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縣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2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66732
2022-09-01
22頁
72.54KB
1、奉節縣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目錄1總則41.1編制目的41.2編制依據41.3適用范圍41.4工作原則41.5 事件分級52. 突發事件指揮機構62.1 應急指揮部62.2 現場指揮機構63 監測預警73.1監測73.2預警84信息報告94.1報送程序94.2信息內容104.3信息續報105應急響應105.1 響應分級105.2響應措施115.3響應級別調整135.4響應終止146后期工作146.1善后處置146.2總結評估147應急保障157.1隊伍保障157.2信息保障157.3醫療保障157.4物資經費保障157.5社會動員保障167.6宣教培訓168附則168.1術語解釋168.2預2、案管理168.3預案解釋178.4預案實施17奉節縣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1總則1.1編制目的建立健全應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運行機制,有效預防、積極應對、及時控制食品安全突發事件,高效組織應急處置工作,最大限度減少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社會危害,保障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公共安全。1.2編制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重慶市突發事件應對條例重慶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重慶市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管理辦法重慶市食品安全管理辦法重慶市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及相關法律法規等,制定本預案。1.3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3、于奉節縣行政區域內發生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包括奉節縣轄區內發生的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對人體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以及食品安全輿情事件。1.4工作原則堅持以人為本、減少危害,預防為主、依法處置,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工作原則。1.5 事件分級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是指食物中毒等源于食品,對人體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突發事件,以及食品安全輿情事件。按照事件的嚴重程度,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四級。(1)特別重大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受污染食品流入2個以上省份或國(境)外(含港澳臺地區),造成特別嚴重健康損害或事件危害特別嚴重的;1起食品安全突發4、事件出現30人(含)以上死亡的;涉及多個省份或國(境)外(含港澳臺地區),已經或可能造成嚴重危害或嚴重不良影響,經評估認為應當在國家層面采取應急措施應對的食品安全輿情事件;國務院認定的其他特別重大級別食品安全突發事件。(2)重大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受污染食品涉及我市2個以上區縣,造成或經評估認為可能造成對社會公眾健康產生嚴重損害;發現在我國首次出現的新的污染物引起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造成嚴重健康損害后果,并有擴散趨勢的;1起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涉及人數在100人(含)以上并出現死亡病例,或出現10人(含)以上死亡的;在全市行政區域范圍內已經或可能造成重大危害或重大不良影響,經評估認為應當在市級層面采5、取應急措施應對的食品安全輿情事件;市政府認定的其他重大級別食品安全突發事件。(3)較大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受污染食品僅限于我縣,已造成嚴重健康損害后果的;1起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涉及人數在100人(含)以上;或出現死亡病例的;在我縣范圍內已經或可能造成較大危害或較大不良影響的食品安全輿情事件;縣人民政府認定的其他較大級別食品安全突發事件。(4)一般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存在健康損害的污染食品,已造成嚴重健康損害后果的;1起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涉及人數在30人(含)以上、99人(含)以下,且未出現死亡病例的;在本縣范圍內已經或可能造成一般危害或一般不良影響的食品安全輿情事件;本縣人民政府認定的其他一般級別食品6、安全突發事件。2. 突發事件指揮機構2.1 應急指揮部成立奉節縣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指揮部,負責組織、協調和指導全縣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對工作,指揮部實行指揮長負責制,縣應急指揮部由縣食安委主任(常務副縣長)任指揮長,縣食安委副主任(縣政府分管副縣長)任副指揮長,縣委宣傳部、縣政府辦公室、縣公安局分管領導和縣食藥監分局、縣衛生計生委、縣農委、事發地鄉鎮(街道)等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指揮部下設綜合協調組、危害控制組(下設專家組)、醫療救治組、檢測評估組、社會穩定組、新聞宣傳組、善后工作組、事件調查組等工作組(職責見附件)。2.2 現場指揮機構發生一般、較大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在縣政府應急辦、縣食安7、辦和事發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的統籌協調下,可根據需要成立現場應急處置指揮部,負責制訂現場應急處置方案,組織開展醫療救助、人員疏散、現場警戒、交通管制、善后安撫、輿論引導、事件調查等各項工作。