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柳煤礦重大停電事故應急救援預案(1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奈何
編號:566453
2022-08-31
16頁
27.04KB
1、重大停電事故應急救援演練方案一、演練時間演練時間安排:2011年6月 日 時至2011年6月 日 時二、演練的目標和范圍1、演練的目標1)進入雷雨季節,雷電引起的惡性停電事故時有發生,為減少停電對礦井安全、生產的影響,提高供用電管理及現場指揮、操作人員對突發事件的判斷、應變、處置能力。2)檢驗我礦編制的雙柳煤礦重大停電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及雙柳煤礦停電停風應急救援預案的適應性和可操作性,為進一步修改和完善預案提供依據。3)進一步提高廣大職工防災、抗害意識,達到有害不成災,有災不傷人的目的。2、演練的范圍本次大面積停電應急預案演練的范圍是:1)因地面打雷使郭家山主扇I段、II段及井下局扇I段、II段2、同時失電。及時啟動雙柳煤礦重大停電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雙柳煤礦停電停風應急預案,在雙柳煤礦礦長統一指揮下,組織各相關部門各施其職,礦調度用最快時間組織井下作業人員撤離出井。在演練過程中,領導組可隨時設置各種不同的情景及障礙,讓全體職工認識到真正大面積停電停風現場的殘酷及突發情況的處理,從而加深職工對大面停電停風事故的安全防范意識。三、演習的依據 煤礦安全規程、雙柳煤礦重大停電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雙柳煤礦停電停風應急預案、雙柳煤礦2011年度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雙柳煤礦防止重大事故的措施四、應急演練的基本原則1、統一指揮的原則。必須在總指揮的統一領導和具體指揮下開展工作。2、停產撤人原則。應按領導指3、示迅速組織險區人員沿避災路線撤離,防止事故的發生。3、安全處置的原則。應采取措施,確保人員的安全和設備的正常運轉,嚴防次生事故的發生。4、通訊暢通的原則。有專線指揮電話,通常聯絡通暢。五、危害的程度 A、 涉及范圍:整個礦井;B、傷害程度:可能造成人員因缺氧而導致窒息現象、礦井瓦斯超限并引發的一系列事故。六、演習參加人員演習參加人員包括演習人員、控制人員、模擬人員,評價人員和觀摩人員。1、演習人員由現場作業人員與應急小分隊組成,任務是按演習指揮部命令實施撤退與地面組織救援行動。A、演習人員包括: 日八點班310抽采巷工作面作業人員、綜掘一隊隊長、班的瓦檢員、安全員及二采區和三采區主要硐室負責人4、。B、救援人員包括:調度、安監、生產、通風、機電、運輸等生產部門所有副科級以上干部。2、控制人員由演習指揮部總指揮、副總指揮及指揮部人員組成。3、模擬人員由綜掘一隊310抽采巷現場作業人員、隊長王輝,當班的安全員、瓦檢員等組成。任務是:模擬災害的時間、地點、嚴重程度、涉及范圍等。具體是隊長負責向礦調度報警,敘述災害發生的具體情況,匯報災害發生情況及工作面人員撤出情況。4、評價人員由礦調度室、安監處、技術科、機電科、運輸科、地測科、通風區、勞資科、經警隊、供應科、醫院指派專人組成評價隊伍。任 務:從命令發布到人員撤離升井、井口警戒、醫療救護、救援物資到位、人數清點等都要認真詳細記錄。5、觀摩人員5、礦所屬職工共同觀摩事故演練過程。以上五類人員在演習過程中要求做到以下幾個方面:演習人員對演習模擬災害事故,根據指揮中心的命令,做出應急響應:控制人員根據演習情景控制演習人員按照計劃進行,確保應急救援演習目標得到充分演示;模擬人員模擬災害事故,并進行應急響應;評價人員負責觀察演習進展情況,收集演習相關的事實,對演習進展情況做好記錄;觀摩人員負責對整個演習過程進行評價。七、演練方案1、應急演練背景郭家山35KV變電所、雙柳35KV變電所因地面打雷造成主扇風機I段、II段突然停電;雙柳局扇I#、II#回路斷電,局扇停止運轉。