筑面積約為42269平方米,基本住宅層高為2.7米。1、 3、景泰西里10#樓位于景泰路以西,劉家窯路以北的地塊。項目總建筑面積為3816m ,占地面積637.91m 。本項目地上6層,建筑總高度18.0米,層高均為3.0米,建筑結構為磚混結構。2、 革新里3#樓位于永定門外以西,革新南路以北。項目總建筑面積為3618.73m ,占地面積622.56m 。本項目地上6層,建筑總高度16.7米,層高均為2.7米,建筑結構為磚混結構。3、 安樂林中街27#樓位于沙子口路以東,安樂林路以南的地塊。項目總建筑面積為3286.8m ,占地面積579.92m 。本項目地上6層,建筑總高度18.00米,層高均為3.0米,建筑結構為磚混結構。4、 永康胡同18號院3#樓4、位于安定門內大街以東,永康胡同以南的地塊。項目總建筑面積為5670.2m ,占地面積772.69m 。本項目地上6層,建筑總高度17.5米,首層為4.0米;標準層高均為2.7米,建筑結構為磚混結構。5、 東直門外斜街12號樓位于東直門外斜街以東,北二里莊路以南。項目總建筑面積為7339.2m ,占地面積461.92m 。本項目地上16層,建筑總高度48.00米,層高均為2.7米,建筑結構為框剪結構。6、 東四塊玉南街30號院1#樓位于東四塊玉南街以西,龍潭西里以南。項目總建筑面積為4146.6m ,占地面積688m 。本項目地下1層,地上6層,建筑總高度16.7米,層高均為2.7米,建筑結構為5、磚混結構。7、 東四塊玉南街30號院2#樓位于東四塊玉南街以西,龍潭西里以南。項目總建筑面積為4099.9m ,占地面積688m 。本項目地下1層,地上6層,建筑總高度16.7米,層高均為2.7米,建筑結構為磚混結構。8、 東四塊玉南街37#樓位于龍潭西里以北,雙玉中街以西的地塊。項目總建筑面積為3245.7m ,占地面積540.2m 。本項目地上6層,建筑總高度16.2米,層高均為2.7米,建筑結構為磚混結構。9、 體育館西路2號院3號樓位于體育館西路以東,法華寺街以南。項目總建筑面積為2867.9m ,占地面積393.77m 。本項目地下1層,地上6層,建筑總高度16.8米,層高均為2.76、米,建筑結構為磚混結構。10、 體育館西路2號院4號樓位于體育館西路以東,法華寺街以南。項目總建筑面積為3381.97m ,占地面積592.32m 。本項目地上6層,建筑總高度16.4米,層高均為2.7米,建筑結構為磚混結構。二、庫房、配電房、食堂火災應急救援預案2.1、目的為了加強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件事故和損失的擴展,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的安全,促進公司安全管理,提高緊急情況下的應急能力,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評價標準及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審核規范,確保安全管理和體系有效運行,最大限度減少傷亡事故造成的不良影響,現根據實際情況,特制定安全生產事7、故應急救暖與響應計劃。對潛在的不可接受的事件和事故的風險或緊急情況,將其進行有效的規避,以減少或降低因事件和事故而造成的影響或措施不當而耽誤救援,造成人員傷害或人身生命傷亡。2.2、組織機構及其職責應急救援領導小組主 任(組 長): 委 員(組 員):急響應領導辦公室設在消防保衛辦公室聯系電話: 三方援助聯系方法:火警電話:119 急救電話:120義務消防隊名單:隊 長: 隊 員: 2.3、應急預案2.3.1、報警2.3.1.1、一旦著火,發現人要將火災信息迅速報告應急救援小組辦公室。2.3.1.2、接報后應立即按既定方案了解著火地點,起火部位,燃燒物品,目前狀況,立即確認是否成災。2.3.18、.3、確認火災后立即報119,并通知應急救援小組及相關人員(水,電,安全,保衛,事發單位等人員)。2.3.2、成立應急救援領導小組2.3.2.1、組長主要職責:2.3.2.1.1、根據火災情況,確定是否疏散人員。2.3.2.1.2、根據火災發展情況,及時調整力量,明確布置救人,疏散物資和滅火,供水,防排煙等任務,并檢查執行情況。2.3.2.1.3、公安消防隊到場后,及時向公安消防部門的火場總指揮報告情況,帶領職工服從統一指揮。