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學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67132
2022-09-01
13頁
94.04KB
1、 2020中學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撰寫人:_日 期:_2020中學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一、工作目標1、普及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治知識,提高廣大師生員工的自我防護意識。2、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的信息監測報告網絡,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3、建立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機制,及時采取措施,確保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不在校園內發生蔓延。二、工作原則1、預防為主、常備不懈宣傳普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治知識,提高全體師生員工的防護意識和校園公共衛生水平,加強日常監測,發現病例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與控制措施,迅速切斷傳播途徑,控制疫情的傳播和蔓延。2、依法管理、統一領導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2、,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疫情報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實行依法管理;對于違法行為,依法追究責任。成立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治領導小組,負責組織、指揮、協調與落實學校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治工作。3、條塊結合、密切配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與控制工作實行以寢室、班級為基本單位,校醫室為主,各年級組、處、室密切配合,校長室總負責。4、快速反應、高效運轉建立預警和醫療救治快速反應機制,強化人力、物力、財力儲備,增強應急處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證發現、報告、隔離、治療等環節緊密銜接,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快速反應,及時準確處置。三、適用范圍1、本案所指的師生員工包括在本校的臨時用工人員。2、本預案所指3、的突發衛生事件包括:傳染性疾病、食物中毒、群體性疾病等。四、管理職責1、學校成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工作領導小組:組 長:xx副組長:xx成 員:xx2、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工作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1)制訂和修正本校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2)建立健全突發事件防治責任制,檢查、督促各部門各項突發事件防治措施的落實情況;(3)廣泛深入地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宣傳教育活動,普及突發事件防治知識,提高師生員工的科學防病能力。(4)建立學生缺課登記制度和傳染病流行期間的晨檢制度,及時掌握學生的身體狀況,發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早期表現的學生,應及時督促其到醫院就診,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5)開展校4、園環境整治和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辦學條件,消滅蟲媒孳生地,保證學校教室、食堂、宿舍、廁所及其它公共場所的清潔衛生。(6)推行“放心工程”,確保學生喝上安全飲用水,吃上放心飯菜,住上安心宿舍。(7)及時向縣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匯報學校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情況,并積極配合衛生部門做好病人和密切接觸者的隔離消毒、食物留存、強化免疫等工作。五、突發事件預防1、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對學校衛生工作的領導和管理(1)學校衛生防疫與食品衛生安全的職責落實情況,納入行政干部及有關責任人的年度考核;定期開展專項督導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措施,限期進行整改。(2)經常對食堂、5、超市、教學環境與生活環境進行督查,盡早發現問題,及時消除隱患。2、增加學校衛生投入,切實改善學校衛生基礎設施和條件。3、采取有效措施,強化學校衛生規范化管理。(1)專門配備一名專職食品安全衛生管理員,負責食堂、超市的食品安全衛生督查考核工作。(2)食堂、超市必須向縣衛生行政部門申領衛生許可證;食品從業人員必須持有效健康證、衛生知識培訓證上崗,規范個人衛生行為;對患有食品衛生法中規定 “五病”的人員必須的調離;對于感冒、手部皮膚破損者,患病期間不得從事食品的加工、銷售工作。(3)嚴格采購、貯存、加工、銷售等環節的衛生安全管理。購銷和使用的食品應當按規定驗收,禁止向師生員工出售過期、變質的食品和“6、三無”產品;食品加工過程和儲藏必須生熟分開;餐飲具必須采用高溫或藥物嚴格消毒,并有保潔措施。(4)食品及原材料貯存和食品制作間必須具備完善的安全措施,并落實專人、專鎖、專保管責任制,強化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投毒事件發生。(5)加強生活飲用水的管理,定期清掃水池和水質檢測,防止因水污染而造成疾病傳播。(6)加強廁所衛生和排污管理,防止污染環境和水源。(7)做好計劃免疫的宣傳工作,配合衛生部門完成計劃免疫任務。(8)依法加強對有毒有害物品、危險品等物質的存儲、使用等環節的安全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誤或使用不當引起突發事件。