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州市輻射事故應急預案(2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64723
2022-08-31
21頁
63KB
1、欽州市輻射事故應急預案1總則1.1編制目的1.2編制依據1.3適用范圍1.4事故分級1.5應急原則2組織機構2.1組織機構職責2.2其他輻射應急成員單位職責2.3各縣區政府(管委)職責2.4日常管理機構3輻射事故報告3.1報告時限與程序3.2報告方式與內容4 分級響應4.1特別重大、重大、較大輻射事故應急響應4.2 一般輻射事故應急響應4.3應急監測4.4信息發布和新聞報道4.5安全防護5應急響應終止5.1應急響應終止條件5.2應急響應終止5.3總結報告6應急保障6.1人員保障6.2人員培訓6.3預案演習6.4應急值守6.5宣傳教育6.6資金保障6.7裝備保障6.8信息保障6.9應急文件7輻射2、事故應急實施程序8附則1總則1.1編制目的建立健全我市輻射事故應急機制,提高應對輻射事故應急能力,及時有效處置輻射事故,控制和減輕事故后果,保障從業人員、公眾和輻射環境安全。1.2編制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國務院令第449號)、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62號)、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國務院令第34號)、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辦發2013101號)、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告辦法(環境保護部令第17號)、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管理辦法(環境保護部令第18號)、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3、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試行)(環發20154號)、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輻射事故應急預案(環辦函20131494號)、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2002)、廣西壯族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桂政發200562號)、廣西壯族自治區輻射事故應急預案(桂政辦函2015132號)等有關規定,制定本預案。1.3適用范圍本預案主要適用于我市境內和境外已經發生或可能發生的危及我市輻射環境安全的輻射事故應急準備和應急響應。輻射事故主要指除核設施事故以外,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造成人員受到意外的異常照射或環境放射性污染的事件。主要包括:放射源丟失、4、被盜,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等核技術利用中發生的輻射事故;鈾(釷)礦、伴生放射性礦開發利用中發生的放射性污染事故;放射性物質(除易裂變核材料外)運輸中發生的放射性污染事故;航天器墜落造成環境放射性污染的事故;各種重大自然災害引發的次生輻射事故。1.4事故分級根據輻射事故的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從重到輕將輻射事故分為特別重大輻射事故(級)、重大輻射事故(級)、較大輻射事故(級)和一般輻射事故(級)四個等級。特別重大輻射事故(級)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輻射事故:、類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并造成輻射污染后果;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3人以上(含3人)急性死亡;放5、射性物質泄漏,造成大范圍放射性污染事故;對我市可能或已經造成較大范圍輻射環境影響的航天器墜落事件或境外發生的輻射事故。特別重大輻射事故的量化指標如下:(1)事故造成氣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大于等于5.01015貝可的碘-131當量,或者事故造成大于等于3平方公里范圍的環境劑量率達到或超過0.1毫希弗/小時,或者/沉積水平達到或超過1000貝可/平方厘米,或者a沉積活度達到或超過100貝可/平方厘米;(2)事故造成水環境污染時液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大于等于1.01013貝可的鍶-90當量;(3)事故造成地表、土壤污染(未造成地下水污染)時液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大于等于1.01014貝可的鍶-90當6、量;(4)在放射性物質運輸過程中,發生事故造成大于等于25000D2的放射性同位素釋放。