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區間盾構空推過礦山法隧道施工方案(1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65151
2022-08-31
17頁
1.96MB
1、 編制說明及編制原則一、編制依據盾構法隧道施工與驗收規范(GB50446-2008);地下鐵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299-2003);復合地層中的盾構施工技術竺維彬 鞠世建 著;深圳地鐵盾構隧道技術研究與實踐劉建國 著;西平站蛤地站區間隧道縱斷面及特殊地段處理措施西平站蛤地站區間地質勘察報告二、編制原則 堅持科學、先進、經濟、合理與實用相結合的原則。 強化組織指揮,加強管理,保工期、保質量、保安全。 優化資源配置,實行動態管理。 采用監控措施和信息反饋及超前預報系統指導施工。 安全質量、文明施工、環境保護滿足政府與業主的要求。第一章 工程概況一、標段位置及范圍東莞市快速軌道交通R2線2、2307標段位于東莞市南城區,線路自東莞大道與西平二路口的西平站,沿東莞大道從東北往西南方向前進,過西平三路口、穿環城路高架橋、宏北路口后到達東莞大道與宏三路口的蛤地站。標段位置見圖2-1所示。標段工程全長2262.808m,由一站一區間(西平站、西平站蛤地站區間)組成。西平站采用明挖順作法施工,西平站蛤地站區間隧道為兩條單線隧道,地面條件為雙向八車道主干道,中央綠化帶較寬闊,兩側各設有一條輔道。區間采用盾構法施工,對中間硬巖段(左線367m、右線260m)則采用礦山法開挖,盾構空載推進襯砌。設風機房兼礦山法施工豎井1座、聯絡通道兼廢水泵房1處、單獨聯絡通道2處。標段工程范圍見圖2-2所示。西3、平站蛤地站圖2-1 標段工程位置圖圖2-2 標段工程范圍圖二、設計概況根據隧道所處的環境條件、地質條件、斷面大小及埋深情況,隧道洞身大部分穿越中微風化花崗片麻巖,最大巖石飽和單軸抗壓強度值為117Mpa,且部分地段上軟下硬,盾構機掘進困難,故采用礦山法完成隧道開挖、初支,盾構通過拼裝管片。左右線隧道均利用中間風井作為施工豎井進洞開挖。礦山法隧道內凈空尺寸為直徑6400mm,在盾構機外徑6280mm的基礎上考慮120mm的盾構機工作空間;在礦山法隧道底部60范圍內設有半徑3150mm,厚150mm的混凝土導向平臺,用于引導盾構機按正確路線參數推進。礦山法隧道左右線總長度484.526米,共有A型4、B型、C型三種斷面形式,礦山法隧道按錨噴構筑法進行施工,根據地質條件情況,盾構空推初支段分為A、B、C型襯砌類型進行施工。A型襯砌適用隧道全部處于中、微風化地層且頂板巖層較厚段,采用臺階法進行開挖;B型襯砌適用于隧道拱部范圍處于強風化地層段,采用短臺階法進行開挖;C型襯砌適用于隧道拱部處于土層及全風化地段,采用環形臺階法進行開挖。其斷面形式如圖2-3、2-4、2-5所示。表2-1 復合式襯砌設計支護參數表襯砌類型初期支護參數輔助施工措施施工方法預留變形量系統錨桿鋼筋網噴射砼格柵鋼架洞內全斷面注漿42注漿小導管單線A型22砂漿錨桿,L=2。5m,1.2m1。2m邊墻布置8鋼筋網0.25m0.25、5m全環單層布置C20網噴早強砼,厚0.20m/臺階法30 mm單線B型32注漿錨管,L=3.0m,1。