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災區鼠疫疫情應急處理預案(2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65850
2022-08-31
22頁
364.91KB
1、 1 地震災區地震災區鼠疫鼠疫疫情應急處理疫情應急處理預案預案 鼠疫原發于鼠疫自然疫源地中的嚙齒類動物之間,主要通過媒介跳蚤的叮咬或直接接觸傳播到人類,引起人間鼠疫。鼠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管理的甲類傳染病。2008 年 5 月 12 日,四川省汶川地區的大地震直接破壞了當地的基本生活設施,并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保證震災之后無大疫是抗震救災的一項重要任務。四川甘孜州的石渠縣為青海田鼠鼠疫疫源縣、德格縣為 2007 年確定的喜馬拉雅旱獺鼠疫疫源地。2006 至 2007 年攀枝花地區在農村家犬血中檢出 1 份鼠疫 F1 抗體。地震波及的甘肅、青海、云南、貴州等地區都分布有鼠疫疫源地2、。地震使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導致人與疫源動物及媒介的接觸發生變化,存在造成鼠疫流行的風險。為指導地震災區做好鼠疫疫情的預防控制工作,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工作規范,特制定本預案。一一、應急準備應急準備及救災人員的注意事項及救災人員的注意事項 (一)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加強應急管理,提高預防和處置鼠疫突發疫情的能力。(二)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鼠疫防治機構應及時掌握本地區的疫情動態,做好應對突發疫情的各種準備。一旦發生疫情,立即出發。2(三)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鼠疫防治機構為了能夠及時、有效地進行疫區處理,平時應配備好疫情處理箱和相應物資,包括治療藥品,消毒、殺蟲、滅鼠的藥品器械,標本采集3、和細菌學、血清學檢驗設備及試劑,以及進入疫區接觸患者的個人防護用品等。(四)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平時應加強對廣大基層衛生人員的培訓,使他們熟悉鼠疫流行病學、臨床診斷與治療,正確地采取和運送檢驗材料以及疫區處理等鼠疫防治知識。(五)地震發生后,進入鼠疫地區從事野外作業的人員,需要注意采取如下預防措施:1.不要在鼠洞、旱獺洞附近坐、臥、休息,以避免被蚤類叮咬。需要在鼠疫活動地區內宿營時,最好能在宿營地周圍噴灑一些殺蟲藥劑,殺滅可能侵襲人類的吸血昆蟲。2.不要捕捉旱獺,更不要捕獵和食用那些因患病而行動緩慢,容易捕獲的動物;不要剝食不明原因死亡的藏系綿羊;這些動物體表的蚤類不活躍,只要人類不主動接觸它們4、,就會減少和避免感染鼠疫的危險。3.如果發現嚙齒動物,包括野生的如黃鼠、沙鼠、旱獺等或家棲的鼠類,不明原因地大量死亡,應當及時報告當地的防疫機構,以便采取適當的措施。自然情況下死亡的鼠類,其尸體很少在地面出現,如果在沒有使用殺鼠藥物的情況下,連續在地面上見到鼠類尸體,應提高警惕。