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應急監測方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67730
2022-09-01
10頁
29.50KB
1、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應急監測方案1 監測目的早發現、早報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及時、有效地采取防控措施,預防可能出現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傳播和蔓延。2監測啟動條件相關地區若發生以下情況之一,應立即啟動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應急監測工作。2.1由省級農業部門確認發生動物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2.2毗鄰接壤國家或地區發生動物高致病性禽流感或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2.3出現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包括醫學觀察病例、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確診病例)。3監測范圍的確定3.1發生動物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在當地農業部門劃定的動物疫區范圍所涉及的縣(市、區)開展應急監測工作。若某縣(市、區)的2、動物疫情發生在邊界鄉鎮,則在與其邊境相鄰的其它縣(市、區)開展應急監測工作。毗鄰接壤國家在邊境地區發生動物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或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在與其邊境相鄰的縣(市、區)開展應急監測工作。3.2出現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發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的縣(市、區)啟動應急監測。若發現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為輸入病例,則病例的原發縣(市、區)應同時啟動應急監測。發生實驗室污染引起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則病例所在實驗室及縣(市、區)應同時啟動應急監測。4 監測對象 監測范圍內的發熱(體溫38)伴流感樣癥狀病例及密切接觸者。5 監測時限5.1 發生動物疫情的地區,應急監測開始于農3、業部門發現疫情之日;止于農業部門解除封鎖后7天。5.2 沒有動物疫情,但出現人間病例時,應急監測始于衛生部門發現疫情之日,止于該病例的最后一例密切接觸者的醫學觀察期的結束之日。6 監測方法6.1病例的發現被動監測 在應急監測期間,監測縣(市、區)內的各級醫療機構對前來就診的發熱伴流感樣癥狀的病例進行登記和報告。 主動監測(1)監測縣(市、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上報的發熱伴流感樣病例進行追蹤和排查,每日將進展情況逐級上報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衛生部(見表2)。(2)監測縣(市、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入戶搜索、排查居民中是否有發熱伴流感樣癥狀的病例,每日將搜索、排查結果逐級上報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4、心和衛生部,并將病例送往醫院治療。(3)監測縣(市、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每日上報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表按(附件4)執行。(4)上述病例若發展為不明原因肺炎,按不明原因肺炎監測方案執行;若發展為人禽流感疑似病例,則按(附件1)執行。6.2 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標本采集與檢測縣(市、區)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在接到報告后2小時內對流感樣病例進行詳細的流行病學個案調查(附件1)。必須按照相關要求和標準采集病例相關標本。采集上、下呼吸道標本進行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檢測和病毒分離,同時要采集病例的急性期和恢復期血清標本進行A(H5N1)亞型特異的抗體檢測。原則上,先由省級及以下疾控機構進行初步檢測,陽性標本送中5、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復核。省級疾控機構不具備檢測條件的,送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或鄰近具備相應條件和資格認證的省級疾控機構進行檢測。同時各地要根據衛生部或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要求,及時報告病例的有關流行病學和臨床資料,應在24小時內將相關標本送上級疾控機構。標本的采集種類、時間、運送、保存和檢測具體內容,參見(附件2)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標本采集和實驗室檢測技術方案和可感染人類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樣本運輸管理規定。6.3報告與反饋開展應急監測期間,監測范圍內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填寫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應急監測報告卡(見表1),并登陸“中國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監測信息系統”進行報6、告,同時電話報告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和上級疾控機構。沒有條件實行網絡直報的,用電話和傳真方式將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應急監測報告卡上報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由縣級疾控機構進行網絡直報。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到報告后,立即開展追蹤排查工作,并將結果填寫到(表2)中,每日以電子郵件或傳真方式逐級上報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衛生部。