0m0.8m邊墻布置8鋼筋網0.2m0.2m全環單層布置C20網噴早強砼,厚0.25m間距0.8m/L=3.50.3*2.4m,拱部120布置短臺階法40mm單線C型32注漿錨管,L=3.5m,0。8m0.6m邊墻布置8鋼筋網0.15m15m全環單層布置C20網噴早強砼,厚0.3m間距0.6m上半斷面深孔預注漿L=3.50.3*1。8m,拱部120布置環形臺階法50mm圖2-3 單線A型隧道襯砌斷面圖圖2-4 單線B型隧道襯砌斷面圖圖2-5 單線C型隧道襯砌斷面圖礦山法隧道開挖半徑6.9米,6、初支后隧道為圓形隧道,半徑6.4米,盾構機刀盤直徑6.28米,故盾構機與初支面之間有60mm間隙。同外徑為6米的管片之間有200mm間隙,用豆粒石及同步注漿填充密實。 圖2-6 礦山法區間初支后斷面圖 圖2-7 盾構空推后管片拼裝完畢斷面圖三、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本區間地形稍有起伏,屬沖積平原地貌區,地面高程11.224.5m。現多為交通道路及低矮住宅區。礦山法空推段隧道埋深1213.8米,從大里程方向向小里程方向(盾構掘進方向)均為3的下坡。區間范圍上覆地層主要為第四系全新統人工填筑土,全新統沖洪積粉質粘土、砂土,第四系殘積砂質粘性土,下伏基巖為燕山期花崗閃長巖、震旦系大紺山組混合片麻巖。隧道7、洞身主要從殘積砂質粘性土及混合片麻巖全、強風化層中穿過,遇水極易軟化、崩解,穩定性差;部分段落洞頂緊鄰砂層,易產生涌砂、流砂等問題;局部地段隧道洞身穿越中微風化混合片麻巖,中微風化巖面附近巖體節理裂隙發育,同一開挖斷面上存在上下、左右軟硬不均的普遍現象。洞身YDK17+861DK19+387、YDK19+635YDK20+134段穿越殘積土及全、強風化混合片麻巖,局部隧道底部穿越中、微風化混合片麻巖。YDK19+387+635段穿越中微風化混合片麻巖。此段場地條件較好。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具微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具微腐蝕性。對混凝土結構具酸性侵蝕性,環境作用等級為H1,CO()(2)8、侵蝕性環境作用等級為H1,建議環境作用等級按H1考慮。根據室內易溶鹽試驗結果,按照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按III類環境類型及B類地層滲透性判定,本次勘察區間范圍內地下水位以上土層對混凝土結構具微腐蝕性。在A類環境下,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具微腐蝕性。對鋼結構具微腐蝕性。總體而言,隧道掘進條件差。第三章 施工重難點一、導臺施工精確度控制在盾構機空推前,已經施工完畢混凝土導臺,混凝土導臺的施工質量直接影響到盾構機能否保持良好的推進姿態,保證管片拼裝質量,達到預期的防水效果,因此導臺的精確度是盾構空推段的一個控制難點。二、盾構機到達在盾構機到達礦山法隧道前29、5m施工時,隨著刀盤前方巖土逐漸減少,盾構機對前方巖體及礦山法段與盾構段接口位置的擾動也逐漸增加,設定合適的盾構掘進參數,是保證盾構順利到達礦山段的關鍵,這也是本次施工的難點。