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濟市抗旱事故應急救援預案(1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奈何
編號:566545
2022-08-31
18頁
57.04KB
1、永濟市抗旱應急預案1 總則1.1 編制目的我市十年九旱,每年的春旱、伏旱都會給工農業生產及人民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為充分發揮機井、大中型泵站、流動機泵等水利設施的作用,切實減輕旱災損失,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預案。1.2 工作原則按照中央水利工作方針和新時期治水思路要求,堅持以人為本,以防為主,防抗結合,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兼顧一般等原則,實行防汛抗旱行政首長負責制,實行統一指揮,統一調度。1.3 編制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和關于加強城市抗旱工作的意見等法律法規。 2 基本情況全市轄7鎮3個街道,265個2、行政村,402個自然村,總人口45.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4萬人。2.1 自然地理情況永濟市地理坐標為東經110151104533,北緯344450340420,東西長約40km,南北寬近30km,國土總面積1208km2。地形地貌以土石山區、黃土臺垣區,平川區、黃土丘陵溝壑區組成,境內主要河流有黃河、涑水河、灣灣河,其中黃河由張營鎮北陽村入境至韓陽鎮長旺村出境,總長47公里。氣候夏季炎熱少雨,冬季寒冷少雪。2.2 水資源開發利用概況全市水資源總量為8900萬噸/年,多年來,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及水利設施增多,加之天氣連年干旱,抗旱力度逐年加大,所需水資源總量為14000萬噸,超采現象非常嚴重3、。2.3 旱災概況本市天氣干旱少雨,14月份冬春旱、67月份夏季伏旱時期,雖然通過供電傾斜、壓城保鄉、壓工保農等多種形式抗旱澆地,但各種作物生長及城鄉居民生活仍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嚴峻的旱情已經直接影響到我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4 抗旱能力主要抗旱工程:水井3345眼,中型高灌站1處,小型高灌站8處,小型水利工程(塘壩)18處。純井區灌溉面積可達22.45萬畝,井黃雙灌面積可達44.75萬畝,小型高灌站可澆灌面積0.7萬畝,小型水利可澆灌面積0.5萬畝。全市用于抗旱非工程建設機動運水車輛70輛,流動噴灌設備120臺套。3 指揮體系及職責3.1 指揮體系我市抗旱指揮機構與防汛同為一套機構,市人4、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以下簡稱市防指)是全市抗旱的組織指揮機構。市防指總指揮由市長擔任,常務副總指揮由分管副市長擔任,副總指揮由市公安局局長、市政府辦公室主任、市水利局局長擔任,成員由市委宣傳部、市財政局、市供電公司、市發改局、市住建局、市氣象局、市農機服務中心、市引黃局、市水利局等單位主要負責人組成。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水利局,辦公室主任由市水利局局長兼任。3.2 職責總 指 揮:全面負責全市抗旱工作。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做好全市抗旱工作。市政府辦:全面協助市領導布置全市抗旱工作。市財政局:負責提供全市抗旱資金保障。市水利局:及時掌握旱情,為領導提供決策依據。市供電公司:負責做好抗5、旱電力保障工作。市發改局:負責及時上報抗旱工程項目。市公安局:嚴厲打擊破壞抗旱工程設施,確保工程安全,抗旱工作正常進行。市引黃局:負責做好引黃灌溉工作。市農機服務中心:負責做好抗旱車輛和機泵服務工作。