2.3.2.2.、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職責2.3.2.2.1、通報由 周盈負責;將火災情況通知有關部門和人員,告訴其并應采取的對策。2.3.2.2.2、根據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的9、命令,向需要疏散的人員發出通知。2.3.2.2.3、根據火情決定需要通報疏散的區域,通報次序為:著火層,著火層以上各層,有可能蔓延到的著火層以下各層。2.3.2.2.4、通報方式:消防應急廣播,電話,派人現場通報。2.3.2.2.5、通報要說明疏散路線,穩定人員情緒。2.3.3、疏散和救護是防止或減少人員傷亡的關鍵措施,由安全員姚述波2.3.3.1、劃定安全區,根據建筑物及周圍情況,事先劃定人員疏散集結的安全區;2.3.3.2、明確分工,把責任落實到事發部門,其他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和義務消防人員,引導疏散人員,查清是否還有人在應該疏散的區域,穩定被疏散人員的情緒,現場對傷員護理并及時送往醫院;210、.3.3.3、火災發生,組長應立即詢問最先發現火情人員有關失火地點情況,了解是否有人員受傷害。當懷疑有可能有人員受傷害時,迅速撥打120急救電話,告知失火地點,附近醒目建筑物,并派安全警戒人員去路口接應。在急救車未到來之前,搶救下來的傷員,使其平躺地上,周圍應通風良好,有呼吸窘迫的,對其進行口對口呼吸。2.3.4注意事項:按食堂南或北方向疏散。2.4、組織滅火(負責)2.4.1、在火災現場的相對安全點,上由義務消防隊員,事發部門工作人員等組成的滅火組:2.4.2、組織偵察火情,掌握火勢發展情況;2.4.3、及時向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匯報火情;2.4.4、根據火情,指揮切斷電源或可燃氣源;2.4.511、指揮參戰實施滅火,疏散,搶救傷員;2.4.6、派出人員攜帶滅火工具,防火工具防止火勢沿水平或縱向蔓延;2.4.7、檢查滅火人員和布置是否符合要求;2.4.8、公安消防隊到場后,協同組織滅火搶救。2.5、防煙排煙:由楊大清負責組織火場人員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匍匐于地面的方法防煙;并按疏散負責人指定的路線進行疏散。2.6、安全戒備(負責)2.6.1、外圍警戒:清除路障,指導一切無關車輛離開現場,勸導無關人員撤離現場,維護好外圍秩序,迎接消防隊,為消防隊到場滅火創造有利條件;2.6.2、火場外部警戒:不許無關人員進入火場,指導疏散人員離開建筑,看管好火場疏散出的物資,防止有人趁火打劫,制造混亂,指引12、消防隊進入現場,消防控制室,為消防隊的滅火戰斗行動維持好秩序;2.6.3、火災撲滅后,在火災區域設立警戒區,禁止無關人員進入,保護好現場,配合公按消防部門調查火災原因。2.7、通信聯絡(負責)2.7.1、建立通訊網絡,使各級有關人員能迅速正確的接受火災信息;2.7.2、保持單位內部各部門,著火層與供水,供電部門的無線聯系;2.7.3、單位內的電話要最大限度地保持暢通,消防專用電話,直通現場的電話要設專人接聽,及時傳話。2.8、設備,設施保障(負責)2.8.1、保證消防用水,用電不間斷;2.8.2、保證滅火器材的功績和完好;2.8.3、保證傷員救護等工作的運輸車輛。2.9、信息發布(負責)2.913、.1、負責在應急過程中對媒體和公眾的發言人;2.9.2、向媒體和公眾發布事故應急信息的決定方法。2.10、事故后的恢復程序(負責)2.10.1、事故后負責終止應急,恢復正常秩序;2.10.2、負責事故中受傷人員的善后處理;2.10.3、負責事故后財產物資損失的統一清點和重新購置。三、辦公、生活區域火災應急救援預案3.1、目的為了加強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件事故和損失的擴展,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的安全,促進公司安全管理,提高緊急情況下的應急能力,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評價標準及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審核規范,確保安全管理和體系有效運行,最大限度減少傷亡事14、故造成的不良影響,現根據實際情況,特制定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暖與響應計劃。