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溪水庫防汛搶險應急預案(1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67456
2022-09-01
17頁
60.04KB
1、后溪水庫防汛搶險應急預案1總則1.1編制目的編制后溪水庫防汛搶險應急預案(以下簡稱應急預案),是為了提高后溪水庫突發事件應對能力,切實做好防洪搶險調度和險情搶護工作,力保水庫工程安全,最大限度保障水庫下游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盡量減少損失。1.2編制依據本應急預案的編制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以及有關技術規范、規程,以及經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的2006年后溪水庫調度運用計劃。1.3工作原則本應急預案的工作原則是以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為首要目標,堅持行政首長負責制、統一指揮、統一調度、全力搶險、力保水庫工程安全的原則。1.4適用范圍2、后溪水庫遭遇的突發事件是指水庫工程因以下因素導致的重大險情:1、超標準洪水;2、水庫樞紐工程隱患;3、庫區地震災害;4、地質災害;5、上游大體積漂移物的撞擊事件;6、戰爭或恐怖事件;7、其它。本應急預案僅適用于后溪水庫。2工程概況2.1流域概況后溪水庫位于莆田市城廂區常太鎮山門村附近,壩址位置在涵江白沙鎮澳柄村,位于秋蘆溪第三大支流東泉溪流域的中下游,距莆田城區38km,大壩位置在東經11859、北緯2533。壩址以上主河道長15.68km,平均坡降25.25,水庫總庫容2490萬m3,集雨面積39.5km2,多年平均降雨量1660mm,多年平均徑流量3674萬m3,是以供水為主,結合灌溉、發3、電、防洪、漁業等綜合利用的多年調節中型水庫。2.2工程基本情況根據水利水電樞紐工程等級劃分及設計標準SDJ12-78、1990水規35號補充規定SDJ12-78,及防洪標準GB50201-94,后溪水庫樞紐為中型三等工程,主要建筑物為三級(大壩、引水隧洞、泄水建筑物),水電站等為四級建筑物。設計洪水為50年一遇,校核洪水為500年一遇,廠房設計洪水為20年一遇,校核洪水為100年一遇。本工程所在地震區域基本烈度為度,根據水工建筑物抗震設計規范SDJ10-78(試行)規定,在設計中已考慮抗震設防。水庫樞紐主要由攔河壩、泄洪建筑物、引水系統、電站廠房、開關站及灌溉渠系等建筑物組成。水庫大壩為漿砌石4、三心變厚雙曲拱壩,最大壩高49.70m,壩頂上游面弧長181.09m,壩頂寬度2.50m,壩底厚度11.8m,厚高比為0.237,壩頂高程229.70m(羅零,下同)。泄洪建筑物采用壩頂開敞式自由溢流,布置于壩中央。溢流堰頂高程225.0m,溢流凈寬410m,堰面曲線為WESI型實用堰,為挑流消能。設計洪水位下泄流量409.6m3/s。引水隧洞進口布置在壩址上游25m處的左岸山坡上,為岸塔式框架結構,進口底高程192.0m,啟閉平臺高程230.5m,進口設攔污柵、檢修閘門。壓力隧洞全長178m, 鋼筋混凝土襯砌后洞徑1.80m,設計最大過流量為2.74m3/s。壩后電站總裝機容量2400kw。5、(附:后溪水庫工程技術特性表見附錄A)水庫樞紐工程于1997年9月16日正式動工,2001年8月完工;壩后一級水電站2臺400kw機組于2001年6月12日投入運行。2003年7月17日通過竣工驗收,樞紐工程施工質量總評為優良等級。 2001年3月成立莆田市后溪水庫庫工程蓄水安全鑒定專家組和工作組,對后溪水庫工程建設項目進行逐項評價與安全鑒定,并于3月底完成匯編莆田市后溪水庫庫工程蓄水安全鑒定報告(詳見附件3)。工程存在的主要防洪安全問題后溪水庫建成后,可以直接攔蓄上游洪水并進行調節,但水庫下游河道被白沙鎮澳柄、澳東、東泉村三個行政村村民無規劃占地建設和淤積阻塞,其河道行洪能力下降,現最大安全6、泄洪流量僅為300m3/s。2.3水文后溪水庫位于秋蘆溪支流東泉溪流域中下游。東泉流流域總面積68.6km2,主河道長24.2km,平均坡降16.2;流域內后溪水庫上游有仙游縣游洋鎮興山、霞峰、魯頭三個行政村,城廂區常太鎮汀洋村,水庫下游有涵江區白沙鎮澳柄、澳東、東泉三個行政村??