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州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應急預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奈何
編號:566617
2022-08-31
15頁
29.04KB
1、自治州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應急預案一、總則 (一)編制目的 為建立健全自治州突發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等綜合天氣災害的預測、預報、預防和災后救援的組織管理,建立和完善緊急處置機制,及時、有效地應對和防范突發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特制定本預案。 (二)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 那一世小說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 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突發重大沙塵暴災害應急預案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三)工作原則 以人為本,積極預防。以保障2、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等高發地區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為出發點,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提高公共防護意識。積極做好監測、預報、預防、應急處置和評估總結等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大風、降溫及沙塵暴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在州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和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堅持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分級管理,分級響應。通過層層建立應急指揮領導機構,編制應急預案,落實應急處置責任制。 加強協調,整合資源。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充分利用各部門現有資源,實現資源和信息共享。 平戰結合,快速反應。經常性地做好應對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的思想準備、預案準備、機制準備和工作準備,常抓3、不懈,不打無準備之仗,迅速、及時、有效地應對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 (四)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應對州區域發生的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等綜合天氣災害。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立即啟動本預案: 發生特大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紅色預警級別(級)時; 發生重大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橙色預警級別(級)時; 發生較大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黃色預警級別(級)時; 發生一般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藍色預警級別(級),應受災縣市的請求,需要州協助指導救災時。 二、組織指揮體系與職責 (一)應急組織機構和職責 成立自治州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應急指揮部)。 總指揮:州人民政府分管農業工作的副州長。 4、副總指揮:州人民政府協助主管副州長工作的副秘書長,州農業局局長、林業局局長、畜牧獸醫局局長、氣象局局長。 成員單位:州農業局、林業局、畜牧獸醫局、氣象局、發改委、財政局、公安局、民政局、衛生局、交通局、環保局、建設局、水利局、新疆機場(集團)公司庫爾勒機場、烏魯木齊鐵路局南疆鐵路辦事處等單位組成。 應急指揮部職責:負責貫徹落實州委、州人民政府有關突發事件應急工作的方針、政策,建立和完善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的應急機制,負責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應急處置過程中重大問題的研究、決策、指揮和協調;負責組織和協調各應急單位的應急行動。 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州農業局,辦公室主任由州人民政府協助主管農業副5、州長工作的副秘書長兼任,州農業局局長兼任常務副主任,州氣象局、畜牧獸醫局、林業局局長兼任辦公室副主任。 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職責:具體負責貫徹落實州委、州人民政府有關重大突發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應急工作的指示和要求;負責編制和修訂重大突發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應急預案;負責應急信息的收集、處理、通報以及具體的對外聯系、協調;負責組織開展對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狀況的調查、分析和評估;建立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應急資料庫,研制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大風、降溫及沙塵暴風險評估系統、災害應急響應網絡指揮系統、災害損失評價系統,完成應急指揮部領導交辦的其它任務。 、自治州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應急指揮部成員6、單位職責。 州農業局負責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狀況的調查、評估;指導農業生產災前預防、災后自救,幫助災區恢復農業生產、提供相關信息;協助相關技術部門和專家參與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的調查分析和后果評價;調研災害形成的原因,提出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預防和治理的對策、建議。 州氣象局負責大風、降溫及沙塵暴天氣的監測、預報;在發現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征兆時,及時向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做出預報,并向州人民政府提供監測信息;做好州域內預警信號發布與傳播的管理,為防災抗災和災害應急做好服務;參與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狀況的調查、評估。 