對潛在的不可接受的事件和事故的風險或緊急情況,將其進行有效的規避,以減少或降低因事件和事故而造成的影響或措施不當而耽誤救援,造成人員傷害或人身生命傷亡。3.2、組織機構及其職責應急救援領導小組主 任(組 長): 委 員(組 員): 應急響應領導辦公室設在消防保衛辦公室聯系電話:第三方援助聯系方法:火警電話:119 急救電話:120義務消防隊名單:隊 長:隊 員:3.3、應急預案3.3.1報警3.3.1.1、一旦著火,發現人要將火災信息迅速報告應急救援小組辦公室。3.3.1.2、接報后應立即按既定方案了解著火地點,起火部位,15、燃燒物品,目前狀況,立即確認是否成災。3.3.1.3、災后立即報119,并通知應急救援小組及相關人員(水,電,安全,保衛,事發單位等人員)。3.3.2.成立應急救援領導小組3.3.2.1、主要職責:3.3.2.1.1、根據火災情況,確定是否疏散人員。3.3.2.1.2、根據火災發展情況,及時調整力量,明確布置救人,疏散物資和滅火,供水,防排煙等任務,并檢查執行情況。3.3.2.1.3、公安消防隊到場后,及時向公安消防部門的火場總指揮報告情況,帶領職工服從統一指揮。3.3.2.2、救援領導小組職責3.3.2.2.1、通報由周盈負責;將火災情況通知有關部門和人員,告訴其并應采取的對策。3.3.2.16、2.2、根據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的命令,向需要疏散的人員發出通知。3.3.2.2.3、根據火情決定需要通報疏散的區域,通報次序為:著火層,著火層以上各層,有可能蔓延到的著火層以下各層。3.3.2.2.4、通報方式:消防應急廣播,電話,派人現場通報。3.3.2.2.5、通報要說明疏散路線,穩定人員情緒。3.3.2.3、滅火和救護是防止或減少人員傷亡的關鍵措施,由安全員姚述波負責。3.3.2.3.1、劃定安全區,根據建筑物及周圍情況,事先劃定人員疏散集結的安全區;3.3.2.3.2、明確分工,把責任落實到事發部門,其他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和義務消防人員,引導疏散人員,查清是否還有人在應該疏散的區域,穩定被17、疏散人員的情緒,現場對傷員護理并及時送往醫院;3.3.2.3.3、火災發生,組長應立即詢問最先發現火情人員有關失火地點情況,了解是否有人員受傷害。當懷疑有可能有人員受傷害時,迅速撥打120急救電話,告知失火地點,附近醒目建筑物,并派安全警戒人員去路口接應。在急救車未到來之前,搶救下來的傷員,使其平躺地上,周圍應通風良好,有呼吸窘迫的,對其進行口對口呼吸。3.3.2.3.4、注意事項:按背離火勢的方向疏散。3.3.2.4、滅火(負責)3.3.2.4.1、在火災現場的相對安全點,上由義務消防隊員,事發部門工作人員等組成的滅火組:3.3.2.4.1.1.組織偵察火情,掌握火勢發展情況;3.3.2.418、.1.2.及時向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匯報火情;3.3.2.4.1.3.根據火情,指揮切斷電源或可燃氣源;3.3.2.4.1.4.指揮參戰實施滅火,疏散,搶救傷員;3.3.2.4.1.5.派出人員攜帶滅火工具,防火工具防止火勢沿水平或縱向蔓延;3.3.2.4.1.6.檢查滅火人員和布置是否符合要求;3.3.2.4.1.7.公安消防隊到場后,協同組織滅火搶救。3.3.2.5、防煙排煙:由熊以德負責組織火場人員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匍匐于地面的方法防煙;并按疏散負責人指定的路線進行疏散。3.3.2.6、安全戒備(負責)3.3.2.6.1、外圍警戒:清除路障,指導一切無關車輛離開現場,勸導無關人員撤離現場,維19、護好外圍秩序,迎接消防隊,為消防隊到場滅火創造有利條件;3.3.2.6.2、火場外部警戒:不許無關人員進入火場,指導疏散人員離開建筑,看管好火場疏散出的物資,防止有人趁火打劫,制造混亂,指引消防隊進入現場,消防控制室,為消防隊的滅火戰斗行動維持好秩序;3.3.2.6.3、火災撲滅后,在火災區域設立警戒區,禁止無關人員進入,保護好現場,配合公按消防部門調查火災原因。