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市農村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現場事故應急預案(1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奈何
編號:566272
2022-08-31
16頁
54.54KB
1、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工程概況洪江市農村綜合服務平臺(第二批)建設項目(第九標段)為一層框架結構工程,建筑面積為845.2M2,平面設計舒適合理,采光、通風交通組織良好,建筑高度5.8米,設計耐久年限為50年, 6度抗震設防;施工場地寬敞,交通便利。二、編制依據、目的事故是指人們在進行有目的的活動過程中,發生了違背人們意愿的不幸事件,使其有目的的行動暫時或永久地停止。傷亡事故是指職工在勞動生產過程中發生的人身傷害、急性中毒事故。傷亡事故分為:輕傷、重傷、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急性中毒事故。 我項目部為預防或減少潛在施工安全事故或緊急情況對施工安全造成的影響,對可能出現的火災、人員傷亡、爆炸2、及油品、化學品等危險品泄露、上下水及污水管道的破裂等重大環境危害的緊急情況進行預防和控制,盡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保證人員和財物的安全。依據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手冊危險源辨識和評價控制程序應急準備和響應控制程序編制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三、組織指揮體系和職責項目部采取有效的二級預警機制,防止事故發生,即項目級預警、班組級預警。項目級預警主要是通過現場連續監控來發現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并及時消除隱患,班組級預警是指班組安全生產負責人應了解本班組同志的工作現場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應急措施,并對項目部的安全生產工作提出意見。項目部建立了系統的組織指揮體系如下:l、安全事故應急救3、援領導小組 主要職責:負責本預案的組織實施和施工現場突發特大事故應急救援總指揮,負責公司、項目經理部、社會救援力量等協調工作,督促各相關部門對本預案的具體落實,下達領導小組指令,負責信息的傳遞、上報和新聞發布。 組長: 技術負責人: 2、救援救護小組 主要職責:負責施工現場突發特大安全事故的救援搶險工作,按照擬制的救援方案,落實救援所需車輛和器材、人員,保證迅速到位,保護好現場,組織施救,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成員如下:施工員: 安全員: 質量員:電 工: 水電施工員:各班班長:3、后勤保障組 主要職責:負責救援的后勤保障工作,保證臨時水電供給,以及水、電、燃氣管制和事故搶救通訊暢4、通,做好受傷人員的搶救、治療保障以及傷者家屬的接待和安撫工作,督促相關部門落實醫療救治及死傷人員賠付等經費,確保和諧、穩定。 材料員: 采購員: 資料員:衛生員:各班班長4、項目部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圖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救援救護小組 后勤保障組5、應急準備與響應措施急用電話應急準備與響應措施急用電話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應急電話及聯絡負責人項目部外部項目部內部火 災消防局119盜、搶及其他緊急警務公安局110交通事故交通警察局122醫療急救醫 院120供電報修電力公司2258110自來水報修自來水公司22324016、各應急小組成員電話號碼姓名職務聯系電話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施工員安全員質量員水電5、施工員材料員四、救援程序l、呼救:當工地發生傷害事件,最先發現情況的人員應大聲呼叫,呼叫內容要明確:某某地點或某某部位發生某某情況!