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區安全生產事故應急緊急方案(1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65434
2022-08-31
16頁
28KB
1、開發區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1、總則1.1編制目的規范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程序,及時有效地組織實施應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的危害及后果,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保護環境,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1.2編制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和江蘇省安全生產條例等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制定本預案。1.3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如下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1)造成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含失蹤),或危及3人以上、1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10人以上、30人以下中毒(重傷),2、或者直接經濟損失較大的安全生產事故。(2)超出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各有關部門應急處置能力的安全生產事故。(3)發生跨鄉鎮(街道)行政區劃的安全生產事故。(4)管委會領導認為需要由區級應急處置的安全生產事故。1.4工作原則(1)以人為本,科學管理的原則。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當作首要任務。在事故未發生時充分做好預防工作;在事故發生后,立即營救受傷人員,組織撤離或采取其他措施,保護危害區域內的其他人員。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專家、專業救援力量和人民群眾的作用;實行科學民主決策,采取科學的管理方法,采用先進的檢測、監測手段、救援裝備和技術,迅速控制事態,消除危害后果。(2)統3、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在管委會和區安委會的統一領導和組織協調下,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及管委會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和權限,負責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具有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職責。(3)屬地為主,分級響應的原則。在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事發地政府(街道)和單位,必須作出“第一反應”,果斷迅速地采取應對措施,組織應急救援隊伍。先期到達的應急救援隊伍,要抓住時機,迅速有效地實施先期處置,全力控制事態發展,切斷事故災害鏈,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發生。同時,應立即向管委會報告事故情況。管委會迅速對事故作出判斷,決定應急響應4、行動。(4)預防為主,平戰結合的原則。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一是通過安全管理和安全技術等手段實現本質安全,盡可能防止事故發生;二是在假定事故必然發生的情況下,通過預先采取的預防措施,達到降低或減少災害的影響。為此,平時要做好預防、預測、預警和預報工作,搞好預案的演練,使應急組織體系的各機構、各部門明確各自職責及運行程序,使各專業救援組織和群眾熟悉應急救援的基本技術、方法和技巧,掌握自救和互救的知識,提高應急響應系統的整體救援能力。1.5現狀開發區屬北亞熱帶溫潤氣候區,四季分明,季風顯著,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4.9,最高氣溫39.1,最低氣溫-17.7。平均5、降水量992.6mm,最大降水量1438.1mm,最小降水量639.3mm,年均蒸發量1374.1mm;季風顯著,盛行風向隨季節有明顯的變化,冬季盛行來自北方干冷的偏北風,夏季盛行從海洋吹來濕熱的東南到南風,在過渡季節中,春季多東南風,秋季多東北風,年平均氣壓1016.3mbar,年均風速1.7-2.8m/s;常年平均無霜期為220天。全區現有人員密集場所177家,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儲存單位22家,重大危險源單位2家,煙花爆竹經營單位39家。