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預防控制及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寫培訓課件.ppt(28頁)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66183
2022-08-31
28頁
79.04KB
1、 事故預防控制與應急救事故預防控制與應急救 援預案的編寫援預案的編寫 一、事故預防控制 二、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寫 一、事故預防控制 (一)幾個有關概念 1、事故 事故是在人的生產、生活活動過程中 突然發生的、違反人們意志的、迫使活動 暫時或永久停止,可能造成人員傷害、財 產損失或環境污染的意外事件。2、未遂事故 未遂事故是指有可能造成嚴重后果,但由于其偶然因素,實際上沒有造成嚴重 后果的事件。3、二次事故 二次事故是指由外部事件或事故引發 的事故。(二)事故預防與控制的基本原則 事故預防是指通過采用技術和管理的 手段使事故不發生。事故控制是通過技術和管理的手段使 事故發生后不造成嚴重后果或使損失2、盡可 能的減少。(三)安全技術對策 1、安全技術對策的基本原則 評價一個設計、設備、工藝過程是否安 全,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防止人失誤的能力;對人失誤后果的控制能力;防止故障傳遞的能力;失誤或故障導致事故的難易;承受能量釋放的能力;防止能量蓄集的能力。2、安全技術對策的基本手段 (1)生產設備的事故防止對策 圍板、柵欄、護罩 接地 隔離 增加強度 遙控 遮光 自動化 改造 安全裝置 加固 緊急停止 變更 夾具 勞保用品 非手動裝置 標志 雙手操作 換氣 斷路 照明 絕緣 (2)防止能量逆流于人體的措施 限制能量 在能源上設置屏障 用較安全的能源代替危險性大的能源 在人、物與能源之間設置屏障 在3、人與物之間設置屏障 防止能量積聚 提高防護標準 控制能量釋放 改善工作條件和環境 延緩能量釋放 修復和恢復 開辟能量釋放渠道 (3)消除、預防設備、環境危險和有害因 素的基本原則 消除 加強 減弱 時間保護 屏蔽和隔離 距離防護 設置薄弱環節 取代操作人員 聯銷 傳遞警告和禁止信息 防止接近 二、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寫(一)事故應急管理 1、預防 為預防、控制和消除事故對人類生命、財產和環境的危害所采取的行動。2、預備(準備)事故發生之前采取的行動。目的是應對 事故發生而提高應急行動能力及推進有效的 響應工作。3、響應(反應)事故發生前及發生期間和發生后立即采取 的行動。目的是保護生命,使財產損失4、環境 破壞減小到最小程度,并有利于恢復。4、恢復 使生產、生活恢復到正常狀態或得到進一 步改善。(二)事故應急救援的基本原則和任務 1、基本原則 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是在預防為主的前提 下,貫徹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區域為主、單位自救和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原則。應針對那些可能造成本企業、本系統人 員死亡或嚴重傷害、設備和環境受到嚴重破 壞而又具有突發性的災害,如火災、爆炸、毒氣泄漏等。應包括對緊急情況的處理程度和措施。措施明確具體,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2、基本任務 立即組織營救受害人員,組織撤離或者 采取其他措施保護危害區域內的其他人員。迅速控制危險區,并對事故造成的危害 進5、行檢驗、監測,測定事故的危害區域、危 害性質及危害程度。做好現場清潔,消除危害后果。查清事故原因,評估危害程度。(三)事故應急救援系統 主要內容:應急救援組織機構;應急救援預案(或稱計劃);應急培訓和演習;應急救援行動;現場清除與凈化;事故后的恢復和善后處理。1、應急救援系統的組織機構 (1)應急指揮機構協調應急組織各個機構 運作和關系;(2)事故現場指揮機構負責事故現場應急 的指揮工作、人員調度、資源的有效利用。(3)支持保障機構提供應急物質資源和人 員支持的后方保障;(4)媒體機構安排媒體報道、采訪、新聞 發布會;(5)信息管理機構信息管理、信息服務。2、應急救援預案 (1)對可能發生的事6、故進行預測和評價;(2)人力、物資等資源的確定與準備;(3)明確應急組織和人員的職責;(4)設計行動戰術和程度;(5)制定訓練和演習計劃;(6)制定專項應急計劃;(7)制定事故后清除和恢復程序。3、應急訓練和演習 主要目的是:(1)測試預案和程序的充分程度;(2)測試緊急裝置、設備及物質資源供應;(3)提高現場內、外的應急部門的協調能力;(4)判別和改正預案的缺陷;(5)提高職工的應急意識。4、應急救援行動 事故發生時所采取的營救與疏散、減緩 與控制、清除與清化等一系列行動都是應急 救援行動。應急行動需要的資源支持和保障:(1)人力資源;(2)物資與設備;(3)個人防護裝備。應急行動方案:(17、)現場初始評估;(2)危險物質的探測;(3)建立現場工作區域;(4)確定定點保護區域;(5)行動的優先原則;(6)增援梯隊。5、事故現場的清潔與凈化 6、事故后的恢復 (1)現場警戒和安全;(2)清潔;(3)對作業人員提供幫助;(4)對破壞損失的評估;(5)保險的索賠;(6)事故調查;(7)重建。(四)應急救援預案的類型及基本要素 1、應急救援預案的類型 (1)應急行動指南或檢查表 主要起提示作用,對相關人員要進行培訓。(2)應急響應預案 預案僅說明處理緊急事務的必需的行動,不包括事前要求和事后措施。(3)互助應急預案 相鄰企業為在事故應急處理中共享資源,相互幫助制定應急預案。(4)應急管理預8、案 是綜合性的事故應急預案,預案要詳細 描述事故前、事故過程中和事故后何人做何 事、什么時候做、如何做。2、應急救援預案的基本要求 (1)組織機構及其職責。(2)危害辨識與風險評價。(3)通告程序和報警系統。(4)應急設備與設施。(5)應急評價能力與資源。(6)保護措施程序。(7)信息發布與公眾教育。(8)事故后的恢復程序。(9)培訓與演練。(10)應急預案的維護。(五)應急救援預案的策劃與編制 1、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寫步驟(1)成立預案編制小組;(2)收集資料并進行初始評價;(3)辨識危險源并評價風險;(4)評價能力與資源;(5)建立應急反應組織;(6)選擇合適類型的應急計劃方案;(7)編制各9、級應急計劃。2、編制應急救援預案的注意事項 預案應當簡明,便于使用。主要部分應當是整體應急反應策略和應急 行動。預案應有足夠的靈活性。預案應適應企業的具體情況。及時更新預案。預案中應至少包括以下6個主要反應要素:(1)應急資源的有效性;(2)事故評估程序;(3)指揮、協調和反應組織的結構;(4)通報和通信聯絡程序;(5)應急反應行動(包括事故控制、防護行動 和救援行動);(6)培訓、學習和預案保持。3、危險辨識與風險評價(1)危險辨識與風險評介的程序風險評價程序風險評價程序(2)全體應急反應組織 企業應急總指揮 總指揮負責 事故定級 管理減緩事故的全體應急反應行動;確保向廠外通報;確保通報和召集企業員工和援助人員;持續改進危險評估和重新定級;指揮現場人員防護行動;建議企業外公眾采取防護行動。謝謝大家!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