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濟市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應急處置預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奈何
編號:566307
2022-08-31
10頁
32.04KB
1、永濟市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應急處置預案1.總則1.1目的為進一步提高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應急處置能力,確保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得到最快速有效的救治,應急處置工作緊張有序進行,現場證據不受人為破壞,盡快查明事故原因,依法、高效處理道路交通事故,制定本預案。1.2工作原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屬地管理、依法規范、快速高效、信息共享的原則。2.制定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工作規范山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實施辦法永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建立永濟市應急救援指揮體系2、的通知(永政辦發201946號)等法律、法規、政策。3.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發生及可能給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響應等級:依據交通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涉及范圍、影響力大小等情況由高到低劃分為I級、II級、III級、IV級4個級別,并依次采用紅色、橙色、黃色、藍色來加以標示。I級響應,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重傷,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響應級別為I級。級響應,是指造成10-29人死亡,或者50-99人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響應級別為級。III級響應,是指造成3-9人死亡,或者10-43、9人重傷,或者10000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響應級別為III級。IV級響應,是指造成1-2人死亡,或者1-9人重傷,或者10000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響應級別為IV級。4.應急處置應急預案啟動條件:發生I級、II級交通事故時,由省應急管理廳啟動預案,經協調省、市、縣三級應急管理部門統一部署、處置。發生III級、IV級事故時,由永濟市應急管理局啟動應急預案,進行統一部署、組織協調和應急處置,同時將事故發生信息報上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市應急力量無法有效控制事故發展可能導致重大社會災害的,或事故影響范圍跨省、市的,可提請上級應急管理部門啟動應急預案。市公安機4、關交通管理部門、消防部門、醫療急救部門是應急響應的第一響應隊伍,市人民政府是應急響應、先期處置的第一組織指揮單位。5.組織機構與職責5.1組織體系指 揮 長:張立功 副市長 秦 浩 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副指揮長:王明山 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郭曉軍 市公安局政委聶學政 市交通局局長程學虎 市應急局局長李永斌 市公安局交管大隊大隊長成 員: 市直各有關單位分管負責人各鎮(街道)鎮長(主任)交通事故應急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公安局交管大隊,辦公室主任由李永斌、聶學政兼任。5.2主要職責指揮部主要職責:貫徹落實省、運城市及市委、市政府關于交通安全工作的決策部署,統籌協調全市交通事故防范和隱患排查5、治理工作,制定交通安全總體規劃、重要措施,組織指揮交通事故應急處置工作,指導協調交通事故調查評估和善后處置工作,落實市委、市政府及市應急救援總指揮部交辦的交通事故應急處置的其他重大事項。辦公室主要職責:承擔交通事故應急指揮部日常工作,制定、修訂交通事故專項應急預案,組織交通安全事故防范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開展桌面推演、實兵演練等應對交通事故專項訓練,協調各方面力量參加交通事故救援行動,協助市委、市政府指定的負責同志組織交通事故應急處置工作,配合做好交通事故調查評估和善后處置工作,報告和發布交通事故信息,指導各鎮(街道)做好交通事故應對等工作。各成員單位主要職責:公安機關負責維持現場秩序、救援、6、調查取證等工作;衛體部門負責組織協調醫療、急救部門開展傷病員救治等緊急醫療救援工作。根據指令和需求,協調周邊市、縣的衛生資源給予指導和援助;運城銀保監分局永濟監管組負責督促有關保險公司及時支付事故傷者搶救治療費用并開展理賠;民政部門負責將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交通事故傷亡人員納入保障范圍;教科部門負責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展開對交通事故傷亡學生的救援和善后工作,開展交通安全教育和應急知識的培訓;財政部門負責將道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經費納入年度預算;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機構按照山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實施辦法及時依法墊付搶救費用;交通管理部門協調有關部門征用救援車輛,協助調查組評價公路7、狀況對事故的影響,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時整改;消防部門負責開展以搶救人員生命財產安全的滅火及搶險、破拆、救援工作;生態環境部門負責監測運輸車輛發生事故引發的環境污染對道路交通安全的影響,并提供可能誘發次生環境污染事故的防控建議,協助有關部門和當地政府做好污染善后處置工作;宣傳部門負責指導、協調各新聞媒體“優先、快速、免費”發布因事故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等信息,報道應急處置工作。