3 4.在存在動物間鼠疫的地區,或在 10 日內到達過這樣地區的人員,突然發生高熱,病程進展迅速,并發生明顯的淋巴結腫大,應考慮感染鼠疫的可能性。應立即向防疫機構報告,并采取措施,避免病人與更多的人接觸。二二、疫情報告疫情報告 (一)報告人。1.各級各類醫療衛生人員是人間鼠疫疫情的責任報告人;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鼠疫5、防治專門機構為網絡直報的責任報告單位。2.病人家屬、鄰居,所在工礦、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部隊、學校等單位負責人,病人所乘交通工具(車、船、飛機等)和公共場所(車站、碼頭、機場、旅社等)負責人均為義務報告人。(二)報告內容。1.在鼠疫流行季節,鼠疫疫區、歷史疫區或疑似疫區內,或 10 天內去過上述地區,診斷不明且有下列癥狀之一者,均應作為疑似鼠疫病人報告。(1)高熱、感染性中毒及意識不清;(2)無外傷感染而淋巴結腫大并伴劇烈疼痛和高熱;(3)高熱并伴有咳嗽、胸痛、咯血;(4)高熱伴皮膚水泡或潰瘍;2.在鼠疫流行季節內,鼠疫疫區、歷史疫區或疑似疫區 4 內,或 10 天內去過上述地區,病程極短6、,急劇死亡者,應作為急死病人上報。(三)報告方法與途徑。1.發現疑似鼠疫病人或急死病人,責任報告人和義務報告人應立即報告所屬單位、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當地政府。2.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鼠疫防治專業機構接到疫情報告后,應立即指派專業人員趕赴現場對疫情進行核實,做出初步診斷并向單位領導報告。3.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鼠疫防治專業機構對核實后的疫情立即報告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及上級專業機構,由衛生行政部門報告當地政府及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應同時進行網絡直報。4.疑似鼠疫病人及其接觸者,不應親自外出報告,應委托他人報告。5.發現疑似鼠疫病人或急死病人時,在疾病控制專業技術人員尚未到達前,當地負責人7、應制止無關人員與患者接觸,勸阻接觸者不要外出活動,并向所在地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鼠疫防治專業機構報告。三三、確定疫情確定疫情 人間鼠疫疫區處理是一項非常緊急的工作,為了及時救治病人,迅速撲滅疫情,要求鄉(鎮)村衛生人員接到人間鼠疫疫情報告后,必須在 1 小時內出發,迅速趕往現場,將 5 病人與其家庭進行初步封鎖隔離,對重危病人及時搶救治療,同時立即上報政府主管部門或鼠疫防治專業機構。縣級以上專業機構接到疫情報告后,必須在 2 小時內出發,乘快速交通工具迅速趕赴疫區,核實疫情,檢查和完善初步封鎖隔離措施。(一)流行病學調查。首先應將疫情報告中所述情況通過有關的醫務人員、基層干部及病人家屬予以對證8、核實。主要了解以下情況:1.發病時間、地點、人數、經過及主要癥狀;2.病人居住分布情況,病人之間的傳播關系;3.)