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水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2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67741
2022-09-01
18頁
78.50KB
1、1、目的根據國家煤礦安全生產的有關規定及我礦井下生產過程中存在著水災的可能性,為了在發生突發性水害事故時,公司各級職能部門能做到反應迅速,忙而不亂,有效地實施應急救援,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在組織上、技術上、材料設備上有針對性的采取有效措施,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特制訂本預案。2、事故類型和危險程度分析根據水源不同,礦井水害分為地表水水害、老窯水水害、孔隙水水害、裂隙水水害及巖溶水水害。針對大陽泉礦井屬簡單型水文地質條件情況,在礦井進行采掘過程中,受到的主要水害有:礦井周邊小煤窯采空區的積水、頂板導水裂隙帶范圍內分布的含水層及地表水灌入等,并可能因此形成水災事故,造成礦井局部采區被淹,2、形成人身傷亡事故等。礦井水害對礦井有很大的危害,主要表現在:當礦井發生突然涌水時,輕風造成局部停工停產,重則淹井,造成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在生產過程中必須安裝防、排水設施及設備,增加了工作面和生產成本。礦井水對井下各種金屬設備、支架、軌道等均有腐蝕作用、縮短其使用壽命。可使井下空氣濕度增大,惡化了井下作業環境、影響生產效率和職工健康。3、應急處理原則:3.1、啟動原則:在公司發生井下水事故及災害時,本預案由公司生產調度室啟動。3.2、響應原則:公司救災指揮領導組成員、各應急救援小組成員和相關生產隊組事故處理領導小組成員在接到事故及災害報告后,無論何時,只要在本地區,必須馬上以最快的方式趕赴事故3、現場,按相應的事故處理預案正確有效地開展事故應急處理和救災工作,盡可能避免或減少人員傷亡,盡最大努力減少事故損失和縮小事故影響范圍。3.3、有事請假原則:公司各救援小組組長在離開本地區時,必須向公司救災指揮部總指揮請假,同時將救災小組組長的職責向副組長交待清楚。3.4、指揮原則:在隊組事故應急領導小組成員未到達現場前,事故處理由當班帶班長負責指揮;在公司救災指揮部成員未到達之前,由事故應急領導小組指揮;公司救災指揮部總指揮到達現場后,事故處理由救災指揮部統一指揮。3.5、應急處置基本原則:井下發生水災事故后,救援人員應按照“緊急救災、妥善避難、安全撤退、救人優先”的原則搶險救災。(1)以搶救遇4、難人員為主,必須做到有巷必入,本著“先活者后亡者、先重傷后輕傷、先易后難”的原則救險。(2)在進入災區偵察時首先對災區巷道進行通風,盡快恢復原有的通風系統,加大風量,排除有毒有害氣體,既有利于搶救遇難人員,減輕遇難人員的中毒程度,又可以消除對井下其他人員的威脅。(3)消除巷道堵塞物,以便救人。(4)尋找出水點,災區封閉等工作。4、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設公司水災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總指揮:公司總經理副總指揮:總工程師、生產副總經理、安全副總經理、機電副總經理、后勤副總經理、工會主席成 員:地測科科長、生產調度室主任、安監質標部部長、機電科科長、生產技術科科長、通風科科長及其它有關科隊長。、指揮部5、成員職責(1)總指揮職責 組織指揮公司各方面的資源開展應急搶險工作。 組織制定事故排險、搶險方案。 下達各種應急處理指令。 在公司處于應急處理狀態下,組織協調公司的各種對外聯系。(2)副指揮職責 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搶險的具體指揮工作。 當總指揮不在現場時,自動承擔總指揮的一切職責。(3)成員職責 服從總指揮、副指揮的指令,協助總指揮制定排險、搶險方案。 