三、提供盾構機足夠的反力盾構機在導臺上滑行,遇到的阻力較小,可能使管片之間的擠壓力達不到2500KN的設計要求,從而造成隧道密封性降低,管片環之間容易漏水,因此,在盾構機推進過程中需要在刀盤前堆積適量的豆粒石并不斷補充,為盾構空推提供足夠的反力。四、注漿量控制注漿量過大,會造成水泥砂漿反竄到刀盤前方,固結豆粒石堆積體,在刀盤轉動時造成盾構機整體翻轉。注漿量過少,則起不到背后注漿的效果,不能及時穩定管片。第四章 盾構過礦山10、法區間施工方法一、方案一施工工藝流程針對本標段特點,盾構空推過礦山法隧道擬采用兩種方法為盾構機提供反力,即從大里程到中間風井(左線:ZDK19+650417.024,右線:YDK19+640413.4)為方案一,從中間風井到小里程(YDK19+395.0370)為方案二。方案一:考慮到可以從中間風井下料及噴漿機向管片后吹填豆粒石,故采用回填豆粒石來為盾構機提供反力,工藝流程如圖4-1所示。圖4-1 盾構機過礦山法區間方案一流程圖圖4-2 盾構機過礦山法段方案一噴射豆粒石縱剖示意圖a、盾構機出洞,進入礦山法區間,盾構機步進安裝管片,如正常掘進相同每步進1.5米拼裝一環管片,在盾構機步進的過程中在11、盾構機前方堆積豆粒石或渣土以提供反力,以確保管片拼裝質量,增強管片防水效果。b、管片拼裝完成后要及時進行管片與礦山法隧道初支面間的回填,背襯回填時每隔4.5米在盾構機切口四周用沙袋做成圍堰,防止漿液外漏、豆粒石從刀盤前面流出,然后用混凝土噴射機從刀盤前方向盾構機后方吹入粒徑為510mm的豆粒石骨料,由于區間隧道開挖不規整,豆粒石噴填方量不完全固定。c、在豆粒石回填后,進行注漿作業,由于盾構機前面是敞開的,同步注漿效果不是很理想,在管片拼裝10環后從吊裝孔檢查注漿效果,若效果不好,可通過注漿孔進行二次注漿。d、在空推過程中,盾構機前方豆粒石會有損失,所需補充的豆粒石從豎井吊裝并運輸至掌子面。方案12、二:從中間風井到小里程(YDK19+395.0370)段由于盾構進洞后操作人員及噴漿機具進入刀盤前方比較困難,故選用方案二,施工示意圖如圖4-3所示。圖4-3 盾構機過礦山法區間方案二示意圖盾構機推動回填的渣土,渣土在刀盤前逐漸形成密實的土柱,盾構機達到正常推進模式。管片與已開挖成形隧道間由回填土充填,同時開啟同步注漿進行止水,提升至要求值后,開啟螺旋輸送機出土。如果上部渣土不能完全填滿隧道,則只開下部同步注漿系統,上部用豆礫石回填及注水泥漿。當發現管片背后填充不滿時,從吊裝孔向管片與隧道間隙中噴射豆粒石,示意圖如圖4-4所示。圖4-4 從隧道內向管片背后噴填豆粒石示意圖二、主要的技術控制及措13、施1.盾構推進控制在整個礦山隧道內推進,關鍵點在以下的四個方面加以控制。盾構機在未完全進入導臺的推進盾構機在進入礦山法隧道內導臺前,對接觸混凝土導臺刀盤刀具進行調整,避免刀具與導臺接觸。應對盾構各類型千斤頂進行調整,使盾構姿態符合要求。在推進時,推進速度不能過快,控制在1020mm范圍內,每推進1環,必須進行盾構軸線的測量,必要時,每0.5環進行測量,以便使盾構以良好姿態進入導臺。在推力方面,考慮到土體對盾構殼摩擦阻力(或裹實),推力控制在50150T范圍內,當推進速度達到要求,則此推力就為此時的推力。軸線高程坡度改變推進在坡度改變上推進,關鍵是控制推進千斤頂的行程差及鉸接千斤頂行程差,確保礦14、山法隧道與盾構殼間的間隙。