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藥業公司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奈何
編號:566556
2022-08-31
11頁
29.04KB
1、 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1 目的在從事職業活動中,一旦發生職業危害事故,為了及時有效地控制事故的發展和擴大,使人員傷害降低到最大限度,遭遇危害人員得以及時救治。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GB6441-86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 GB18218-2009重大危險源辯識 AQ3013-2008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標準化通用規范 AQ9002-2006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山東省安全生產條例3適用范圍適用本企業所有從事生產的員工,在作業場2、所發生職業危害事故時,進行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管理。4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4.1事故類型根據GB6441-86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2事故類別”,職業危害事故涵蓋除序號為“04、06、11、12、13、14”之外的所有事故類型。4.2危害程度分析危害因素1)物理性危險、有害因素(1)設備、設施缺陷(強度不夠、剛度不夠、穩定性差、密封不良、應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運動件、制動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設備設施其他缺陷)。(2)防護缺陷(無防護、防護裝置和設施缺陷、防護不當、支撐不當、防護距離不夠、其他防護缺陷)。(3)電(帶電部位裸露、漏電、雷電、靜電、電火花、其他電危害)。(4)噪聲(機械性噪聲3、電磁性噪聲、其他噪聲)。(5)能造成灼傷的高溫物質(蒸汽、蒸汽管道)。(6)能造成凍傷的低溫物質(液氨、液體二氧化碳)。(7)粉塵。(8)作業環境不良(通風不良、缺氧、空氣質量不良、氣溫過高、氣溫過低、氣壓過高、氣壓過低、高溫高濕、自然災害、其他作業環境不良)。(9)信號缺陷(信號位置不當、信號不清、信號顯示不準、其他信號缺陷)。(10)其他物理性危險和有害因素。2)化學性危險、有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質(甲烷、液氨)。(2)腐蝕性物質(硫酸、鹽酸、氫氧化鈉、液氨)。(3)其他化學性危險、有害因素。3)心理、生理性危險、有害因素(1) 負荷超限(體力負荷超限、聽力負荷超限、視力負荷超限、其4、他負荷超限)。(2)健康狀況異常。(3)從事禁忌作業。(4)心理異常(情緒異常、冒險心理、過度緊張、其他心理異常)。(5)辨識功能缺陷(感知延遲、辨識錯誤、其他辨識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險、有害因素。4)行為性危險、有害因素(1)指揮錯誤(指揮失誤、違章指揮、其他指揮錯誤)。(2)操作失誤(誤操作、違章作業、其他操作失誤)。(3)監護失誤。(4)其他錯誤。(5)其他行為性危險和有害因素。危害程度1)長時間在噪聲強度較高的場所中作業,輕度可致暫時耳聾,嚴重是可導致永久性失聰;還可能出現誤操作,引發其他職業危害;2)長時間在粉塵濃度超標的場所中作業,可能致人職業性肺病;3)在高(低5、)溫場所中作業,因特殊原因,可能發生灼傷、凍傷,嚴重時可能發生重大職業危害事故;4)特殊情況下,如發生易燃易爆氣體發生泄漏、火災、爆炸等,輕度可發生一般職業危害事故,重者發生重大職業危害事故。5應急處置基本原則5.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眾的人身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預防和減少危險化學品事故,切實加強企業員工的安全防護,充分發揮專業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職工群眾的基礎作用。5.2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在省、市安監局的統一領導下,公司應急指揮部負責現場指揮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公司各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和權限,負責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5.3快速響應,果斷處置。職業危害事故的發生具有很強的6、突發性和隱藏性,按照分級響應的原則快速、及時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發生事故的單位是事故應急救援的第一響應者,公司有關部門配合、指導、協助做好相關工作。