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事故專項應急救援預案(1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67353
2022-09-01
13頁
69.64KB
1、.xxx 公司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事故專項應急預案編制單位:xxx 公司1 1.事故風險分析1.1 危險化學品事故風險分析公司生產、經營過程中所涉及的危險化學品主要有液氯、工業溴、硫磺、氯化鋇、鹽酸、硫酸、液氨等,屬于首批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名錄的危險化學品為:液氯和液氨。各危險化學品風險分析如下:序號危險化學品名稱危險化學品類別可能引起的事故危險點源1 液氯2.3 類 有毒氣體火災、中毒2 工業溴8.1 類 酸性腐蝕品中毒、灼傷3 硫磺4.1 類 易燃固體火災、中毒4 氯化鋇6.1 類 毒害品中毒5 鹽酸8.1 類 酸性腐蝕品中毒、灼傷6 氫氧化鈉8.2 類 堿性腐蝕品腐蝕、灼傷7 硫酸8.2、1 類 酸性腐蝕品灼燙、中毒8 液氨2.3 類 有毒氣體中毒、火災、爆炸1.2 公司重大危險源分布情況依據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確定一車間為四級重大危險源,二車間、三車間均為三級重大危險源。涉及危險有害因素均為中毒窒息和火災爆炸,發生事故的災害模式為中毒擴散。各重大危險源情況如下:第 1 號目標:一車間危險單元、生產裝置、設施、場所名稱生產、使用或儲存危險化學品類別名稱、危險性分臨界量實際存在2 源基本情況類、說明(T)量(T)一車間2.3 有毒氣體液氯5 30 8.1 酸性腐蝕品溴素20 300 第 2 號目標:二車間危險源基本情況單元、生產裝置、設施、場所名稱生產、使用或儲存危險化學品3、類別名稱、危險性分類、說明臨界量(T)實際存在量(T)二車間2.3 有毒氣體液氯5 40 8.1 酸性腐蝕品溴素20 200 第 3 號目標:三車間危險源基本情況使用或儲存危險化學品單元、生產裝置、設施、場所名稱類別名稱、危險性分類、說明臨界量(T)實際存在量(T)三噸車間2.3 有毒氣體液氯5 20 依據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確定三車間為公司四級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一車間、二車間均為公司三級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上述重大危險源涉及危險有害因素為中毒窒息和火災爆炸,發生事故的災害模式為中毒擴散,發生事故時會造成廠區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但重大危險源設備設施1000m范圍內均無居民區等敏感4、區域,不會對周邊固有人員造成危害。主要設備設施均設置可燃氣體和有毒有害氣體泄露報警裝置、火災報警裝置等預警系統,配備相應應急救援物資、裝備,所在單位制定相應管理制度、操作規程和應急預案,并定期開展安全教育培訓和應3 急預案演練,進一步降低重大危險源的危險危害程度,預防和杜絕重大事故的發生。2.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2.1 應急管理機構2.1.1 應急管理機構組成公司設立危險化學品(含重大危險源)事故應急管理辦公室。主任:安保部部長;成員:總經辦、安保部、生產質量部、土地工程設備部、財務部、計企部、技術中心及人力部主要負責人。辦公地點設在安保部。2.1.2 應急管理辦公室職責a)負責公司危險化學品(5、含重大危險源)事故應急管理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公文、會議等內容宣貫、工作落實、情況匯總及綜合協調,督導二級單位應急日常管理相關工作。b)落實公司應急隊伍、物資、裝備、經費、技術等應急管理相關保障及事故預防、預警要求,合理安排值守人員,嚴格執行24 小時值班制度,保證通訊 24 小時暢通。c)建立健全和持續完善公司專項應急預案,并按規定上報備案。指導二級單位編制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4 d)組織實施公司危險化學品(含重大危險源)事故專項應急預案的評審、培訓、演練、修訂等工作。2.2 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公司成立危險化學品(含重大危險源)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以下簡稱“應急指揮部”),負責統一領導和6、指揮、協調全公司危險化學品(含重大危險源)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應急指揮部下設1 隊、5 個專業組。機構組成見下圖:2.2.1 應急指揮部組成總指揮:董事長、總經理;副總指揮:公司分管安全、環保、保衛、生產、設備、技術工作的領導,工會主席;搶險救援組醫療救護組后勤保障組善后處理組調查評估組二級單位應急救援隊應急指揮部5 成員:總經辦、安保部、生產質量部、土地工程設備部、技術中心、財務部、計企部、人力部、紀委、監察室、工會、宣傳部主要負責人,二級單位行政主要負責人。