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甲醛產品包裝自動生產線項目安全生產事故現場處置應急預案(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67253
2022-09-01
12頁
27.04KB
1、聚甲醛產品包裝自動生產線項目 應急預案編制單位: 編 制 人: 審 核 人: 一、應急預案的方針與原則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保護人員安全優先,保護環境優先”的方針,貫徹 “常備不懈、統一指揮、高效協調、持續改進”的原則。更好地適應法律和經濟活動的要求,保證各種應急資源處于良好的備戰狀態,指導應急行動按計劃有序地進行,防止因應急行動組織不力或現場求援工作的無序和混亂而延誤事故的應急求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幫助實現應急行動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體現應急救援的“應急精神”。二、工程概況本工程為聚甲醛產品自動包裝生產線項目,建筑高度9.80m(局部8.95/5.402、m),單跨跨度最大為27.8m,建筑面積1307.27m2。三、編制依據及要求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安全生產法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條例安全許可證條例四、應急響應組織機構1、公司搶險領導小組的組成組長:茍毅副組長:孔令波、符松濤成 員:王艦、夏章寅、李雪、梁小偉、王志中、向光明2、 應急組織與職責2.1工作職責組長負責了解和掌握事故現場情況,及時向上級匯報,在上級應急指揮機構到達前負責指揮和組織現場搶救。副組長負責協助組長開展應急搶救工作。各成員職責(1) 各工長負責組織開展現場搶救。安全員等負責維護現場秩序、保護事發現場。3、 應急處置3.1事故應急處置程序事故現場人員應立即報告本項目3、的安全部門負責人、項目部負責人及現場應急處置小組,項目部負責人及現場應急處置小組根據事故的大小和發展態勢在1小時內向公司安全部門、安監部門等報告,并同時啟動本項目部相應級別的應急預案。當事故超出本單位應急處置能力時,應向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及上級單位請求支援。五、現場危險性較大分項工程及施工現場易發生重大事故部位(一)、觸電事故現場處置方案:1、 事故特征1.1觸電事故類型:分為電擊事故和電傷事故。1.2觸電事故的危害程度:電流通過人體內部器官,會破壞人的心臟、肺部、神經系統等,使人出現痙攣、呼吸窒息、心室纖維性顫動、心跳聚停甚至死亡。電流通過體表時,會對若人體外部造成局部傷害,對人體外部組織或器4、官造成傷害,如電灼傷、金屬濺傷、電烙印。1.3事故征兆:由于施工用電不規范或者違章作業,可能導致觸電。觸電者有疼痛發麻,肌肉抽搐,嚴重的會引起強烈痙攣。觸電事故一般多發在每年空氣濕度較大的5、6、7三個月。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2.1脫離電源.2.1.1自救方法.1如果一旦觸電,附近又無人救援,此時務須鎮靜自救。在觸電后的最初幾秒內,人的意識并未完全喪失,觸電者可用另一只手抓住電線絕緣處,把電線拉出,擺脫觸電狀態。.2如果觸電時電線或電器固定在墻上,可用腳猛蹬墻壁,同時身體往后倒,借助身體重量甩開電源。低壓觸電事故脫離電源方法.1立即拉掉開關、拔出插銷,切斷電源。.2如電源開關距離太遠,用有絕緣5、柄的鉗子或用木柄的斧子斷開電源線。或者用木板等絕緣物插入觸電者身下,以隔斷流經人體的電流。.3當電線搭落在觸電者身上,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繩索、木板、木棍等絕緣物作為工具,拉開觸電者挑開電線使觸電者脫離危險。高壓觸電事故脫離電源方法.1立即通知有關部門停電。.2戴上絕緣手套,穿上絕緣鞋用相應電壓等級的絕緣工具拉開開關。.3拋擲一端可靠接地的裸金屬線使線路接地,迫使保護裝置動作,斷開電源。2.2當發現有人觸電后,現場有關人員立即向周圍人員呼救,采取相應搶救措施,同時向項目部負責人報告。如有人受傷,應撥打120向當地急救中心取得聯系,詳細說明事故地點、嚴重程度、聯系電話,并派人到路口接應。3事故6、報告基本內容:(1)事故發生單位名稱、地址、性質;(2)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3)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涉險的人數)。4、 注意事項4.1觸電事故發生后,必須不失時機的進行急救,動作迅速方法正確,使觸電者盡快脫離電源時救治觸電者的首要條件。4.2救護人不可直接用手或其他金屬及潮濕的構件作為救護工具,而必須使用適當的絕緣工具,救護人要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己觸電。