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廠綜合應急救援預案(3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64976
2022-08-31
34頁
75.50KB
1、水泥廠綜合應急救援預案第1條 總則1.1 編制目的為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規范公司應急管理工作,提高應對水泥生產風險和防范生產事故的能力,保證職工安全健康和公眾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財產損失、環境損害和社會影響,特制定本安全生產事故綜合應急預案。1.2 編制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002.11.1)(2)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1998.9.1)(3)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12.26)(4)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2002.1.26)(5)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6)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驗應急預案(7)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2、應急預案編制導師(AQ/T90022006)1.3 適用范圍 本應急預案適用于本公司2000t/d熟料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火災、爆炸、中毒事故等災難的應急救援。符合級及級以上事故應急響應。1.4 應急預案體系本應急預案針對本公司旋窯水泥系統可能發生火災、爆炸、中毒事故和危險源制訂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應急置方案,并明確事前、事發、事中、事后的各個過程中相關部門和人員的職責。根據2000t/d熟料生產規模和危險因素的實際情況,本預案包含了專項應急預案。1.5 應急工作原則(1)以上為本,強化管理。把保障職工健康和公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切實加強保齡企業的安全管理和安全防護,最大限度地減少財產損失、環境損害3、和社會影響。(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公司安全生產委員會的統一領導下,公司各部門、各生產單位按照各自職責和權限,負責事故災難的應急處置工作。(3)依靠科學,依法規范。發生事故的單位是事故應急救援的第一響應者,采用先進的應急救援裝備和技術,提高應急救援能力,充分發揮專家的作用,科學決策,確保預案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4)預防為主,平戰結合。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事故應急與預防工作相結合,加強得大危險源管理,做好事故的預防、預測、預警和預報工作;開展職工培訓教育,提高員工安全意識;組織應急演練;做好物資和技術儲備工作,做到常備不懈。第2條 生產經單位的危險性4、分析2.1 生產經營單位 企業概況企業名稱:云南滇東水泥有限公司滇錦粉磨分公司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項目名稱:80萬噸水泥生產線工程建設地點:陸良縣大莫古鎮麻舍所村法定代表人:楊洪祥建設性質:新建 生產經營單位周邊布局情況本單位周邊無重大危險源、重要設施、目標、場所。周邊屬農業環境。2.2 危險源與風險分析 火災和爆炸危險性 1、火災:能夠引起燃燒的物質遇到明火、高熱或火星引起燃燒,造成火災。主要潛在的火災危險是在易燃及可燃物貯存、加工、輸送的設施與地方,如:煤粉制備、收集、輸送、除塵全過程、電纜夾層、危險品庫、油庫區、變壓器區等。易燃及可燃物質泄漏遇到明或火星引起燃燒,造成火災;設備潤滑油泄5、漏引起火災。 2、化學性爆炸:除塵系統、貯油糟罐、電氣設備。 3、電火花、電弧和電氣設備部件的高溫以及高壓靜電火花等是引起可燃氣體、可燃粉塵及其他可燃、易燃物質爆炸的點火源之一。 4、氧氣瓶、溶解乙炔氣瓶若曝曬、受熱、過量充裝、混裝、違規裝卸等,均可能發生爆炸,若瓶內盛有可燃氣體(溶解乙炔),氣瓶爆炸后還可能引起猛烈的燃燒。 5、室內通排風管線可因不定期清理,通排風不暢通,有可能發生可燃或易燃粉塵的積聚,遇火源發生燃燒或爆炸。如廠房內疏散通道不暢通等原因,一旦發生火災或爆炸等事故,將擴大受災程度。 物理性爆炸 該項目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空氣儲罐、檢修中使用的焊割氣體鋼瓶等屬壓力容器,存在著物理性6、爆炸的危險。 中毒指有毒有害物化學物質經呼吸道、皮膚、口進入人體,累積達一定量,與人體體液和器官組織發生化學作用或生物物理學作用,擾亂或破示肌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統暫時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變,甚至危及生命。