在推進時,每一環必須進行測量工作,根據測量數據,調整千斤頂行程差(區域油壓)。盾構機在礦山法隧道未完全進入正常盾構推進土體內在這一階段推進工作中,由于盾構推力將逐步增大,對礦山法隧道內的管片將產生一定量的位移,因此盾構推力不能過大,一般控制在600800T左右,推進速度在1020范圍內,刀盤轉速控制在1.01.8rpm范圍內,土壓控制在0.10.15MPa范圍。在盾構進入土體前,必須在礦山法隧道內的管片進行二次注漿施工,注漿材料為水泥漿,注漿壓力控制在0.10.3MPa范圍內,注漿順序為:底部推進方向右方推進方向左方頂部。礦山法隧道與盾構隧道的接口處注漿回填由于礦山法15、隧道與盾構隧道接口處,盾構推進時對周邊土體撓動,土體較容易坍塌,因此在該處注漿回填時,在灌注碎石后,馬上用雙液漿進行壓注,使回填材料能在短時間內達到一定的強度,防止水土流失。雙液漿配比如表4-1所示(1M3):表4-1 注漿配合比A液B液水泥(Kg)膨潤土(Kg)水(L)水玻璃(L)48055720130注:混合率:11,凝固時間812秒。2.盾構軸線控制根據軸線設計半徑計算盾構鉸接千斤頂的行程差,推進千斤頂行程差,確保盾構機沿礦山隧道軸線行走,同時在盾構推進前復核礦山隧道與盾構機軸線誤差,根據誤差調整鉸接千斤頂、推進千斤頂行程差,保證盾構與礦山隧道間的間隙。在推進時,盾構推進操作必須嚴格控制16、控制推進千斤頂各區域油壓差和每推進一環后的行程差。3.管片拼裝管片的拼裝使用拼裝模式,考慮管片外周與盾尾間隙以及按軸線走向進行排列。主要考慮間隙問題,如無間隙將導致盾構機在推進過程中軸線發生偏離,即盾構機與礦山法隧道的間隙逐漸縮小而與礦山法隧道初襯發生相碰,影響施工安全,因此管片拼裝著重于管片的選形及封頂塊安裝的位置。由于有混凝土導臺,所以在推進時,保持上下推進千斤頂油壓相等則盾構機將沿導臺的導向行走。在軸線高程中推進,同樣關鍵為控制盾構盾尾與管片外圍間隙的控制,原理與平面盾構推進,管片拼裝模式一樣。4.千斤頂推力的確定(1)因為盾構機最大推力37000KN,共30個頂,每個頂的最大推力約為117、233KN,每個頂的最大壓力為400bar,為保證盾構機的正常前進及管片止水要求,選用40bar的壓力,那么每個頂的推力大約是12.23噸,30個頂大約是367噸。盾構機前部(刀盤+前盾+中盾+尾盾)大約重為300噸,而鋼與混凝土的摩擦系數大約為0.5,其摩擦力為300*0.5=150噸,30個頂的推力遠大于摩擦力,此時在拼裝管片的過程中,盾構機會在推力的作用下向前滑行,而此時就必然會降低頂的推力,甚至出現脫頂的狀態,此時就很可能造成:1.已拼裝的管片就會在重力作用下掉下來,危及拼裝人員的安全;2.由于千斤頂的推力下降,管片之間的密封止水條就會失去作用而漏水;5. 管片防水改良及拼裝(1)由于18、盾構在礦山法隧道進行推進,其推力可能達不到管片止水帶的壓密要求,因此為保證管片嵌縫的防水效果,在管片離手孔30mm處(外側)沿管片單邊增加一道的遇水膨脹止水帶,止水帶寬度:3013mm,根據實際情況,選取止水帶的厚度。(2)在每安裝一片管片后,先用人工將管片連接螺桿進行初步緊固;待安裝完一環后,再用高速氣扳機對螺栓進行修緊。在安裝管片時,推進千斤頂的壓力應設定為拼裝壓力(拼裝壓力:4MPa)。