傆?個行政村,總人口約11200人,耕地面積約6000畝。流域內有小型攔蓄引水工程十多處,總庫容為60萬m3。本流域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溫暖濕潤,植被良好,流域內降雨主要由臺風雨和峰面雨形成。造成洪水的主要原因是暴雨,暴雨的形成有兩個時期,一是發生在5-6月份的降雨期,一是發生在7-9月份的臺風時期,造成洪水機會前者7、小于后者。流域內降水年內分配不均勻,多發生在5-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7%。后溪水庫所在流域設有水文自動測報系統裝置和人工輔助雨量觀測站,觀測項目包括雨量、水位等內容。水文自動測報系統共設置中心站1個,水位雨量站1個,雨量站2個,同時與莆田市木蘭溪洪水預警報中心聯網。由于水庫上游集雨面積較小,強降雨時全流域匯流時間僅3-4小時,所以僅采用降雨徑流方案進行預(估)報,作為防洪調度的參考。2.4工程安全監測后溪水庫壩基為侏羅系南園組流紋質凝灰熔巖,壩基防滲采取帷幕、固結灌漿后,只存在季節性的濕點,所以沒有壩基滲水壓力觀測;建庫后每年均對壩下游進行滲漏觀測。本水庫工程安全監測項目主要是:大壩水平位8、移、滲漏和水位,以及下游沖刷坑測量和巖坡穩定性檢查。建庫后至今缺垂直沉陷觀測。大壩位移觀測:共設4個測站(左右岸各設2個測站),大壩上游面設4個觀測點,大壩下游面設6個觀測點。水位測點只設1處,即在岸塔式框架結構進水口處。2.4.2水庫工程安全監測工作均正常運行,變值均在設計范圍之內,大壩運行正常,同時每年均組織相關工程技術人員及水利專家現場勘測和評價。2.5汛期調度運用計劃防洪調度.1原則、任務、要求:在確保大壩工程安全的前提下,爭取更大的經濟效益,在興利方面既有長計劃又有短安排,做到大洪不出險,大旱不缺水,少棄水、多興利,力保水庫下游三個行政村總人口5000多人的生命安全。非汛期在保證生活9、和工業供水的基礎上,為外度水庫補足水源,發揮整體效益。汛期利用水文自動測報系統及防洪調度系統準確預報水情、雨情,并結合多年實際運行情況,在確保大壩安全的前提下多蓄水,充分發揮水庫的作用,提高綜合利用效率。.2主要運用指標:水庫總庫容2490萬m3,相應高程229.70m;水庫正常蓄水位225.0m,相應庫容2050萬m3;50年一遇設計洪水位227.90m,相應庫容2361.98萬m3;5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228.95m,相應庫容2482.78萬m3;死水位192.0m,相應庫容56萬m3。.3汛限水位的確定經莆市水利200675號文件關于古洋等九座水庫2006年汛期限制水位的批復的批復精神10、,后溪水庫按正常蓄水位225.0m控制運行。.4防洪調度方法根據泄洪消能復核計算,各種頻率下泄流量與下游相應水位見如下表。洪水頻率項 目P=0.2%P=2%P=5%P=50%正常蓄水位(m)225.0堰頂高程(m)225.0洪峰流量(m3/s)852559429114最大下泄流量(m3/s)650.4409.6317.268上游水位(m)228.95227.90227.45225.88下游水位(m)184.52183.62183.20181.45 (1)在正常情況下,后溪水庫管理處應根據水庫上游降雨量和來水情況,至少提前4小時向秋蘆溪水電管理處防汛處抗旱指揮所報告汛息;再由秋蘆溪水電管理處至少11、提前2小時將汛息上報市防汛辦并通知下游有關的區防汛辦。各區防汛辦應及時通知轄區內有關鄉鎮、街道、村和群眾,及時做好防洪或轉移工作。(2)在緊急情況下,要充分利用水文遙測系統監測流域水雨情,后溪水庫管理處應及時報告,秋蘆溪水電管理處盡量提前上報市防汛辦并通知下游有關區、鄉鎮、街道、村和群眾。興利運用計劃1、在確保水庫工程安全的前提下,盡量多蓄水,發揮工程效益,不斷補足外度水庫水量,以滿足莆田市涵江區居民生活用水及工農業生產用水的需要。2、汛期蓄水位以汛限水位為依據,并按照防洪調度的要求,適時提前騰空庫容來攔蓄上游的洪量,減少對下游的排澇威脅。2.6歷史災害及搶險情況建庫前后,受2006年7月1612、日第4號臺風“碧利斯”影響最大,水庫流域內普降大到特大暴雨,三天最大雨量360.4mm,最大入庫洪峰流量為162.13m3/s,水位達歷史最高226.39m(即最大溢洪水深1.39m)。