3.3.2.7、通信聯絡(負責)3.3.2.7.1、建立通訊網絡,使各級有關人員能迅速正確的接受火災信息;3.3.2.7.2、保持單位內部各部門,著火層與供水,供電部門的無線聯系;3.3.2.7.3、單位內的電話要最大限度地保持暢通,20、消防專用電話,直通現場的電話要設專人接聽,及時傳話。3.3.2.8、設備、設施保障(負責)3.3.2.8.1、保證消防用水,用電不間斷;3.3.2.8.2、保證滅火器材的功績和完好;3.3.2.8.3、保證傷員救護等工作的運輸車輛。3.3.2.9、信息發布(負責)3.3.2.9.1、負責在應急過程中對媒體和公眾的發言人;3.3.2.9.2、向媒體和公眾發布事故應急信息的決定方法。3.3.2.10、事故后的恢復程序(負責)3.3.2.10.1事故后負責終止應急,恢復正常秩序;3.3.2.10.2負責事故中受傷人員的善后處理;3.3.2.10.3負責事故后財產物資損失的統一清點和重新購置。四、觸電21、傷害應急救援預案4.1、目的為了加強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件事故和損失的擴展,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的安全,促進公司安全管理,提高緊急情況下的應急能力,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評價標準及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審核規范,確保安全管理和體系有效運行,最大限度減少傷亡事故造成的不良影響,現根據實際情況,特制定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暖與響應計劃。對潛在的不可接受的事件和事故的風險或緊急情況,將其進行有效的規避,以減少或降低因事件和事故而造成的影響或措施不當而耽誤救援,造成人員傷害或人身生命傷亡。4.2、組織機構及其職責應急救援領導小組主 任(組 長):委 員(組 員)22、:應急響應領導辦公室設在安全文明施工辦公室聯系電話:4.3、應急預案4.3.1、呼救由最先發現情況的人員大聲呼救,呼救內容:某某地點發生觸電傷害!聽到的人將信息報告給最近的管理人員,使消息迅速報告到應急響應領導小組處。4.3.2、報警()報警人員周盈負責打急救電話120,報告發生傷亡,傷害的地點,傷害類型,同時必須告知附近最醒目的標志建筑物,以利于急救中心迅速判斷位置。安全員姚述波負責將傷亡,傷害情況及時報告公司生產安全部。4.3.3、接車接車人員劉華在迅速到路口等待,迎接急救車輛,引領急救車從具備駛入條件的道路迅速到達事故現場。4.3.4、自救(負責)觸電人員脫離帶電體,搶救人員必須首先保證23、自己不被傷害。首先有姚述波組織人員切斷電源,如附近無電源開關,應尋找干燥木方,木版等絕緣材料,挑開帶電體:迅速呼喚到周圍電工。電工可以利用本人絕緣手套,絕緣靴等齊備的條件,使觸電者擺脫帶電部分。4.3.5、現場保護(負責)在事故現場內設立警戒區,禁止無關人員進入,保護好現場,配合公安部門調查傷亡傷害原因。4.3.6.、通信聯絡(負責)4.3.6.1、 建立通信網絡,使各級有關人員能迅速正確的接受傷亡傷害信息:4.3.6.2、 單位內的電話要最大限度地保持暢通,直通現場的電話要設專人接聽,及時傳話。 4.3.7、設備設施保障(負責) 4.3.7.1、保證救護器材的供給與完好;4.3.7.2、保證24、傷員救護等工作的運輸車輛。 4.3.8、信息發布(負責)4.3.8.1、負責在應急過程中對媒體和公眾的發言人;4.3.8.2、向媒體和公眾發布事故應急信息的決定方法。 4.3.9、事故后的恢復程序(負責)4.3.9.1、事故后負責終止應急,恢復正常程序;4.3.9.2、負責事故中受傷人員的善后出理。