5.4依靠科學,依法規范。采用先進的應急救援裝備和技術,提高應急救援能力。充分發揮專家的作用,實現科學民主決策。確保預案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依法規范應急救援工作。5.5預防為主,平戰結合。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事故應急與預防工作相結合。加強重大危險源管理,做好職業危害事故預防、預測、預警和預報工作。開展培訓教育,組織應急演練,做到常備不懈。進行社會宣傳,提高從業人員和社會公眾的安全意識,做好物資和技術儲備工作。7、6組織機構及職責6.1應急組織體系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是公司系統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的內部領導機構。負責相關類別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工作。 由總經理擔任總指揮,行政總監、生產總監、營銷總監、財務總監任副指揮,成員由安全生產部、行政辦公室、設備動力部、財務部、各生產車間等部門負責人構成。6.2指揮機構及職責發生重大職業危害事故時,立即啟動公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迅速在事故現場附近安全地帶設立臨時指揮部。事故應急處理期間,全公司范圍內一切救援力量與物資必須服從調派。主要職責.1指揮部發生重大職業危害事故時,負責應急人員、資源配置、應急隊伍的調動;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向上級匯報以及向友鄰單位通報8、事故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指揮部人員分工:1)總指揮:組織指揮事故現場的應急救援工作;2)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當總指揮不在現場時行使總指揮職責;.2 應急救援辦公室1)按應急救援總指揮、副總指揮的指令,按程序向有關部門報送重大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響應信息;保持與有關單位的通訊聯絡;協調有關部門參與應急救援和緊急處置、應急人員安全防護、職工群眾安全疏散、后期處置等項工作。2)根據安全生產事故對社會的影響情況,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授權后,按安全生產事故等級向社會發布“藍、黃、紅、橙”警報。3)9、協調有關部門參與救護醫療、應急保障、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應急救援等外圍支援工作。4)跟蹤重大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全過程,總結應急救援和響應工作的經驗及教訓。5)參與重大安全生產事故調查的工作。6)重大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響應工作結束后,負責應急救援響應工作報告的起草工作.3 公司消防設施配置圖、工藝流程圖、平面布置圖、周邊地區圖、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由安全生產部保存;互救信息由行政辦公室提供。應急通信系統、物資情況:公司安全生產部24小時有管理人員值班;各救援組織單位成員備有手機;現場備有救援裝備、物資、常用藥品。7預防與預警7.1防治措施防塵措施1)采取治本措施和清潔生產工藝,減少揚塵點10、;2)提高通風系統的控制效果對塵源進行有效的控制;3)消除二次塵源。防毒措施1)生產設備的管道化、密閉化以及操作的機械化;2)隔離操作和自動控制;3)通風排毒凈化。防治物理因素危害措施1)冷、燙傷害防治:加強通風,高、低溫管道敷設保溫層;2)噪聲防治:增設隔音罩、隔音板、隔音墻,減少在噪聲環境中的工作時間;3)運動型傷害防護:在旋轉的設備上加設防護罩,高處設置圍欄、扶手。7.2預警行動各部門、車間在生產營運過程中發現監視、檢測設備所顯示的各種參數不正常,應及時巡檢,如有硫酸發生泄漏時,立即報告車間調度,同時向安全生產部匯報。8信息報告程序8.1報告程序和時限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11、使用公司內線電話或用手機向公司辦公室報告,辦公室主任立即向公司總經理匯報,公司總經理在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于1小時內向市安監局報告。8.2報告內容報警.1報警的分級1)一般職業病危害事故:可因車間及崗位防護設施損壞、物料泄露、防護品不合格或損壞、人員未及時巡查及早發現,未及時采取相應措施予以處理,而引發小范圍的職業病危害事故。2)重大職業病危害事故:雖能及時發現,但職業病危害事故較難控制。