4、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師生防病能力。(1)高中班主任講評中要加強普及公共衛生知識教7、育,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衛生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2)結合季節性、突發性傳染病的特點,通過黑板報、墻報、講座、廣播、印發宣傳品、校園網、開展安全知識競賽等宣傳途徑,大力宣傳、普及防治突發事件的相關知識,提高師生員工的公共衛生意識和防治突發事件的能力。(3)進行食品衛生知識和預防食物中毒的專題教育,增強學生識別腐敗變質食品、“三無”產品、劣質食品的能力,教育學生不買不用街頭無證、無照商販出售的各類食品。(4)督促和組織師生加強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倡合理營養,不斷增強體質。六、突發事件監測和報告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內容包括:重大傳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學藥8、品中毒)、污染事故、免疫接種事故及嚴重異常反應、以及其它重大疑難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1、突發事件監測(1)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系統。學校建立考勤監測制度,教職員工因病請假,必須附醫院證明;學生因健康原因缺勤三天及三天以上者,各班主任應將情況上送校醫室,由校醫室進行登記匯總,并進行追蹤觀察,分析其發展趨勢,必要時采取進一步的措施。(2)重視信息的收集,校醫室要與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建立關系,收集本縣及周邊縣市的公共衛生事件的情報,密切關注其動態,以便及早做好預防工作。2、突發事件報告(1)學校建立自下而上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逐級報告制度,并確保監測和預警系統的正常運轉,及時發現潛在的隱患9、以及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突發事件期間,學校領導及校醫室實行小時值班制,并開通疫情監控聯系電話。醫務室為學校的法定報告單位,法定報告人:葉秋娟。其它教職工為義務報告人。(2)嚴格執行學校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程序。在傳染病暴發、流行期間,對疫情實行日報告制度和零報告制度。嚴格按程序逐級報告,確保信息暢通。出現集體性食物中毒、甲類傳染病病例、乙類傳染病暴發及其它突發衛生事件時,法定報告人及各有關部門應立即向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小組報告,并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在小時內向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同時向縣教育局和縣政府報告。(3)任何部門和個人都不得隱瞞、緩報、謊報突發事件。(4)建立突發事件舉報制度。任何10、部門和個人有權向學校報告突發事件隱患,有權向縣教育局舉報有關部門或有關責任人不履行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規定和職責的情況。七、突發事件的應急反應根據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浙江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與應急辦法和臺天縣學校突發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規定,將突發事件的等級分為一般突發事件、重大突發事件和特大突發事件。根據突發事件的不同級次分類,結合學校的特點,在必要時啟動相應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作出應急反應。以下分級標準根據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中的標準界定。(一)傳染病1、一般突發事件:所在地區發生屬于一般突發事件的疫情,啟動第三級應急響應。(1)啟動日報告和零報告制度,教育系統內各單位實行小11、時值班制度,加強系統內的疫情通報。(2)校突發衛生事件工作領導小組檢查、督促各部門各項防治措施,做好進入應急狀態的準備。(3)校內如無疫情發生,可保持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對大型集體活動要進行控制。(4)傳染病流行時加強對發熱病人的追蹤管理;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教室、圖書館、食堂等公共場所必須加強通風換氣,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對廁所、糞便、食堂及飲用水應加強消毒,并加強除“四害”工作。(5)嚴格執行出入校門管理制度。2、重大突發事件:所在地區發生屬于重大突發事件的疫情,啟動第二級應急響應。除對接觸者實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級疫情防控12、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采取以下措施:(1)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印發宣傳資料,在校園張貼宣傳標語和宣傳畫,提高師生員工的自我防護意識和防護能力,外出和進入公共場所要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2)對全體師生每日定時測量體溫,發現異常情況及時上報。(3)對重大傳染病的密切接觸者,學校要配合衛生部門做好隔離、醫學觀察和消毒工作。(4)加大進出校門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員進入校園。(5)學校根據情況,由校突發衛生事件工作領導小組及時向師生員工通報疫情防控工作的情況。3、特大突發事件:所在地區發生屬于特大突發事件的疫情,啟動第一級應急響應。在第三、二級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采取以下措施:(1)實行封閉式13、校園管理,住校生不得離開學校,嚴格控制外來人員進入校園。