五、坍塌應急救援預案5.1、目的為了加強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件事故和損失的擴展,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的安全,促進公司安全管理,提高緊急情況下的應急能力,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評價標準及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審核規范,確保安全管理和體系有效運行,最大限度減少25、傷亡事故造成的不良影響,現根據實際情況,特制定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暖與響應計劃。對潛在的不可接受的事件和事故的風險或緊急情況,將其進行有效的規避,以減少或降低因事件和事故而造成的影響或措施不當而耽誤救援,造成人員傷害或人身生命傷亡。5.2、組織機構及其職責應急救援領導小組主 任(組 長): 委 員(組 員):應急響應領導辦公室設在安全文明施工辦公室聯系電話:5.3、應急預案5.3.1呼救由最先發現情況的人員大聲呼救,呼救內容:某某地點發生塌方!聽到的人將信息報告給最近的管理人員,使消息迅速報告到應急響應領導小組處。5.3.2報警(負責)報警人員()負責打急救電話120,報告發生傷亡,傷害的地點,26、傷害類型,同時必須告知附近最醒目的標志建筑物,以利于急救中心迅速判斷位置。安全員()負責將傷亡,傷害情況及時報告公司生產安全部。5.3.3接車接車人員()迅速到路口等待,迎接急救車輛,引領急救車從具備駛入條件的道路迅速到達事故現場。5.3.4自救(等負責)塌方以后,安全員姚波先檢查塌方出是否還有可能的塌方危險,當確認無危險后方可實施搶救,設立警戒區域已防圍觀群眾誤入塌方區域內。由楊兵負責組織人員清理坍塌土方,避免對傷員二次傷害。受土石坍塌傷害的人員不可急速晃動。應由、等組織多人平托傷員身體,緩慢將其放置于平坦安全的地面上,由急救中心擔架抬到急救車上。5.3.5現場保護(負責)在事故現場內設立警27、戒區,禁止無關人員進入,保護好現場,配合公安部門調查傷亡傷害原因。5.3.6.通信聯絡(負責)5.3.6.1建立通信網絡,使各級有關人員能迅速正確的接受傷亡傷害信息;5.3.6.2單位內的電話要最大限度地保持暢通,直通現場的電話要設專人接聽,及時傳話。 5.3.7設備設施保障(負責) 5.3.7.1保證救護器材的供給與完好;5.3.7.2保證傷員救護等工作的運輸車輛。 5.3.8信息發布(負責)5.3.8.1負責在應急過程中對媒體和公眾的發言人;5.3.8.2向媒體和公眾發布事故應急信息的決定方法。 5.3.9事故后的恢復程序(王孔華負責)5.3.9.1事故后負責終止應急,恢復正常程序;5.328、.9.2負責事故中受傷人員的善后出理。六、高空墜落物體打擊應急救援預案6.1、目的為了加強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件事故和損失的擴展,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的安全,促進公司安全管理,提高緊急情況下的應急能力,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評價標準及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審核規范,確保安全管理和體系有效運行,最大限度減少傷亡事故造成的不良影響,現根據實際情況,特制定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暖與響應計劃。對潛在的不可接受的事件和事故的風險或緊急情況,將其進行有效的規避,以減少或降低因事件和事故而造成的影響或措施不當而耽誤救援,造成人員傷害或人身生命傷亡。6.2、組織機構及其29、職責應急救援領導小組主 任(組 長): 委 員(組 員):應急響應領導辦公室設在安全文明施工辦公室聯系電話:6.3、應急預案6.3.1呼救由最先發現情況的人員大聲呼救,呼救內容:某某地點發生高空墮落或物體打擊!聽到的人將信息報告給最近的管理人員,使消息迅速報告到應急響應領導小組處。6.3.2報警(負責)報警人員()負責打急救電話120,報告發生傷亡,傷害的地點,傷害類型,同時必須告知附近最醒目的標志建筑物,以利于急救中心迅速判斷位置。安全員()負責將傷亡,傷害情況及時報告公司生產安全部。