導致303工作面、222工作面、310抽采及運巷工作面、308工作面、2056、工作面、307工作面等地點瓦斯超限,報警。2、應急演練的組織機構成立雙柳煤礦大面積停電事故應急救援演練指揮部,應急救援演練指揮部設在礦調度指揮中心。總指揮:礦長、書記副總指揮:機電礦長 生產礦長 總工程師及其其他副礦長成員:機電科 通風區 調度室 安監處 勞人科 行政科 醫院 工會 公安科 供應科 上機電 下機電 3、事故發生后的通報程序通知順序:現場知情人礦調度室值班礦領導礦調度室所有領導組成員及相關單位。五、應急演練的組織1、搶險救災總指揮部的職責發生事故后,由總指揮部發布應急救援命令,信號;按照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的指令負責搶險救援工作。啟動應急救援預案、發布搶險救援命令,根據搶險救援命令7、合理調配人、財、物資源并組織搶險救援工作。接受上級有關部門的指導,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增援請求。并做好穩定社會秩序、傷亡人員善后和安撫工作。在救援完成后,指揮部發布解除救援命令。指揮部人員職責:1、總指揮:全權指揮應急救援演習工作,發布應急救援命令,制定營救人員和處理災害的救災方案。2、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制定救災方案,按分管權限,及時組織相關部門實施救援行動,并及時將救援過程和結果報告總指揮。3、成員:根據總指揮、副總指揮的命令,負責某一方面的救援工作。2、應急成員單位的職責1)機電科:根據停電事故的嚴重程度配合總指揮協助處理現場事故,組織制定處理方案,并協助事故單位按停送電程序組織恢復送電8、和安裝、搶修配電設備。2)調度室:隨時待命,傳達應急指揮部的各項命令,協調各單位的工作,并做好相關紀錄。3)通風區:組織瓦檢員對井下瓦斯的測定,隨時匯報救援總指揮部。恢復供電后,組織人員對井下瓦斯的排除。4)安檢處:負責協調并參與事故的應急救援。配合公安系統做好警戒工作及配合勞人科做好清點人數的工作。5)勞人科:負責井下人員的清點工作,根據定位系統下井人數與各組隊核實。6)醫院:負責提供相關的醫療急救,組織醫療救護隊伍,調集藥品和醫療器材,負責現場傷員救治。并將傷員運送到醫院進一步治療。7)保衛科:負責處理事故搶救和治理過程中,治安保衛工作。組織人員維護礦井的秩序和治安穩定,封閉戒嚴事故通道。9、8)行政科、工會:負責對遇險人員的妥善安置和救災人員的食宿以及其他生活問題。9)供應科:負責事故救援過程中材料、物質的提供。10)上機電隊:組織并通知機電維修工、變配電供給要害場所值班人員立即就位,并恢復各配電點的用電。11)下機電隊:立即通知井下電鉗工及井下變電所值班員就位,一旦有電后能及時把井下各單位用電送出。12)各組隊:負責清點各自人數,并報回勞人科與其核實。六、應急演習的分工成立應急救援專業組,由礦長、書記任總指揮,成員由其他礦領導組成,負責現場搶險救援的全過程。指揮部下設11個組,其組成職責如下:1.指揮組組長:礦長 書記成員:機電礦長 生產礦長 總工程師及其其他副礦長主要工作:按10、照現場情況,啟動相應等級應急救援預案、發布搶險救援命令,根據搶險救援命令合理調配人、財、物資源并組織搶險救援工作。接受上級有關部門的指導,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增援請求。并做好穩定社會秩序、傷亡人員善后和安撫工作。在救援完成后,指揮部發布解除救援命令。2.事故處理組組長:機電礦長成員:機電副總 機電科長 通風區區長 安監處副總 調度室主任及各專業科科長主要工作:按照現場事故發生情況,劃分事故相應等級,確定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并按方案果斷組織搶險救援工作。3礦山救護組組長:救護隊長成員:救護隊員主要工作:偵查、探明災區情況,參與救援方案的制定,并實施對遇險人員的搶救。47、交通運輸組組 長: 地面11、:韓志剛 井下:李惠明 成 員:車隊及運輸科。職 責:A、負責搶險車輛的保障;B、負責地面人員的接送;C、負責搶險救災物資的運輸。5物質供應組組長:供應科科長成員:供應科主要工作:負責全部救災物資的準備、購置。