重大輻射事故(級)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輻射事故:、類放射源丟失、被盜或失控;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2人以下(含2人)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殘疾;放射性物質泄漏,造成較大范圍環境輻射污染后果。重大輻射事故的量化指標如下:(1)事故造成氣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大于等于5.01014貝可,且小于5.01015貝可的碘-131當量,或者事故造成大于等于0.5平方千米,且小于3平方公里范圍的環境劑量率達到或超過0.1毫希弗/小時,或者/沉積水平達到或超過1000貝可/7、平方厘米,或者a沉積活度達到或超過100貝可/平方厘米;(2)事故造成水環境污染時液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大于等于1.01012貝可,且小于1.01013貝可的鍶-90當量;(3)事故造成地表、土壤污染(未造成地下水污染)時液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大于等于1.01013貝可,且小于1.01014貝可的鍶-90當量;(4)在放射性物質運輸過程中,發生事故造成大于等于2500D2,且小于25000D2的放射性同位素釋放。較大輻射事故(級)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輻射事故:類放射源丟失、被盜或失控;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9人以下(含9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殘疾;放射性物質泄漏、造成小范8、圍環境輻射污染后果。較大輻射事故的量化指標如下:(1)事故造成氣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大于等于5.01011貝可,且小于5.01014貝可的碘-131當量,或者事故造成大于等于500平方米,且小于0.5平方公里范圍的環境劑量率達到或超過0.1毫希弗/小時,或者/沉積水平達到或超過1000貝可/平方厘米,或者a沉積活度達到或超過100貝可/平方厘米;(2)事故造成水環境污染時液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大于等于1.01011貝可,且小于1.01012貝可的鍶-90當量;(3)事故造成地表、土壤污染(未造成地下水污染)時液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大于等于1.01012貝可,且小于1.01013貝可的鍶-90當9、量;(4)在放射性物質運輸過程中,發生事故造成大于等于2.5D2,且小于2500D2的放射性同位素釋放。一般輻射事故(級)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一般輻射事故:、類放射源丟失、被盜;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人員受到超過年劑量限值的照射;放射性物質泄漏,造成廠區內或設施內局部輻射污染后果;鈾礦冶、伴生放射性礦超標排放,造成環境輻射污染后果。一般輻射事故的量化指標如下:(1)事故造成氣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小于5.01011貝可的碘-131當量,或者事故造成小于500平方米范圍的環境劑量率達到或超過0.1毫希弗/小時,或者/沉積水平達到或超過1000貝可/平方厘米,或者a沉積活度達到或超過1010、0貝可/平方厘米;(2)事故造成水環境污染時,液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小于1.01011貝可的鍶-90當量;(3)事故造成地表、土壤污染(未造成地下水污染)時,液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小于1.01012貝可的鍶-90當量;(4)在放射性物質運輸過程中,發生事故造成小于2.5D2的放射性同位素釋放。