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統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預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65704
2022-08-31
12頁
23KB
1、縣教育局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預案為了認真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教育部、衛生部關于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科學、規范、有效開展學校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學校食品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特制定本預案。一、工作原則(一)全程預防、全程控制:在學校食堂餐飲和小賣部消費等環節中發生食源性疾患,造成學校師生食物中毒或其它食品安全事故時啟動“應急處置預案”。(二)明確職責、落實責任:學校(幼兒園)要按照“校(園)長統一領導、分管校(園)長具體負責、各部門協調配合”的食品安全工作機制,實行分級管理、分級負責,各司其職。(三)科學2、決策、群防群控:學校要建立有關組織,實行科學民主決策,依法規范應急救援工作,確保應急預案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要加強學校日常監測、及時分析、評估和預警,堅持群防群控。對可能引發的食品安全事故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四)及時反應、快速行動:學校對所發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要作出快速反應,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極力控制事故發展和勢態蔓延,有效開展應急救援工作,認真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救治、處理及整改工作。二、事故分級按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質、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圍,將食品安全事故分為四級。(一)特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級)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級):1、事故危害特別嚴重,涉及云南和毗鄰省3、份,并有進一步擴散趨勢的;2、超出云南省人民政府處置能力水平的。3、發生跨境(香港、澳門、臺灣)、跨國食品安全事故,特別嚴重社會影響的;4、故上報國務院,國務院認為需要由國務院或國務授權有關部門負責處置的特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級): 1、故危害嚴重,影響范圍涉及省內2個以上州、市級行政區域的;2、成傷害人數100人以上,并出現死亡病例的; 3、造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 4、省人民政府認定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三)較大食品安全事故(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食品安全事故(級): 1、事故影響范圍涉及州、市行政區域內2個以4、上縣級行政區域,給人民群眾飲食安全帶來嚴重危害的; 2、造成傷害人數100人以上,或者出現10例以下死亡病例的; 3、州、市人民政府認定的較大食品安全事故。 (四)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級): 1、事故影響范圍涉及縣級行政區域內2個以上鄉鎮(街道),給大眾飲食安全帶來嚴重危害的; 2、造成傷害人數3099人,未出現死亡病例的; 3、縣級人民政府認定的一般食品安全事故。三、救助體系(一)教育局成立“宜良縣教育局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指揮部”,統一指揮應急處置工作。應急處置指揮部的組成及職責如下:總指揮:教育局局長 副總指揮:教育局黨委書記教育局副局長教育局紀5、委書記成 員:教育局機關各科室科長、主任,縣直屬學校校長、園長,鄉鎮(街道辦)中心校校長。職 責:1、啟動宜良縣教育局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預案;2、領導、組織、協調事故應急處置工作;3、負責事故應急處置事項的決策;4、負責上報與發布食品安全事故的重要信息;5、審議學校應急處置工作報告;6、向縣政府及縣食品安全委員會報告事故救援情況。指揮部下設應急指揮小組、設辦公室、應急處置小組、醫療救援小組、現場控制小組、后勤保障小組、信息資料小組。(二)學校一旦出現食品安全突發事故,由總指揮啟動以下各職能小組,全力投入事故處置工作。1、應急指揮小組由指揮部正、副總指揮組成,其職能是:(1)迅速到達現場,了解6、和掌握事故情況,控制局面,阻止事態發展,研究事故處理的具體策略;(2)及時向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地方政府報告情況;(3)組織力量并全程指揮其它各職能小組投入工作;(4)密切配合公安、衛生、水務、食品藥品監督等部門對事故的處置工作,貫徹執行縣委、縣政府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有關指示;(5)負責事故的調查、分析和處理,查找原因和追究責任。2、應急處置辦公室(設在局辦公室)主 任:局辦公室主任兼成 員:局辦公室全體成員。負責事故應急處置的日常工作,協調各工作組的有關工作。3、現場控制小組(設在安全維穩科)組 長:安全維穩科科長兼副組長:安全維穩科、人事科、招生辦、成職教科的負責人兼成員:安全維穩科、人事7、科、招生辦、成職教科全體成員。主要職責:(1)控制現場,維護秩序,勸離無關人員,防止發生混亂局面;(2)排查其他受傷害人員,并組織力量送往醫院;(3)接待家長,做好解釋說明及思想工作;(4)協助公安等部門組織疏散群眾,不圍觀、不擁擠,防止學生慌亂、散失,維護學校秩序。(5)調查事故起因,掌握第一手資料。(6)根據事故情況作出調整學校教學時間的決定。4、醫療救援小組(設在教育科)組 長:教育科科長兼成 員:教育科全體成員主要職責:(1)立即組織護送受傷害師生去醫院救治;(2)協調醫院的救治工作,追蹤了解傷情或病情動態;配合醫療、防疫等機構進行現場消毒、取樣分析等工作;(3)接待受傷害學生家長,并8、說明基本情況,做好安撫工作,防止出現情緒過激情況。5、后勤保障小組(設在計財基建科)組 長:計財基建科科長兼成 員:計財基建科全體成員(1)做好醫療救治、現場控制等工作的聯絡、交通、后勤保障等工作;(2)做好上級來人和家長的接待工作,必要時為上級工作組現場辦公做好后勤服務工作。6、信息資料小組(設在教科室)組 長:教科室科長兼成 員:教科室全體成員主要職責:(1)事故過程的各種文字、圖像信息資料采集,撰寫書面報告,整理取證材料,做好相關數據的分類統計、分析工作,及時提供各種資料;(2)及時形成完整的書面材料逐級上報。(3)積極妥善做好媒體采訪報道工作。(三)各中小學(幼兒園)要成立學校食品安全9、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當學校(幼兒園)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后,及時組織實施應急處置工作,落實縣政府、縣教育局有關指示。(四)應急指揮部相關信息縣教育局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指揮部辦公室地址:縣教育局辦公室。電話:四、運行體系(一)監測各中小學(幼兒園)要建立統一的食品安全事故監測、報告網絡體系,建立通暢的信息監測和通報網絡,通過日常監測,及時研究分析學校食品安全情況,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整治,形成統一、科學的食品安全信息評估和預警體系。(二)預警各中小學(幼兒園)食品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加強對學校衛生、食堂餐飲、小賣部食品、飲用水、周邊環境等環節的日常監管,建立食品安全信息資料10、檔案。