辦公室地點設在安保部(工作日)、總調度室(工作日夜間、節假日全天)。2.2.2 應急指揮部職責a)接受處置事件、事故報告相關信息,及時7、向應急救援總指揮、副總指揮、相關部室部門和上級主管部門報告、通報事故情況,組織啟動相應預案,跟蹤事件與事故發展勢態,必要時經總指揮同意后對外請求社會救援。b)指揮、協調應急救援工作,調集應急響應所需人力、物力和財力,協調處理事故、事件,組織應急指揮部成員及時趕赴現場,發布應急結束、恢復等指令,指導協助善后處置等工作。c)負責與上級相關部門的聯絡、協調,做好事故相關信息搜集、上報,配合政府部門做好事故信息的對外發布。d)監督、指導二級單位落實應急救援、應急處置方案、措施。e)組織協調完成應急救援工作相關任務。2.2.3 應急救援專業小組組成與職責a)搶險救援組組長:土地工程設備部部長;6 成員:8、生產質量部、安保部、技術中心、人力部,事故單位行政主要負責人及其分管生產、設備負責人。職責:組織指揮現場搶救人員和財產,疏散遇險人員;維持救援秩序,協調調集救援人員、設備、物資,制定救援技術方案、措施,保護事故現場;組織滅火、搶險后事故現場的洗消去污,泄漏物防化、防毒處理。為恢復生產作好準備。b)醫療救護組組成與職責組長:人力部部長;成員:安保部、財務部,事故單位分管安全生產、財務負責人。職責:熟悉危險物質對人體危害的特性及相應的醫療急救措施;根據傷者受傷癥狀,及時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對傷者進行急救,重傷員及時轉院搶救;及時上報傷亡情況,聯系醫療單位,引導救護車輛,護送受傷人員,向醫護人員介紹傷9、者受傷經過,提供醫療經費保障。c)后勤保障組組成與職責組長:總經辦主任;成員:安保部、計企部,事故單位分管生活負責人。職責:根據事故影響范圍,設置禁區,加強警戒,嚴禁無關人員進入禁區;維護廠區道路交通程序,指引搶救車輛行駛路線,引導外來救援力量進入事故現場;為應急指揮部人員趕赴現場提供車輛保障,接待上級領導和來訪人員,采購救援、保障物資,安排相關人員生活。7 d)善后處理組組成與職責組長:安保部部長;成員:總經辦、人力部、土地工程設備部、財務部、工會,事故單位分管安全生產負責人和工會主席。職責:負責滅火、搶險后事故現場的洗消去污,泄漏物防化、防毒處理。為恢復生產作好準備;保護事故現場及相關數據10、,等待事故調查人員取證;啟動工傷、財產保險理賠程序,做好受傷人員及其家屬安撫、善后工作,協助上級調查、處理事故。e)調查評估組組成與職責組長:安保部部長;成員:生產質量部、土地工程設備部、人力部、工會、財務部、紀委、監察室、技術中心,事故單位行政主要負責人和分管安全生產工作負責人。職責:評估事故對公司及相關單位造成的影響和應急救援預案、應急處置措施的合理有效性,核定事故損失和救援物資及處置經費使用情況,提出“四不放過”處理意見,提交調查評估報告。2.2.4 二級單位現場應急救援隊組成與職責隊長:單位行政主要負責人;隊員:單位分管安全、生產、設備、保衛負責人,值班、調度、相關專業管理人員,生產作11、業車間、班組負責人及崗位操作人員。職責:接到通知后,迅速集合隊伍奔赴現場,正確佩戴個人防護用具,8 迅速切斷事故源和排除現場的易燃易爆物質;根據指揮部下達的指令,迅速搶修設備、管道,控制事故以防擴大。查明有無中毒人員及操作者被困,及時使中毒者、被困者脫離危險區域;現場搶救人員,消險危險物品,利用現場消防裝置進行滅火;負責現場滅火過程的通訊聯絡,視火災情況及時向指揮部報告,請求外部力量救援;當應急指揮組織抵達現場后,報告事故發展態勢,依據應急搶險指示,協助搶救救援組進行搶險救援。3.處置程序3.1 事故報告事故發生后,發現人應在第一時間逐級或直接向單位主要負責人報告事故,相關負責人應在第一時間趕12、赴現場,組織搶救人員,采取相應措施防止事故蔓延擴大。事發單位初次報告應接報即報、書面報告不得超過半小時,報送內容要說明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經過、危害程度、發展趨勢、應急處理措施及需要上級幫助解決的問題等。公司應急指揮部接報后,及時向相關領導和上級主管部門報告情況,安保部會同相關部室確定應對方案,指導采取應急救援措施,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隱瞞、緩報、謊報事故。階段報告要求時報、日報,總結報告應在事故、事件處置結束后 3 日之內上報。事故基本報告程序如下:9 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時,應急救援人員可撥打以下電話向外求援:火警電話:119 急救電話:120 報警電話:110 濱海新區應急辦:當已經或13、可能發生超出公司救援能力范圍的事故時,經公司應急指揮部主要領導批準后,向政府主管部門和專業救援隊伍申請支援。并講明事故發生時間、地點、類型和涉及危化品的種類、數量、人員傷亡情況、已采取的應急措施、已造成及潛在的危害程度、可能受影響區域及應采取的措施建議等。