1.5應急原則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統一領導、分類管理、屬地為主、分級響應、資源共享、快速高效地處置突發輻射事故,最大程度地減輕輻射事故對人員和環境的危害。2組織機構市輻射事故應急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事故應急輿情信息組事故應急安全保衛警戒組事故應急救護組事故應急現場處置組市輻射事故應急組織體系由市輻射11、事故應急領導小組和各應急專業組構成。市政府設立市輻射事故應急領導小組,由分管副市長擔任組長,市政府協管副秘書長及市委宣傳部,市環保局、公安局、財政局、民政局、衛計委、安監局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市輻射事故應急輿情信息組、輻射事故應急安全保衛警戒組、輻射事故應急救護組,在輻射事故現場組建輻射事故應急現場處置組。設縣級輻射事故應急領導小組,由各縣區政府(管委)確定。2.1組織機構職責市輻射事故應急領導小組:負責貫徹執行國家、自治區輻射事故應急方針、政策和特別重大輻射事故應急響應的指示;組織指揮和部署全市輻射事故的應急準備和應急響應工作;建議市政府及時發布和決定市內重大輻射事故12、應急響應的預警、啟動和終止;指揮一般輻射事故應急響應行動;根據受影響地區的放射性水平,決定采取有效防護和恢復正常秩序的措施;審定向自治區、國家提交的輻射事故應急處理處置情況報告。市輻射事故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環保局,辦公室主任由環保局局長兼任,成員由市委宣傳部,市環保局、公安局、財政局、民政局、衛計委、安監局等有關部門分管負責人組成。市輻射事故應急領導小組的綜合協調機構,負責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貫徹執行市輻射事故應急領導小組的決策和指示;制定和修訂全市輻射事故應急預案;組織全市輻射事故應急綜合演習;配合自治區做好較大輻射事故應急響應和應急處置工作;發布和決定一般輻射事故應急響應的啟動和終止13、。監督檢查全市輻射事故應急準備和應急響應工作;指揮一般輻射事故的應急響應行動;組織開展對全市應急響應行動和事故處理措施的跟蹤、評價及監督,必要時經市輻射事故應急領導小組批準后采取干預行動;負責輻射事故應急響應期間應急信息的匯總;負責向市輻射事故應急領導小組提交輻射事故應急處理處置情況報告。市輻射事故應急輿情信息組:由市委宣傳部牽頭,根據市輻射事故應急領導小組提供的新聞通稿,負責市境內一般輻射事故應急的信息公開、新聞發布和輿情應對工作,負責媒體記者、網絡輿論的組織、管理和引導工作。市輻射事故應急安全保衛警戒組:由市公安局負責承擔一般級別的輻射事故現場警戒與封閉、安全保衛、交通管制、治安秩序維持、14、人員疏散轉移的工作,負責丟失和被盜放射源的立案、偵查和追繳。市輻射事故應急救護組:由市衛計委負責根據輻射物質的種類、危害特性,指導個體防護,發放所需的應急藥品;根據情況提出保護公眾和輻射工作人員健康的措施建議;對受輻射事故影響人員實施應急救援,對放射病和受超劑量照射的人員實施現場救護、醫學救治及心理干預;根據需要和指令,協調、調動全市醫療衛生資源給予指導和援助。2.2其他輻射應急成員單位職責市民政局:負責受輻射事故影響人員的轉移安置和基本生活救助工作;協調人員的隱蔽和撤離工作。協助有關方面開展輻射事故減災宣傳教育工作。市財政局:負責保障市級輻射應急工作所需的經費,并對資金的安排、使用進行監督。15、市安監局:負責將輻射應急工作納入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規劃;負責應急狀態下協調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工作,參與輻射應急組織、協調和事故調查處理工作。2.3各縣區政府(管委)職責輻射事故應急堅持屬地為主的原則,各縣區政府(管委)應參照本預案制定本轄區的應急預案,負責本縣區區域內的輻射事故應急工作,協調督促各有關部門落實各項應急措施,并組織預案的實施和演練。在發生輻射應急事故后,在上級指揮部的領導和指導下,具體落實各項決議和部署,調集應急物資和器材,并為參與應急救援、處置的隊伍和人員提供工作條件和保障。2.4日常管理機構市環保局負責全市輻射事故應急處置的日常管理工作,各縣區環保局輻射管理機構負責縣級輻射事16、故應急處置日常管理工作。3輻射事故報告3.1報告時限與程序發生輻射事故時,事故單位應當立即啟動本單位的輻射事故應急響應,采取必要防范措施,并立即向當地環保部門報告,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員超劑量照射的,還應同時向當地衛計部門報告。當地環保部門在接到報告后,應當按預案編組立即趕赴現場,開展應急處置及鑒定工作,初步確定事故等級,若事故初步認定等級為較大以上及重要敏感突發事件的,要在30分鐘內向市政府(市總值班室)和自治區環保部門電話報告、1小時內上報書面材料并填報欽州市突發事件信息報告情況表;若事故初步認定為一般突發環境事件的,當地環保部門應當在4小時內向市政府(市總值班室)和自治區環保部門報告,并填報17、欽州市突發事件信息報告情況表。