州林業局參與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狀況的調查、 1 2 評估;負責指導7、林果業生產災前預防,災后自救,幫助災區恢復林果業生產,提供相關信息;組織開展野生動物的資源調查和觀測,組織專家分析和提出有關野生動物的分布、活動范圍和遷徙動態趨勢等預警信息。 州發改委根據處置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應急工作的需要,負責協調相關項目建設;不斷完善州、縣市應急信息通信保障體系、沙化土地信息管理那一世小說網 系統、荒漠化監測體系建設。 州財政局參與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狀況的調查、評估,根據應急指揮部的要求,及時籌措和撥付救災資金。 州公安局負責協調災區公安機關維護災區社會治安、交通秩序,必要時安排當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采取交通管制等措施;統籌做好防火和滅火各項準備工作。 州民政局8、負責組織抗災救災;參與災情調查,組織、管理和發放救災款物;報送自然災害情況,及時提供相關信息;制定和實施災民生活救濟方案,確定救濟對象,監督和檢查救濟款物的管理使用情況。 州交通局負責組織交通系統配合做好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可能引發的交通運輸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和處置工作。 州衛生局當災害造成人員傷亡時,迅速組織應急醫療衛生救援隊伍和衛生防疫人員,開展醫療救治、協調落實各項醫療救治措施,并做好災區衛生防疫工作,防止災區疫情、疾病的傳播和蔓延;負責對災區飲用水源、食品和公共場所的衛生安全。 州畜牧獸醫局參與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狀況的調查、評估,負責指導牧業生產災前預防、災后自救和幫助災區恢復牧9、業生產;根據預防控制工作需要,發布和授權發布引發的重大動物疫情信息,依法提出對有關區域實施封鎖等建議;緊急組織調撥疫苗、消毒藥品等應急防疫物資。 州水利局負責災區恢復水利設施建設,及時安排受損工程的修復和加固計劃。 州環保局負責監測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發生時的大氣環境質量狀況、污染控制、及時提供監測信息。 州建設局組織發生或可能發生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地區進行危房檢查、房屋鑒定,指導群眾安全轉移,對建筑施工工地進行現場指導、監察和管理。 新疆機場(集團)公司庫爾勒機場組織制訂民航運輸的防災減災應急預案,保證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天氣狀況下的民航運輸安全,及時提供相關信息。 烏魯木齊鐵路局南疆鐵10、路辦事處組織制訂鐵路運輸的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應急預案,保證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天氣狀況下的鐵路運輸安全,及時提供相關信息。 、赴現場工作組。應急指揮部或其辦公室應在重、特大或較大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發生后派出赴現場工作組。現場工作組由指揮部領導帶隊,相關部門人員組成。其職責是:了解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及損失情況,協助縣市應急領導機構做好災情監測、分析和救援工作;了解救援各項工作的進展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時將了解到的情況向應急指揮部報告,完成應急指揮部交辦的其它任務。 專家咨詢組。在重、特大或較大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發生后,應派出專家咨詢組。專家咨詢組由成員單位有關專家和技術人員11、組成。其職責是通過對突發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情開展調查、分析和評價,提出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形成的原因、預防和治理的對策、建議。 (二)各級應急組織領導機構 各縣市應成立相應的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應急指揮領導機構,制訂本區域內突發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的應急預案,負責組織落實災前預防、災后救援和生產恢復工作,并及時向州人民政府報告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發生的時間、持續時間、影響范圍、造成危害、災后救援和生產恢復等情況。 三、預警和監測機制 (一)預警預報 每年年初,由州農業局、林業局、氣象局,聯合邀請有關專家對當年春季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等災害進行預測和分析,提出當年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趨勢,12、報州人民政府,為領導決策和防災減災服務。 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預防的原則,由州氣象局做好中短期大風、降溫、沙塵暴的分析和預測,及時做出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預警預報,包括大風、降溫及沙塵暴可能發生的時間、地點、強度、移動路徑、影響區域等。 州氣象局應利用多普勒天氣雷達、衛星搖桿探測系統區域氣象站和地面氣象站點加強對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的監測,掌握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發生源地、強度、路徑、影響范圍,及時提供大風、降溫及沙塵暴情況及其相關資料,為應急決策服務。 (二)預警支持系統 州農業局、林業局要根據各自業務,定期開展沙化土地監測工作,提高監測手段和水平。掌握沙化土地消長動態變化和植被狀況等相13、關信息,建立并完善沙化土地信息管理系統特別是沙塵源區的沙化土地信息管理系統,根據需要提取不同區域的沙化土地、植被等信息,為沙塵暴預測、分析、預警提供基礎數據。 收集并建立沙區社會經濟狀況數據庫為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評估提供服務。 利用衛星遙感、雷達探測等高新技術手段,結合地面監測站點調查、觀察資料,形成一個迅捷、高效、實時的州級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監測、預警系統。 加強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建立現代化的決策指揮網絡體系,實現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決策和指揮信息的快速傳遞和反饋。 四、應急響應 (一)沙塵暴災害分級 按照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的嚴重性和危害程度將大風、降溫14、及沙塵暴災害分為四級。 特大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紅色預警(級):影響重要城市或較大區域,造成人員死亡人以上,或經濟損失萬元以上。 