(2)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員的流動情況,教職工外出必須向各處、室、組負責人請假。外出學生和去過疫區的人員返校后,必須進行醫學觀察。對缺勤者要逐一登記,及時查明缺勤原因。發現異常者勸其及時就醫或在家醫學觀察,暫停上學或上班。(3)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動。學校不得組織師生參加各類大型集體活動,調整大型學術活動和會議的時間;學校不安排教師外出參加教研和學術活動;學生的社會實踐、社區服務等活動暫緩進行;暫停跨班組織的業余培訓和興趣小組活動。(4)對教室、實驗室、食堂、圖書館、廁所、會議室、體育館、辦公室、宿舍等場所,在使用期間每日進行消毒,通風換氣。(14、5)校突發衛生事件工作領導小組每日公布校園疫情防控工作情況。、校內疫情:校內若出現重大傳染病疫情,應在衛生部門的指導下,啟動相應的應急響應。同時根據實際情況,適時開展以下工作:(1)根據出現傳染病的種類和病人的活動范圍,相應調整教學方式。出現首例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可調整病例所在班級的教學方式,暫時避免集中上課;出現一例上述的臨床診斷病例或二例及以上的疑似病例,學校在報請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后,可對病例所在班級和相應班級或年級段實行停課;如出現二例及以上上述的臨床診斷病例及校內續發病例,可視情況擴大停課范圍。若需全校停課,須報縣政府批準。(2)采取停課措施的班級或年級段,應合15、理調整教學計劃、課程安排和教學形式,采用網上授課、電話咨詢與指導、學生自學等方式進行學習。做到教師輔導不停,學生自學不停。如學校停課放假,中層以上干部和教師要堅守崗位,加強與學生和家長的聯系。(3)尊重和滿足師生的知情權,主動、及時、準確地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對教職工和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消除不必要的恐懼心理和緊張情緒,維護校園穩定。(二)食物中毒及時掌握學生健康狀況,一旦發生校內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時,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工作領導小組應做好以下工作:1、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出售活動,并在第一時間報告縣衛生、教育和公安部門;2、立即將發病師生送往醫院,并協助醫療機構救治病人;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16、或者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設備和現場,待確認后交于衛生、公安部門處理;4、積極配合衛生、公安部門進行調查,并按其要求如實提供有關材料和樣品;5、落實衛生部門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并妥善處理善后事宜,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6、配合衛生部門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整改意見,杜絕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三)預防接種嚴重反應或事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發事件、速報告衛生部門、教育主管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請求派遣專業人員進校,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查明事件原因。、及時將受害師生送醫院接受救治。、盡快采取各項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態的發展。、總結經驗教訓,查漏補缺,杜絕隱患。17、必要時對事故和損害的責任人追究責任。八、保障措施1、組織機構保障學校成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工作小組,負責全校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全面工作;校醫室具體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日常預防與控制工作;班主任應積極配合校醫室做好預防和控制工作。2、人力資源保障學校按照要求配齊衛生院技術人員。衛生技術人員應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定期接受衛生部門組織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知識、技能的培訓和演練,熟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與控制知識,具有處理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3、財力和物資保障學校安排必要的經費,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治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資金保障和物資儲備,校醫室要常備一些消毒藥品。九、責任追究根據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浙江省中小學校學生人身安全事故預防與處理辦法以及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學校衛生安全工作的意見要求,學校要切實承擔起教育、管理和保護學生的責任。校長是校園安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對師生衛生安全、校園穩定工作負總責;分管校長負具體責任;具體責任人負直接責任。實行責任追究制,對所發生的各類事故特別是重特大事故,要進行嚴肅查處,堅持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過、責任人員未處理不放過、整改措施未落實不放過、有關人員未受教育不放過的“四不放過”原則,對于玩忽職守,疏于管理,造成學校衛生安全事故者,學校應視情節輕重,給有關責任人以相應處分,觸犯刑律的要追究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