指揮各搶險小組落實排險、搶險的具體措施,并及時向總指揮、副指揮報告本搶險小組的工作情況。 、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設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公司生產調度室。主 任:總工程師副主任:生產副總經理、安全副總經理、機電副總經理、后勤6、副總經理、工會主席成 員:地測科科長、生產調度室主任、安監質標部部長、機電科科長、生產技術科科長、通風科科長、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職責(1)負責集團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的具體事務工作。(2)負責公司應急救援指揮工作的綜合協調和管理,根據事故情況和救援工作進展情況,及時向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報告。(3)與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保持聯系,傳達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的命令。(4)調動公司應急救援力量,調配應急救援資源。(5)提供技術支持,組織公司應急救援技術組參加救援工作,協調公司醫療救護工作。(6)調用公司應急救援基礎資料與信息。(7)水災事故災難擴大或專業領域救援力量、資源不足時,協調相關救援力量及設備增援7、。(8)完成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交辦的其它事項。、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設七個應急救援專業組:(1)搶險救災組:組 長:生產調度主任副組長:地測科科長、市救護隊隊長成 員:市救護隊、事故部門和應急救援指揮部緊急調集的有關部門人員。職 責:具體負責實施搶險救災指揮部制定的搶險救災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2)救災技術組:組 長:地測科科長副組長:技術科科長成 員:地測科、技術科科室人員。職 責: 受理災情報告,同時迅速向指揮部有關領導匯報。 參與制定工藝應急處理方案,組織落實工藝技術方面的應急措施。 指揮、協調、檢查相關單位進行工藝應急處理。 及時向指揮部報告事故處理情況。 負責組織災后恢復生產的技術工8、作。 參與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3)通訊供電主扇組組 長:機電科科長副組長:生產調度主任、機電隊隊長、修配廠廠長成 員:調度通訊維護班、機電隊、修配廠及其相關人員。職 責: 熟悉井下供電線路,繪制各采區變電所供電系統圖。 確保井下通信暢通,一旦發生水災事故時,能保持正常聯系。(4)設備搶修組:組 長:機電科科長副組長:機電隊隊長、修配廠廠長成 員:機電隊、修配廠及其相關人員。職 責:根據指揮部命令,組織進行機電設備的維修、檢修工作。(5)材料供應運輸組:組 長: 供應科長副組長: 經營調度主任、機運隊隊長成 員:供應科、經營調度科室及機運隊人員。職 責: 接到災情報告后,立即組織搶險救災物資。9、 保證救災物資迅速到位,保證質量過關。 負責救援所需要各類物資及人員的井上、下運輸工作。(6)后勤救護組:組 長:物業公司經理副組長:職工醫院院長、生活服務公司經理成 員:物業公司、生活服務公司和職工醫院指定專門人員組成。職 責: 負責搶險救災人員食品和生活用品的及時供應。 負責受災群眾的安置和食品供應等工作。 協助疏散、安頓受災群眾。 做好傷員的救護、送醫和安撫工作。(7)安全保衛組:組 長:安監質標部部長副組長:保衛科科長成 員:安監質標部、保衛科科室人員。職 責: 執行指揮部的指令,下達緊急安全處理指令。 參與制訂事故排險、搶險方案,組織落實安全環保方面的急緊措施。 抓好事故現場的警戒和10、保衛工作。 組織清點、疏散受災人員、統計傷亡人數。 