重大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橙色預警(級):影響重要城市或較大區域,造成人員死亡人,或經濟損失萬元至萬元,或造成機場臨時關閉、高速公路路網線路連續封閉及鐵路停運小時以上。 較大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黃色預警(級):造成人員死亡人以下,或經濟損失萬元,或造成機場臨時關閉、高速公路路網線路封閉及鐵路停運的。 一般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藍色預警級:對人畜、農作物、經濟林木影響不大,經濟損失在萬元以下。 (二)分級響應機制 針對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的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分15、別啟動不同級別的預案。 當發生特大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級)或重大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級)后,立即啟動州、縣市兩級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應急預案。州人民政府和州農業局及相關部門分別向自治區人民政府和自治區農業廳及相關部門統一口徑報告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有關情況。 當發生較大或一般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級或級)后,立即啟動縣市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應急預案,并向自治州大風、降溫及沙塵暴應急指揮部或辦公室報告當地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有關情況。自治州大風、降溫及沙塵暴應急指揮部根據涉及縣市范圍情況,決定啟動州級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應急預案。 (三)險情響應措施 當州氣象部門做出重、特大16、或較大大風、降溫及沙塵暴預警后,州應急指揮部、各有關縣市應急指揮機構要及時做出響應并抓緊做好防災工作安排部署,以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及財產的安全。 州應急指揮部辦公室險情響應措施。自治州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應急指揮部在接到重、特大或較大大風、降溫及沙塵暴預警后,組織召開緊急協調會,做好災害應急準備。督促氣象部門要加強對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的監測和預報。氣象部門對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發生地點、范圍、強度、移動路徑的變化要及時做出預報。組織交通、民航、鐵路、農業、林業、畜牧獸醫、水利等有關部門,做好重特大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的防范工作;積極落實好防范措施以及資金和應急物資的籌備和調配。 有關縣17、市應急指揮領導機構辦公室險情響應措施。氣象部門做出重、特大或較大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預警后,主要受影響區域的縣市級應急指揮機構應迅速做出反應,通過各種渠道發布大風、降溫及沙塵暴消息,做到家喻戶曉。部署鄉鎮場、機關、廠礦、學校和廣大人民群眾,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人畜防災減災工作,要將危險地帶的人民群眾和重要財產轉移到安全地帶。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發生前人員不要外出,牲畜入圈;必要時安排本地交通部門及時封閉高速公路或采取限速及限流措施,并在災后盡快清掃路面,保證行車安全,及時開放交通。同時,做好啟動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應急預案的各項準備工作。 (四)災害應急措施 州應急指揮部災害應急措施。發生重、18、特大或較大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后,立即組織做好救援指揮、協調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造成的生命和財產損失,正確引導輿論導向,維護災區社會穩定,并立即將大風、降溫及沙塵暴情況及災害情況報州人民政府,同時向大風、降溫、沙塵暴移動的下游區域通報情況。具體采取以下應急措施: (1)召集有關部門詳細了解重、特大或較大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發生地點、范圍、強度、災害損失等情況,經審核和匯總后及時向州人民政府報告。 (2)應急指揮部召開全體成員會議,對應急預案啟動進行部署,并組成赴現場工作組;必要時,邀請自治區農業廳及相關廳局派人參加。 (3)赴現場工作組應在小時內趕赴災區,協助當地政府指導搶險救災工作,19、檢查督促突發災害應急措施的落實,慰問受災群眾,并對當地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情況進行調研,了解災情,分析原因。在到達現場后日內以書面形式上報災情。 (4)現場處置應按照統一領導、處置果斷,依法辦事、積極穩妥,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要求進行。 有關縣市應急指揮領導機構災害應急措施。災害發生后,有關縣市應急指揮機構應按照州、縣市兩級應急預案和相關要求,落實救災措施和責任,認真做好災后救援和重建工作,并立即將大風、降溫及沙塵暴情況及災害情況報告當地人民政府和上一級應急指揮機構,同時向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移動的下游縣市通報。接到通報的縣市應立即采取預防措施。 (五)信息共享和處理 建立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20、害信息報告制度。州、縣市兩級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應急指揮機構都要指定專人負責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信息的收集和上報。 突發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信息實行逐級報告制度。縣市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在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發生后要及時將涉及本部門的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及其造成的損失情況報告本級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應急指揮機構,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匯總后,報當地人民政府,同時報上級應急指揮領導機構。 信息報告時限要求。各有關縣市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應急指揮領導機構要在當地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發生小時內和結束后個工作日內分別將大風、降溫及沙塵暴強度、影響范圍和受災后的具體救援等信息情況上報州應急指揮部辦公21、室。 