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金霍洛旗烏蘭露天礦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奈何
編號:566568
2022-08-31
11頁
28.54KB
1、伊金霍洛旗烏蘭露天礦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總 則1、編制目的為了積極應對可能發生的意外事故,及時組織和協調各方面救援力量,預防和減少可能發生的職業病危害事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第三章第十九條規定,結合伊金霍洛旗烏蘭露天礦職業病危害因素實際,按照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原則,特制定本方案。2、適用范圍本應急預案適用露天礦各科、室、站、隊職工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氣體中毒事故、高溫中暑、凍傷事故的應急救援行動。二、事故預測可能發生需緊急救援的部門有:生產采裝部、篩選場、供電疏干部。可能發生的職業病危害事故有:氣體中毒事故、高溫中暑、凍傷事故。三、應急組織機構1、成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2、救援領導小組:組 長:閆茂榮(礦長)副組長:閆喜剛(安全副礦長)全繼鋒(總工程師)劉根心(生產副礦長)閆毛小(機電副礦長)組 員:常三仁 劉長清 閆 保王國秀職責:、組織制定煤礦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指揮、協調整體應急反應行動(救援行動);、與上級主管部門及有關組織機構進行聯絡;、監督應急操作人員的行動。2、應急救援行動組(輔助救護隊)組 長:閆喜剛 電話:組 員:李春亮 呂小超 張 飛 范青春職責:、一旦發生事故,小組成員必須在第一時間趕往事故現場,聽從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指揮;、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及時搶救人員,避免事故擴大化,減少事故損失。3、應急通訊聯絡組(人員疏3、散)組 員:閆正公職責:確保領導小組與各應急小組間信息的及時準確傳達。4、應急醫療救護組組 員:康曙光 王侯其 閆文華職責:負責營救、轉移事故中的受傷人員,清點事故在場人員數,核實人員受傷情況。5、治安維護組組 員:閆俊峰 李小平 楊文英職責:維護事故發生后的礦區治安;有計劃、有步驟地疏散人員;控制事故區域人員車輛的進出。6、救援運輸組組 員:屈鐵在 趙子茂 王 榮職責:負責事故中傷員的運輸;負責應急救援器材、設備的運輸。7、外部聯絡機構鄂爾多斯礦山救護大隊,值班電話:0477-8325157鄂爾多斯人民醫院,值班電話:0477-8367438 或120東勝區公安局,值班電話:0477-8344、0000或110東勝區消防中隊,值班電話:0477-8339295或119東勝區煤炭工業管理局,值班電話:0477-8326730東勝安監局,值班電話:0477-8380650四、應急救援程序事故報告應急救援現場自救互救封閉現場對外聯絡聯合救護事故分析責任落實1、現場急救互救:各崗位工作人員均應掌握心肺復蘇及外傷急救包扎技術,備有現場急救包(內有三角尺、夾板、止血帶、紗布、棉花、繃帶、膠布、消毒藥品、止血藥品、小型氧氣瓶或氧氣袋等)。一旦發生事故,便于現場急救互救,并及時對外聯系,爭取應急救援。2、建立應急救援通訊聯絡系統:各崗位人員要熟知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聯絡電話,以便事故發生后及時報告5、聯系,取得救援。附聯系電話(見下表):應急救援通訊聯系電話表序號單 位責任人電話備注1礦委會閆茂榮2調度室常三仁3醫療服務隊林建軍136047773464生產采裝部劉根心158949658955篩選場屈鐵在6供電疏干部閆毛小3、封閉現場:發生事故時除參與救援人員外,疏導無關人員迅速撤離現場,封閉現場,以免造成混亂,不利于急救和事故處理及分析。五、應急救援:各相關單位接到事故報告或救援報告后,應立即投入應急救援工作。積極組織人力物力,準備好職業病危害事故特殊用藥、器械等。各部門要盡一切努力協調救援、救治、救護工作。六、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綜合防塵措施1、建立綜合防塵領導小組。2、把污染源盡量布6、置在主導風向的下風向,以減少污染。3、采掘環境,采取有效的防塵降塵措施,配備3臺灑水車從采區剝離到煤場的盤煤、運輸、過篩24小時不間斷地進行灑水降塵以達到抑塵效果。對礦區內的所有運輸道路進行灑水,減少汽車行駛時產生的揚塵。4、我礦建成了長110米高10米的防風抑塵網5500多平方米,以確保工業場地的無組織達標排放。5、對行駛車輛限速在15公里/時以下,減少揚塵。6、采取自然通風以及植樹種草等辦法達到減少粉塵污染的目的。7、排土場達到最終位置的坡面及平臺,加強種草或植樹造林防風防塵。8、采取個體防護措施,如防塵口罩、定期療養等、噪音防治措施1、保持設備的經常性完好,發揮設備本身的消音降噪功能,如7、果設備發生故障,噪聲指標超過國家環保標準時,要立即進行檢修,直到符合標準才可使用。2、工作人員配備切實有效的勞動保護用品或實行輪班工作制,以減少與噪聲接觸的時間。