3.2報告方式與內容輻射事故的報告分為初報、續報和終結報告三類。初報在發現事故后立即上報;續報在查清有關基本情況后隨時上報;終結報告在事故處理完畢后及時上報。初報可用電話直接報告,主要內容包括:發生輻射事故的原因、發生時間、地點、人員受害情況、事件潛在的危害程度等初步情況,電話報告后應盡快報送書面報告。續報采用書面報告,在初報的基礎上報告有關確切數據,以及事故發生的原因、過程、進展情況和采取的應急措施等基本情況。終結報告采用書面報告,在初報和續報的基礎上,報告處理事件的措施、過程和結果,事件潛在或間接的危害、社會影響、處理后的遺留問題,參加處理工作的有關部門和工作18、內容,出具有關危害與損失的證明文件等詳細情況。4分級響應4.1特別重大、重大、較大輻射事故應急響應在發生特別重大、重大、較大輻射事故時,根據國家、自治區政府或自治區環保廳的應急指令,市輻射事故應急領導小組協助做好輻射事故的應急響應。(1)接到事故報告后,立即組織進行研判,明確事故情況后,即刻向自治區環保廳、市政府(市總值班室)報告。(2)根據國家、自治區輻射應急機構和市政府指示,開通應急指揮機構、現場應急前沿指揮中心,隨時掌握事故進展情況;配合國家、自治區輻射應急機構和市政府開展事故應急救援和處置工作。(3)對可能受到輻射損傷的人員,應當立即送至市一醫院或者有條件救治輻射損傷病人的醫療機構進行19、檢查和治療,或者報請事發地衛計行政部門指揮協調相關醫療衛生機構派出專業人員赴事故現場,采取緊急醫學救援措施。4.2一般輻射事故應急響應4.2.1市輻射事故應急響應程序(1)接到輻射事故報告后啟動應急響應后,召集各部門分析事故狀況,組織、指導突發輻射事故的處置工作,提出現場應急行動措施和要求。(2)及時將輻射事故情況向市政府(市總值班室)報告,必要時請求市政府協調各相關部門予以協助。(3)同時向自治區環保廳報告事故處置情況,必要時請求應急支援。(4)根據輻射事故的性質和級別,通報公開有關信息。4.2.2事發地應急響應程序(1)發生輻射事故的單位要及時、主動向事發地現場處置組提供有關應急基礎資料,20、供現場處置組制訂救援和處置方案時參考。對有可能受到超過年劑量限值照射的人員,要及時送至市一醫院診斷救治。(2)在發生輻射事故或者有證據證明輻射事故可能發生時,縣級以上環保主管部門有權責令停止導致或者可能導致輻射事故的作業,組織控制事故現場。(3)輻射事故發生后,當地政府、環保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做好相應的輻射事故應急處置工作。4.3應急監測發生輻射應急事故后,立即請求自治區環保廳給予輻射監測力量支持,對我市輻射事故周邊環境進行輻射環境應急監測工作。根據監測結果,綜合分析輻射事故污染變化趨勢,并通過專家咨詢和討論的方式,預測并報告輻射事故的發展趨勢和污染物的變化情況,作為輻射事故應急決策的依據。421、.4信息發布和新聞報道市委宣傳部根據輻射事故的性質、級別和市輻射事故應急領導小組提供的新聞通稿,及時組織發布一般級別的輻射事故信息,并及時通過媒體發布新聞報道,向公眾發布輻射事故信息。4.5安全防護現場應急工作人員應根據不同類型輻射事故的特點,配戴相應的專業防護裝備,采取安全防護措施。事發地現場指揮部根據事故特點開展相關工作:(1)根據輻射事故的性質與特點,向本級政府提出公眾安全防護措施;(2)根據事發時當地的氣象、地理環境、人員密集度等因素,提出污染控制范圍建議,確定公眾疏散的方式,協調有關部門組織群眾安全疏散撤離;(3)必要時,在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將易失控放射源暫時收貯。5應急響應22、終止5.1應急響應終止條件同時符合下列條件,即滿足應急終止條件:(1)輻射污染源的泄漏或釋放已降至規定限值以內;(2)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已經被徹底消除或可控;(3)事故現場的各種專業應急處置行動已無繼續的必要。5.2應急響應終止對具備應急響應終止條件的,由發布應急響應啟動的輻射事故應急領導小組宣布輻射事故應急響應終止。應急狀態終止后,進入應急總結及事故后恢復工作,各應急響應組協同開展下列工作:(1)評估事故造成的影響,指導有關部門和事故責任單位查出原因,防止類似事故的重復出現;(2)評估應急期間所采取的行動;(3)根據實踐經驗,及時對應急預案及相關實施程序進行修訂。5.3總結報告輻射事故應急終止23、后,在2周內向自治區輻射事故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市政府提交事故情況總結報告。6應急保障6.1人員保障組建專業人員隊伍,按照輻射事故的具體情況和市輻射事故應急領導小組的要求,具體實施相關應急處置工作。