2、事故災害及后果預測開發區位于揚州開發前沿區,商貿發達,轄區內人員密集場所眾多,工業涉及機械、電子、汽車零部件等門類,企業數量和規模增長較快,特種設6、備和特種作業人員數量多,可能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主要有:2.1火災事故:易燃物品儲存不當,易燃液體儲罐泄漏,危險物品使用不當,賓館、商場管理不善等。2.2爆炸事故:易燃氣體儲存、充裝、使用不當,鍋爐、壓力容器等特種設備使用維護不當,鑄鐵、鑄鋼等金屬熔融物遇水引起爆炸等。2.3觸電事故:企業及人員密集場所的供配電系統發生漏電,或施救不當造成的觸電事故。2.4坍塌事故:單位新改擴建項目在基建過程中,安全措施不到位,造成大面積物體坍塌事故。2.5中毒事故:有毒氣體泄漏和企業職工食物中毒。當以上事故發生時,其現場人員密度達到一定數量時,容易釀成發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較大、重大、特大生產安全事故。2.6機械7、墜落等傷害事故:違章操作、設備故障等引起的事故。3、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3.1組織體系區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組織體系由管委會、管委會有關部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各綜合協調指揮機構、專業協調指揮機構、應急支持保障部門、搶險救援隊伍(含專業和志愿者)和生產經營單位組成。3.2應急管理機構的職責管委會為全區應急領導機構,負責全區應急管理工作。其主要職責是:領導、組織、協調全區應急管理和救援工作;負責應急救援重大事項的決策。區安委會辦公室為應急管理綜合協調指揮機構。主要職責是:(1)承擔全區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2)組織協調全區應急救援工作。(3)編制和修訂全區應急總預案,監督指導全8、區分項預案的制定,督促專業應急救援機構的建設。(4)組織指導全區應急救援演練。(5)承擔管委會(或區安委會)交辦的其它工作。管委會有關部門及行業主管部門負責本部門、本行業的應急管理工作。其中:負責消防、危險化學品、建筑施工等子預案而設的指揮機構為區專業協調指揮機構,既有本部門應急響應的職責,又承擔管委會(或區安委會)所安排的應急響應任務,確保子預案的順利實施。區有關部門與區安委會辦公室建立應急聯系工作機制,做好與本預案及專項子預案的銜接工作。負責子預案應急管理機構必須與市相關預案的管理機構做好銜接,保持溝通,爭取指導和支持。3.3應急指揮中心當級應急響應啟動后,區應急指揮中心投入運作。區應急指9、揮中心由下列成員組成:總指揮:管委會主任副總指揮:分管副主任成員:(1)管委會辦公室(2)區人武部(3)公安開發區分局(4)區經濟發展局(安委辦、環保局)(5)區城鄉管理局(6)區財政局(7)區建設局(8)區其它有關部門(依據事故類型臨時增加)3.4應急指揮中心職責總指揮:負責重大決策和全面指揮。副總指揮:按分工負責指揮、協調各成員單位的應急救援工作。管委會辦公室(1)負責指揮部內部的信息溝通,統一協調應急救援的信息發布工作。做好應急救援的宣傳和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2)負責向上級政府報告應急救援進展情況。(3)對正副指揮的命令執行情況跟蹤反饋。(4)為指揮部提供車輛運輸、通訊及后勤保障。(510、)負責應急救援中涉外人員(含港、澳、臺人員)的處理。區人武部根據總指揮決定,協調部隊和組織民兵專業分隊參與搶險救援。3.4.5公安開發區分局(1)負責在第一時間進入事故現場,封鎖危險區域,設立隔離區,實行交通管制,維持治安秩序,組織疏散人員。(2)根據事故性質、危害程度、影響范圍,適時調集消防、治安、經文保等警力參與救援。(3)協同有關部門做好事故現場的記錄、視聽資料、證人證言收集等取證工作。(4)負責事故中死亡(失蹤)人員身份的核查及對死亡人員的法醫鑒定工作。(5)負責和市公安局(交巡警、消防、治安等)的對接。3.4.6區經濟發展局(安委辦、環保局)(1)協助指揮中心實施應急救援預案。(2)11、負責向上級安監部門匯報事故及救援情況。(3)搜集與事故原因及過程有關的信息資料,組織事故調查處理,為配合上級對事故的調查處理作準備。(4)負責危險化學品和有毒有害物質泄漏及可能對人員傷害情況的監測,提出對環境和人員保護的措施建議,負責對空氣和水污染的監測,并提出治理方案。3.4.7區城鄉管理局(1)負責事故現場受傷、中毒人員的搶救工作。(2)負責事故發生區域疫情監測和防治工作。(3)負責向應急指揮中心和上級衛生部門報告人員傷亡、疫情監測及防治情況。(4)在緊急情況下向兄弟區(市)或上級衛生部門尋求醫療支援。(5)會同事發地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各有關部門負責做好受災群眾的救助等相關善后工作。312、.4.8區財政局負責應急救援資金的安排。區建設局(1)負責協調調集起重機、挖掘機等搶排險設備。(2)負責對接并提供市政、建筑等工程技術資料支持。3.5現場應急指揮部及其職責依照屬地為主的原則,事發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各有關部門成立現場應急指揮部,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各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指揮。現場應急指揮須將應急救援預案、救援隊伍和人員事先報告區應急指揮中心。4、預警預防機制4.1較、重、特大安全事故監控與信息報告較、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報告單位負責人,單位負責人接報后,立即向公安“110”報警,同時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上級主管部門。