當地是否有病、死鼠(獺)或其他死亡動物(如貓、兔、狐貍、狗等);4.是否到過鼠疫動物病流行區;5.是否接觸過鼠疫疫區內的疫源動物;(二)診察病人。專業人員進入病人房間時須做好自身防護,在進入室內時,必須先進行空氣噴霧消毒和撒布粉劑藥物滅蚤,以防自身感染,然后對病人逐一進行檢查,根據病人的癥狀、體征以及可能提供的流行病學線索,做出初步的臨床診斷。在治療之前,應根據不同病型,分別采取血液、淋巴穿刺液、痰液及咽喉分泌物等。如果病人已死亡,則應對尸體進行全身檢查,重點觀察有無淋巴結腫大,皮9、膚有無潰瘍、瘀斑、皮 6 疹以及皮膚顏色等,還應檢查口鼻有無血痕,肛門、陰道有無出血等。同時采取檢驗材料。若為疑似鼠疫尸體時,則應通過當地政府部門及患者家屬,對尸體進行解剖。通過流行病學調查和對患者的診察,專業人員應立即對疫情做出客觀判斷。一般情況下,除非有可靠證據可以排除鼠疫,如明確的服毒史等,均應判定為疑似鼠疫,立即向當地衛生主管部門和上級專業機構報告。并立即按人間鼠疫疫區處理標準及原則的要求,將其所在地視為疫區,進行鼠疫疫區處理工作。四四、現場處置現場處置 (一)成立鼠疫疫情處理指揮部。人間鼠疫疫情確定之后,要立即組成由當地政府主要領導、各有關部門參加的疫情處理指揮部,負責領導和組織疫情10、處理工作,全面實施疫區處理。疫情處理指揮部的主要職責如下:1確定疫區的封鎖,劃定大、小隔離圈;2決定建立臨時病院或健康隔離處所;3決定鼠疫病人及尸體的處理;4組織對密切接觸者的檢診檢疫;5組織對疫區內進行消毒、滅鼠、滅蟲等衛生措施;6疫區處理物質及生活用品的供應;7疫情動態和工作進展的匯報;7 8與相關部門(鐵路、毗鄰地區等)進行疫情通報;9開展防病知識宣傳及醫務人員培訓。10疫區封鎖的解除和工作總結上報。(二)組建疫情處理專業工作隊。根據需要,疫情處理專業工作隊可分為以下幾個小組:1.流行病學調查組:負責疫區及周圍地區人間和動物鼠疫的流行病學調查,追查傳染源和接觸者,確定大、小隔離圈和警戒圈11、的范圍,進行封鎖隔離和尸體處理,采取一切可檢材料送檢。2.醫療救治組:負責建立臨時隔離病院和健康隔離所,對所有病人進行診斷、治療,對接觸者進行隔離觀察。3.檢驗組:對一切可檢材料進行相應的細菌學和血清學檢驗。4.消、殺、滅組:負責大、小隔離圈和警戒圈內的消毒、殺蟲和滅鼠工作。5.檢診檢疫組:對疫區內的鐵路、公路、港口和機場等實施衛生檢疫,對隔離區內居民進行檢診工作。6.預防組:負責大、小隔離圈及警戒圈內人群的預防性投藥等工作。(三)實施封鎖隔離。1.小隔離圈劃定。診斷為鼠疫病人(或尸體)的疫區,必須劃定小隔離圈 8 進行封鎖隔離。以鼠疫病人(或尸體)所在住處為中心,將其周圍被污染的鄰舍劃定為小12、隔離圈,如一個庭院,一棟房子等。牧區可將一項帳蓬或相連的幾頂帳蓬劃為小隔離圈,病人(或尸體)發生在城鎮居民區時,可將其中一棟樓房或病人(或尸體)所在的一個獨立單元劃定為小隔離圈。人間鼠疫病例發生較少時,可在小隔離圈內設立隔離病房,就地隔離和治療病人,對小隔離圈內原居住的其他人員均須實行健康隔離,并進行預防性投藥治療,在封鎖期間內一律不得外出,嚴禁與其他人員接觸。除工作外,嚴禁其他人員出入小隔離圈。2.大隔離圈劃定。以發生人間鼠疫病人(或尸體)的住房為中心,將其所在的村(屯)、街道的一部分或全部劃定為大隔離圈。牧區則以病家住宅為中心,將其附近常有人來往的地域,一般1-2Km 以內的區域劃為大隔離13、圈。大隔離圈內可在臨時指揮部的統一安排下,組織居民進行生產活動,但不準外出,活動范圍限定在大隔離圈內。3.警戒圈劃定。