收集事故現場有關證據,參與事故調查處理。5、預防與預警5.1、危險源監控礦井在生產中,必須堅持“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則,落實采空區、相鄰礦井及廢棄老空(窯)積水防治措施,制定承壓水開采安全技術措施及地表水監控防范措施情況;小煤礦查清與相鄰礦井連通情況,建立完善的防、排水系統情況。做好危險源的監控工作,主要有:“掛汗”。積水區的水通過煤巖裂隙而在采掘工作面的煤巖壁上聚結成許多水珠。“掛紅”。礦井不中含有含鐵的氧化物,它通過煤巖裂隙滲到采掘工作面的煤巖表面,會呈現暗紅色水銹。水叫。含水層或積水區的高壓水向煤壁裂隙擠壓11、時,與兩壁摩擦會發出嘶嘶聲,說明采掘工作面距積水區或水源較近了,透水即將發生。空氣變冷。采掘工作面接近積水區時,空氣溫度會驟然下降,煤壁發涼,人進入工作面有陰冷的感覺,但如果積水區內的水溫較高,采掘工作面接近時反而升高。礦山壓力顯現增細強。采掘工作面接近積水區時,壓力明顯增加,片幫、冒頂次數增加。5.2、危險源預防措施(1)地面水防治在地面修筑排工程,防止地面降水匯集于工業廣場或地表水涌入井下。主要措施有:修筑排洪渠、河床鋪底、填堵陷坑、河流改道或取直、井口及工業廣場修筑堤壩、疏通水路。疏通河道,嚴禁將矸石、爐灰,垃圾等雜物堆放在山洪、河流可能沖刷到的地方。對礦井內的西峪河、神峪河,其在雨季地12、表徑流流經地段下方大部為采空區的情況,一方面要在雨季前對地表明山裂縫進行調查,采取積極措施進行填充工作,盡量減少地表水下滲;另一方面要對河流中的雜物進行清理,使河水能及時排走。積極對工業廣場排水渠道和各井口進行整治,在各易積水的地方,修筑水渠、排除淤積。防止積水沖垮建筑和滲入井下(2)相鄰礦井及廢棄礦井老空積水防治礦井采區大巷和采掘工作面主要向西部的礦界發展,地勢越來越低,要求后身上山側的水治理工程必須有安全保障。礦界東部外側有大范圍的小煤窯采空區,與本礦的采空區聯成一片。南大巷原來3#、6#煤上山口通往各個小煤窯,雨季洪水依次從3#、6#煤上山進入我礦。上口在+630大巷旁的進風暗立井已經直13、通15#煤,同時南煤公司與本礦+630水平大巷形成過貫通。礦井要對在+630水平大巷、進風暗立井附近做的閉墻進行經常性的檢查,特別是在雨季前后,及時放出閉墻內側的積水,以防內側的積水破壞閉墻,沿進風暗立井流入12#及15#煤采區工作面形成危害。12#煤2111、2112、2113、2117工作面采空區已經和西峪村楊家莊小煤窯采空區接近。前幾年的掘進過程中已經多次鉆透,證明有積水,經過調查采空區的積水在10萬m3左右,并且小煤窯的采空區無資料可查,鉆透后我礦雖然留下隔水煤柱退回來,但不能保證采過后的隔水煤柱破壞情況是否完好。12#煤2119回采工作面由于探放鉆孔放出水量20萬方左右,并且在回采中14、仍有采空水沿放水鉆孔排出,在今后回采過程中要堅持對此采空區積水的排放工作,保障回采的安全。總回風井有采過3#煤后留下的巷道口,直接通往小煤窯的采空區。為了加強防范應當再做一些防治水的安全工程。本礦8113采空區常年經閉墻向15#煤軌道巷流水,要保證排放順利,防止淤積造成突破閉墻或流入別處形成隱患。(3)井下排水在地面或井下打專門鉆孔排水。安裝排水設施、設備排水。(4)井下探放水利用鉆孔探查前方的水情,然后有控制地將水放出。采掘工作面有下列情況的必須停止工作進行探放水:接近水淹或可能積水的井巷、老空或小煤窯時;接近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的區域,并有出水征兆時;接近含水層、導水斷層、溶洞和陷落柱時;打開15、隔離煤柱時;接近可能同河流、湖泊、水庫、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斷層破碎帶時;接近出水可能的鉆孔時;接近有水或稀泥的灌漿區時;向老空打鉆時,為防止瓦斯事故及其它有害氣體的危害,應加強探水點的供風量,及時檢查探水地點的瓦斯和其它有害氣體濃度,探水工作面一切電氣設備的防爆性能必須良好。出現危險情況,立即停止鉆進,切斷電源,撤出人員。井下截水。在井下適當地點修筑水閘門及水閘墻。井下局部突水時,將其截住,不致危害其它地區。注漿堵水。