3.2 事故分類分級按照 xxx 公司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預案(以下簡稱綜合應急預案)事故分類,公司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事故可分為以下級別:a)一級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事故:指滿足綜合應急預案一級生產安全事故(級)條件的危險化學品(含重大危險源)事故;b)二級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事故:指滿足綜合應急預案二級最初事故發現人班組長安全部門(值班調14、度)廠(場)長、經理公司應急指揮部應急指揮部成員車間主任友鄰單位上級有關部門10 生產安全事故(級)條件的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事故。3.3 響應分級a)級應急響應:發生一級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事故;b)級應急響應:發生二級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事故。3.4 響應程序3.4.1 級響應程序a)應急指揮部處理、核實、報告事故信息;b)應急指揮部成員和應急救援力量在指定地點集結;c)應急總指揮通報事故情況,進行應急動員,下達應急響應指令;d)開展應急救援,收集事故現場信息,采集危險化學品基本數據;e)根據事態發展和現場救援情況,及時通知、組織相關人員采取緊急避險措施,調整響應級別;f)組織、協調有關部15、門做好交通、通訊、氣象、物資、資金、環保等后續支援工作;g)必要時向上級請求支援,配合專業隊伍救援;h)及時向上級報告應急救援信息,配合政府主管部門公布事故信息;i)應急總指揮宣布應急結束。3.4.2 級響應程序a)事發單位啟動本單應急預案;11 b)根據事態發展和現場救援情況,及時調整響應級別,必要時申請啟動公司預案或請求專業力量救援。4.處置措施應急處置遵循科學、合理、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努力降低事故損失原則,現場處置方案由各二級單位根據事故類型、影響范圍制定、實施,啟動應急預案時采取的處置措施,由預案啟動單位組織實施。4.1 火災爆炸事故應急處置措施發生火災后,在場人員應立即報告,迅速16、切斷現場電源、氣源,利用現場滅火器材施救,利用電話、喊話的方式通知、組織緊急疏散。及時搶救傷員,清點脫險人數。采取轉移保護重要物資、防止火勢蔓延擴大等措施,遇火勢無法控制或現場施救人員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時應迅速組織現場人員撤離火場,撤離前應清點人數。滅火結束后應保護現場,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死灰復燃。4.2 易燃易爆氣體泄漏應急處置措施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封閉現場,嚴格限制人員、車輛出入。杜絕現場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佩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消防防護服。盡可能封堵泄漏源。用工業覆蓋層或吸附、吸收劑蓋住泄漏點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氣體進入。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噴撒霧狀水稀釋、溶解,構筑17、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廢水。如有可能,將漏出氣用排風機送至空曠地方或裝設適當噴頭燒掉。積極組織搶救傷員,將傷員送到指定醫院救治。12 4.3 有毒有害氣體泄漏應急處置措施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立即進行隔離,嚴格限制人員、車輛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噴撒霧狀水稀釋、溶解。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廢水。如有可能,用管道將泄漏物導至相應的化學溶液中洗消。也可以將漏氣(液氯)鋼瓶浸入石灰乳液中。積極組織搶救傷員,將傷員送到指定醫院救治。4.4 腐蝕性液體泄漏應急處置措施疏散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污染區,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正壓自給式呼吸器,穿化學防護服(完全隔離)。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在確保安全情況下堵漏。可以經化學藥品除消,最后收集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經稀釋的洗水放入廢水系統。積極組織搶救傷員,將傷員送到指定醫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