通常表現為;不適、惡心、窒息、休克、死亡等癥狀。第3條 組織機構及職責3.1 應急組織體系應急救援指揮中心(領導小組)副總指揮總指揮事故調查組生產調度組后勤保障組搶險救護組疏散撤離組事故處理組安全環保組2223)應急救援指揮中心(領導小組):xxx(總經理)、xxx(工程師)、繆國建4)各專業組組長1)事故調查組:xx(辦公室主任)2)安全環保組:xxx(安全科科長)3)事故處理7、組:xxx(主任)4)疏散撤離組:xxx5)搶險救護組:xxx6)后勤保障組:xxx7)生產調度組:xxx 主要職責(1)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 1)組織制定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2)負責人員、資源配置和應急隊伍調動; 3)確定現場指揮人員; 4)協調事故現場有關工作; 5)批準本預案的啟動與終止; 6)決定事故狀態下各級人員的職責; 7)危險化學品事故信息的上報工作; 8)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調動; 9)組織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練; 10)負責保護事故現場及相關數據。 (2)各級人員的職責 1)總指揮:組織指揮全廠的應急救援。 2)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 (3)8、各專業組的職責 1)事故調查組: 協助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做好事故報警; 在救援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下,果斷地處理事故; 及時向應急指揮中心報各事故處理情況; 4)疏散撤離組負責疏散撤離事故現場作業人員和可能涉及到的周圍人群。 5)搶險救護組 負責搶救中毒人員; 發生一般火災爆炸時,迅速采用滅火器具滅火; 發生大的火災爆炸時,迅速采取措施處理,同時用泡沫、霧狀水對發生火災部位滅火。 6)后勤保障組負責通信方式或線路及信息交流暢通。負責搶救受傷、中毒人員的生活必需品供應以及搶險救援物資的供應和運輸。 7)生產調度組負責全廠生產系統的平衡調度。(4)各生產單位 1)負責本單位所管轄范圍內的各類安全設施的9、使用、管理、維護; 2)負責監督本單位員工嚴格遵守安全規程、勞動經律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3)當事故發生時按應急響應等級、程序向公司各有關部門報告。(5)有關部門支持配合 1)事故災難應急救援工作需要政府部門的技持配合時,公司行政部按照本應急預案的要求,請求政府有關部門配合和提供支持。 2)事故災難造成突環境污染事件時,公司行政部應立即向政府有關部門請求啟動相關應急預案。 3)現場應急指揮中心(領導小組)應按照分級響應的原則,由相應在的單位相關人員組成。事故災難造成跨單位、部門的或者影響特別重大的,由公司協調成立現場應急指揮總部。第四條 預防與預警4.1 危險源監控 防火防爆預防措施1)經常保持10、生產易燃易爆粉塵、氣體的生產廠房內設置的通風設施完好,防止易燃易爆性粉塵、氣體積累。2)定期對CO紅外線分析儀和溫度監測報警器、系統中的防爆閥、避雷設施、防靜電設施進行檢測,確保其有效性。3)確保爆炸和火災危險性場所配置的防爆電氣設備和燈具、開關的完好性。4)加強消防設施、器材的維護管理,確保其有效性。5)生產、儲存裝置的計量、監測、報警儀表必須齊備、完好、可靠,并定期校驗。 預防中毒措施1)加強對生產設備、儲存設施的封閉檢查,減少有毒有害氣體的逸出擴散。2)保證作業場所通風良好,防止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的危害。3)煤粉、有毒操作崗位應配備正壓自給式呼吸器、防毒物滲透工作服,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等防11、護用品。4)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后,沐浴更衣。實行定期體檢。 消防措施1)建立義務消防組織。2)確保消防車通道、專用消防栓、消防水原、滅火器材以及在緊靠急情況下處理事故的消滅設施完好。3)禁止區內嚴禁吸煙和帶入火柴、打火機等火種,禁止區應設置明顯的標志,并標定警戒線,設置“嚴禁煙火”、“禁止吸煙”等警告牌。4)進入禁火區域內機動車輛,在其排氣管上應加裝阻火器。嚴禁電瓶車進入禁火區。5)列為重大危險管理的特種設備應報當地質監部門和安全監管部門備案。 4.2 預警行動 各生產單位、應急指揮機構接到可能導致事故的信息后,應按照分級響應的原則及時研究確定應對方案,并通知相關部門、單位采取12、有效措施預防事故發生。當本級、本部門應急救援指揮機構認為事故較大,有可能超出本級處置能力時,要及時向上級應急指揮機構報告,上級應急指揮機構應及時研究對方案,采取預警行動。 4.3 信息報告與處理 1)各生單位發生事故后,現場人員應立即將事故情況報告本單位負責人,并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按照現場處置程序立即開展自救。 2)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迅速組織救援,并按照有關規定立即報告公司相關部門,緊急情況下,可越級上報。 