根據人間鼠疫病型、傳染來源以及污染范圍等具體情況,可以大隔離圈為中心,將其周圍 5-10Km 范圍內的所有居民點劃為警戒區。如發生在城鎮,可視患家位置和城鎮大小,將城鎮的一部分或全部劃為警戒圈。如發生在牧區,居 9 民分散時,只須在大警戒范圍內的各路口設立崗哨即可,可不必劃分警戒圈。4.對直接接觸者實施健康隔離。對直接接觸者的健康隔離是控制疫情擴大蔓延的重要措施,除對小隔離圈內原住人口實施健康隔離外,對與鼠疫病人近 9 日內有直接接觸或與鼠疫尸體接觸的人員,都應實施健康隔離措施14、。如直接接觸者已離開本地,應通過各種渠道找到其下落并就地隔離。所有接觸者在隔離期間均應進行預防性治療 9 天。隔離期間如發現高熱者或可疑似鼠疫病人,應立即單獨隔離。健康隔離的處所可視具體情況而定,一般可在直接接觸者原住宅另室隔離,必要時可設立臨時健康隔離所,健康隔離所應設在居民點中孤立一角的房舍中,周圍設崗,嚴防出入。5.特殊情況下的封鎖隔離。(1)人間鼠疫病人(或尸體)發生在人煙稀少、居住分散的山區或牧區時,只劃定小隔離圈。(2)人口密集地區人間鼠疫多點同時暴發流行時,可不劃大隔離圈,根據病人分布可將整個村寨或幾個村寨劃定為封鎖隔離區域。(3)鼠疫病人發生在旅途或醫院時,先將病人所在車廂及車15、站或醫院等被污染的場所迅速封鎖隔離,立即與非污染場所人群分開,盡快查清直接接觸者,并就地隔離留驗。10(四)患者的處置及治療。1.在病人較少的情況下,一般就地隔離治療,在疫情嚴重,病人較多且分散的情況下,須建立臨時隔離病院,隔離病房必須經過徹底的消毒、滅蚤、滅鼠后方可收容病人。疫情發生在城市時,應將病人集中在指定的傳染病院。各型病人應分別隔離,肺鼠疫、腸鼠疫病人單間隔離。2.送往醫院的病人,應在病家先做好初步消毒及滅蚤工作,途中防止污染,肺鼠疫及其可疑者應戴口罩,備痰盒(內裝消毒劑),禁止拋棄廢物,護送車輛到達目的地后,對車輛及車上所有的物品要徹底消毒。入院后先將病人送入衛生處置室進行衛生處理16、,更換衣物,然后送入病室。3.入院病人應進行詳細登記,由主管醫師進行仔細檢查,并進一步核實流行病學及發病情況,填寫入院志,確定病型及治療方案。值班醫生和護士應仔細觀察病情,認真做好病程記錄,定期檢查患者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4.醫護人員進入病房必須穿戴全套防護服裝,病房先用有效消毒劑噴霧消毒后再進入,出病房后經噴霧消毒,然后脫去防護服裝。防護服裝應按以下順序脫下:眼鏡、衣服、口罩、手套、膠靴等。防護服裝每次用后都要徹底消毒,如用有效消毒劑浸泡或高壓消毒等。5治療病人。(1)一般治療。鼠疫多為重癥病人,應由專門護理人員 11 護理,急性發熱期病人應給予易消化、高蛋白、高維生素的流質或半流質飲17、食。腫大淋巴結的局部治療初期多采用冷敷法,可用 2030%酒精或 510%魚石脂酒精涂布,或 10%雷弗諾爾冷敷,急性炎癥消退后,可敷以稀薄的水銀軟膏,促進炎癥的吸收,對腺腫軟化不能吸收者,可切開排膿。眼鼠疫的局部治療可用金霉素、四環素、氯霉素等眼藥點眼,炎癥反應嚴重者亦可加用含有激素的眼藥點眼。對癥治療包括鎮靜、解熱止痛、保護心臟功能、補充體液、搶救中毒性休克等。(2)特效治療。目前鼠疫的治療仍以鏈霉素為首選,鏈霉素的用量根據病型不同而異,肺鼠疫和敗血型鼠疫用藥量大,腺鼠疫及其它各型鼠疫用藥量較小,但不論哪一型鼠疫,均應早期、足量給藥。腺鼠疫:鏈霉素用量一般為 23g/日,首次肌注 1.0g18、,以后每 46h0.5 g。