并負責按規定裝車、卸車到井口或指定地點。6.秩序維護組組長:王來柱成員:公安科、武裝保衛科主要工作:維護礦區的治安工作,做好事故發生后的人員疏散、封閉相關場所,維護交通秩序。7. 通訊組組 長: 王福順(負責井上通訊) 王存利(負責井下通訊) 職 責:A、負責組織調度員接收災害事故報告,匯報總指揮、副總指揮、上傳下達總指揮命令、對外聯絡、通知人員,了解井下災情及災區人員數量及受害程度,了12、解應急撤退及救援行動情況,并做好記錄。B、保證通訊線路暢通。8、技術保障組組 長:李衛平 張建新 勾金文 吳辰昇 王升榮成 員:機電科 技術科 通風區 地測科。職 責:A、負責提供演習現場工程平面圖、避災線路圖、井下供電系統圖;B、負責搶險救災過程及恢復階段的技術保障和安全技術措施的制定。9、后勤保障組組 長:劉國建 成 員:張庭富 楊保平等人員組成職 責:為受災人員和搶險救援人員提供必需的生活物資。10、瓦斯抽放組組 長:王升榮成 員:通風區 抽放區職 責:A負責各個地點的瓦斯監測工作并實時匯報。 B負責各個地點的瓦斯抽放工作。11、供電恢復組組 長:李衛平 張建新成 員:機電科職 責:負責13、各個地點供電恢復工作。七、應急預案的具體步驟1、報警(1) 日 時 分主扇值班員向礦調度匯報主扇I段、II段同時失電。(2) 日 時 分中央變電所值班員向礦調度匯報井下局扇I段、II段同時失電。(3) 日 時 分監測監控值班員向礦調度匯報310抽采巷、307抽采巷、308工作面、222工作面瓦斯積聚上升。(4) 日 時 分由綜掘一隊隊長王輝匯報調度310抽采巷及運行局扇全部停止運轉,且巷道無風,瓦斯急劇升高。2、接警礦調度當班值班調度員 在接到以上事故報告后,立即進行以下工作。(1)向調度室主任李乃榮、礦長張啟祿報告災情,并通知礦值班人員及其他應急指揮部人員迅速到礦調度。(2)迅速通知井下各工14、作面人員立即停止工作并佩戴自救器沿最近的路線進入新鮮風流中撤出。3、下達命令:礦長張啟祿立即召集指揮部人員緊急研究確定救援措施,果斷下達1號命令:(1)令全礦進入緊急狀態。(2)礦調度通知所涉及井下所有隊組所有人員停止作業, 佩戴自救器沿最近的路線迅速進入新鮮風流中撤出。(3)命令地測科科長吳辰昇立即帶現場平面圖:機電科科長張建新帶避災線路圖到指揮中心。(4)命令供應科迅速組織人員準備好救援物資。(5)令交通運輸組立即準備礦車等運輸設備待命。(6)命令勞人科迅速核實井下入井人數(人員定位系統與各組隊實際入井人數相比較)。(7)命令礦調度向上級匯報災情。(8)命令當班的瓦檢員、安全員組織人員以最15、短線路迅速進入新鮮風流巷道撤退。(9)調度通知醫院派出搶險人員和救護裝備趕赴井口,準備實施人員救治。(10)命令經警隊、安監處迅速組織人員到井口、進行安全保衛工作。(11)命令車隊派出車輛,到井口執行接送人員任務。(12)命令由運輸科及運搬隊成立的搶險隊伍做好準備,隨時準備運送搶險物資和人員至井下。八、應急反應1、在事故發生后調度室立即通知35KW變電所值班人員切斷井下一切電源。2、事故發生后調度室立即通知主扇司機打開井口防爆門和井口平行門,充分利用自然通風。3、災區人員 在發生事故后,立即佩戴自救器在當班班組長、瓦檢員和安全員的帶領下沿最近的路線迅速進入新鮮風流中撤到地面。4、礦井主扇及局扇16、停風后避災線路:310抽采巷(310運巷)310施工巷308抽采巷(310抽采巷聯巷)三采軌道巷(三采材料庫)南軌道(南輔助運輸巷)集中軌道下山(二采輔助巷)副立井(主斜井)地面222綜采工作面222材(運)巷集中軌道下山(二采輔助巷) 副立井(主斜井) 地面 303綜采工作面303(材)運巷三采軌道巷(三采材料庫)南軌道巷(南輔助巷)集中軌道下山(二采輔助巷)副立井(主斜井)地面 二采區各工作地點二采輔助運輸巷集中軌道下山副立井(主斜井)地面三采區各工作地點三采軌道巷南軌道巷(南輔助運輸巷)集中軌道下山(二采輔助運輸巷)副立井(主斜井)地面5、由勞資科負責在井口清點出井人數并及時報告礦調度和17、井口接待站。6、井口接待站站長白富宏、礦燈房負責人王福順,安監處井口安全員蘇守青負責在井口共同清點和核對出井人數。經核對當班下井人數為 人,出井人數為 人,有三人被困井下。7、警戒保衛、物資保障、醫療救護、交通運輸組人員,迅速集結到位,在井口待命。