市氣象局:負責及時提供天氣預報和土壤墑情報告。市住建局:負責做好城市工業和居民供水工作。市防辦:負責搜集抗旱信息,及時向市政府及運城市防辦上報旱情、抗旱動態,為領導提供第一手資料,全力以赴投入抗旱。4 預防及預警4.1 預防4.1.1 旱情信息監測及報告根據本市天氣及氣候特點,農業旱情信息監測評估方式有:連續無雨日數評估法、土壤墑情評估法。市氣象局負責定期檢測,并寫出書面報告;市防辦根據實際情況及6、時掌握土壤墑情,確定抗旱方案,積極組織抗旱工作。4.1.2 預防措施根據農作物生長情況,各鎮(街道)要組織好常規性的抗旱工作,提前做好機井維修、配套更新、渠道整修清理。小型高灌站、小型水利要提前維修、養護提水設備;中型高灌站要制定水源調度方案,制定節水限水方案,保證合理用水、節約用水。4.2 預警4.2.1 干旱預警(1)連續無雨日數評估法:春季、秋季:1525天無雨為輕旱,2645天無雨日為中旱,4670天無雨為重旱,70天以上為特大干旱。夏季:1020天無雨為輕旱,2130天為中旱,3145天無雨為重旱,45天以上為特大干旱。(2)土壤墑情評估法:根據不同季節農田測墑深度不同,監測點的布設7、要有代表性,播前及苗期020cm,發育前期040cm,發育中期060cm,成熟期060cm。測定土壤墑情(土壤墑情W):60%W55%為輕旱(屬級干旱)55%W45%為中旱(屬級干旱)45%W40%為重旱(屬級干旱)W40%為特大干旱(屬I級干旱)(3)綜合旱情評估及旱情等級劃分評價全市作物的受旱情況,一般采用作物受旱面積比率方法,作物受旱面積比率計算公式:A受旱(含播種期缺墑)面積是指各類耕地作物采用的旱情評估方法得出的受旱面積之和。A受旱=雨養農業受旱面積+灌溉農業受旱面積A播種=播種面積旱情等級劃分:20%I40%為輕旱40%I60%為中旱60%I80%為重旱I80%為特大干旱4.2.28、 城市專項抗旱預案全市目前地下水年可開采量8900萬噸,年實開采量14000萬噸,出現嚴重超采現象,城區年用水量為7000萬噸,供水量基本滿足,屬于城市缺水范圍。在干旱階段出現城市干旱缺水,如2010年35月份缺水量達250萬噸。(1)城市實時干旱程度用干旱缺水率指標來判別。城市干旱缺水率(P)是指城市發生干旱時日缺水量與正常日供水量之比,本市正常日供水量為20萬噸。日缺水量=正常日供水量(CX)旱期實際日供水量(Cg)P=( CX -Cg)/ CX100%城市干旱劃分等級I級 極度干旱P30%級 重度干旱20%P30%級 中度干旱10%P20%級 輕度干旱5%P10%(2)城市干旱預警指標用9、城市供水預期保證率來表示,干旱預警指標是用來判別城市在未來一定時間內可能發生干旱的嚴重程度的指標。城市供水預期保證率(T)是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城市所有水源可供水量與同期正常需水量的比值。T=(Qi/q)100%i=1.2.3.4指水庫、河道、地下水、其它水源;q:計算時段內正常需水量;正常需水量:是指在現有水價體系、現行水政策、城市合理生態用水水平滿足用戶自由引取所需的水量。T90%輕度干旱80%T90%中度干旱70%T80%嚴重干旱T70%極度干旱根據本市的缺水率定出實時缺水等級,發出干旱預警。4.2.3 干旱預警發布根據旱情,市防指發布預警信息。農業抗旱根據實時測定的土壤墑情的范圍或者連續10、無雨日數評估的旱情范圍,確定干旱程度的級別、發布預警,做好農村抗旱工作。城市抗旱根據城市供水預期保證率來確定干旱程度,發布預警,做好城市抗旱工作。如果嚴重干旱要關停耗水量大的工業企業,保證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根據預警信息,市防指安排部署全市抗旱工作,各鎮(街道)負責抓好本轄區的抗旱工作,根據工作需要及時組織發動群眾及城鎮居民全力以赴投入抗旱工作。宣傳部門要及時發布旱情信息。5 應急響應5.1 應急響應的總體要求要明確響應等級,響應等級與干旱預警等級相對應I級響應(特大干旱)為紅色預警 級響應(嚴重干旱)為橙色預警 級響應(中度干旱)為黃色預警級響應(輕度干旱)為藍色預警根據干旱的程度,發布干旱預11、警,啟動相應等級的應急響應措施。5.2 級響應大面積連續10天以上無有效降雨,或者土壤墑情55%W60%。