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起重機械事故應急救援預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67681
2022-09-01
10頁
41KB
1、建筑施工起重機械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工程概況 (各項目根據工地情況編寫)二、編制目的及適用范圍(一)編制目的為確保項目部建筑施工起重機械應急救援工作的高效、有序、有效的進行,最大限度地減輕事故災害,保障工人生命和財產的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案例、廣東省安全生產條例及建設部、省、市的相關安全生產管理法規和規章的規定,結合項目部建筑起重機械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實際情況,制定本應急救援預案。(二)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本項目部起重機械安全及生產事故。當發生建筑起重機械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時,項目部建筑起重機械應急救援預案啟動。各2、有關部門應立即處于應急狀態,在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下,根據對危險目標潛在的危險的評估,按應急方案處理和控制事故。三、建筑施工起重機械事故應急救援機構及工作程序(一)應急救援小組成員組 長: (各項目自定)副組長:(各項目自定)小組成員:(各項目自定)(二)應急救援聯絡電話現場辦公室:(個項目自定)急救中心:120火警中心:119報警中心:110 (項目所在地醫院名稱、地址、電話)(三)應急救援機構的職責1、組長、副組長職責組織編制施工項目應急救援預案;監督、指導施工項目應急救援預案的實施;當發生突發事件時,指揮應急救援小組對突發事件作出正確反應,實施有效的救援行動,并按規定及時上報有3、關部門。2、發生事故后應急救援小組工作職責(1)當事故發生時,從業人員要立即向現場管理人員報告事故情況,管理人員立即報告救援小組組長,救援小組組長立即按規定上報有關部門。(2)救援小組組長應根據事故的嚴重程度,是否要求公司及上級應急救援機構幫助,組織應急救援小組成員與項目部員工進行事故應急救援、搶險工作,并積極配合、協助事故的處理調查工作。(3)應急救援小組組長指揮落實對受傷人員的搶救,安排無關人員撤離到安全地帶,指定專人維持秩序。指定專人保護事故現場。(4)現場的安全防護救護組人員根據事故基本情況,立即帶備急救藥箱和擔架(藥箱內配足急救藥品)前往現場搶救受傷人員。(6)應急救援小組組長指揮對4、危險設施的應急處理。(7)應急救援小組組長負責將對事故情況向公司及有關部門書面報告。(8)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根據出事現場實際情況,組織有關部門進入應急救援工作程序,實施應急救援搶險措施和其他安全保障事項。(四)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程序工作程序如下:發現事故上報項目部應急救援小組組織救援上報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公司與項目部共同部署,全面進行應急救援工作1、項目部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程序。項目部若發生起重機械事故時,應按規定立即如實報告有關單位和公司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全方位的救援、搶險和處理,切實排除險情和搶救人員、財產,防止事故的蔓延、擴大。5、2、項目部員工應急救援工作程序項目部全體員工有責任和義務投入事故應急救援、搶險工作中去,并積極配合、協助事故的處理調查工作。(1)迅速搶救傷員并保護事故現場事故發生后,現場人員不要驚慌失策,要有組織、有指揮,首先搶救傷員和排除險情,了解事故發生過程,防止事故蔓延擴大。同時為了事故調查分析需要,要保護好事故現場。