三、盾構空推反力計算為保證盾構機通過空推段時的管片拼裝質量,盾構機前方必須提供足夠的反力,以將管片環縫隙擠壓密實,在中間風井南側段礦山法隧道中,采用刀盤前方堆積豆粒石的來提供反力,其堆積方式為隧道半斷面堆19、積,共長6m,在中間風井北側右線隧道中,由于隧道較短且盾構一但進洞人員進入到刀盤前方有一定困難的情況下,采用回填水泥土的方法進行提供反力。盾構機空推時反力由混凝土導臺與盾構機的摩擦阻力F1,推動到盤前所堆豆粒石收到的摩擦阻力F2,刀盤支承豆粒石所受側向阻力F3,盾尾刷與管片之間的摩擦阻力F4和后配套拖車所需牽引力F5構成。現以豆粒石堆積長度為6m計算:推進時混凝土導臺與盾構機的摩擦阻力F1=摩*Wg=0.33410=1023KN其中:摩導臺與盾構機的摩擦系數; Wg盾構機主機重量; 盾構機推動刀盤前方豆粒石受到的摩擦阻力F2=摩D2/40.5L粒=0.3(3.146.42/40.5)616=420、89.4KN式中:L回填豆粒石的長度;粒豆粒石的重度,取值16kg/m3刀盤支承豆粒石所受的側墻阻力F3=kD2/40.5h粒 =0.39(3.146.42/40.5)6.4/20.516=160.5KN 式中:k側壓力系數。盾尾刷與管片之間的摩擦阻力(以兩環管片作用在盾尾計)F4=摩2W管=0.52200=200KN式中:W管每環管片的重力取200KN后配套拖車的牽引阻力F5=摩W拖=0.51700=850KN因此,根據以上計算,盾構機空推時所能提供給盾構的反作用力總計為:F=F1+F2+F3+F4+F5=1023+489.4+160.5+200+850=2722.9KNF止水條達到最小防水21、擠壓力2500KN,故刀盤前方堆積的豆粒石設計滿足管片環間止水效果要求。四、刀盤前方堆土(豆粒石)計算當礦山法隧道初支施做質量較高,隧道幾乎不滲漏水時,刀盤前方可堆土(適合于中間風井向西平站方向段礦山法隧道區間),若隧道內滲漏水嚴重時,所堆渣土與水結合變成稀泥,在盾構空推的時候提供不了有效反力,因此在初支效果不是很理想的情況下,需要使用豆粒石堆積在刀盤前方,根據盾構空推反力的計算結果,采取半斷面堆積豆粒石,堆積長度為6m,堆積總方量為102.64m3,在豎井處,由于斷面擴大,以及豆粒石在盾構空推過程中的消耗,因此,在礦山法隧道內每隔20m堆積50m3,豆粒石可采取人工配合機械施工,從豎井用井架22、垂直運輸至井下。五、端頭墻設計端頭墻的周邊秘排三榀格柵拱架,玻璃纖維筋格柵水平設置,每個格柵橫排有四個玻璃纖維筋,外側為2排密排的28的玻璃纖維筋,中間和內側為兩排22的玻璃纖維筋,豎向排三排玻璃纖維筋,水平格柵要錨入初支250mm,全斷面設置單層玻璃纖維筋網片,初噴40mm混凝土后,掛16玻璃纖維筋網,網片間距300300,噴800mm厚C15混凝土,保護層厚度40mm,在混凝土噴射完畢后設置一道混凝土環梁,環梁鋼筋與初支拱架鋼筋焊接牢固,端頭墻加固平面圖見圖2-6。六、導臺設計混凝土導臺位于隧道底部60范圍內(見圖2-5),導臺表面與盾構機刀盤外輪廓有10mm間隙,導臺半徑3150mm,采23、用HPB235鋼筋、C30混凝土,導臺厚度150mm,礦山法隧道初期支護應盡量保證其設計凈空,以確保導臺上表面的高程符合設計要求,并能保證混凝土導臺的設計厚度,以達到足夠的強度 圖4-5 礦山法區間隧道導臺施工斷面圖 圖4-6 端頭墻施工平面圖第五章 質量保證措施一、導臺施工導臺施工采取分段澆筑,每段1520m,綁扎鋼筋前將隧道初支噴射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凈,以保證導臺厚度及混凝土之間結合緊密,嚴格控制鋼筋保護層,澆筑混凝土時要嚴格按照設計高程施工,以保證混凝土導臺的高程準確,導臺澆筑混凝土時要注意振搗到位,保證混凝土的密實性,空推過程中盾構姿態的控制主要依賴于導臺的施工質量,所以在導臺施工時必須24、保證導臺的軸線與隧道設計軸線重合,且鋼筋混凝土導臺對稱于隧道中線。