治療過程中可根據病情好轉和體溫下降情況安全減量。病人全身癥狀消失,體溫恢復正常后,應繼續用藥 35 天,以防止復發。肺鼠疫和敗血型鼠疫:鏈霉素 46g/日,每 46h 注射 1.0g,持續用藥 35 天后,根據患者體溫,全身和局部癥狀好轉情況逐漸減量用藥至痊愈。為了徹底消滅體內鼠疫菌,防止再燃,應在各種癥狀消失后繼續用藥 35 天,最后經血、痰檢菌陰性后方可停藥。12 除鏈霉素外,其他一些抗菌素對鼠疫也有肯定療效,因此也可將鏈霉素減量后與其它抗菌素聯合使用或單獨使用,如四環素、慶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氯霉素、喹諾酮類及磺胺等。但應注意,鏈霉素與其他氨基甙類藥物聯合用19、藥,有毒性相加作用。對鏈霉素過敏的患者可用四環素或其他抗菌素取代鏈霉素進行治療,四環素成人口服劑量為每日 3040mg/kg 體重,分 46 次服用,病情緩解后,可將劑量減為每日 2530mg/kg 體重,分 4 次口服直到第 10 日。對重癥病例和持續高溫者,可在開始治療時靜脈滴注四環素 10mg/kg體重,以后每日 15mg/kg 體重,至體溫恢復正常后,用一般劑量口服數日,以鞏固治療。(3)預防性治療。對鼠疫患者的直接接觸者、被疫區跳蚤叮咬的人、接觸了染疫動物分泌物及血液者,以及鼠疫實驗室工作人員操作鼠疫菌時發生意外事故的,均應進行鼠疫預防性治療。藥物可選用四環素、強力霉素、磺胺等。WH20、O新編鼠疫手冊推薦的劑量是:四環素 1-2g/日,分 2-4次口服,9 歲兒童 25-50mg/日,分 2-4 次口服;強力霉素100-200mg/日,1 次或分 2 次口服,9 歲兒童劑量及服法相同;磺胺類藥(含增效劑)1.6g/日,2 個月小兒 40mg/日,分 2次口服。必要時可肌注鏈霉素進行預防性治療。(五)疫區消毒、滅蚤、滅鼠。1.消毒。13 對鼠疫病人居住的房間可用 5%來蘇兒或 0.5%過氧乙酸、1000mg/L 二氧化氯溶液噴霧消毒(300ml/m3),每天 1 次,肺鼠疫患者房間每天消毒兩次。棉衣、被褥等用蒸汽消毒或 0.105Mpa20min 高壓消毒,單衣、夾衣可用 5%21、來蘇兒水溶液或 1000mg/L 二氧化氯溶液浸泡 24h,洗凈后晾干。不能用浸泡或蒸汽消毒的衣物,皮毛類、書籍等,可用甲醛熏蒸,藥量為 50ml/m3,密閉 24h,或用環氧乙烷熏蒸,所需藥量為 1.52.0ml/L。方法是將待消毒的物品裝入塑料袋內,倒入環氧乙烷,用鋁夾封好袋口,在大于 15的室溫下作用 16-24h 自然氣化消毒。貴重儀器、鐘表、電視機等可用 75%酒精擦拭,或用環氧乙烷熏蒸,作用 16-24h 消毒。餐具用煮沸法消毒,糧食用炒、煮和曝曬方法消毒。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等,可用 5%來蘇兒水溶液浸泡或漂白粉(200-400g/kg)消毒 24h 后掩埋,垃圾焚燒后掩埋。運送22、病人的車輛用 5%來蘇兒水溶液或 1000mg/L 二氧化氯溶液噴霧消毒。病人治愈出院或尸體移出病房后要對病房進行終末消毒。2.滅蚤。14 鼠疫疫區判定后,在救治病人的同時,應把患者的衣服、被褥全部更換下來進行消毒、滅蚤處理。對病人及直接接觸者住處的所有房屋、地面、墻壁、炕面、室內物品等普遍噴灑滅蚤藥物,進行初步滅蚤。此時暫不搬動室內物品,以免蚤類四散逃逸而增加感染機會。初步滅蚤后,接著進行第二次徹底普遍的藥物滅蚤。