8、地面準備3臺運輸車、1臺指揮車、司機5人,由車隊長負責。9、救災物資包括(食物、氧氣呼吸器、水等),由運輸科準備到井口待命。10、經警隊和公安科維持井口秩序,在副立井、主斜井、郭家山回風井設警戒,在井下系統未恢復前,嚴禁任何人入井。九、應急指揮與控制1、井下現場應急救援指揮由總工程師姜新剛等指揮部成員在礦長張啟祿的領導下,全面負責井下現場應急救援18、工作,及時將現場救援情況匯報總指揮,協調各救援組的救援工作。2、各應急救援小組成員接到通知后,10分鐘內到達礦調度室。3、各應急救援小組根據總指揮的安排,盡快到達指定位置,并向總指揮報告所在位置,及當前的工作情況。4、各救援組長按總指揮的指令,具體負責本組應急救援行動的指揮協調與控制工作。5、警戒保衛組組長王來柱負責井口管制和交通安全,引導和指揮救護車輛停放有序,保證交通暢通無阻,維護井口秩序正常無誤。6、醫療救護組由醫院院長劉祥負責指揮控制。7、演習過程的評價人員由礦調度主任李乃榮統一指揮安排。十、應急救援實施 應急救災組、警戒保衛組、醫療救護組交通運輸組、物資保障組組長,接到總指揮命令后立19、即按各自分工和職責,展開應急救援行動:1、警戒保衛組組長按命令,指揮小組成員赴井口設置警戒,完成時間5分鐘。3、物資保障組按命令將救災物資裝礦車,完成時間20分鐘。4、井下運輸組長迅速將救災物資拉至井口,待指揮部命令送到災區,整個過程在60分鐘完成。5、醫療救護隊在院長的帶領下,立即在指定位置展開醫療救護行動。6、總指揮根據現場匯報的情況,制定系統恢復方案并宣布應急救援預案演習結束。十一、排放瓦斯1、礦井排放瓦斯成立排放瓦斯指揮部,并確定總指揮,指揮部設在礦調度室,全面負責、協調排放瓦斯的各項工作,并指定井下排放瓦斯總指揮。2、主扇啟動前,通風區安排專人負責檢查風機房內氣體情況,只有電氣設備120、0m范圍內瓦斯濃度不超過0.5%時方可匯報通風調度,由通風調度通知礦調度向主扇送電,主扇啟動后由通風人員負責利用主扇排放氣體,一切正常后匯報通風調度及礦調度。3、主扇排放礦井內瓦斯,主扇出口瓦斯濃度不得超過2%,否則應采取加大短路風量的措施排放瓦斯,只有排除的瓦斯濃度低于1%時,再逐漸將短路風流的控制封門關閉。4、通風系統正常后,主扇出風口出的瓦斯濃度不超過1%時,通風瓦檢人員方可入井檢查通風瓦斯情況,只有礦井總回風或一翼回風巷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0.7%時,其他排放瓦斯人員方可入井。5、井下中央配電室、采區變電所恢復送電前,必須由瓦檢員全面檢查氣體情況,只有瓦斯濃度在0.5%以下時,方準送電21、。6、井下所有地點排放瓦斯,通風區必須制定現場負責人,且嚴格按照程序和規程要求進行排放。停風區中瓦斯濃度超過1%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最高瓦斯濃度和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3%時,必須按有關規定,控制風流排放瓦斯。7、采區控制風流排放瓦斯,嚴禁“一風吹”,確保排除的風流在通全風壓風流混合處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濃度都不得超過1.5%。8、確定排放瓦斯風流的流經路線和方向,明確停電撤人范圍,凡是受排放瓦斯影響的峒室、巷道和被排放瓦斯風流切斷安全出口的采掘工作面,都必須切斷電源、撤出人員、停止作業,指定警戒人員位置,禁止人員入內。9、排放瓦斯風流流經的巷道內的電器設備必須指定專人在采區變電所和配電點兩處同時切斷電源,并掛警戒牌和設專人看管。10、排放瓦斯結束后,指定專人檢查瓦斯,檢查風筒完好情況,一切正常后,匯報礦調度和通風調度。11、巷道瓦斯濃度超過3%,排放瓦斯路線長影響范圍大的由礦山救護隊組織排放,雙柳礦協助。12、放瓦斯期間,其他無關人員嚴禁入井。十三、恢復供電排放瓦斯工作結束后,礦調度通知變電所恢復井下所有工作面供電,各生產隊組入井恢復正常生產。十四、演習結束一切正常后,有礦長宣布應急演練全部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