二、空推段施工質量保證措施1、調整盾構姿態盾構機進入礦山法區間空推段前50m,測定管片姿態,人工測量檢查盾構機姿態,校正自動導向系統,測定盾構推進姿態偏差,開始糾偏(水平控制偏差為0,垂直偏差為50mm)。在此段進行二次注漿,保證二次注漿效果,穩定管片姿態,確保自動導向系統能精確高效的工作,同時復測礦山段斷面情況,監測礦山段拱頂沉降及邊墻收斂,檢查端頭墻洞門尺寸,確保凈空,保證盾構機能準確安全進入礦山法區間空推段隧道。2、盾構機步進盾構機直接掘削破除玻璃纖維筋格柵和雙液注漿加固過的C15混凝土墻之后,步進上提前施工完畢的混凝土導25、臺。啟動盾構機往前掘進,根據刀盤與導臺之間的關系,調整各組推進油缸的行程,使盾構姿態沿著線路方向進行推進。盾構機推動刀盤前方的豆粒石,在刀盤前逐漸形成較為密實的豆粒石堆,管片與已經開挖成型的隧道間靠噴射豆粒石充填,同時進行同步注漿盾構機在礦山法隧道中步進如圖2-2所示。盾構掘進采用敞開式,掘進推力控制在6000KN以內(主要以掘進速度控制在1025mm/min來控制推力大小),當掘進推力大于6000KN以后,可以啟動螺旋輸送機出土,控制出土量,掘進過程中土倉內不加氣壓和泡沫。當盾構機掘進至橫通道前15m處(ZDK19+608.624),前方豆粒石以半斷面封堵了橫通道,此時降低掘進速度和推力,推26、力控制在5000KN以內,掘進速度控制在10mm/min左右,同時在橫通道處加大豆粒石噴入量和注漿量,在保證隧道內豆粒石和漿液不外流的前提下,充分填實管片與橫通道之間的空隙。當盾構機穿過中間風井,進入風井向小里程段礦山法隧道,掘進至距離端頭墻12m的位置,在保證推力不小于4500KN的前提下當土倉內土壓力大于0.22MPa時開啟螺旋輸送機出土,盾構機進入正常掘進程序。3、管片拼裝在管片拼裝前進行管片檢查,確認管片種類是否正確、質量完好無缺、密封墊粘接無脫落,檢查各項標準合格后方允許安裝。每環管片安裝都必須經過三次緊固,安裝時先人工進行初步緊固,待安裝好一環后在用風動扳手進行進一步緊固,在該環脫27、出盾尾后再次擰緊。在掘進過程中出現管片裂縫或其他破損,要及時觀察、記錄并將信息反饋到盾構主司機引起注意,并選擇適當時機進行修補。4、管片背后回填管片背后回填包括豆粒石、同步注漿和二次注漿三部分。a、噴射豆粒石根據設計量計算,每環管片背后至少噴射8.9m3豆粒石充填縫隙,由于礦山法隧道開挖的不規整,每環豆粒石的用量不盡相同。為防止豆粒石和漿液向盾構機刀盤前方流竄,每隔6m在盾構機切口四(不小于300)周用袋裝砂石料圍成圍堰,利用混凝土噴射機從刀盤前方向盾構后方吹填豆粒石,當盾殼頂部與沙袋頂部形成自然坡度時停止噴射。吹填豆粒石是否密實可以從管片吊裝孔進行檢查。當豆粒石噴填完畢,從管片吊裝孔打入鋼釬28、,鋼釬的一端加工成同吊裝孔同距的螺絲并固定在螺栓孔內,另一端頂在礦山法隧道初支面上,可以通過調整鋼釬的支頂長度來調節管片中心與隧道中心的偏差。