發生重大、特別重大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市指揮部即為現場應急指揮部。參與現場應急處置的單位和人員,應當服從現場應急處置指揮部的統一指揮。3 監測預警3.1監測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要建立完善奉節縣行政區域內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監測防控體系。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開展日常食品安全監督檢查、抽樣檢驗、不良反應、風險監測、輿情監測等工作,加強對媒體有關食品安全輿情熱點、敏感8、信息的跟蹤監測。對可能導致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風險隱患信息加強收集、分析和研判,必要時,向有關部門通報。監測信息的主要內容包括:(1)來自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及移動網絡等媒體上的食品安全相關輿情信息;(2)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發生單位與引發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生產經營單位報告的信息;(3)醫療機構報告的信息;(4)食品安全相關技術機構監測和分析結果;(5)經核實的公眾舉報信息;(6)有關部門通報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信息;(7)日常監督檢查和抽檢監測中發現的食品安全信息;(8)市級相關部門和其他區縣通報我縣的信息;(9)其他渠道獲取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信息。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法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建立9、健全風險防控措施,定期開展自查,排查和消除食品安全風險隱患。當出現可能導致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情況時,要立即報告當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3.2預警預警分級對可以預警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按照事件發生的緊急程度、發展態勢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預警,分別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表示,一級為最高級別。預警發布 (1)發布權限。紅色、橙色預警信息由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會同市衛生計生委報經市政府批準后聯合發布;黃色、藍色預警信息由縣人民政府授權縣應急辦發布。(2) 預警內容。預警信息內容應當明確具體,包括發布單位、發布時間、可能發生突發事件的類別、起始時間、可能影響范圍、預警級別、警示10、事項、事態發展、相關措施、咨詢電話等內容。(3)發布途徑。預警信息應當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站、微博、微信、手機短信、電子屏幕等各種途徑及時向公眾發布。預警行動(1)分析研判。組織有關部門和機構、專業技術人員及專家,加強對苗頭性、傾向性食品安全信息和熱點敏感食品安全輿情的收集、核查、匯總和分析研判,及時組織開展跟蹤監測工作,預估事件發展趨勢、危害程度、影響范圍。經分析評估與調查核實,符合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分級響應標準的,按本預案處置。(2)防范措施。迅速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防止事件進一步蔓延擴大。利用各種渠道增加宣傳頻次,加強對食品安全應急科普方面的宣傳,告知公眾停止食用或者使用不安全食品。(311、)應急準備。責令應急專業隊伍和負有相關職責的人員進入待命狀態,調集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所需物資、裝備和設備,做好應急保障工作。(4)輿論引導。及時準確發布事態最新情況,組織專家解讀,并對可能產生的危害加以解釋、說明,加強相關輿情跟蹤監測,主動回應社會公眾關注的問題,及時澄清謠言傳言。預警調整和解除發布預警的單位應當根據事態的發展和采取措施的效果等情況,按照有關規定適時調整預警級別并重新發布。當研判可能引發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因素已經消除或得到有效控制,應立即宣布解除警報,終止預警期,并解除已經采取的有關措施。4信息報告4.1報送程序發生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后,事發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立即12、核實有關情況,并在20分鐘內向縣人民政府和縣食藥監分局(縣食安辦)電話報告,40分鐘內書面報告。初判為一般或較大食品安全安全突發事件的,由縣食藥監分局(縣食安辦)立即報告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初判為重大或特別重大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由縣人民政府、縣食藥監分局(縣食安辦)30分鐘內分別向市政府、市食品藥品監管局電話報告、1小時內書面報告。4.2信息內容報告主要內容包括:事件發生時間、地點,負責現場指揮人員姓名、職務和聯系方式,信息來源、當前狀況、危害程度、先期處置、人員傷亡情況、臨床癥狀、救治情況、已采取的處置措施及進展,是否需要增援,報告人姓名、職務、聯系方式等內容。4.3信息續報對首報時要素不齊13、全或事件衍生出新情況、處置工作有新進展的,要及時續報,每天不少于1次。在初報基礎上,報告事件進展、發展趨勢、后續應對措施、調查詳情、原因分析等信息。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后1個工作日內要終報,包括事件概況、調查處理過程、事件性質、事件責任認定、追溯或處置結果、整改措施和效果評價等。5應急響應5.1 響應分級根據發生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嚴重程度和發展態勢,將應急響應設定為級、級、級和級四個等級。初判發生較大、一般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時,分別啟動級、級應急響應,由縣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指揮機構負責處置工作,必要時請市政府派出工作組指導、協助開展應急處置工作;初判發生特別重大、重大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時,縣應急辦應迅14、速報告市政府,由市政府指揮部統一指揮應急工作,縣應急處置指揮機構協助開展應急處置工作。