因搶救傷員和排險而必須移動現場物件時,要做出標記,盡可能保持事故結束時的原來狀態。清理事故現場應在調查組確認無可取證,并充分記錄后方可進行。不得借口恢復生產,擅自清理現場,造成掩蓋真相。(2)組織調查組在接到事故報告后的單位領導人,應立即趕赴現場幫助組織搶救,并迅速組織調查組展開調查。與6、發生事故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人員不得參加調查組。(3)現場勘察事故發生后,調查組必須要到現場進行勘查。現場對現場的勘查必須及時、全面、細致客觀。必須做好筆錄,并進行現場拍照及現場繪。(4)分析事故原因、確定事故性質通過充分的調查查明事故經過,弄清造成事故的各種因素,包括人、物、生產管理和技術等方面的問題,經過認真、客觀、全面、準確地分析,確定事故的性質和責任。事故分析步驟,首先整理和仔細閱讀調查材料,對受傷部位、受傷性質、起因物、致害物、傷害方式、不安全狀態、不安全行為等七項內容進行分析,確定直接原因、間接原因和事故責任者。分析事故原因時,應根據調查所確認的事實,從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間接原因7、,通過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的分析,確定事故中的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再根據其在事故發生過程中的作用,確定主要責任者。(5)分清責任,嚴肅處理根據事故的分析的原因,制定措施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生。同時,根據事故后果和事故責任者應負的責任提出處理意見。輕傷事故也可參照上述要求執行。對于重大未遂事故不可掉以輕心,也應嚴肅認真按上述要求,查明原因,分清責任,嚴肅處理。(6)寫出調查報告調查組應著重把事故發生的經過、原因、責任分析和處理意見以及本次事故的教訓和改進工作的建議寫成文字報告,經調查組全體人員簽字后報批。(7)事故的審批和結案事故調查處理結論報出后,須經有關機關審批方能結案。傷亡事故處理工作應在38、0日內結案,特殊情況延期不得超過30日。關于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根據其情節輕重和損失大小,按照是主要責任、重要責任、一般責任,還是領導責任等,都要分清并予以應得的處分。對事故調查處理的文件、圖紙、照片、資料等長期完整的保存起來,并作研究改進措施,進行安全教育,以最終達到減少或消滅事故的目的。四、建筑施工起重機械事故應急救援器材、設備(一)現場應急救援器材1、現場應急救援器材清單:絕緣手套、安全救援帶、藥箱、紗布、棉花、三角巾、毛巾、帶狀布條、帆布擔架、液壓千斤頂、金屬切割機、風焊設備。2、存放地點:工地現場3、使用與保管要求:現場應急救援器材為應急救援使用工具。(二)應備藥品1、應備藥品清單品9、名適應癥品名適應癥創可貼小創傷出血紫藥水消毒防腐萬花油燒燙傷京萬紅軟膏燒燙傷碘酊(2%)局部消毒酒精(70%)局部消毒紅藥水清毒止血清涼油驅暑醒腦棉墊、崩帶外傷出血止血膠帶外傷出血2、存放地點:工地辦公室3、使用與保管要求:(1)所有的藥品必須有出品合格證,并在有效期內使用;過期的藥品必須更換。(2)藥品的貯藏必須放置于陰涼處、防潮且滿足藥品有關貯藏規定。(3)所有的藥品必須由現場的醫護人員專人保管。(三)最近醫院的地點及聯系電話名 稱地 址聯系電話(各項目自定)(各項目自定)五、建筑施工起重機械突發事故預防措施及應急救援措施(一)起重機械傷害事故預防措施1、起重機械(1)起重吊裝工作屬專業性10、強、危險性大的工作,其工作應由有建設主管部門認證的專業隊伍進行.并應根據現場作業條件制訂科學、詳細、可行的裝、拆施工方案,經公司機電設備部及安全管理部審核,總工批準。工作時應由有經驗的人員擔任指揮。(2)起重機經建設主管有關部門檢驗,取得準用證后才能使用。并按要求定期年檢。(3)起重機械按施工方案要求選型,運到現場重新組裝后,應進行試運轉試驗和驗收,確認符合要求。(4)確保安全裝置包括超高限位器、力矩限制器、起重量限載裝置、旋轉限位器及吊鉤保險裝置符合要求。其它安全裝置應按該機說明書的規定進行。2、鋼絲繩(1)起重與吊裝使用的鋼絲繩,其結構形式、規格及強度應符合該型起重與吊裝使用說明書要求。要11、有廠家生產許可證、產品合格數據,并需經第三方有相應檢測資質部門檢測合格后才能使用。