流域內十多處山體滑坡,環庫公路沖毀6km(涵洞8座);壩下游沖刷坑三個,岸坡部分滑坡,直接經濟損失達200萬元。 搶險(護)情況:壩下游沖刷坑的回填已上報,明年汛期前完成;進壩公路、環庫公路及山體滑坡已修復。3突發事件危害性分析3.1重大工程險情分析分析后溪水庫實際情況,可能導致水庫工程出現重大險情的主要因素有:(1)超標準洪水;(2)水庫樞紐工程隱患;(3)地震災害;(4)戰爭或恐怖事件。(1)超標準洪水可能13、發生在大壩壩頂任一部位。(2)水庫樞紐工程可能發生在壩肩繞壩滲漏處。(3)地震災害可能發生在壩體主拉應力集中的190191m高程段。3.2大壩潰決分析經2001年3月大壩蓄水安全鑒定,確定本工程屬中型等工程,主要建筑物即大壩系統、引水系統為3級,次要建筑物為4級。大壩引水系統防洪標準按50年一遇洪水設計,500年一遇洪水校核。后溪水庫大壩為漿砌石三心變厚雙曲拱壩,且運行5年來已經受4次洪水的考驗,均能正常運行,所以一般不會出現超標準洪水漫頂潰決的情況。大壩失事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水庫調度管理失當或出現大于抗震烈度的地震。失事形式可能主要是壩體主拉應力集中段(190191m高程)決裂。3.3影響范14、圍內有關情況如發生最嚴重的大壩潰決,那么將對下游三個行政村造成毀滅性損失。影響范圍主要涉及白沙鎮澳柄、澳東、東泉村三個行政村總人口近5000人等。影響范圍的工程防洪標準,應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執行;目前下游河道按20年一遇洪水設防能滿足現狀要求。4險情監測與報告4.1險情監測和巡查水庫工程險情監測的內容為雨量、水位、大壩水平位移、壩基及下游面滲漏、下游沖刷坑測量和岸坡穩定性檢查、壓力隧洞岸坡及出口裂縫滲漏檢查;巡查的部位為樞紐三大建筑物,主要以大壩為主;監測的方式以人工監測為主;發生重大險情時,監測的頻次應是不間斷的。水庫工程險情監測、巡查人員由秋蘆溪水電管理處防汛抗旱指揮所下設的技術保障組技術人15、員組成。險情監測巡查的結果立即上報莆田市防汛抗旱指揮部。4.2險情上報與通報險情上報、通報的內容即為經技術人員整編分析后的監測、巡查的內容;充分利用有線電話、無線電話、廣播車輛等通訊和交通工具有層次、分機密檔次,上報上級部門,并通報相關單位或下游群眾。5險情搶護5.1搶險調度根據水庫發生的險情或預測趨勢:(1)當庫水位在汛限水位225.0m及以上時,立即由后溪水庫上報秋蘆溪水電管理處;當遇到臺風、暴雨、洪水及水位驟然升降或持續高水位時,由莆田市秋蘆溪水電管理處向所在地白沙鎮政府報告,并作出搶護或安全轉移決策。(2)當水庫遭遇潰決時,盡最大能力地通知白沙鎮人民政府及下游三個行政村,盡量做到少損失16、。根據已制定的后溪水庫防洪預案中的相關操作規程和規定,后溪水庫的調度權為秋蘆溪水電管理處防汛抗旱指揮所。5.2搶險措施(1)秋蘆溪水電管理處防汛抗旱指揮所各成員立即進入崗位,并開始行使規定的職責。(2)按防洪度汛的要求,對水庫水位超過汛限水位的情況按規定時程及程序上報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并通報有關單位。(3)檢查供電系統、通訊系位和水利設施的緊急防護措施落實情況。(4)檢查搶險救災用的物資準備情況,并迅速調至大壩使用。(5)落實大壩安全巡查制度:1、巡查責任由水庫管理單位負責人擔負主要負責人,水庫管理人員為巡查工作的直接責任人。2、巡查組織由管理單位負責人負責,人員不少于3人,出現緊急情況時,人17、員根據需要確定,必需時發動群眾群防群治。3、巡查制度在執行上,除按日常巡查、年度巡查外,當遇到臺風、暴雨、洪水及水位驟然升降或持續高水位時,需組織特別巡查,且重點部位進行連續巡視和記錄。4、巡查報告要在認真記錄巡查內容、時間、人員及發現問題前提下,及時反饋給巡查責任人,并對巡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向秋蘆溪水電管理處防汛抗旱指揮所報告。5.3應急轉移啟動已制定的緊急狀態時后溪水庫下游群眾轉移預案(以下簡稱轉移預案)。