5.2響應措施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發生后,根據事件性質、特點和危害程度,事發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有關單位應當根據工作需要,做好先期處置工作,組織采取以下相關措施。醫學救援衛生計生部門迅速組織當地醫療資源和力量,對就診人員進行篩查,確定發病人數,并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患者進行診斷治療,根據需要及時、安全地將重癥患者轉運到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加強救治。視情增派醫療衛生專家和衛生應急隊伍,調配急需醫藥物資,支持事發地醫學救援工作。提出保護公眾身體健康的措施建議,做好患者的心理援助。現場處置各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先行登記15、保存或查封、扣押可能導致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食品及其原料和食品相關產品;對確認屬于被污染的食品及其原料,責令生產經營者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停止生產經營和召回;對被污染的食品相關產品,在完成相關調查后,責令生產經營者立即進行清洗消毒等處理;必要時應當標明危害范圍,防止危害擴大或證據滅失等。依法封存涉事相關場所以及用于食品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待現場調查結束后,責令徹底清洗消毒被污染的場所以及用于食品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消除污染源。流行病學調查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對現場及時開展衛生處理,并按照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學調查工作規范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學調查技術指南相關規定對與事件有關的因素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有關16、部門應當予以協助。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在完成流行病學調查后,應當在24小時內提交初步流行病學調查報告,并在7日內提交最終調查報告。縣食藥監分局(縣應急辦)應當組織專家對流行病學報告進行審查,及時上報。應急檢驗檢測專業技術機構應當對引發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相關檢品及時進行應急檢驗檢測,提交科學的檢驗檢測報告,為制定事件調查和應急處置方案等提供技術支撐;檢驗合格且確定與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無關的,依法予以解除查封扣押或先行登記保存。事件調查按照依法依規、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原則,及時開展事件調查工作,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阻擾、干涉。事件調查應當準確查清事件性質和原因,分析評估事件風險和發展趨勢,認定事件責任,17、研究提出防范措施和整改意見建議,并提交調查報告。對涉嫌犯罪的,司法機關及時介入,開展相關違法犯罪行為偵破工作。信息發布和輿論引導按照重慶市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辦法規定,通過政府授權發布、發新聞稿、接受記者采訪、舉行新聞發布會、組織專家解讀等方式,借助廣播、電視、報紙、互聯網等多種途徑,運用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APP)等新媒體平臺,主動、及時、準確、客觀向社會發布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對工作信息,回應社會關切,澄清不實信息,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維護社會穩定加強事發地社會治安管理,嚴厲打擊借機傳播謠言制造社會恐慌、哄搶物資等違法犯罪行為;加強救助患者的醫療機構、涉事生產經營單位、應急物資存放點等重點18、地區的治安管控;做好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和法律服務工作,防止出現群體性事件,維護社會穩定。5.3響應級別調整當事件進一步加重,影響或危害擴大并有蔓延趨勢,情況復雜難以控制時,應當及時提升響應級別。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發生在易造成重大影響的地區、單位或重要時段時,可適當提高響應級別。事件危害或不良影響得到有效控制,且經研判認為事件危害或不良影響已降低到原級別評估標準以下,無進一步蔓延趨勢的,可降低應急響應級別。5.4響應終止當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得到控制,并符合以下要求,經分析評估認為可解除響應的,應當及時終止響應:(1)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傷病員全部得到救治,原患者病情穩定24小時以上,且無新的急性病癥患者出19、現;(2)現場、受污染食品得到有效控制,食品與環境污染得到有效清理并符合相關標準,次生、衍生事件隱患消除;(3)事件造成的危害或不良影響已消除或得到了有效控制,不需要繼續按預案進行應急處置的。6后期工作6.1善后處置突發事件指揮機構及時制訂產品抽樣及檢驗、污染物收集、清理與處理等善后工作方案,并組織實施。保險機構及時開展相關理賠工作。需要政府救濟的,民政部門按照有關規定辦理。造成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對受害人給予賠償,承擔受害人的后續治療及保障等相關費用。6.2總結評估食品安全突發事件處置工作結束后,縣政府應急辦、縣食安辦應當組織有關單位及時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20、置工作進行評估,總結經驗教訓,分析事件原因和影響因素,提出對類似事件的防范和處置建議,完成總結評估報告,向縣政府報告并采取適當方式向有關部門和社會通報。7應急保障7.1隊伍保障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管委會)、縣政府有關部門和有關單位要加強食品安全應急處置專兼職隊伍建設,定期組織開展訓練和演練。