根據干旱等級指標分析,發生了輕度干旱,全市作物受旱面積15萬畝左右,約占耕地面積的20%,并且旱情對農作物正常生長開始造成不利影響,啟動四級抗旱預案,發布藍色預警。5.2.1 工作會商抗旱工作會商由常務副總指揮主持,各鎮(街道)負責人及防辦全體成員參會,堅持抗旱防汛兩手抓,實行全面抗,全面保,確保抗旱奪豐收。5.2.2 工作部署市防指應根據旱情監測、預報情況,及時掌握旱情發生情況,組織指揮抗旱工作;及時向全市各鎮(街道)下發加強抗旱工作通知,由市水利局負責派出抗旱督查組分赴各鎮(街道)檢查12、指導抗旱工作;做好抗旱水源的統一調度和管理;動員各鎮(街道)抗旱服務組織開展抗旱服務。市防辦要及時掌握旱情信息,主要包括旱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干旱程度、受旱面積,以及對農業生產、農村人畜飲水、城市供水、林業、漁業等方面造成的影響,并按有關統計報表制度要求,及時向運城市防辦填報旱情報表;對抗旱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模范典型要及時在抗旱簡報中予以通報;并通過有關媒體向社會發布旱情、抗旱信息。5.2.3 部門聯動市防指統一指揮各成員單位工作,按照各職責和抗旱工作需要,明確各單位的具體任務和要求。市氣象局負責向市防辦提供降雨、蒸發、氣溫等氣象信息,分析未來天氣形勢,實時作出預報。土壤墑情監測及預測預報要以13、書面形式報市防辦。電力部門要保證抗旱電力負荷8萬千瓦。5.2.4 方案啟動抗旱調度原則:堅持“先生活、后生產、先節水、后調水、先地表、后地下、先重點、后一般”的原則;堅持城鄉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統籌兼顧的原則;各鎮(街道)要組織開動機井、井灌區:城西、城東街道和虞鄉、蒲州、韓陽鎮的機井要開動700眼以上;黃灌區:城北街道和卿頭、張營、栲栳、開張鎮要開動機井800眼以上。小型水利開動達到9處,小型高灌站開動要達到4處,各類抗旱流動機械適時開展抗旱擴澆。5.3 級響應大面積連續20天以上未降雨,或者土壤墑情45%W55%,根據干旱指標等級分析發生了中度干旱,全市作物受旱面積30萬畝左右,約占耕地面14、積的38%,并且旱情對農作物生長造成一定影響,局部已影響產量,應在采取四級抗旱預案措施的基礎上,啟動三級抗旱預案,發布黃色預警。5.3.1 工作會商抗旱工作會商由總指揮主持,抗旱指揮部各成員、各鎮(街道)負責人及防辦全體成員參會,制定抗旱措施,實行全面抗、全面保,力爭抗旱奪豐收。5.3.2 工作部署市防指根據旱情監測、預報情況及時掌握旱情發展情況,組織指揮抗旱工作。及時向各鎮(街道)下發抗旱工作通知,由市水利局負責派出抗旱工作督查小組分赴各鎮(街道)指導抗旱工作,做好抗旱骨干水源的統一調度和管理,動員各鎮(街道)抗旱服務組織開展抗旱服務。市防辦及時掌握旱情信息,主要包括干旱發生的時間、地點、干15、旱程度、受旱面積,以及對農業生產、農村人畜飲水、城市供水、林業、漁業等方面造成的影響,各鎮(街道)的抗旱行動和重大舉措向市政府、市防指報告;按照有關統計報表制度的要求,按旬向運城市防辦報送抗旱報表;抗旱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模范典型要在抗旱簡報中及時通報,并通過有關媒體向社會發布旱情、抗旱信息。5.3.3 部門聯動市抗旱工作由市防指指統一指揮,各成員單位按照各自職責和抗旱工作需要,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市氣象局向市防辦提供降雨、氣溫等氣象信息,分析未來的天氣形勢,實時作出預報,做好土壤墑情的監測工作。市水利局做好抗旱水源的管理工作,督促風柏峪、韓陽應急備用水源地做好抗旱調水的準備工作。市農委要定期向16、市防辦報告作物生長各時期旱情及造成的不利影響,并提出農業抗旱的措施和建議。電力部門要保證抗旱電力負荷11萬千瓦,各個輸電線路日供電時間不少于8小時。5.3.4 方案啟動井灌區機井開動1400眼以上,黃灌區機井開動1600眼以上,機井開動率達到95%。