對大、小隔離圈首先進行環境滅蚤,同時進行鼠洞滅蚤處理。根據流行動態和當地游離蚤的嚴重程度,滅蚤工作可擴大到警戒區或更大范圍。所使用的滅蚤藥物可重復或交替使用。對貓、犬等動物嚴加管理23、,要求栓養并用藥物滅蚤。當疫情嚴重,有發展趨勢時可將貓、犬等家養動物全部處死。隔離圈外圍如果是動物鼠疫疫區時,要使用鼠蚤并滅的熏蒸藥物處理鼠洞。使用毒餌法滅鼠時,必須及時堵洞,防止蚤類游離洞外。滅蚤可使用敵敵畏、溴氰菊酯、奮斗吶、滅害靈等。滅蚤后使室內達到用粘蚤紙法(每間房 5 張)和集土法(每間房 5m2)檢不到跳蚤的標準。3.滅鼠。人間鼠疫疫區內的滅鼠工作,必須在滅蚤的基礎上或與滅蚤同時進行。大、小隔離圈的室內外滅鼠,應選用高效滅鼠劑,采用熏蒸法或毒餌法進行。除疾控人員為了檢驗目的外,嚴禁器械滅鼠,以防止鼠疫感染和疫蚤游離。大、小隔 15 離圈內經滅鼠處理后,無論家鼠、野鼠都要達到無鼠無洞24、的標準。已證實鼠疫病人的感染來源于當地動物鼠疫疫區時,滅鼠范圍要擴大到隔離圈以外屬于動物鼠疫疫區范圍內的居民區及鄰近地區,對野外疫區施行鼠蚤并滅的熏蒸劑滅鼠。滅鼠可使用敵鼠鈉鹽、溴敵隆、磷化鋅、磷化鋁、氯化苦等。在地廣人稀而滅鼠范圍大的偏遠地區,不具備施用熏蒸劑條件而代之以毒餌滅鼠時,必須在滅鼠的同時,進行洞內投藥或堵洞等滅蚤措施。投藥者應注意個人防護。(六)檢診、檢疫 1.檢診。小隔離圈內由醫療衛生人員負責,大隔離圈或隔離區域可由基層衛生人員負責,每天檢診兩次,早晚各 1 次。如發現體溫在 37以上的可疑病人,尤其是有密切接觸史者,需要嚴密觀察。在不能排除鼠疫時,應取材送檢并進行預防性治療,25、及時做出細菌學、血清學診斷。2檢疫。一般情況下,在車站或港口設立檢疫站,在交通要道設路卡,進行檢疫。要注意觀察過往行人的健康狀況,對車輛進行消毒處理,嚴禁各種車輛在疫區內停留,限制貨物外運。如遇情況特殊,貨物必須運出時,可由疫情處理指揮部批準,16 并對貨物及車輛進行嚴格的消毒、殺蟲、滅鼠等衛生處理后方可運出。發生鼠疫病人的疫區及附近 10km 之內所有汽車站、火車站、飛機場、港口等,是否封鎖交通,要根據疫情發展和嚴重程度來決定。必要時可實施交通封鎖。實行交通封鎖應由省(市、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并報請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鐵道部、交通部、民航總局等備案;屬跨省(市、區)的,需經有關省(市、區26、)人民政府和國家有關部、委、局批準,由當地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執行。(七)尸體處理。對鼠疫尸體和疑似鼠疫尸體,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法規要求,應說服死者家屬,嚴格按照規定進行處理,嚴禁舉行各種形式的葬禮和迷信活動。1判斷為疑似鼠疫尸體時,必須進行尸體解剖,觀察病理變化和取材進行檢驗。2尸體解剖、處理時,必須嚴格消毒,先將尸體及周圍用 5%來蘇兒、0.5%過氧乙酸、1000mg/L 二氧化氯溶液噴霧消毒,用消毒液浸泡棉球填塞口、鼻、耳、肛門、陰道等。處理時用消毒液浸泡過的被單或白布將尸體包裹,消毒后就地焚燒或深埋。3火葬時應專爐焚燒。如在野外焚燒,應就地挖好掩埋坑,待尸體燒成灰燼后,推入坑內掩埋。27、深埋時,墳地應選 17 擇在離交通要道及居民區較遠的高地,以免接近地下水層。