5.3應急聯動機制道路交通事故中涉及火災或車輛變形嚴重需破拆時通知消防部門聯動;涉及人員傷亡時通知衛體部門及其醫院急救機構聯動;涉及正在押運罪犯的車輛或運送大額鈔票、有價證券等貴重物品車輛的事故通知武警部隊或相關部門聯動;涉及8、學生群死群傷的事故通知教科部門聯動;涉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輻射物時通知相關行業管理部門聯動。6.應急響應接警單位接到警情應按規定上報市應急局,由市應急局根據警情決定是否上報上級應急管理部門,各成員單位接到應急報告或指令后,應在10分鐘內派員出發,趕赴現場配合屬地政府進行應急處置救援。6.1成立現場指揮部多部門參加的應急救援工作,由最先到現場的行政首長擔任指揮長,臨時指揮、協調工作負責宏觀指揮、協調交通事故現場搶救、現場勘查事故原因調查及善后工作,并根據案情需要,抽調相關人員成立現場搶救組、事故勘驗調查組、善后工作組、現場警戒組、情報信息組五個組,負責現場的具體處置工作。6.2各組人員組成9、及職責(1)現場搶救組:在事故現場搶救過程中,根據案情的不同,搶救組由衛體、公安、消防、工程救援等有關單位人員組成,由市衛體局負責人任組長,市公安局副局長任副組長。現場搶救組負責以最快的速度,組織有關人員,調集必需設備,趕赴交通事故現場,組織實施傷病員現場搶救、轉運和院內救治等。(2)事故勘驗調查組:由市公安局交管大隊抽調警力組成,發生火災時,可抽調消防部門參與事故勘驗調查,由市公安局分管交通管理工作的領導任組長。事故勘驗調查組負責在搶救傷員過程中設置標記;依法對現場進行勘驗調查;在現場搶救傷員結束,險情排除,勘查完畢后,指揮撤除現場工作;對交通事故當事人進行調查;對知情人員進行走訪;對肇事車10、輛、尸體進行檢驗或鑒定;控制犯罪嫌疑人等工作,盡快查明傷亡人員姓名、車屬單位、事故原因等有關情況,依法懲處肇事者。(3)現場警戒組:由市公安局抽調警力組成,一名副局長任組長。現場警戒組負責事故現場的交通管制、外圍警戒、維持現場秩序等工作,確保在搶救傷員過程中,不發生二次事故,不發生哄搶財物現象。如有圍觀人員或傷亡人員家屬在現場鬧事,應采取快速、果斷的措施予以處置。(4)情報信息組:由市公安局交管大隊抽調相關專家組成,由市公安局交管大隊大隊長任組長。情報信息組負責根據現場形勢,科學、及時制定應急處置方案;提供專業技術支持和咨詢;參與事故及調查情況信息的收集、匯總,宣傳資料的拍攝等工作,為指揮部決11、策提供準確依據,并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匯報事故及調查情況,配合新聞媒體正面宣傳、開展輿情分析和引導等工作。(5)善后工作組:由財政局、民政局、公安局、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機構抽調人員組成,由市長或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如傷亡人員籍貫大部分為同一縣(市、區),則通知傷亡人員籍貫所在地政府有關人員參加善后工作組。善后工作組負責盡快籌集并墊付醫療費、喪葬費,聯系轉院、出院等工作,確保不延誤傷員的救治;安慰傷亡人員家屬,努力確保傷亡人員家屬情緒穩定;協調保險公司、車屬單位、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等提前支付(或墊付)搶救費、喪葬費。7.信息發布與共享7.1發布新聞信息由情報信息組根據調查的證據確認后12、,報經市政府主要領導審核后發布。涉及刑事偵查秘密的不得發布;未經調查確認的信息不得發布;涉及事故原因、責任和處罰意見的,在正式結論未做出之前不得發布或發表個人看法;參與調查的所有人員未經指揮部授權一律不得接受新聞媒體的采訪。7.2信息共享(1)根據現場掌握的最新信息,由應急局決定是否增加新的聯動單位和信息共享范圍(如交通運輸部門、民政部門、衛體部門、生態環境部門、保險公司等)。(2)經調查后確認的詳細案情,由公安部門、檢察院、交通運輸部門和應急管理部門(涉及刑事偵查秘密的除外)共享。(3)事故原因及責任追究信息,由公安部門、檢察院、交通運輸部門和應急管理部門(涉及刑事偵查秘密的除外)共享。(413、)善后情況信息,由公安部門、民政部門、財政部門、保險公司及社會救助基金管理機構共享。8.應急結束現場搶救結束后由市應急局召集有關部門負責人開會,宣布應急結束,安排后期處置工作。8.1后期處置善后工作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牽頭,相關部門依法進行,善后費用由事故責任人、保險公司解決。道路交通事故中當事人及其法定連帶責任人暫時無支付能力而需要救助的,按照山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實施辦法的規定,應當由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先行墊付;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暫無資金墊付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通知財政部門并報告市人民政府,由市人民政府墊付。8.2協調保險公司依據法律法規和保險合同先行墊付14、傷者搶救治療費和死者喪葬費,并積極開展賠付工作。9.應急保障9.1人員保障各鎮街、各有關部門應當經常組織培訓,提高應急救援人員素質和相互協調能力。市人民政府根據道路交通的發展,依據有關規定及時補充人員,確保應急救援人員到位。9.2車輛保障為確保應急救援工作能隨時開展,市人民政府根據全市道路通行里程、交通流量、道路狀況,歷年交通事故數量等,為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裝備交通事故現場勘查照明車和勘查調查用車等。9.3設備保障市人民政府為本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裝備破拆、勘查、照相、攝像等專用設備;為消防隊伍增配搶險救援車,并配備破拆、頂撐、吊升等裝備。10.宣傳、培訓和演練10.1公眾宣傳教育廣泛宣傳15、交通事故急救知識,在各級各類學校普遍開展交通安全教育。10.2培訓在初中以上學校和駕駛員培訓、考試中增加交通事故急救常識教育,增強廣大群眾和駕駛員在發生交通事故后的急救能力;培訓各級公安交警和相關部門人員應急救援知識,提高應急救援能力。10.3演練市人民政府每年組織1次以上演練,也可將演練與實踐相結合。11.獎懲市人民政府對在處置道路交通事故應急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對在處置工作中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到位,失職瀆職的,依法追究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12.附則12.1預案制定(1)本預案由市道路交通安全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制訂并負責解釋。(2)各有關部門要結合實際,制訂相應的道路交通事故應急處置預案。12.2預案修訂隨著應急救援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和完善,以及實施過程中存在的新問題或出現的新情況,應及時修訂完善預案。12.3預案實施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