4.3防止觸電者脫離電源后可能的摔傷,特別是當觸電者在高處的情況下,應考慮防摔傷措施。即使觸電者在平地,也要注意觸電者倒下的方向,注意防摔。4.4如事故發生在夜間,應迅速解決臨時照明,以利于搶救,并避免擴大事7、故。4.5人觸電后,會出現神經麻痹、呼吸中斷、心臟停止跳動等現象,外表上呈現昏迷不醒的“假死”狀態,不能馬上送到醫院時,應立即進行現場急救。方法是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臟擠壓法。4.6備齊必要的應急救援物資,如車輛、醫藥箱、擔架、氧氣袋、止血帶、通訊設備、照明器材等。4.7應保護好事故現場,等待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處理。(二)、機械傷害事故現場處置方案:1、 事故特征1.1機械傷害事故類型:在使用機械中,易發生撞傷、碰傷、絞傷、夾傷、打擊、切削等傷害。1.2機械傷害事故的危害程度:機械傷害會造成人員手指絞傷、皮膚裂傷、斷肢、骨折,嚴重的會使身體被卷入軋傷致死,或者部件、工件飛出,打擊致傷,甚至會造成8、死亡。1.3事故征兆及原因:設備存在安全隱患,經常帶病工作,設備發出異常聲音;安全防護裝置不健全或形同虛設;修理、檢查機械時,未斷電檢修,電源處未掛警示牌等;違章作業,隨便進入危險作業區;不熟悉操作規程,無證上崗,安全意識差等。2、應急處置21現場應急處置措施2.2.1當發現有人受傷后,應立即關閉運轉機械,現場有關人員立即向周圍人員呼救,同時向項目部負責人報告。2.2.2立即對傷者進行包扎、止血、止痛、消毒、固定等臨時措施,防止傷情惡化。2.2.3如有斷肢等情況,及時用干凈毛巾、手絹、布片包好,放在無裂紋的塑料袋或膠皮袋內,袋口扎緊,在口袋周圍放置冰塊、雪糕等降溫物品,不得在斷肢處涂酒精、碘酒9、及其他消毒液。同時應派人撥打120向當地急救中心取得聯系,詳細說明事故地點、嚴重程度、聯系電話,并派人到路口接應。斷肢隨傷員一起運送。2.2.4如受傷人員出現骨折、休克或昏迷狀況,應采取臨時包扎止血措施,進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擠壓,盡量努力搶救傷員。23.3事故報告基本內容:(1)事故發生單位名稱、地址、性質;(2)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3)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涉險的人數)。3、 注意事項4.1機械外傷一般直接損傷有時并不十分嚴重,但是由于傷后搶救處理不當,往往會加重損傷,造成不可挽回的嚴重后果。4.2重傷員運送應用擔架,腹部創傷及脊柱損傷者,應用臥位運送;胸部10、傷者一般取臥位,顱腦損傷者一般取仰臥偏頭或側臥位。4.3搶救失血者,應先進行止血;搶救休克者,應采取保暖措施,防止熱損耗。4.4備齊必要的應急救援物資,如車輛、醫藥箱、擔架、氧氣袋、止血帶、通訊設備等。4.5應保護好事故現場,等待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處理。(三)、物體打擊事故現場處置方案:1、事故特征1.1物體打擊事故類型:分在高空作業中,物體墜落傷人;人為拋擲雜物傷人;起重吊裝、拆裝、拆模時,物料掉落傷人;施工機具作業時引發物體飛出傷人、車輛運行過程中物體撒落傷人;張拉作業意外傷人等。1.2物體打擊事故的危害程度:由于作業人員違規作業、材料堆放不平衡、裝運物不規范等原因,墜落物或飛出物速度快,11、對作業人員造成砸傷,甚至威脅生命,事故發生往往突然。1.3事故征兆及原因:臨邊、洞口等無防護或防護不可靠,物料堆放不平穩;高處作業人員未使用工具袋,亂扔亂拋物料(工具);起重吊裝、拆卸等作業未設警戒線,人員進入危險區;設備、張拉作業防護不到位等。2、 應急處置2.1現場應急處置措施2.2.1發生物體打擊事故后,現場人員應當觀察是否還存在墜落物和飛出物,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救援過程中再次發生傷害。2.2.2應馬上組織人員搶救傷者,搬在壓在傷者身上的物體,同時應立即向項目部負責人報告。2.2.3傷者受到物體打擊,盡可能不要移動傷者,盡量當場施救。搶救的重點放在顱腦損傷、胸部骨折和出血上進行處理。2.12、2.4當有人受傷嚴重時,應派人撥打120向當地急救中心取得聯系,詳細說明事故地點、嚴重程度、聯系電話,并派人到路口接應。2.3事故報告基本內容:(1)事故發生單位名稱、地址、性質;(2)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3)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涉險的人數)。3、 注意事項3.1當發生物體打擊事故后,應優先對休克、骨折和出血傷進行處理,應先救命,后治傷。3.2重傷員運送應用擔架,腹部創傷及脊柱損傷者,應用臥位運送;胸部傷者一般取臥位,顱腦損傷者一般取仰臥偏頭或側臥位。