(2)鋼絲繩斷絲數在一個節距中超過10%、鋼絲繩銹蝕或表面磨損達7%以及有死彎、結構變形、繩芯擠出等情況時,應報廢停止使用。斷絲或磨損小于報廢標準的應按比例折減承載能力。鋼絲繩應按用途確認安全系數,用于滑車時,機械驅動K=56;作吊索,無彎曲時K=67;作捆綁吊索時,K=810。3、吊點(1)根據重物的外形、重心及工藝要求選擇吊點。(2)當采用幾個吊點起吊時,應使各吊點的合力作用點,在重物重心的位置之上。必須計算每根吊索的長度,使重物在吊裝過程中始終保持穩定位置。起吊散料應裝箱或裝籠。4、作業人員(1)起重機司機12、屬特種作業人員,應經正式培訓考核合格,并持有有效特種作業的操作證書。(2)起重機的信號指揮人員應經正式培訓考核合格,并持有有效特種作業操作證書。其信號應符合國家標準GB5052-85起重吊運指揮信號的規定。(3)起重作業人員包括起重工、電焊工等均屬特種作業人員,必須經有關部門培訓考核合格,并持有有效特種作業操作證書可操作。5、起重作業(1)作業前必須對相關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作業過程中有專人統一指揮,作業人員必須了解施工現場及吊裝部位,嚴格執行施工方案。(2)作業人員進入施工現場時必須遵守現場的有關安全規定。起重作業前,要根據施工方案要求劃定危險作業區域,設置醒目的標志。設專人監護,防止無關13、人員進入。(3)司機必須熟知該機(車)起吊高度及幅度情況下的實際起吊重量,并清楚機(車)中各裝置正確使用,遵守操作規程和“十不吊”原則。嚴禁違章指揮,違章操作。(4)起重機械設備不得靠近架空輸電線路作業,起重機械設備及其起吊物的任何部位與架空輸電導線的安全距離應滿足規范要求。在露天有六級及以上大風、大雨、大霧等惡劣天氣時,應停止起重吊裝作業。大雨過后作業前,應先試吊,確認制動器靈敏可靠后方可進行作業。(5)起重吊裝于高處作業時,應按規定應有安全措施防止高處墜落。吊裝作業人員在高空移動和作業時,必須系牢安全帶。作業人員上下應有專用爬梯或斜道,不允許攀爬腳手架或建筑物上下。6、起重機械必須按產品有14、關規定進行維修、保養,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及存放,并做好設備的運行、維修記錄。7、起重設備不能有滲油、漏油等污染環境的現象。(二)起重機械傷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1、當事故發生后現場有關人員應立即報告現場負責人及事故應急救援組組長,由救援組長指揮對傷員立即組織搶救,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和保護現場。2、按照有關規定,立即報告企業安全管理部門和本企業安全生產負責人,并酌情決定是否請求上級救援。3、當發生起重機械設備事故造成人員被壓,迅速利用現場適用的起重設備、液壓設備、切割機等將被壓的人員救離現場進行搶救。在判明情況的前提下,先搶救危重傷員,后護理一般傷員。先處理危及生命的嚴重損傷,后處理一般損傷。根15、據不同的部位采取不同的現場急救方法:(1)嚴重創傷傷員:保持呼吸道通暢:發現窒息者,應及時解除其呼吸道梗阻和呼吸機能障礙。解開傷員衣領,清除傷員口、鼻、咽、喉部的異物。對心跳、呼吸停止的傷員應盡快進行心肺復蘇。有效止血:大出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必須立即有效止血。可根據不同傷情應用指壓法、加壓包扎、填塞或止血帶等方法止血。包扎傷口:傷口予以包扎,可以避免在運送途中傷口暴露,增加感染機會。包扎物品用急救包內的滅菌紗布或清潔的毛巾。固定:對骨折、關節傷、肢體擠壓傷,大塊軟組織傷,都要進行固定。固定范圍要包括上、下兩個關節,以免在運送途中骨折斷端移動,造成繼發性神經、血管損傷。預防感染、幫傷16、者止痛,記錄傷情。迅速轉往醫院。(2)創傷傷口現場的一般處理:清潔傷口:清洗傷口周圍皮膚,剪除毛發,除去油脂、污垢。然后以無菌生理鹽水沖洗傷口,取出表淺的異物及血凝塊,無菌紗布覆蓋傷口。消毒:用碘酒、酒精或碘伏等消毒劑消毒傷口周圍皮膚,用雙氧水(3%過氧化氫),0.1%新潔爾滅、生理鹽水沖洗傷口,無菌紗布覆蓋傷口。當起重事故同時造成有人觸電,首先要盡快使觸電者脫離電源,并按觸電事故救援程序進行施救。根據事故情況確定危險區域,設置警示標志,并設專人監護。