將信息準確傳出。聽到呼救的任何人,均有責任將信息報告給與其最近的項目部管理人員、搶救小組成員,使消息迅速報告到傷亡傷害應急響應小組現場總指揮處。應急響應小組現場總指揮負責現場組織工作。2、報警:報警員負責打應急電話120、110、119報告事故發生的地點、類型,同時必須告知工程附近醒目標志建筑,以利救援人員迅速判斷方位。向內部報警,簡述:出事地點、事態狀況、報警人姓名;向外部報警,詳細準確報告:出事地點、單位、電話、事態狀況及報警人姓名、單位、地址、電話,發生火災6、時還要派人到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車。安全員負責將傷亡傷害情況及時報告公司工程科技部質安處。3、接車:接車員迅速到路口接車,引領救援車從具備駛入條件的道路迅速到達現場。4、自救:當事故發生后,現場人員在救援人員到來之前應盡最大努力進行自救,使傷害做到最低點。5、現場保護:項目經理應負責保護現場,以滿足事后對事故調查的需要。以上步驟適合于觸電事故、高空墜物和物體打擊、坍塌、機械傷害、化學品傷害、皮膚燒傷、食物中毒、油料及化學品泄露、火災、爆炸及爆燃、上下水管道及污水管道破裂等事故。 另外,針對一般的磕、碰工傷類采取自救,由當事人報告工長,工長帶領當事人到安全員處進行醫藥包扎,對被傷害者采取切實可行的醫7、療保護措施,以免傷勢加重。6、一般事故的應急響應:當事故或緊急情況發生后,當事人立即向項目領導或分公司領導匯報,并采取應急措施,防止事態擴大。現場經理或主管領導組織應急成員對事故進行處理,并在24小時內向公司工程科技部報告。對事故進行調查,填寫應急準備和響應報告交公司工程科技部,一式兩份,自留一份。7、重大事故的應急響應:重大施工安全事故發生后,當事人或發現人,立即向項目領導報告,同時采取應急措施,防止事態擴大。項目經理部組織應急小組人員對事故按應急措施進行處理,并同時向內部、外部報警。五、確定搶救方案A) 觸電事故1) 防觸電 必須執行三級配電兩級保護,各種機械設備必須作到“一機、一閘、一箱8、一漏”,做好用電防護。嚴禁亂拉亂搭電線及各種照明燈具,帶電作業的機械設備實行專人負責制,經常檢查施工用電設施,及時處理事故隱患。當發生觸電事故時,依據自救原則,發現人首先要切斷電源,挑斷電線,對觸電者進行人工呼吸搶救。2) 觸電自救使觸電人員脫離帶電體:搶救人員必須首先保證自己不被傷害。 如在附近有電源開關,應首先采用切斷電源的方法;如附近無電源開關,應尋找干燥木枋、木板等絕緣材料,挑開帶電體:如可以迅速呼喚到周圍電工,電工可利用本人絕緣手套、絕緣鞋齊全的條件,迅速使觸電者擺脫帶電部分。急救:觸電者擺脫帶電體后,應立即就地對其進行急救,除非周圍狹窄、潮濕,不具備搶救條件,可將其轉移到另外的地9、方。急救步驟如下:使觸電者仰面平躺,檢查有無呼吸和心臟跳動; 如觸電者呼吸短促或微弱,胸部無明顯呼吸起伏,立即給其做口對口人工呼吸; 如觸電者脈搏微弱,應立即對其進行人工心臟按摩,在心臟部位不斷按壓、松開,頻率為60次分鐘,幫助觸電者復蘇心臟跳動; 觸電人脫離電源后,如果觸電人神志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麻木、全身無力;或者觸電人在觸電過程中曾一度昏迷,但己清醒過來,應使觸電人安靜休息,不要走動,嚴密觀察,必要時送醫院診治。 因觸電的不良影響,不是一下子表現出來的。因此,即使觸電者自我感覺良好,也不得繼續工作,應使其平躺,保持安靜,同時保證周圍空氣流通,由醫生來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B) 高空10、墜落與物體打擊 重點作好施工現場的“外防護、內封閉”各項防護設施的設置,加強“四口、“五臨邊”的保護,并正確使用“三寶”。1) 高處墜落可能造成的傷害有:顱腦損傷、胸部創傷(如肋骨骨折)、胸腔儲器損傷、腹部創傷等。當發生物體打擊事件和有人自高處墜落摔傷時,應注意保護摔傷及骨折部位,避免因不正確的抬運使骨折錯位造成二次傷害,并及時向工地負責人報告,撥打急救電話“120”或送醫院救治,送醫院途中不要亂轉病人的頭部,應該將病人的頭部略抬高一些,昏迷病人取昏迷體位,防止嘔吐物吸入肺內。 