3.3搶救失血者,應先進行止血;搶救休克者,應采取保暖措施,防止熱損耗;搶救脊椎受傷者,應將傷者平臥放在帆布擔13、架或硬板上,嚴禁只抬傷者的兩肩與兩腿或單肩背運。3.4備齊必要的應急救援物資,如車輛、醫藥箱、擔架、氧氣袋、止血帶、通訊設備等。3.5應保護好事故現場,等待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處理。(四)、高處墜落事故現場處置方案1、 事故特征1.1高處墜落事故類型:根據高處作業者工作時所處的部位不同,高處作業墜落事故可分為臨邊作業高處墜落事故、洞口作業高處墜落事故、攀登作業高處墜落事故、懸空作業高處墜落事故、操作平臺作業高處墜落事故、交叉作業高處墜落事故等。1.2高處墜落事故的危害程度:高處作業中易發生高處墜落事故,造成墜落人員身體摔傷,嚴重的可導致人員傷亡。1.3事故征兆及原因:洞口、臨邊等防護設施不齊全;14、腳手架搭設不規范、腳手板材質或鋪設不符合要求;起重吊裝、吊籃架、提升架等安裝不良、裝置失靈導致墜落或失穩;不具備高處作業資格(條件)的人員從事高處作業,作業人員未按規定配帶勞動防護用品或其存在缺陷等。2、應急處置2.1現場應急處置措施2.2.1發生高空墜落事故后,現場人員應當立即采取措施,切斷或隔離危險源,防止救援過程中發生次生災害。2.2.2應馬上組織人員搶救傷者,搬在壓在傷者身上的物體,應立即向項目部負責人報告。2.2.3現場人員應做好受傷人員的現場救護工作。如受傷人員出現骨折、休克或昏迷狀況,應采取臨時包扎止血措施,進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擠壓,盡量努力搶救傷員。2.2.4在傷員轉送之前必15、須進行急救處理,避免傷情擴大,途中作進一步檢查,進行病史采集,以發現一些隱蔽部位的傷情,做進一步處理,減輕患者傷情。轉送途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瞳孔、意識、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情況,有異常應及早做出相應的處理措施。2.2.5當有人受傷嚴重時,應派人撥打120向當地急救中心取得聯系,詳細說明事故地點、嚴重程度、聯系電話,并派人到路口接應。2.3事故報告基本內容:(1)事故發生單位名稱、地址、性質;(2)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3)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涉險的人數)。3、注意事項3.1當發生高處墜落事故后,應優先對呼吸道梗阻、休克、骨折和出血傷進行處理,應先救命,后治傷。16、3.2重傷員運送應用擔架,腹部創傷及脊柱損傷者,應用臥位運送;胸部傷者一般取臥位,顱腦損傷者一般取仰臥偏頭或側臥位。3.3搶救失血者,應先進行止血;搶救休克者,應采取保暖措施,防止熱損耗;搶救脊椎受傷者,應將傷者平臥放在帆布擔架或硬板上,嚴禁只抬傷者的兩肩與兩腿或單肩背運。3.4備齊必要的應急救援物資,如車輛、醫藥箱、擔架、氧氣袋、止血帶、通訊設備等。3.5應保護好事故現場,等待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處理。(五)、中暑事故現場處置方案:1、 事故特征1.1中暑類型:分先兆中暑、輕度中暑、重癥中暑1.2中暑的危害程度:中暑是一種威脅生命的急診病,若不給予及時的治療,可引起抽搐和死亡,永久性腦損害或腎17、臟衰竭。1.3事故征兆:中暑病人有發熱、乏力、皮膚灼熱、頭暈、惡心、嘔吐、胸悶、煩躁不安、脈搏細速、血壓下降,重癥病例可能有頭痛劇烈、痙攣、虛脫及昏厥等現象。 2、應急處置2.1現場應急處置措施2.2.1迅速將病人移至陰涼、通風處,墊高頭部,解開衣褲,以利于呼吸和散熱。適當給予清涼含鹽飲料。2.2.2先用服用人丹、十滴水、解暑片、藿香正氣丸或涂擦清涼油,也可用刮痧療法。2.2.3用冷水(冰水或水中加少量酒精)迅速敷擦全身,使皮膚發紅并加風扇降溫,頭部、頸側、腋下及腹股溝部放水袋或冰袋,頭部如能放置冰帽更好。同時用力按摩患者的四肢,以防止血液循環停滯。2.2.4中暑嚴重時,撥打120向當地急救中心取得聯系,詳細說明事故地點、嚴重程度、聯系電話,并派人到路口接應。2.3事故報告基本內容:(1)事故發生單位名稱、地址、性質;(2)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3)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涉險的人數)。3 、注意事項3.1發生中暑時,應盡快將中暑病人送醫院急救,以免引起休克及腎臟衰竭等并發癥。3.2中暑治療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搶救是否及時,如能及時發現及治療先兆中暑,完全可以防止中暑的發生及發展。3.3備齊必要的應急救援物資,如車輛、人丹、十滴水、解暑片、藿香正氣丸或涂清涼油等防中暑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