按照轉移預案中所規定的,各部門、各單位要明確責任,嚴格執行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調度,組織群眾有序轉移至安全地帶。公安、交通部門負責警戒及秩序維持和交通管制。當水庫出現緊急狀態時,由秋蘆溪水電18、管理處上報市防汛辦,并通報白沙鎮政府,由鎮政府主持發布轉移警報信息,同時送達下游3個行政村。轉移組織由白沙鎮政府負責,具體負責部門是鎮武裝部門和鎮政府包村負責人,并按轉移預案的安全路線實施轉移。轉移預案實施后,其負責安全警戒的責任部門是鎮派出所和鎮武裝部。6應急保障6.1組織保障后溪水庫防汛抗旱指揮長為莆田市水利局包庫領導,副指揮長為涵江區白沙鎮分管領導,常務副指揮由秋蘆溪水電管理處分管領導擔任,成員單位為:涵江區防汛辦、白沙鎮防汛辦及三個行政村(澳柄、澳東、東泉村)、后溪水庫管理處等組成。水庫應急搶險專項組由秋蘆溪水電管理處防汛抗旱指揮所下設的技術保障組技術人員組成,必要時報上級主管部門請求19、派技術人員指導。6.2隊伍保障搶險隊伍人員組成及聯系方式見莆田市秋蘆溪水電管理處防汛搶險隊伍花名冊(已制定)。6.3物資保障搶險物資及聯系運送方式詳見莆田市秋蘆溪水電管理處防汛搶險物資清單(已制定)。6.4通信保障緊急情況下,水情、險情信息的應急傳送方式有水文自動測報、人工監測、有線電話、無線網絡等多種傳遞相結合。搶險指揮的通信方式主要有:有線電話、手機等方式。6.5其它保障交通、衛生、飲食、安全等由秋蘆溪水電管理處防汛抗旱指揮所下屬股室各司其職,全力以赴搶險救災的后勤保障工作。宣傳報道的方式有電視、有線廣播、無線廣播、報紙、網絡視頻等,發布權限為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授權的宣傳機構。7應急預案啟動20、與結束7.1啟動與結束條件當水庫運行達到危險險情,將產生威脅大壩安全和下游人民的生命財產時,立即啟動并實施應急預案;當確定大壩安全,且預測上游再無較大來水,對下游不再構成重大威脅時,可結束應急預案。7.2決策機構與程序啟動和結束應急預案的決策機構是秋蘆溪水電管理處防汛抗旱指揮所,由其通知有關部門、單位,并上報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備案。8附件8.1附圖1、莆田縣后溪水庫總體布置圖。2、雙曲拱壩平面圖。3、雙曲拱壩剖面圖。4、(1)水庫水位庫容面積關系曲線圖; (2)水庫下游水位流量關系曲線圖。8.2附表1、水庫工程技術特性表(附錄A)。2、水庫險情及搶險情況報告表(附錄B)。8.3大壩安全鑒定報告書21、莆田縣后溪水庫工程蓄水安全鑒定報告附錄A 后溪水庫工程技術特性表 高程系統:羅零水庫名稱后溪水庫主壩壩型漿砌石三心變厚雙曲拱壩建設地點白沙鎮澳柄村壩頂高程(m)229.70所在河流萩蘆溪支流東泉溪最大壩高(m)49.70流域面積(km2)39.5壩頂長度(m)181.09管理單位名稱莆田市后溪水庫管理處壩頂寬度(m)2.50主管單位名稱莆田市萩蘆溪水電管理處壩基地質侏羅系南園群流紋質凝灰熔巖、凝灰巖等竣工日期2001.8壩基防滲措施帷幕、固結灌漿工程等別三級防浪墻頂高程(m)地震基本烈度/抗震設計烈度/副壩壩型多年平均降水量1660mm壩頂高程(m)設計洪水標準(%)2壩頂長度(m)洪峰流量(22、m3/s)559壩頂寬度(m)3日洪量(m3)31686萬正常溢洪道型式壩頂開敞式自由溢流校核洪水標準(%)0.2堰頂高程(m)225.00洪峰流量(m3/s)852堰頂凈寬(m)4103日洪量(m3)32480萬閘門型式水庫特性水庫調節特性多年調節閘門尺寸校核洪水位(m)228.95最大泄量(m3/s)650.4設計洪水位(m)227.90消能型式鼻坎挑流消能正常蓄水位(m)225.00啟閉設備汛限水位(m)225.00非常溢洪道型式死水位(m)192.0堰頂高程(m)總庫容(m3)2490萬堰頂凈寬(m)調洪庫容(m3)440萬最大泄量(m3/s)興利庫容(m3)1994萬消能型式死庫容(m3)56萬其它泄洪設施壓力隧洞出口閘閥800排水,流量1.37m3/s工程運行歷史最高庫水位(m)及發生日期226.392006.7.16歷史最大入庫流量(m3/s)及發生日 期162.132006.7.16備注歷史最大出庫流量(m3/s)及發生日 期159.132006.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