每環管片按照3點、9點、12點位置布設,待管片背后注漿完成后,卸除鋼釬,做好防水封堵。b、同步注漿利用盾構機自身的同步注漿系統壓注水泥砂漿,其漿液配合比與正常掘進時同步注漿漿液配合比相同,漿液可填充豆粒石中的縫隙,將豆粒石固結為一體,使得管片與礦山法隧道初支緊密接觸,以提高支護效果。控制注漿壓力既保證有效填充管片與礦山法隧道初支之間的間隙,又確保管片結構不因注漿產生位移、變形和損壞,同時防止砂漿前竄至刀盤前方,固結刀盤前方的豆粒石堆積體。c、二次注漿盾構29、空推施工時,由于管片與礦山法隧道初支之間已經填充了豆粒石,有可能導致同步注漿不充分,因此在空推10環以后,間隔6m在管片吊裝孔處開口檢查注漿效果,根據檢查結果判定注漿效果,若注漿效果不好,則進行雙液回填注漿,注漿壓力控制在0.20.3MPa之間。第六章 盾構空推注意事項一、防止盾構機翻轉在盾構機空推的過程中,由于充填的豆粒石量大,刀盤前方的豆粒石逐漸堆積壓實并與注漿回流的漿液混合固結,造成刀盤轉動困難,同時盾殼周圍填充不是很密實,與四周的摩擦力很小,當刀盤轉動時很容易造成盾構機的滾動。預防措施:1、盾殼周圍45米一道的沙袋圍堰要堆碼嚴密,在噴填管片背后時盡量填滿。2、控制注漿壓力,減少漿液反流30、到刀盤前方固結豆粒石。3、刀盤扭矩突然變大或發現振動,立即停機檢查,處理后再行推進。二、反力不足導致管片掉落或止水條壓縮不到位嚴格計算刀盤前堆土及豆粒石的量,使得堆土能夠提供盾構空推時止水條壓縮所需要的反力,保證管片拼裝質量滿足止水要求。三、隧道偏離設計周線盾構管片與礦山法隧道初支之間200mm的間隙,比在正常掘進時的140mm的間隙大,當豆粒石充填不飽滿、同步注漿不密實時,由于管片沒有得到剛性支撐,容易因為盾構機各組千斤頂的推力和伸長量不同而導致管片偏離隧道設計中線。所以,一方面加強監控測量,根據反饋的數據來改變掘進參數,另一方面控制注漿量。四、防止管片錯臺在礦山段的過渡段,導軌根據盾構機切31、口的位置與理論的線路相對位置進行順接,在過渡段加強管片選型與管片姿態調整,隧道在此位置不會產生過大的錯臺,;一方面,盾構機在掘進過程中,由于刀盤的支撐,在盾構機前體與管片之間形成一個類似于簡支梁的結構,當盾構機推力不足時,因盾構自重的作用,盾構機主機后部懸空部分必然會產生下沉,從而導致管片產生錯臺,當盾構機在礦山段空推時,由于過渡段導臺的作用,在通過過渡段之后,盾構機的的前體、中盾、以及盾尾的盾殼必然與導臺緊密接觸,只要管片選型合適,注漿壓力不超過0.1MPa,則不會產生超過規范規定的錯臺。五、防止管片上浮若空推段管片背后回填漿液及豆粒石量少,且管片背后積水多,同步注漿漿液未能凝固,則管片背后與初支之間未形成剛性接觸,積水及漿液浮力將可能引起管片上浮及左右擺動,管片姿態得不到有效控制,為防止管片在盾構步進后產生上浮,在施工過程中,管片背后注漿只從管片大跨上部進行壓漿,注漿壓力不得超過0.1MPa,同時注漿盡量從大跨以上就行注漿,同時盡量保證管片兩側同步注漿,避免因為注漿而對管片產生偏壓,造成管片移位。及時進行管片姿態的人工測量,要求每3環進行一次管片姿態測量。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0
1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