當發生高空墜落或物體打擊時,依據自救原則,觀察傷情、避免二次傷害,將受傷害者抬至平坦處進行醫藥包扎,對被傷害者采取切11、實可行的醫療保護措施,以免傷勢加重。2) 高空墜落、物體打擊自救迅速移走周圍可能繼續產生危險的墜落物、障礙物。為急救醫生留出通道,使其可以最快到達傷員處。 高空墜落不僅產生外傷,還產生內傷,不可急速移動或搖動傷員身體。應多人平托住傷員身體,緩慢將其放至于平坦的地面上。發現傷員呼吸障礙,應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 發現出血,應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可在傷口近心端結扎,但應每半小時松開一次,避免壞死。動脈出血應用指壓大腿根部股動脈止血。C) 坍塌1) 腳手架坍塌事故的應急措施 防止腳手架坍塌事故的主要方法是腳手架搭拆必須按審核、審批的專項施工方案進行,并加強日常檢查維護,重點檢查架體各種支撐及結構連接受力12、情況。2)當發生坍塌事故時,依據自救原則先組織人力進行搶救,搶救時不能使用工具,只能人為用手搬、扒、刨,以免二次傷害。3)土方坍塌自救 發生塌方后,應先檢查塌方處是否還有可能的塌方危險,當確認無危險后,方可實施搶救,如還可能造成二次塌方,則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清理坍塌土方不可使用工具,應人工清除,避免對傷員的二次傷害。受土方坍塌傷害的人員可能造成內傷、脊柱傷害和骨折,因此也不可急速動搖或移動傷員。應多人平托住傷員的身體,緩慢將其放至于平坦的地面上。止血和人工呼吸處理同上。D) 機械傷害1)各種機械設備必須按規定配置齊全有效的各種安全保護裝置,按要求辦理驗收證(必要時辦理準用證)。2)機械傷害13、自救由相關在場人員迅速切斷機器電源。將人員救出后,立即檢查可能的傷害部位,進行止血,止血方法同上。發生斷手(足)、斷指(趾)的嚴重情況時,現場要對傷口包扎止血、止痛、進行半握拳狀的功能固定。將斷手(足)、斷指(趾)用消毒和清潔的敷料包好,切忌將斷指(趾)浸入酒精等消毒液中,以防細胞變質。然后將包好的斷手(足)、斷指(趾)放在無泄露的塑料袋內,扎緊袋口,在袋周圍放些冰塊,或用冰棍代替(切忌將斷手(足)、斷指(趾)直接放入冰水中浸泡),速隨傷者送醫院搶救。3)發生頭皮撕裂傷時,必須及時對受傷者進行搶救,采取止痛及其他對癥措施;用生理鹽水沖洗有傷部位涂紅汞后用消毒大紗布塊、消毒棉緊緊包扎,壓迫止血;14、同時打120或者送醫院進行治療。 總之,在急救中心醫生到來之前,應盡最大努力,進行自救,以使傷害降到最低點。在急救醫生到來后,應將傷員受傷原因和已經采取的救護措施詳細告訴醫生。E) 化學品造成身體傷害1)必須嚴格控制各種化學危險品的保管和使用。2)酸堿(硫酸、鹽酸、硝酸、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石灰、氨水等)燒傷眼睛,燒傷后沖洗患眼是最迫切有效的急救方法。酸堿燒傷后必須立即用清水沖洗眼睛15分鐘。如現場無清水可用,池塘水、溝水、井水均可。無人協助的情況下,可倒一盆水,雙眼浸入水中,用手分開眼瞼,做睜眼、閉眼、轉動眼球動作,一般沖洗30分鐘。3)若眼睛被柴油、煤油、汽油、熱油、蒸汽等燒傷,立即送傷者15、到有條件的附近醫院急救。F) 皮膚燒傷化學物質措施局部急救處理方法硫酸硝酸鹽酸苛性鈉碳酸苛性鉀碳酸鉀氨碳酸鈉等用大量水沖洗,再用70酒精洗滌,然后用硝酸鈉濕敷焦油、瀝青(熱燙傷)用二甲苯清除在皮膚上的焦油或瀝青,再涂上羊毛脂生石灰先用植物油清除粘在皮膚上的碳微粒,再用2醋酸溶液洗滌G) 食物導致中毒1)發現飯后多人有嘔吐、腹瀉等不正常癥狀時,要讓病人大量飲水,刺激喉部使其嘔吐,立即送往醫院,及時向當地衛生防疫部門報告,并保留剩余食品以備檢驗。2)當發生食物中毒事故時,主管領導應組織搶救小組進行搶救,在救護車到來之前,將中毒者抬到臨近道路的房間內,進行必要的保護措施。H) 油料及化學品的泄露1)16、汽油、柴油等油料以及各類化學危險品應防止泄露,一旦發生泄露現象應及時清理干凈被污染場所。2)油品及化學品在采購、運輸、儲存、發放中發生的泄露由材料部門負責進行清理,機械設備在使用過程當中發生的泄露由機械設備部門負責進行清理。