對學校所發生可能導致重大、較大、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的預警信息進行及時分析上報,做好應急準備工作。(三)報告各中小學(幼兒園)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報告系統,按照食品安全事故報告的有關規定,主動監測,及時報告。(四)報告范圍學校發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和對公眾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損害的食品安全隱患均屬報告范圍。(五)報告時限食品安全事故(隱患)發生(發現)后,現場有關人員應立即報告單位負責人;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后,應第一時間向當地鄉鎮政府、衛生機構及教育局報告;同時要根據事故處理的進程或上級要求隨時作出階段報告。事故處理結束后,中小學(幼兒園)要在2個工作日內作出書面總結報告。(六)報告程序1、初11、次報告:應盡可能詳細報告學校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危害程度、受傷害人數、主要臨床癥狀及報告單位聯系人和聯系方式;事故發生原因的初步判斷;事故發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況等;盡可能報告的信息要有事故簡要經過以及直接經濟損失估算等。2、階段報告:既要報告新發生的情況,也要對初次報告的情況進行補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發展與變化、處置進程、事故原因等。階段報告應根據事故處理的進程或上級要求隨時上報。3、總結報告總結報告在事故處理結束后2個工作日內作出。總結報告包括對事故的發生、引發事故原因的分析、事故鑒定結論、提出處理意見及今后對類似事故的防范和處置建議。(七)舉報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縣教育局12、投訴舉報學校食品安全事故、隱患,對學校及相關人員不按照有關規定履行食品安全監管職責的行為進行投訴舉報。教育局舉報電話:(八)通報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后,有關部門之間應及時通報情況。通報方式:(1)縣教育局接到學校食品安全事故報告后,及時向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縣衛生局、縣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通報情況;(2)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單位接到通報后,經確認后向縣政府報告,對有蔓延趨勢的還應向相關的食品安全綜合監管部門通報,加強預警預防工作。五、應急響應(一)分級響應特別重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響應在國家和省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開展救援工作;較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響應在上級食品安全事13、故應急指揮部的領導下組織實施;一般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響應上級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的領導下組織實施。事故升級或超出本級應急救援處置能力的,及時報請上一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二)應急響應措施特別重大、重大、較大、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后,宜良縣教育局在省、市、縣應急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組織實施有關工作。(三)響應的升級與降級當食品安全事故隨時間發展進一步加劇,事故危害特別嚴重、并有蔓延擴大的趨勢、情況復雜難以控制時,應當向上級應急指揮部或上級有關部門報告,及時提升預警和響應級別;對事故危害已迅速消除、并不會進一步擴散的,應當向上級應急指揮部報告,降低響應級別或者撤銷預警。(四)緊急處14、置當事態出現急劇惡化的情況時,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在充分考慮專家和有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及時制定緊急處置方案,經報請市、縣應急指揮部同意后,迅速采取緊急處置措施。(五)響應的終結食品安全事故、隱患或相關危險因素消除后,學校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分析論證,經現場檢測評價確無危害和風險后,提出終止應急響應的建議報縣教育局;特別重大、重大、較大食品安全事故由教育局報請市、縣應急指揮部批準后,宣布應急響應結束,應急救援隊伍撤離現場;一般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響應的終結由市教育局、縣政府作出;教育局應急指揮部對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單位、責任單位的整改工作繼續進行監督,及時跟蹤整改情況;匯總應急處理工作情況15、報告,并通報處理結果。六、后期處理(一)善后處理學校要按照所發生事故等級做好對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處置工作,盡快消除事故影響,妥善安置和慰問受害和受影響師生,恢復正常教學秩序,保持社會穩定。聯系保險機構及時開展應急救援人員保險受理和參保受害人員保險理賠工作。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應按有關規定對受害人給予賠償。(二)總結報告食品安全事故善后處置工作結束后,學校應總結分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應急救援工作的建議,完成應急救援總結報告,在規定時間內報教育局。七、應急保障(一)信息保障學校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專項信息報告制度,負責信息的收集、上報、處理和傳遞等工作。特別重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16、的相關信息,嚴格按照信息歸口、統一對外發布的原則,向社會及媒體發布。(二)醫療保障學校按照學校衛生工作條例規定配備專兼職校醫,建立校醫務室,成立食品安全事故救治小組,發現異常情況立即采取應急措施,在第一時間做好現場的救護和穩定工作,同時上報當地醫療衛生機構和縣教育局。對學校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人員傷害的,教育局立即啟動應急救援措施,會同衛生部門迅速趕赴現場,開展醫療救治工作。(三)資金保障學校要從有限的公用經費中安排一定的經費做好學校食品安全事故的基礎性工作,確保學校食品安全事故應急工作的順利開展。學校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則由市教育局向縣政府專題匯報,申請專項經費。(四)演習演練各學校要根據自身特點,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形式,組織開展學校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置演習演練,不斷提高全校師生食品安全事故防范意識,時刻繃緊“食品安全,生命至上”這根弦。八、宣教培訓學校要對全體師生加強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廣大師生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最大限度減少學校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危害,保障廣大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