3、對于突發性噪聲,提前通知附近的工作人員,做好安全防護,其它能夠人為控制的突發性噪聲應盡量做到“以為人本”的原則,使噪聲危害降到最低限度。4、我礦在設備選型時就選擇了低噪聲的設備。對采區噪聲源的控制,主要采取了禁止鳴笛、限速行駛的隔聲降噪措施。5、對職工進行定期體檢,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保障職工的身心健康。6、定期進行監測檢查,采取措施消除噪音源。7、加強設備維修,減少機械老化帶來的噪聲。8、加強個人防護:接觸強噪聲的工人應佩帶耳8、塞、耳罩等,以減少噪聲對工人的影響。9、采用隔聲、吸聲等辦法:強噪聲源應安置消音器或隔離機罩等、高溫高濕防治措施1、制定高溫高濕具體防治措施。、烈日直射頭部,環境溫度過高,飲水過少或出汗過多等可以引起中暑現象,其癥狀一般為惡心、嘔吐、胸悶、眩暈、嗜睡、虛脫,嚴重時抽搐、驚厥甚至昏迷。、應立即將病員從高溫或日曬環境轉移到陰涼通風處休息。用冷水擦浴,濕毛巾覆蓋身體,電扇吹風,或在頭部放置冰袋等方法降溫,并及時給病人口服鹽水。嚴重者送醫院治療。2、在高溫季節來臨時,應準備好職工的防暑降溫用品和物資。3、在高溫季節工作時,相應縮短一線職工的工作時間。4、加強現場道路、采場的灑水降塵,達到降低溫度的效果9、。5、雨水季節加強疏干排水,保持工作場濕度適宜。6、加強職業危害學習培訓。7、在高溫高濕地點設置警示標志。8、嚴格執行高溫高濕職業衛生標準、有毒有害氣體防治措施1、氣體中毒開始時有眼淚、眼痛、嗆咳、咽部干燥等癥狀,應引起警惕。稍重時頭痛、氣促、胸悶、眩暈,嚴重時會引起驚厥昏迷。2、懷疑可能存在有害氣體時,立即將人員撤離現場,轉移到通風良好處休息。搶救人員進入險區必須帶防毒面具。3、已昏迷病員應保持氣道通暢,有條件時給予氧氣吸入。呼吸心跳停止者,心肺復蘇。一旦確定心臟驟停,必須立即搶救。由于患者需要循環和呼吸同時恢復,故稱心肺復蘇。現場心肺復蘇主要有三個步驟:即打開氣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10、具體方法如下:(1)判斷病人有無反應及心臟驟停;(2)呼救,以取得他人的支持與幫助;(3)打開氣道,使舌根抬起,離開咽喉壁,用看、聽、感覺三種方法檢查患者是否有自主呼吸,無呼吸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4)人工吹氣:操作時用手的拇指、食指置于患者前額處輕輕捏住患者的鼻孔,然后救護者深吸一口氣,將嘴張大,用口唇覆蓋患者口部,用力將氣吹入。每次吹氣后,搶救者均應將頭部轉向患者胸部,以吸入新鮮空氣,并觀察氣胸壁是否抬起。(5)胸外心臟按壓:患者仰臥于硬平面處,如地板上等。頭部不應高于心臟水平,以保持一定的腦血流量。如有可能硬抬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救護者緊靠患者胸部一側,為保證按壓力垂直作用于胸骨,救11、護者應根據個人身高及患者所處位置采取腳蹬或跑式等不同體位。交雙手重疊平行,手指手心翹起,手指不可接觸胸壁,保持下壓力集中于患者胸骨正中,不要偏向一側或按壓劍突,以免造成肋骨骨折或沖擊內臟。救護者的雙臂應繃直,雙肩應在患者胸骨正上方,利用上半身的體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壓胸骨,使下壓的深度達到45cm。按壓必須平穩,有規律地進行,不能間斷,不能猛壓、猛松。按壓頻率成人以每分鐘80100次的速度按壓。向下按壓和松開的時間必須相等,按壓間歇不再使胸部受壓,便于心臟充盈,但手掌根不要抬起,離開胸壁,以免改變按壓的正確位置。(6)心臟按壓與人工呼吸的協調:如心臟按壓與人工呼吸由兩人同時進行,胸12、外按壓與吹氣為5:1,即每分鐘心臟按壓60次,吹氣12次。一人操全時,胸外按壓與吹氣的比例為15:2,即每按壓心臟15次,快速吹氣2次,兩次吹氣總時間應在45s之內。一般在進行心肺復蘇1min后進行初次檢查頸動脈搏動,以后數分鐘檢查一次。以可觸及頸動脈波搏動及測出動脈血壓、意識改善和瞳孔回縮、對光反射恢復有效指標。(7)穩定病情及轉運,病情穩定應具備呼吸(自主或他助的)確實有效;心率穩定,并保持有效循環,末梢神經改善,脈搏有力,血壓接近正常。一旦病情穩定,即可用救護車送醫院進行有效搶救。、凍傷防治措施由于地處高寒地區,并且坑下檢修、運行人員經常在野外作業,因此存在發生凍傷的可能。一旦發生人員凍13、傷,要立即采取以下措施并匯報。1、凍傷使肌肉僵直,嚴重者深及骨骼,在救護搬運過程中動作要輕柔,不要強使其肢體彎曲活動,以免加重損傷,應使用擔架,將傷員平臥并抬至溫暖室內救治。2、將傷員身上潮濕的衣服剪去后用干燥柔軟的衣服覆蓋,不得烤火或搓雪。3、全身凍傷者呼吸和心跳有時十分微弱,不應誤認為死亡,應努力搶救。七、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培訓與演練由安檢科負責組織,對本礦全體員工進行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預案學習,保證各崗位人員相關應急救援知識的應知應會;對應急救援人員進行培訓,使其具備應急救援能力;根據實際情況對應急救援人員進行實地演練,確保應急救援人員掌握自己的職責和任務。八、分析及責任落實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過程中,職業病防治部門要及時會同安全部門、技術部門和生產部門現場進行事故調查及善后處理,總結應急救援工作的經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