3)公司相關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立即啟動急預案,實行緊急搶救,當接到以上響應標準的事故報告后,應當在2小時以第六條 應急響應51 響應分級 1)級應急響應行動由國家安全監管13、總局組織實施; 2)級應急響應行動由省級人民政府決定并組織實施; 3)級應急響應行動由市級人民政府決定并組織實施; 4)級應急響應行動由縣級人民政府決定并組織實施; 5)以下應急響應行動由公司根據事故災難或險情的嚴重程度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超出本級應急處置能力時,及時向上一級應急指揮機構請求實施救援。52響應程序521應急準備進入應急準備狀態時,根據事故發展態勢和現場救援進展情況,各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根據職責,執行如下響應程序:立即向領導小組報告事故情況,情況嚴重時,公司應向當地人民政府報告;及時掌握事態發展和現場救援情況,并向領導小組報告;立即通知有關專家、救援隊伍做好應急救援的裝備、物資等方14、面的準備工作;根據需要迅速指派有關人員和專家到現場指導救援。522應急響應程序進入應急響應狀態時,根據事態發展和現場救援進展情況,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根據職責,執行如下響應程序:1. 通知領導小組,收集事故有關信息和資料;2. 及時將事故情況報告公司領導,情況嚴重時應向當地人民政府報告;3. 組織有關人員到現場協助指揮;4. 指派有關人員到現場協助指揮;5. 通知有關部門做好交通、通信、物資、環保等項工作;6. 通知有關應急救援隊伍、專家參加現場救援工作。523指揮與協調事故發生后,立即啟動預案,組織救援;需其他單位配合的,由事故應急領導小組統一協調。524現場緊急處置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根據事故發15、展情款,在充分考慮專家和有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采取緊急處置措施。按照可能造成的后果,分為:煤粉爆炸事故,煤氣火災、爆炸事故,煤氣中毒事故。針對上述事故,應急救援應采取下列方案和處置要點開展工作。 5241一般處置方案(1)在做好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同時,迅速組織群眾撤離事故危險區域,維護好事故現場秩序;(2)迅速撤離、疏散現場人員,設置警示標志,封鎖事故現場和危險區域,同時設法保護相鄰裝置、設備,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和引發次生事故;(3)立即派出經專門訓練的應急救援隊伍,配備相應的防護(隔熱、防毒等)裝備及檢測儀器;(4)立即通知職工醫院做好外傷、燒傷、中毒等方面的醫療救治準備工作;(5)掌握事故16、發展情況,及時修訂現場救援預案,補充應急救援力量。 5242煤粉火災、爆炸事故處置要點發生煤粉火災、爆炸事故,應急處置時注意:(1)及時切斷所有通向現場的能源供應,包括煤、電源等,用大量水補救,防止事態進一步惡化。未查明事故原因和采取必要安全措施前,不得啟動煤粉生產裝置。(2)劃定事故現場危險區域:布置崗哨,防止非搶救人員進入。(3)進入煤粉危險區的搶救人員應佩戴呼吸器,不應用紗布口罩或其它不適合的器具。(4)在爆炸事故發生后,爆炸地點40m內不得有火源。 5243煤氣中毒事故處置要點旋窯系統在生產過程中可能發生尾氣泄漏事故。應急救援時要注意:迅速查找泄漏點,切斷氣源,防止有毒氣體繼續外泄;迅17、速向領導小組報告事故情況,當超出處置能力時,應立即向當地人們政府報告;設置警戒線、疏散人員;迅速將中毒人員脫離現場危險區,送至空氣新鮮處,解除一切阻礙呼吸的衣物,并注意保暖。搶救現場應保持清靜、通風,并指派專人維持秩序;中毒輕微者,如出現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可直接送醫務室急救;中毒較嚴重者,如出現失去知覺、口吐白沫等癥狀,應立即派醫務人員到現場急救;中毒者已停止呼吸,應在現場立即做人工呼吸并使用蘇生器,并通知醫務人員到現場急救;中毒者在未恢復知覺前,應立即用車輛將中毒者送往醫院搶救,途中應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并有醫務人員護送。53應急結束事故現場得以控制,環境檢測符合有關標準,導致次生、衍18、生事故隱患消除后,經事故現場應急指揮中心確認和批準,現場應急處置工作結束,應急救援隊伍撤離現場。事故現場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完成事故應急救援總結報告,按響應分級標準要求,分別保送有關部門。第六條 后期處理1、進行事故現場洗消,消除事故后果影響。2、對污染物進行現場清理。3、恢復生產秩序。4、根據事故造成的損失,進行善后賠償。5、對搶險過程和應急救援能力評估及應急預案的修訂。6、認真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防止類似事故發生。第七條 保障措施71 通信與信息保障711 各有關單位、人員的值班電話必須保證24小時開通,不得任意關機,確保通信聯系暢通。712緊急聯系電話值班電話:x19、xxxxx 總指揮(總經理):xxxxxx副總指揮(副總經理):xxxxxxxxxxxx 生產部:xxxxx 當地政府:xxxxxx713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向公司各部門發布救援信號一律用電話聯系;714危險區警戒線為黃黑色帶,警戒哨佩戴黃色袖標,救援車輛貼黃色通行證。