13、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產業園、有關行業主管部門接報后應當立即報告管委會,最遲不得超過1個小時,并同時報區安委會辦公室。緊急情況下現場有關人員和單位可越級上報。區政府值班電話:87962761區安委會辦公室值班電話:87962252報告內容主要包括:事故發生單位概況;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事故的簡要經過;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已經采取的措施;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等。4.2預警行動各級、各部門生產安全應急機構接到可能導致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的報告后,應迅速按照應急預案,組織專家對事故發生地的危害進行辯識評估,確定事故影響的14、范圍及可能影響的人數,從而對警情做出準確及時判斷,初步確定響應級別,并密切關注事態進展。如果事故不足以啟動應急救援體系的最低響應級別,則應急響應關閉。5應急響應5.1分級響應級應急響應行動,即本預案的啟動由管委會主任批準、管委會組織實施。啟動各子預案由分管副主任批準實施。當事態超出響應級別無法得到有效控制時,應及時報請上級應急指揮機構啟動更高級別的應急響應。區安委會辦公室的響應(1)及時向管委會領導報告較、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的基本情況、事態發展和救援進展情況。(2)開通與事故地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相關專業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的通訊聯系。(3)經專家對警情判斷和領導決定,啟動級響應后,立即通知區應急15、指揮中心全體成員,進入應急工作狀態。5.2指揮和協調進入級響應后,區安委辦和區有關部門,根據事故情況開展應急救援協調工作。 (1)啟動區應急預案,召集應急指揮機構人員到位,組織實施應急救援。 (2)掌握現場信息,提出現場應急救援行動的要求。 (3)組織專家現場指導,提供技術支持。 (4)協調與周邊區(市)和單位的關系,尋求對應急救援的支持配合。 (5)及時向管委會負責人、區安委會負責人報告應急救援進展情況。 (6)成立現場應急指揮部。可設行動、策劃、后勤、資金、行政等機構,協調內部有關應急力量,配合市應急指揮中心的指揮。 5.3信息資源采集要做好信息采集工作:包括事故單位情況,事故致因物;當地16、氣象、地理、地質、水文信息;居民分布信息;搶險救援設備、設施信息;事故中人員傷亡、財產損失信息等。對采集的信息要進行分析整合,按工作需要進行反饋。5.4緊急處置根據事態發展變化,出現急劇惡化的特殊險情時,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在征求專家和有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依法及時采取緊急處置措施。跨鄉鎮(街道)、跨行業影響重大的緊急處置方案,由區應急指揮中心提出方案并協調實施。5.5醫療衛生救助區城鄉管理局負責組織開展緊急醫療救護和現場衛生處置工作。區疾病控制中心根據事故類型,按照專業規程進行現場防疫工作。5.6應急救援人員安全防護應急救援指揮部應制定戰術、技術方案,嚴格執行應急救援人員進入和離開事故現場的17、規定。向應急救援人員宣傳必要的救援知識,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和用具。應急救援人員須服從命令聽指揮,有序開展工作。當遇到可能威脅應急救援人員的險情,可能造成次生事故傷害時,應急救援人員要善于自我保護,避免不必要的人身傷害。指揮部應果斷決策,決定應急救援人員是否全部或部分撤離現場。5.7群眾的安全防護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群眾的安全防護工作:(1)企業與當地政府(街道)、村(社區)建立應急互動機制,共同確定保護群眾安全的方案和措施;(2)確定緊急狀態下疏散區域、疏散距離、疏散路線、疏散運輸工具、啟用應急避難場所;(3)指定有關部門實施疏散、轉移,要做好生活安置,保障必要的水、電、衛生等基本條件;(418、)負責疏散人群及居住地的治安管理及疾病防治工作。5.8公眾動員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應盡力調動本行政區域社會力量參與應急救援工作。組織自愿者配合專業搶險救援隊伍救援。5.9現場檢測與事故危害評估根據需要,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成立事故現場檢測、鑒定與評估小組。綜合分析檢測數據,評估事故發展態勢,預測事故后果。檢測、鑒定與事故危害評估內容包括:事故影響邊界、氣象條件、對食物、飲用水衛生以及水體、土壤、農作物等的污染,可能的二次反應有害物,爆炸危險性和受損建筑垮塌危險性,以及污染物質滯留區等。5.10信息發布工委、管委會辦公室會同區安委會辦公室和事故處理的主管部門對事故相關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并發布,組織新19、聞報道。