州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在接到各地重、特大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初步信息報告,經審核和匯總后,及時向州人民政府和自治區農業廳報告,并向區、州相關部門進行情況通報。 州農業局、林業局、畜牧獸醫局、氣象局等部門要加強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信息基礎平臺建設,實現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信息資源共享,為領導決策和各部門的防災減災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資料。 (六)通訊聯絡 在重、特大或較大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處置過程中,各地、各部門、赴地方工作組和專家咨詢組之間都要建立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應急聯絡渠道,保持通訊暢通。要明確主要聯絡人員、專用電話和備用電話。 (七)指揮和協調 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的預22、防和控制主要由當地人民政府負責,實行屬地管理的原則。建立和完善政府統一領導,農、林、牧、水利、氣象、交通、民政、發改委、財政、公安、建設和衛生等部門參加的指揮領導機構。 (八)沙塵暴災情的調查分析與后果評估 重、特大或較大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結束后,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組織專家和相關部門人員,對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及其所造成的損失進行全面調查,對救災情況進行全面評估,提出災后重建對策措施和總結工作。 (九)新聞發布 自治州應急指揮部按照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相關規定,制定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新聞發布工作方案,確定發布內容,并確定專人負責。 新聞發布要把握時機,真23、實準確,注重實效。發布的內容包括大風、降溫及沙塵暴強度、影響范圍、危害情況和處理結果等。 (十)應急結束程序 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結束后,由自治州大風、降溫及沙塵暴應急指揮領導機構通過新聞媒體進行宣布。 五、保障措施 (一)通信與信息保障 應充分利用社會基礎通信設施,建立健全州、縣市兩級應急信息通信保障體系,要配備必要的有線、無線和衛星通訊器材,確保本預案啟動時應急指揮機構與有關部門及現場工作組之間的聯絡暢通,保證防災信息能夠及時上通下達,要建立和落實備用通訊系統。 (二)沙化監測體系基礎信息保障 抓緊做好全州沙化土地監測工作,進一步完善州、縣市兩級沙化土地信息管理系統,并掌握主要沙區的社會24、經濟狀況,為大風、降溫及沙塵暴中短期預測提供基礎數據,為防災減災提供服務。 (三)荒漠化監測體系保障 荒漠化監測體系建設是了解和掌握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信息的基礎性工作,要抓緊完善州、縣市兩級荒漠化監測體系特別是縣級監測機構和站點建設,提高裝備水平,逐步形成一個布局合理、設備先進、反應靈敏的全州荒漠化監測體系,保證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信息的迅捷、真實和可靠。 (四)資金保障 處置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所需財政經費,按自治州財政應急保障預案執行。各級財政部門按照財政分級負擔的原則,提供處置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所需財政經費。 (五)技術儲備與保障 應急指揮領導機構組織相關的大風、降溫及沙塵暴25、災害專家咨詢組,為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的防治提供必要的技術指導、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各級農業、林業部門要配備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的預防、預警、應急和處置的裝備,保證在發生重、特大或較大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時能夠做出迅速反應。要應用已經建立的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監測與災情評估系統,加強與氣象等部門的技術合作,共同開展大風、降溫及沙塵暴預測、預警、預防和應急處置技術研究,為推進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防治工作做好服務。 (六)宣傳培訓保障 宣傳教育。州農業、林業部門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宣傳媒體,積極開展防沙治沙法和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有關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人民群眾對沙塵暴災害的預防、避險、自救和26、互救的常識。 培訓。定期組織對各級政府主管領導,各級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應急管理人員,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監測和信息管理人員等進行培訓,使之掌握防沙治沙、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的有關專門知識,促進有效溝通,提高防控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的效率和效果。 預案演練。定期組織有關領導和相關部門應急管理工作人員,按照預案規定的程序與內容,實地對應急預案進行演練,確保各類人員熟練掌握防災減災技能,達到相關部門各司其責,密切協同,步調一致,減少損失。 (七)獎勵與責任 對在防御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中貢獻突出的單位和個人,要按照有關法律、法規或文件的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對于在大風、降溫及沙塵暴災害中,由于工作不力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人民財產損失的,要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六、附則 (一)名詞術語沙 塵暴:是指強風將地面大量塵沙吹起,使空氣變得混濁,水平能見度小于公里的天氣現象。 (二)預案管理、更新和解釋 各級應急指揮領導機構要根據預案實施情況,邀請有關專家和州、縣市相關人員對預案實施效果、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評價,并根據情況變化及時修訂預案,報州人民政府批準。本預案由自治州大風、降溫及沙塵暴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負責解釋。 (三)預案實施時間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