I ) 火災、爆炸與爆燃1)施工現場應根據施工作業條件制定消防措施,成立消防組織,并記錄落實效果,并按照不同作業條件,合理配備滅火器材,現場動火執行動火審批制度,設專人監護,當建筑施工高度超過30m時,配備有足夠的消防水源和自救的用水量,每層設有消防水源接口管。2)對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分庫存放,設專職保管員:儲存易燃易爆物的倉庫必須嚴禁煙火;存放應分類、分堆,并標明名稱。受17、太陽照射易燃易爆的物品,不能露天存放:庫存內外設置防火標志,倉庫外要留不小于35米寬的消防通道,并結合儲存物品性質,設置相應消防器材。J) 火災31)火災按照可燃物類別,一般分為五類:A、可燃氣體火災;B、可燃液體火災:C、固體可燃物火災:D、電器火災;E、金屬火災。32)應分清哪些火災不能用水撲救:三酸(硫酸、硝酸、鹽酸)引起的火災;輕于水和不溶解于水的易燃液體;熔化的鐵水、鋼水;高壓電器裝置的火災,在沒有良好接地設備或沒有切斷電源的情況下引起的火災。具體應急措施為:a發現者立即向周圍的人發出警報。b在安全的情況下設法滅火和搶救傷員。要及時疏散被火圍困人員,并對受傷人員進行必要的搶救。控制火18、勢蔓延:建筑物起火,一端向另一端蔓延,應從中間控制;中間著火,兩側控制;樓層著火,上下控制,以上層為主。c火勢嚴重的應立即撥打119火警電話,報警時應說明:起火場所的詳細地址,火勢大小,著火物品,有無爆炸危險,是否有人被困,報警用的電話號碼和報警人的姓名。d派人到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車。e盡快與上級部門及醫療部門取得聯系,以便迅速、妥善地得到后續治療。33)火災自救應急響應小組現場總指揮負責現場組織工作。火情現場的人員,應用衣服堵住口鼻,彎下腰,以最低的姿態迅速撤離失火地點。義務消防隊電工負責切斷電源。義務消防隊員打開消防栓井蓋,接通水龍帶,用水龍帶滅火。 義務消防隊員迅速開啟滅火器,用滅火器滅火19、根據現場情況,使用消防桶提水或用鐵鍬鏟土(沙子)滅火。34)現場保護 現場應急過程中,項目經理應負責保護現場,以滿足事后對事故調查的需要。4)爆炸與爆燃41)爆炸與爆燃主要有:A、鍋爐爆炸事故;B、易燃易爆的液體燃爆:柴油、汽油、油漆、稀料、氧氣、乙炔氣、天然氣。42)存放易燃易爆液體的倉庫或化學危險品的場所,要按國家規定配備隔爆設施;嚴格控制各類火源:著火周圍如有油罐,在不能及時排除(指不能迅速滅火和不易疏散的物質)時以冷卻法控制,冷卻臨近的油罐,防止溫度升高爆炸;配備好應有的滅火器材、防毒用具,專人負責管理,確保隨時都能有效使用。43)發生爆炸爆燃事故后,要迅速將燒傷人員脫離火源,剪掉著火20、衣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傷員休克、窒息、創面感染,必要時可用止痛劑,喝淡鹽水。在現場除化學燒傷,對創面一般不做處理,有水皰一般不要弄破,用潔凈衣服覆蓋,把重傷員及時送醫院救治。K) 上下水管道及污水管道破裂a派專人負責上下水管道的檢查與維修,排除事故隱患。一旦發生泄露,應及時關閉上流總閥門,并對泄露水進行疏導進入其他排水管道,同時應急人員對泄露管道進行維修,排除險情。b污水管道破裂后,對溢出地面的污水進行疏導,使其進入其它污水管道,嚴禁污水四溢,造成對環境的污染。同時報告市政污水管理維修部門,派人進行及時維修。L) 中暑在高溫的作用下,可使人體出現一系列生理功能改變,從而造成中暑損害。如持續熱21、負荷而發生熱射病。高溫大量排汗使體內大量水分、無機鹽、水溶性維生素喪失。若未及時補充,就會引起體內水鹽代謝障礙,進而引起酸堿平衡和滲透壓失調。再者,由于大量排汗,使有效血容量急劇減少,血液進一步濃縮粘稠;加之高溫下表皮血管擴張,末梢循環血量增加,內臟更加缺血,心臟負擔加重,從而使心率加快,引起心臟負擔加重。大量出汗可致消化道器官缺血,使胃腸活動受抑制,消化液分泌減少,促成消化不良;且由于胃酸減少,對消化道細菌的抑制作用削弱。由于大汗,使尿液濃縮,體內毒素與代謝產物難于排泄,有時可引起腎功能不全。高溫下還可致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引起萎糜。按衛生部頒防暑降溫措施暫行辦法,將中暑分為三種。1、中暑先兆22、:高溫下,有輕微頭暈、頭痛、心悸、無力、體溫稍升高、脈搏加快。