職業病危害事故發生后,有可能發展為更大范圍或更嚴重的破壞及人員傷害事故。.2報告內容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信息來源、事故災難的起因和性質、基本過程、已造成的后果、影響范圍、事態發展趨勢、處置情況、擬采取的措施12、下一步工作意見、領導到現場情況、具體聯系人和聯系方式及其他需要上報的有關事項。.3當班人員發現職業危害后,報告車間值班員,車間值班員查看現場后確定響應的范圍。車間值班員判定為重大職業病危害事故,應立即應急總指揮報告后啟動公司應急預案。9 應急處置9.1響應分級一級響應:由安全生產部與事故發生單位處理;二級響應:公司應急預案啟動。9.2響應程序9.2.1先期處置1)一旦發生職業危害事故后,現場人員或受到危害人員應設法盡快以口頭或電話向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報告,同時向協定醫療單位電話呼叫救護車和應急救援醫務人員,進行先期處置。2)事故單位負責人接到口頭報告或電話后,立即對現場人員進行明確的布置和13、救援分工,及時將受到危害人員撤離現場,轉移到通風處,保持安靜,制止危害因素繼續發生和擴大;如電擊傷、迅速使傷員脫離電源、可用木棒、竹竿等物品挑開電源或立即關閉電源;又如毒物危害時,患者衣服、皮膚被污染時,須將衣服脫下,用溫水或肥皂水洗凈皮膚;3)嚴格保護事故現場; 4)提供相應的救援裝備和救援力量,配合救援指揮部做好應急救援工作,提供事故現場情況,對周邊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和事故可能發生的后果等有關信息。現場保護因搶救人員、防止事故擴大需要移動現場物品的,事故發生單位、公安部門、安監局應當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做好標志,采取拍照、攝像、繪圖等方法詳細記錄事故現場原貌,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14、啟動預案1)發生一級應急響應級別:啟動車間及部門應急預案,由事故單位負責人領導指揮,組織設備搶修,人員救治,不需要啟動公司應急預案。2)發生二級應急響應級別:由公司總經理宣布啟動公司應急預案,各應急小組進入應急狀態,按各自職責開展應急救援工作。3)各有關部門應當根據預案規定的職責要求,服從指揮中心的統一指揮,現場指揮人員和救援人員立即到達規定崗位,采取相應的救援、控制措施。4)事故發生單位應指派專人負責引導指揮人員及各專業救援隊伍進入事故救援現場;9.3處置措施職業危害應急現場處置.1現場急救的重要性,發生意外事件、如中毒、溺水、電擊傷、心臟疾患、呼吸道梗阻等原因所致心跳、呼吸突然停止,搶救及15、時、方法準確可使不少心跳、呼吸停止患者獲得再次新生,相反則失去寶貴的生命。為此全員熟悉掌握現場急救復蘇術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無論對他人對自己都有著百益無一害起死回生的作用。9.3.1.2 現場急救的診斷,一旦患者出現突然意識喪失、抽畜、皮膚蒼白或紫紺、瞳孔放大、呼吸停止、頸或股動脈搏動消失等典型的臨床表現,應即進行現場急救。心肺復蘇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氧和血灌注腦與心肌、包括心臟按壓與人工呼吸,單行心臟按壓或人工呼吸只能爭取心臟恢復跳動、呼吸恢復自動節律;還必須心臟按壓配合人工呼吸,缺一職業危害的應急處理 9.3.1.3 急救的操作方法與注意事項: 1)人工呼吸復蘇術的方法,口對口呼吸,是最簡16、單方便而有效的急救方法。將病人平臥,置于硬板床或平地上,消除病員口、咽與呼吸通道的分泌物;術者一手將病人頭部托住使之后仰,口張開將下頜托起,另一手捏住病人鼻孔,以防氣體由鼻孔溢出;接著術者深吸一口氣對準病人的口用力吹氣。吹氣時以胸部可見較好的擴呼或呼到明顯肺泡呼吸音為有效標志。吹氣頻率以每分鐘16-20次為宜。 2)口對口人工呼吸應注意下列事項:(1)術前應注意消除口腔內異物,以保持呼吸道暢通;(2)口對口呼吸時,吹氣壓力太小則肺泡通氣不足,而用力太大則可能將氣體,吹入胃中而引起胃擴張。(3)如果現場只有一個人,應于每做46次心臟按壓術后行口對口呼吸一次。 3)心臟復蘇術的方法:(1)心前區拳17、擊術。臨床實踐證明在心跳停跳后1分30秒內,心臟的應激是增高的。用中等拳擊力拳擊心前區,連續拳擊35次,有時可使心臟復跳。無效著應立即行胸外心臟按壓術。(2)心臟按壓術是心功能未恢復前人工維持循環的基本方法。病人仰臥于硬板床或平地上,術者以左手掌之根部置于病人胸骨下1/3處,右手掌交叉重疊于左手背上,以肘及臂力有節律地向脊柱方向垂直下壓,深度為35厘米,壓后迅速抬手,使胸骨復位,形成胸腔負壓,以利于增加回心血量及心室舒張。按壓頻率為80次/分,兒童可增至80100次/分。(3)按壓有效指標,在按壓過程中,應觀察按壓后是否達到有效的按壓指標,否則應及時尋找其原因并加以糾正。 10應急物質與裝備保障10.1個人防護1)耐酸雨衣褲10套 2)耐酸水鞋10雙 3)橡膠手套20雙4)防毒面具10個 5)防護眼罩20副 6)空氣呼吸器10個10.2車輛1)交通運輸車3輛 2)鏟車2臺10.3物料 鐵鍬10把、電筒10把、發電機1臺、回收儲罐3個、化驗分析儀器2套、醫用物質若干、石灰50t、圍堰土50方、中和酸燒傷用的0.5%的碳酸氫鈉溶液。10.4消防設備 手提式MFZL3干粉滅火器48具,手提式MFZL5干粉滅火器2具,推車式MF35干粉滅火器2具;消火栓65mm2個,65mm搶頭4個,65水帶2根,65mm扳手2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