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利用現場適用設備對發生事故的起重設備采取相應的措施,制止事故的發展和擴大。六、建筑施工起重機械事故現場處理與事后生產恢復工程17、項目安全負責人接到突發事故情況后,認真保護事故現場:1、因搶救受傷(害)人員,以及疏導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某些物體時,必須做好現場標記、拍照、錄像或繪制現場簡圖,并寫出書面記錄,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等。2、利用一切可行的通訊工具按規定時間內將事故情況進行層級上報。3、應積極妥善做好各項善后工作及恢復生產工作。4、協助事故調查組開展事故調查工作,清理事故現場應在調查組確認的情況下進行,并充分記錄后才能進行;不得借口以恢復生產為名清理現場造成掩蓋真相。5、項目安全負責人負責對事故發生全過程向公司及有關部門作書面匯報。6、當出現重大事故時,由公司生產經營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組織全公司屬下18、各單位召開現場會議。七、建筑施工起重機械事故應急救援演練為提高應急救援素質,做好起重機械安全工作,防止起重機械事故發生,項目部將在近期舉行一次起重機械事故應急救援演練。演練由項目部主持,人員由項目部應急救援小組成員率領部分組長及工人參加。根據本工程實際情況,制定應急救援演練計劃,進行應急救援演練。根據演練和事故發生后暴露的救援方面的問題,應及時上報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修改應急程序。八、起重機械事故應急預案演練實施方案(一)目的意義為切實做好職業健康安全工作,增強公司抵御突發事故的能力,真正做到工作責任制落實、應急措施全面有效、人員搶險救災協調得力、災情及時上報,以達到最大限度地減輕事故的傷害19、損失和影響的目的,充分保障作業人員生命安全,根據相關文件精神及公司安全應急機制要求,特舉辦本次塔吊事故應急預案演練。(二)演練時間、地點及參加人員1、演練時間:(各項目自定)2、演練地點:項目施工場地現場3、參加人員:公司安全管理部經理、副經理、項目經理、項目副經理、技術負責人、(主辦)施工員 人、安全員 人、文施綜治員、塔吊司機、指揮、電工班長、工人若干名(三)演練活動內容及設備準備此次演練活動地點在工程施工現場,模擬起吊電線發生掛鉤鋼絲繩脫落,塔吊起吊事故演練開始,參與演練相關人員各就各位,啟動塔吊應急救援預案。活動前物資準備:鋼絲繩、電線、擔架、急救藥箱等。(四)演練活動程序1、清理出20、一塊空地,將鋼絲繩捆綁電線,并將鋼絲繩掛鉤。2、塔吊起吊,忽然鋼絲繩由掛鉤脫落,砸到一名工人,附近指揮發現這名工人,當即發出喊叫(救人)。3、附近安全員立即按照緊急預案的程序,向主辦施工員匯報,與其他人一起搬開壓在工人身上的電線,并保護現場。4、主辦施工員迅速向現場內其他部位施工發出報警信號,向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報告,并組織人員救人。5、其他應急專業組人員獲得報警信號后,立即參加援救; 6、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接到報警后,立即趕赴事故現場,并委派項目部值班員臨時負責事故現場的指揮工作。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立即向上級安全領導機構報告,并接受了上級安全領導機構的指令。7、事故現場同時開展對受傷人員的緊急救護工作。對受傷人員,采取包扎等方法進行緊急搶救,通過緊急救護受傷人員脫離了危險。對其他受“碰、砸傷”等人員進行包扎并模擬向“120”急救中心求援,將受傷人員護送急救中心進行治療。8、救人后開展保護事故現場、及清點工作。9、隨后,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作好事故現場員工的住宿等安撫工作,安排恢復工程項目的正常施工秩序。10、維持秩序、保護事故現場、做好當事人周圍人員的問訊記錄,并保持與當地公安部門的溝通。配合上級安全領導機構及政府安全監督管理部門作好事故調查及處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