2、輕癥中暑:上述癥狀加重,體溫385,有血壓下降,脈細弱而快。3、重癥中暑:出現突然暈倒。體溫41以上,肌肉痙攣,血壓嚴重下降。對于中暑,主要應加強防護。如室外戴帽撐傘,盡可能縮短高溫下作業時間,補充高蛋白易消化飲食,多喝含鹽飲料,喝酸梅湯,王老吉涼茶、夏桑菊、玉葉解毒、清開靈沖劑等,含清涼片、人丹,出現輕癥中暑應迅速離開高溫現場,到通風良好的陰涼處安靜休息,給予含鹽清涼飲料或對癥處理。對重癥中暑應迅降溫,用維持呼吸循環功能的藥物。 對高溫作業者和夏季露天作業者,應供給足夠的合乎衛生要求的飲料、含鹽飲料(包括鹽汽水、茶水、中藥、各23、種湯類等),其含鹽濃度一般為0103。清涼飲料的供應量,可根據氣溫、輻射強度大小和勞動強度的不同,分別供應。輕體力勞動一般每日每人供應量不宜少于23升,中等或重體力勞動不宜少于35升;但應防止暴飲。在飲料的配制、冷卻、運輸及供應過程中,必須加強衛生管理,指定專人負責,防止污染,保證飲料的清潔衛生。 在夏季,由于環境溫度過高,空氣濕度大,體內余熱難以散發,熱量越積越多,導致體溫調節中樞失控而發生中暑。牢記以下五字訣,發現中暑者時,可急時救治:l、移。迅速將病人移至陰涼,通風的地方,同時墊高頭部,解開衣褲,以利呼吸和散熱。2、敷。可用冷水毛巾敷頭部,或冰袋,冰塊置于病人頭部,腋窩,大腿根部等處。324、促。將病人置于4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膚,使皮膚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散熱。待肛門溫度降至38,可停止降溫。4、浸。將患者軀體呈45度浸在18左右井水中,以浸沒乳頭為度。老年人,體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水溫過低不能耐受。5、擦。四個人同時用毛巾擦浸在水中的患者身體四周,把皮膚擦紅,一般擦1530分鐘左右,即可把體溫降至3738,大腦未受嚴重損害者多能迅速清醒。五、事故處理1、事故發生后,應當嚴格保護事故現場,采取有效措旋,搶救人員和財產,防止事故擴大,因搶救人員、疏導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應做出標志,繪制現場平面圖并做出書面記錄,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有條件的可以拍照或錄像。25、2、緊急事故處理后,事故發生所在部門或班的負責人,應在24小時內填寫應急準備和響應報告,按照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規定報告,報告內容為:事故的基本情況和處理記錄。一式兩份,自留一份。3、事故發生后項目部應積極配合上級事故調查組的工作,查明事故的性質和主要責任者。4、項目部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對事故責任人進行處理及教育廣大人民群眾,避免重大事故的再次發生。六、 結案處理 1、 事故報告書事故調查組在查清事實、分析原因的基礎上,組織召開事故分析會,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和群眾未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整改預防措施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和責任領導不處理不放過,對事故原因進行全面調查分析,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提出對事故有關責任人員的處理意見,寫成文字事故報告書,經調查組全體人員簽字后報公司和上級主管部門。 2、 事故結案 事故調查處理結論,應經有關部門審批后,方可結案。傷亡事故處理工作一般應在 90 天內結案。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應根據其情節輕重和損失大小,按規定給予處分。接到結案批復后進行事故建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