小型高灌站8處全部開啟,小型水利18處全部開啟,小樊電灌站開機上水投入抗旱,開機要達到3組,井灌區和黃灌區實施井黃結合聯合抗旱,各工業企業、城市用水部門做好節水工作,城市居民實行定時供水,保證抗旱水源并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5.4 級響應大面積連續30天以上無有效降雨,或者土壤墑情40%W45%,根據干旱等級指標分析發生了重旱,全市作物受旱面積58萬17、畝左右,約占耕地面積的70%,此時農作物嚴重缺水,有些甚至干枯,干旱對作物生長和產量造成嚴重的影響,城鎮供水和農村人畜飲水發生困難,此時應在采取三級抗旱預案措施的基礎上啟動二級抗旱預案,發布橙色預警。5.4.1 工作會商市防指部總指揮主持抗旱工作會議,市防指各成員、各鎮(街道)一把手及防辦全體成員參會,并把抗旱作為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要明確職責,嚴明紀律,集中精力抓抗旱,并堅持全面抗、重點保、保重點(簡稱“一抗雙保”)。5.4.2 工作部署市防指根據旱情監測、預報情況掌握旱情發展情況,組織指揮抗旱工作,市政府下發抗旱緊急通知,市長親自下鎮(街道)檢查,督促抗旱工作,并分派2-3個督查組,深18、入各鎮(街道)檢查指導抗旱救災工作。向運城市政府申請抗旱救災資金及抗旱農補電量。各鎮(街道)抗旱服務組織積極開展抗旱服務。市防辦及時掌握旱情信息,主要包括干旱發生的時間、地點、干旱程度、受旱面積以及對農業生產、農村人畜飲水、城市供水、林業、漁業等方面造成的影響,各鎮(街道)抗旱行動和重大舉措等,向市防指報告旱情;按照有關統計報表制度的要求,按旬向運城市防辦填報旱情報表;在媒體上通報旱情旱災及抗旱情況。5.4.3 部門聯動市市防指有關成員單位在總指揮的統一指揮下,承擔相應的職責,市氣象局要向市防辦提供蒸發、氣溫等氣象信息,分析未來天氣形勢,監測土壤墑情并適時作出預報。市水利局做好抗旱水源管理工作19、,督促風柏峪水源地、韓陽水源地做好抗旱調水準備工作及節水指導工作。市農委向市防辦報告旱情對作物所造成的不利影響,并提出農業抗旱的措施和建議。市財政局負責及時下撥抗旱經費,加強資金的使用監督和管理,并配合指揮部積極向上級申請特大抗旱經費。市公安局負責依法打擊各種危害抗旱工作的非法行為,維護抗旱秩序和災區的社會治安。電力部門優先保證抗旱用電負荷要達到12萬千瓦,各輸電線路日供電量不得少于10小時,相關部門圍繞抗旱提供優質服務。5.4.4 方案啟動3345眼機井全部開啟,18處小型水利全部開啟,8處小型高灌站全部開啟,120臺套流動噴灌機泵全部投入使用,小樊電灌站6個機組全部開機上水,實行井黃結合聯20、合抗旱戰略。組織機動運水車輛對人畜飲水發生困難的進行臨時送水。只保證發電等骨干企業和居民生活必需品的生產用水,限制釀造、造紙、印染等高耗水、重污染企業的生產用水。城市供水部門要加強節水工作,市政用水節約40%以上。賓館、飯店、洗浴中心、居民生活飲用水節約20%以上,實行定時供水,保證醫療衛生用水。5.5 I級響應當連續45天以上無有效降雨,農作物大面積枯死或需毀種,城鎮供水和農村人畜飲水面臨嚴重困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遭受重大影響,全市受旱面積55萬畝左右,受旱面積大于耕地面積的80%,啟動一級抗旱預案。積極采取應急對策,全力以赴抗旱救災,盡量減輕旱災造成的影響,發布紅色預警。5.5.1 工作21、會商市政府召開全市抗旱緊急會議,全面部署抗旱工作,將抗旱作為壓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全黨動員、全民參與、全力以赴。總指揮坐鎮指揮,嚴明抗旱紀律,確保政令暢通,集中精力抓抗旱。實行重點抗、重點保。抗旱用水次序為城鎮生活用水、農村人畜飲用水、高效經濟作物用水、大秋用水、水產養殖用水。5.5.2 工作部署市政府發出抗旱緊急通知,全面部署抗旱工作,派出抗旱檢查組、抗旱督查組,赴鎮(街道)檢查指導抗旱救災工作。市防指不定期召開成員單位會議,具體研究抗旱對策。根據旱情監測、預報情況,及時掌握旱情旱災發展情況,組織指揮抗旱減災工作。做好抗旱骨干水源的統一調度和管理。在繼續申請特大抗旱經費的基礎上,追加下達抗災農22、補電量。出動機動送水車輛向困難地區送水。定期和不定期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旱情災旱及抗旱情況。