6.3.3接車接車人員()迅速到路口等待,迎接急救車輛,引領急救車從具備駛入條件的道路迅速到達事故現場。6.30、3.4自救(等負責)由、等負責組織人員迅速移走周圍可能繼續產生危險的障礙物,為急救醫生留出通道,使其可以最快到達傷員處。不可急速搖動或拖動傷員,應多人平托傷員身體,緩慢將其放置于平坦安全的地面上。發現出血,應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可在傷口近心斷結扎,但應每半小時松開一次,避免壞死。6.3.5現場保護(負責)在事故現場內設立警戒區,禁止無關人員進入,保護好現場,配合公安部門調查傷亡傷害原因。6.3.6通信聯絡(負責)6.3.6.1建立通信網絡,使各級有關人員能迅速正確的接受傷亡傷害信息;6.3.6.2單位內的電話要最大限度地保持暢通,直通現場的電話要設專人接聽,及時傳話。 6.3.7設備設施保障(負31、責) 6.3.7.1保證救護器材的供給與完好;6.3.7.2保證傷員救護等工作的運輸車輛。 6.3.8信息發布(負責)6.3.8.1負責在應急過程中對媒體和公眾的發言人;6.3.8.2向媒體和公眾發布事故應急信息的決定方法。 6.3.9事故后的恢復程序(負責)6.3.9.1事故后負責終止應急,恢復正常程序;6.3.9.2負責事故中受傷人員的善后處理。七、機械傷害應急救援預案7.1、目的為了加強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件事故和損失的擴展,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的安全,促進公司安全管理,提高緊急情況下的應急能力,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評價標準及職業安全健康管32、理體系審核規范,確保安全管理和體系有效運行,最大限度減少傷亡事故造成的不良影響,現根據實際情況,特制定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暖與響應計劃。對潛在的不可接受的事件和事故的風險或緊急情況,將其進行有效的規避,以減少或降低因事件和事故而造成的影響或措施不當而耽誤救援,造成人員傷害或人身生命傷亡。7.2、組織機構及其職責應急救援領導小組主 任(組 長): 委 員(組 員):應急響應領導辦公室設在安全文明施工辦公室聯系電話:7.3、應急預案7.3.1呼救由最先發現情況的人員大聲呼救,呼救內容:某某地點發生機械傷害!聽到的人將信息報告給最近的管理人員,使消息迅速報告到應急響應領導小組處。7.3.2報警(負責)33、報警人員()負責打急救電話120,報告發生傷亡,傷害的地點,傷害類型,同時必須告知附近最醒目的標志建筑物,以利于急救中心迅速判斷位置。安全員()負責將傷亡,傷害情況及時報告公司生產安全部。7.3.3接車接車人員()迅速到路口等待,迎接急救車輛,引領急救車從具備駛入條件的道路迅速到達事故現場。7.3.4自救(等負責)由、負責組織人員迅速切斷機械電源,將人員救出后,立即檢查可能的傷害部位。發現出血,應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可在傷口近心斷結扎,但應每半小時松開一次,避免壞死。動脈出血應用指壓大腿根部股動脈止血。如有切斷傷害,應尋找切斷的部分。如有污物應檫拭干凈,有條件應低溫保存,將其妥善保存。7.3.534、現場保護(負責)在事故現場內設立警戒區,禁止無關人員進入,保護好現場,配合公安部門調查傷亡傷害原因。7.3.6通信聯絡(負責)7.3.6.1建立通信網絡,使各級有關人員能迅速正確的接受傷亡傷害信息;7.3.6.2單位內的電話要最大限度地保持暢通,直通現場的電話要設專人接聽,及時傳話。 7.3.7設備設施保障 7.3.7.1保證救護器材的供給與完好;7.3.7.2保證傷員救護等工作的運輸車輛。 7.3.8信息發布(負責)7.3.8.1負責在應急過程中對媒體和公眾的發言人;7.3.8.2向媒體和公眾發布事故應急信息的決定方法。 7.3.9事故后的恢復程序(負責)7.3.9.1事故后負責終止應急,恢復正常程序;7.3.9.2負責事故中受傷人員的善后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