墓坑要深于 2.5 米以上,放入尸體前,應先撒入生石灰,尸體放入后迅速掩埋。4參加殮尸及送葬人員均須戴口罩,著防護服,事后進行徹底消毒。5遇有少數民族地區或個別特殊情況,不宜采取上述措施時,由臨時疫情處理指揮部根據具體情況作出妥善處理。(八)環境衛生治理。搞好環境衛生是鞏固滅鼠、滅蚤的經常性措施,也是檢驗滅鼠、滅蚤效果的重要指標。要求做到窗明幾凈,室內無塵,墻壁無縫,家具離地面半尺,室外無散在垃圾糞便,家畜圈養,街道整潔。總之,在經過疫區處理之后,要使居室內外形成一個清潔衛生的環境,清除鼠蚤孳生的場所和病原體存在的隱患28、。(九)預防接種。必要時,對警戒區及其以外的居民,在發生疫情后隨時可進行預防接種;大、小隔離圈內居民經疫區處理第 7 天后,方可進行預防接種。(十)健康教育與醫務人員培訓。疫情處理過程中應對疫區居民進行鼠防知識教育,宣傳教育的內容,應以預防鼠疫的“三報”、“三不”為主。三報是:報告病、死鼠(獺、包括其它病死動物);報告疑似鼠疫 18 病人(發熱及淋巴結腫大,發熱及胸痛、咳嗽等);報告不明原因的高熱病人和急死病人。三不是:不私自獵捕疫源動物;不剝食疫源動物;不販賣疫源動物及其產品。對各級醫療衛生人員定期進行培訓,使他們了解鼠疫診斷和治療知識,熟悉疫情報告、疫區處理、交通衛生檢疫知識及程序等,對預29、防和控制鼠疫至關重要。對鐵路、交通、民航、公安、工商管理、動物檢疫等部門的工作人員,應使他們熟悉國家關于鼠疫疫源動物管理的法律法規和交通衛生檢疫知識。五五、處置效果評價處置效果評價 疫情控制措施全面實施后,有關衛生行政部門應對處置效果進行評價,作為后續處理及可否解除疫情封鎖的依據。(一)評估人員和組織。根據鼠疫疫情分級(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鼠疫疫情),分別由衛生部、省、市(地)、縣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相關人員成立評估小組,開展評估工作。(二)評估內容及指標。1.流行病學評價:通過流行病學調查,發生疫情的原因、傳染源、傳播途徑基本清楚;傳染源得到有效控制,傳播途徑已被切斷;直接接觸者全部隔離30、留驗,并經預防性治療 6-9天,無二代發病。2.病人的處置及治療效果評價:所有病人按照不同病型 19 采取隔離措施;所有病人均經規范化治療并得到及時救治;肺鼠疫、敗血型鼠疫及皮膚型鼠疫病人停止治療后,對其痰及咽喉分泌物連續檢查鼠疫菌 3 次,隔 3 天檢查 1 次,均為陰性。3.環境安全評價:小隔離圈內按照規定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病人痰液、排泄污物等及時消毒處理;所污染的場所、物品、炊具、食具等進行消毒或焚燒;針對病原體可能污染的環境因素,采集疫點、疫區的衣物、書籍物體表面、食品、糧食等開展病原學檢測,達到衛生處理要求。4.滅蚤效果評價:鼠疫病人及其直接接觸者以及衣被等物品均通過徹底滅蚤;隔離31、區域內的貓狗實行管制,貓狗體滅蚤;用化學滅蚤藥對大小隔離圈內的家屋進行環境滅蚤,室內外鼠洞滅蚤,家畜和家禽圈舍滅蚤;滅蚤后使室內達到檢不到跳蚤的標準。5.滅鼠效果評價:在大小隔離圈內,無論家鼠、野鼠均達到無鼠無洞的標準;對野外疫區施行鼠蚤并滅的熏蒸劑滅鼠;滅鼠后主要宿主密度分別降至規定要求。6.