衛生計生、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要完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專家庫,發揮應急專家隊伍作用,為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方案制訂、危害評估和調查處理等工作提供咨詢建議。7.2信息保障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建立完善投訴舉報獎勵機制,充分發揮食品藥品安全協管員等作用,暢通信息報告渠道,確保食品安全突發事件信息的及時報21、告與相關信息的及時收集。7.3醫療保障在食品安全突發事件造成人員傷害時,衛生計生部門要及時趕赴現場開展醫療救治工作,組織開展好救治藥品、救護設備等的供應和儲備。7.4物資經費保障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管委會)、有關部門和有關單位要全力保障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所需車輛和通信、救治、辦公等設施、設備及物資的儲備與調用。儲備物資使用后須及時補充,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工作經費列入政府年度財政預算,應急資金足額、及時保障到位。7.5社會動員保障根據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需要,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管委會)要動員和組織社會力量協助參與應急處置,必要時依法調用企業及個人物資;在動用社會力量22、或企業、個人物資進行應急處置后,應當及時歸還或給予補償。民政部門要做好社會各界向疫區提供的救援物資(資金)的接收、分配和使用。7.6宣教培訓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會同縣政府有關部門加強對食品安全專業人員、食品生產經營者及廣大消費者的食品安全知識宣傳、教育與培訓,促進專業人員掌握食品安全知識,提高食品生產經營者的責任意識和消費者的風險防范能力。8附則8.1術語解釋食品,指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療為目的的物品。食品安全,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有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食源性疾病,指食品的致病因素進入人體引起23、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8.2預案管理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會同縣政府有關部門組織預案宣傳、培訓和演練,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對本預案進行修訂,原則上不超過5年。8.3預案解釋本預案由奉節縣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負責解釋。8.4預案實施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施行。附件:奉節縣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指揮部成員單位及各工作組職責附件奉節縣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指揮部成員單位及各工作組職責一、應急指揮部縣應急指揮部由縣食安委主任(常務副縣長)任指揮長,食安委副主任(縣政府分管副縣長)任副指揮長,縣委宣傳部、縣政府辦公室、縣公安局分管領導和縣食藥監局、縣衛生計生委、縣農委、事發地鄉鎮(街道)等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24、員。主要職責是:組織、協調、指揮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及時向市政府報告事件情況和應急處置工作進展情況;傳達并貫徹落實市政府有關指示和要求;組織有關隊伍、專家趕赴現場參加應急處置工作;成立相應小組負責有關應急處置工作。二、工作組職責綜合協調組:縣政府應急辦牽頭,縣食藥監局、縣農委、縣衛生計生委、縣質監局、縣工商局等參加。主要職責:組織協調各工作組開展應急處置工作,協調解決應急處置中的重大問題。危害控制組:縣食藥監局牽頭,縣農委、縣公安局、縣衛生計生委、縣工商局、縣質監局等參加。主要職責:監督、指導召回、下架、封存有關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及食品相關產品,嚴格控制流通渠道、正面引導輿論方向,防止危害蔓25、延擴大。醫療救治組:縣衛生計生委牽頭,縣食藥監局等參加。主要職責:制定救治方案,組織、指導醫療機構對健康受到危害的人員進行醫療救治。檢測評估組:縣食藥監局牽頭,縣農委、縣衛生計生委、縣質監局等參加。主要職責:組織實施相關應急檢驗檢測,綜合分析各方檢測數據,查找事件原因和研判事件發展趨勢,分析評估事件影響,為制定應急處置方案和采取控制措施提供參考。檢測評估結果及時報告縣指揮部。社會穩定組:縣維穩辦牽頭,縣委宣傳部、縣公安局、縣食藥監局、縣司法局等參加。主要職責:加強社會治安管理,嚴厲打擊編造傳播謠言,制造社會恐慌,趁機作亂等違法犯罪行為,做好矛盾糾紛化解和法律服務工作。輿論引導組:縣委宣傳部牽頭26、,縣食藥監局、縣衛生計生委、縣公安局、縣網信辦等參加。主要職責:組織事件處置宣傳報道和輿論引導,做好信息發布工作。善后工作組:事發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管委會)牽頭,縣民政局、縣金融服務中心等參加。主要職責:制定產品抽樣及檢驗、污染物收集、清理與處理等方案,組織開展理賠、救濟、補償、撫慰等善后工作。事件調查組:由縣食藥監局牽頭,縣教委、縣城鄉建委、縣農委、縣公安局、縣衛生計生委、縣環保局、縣法院、縣檢察院等參加。主要職責:負責調查事件發生原因,評估事件影響,提出事件防范意見;對涉嫌犯罪的,負責督促、指導涉案地立案偵辦,查清事實,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根據實際需要,事件調查組可以設置在事發地或27、派出部分人員赴現場開展事件調查。三、成員單位職責縣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根據事件的性質和應急處置工作需要確定,主要包括縣食安委成員單位、縣級有關部門以及行業協會組織。各成員單位在縣應急指揮部統一領導下,按照各自職責做好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對工作。縣政府應急辦:發揮運轉樞紐職責,負責統籌協調重大、特別重大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傳達縣指揮部指令;按照權限發布相關預警信息,向市政府報告事件相關信息。縣食藥監分局(縣食安辦):負責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日常工作,組織開展食品生產經營環節發生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調查處理和技術鑒定等工作。