市防辦及時掌握旱情信息,主要包括干旱發生的時間、地點、干旱程度、受旱面積,以及對農業生產、農村人畜飲水、城市供水、林業、漁業等方面造成的影響,各鎮(街道)的抗旱行動和重大舉措等。按照有關旱情報表的要求,每兩天向運城市防辦上報一次。5.5.3 部門聯動市防指各成員單位在總指揮的統一指揮下,承擔相應的職責,分工同二級抗旱。5.5.4 方案啟動(1)開動一切水利設施。(2)開展墑情、旱情監測預報。實時監測土壤墑情信息、未來降雨,提出實時旱情和旱情發展趨勢,并通過媒體向社會發布。(3)科學調度,合理配置,開源節23、流。保證電力負荷,實行壓工保農、壓城保鄉。用水采取蓄、引、提、調并舉的辦法,18處小型水利要適度蓄水,保證沿山作物用水;小樊電灌站和尊村引黃要全機組上馬,保證黃灌區內各類作物用水;8處小型高灌站要全部啟動提水,在水源極度緊張情況下,申請調用夾馬口引黃管理局水源,做到科學用水、計劃用水。(4)進一步加強節水工作。要充分挖掘農業灌溉用水潛力,大力發展涌泉灌、噴灌等節水灌溉,避免大水漫灌、水資源浪費。要強化城市節水工作,工業用水只保證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發電和生活必需品的生產用水,停止造紙、釀造、印染等高耗水、重污染企業的生產用水,停止洗車、綠化、浴池等高耗水服務業用水,限時、限量供應城市居民用水等24、。(5)人畜飲水困難解決方案。要充分發揮飲水解困工程的作用。要出動機動運水車輛送水,必要情況下要組織消防部門臨時送水。6 后期處置6.1 損失評估旱災損失包括農業、工業、林業、水產業、畜牧業損失。農業損失由市農委、市水利局、市統計局聯合負責評估。要逐鎮(街道)統計作物受旱情況:包括輕旱、重旱、絕收面積,要統計到作物因旱減收產量,以及與常年相比的增減量(包括小麥、棉花、秋糧等經濟作物),要統計到因旱人畜缺水困難的人口以及所造成的影響。工業損失由市經信局負責評估,要統計干旱缺水對各小型加工廠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和間接經濟損失。林業損失由市林業局負責評估,要統計幼林、成林因旱所造成的損失。水產業由市水25、利局水產站負責評估,要統計因旱缺電、缺水所造成的成魚、魚種的損失產量及直接經濟損失。畜牧業由市畜牧獸醫發展中心負責評估,要評估因旱吃水困難的大畜牧和死亡的大畜牧及經濟損失。6.2 效益評估市防指總指揮指揮抗旱,根據應急響應的措施組織各鎮(街道)及職能部門對全市受旱作物進行全面統計,防辦要根據搜集到的信息進行抗旱效果評估,要對抗旱工作經驗進行大力推廣,對影響抗旱工作的要嚴厲打擊,堅持“一抗雙保”。7 保障措施7.1 資金保障抗旱資金由中央或者省、市下撥與農民或單位自籌相結合,上級下撥抗旱資金要全部用于抗旱。自籌資金在短缺的情況下,尤其是對資金特困戶,各自籌單位要配合市農行、市農村商業銀行進行小額26、抗旱貸款扶持,確保抗旱所需資金,抗旱資金必須做到專款專用,嚴禁挪用。7.2 物資保障抗旱的物資有發電機組、流動噴灌機組、機動運水車輛、水泵等。流動噴灌機組由市水利局物供站和抗旱服務隊配齊120臺套,根據旱情預警,及時下發到大面積農田承包戶進行擴澆。機動運水車輛由歷年人畜飲水缺水鎮(街道)組織配備使用。7.3 應急備用水源準備根據全市實際情況,沿山的龍王峪塘壩、萬固寺塘壩備足抗旱水量,小樊電灌站引黃河水進行抗旱澆灌。7.4 應急隊伍保障沿山的韓陽、蒲州、城西、城東、虞鄉等鎮(街道)各準備10輛機動運水車輛,并責成專人管理。各鎮(街道)負責在每年年初組織安排各村抗旱救災隊伍,隊伍人數為20030027、人,各村村長為救災隊長。確保大旱之時澆地正常有序,機井維修到位,電力供應到位,油料供應到位,資金落實到位。7.5 技術保障旱情監測主要由市氣象局負責監測。主要監測土壤墑情、無雨日數。防辦根據監測數據判斷旱情等級,發布預警信息。農業、工業、林業、畜牧業、水產業等受旱情影響情況分別由各職能單位評估,防辦匯總,并作出書面總結。抗旱技術指導主要由市農委和市水利局實施,市農委負責田間管理指導。市水利局主要指導、推廣噴灌、涌泉灌、膜下滴灌等節水保水技術。 7.6 宣傳與培訓每年要定期組織抗旱節水知識宣傳,舉辦抗旱技術培訓,切實提高全民節水意識和應對旱情的能力,最大限度減少旱災損失。8 附則8.1 本預案由市水利局負責制定并及時修訂;8.2 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