省級或國家級的檢測、診斷結果及時逐級反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根據反饋結果,及時更正病例的轉歸情況。7職責與分工7.1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職責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對當地監測工作的組織領導,并根據疫情分析結果,適時加強或調整防治力量及人員,并督促落實。7.2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責中國疾病7、控制預防中心 制訂全國監測方案;負責監測工作的組織、督導、協調及評估;負責全國監測資料的匯總、分析,并及時上報、反饋;進行技術指導和開展專業培訓,必要時進行現場調查;開展實驗室檢測工作(具體職責參見附件2相關內容)。省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負責本省監測資料的收集、匯總、分析,并及時上報、反饋;對監測工作進行督導、指導;進行主動監測,必要時進行現場調查;開展技術培訓和實驗室檢測工作(具體職責參見附件2相關內容)。市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負責本地區監測資料的收集、匯總分析,并及時反饋及上報信息;對監測工作進行督導、指導,必要時進行現場調查;開展技術培訓。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具體承擔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8、隨訪,標本(病例鼻、咽拭子、血清及環境、動物標本等)的采集和運送;開展主動監測;負責當地資料的收集、匯總分析,并及時上報信息。7.3醫療機構職責 各級各類醫院、診所等醫療機構負責病例的發現及報告工作,協助縣(市、區)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及標本采集工作,對全體醫護人員進行防治知識培訓(尤其是傳染病防治法及傳染病相關知識的培訓)。8 監測系統督導和評價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組織專家督導檢查本轄區內的應急監測工作,評估監測的質量,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可根據評價結果對應急監測進行必要的調整,注重新技術在監測中的應用。督導和評估內容:密切接觸者管理;登記的完整性和隨訪情況;發熱伴流感樣癥狀病人9、的登記和流調的及時性;現場工作質量與監測資料分析及上報的準確性與及時性;標本采集和運送情況。9 保障9.1人員準備及培訓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建立應急反應隊伍。參加監測工作的各單位應加強對各級醫療衛生和防疫人員的培訓和教育,明確監測要求,包括病例定義、報告、調查、標本采集等程序與要求,明確各部門和人員的職責,特別是加強對兒科、感染性疾病科、呼吸內科、防保科醫務人員的培訓工作,以保證按要求報告疑似病例。9.2督導檢查上級部門定期對下級監測點進行督導檢查,進行質量控制,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每年召開一次監測工作總結會,總結經驗,分析監測工作中的問題,交流監測資料及所開展研究工作的結果,以促進防治工作的10、開展。9.3實驗室監測網絡 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流感中心牽頭,全國各省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具備一定條件的地(市)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組成監測網絡實驗室。由病毒病控制所負責診斷試劑的研制、推薦、標準化,診斷復核疑難病例,鑒定各地分離的病毒毒株。網絡實驗室應做到檢測試劑標準化、信息傳遞快速化,定期由上級單位對專業人員進行技術培訓。9.4后勤保障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準備好控制疫情所需的器械、消殺藥品、診斷試劑、疫苗等物資。表1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應急監測報告卡 (發熱伴流感樣癥狀的病例)1 基本情況患者姓名: (患兒家長姓名: )身份證號: 性別:男 女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如11、出生日期不詳,實足年齡: 年齡單位:歲月天)工作單位: 聯系電話: 病人屬于: 本縣區 本市其他縣區 本省其它地市 外省 港澳臺 外籍現住址(詳填): 省 市 縣(區) 鄉(鎮、街道) 村 (門牌號)職業: 幼托兒童 散居兒童 學生(大中小學) 教師 保育員及保姆餐飲食品業 商業服務 醫務人員 工人 民工 農民 牧民漁(船)民 干部職員 離退人員 家務及待業 其他 不詳2 臨床表現發病日期: 年 月 日 診斷日期: 年 月 日 死亡日期(如病例死亡): 年 月 日首發癥狀(描述): 發熱: 有,體溫(最高) 無鼻塞: 有 無 頭痛: 有 無 咳嗽: 有 無氣促: 有 無 呼吸困難: 有 無血常12、規: 年 月 日 WBC: 109/L;N ;L 年 月 日 WBC: 109/L;N ;L 年 月 日 WBC: 109/L;N ;L 胸部線檢查: 年 月 日 結果描述: 年 月 日 結果描述: 年 月 日 結果描述: 3 流行病學史3.1發病前7天內接觸過病、死禽(包括家禽、野生水禽和侯鳥),或其排泄物、分泌物,或其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環境: 是 否 不知道3.2 發病前7天內與疑似或確診病例共同生活、居住,或護理過病例: 是 否 不知道3.3發病前7天內,在出現異常死禽的地區居住、生活、工作過: 是 否 不知道3.4高危職業史包括飼養、販賣、屠宰、加工、診治家禽的職業人員: 是 否 不13、知道3.5 可能暴露于動物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或潛在感染性材料的實驗室職業人員: 是 否 不知道3.6 未采取嚴格的個人防護措施,處置動物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人員: 是 否 不知道3.7 未采取嚴格的個人防護措施,接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或確診病例的醫務人員 是 否 不知道報告單位: 報告醫生: 填卡日期: 年 月 日表2 人禽流感應急監測報告表填報單位: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姓名性別年齡職業住址報告單位追蹤情況轉歸備注體溫 臨床表現 肺部影像學 白細胞 H5N1核酸檢測治愈 好轉 不明原因肺炎 人禽流感 死亡 注:1人禽流感應急監測報告表填報的是發熱伴流感樣癥狀的病例情況。 2 報告單位:若為醫療機構上報的病例,則填寫醫療機構名稱;若為入戶搜索出的病例,則填寫搜索人所在的單位3 H5N1核酸檢測填寫陰性/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