縣衛生計生委:負責會同縣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提出應急響應建議、開展風險評估、做好28、信息發布;組織醫療機構開展救治,組織疾控和醫療相關機構對事發現場進行衛生處理并開展流行病學調查;負責所需儲備救治藥品的保障供給。縣委宣傳部(縣委網信辦):負責食品安全突發事件信息發布及輿論引導工作;負責協助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對網絡食品交易造成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進行調查處理。縣綜治辦:負責督促有關部門在處置食品安全突發事件中落實相關綜合治理機制。縣信訪辦:負責維護食品安全突發事件處置中的社會穩定工作。縣財政局:負責協調落實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所需經費。縣經濟信息委:負責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所需儲備物資的保障供給。縣教委:負責協助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對學校及幼兒園食堂、食品超市(食品小賣部)發生29、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進行調查,組織開展相關應急處置。縣城鄉建委:負責協助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對建筑工地食堂發生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進行調查,組織開展相關應急處置。縣交委:負責協助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對船舶、汽車客運站、高速公路服務區等發生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開展調查,組織開展相關應急處置;協調提供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過程中的公路、水路交通運力保障。高速執法二大隊三支隊:負責協助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對高速公路服務區發生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開展調查,組織開展相關應急處置。縣農委:負責組織對食用農產品種植養殖環節、畜禽屠宰環節和生鮮乳收購環節造成的質量安全事件開展調查處理和技術鑒定等。縣商務局:負責對發生的糧油產品30、質量安全事件進行調查和相關技術鑒定等工作;協助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做好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調查處理。負責組織協調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救援所需生活必需品的供應,維護好生活必需品市場穩定。縣公安局:負責食品安全突發事件中涉嫌犯罪行為的偵查,加強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現場的治安管理,維護社會治安秩序。縣民政局:負責協助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對養老機構發生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開展調查,組織開展相關應急處置;做好受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影響群眾的生活救助工作。縣司法局:負責做好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過程中的法律宣傳、法律援助等工作。縣環保局:負責協助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對因環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調查處理和環境監31、測工作,并督促相關肇事單位或個人處置污染物。縣市政園林局:負責協助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對城市建成區內違法占道經營的食品攤販發生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進行調查處置。縣委統戰部:負責協助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開展涉及清真食品等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調查處置和技術鑒定,協助開展相關應急處置。縣工商局:負責協助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發生單位法定代表人主體資格進行調查處理。縣質監局:負責對涉及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相關食品包裝材料、容器、食品生產經營工具等的生產加工行為開展調查處理和技術鑒定。縣林業局:負責對林產品種植養殖環節發生的質量安全事件開展調查處理和技術鑒定。縣旅游局:負責協助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對涉及旅游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進行調查,組織開展相關應急處置。縣政府法制辦:負責監督指導各有關部門依法處置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縣法院:負責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涉及的民事糾紛、民事賠償及刑事犯罪行為作出審判。縣檢察院:負責指導食品安全突發事件中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對涉及的刑事犯罪批準逮捕和提起公訴,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背后涉及的失職瀆職犯罪立案查處。縣政府督查室:負責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工作進行督查督辦。事發地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管委會):負責組織開展一般及以上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先期處置;做好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的后勤保障;組織做好善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