6.2人員培訓由輻射事故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輻射事故應急培訓計劃和方案,對應急工作人員進行系統專業的培訓,學習了解有關輻射基礎知識和防護技能,以及輻射事故應急的有關知識和輻射監測、危險區域劃定、人員疏散、人員救助和緊急處置等基本技能,提高業務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每年應至少進行1次培訓。6.3預案演習輻射事故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演習方案,每年至少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1次輻射事故應急演練,增加應急工24、作人員的實戰經驗,做好實施應急處置的各項準備,確保一旦發生輻射事故,能迅速投入應急處置。演練結束后,應及時總結評估輻射事故應急預案的可行性,必要時,對應急預案做出修改和完善。市輻射事故應急領導小組應根據制定的輻射事故應急預案,結合實際,原則上每2年組織1次綜合性輻射事故應急演練,并及時向自治區輻射事故應急組織機構及市政府報送演練總結報告。6.4應急值守各應急響應人員通訊設備須隨時保持暢通。在輻射事故應急響應期間,實行24小時在崗值班制度。6.5宣傳教育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廣泛宣傳輻射事故應急的相關法律法規、預案以及預防、預警、避險、自救、互救和減災等常識,增強公眾個體的責任意識和自救、25、互救能力,提高全社會的防范和應急處置能力。6.6資金保障各級財政負責由同級政府承擔的輻射事故應急所需的經費,并做好經費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工作。處置突發輻射事故所需財政負擔經費,按照現行事權、財權劃分原則,分級負擔。6.7裝備保障配備相應的儀器設備和裝備,準備相應的應急工作場所,配套必需的應急物資及相關器材,包括應急辦公用品、應急通訊器材、應急處置用品、個人防護用品、應急后勤保障用品等。6.8信息保障建立健全并落實輻射事故信息收集、傳遞、處理、報送各環節的工作制度,完善已有的信息傳輸渠道,保持信息報送設施特別是現場應急通信系統性能完好,并配備必要的應急備用設施和技術力量,確保信息報送渠道的安全暢26、通。6.9應急文件各成員單位應根據本預案規定的職責,配備輻射事故準備與響應工作所需的文件資料,并加強對輻射事故響應期間文件的分類、保存、歸檔、更新和管理。7輻射事故應急實施程序市輻射事故應急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各成員單位根據職責分工,編寫應急預案實施程序。各成員單位應按照市輻射事故應急領導小組的安排按時完成任務。實施程序經自治區輻射事故應急領導小組批準后實施。8附則8.1本預案由市輻射事故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解釋。各縣區環保部門按照本預案的規定履行各自職責,并制定相應預案。8.2根據形勢發展,及時修訂本預案。8.3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2009年5月14日印發的欽州市核與輻射事故應急預案(欽政27、辦200999號)同時作廢。附件:1. 欽州市輻射事故應急領導小組人員通訊錄2. 欽州市突發事故信息報告情況表附件1欽州市輻射事故應急領導小組人員通訊錄姓名單位職務聯系方式組長李從佳市政府副市長副組長于永浩市政府副秘書長謝永福市環保局局長成員宋雁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黃萬軍市公安局副局長鐘博市民政局副調研員戴聯華市財政局副局長黃濟華市環保局副局長鄭琥市衛計委副主任包曉鋒市安監局副局長附件2欽州市突發事故信息報告情況表突發事件類型 一、自然災害類。主要包括水旱災害、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生物災害和森林火災等。 二、事故災難類。主要包括工礦商貿等尤其是涉及危化及煙花爆竹企業的各類安全事故、交通運輸事故、公共設施和設備事故、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等。 三、公共衛生事件類。主要包括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職業危害、動物疫情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四、社會安全事件類。主要包括恐怖襲擊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經濟安全事件、涉外突發事件和群體性事件等。緊急程度平急 緊急 特急 特提標 題正文內容(如本頁寫不完,可另加附頁)簽發人(職務、姓名)信息報送人報送單位報送時間說明:突發事件類型、緊急程度的選擇在對應的方框內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