72日常工作保障721由公司組織各管理部門及各生產單位每季度進行一次安全大檢查,對查出的各類事故隱患下達公司隱患整改通知書限期整改;722生產管理部門每月組織一次生產工藝執行情況的檢查,對查出的問題開具工作聯絡單,下發至各責任部門(車間)安排整改;723安全科對各生產單位的消防器材、安全設施、應急器材等進行不定期的檢查,并做好相應記20、錄,對查出的隱患開具公司隱患整改通知書限期整改;734設備管理部門每月對特種設備及其它設備等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對查出的隱患下達公司隱患整改通知書限期整改;725各生產單位及相關部門對各自管轄范圍內的相關部位(或崗位)每天指定專人進行一定專門檢查,發現隱患及時排除,并做好相應檢查記錄。73 治安保障 公司保衛科負責治安管理。加強對重點場所、重點人群、重要物資和重點設備的保護,動員和組織員工開展群防聯防,協助做好治安工作。74 宣傳、培訓和應急演練741宣傳:各單位要按本應急預案向員工廣泛宣傳并說明企業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宣傳應急救援有關法律法規和企業事故的預防、避險、避災、自救、互救的常識。21、742培訓:按照應急預案的有關規定,每半年進行一次應急培訓教育。75 演練公司每年組織一次應急救援演練。第八條 附則81響應分級標準按照事故災難的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將事故應急響應級別分為級:級(特別重大事故)響應;級(重大事故)響應;級(較大事故)響應;級(一般事故)響應。82響應級別級(特別重大事故)響應;煤粉爆炸、煤氣或有毒氣體中毒事故,已經嚴重危機周邊社區、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造成100人以上中毒,或疏散轉移10萬人以上,或造成1億元(含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或社會影響特別嚴重,或事故事態發展嚴重,亟待外部力量應急救援等。級(重22、大事故)響應;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煤粉爆炸、煤氣火災、爆炸或有毒氣體中毒事故,已經嚴重危及周邊社區、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1029人死亡,或危及1029人生命安全,造成50100人中毒,或造成500010000萬元直接經濟損失,或重大社會影響等。級(較大事故)響應;煤粉爆炸、煤氣火災、爆炸或有毒氣體中毒,已經嚴重危及周邊社區、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39人死亡,或危及39人生命安全,造成3050人中毒,或直接經濟損失較大,或重大社會影響等。級(一般事故)響應。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煤粉爆炸、煤氣火災、爆炸或有毒氣體中毒事故,已經嚴重危及周邊社區、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危及3人以下生命23、安全,造成30人中毒,或具有一定社會社會影響等。83 應急預案備案本應急預案的報備部門為陸良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84維護與更新本預案所依據的法律法規,涉及的機構和人員發生重大改變,或在執行過程中發現存在重大缺陷時,由公司安全生產委員會及時組織修訂,并由公司定期進行評審,實現可持續改進。85制定解釋本預案由公司安全科負責制定與解釋。86應急預案實施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施行。87組織機構及通信聯絡名單組織機構及通信聯絡名錄見下表。應急組織機構及通信聯絡名錄序號應急救援組織姓名職務辦公室電話手機1值班聯系電話當天值班人員2總指揮xxx總經理xxxxxxxxxxxxxx3副總指揮xxx工程師xxxxx24、xx1xxxxxxxx4指揮中心成員xxx主任xxxxxxxxx135xxxxxx5xxx班長xxxxxxxx139xxxxxxxxxxx6xxx班長1357xxxx 各專業組組長7事故調查組xxx辦公室主任xxxxxxxxxx13xxxxxxx8安全環保組xxx保衛科科長1352xx9事故處理組xxx主任xxxxxx1357xxxxx10疏散撤離組xxxxxxxxxxx159xxxxxxx11搶險救護組xxxxxxxxxx13xxxxx12后期保障組xxx副經理x137xxxxxxx13生產調度組xxxxxxxxxxxxx13xxxxxxx應急咨詢電話政府有關部門電話當地政府當地主管部門安全站站長消防部門xxxxxx 火警119應急響應程序圖事故發生 接 警警情判斷響應級別信息反饋 報 警 Y N Y中心人員到位 人員救助 Y工程搶險應急啟動 信息網絡開通 警戒與交通管制 應急資源調配 醫療救護 現場指揮到位 擴大應急救授行動人群蔬散環境保護事態控制控 申請增援 現場監測 N 專家支持 現場清理Y應急恢復 解除警戒 善后處理 事故調查總結評審應急結束(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