5.11應急結束當遇險人員全部得救、事故現場得以控制,環境符合有關標準,次生、衍生事故隱患消除后,進行撤離和交接程序、恢復正常狀態程序。由區應急指揮部宣布應急響應結束。6、保障措施6.1信息與通訊保障措施建立全區較、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報告機制;重大危險源信息和監控機制;保證應急預警、報警、警報、指揮等活動的信息交流快速、順暢、準確,做到信息資源共享,必要時可緊急調用或征集其他部門和社會通訊設施,確保指揮信息暢通。6.2救援裝備、物資與運輸保障措施各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和單位應配備應急救援裝備,做好日常維護和更新;管委會有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及有關單位不但要保證足夠的應急救援物20、資儲備,而且要實現快速、及時供應到位。在原有交通運輸資源不能適應搶險救援的情況下,區應急指揮中心要及時協調市交通行政部門提供交通運輸支持。 6.3人力資源保障措施建設以消防部隊為骨干的應急隊伍;危化品、建筑等行業或企業,依法組建和完善專業救援隊伍;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掌握區域內所有應急救援隊伍資源信息情況,并督促檢查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和準備情況;逐步建立安全生產專家庫。6.4醫療衛生保障措施要加強急救醫療服務網絡建設,提高醫療衛生機構對較、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的救治能力。區城鄉管理局要全面掌握衛生資源信息,尤其是專科醫療救護方面的資源信息,其中包括職業中毒治療醫院、燒傷專科醫院的列表,如數量21、分布、可用病床、治療能力;搶救藥品、醫療器械、消毒、解毒藥供應的城市及來源。儲存必要的應急救援救治藥品,保證所用藥品、醫療器械的安全有效。要組織醫療人員進行相應培訓,了解全區主要危險對人群造成傷害的類型及正確的消毒和治療方法。6.5應急財務保障措施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做好應急救援必要的物資和資金準備。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資金首先由事故責任單位承擔,事故責任單位暫時無力承擔的,由當地政府、街道有關部門協調解決。6.6教育、訓練和演習有關部門和單位組織應急救援機構和專業救援隊伍的相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企業、村(社區)要建立互動機制,負責本地區、本單位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全民22、的安全意識,尤其是位于重大危險源周邊的人群,要了解潛在的危險性質和對健康的危害,掌握必要的自救知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高危行業或存在重大危險源、重大事故隱患的單位,應結合江蘇省安全生產條例的要求,宣傳相關知識,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應急預案演習,從而使應急預案經得起實戰檢驗。上述機構和單位演習結束后,要形成總結報告送區安委會辦公室備案。6.7監督檢查管委會辦公室、區安委會辦公室對重大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實施全過程進行監督檢查。7、附則7.1預案管理與更新隨著應急救援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門職責或應急資源發生變化,以及應急預案實施后,經評估發現其缺陷和不足,區安委會辦公室要及時組織修訂完善,上23、報管委會批準后實施。7.2獎勵與責任在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表現之一的單位和個人,由其所在單位、上級機關或地方政府給予表彰或者獎勵:(1)出色完成應急處置任務的。(2)搶排險事故或者搶救人員有功,使國家、集體和人民生命財產免受損失或減少損失的。(3)對應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議,且實施效果顯著的。(4)有其他特殊貢獻的。責任追究在應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按照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對有關責任人員分別在管轄范圍內進行行政處分;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有關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1)不按規定制定事故應急預案,拒絕履行應急準備義務的。(2)不及時報告事故真實情況,延誤處置時機的。(3)不服從應急指揮部的命令和指揮,在應急響應時臨陣脫逃的。(4)盜竊、挪用、貪污應急救援資金或者物資的。(5)阻礙應急救援人員依法執行任務或進行破壞活動的。(6)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的。(7)有其他危害應急救援工作行為的。7.3預案解釋部門本預案由區安委會辦公室負責解釋。7.4預案實施時間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