鼠疫尸體處理的安全性評價:鼠疫尸體按照有關規定進行了妥善處理;葬前對尸體進行了徹底消毒處理;尸體處理方式及過程符合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規定;隨葬人員個人防護符合要求,葬儀結束后進行了消毒;運送尸體的車輛經過了嚴格的消毒處理。20 7.環境衛生評價:室內外環境衛生達到現場處理要求,家畜圈養,街道整潔;鼠蚤孳32、生的場所和病原體存在的隱患已被清除。8.宣傳教育工作及其效果;疫情處置期間向疫區群眾開展健康教育和基層醫務人員專業培訓;群眾鼠疫防治知識知曉率達到 80%以上,醫務人員培訓率達到 90%以上。(三)通過綜合評估,對處置效果的作出評價,并提出應急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建議。評估報告報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衛生行政部門,作為疫情可否解除的依據。六六、解除疫區封鎖解除疫區封鎖 (一)解除封鎖隔離的標準。1.病人及直接接觸者的解除隔離標準。(1)肺鼠疫病人經治療體溫恢復正常,全身癥狀及體征明顯好轉,再治療 35 天,停止治療后,對其痰及咽喉分泌物連續檢查鼠疫菌 3 次,隔 3 天檢查 1 次,均為陰33、性時,可解除隔離;腺型及其他型鼠疫病人經治療體溫恢復正常,全身癥狀消失,腫大淋巴結完全吸收或殘留小塊硬結,可解除隔離;皮膚鼠疫及腫大淋巴結破潰者,創面潔凈并已基本愈合后,患病局部連續 3 次檢查鼠疫菌,每隔 3 天檢查 1 次均為陰性時,可解除隔離。(2)直接接觸者隔離 9 天后,無新發鼠疫病人及疑似鼠疫病人時,可解除隔離;留驗期間有新發鼠疫病人時,其直 21 接接觸者須重新隔離留驗 9 天,9 天后無新發鼠疫病人時,可解除隔離。2.人間鼠疫疫區封鎖隔離的解除標準。(1)封鎖隔離區內達到滅鼠滅蚤標準,最后 1 例病人治愈后,無新發鼠疫病人及可疑者,隔離病室、污染場所及污染物進行終末消毒,可解除34、封鎖隔離。(2)封鎖隔離區已按標準要求完成全部處理工作,但鼠疫病人尚未痊愈時,可只對病人及其病房封鎖隔離,大、小隔離圈及隔離區域可如期解除封鎖隔離。病人痊愈后,病房、衣物等必須進行終末消毒后,方可解除封鎖隔離。(二)解除人間鼠疫疫區封鎖隔離的程序。1疫區處理已按人間鼠疫疫處理標準及原則的要求,全面徹底的完成疫區處理工作,經驗收大、小隔離圈內確實已達到滅鼠滅蚤及環境衛生標準;連續 9 天內無繼發病人,疫區處理指揮部可以提出解除疫區封鎖并寫出書面報告材料上報,經縣以上政府批準,方可宣布解除封鎖,并上報國家衛生部備案。2經檢驗,排除人間鼠疫時,應立即解除封鎖隔離。七、總結報告七、總結報告 為改進鼠疫防治措施,分析鼠疫流行趨勢,應對疫區處理經過和疫情進行分析總結。總結報告主要內容包括:1各級黨和政府部門的領導和組織工作,疫情處理及醫 22 療救治工作情況。2總結分析鼠疫疫情發生的原因,傳染源、傳播途徑和 流行因素。3總結疫情發生、發展和消滅的過程。4在搶救病人、治療用藥、消毒、滅蚤、滅鼠和搞好環 境衛生等方面有哪些改進和新的體會。5總結分析疫區流行病學調查結果。6提出對疫情的估計和今后應采取的措施以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等。疫區處理工作結束時,應將疫區處理總結報告呈送上級備查,將鼠疫病人病歷及有關資料交有關鼠防機構妥善保管、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