將水泥漿或化學漿通過專門鉆孔壓入地層空隙,漿液在空隙中擴散、膠結、硬化,最終起到加固地層和堵隔水源作用。6、信息報告程序6.1、報告程序(1)當發生水災事故時,任何單位和個人應16、馬上向生產調度室和安監質標部報告。(2)發生水害事故或險情時,現場工人應馬上向當班班長報告。(3)發生水害事故或險情時,當班班長第一時間應報警和向生產調度報告,然后向隊組有關領導報告。(4)生產調度室接到水害事故報告后,立即啟動本預案,并通知應急救援指揮部領導及各應急救援小組組長、副組長。(5)發生特大水害事故時,公司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根據總指揮的指令,向市政府有關部門報告并請求緊急救援,向附近兄弟單位求援。聽從上級救援工作命令,服從上級指揮。6.2、報告內容:發生事故的具體地點、有無人員傷亡、事故嚴重程度、范圍。7、應急處置 7.1、響應分級生產調度室接到水災事故匯報后,立即通知值班領導,值17、班領導根據情況,通知公司水災事故應急救援指揮成員立即到調度室集合,總指揮決定是否啟動哪一級別應急預案。(1)發生特別重大傷亡事故時,事故后30人以上,已經或可能導致30人以上死亡,為I級響應。(2)發生特大傷亡事故時,事故后10人以上、29人以下被困災區,已經或可能導致10人以上29人以下死亡,為II級響應。(3)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時,即事故后3人以上、10人以下被困災區,已經或可能導致39人死亡,為III級響應。(4)發生一般傷亡事故時,即事故后1人以上、3人以下被困災區,已經或可能導致3人以下死亡,為IV級響應。7.2、響應程序生產調度室在接到水災事故匯報后,立即將事故概況向值班礦長匯報,并18、根據值班礦長的指示向礦山救護大隊、董事長、總經理、總工程師匯報。匯報內容主要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故發生的初步原因;已經采取的措施等;現場人員狀況,人員傷亡及撤離情況(人數、程度、所屬部門)等。7.3、應急啟動相關人員接到調度室的電話時,要立即趕到生產調度室,接受總指揮命令,按各自職責開展搶救工作,由總工程師帶隊,組織相關人員到現場協助事故搶救及處理工作。7.4、救援行動救援工作由總經理負責統一指揮,發生事故后總經理要迅速組織人員開展救災工作。(1)、撤人井下發生災害后,在礦山救護及醫護人員未到達之前,職工應迅速組織自救和互救,按照水災事故避災路線,迅速撤至遠離出水點的巷道遇到無法撤退19、時,應迅速進入躲避硐中(或進入臨時構筑避災硐室)等候營救。生產調度室要迅速核查入井人員、上井人員和被困人員的數量及被困人員姓名。(2)、偵察救護隊到達礦山后,首先應組織人員進行偵察工作,準確探明事故性質、原因、范圍、被困人員可能的位置以及巷道通風、瓦斯等情況,為指揮部制定搶救方案提供可靠依據。(3)、制定搶救方案待偵察清楚災情時,總經理要立即組織人員制定救災方案。(4)、搶救處理事故時,應在災區附近的新鮮風流中選擇安全地點設立井下基地,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井下基地盡量靠近災區。井下基地要鋪設通往指揮部和災區的電話,設置必要的裝備和救護器材,并由專人經常檢查基地風流和氣體變化情況。處理事故時,進20、入災區的礦山救護隊員人數不得少于6人,要攜帶必要的技術裝備。救護隊員除佩戴氧氣呼吸器外必須攜帶一定數量的隔絕式自救器,發現被困人員后,首先將其搶救脫險。否則指揮部必須采取保證安全作業的措施。(6)、擴大應急災情較大或救護人員有困難時,公司指揮部可向外求援,啟動上一級預案。(7)、應急結束待人員全部救出,由生產調度向指揮部進行匯報,指揮部總指揮下達應急命令,全體搶救人員才可撤離。應急結束后,事故單位、工會、安監局、通風科、勞資科、保險公司等部門參與善后處理和事故調查工作。8、應急處置措施發生透水事故時,現場人員應盡量了解事故地點及災害程度,設法堵住出水點。如無法搶救,應沿著避災路線,避開壓力水頭21、,迅速撤退到涌水地點的上部水平或地面,而不能進入附近的獨頭巷道。如果獨頭上山下部的唯一出口被淹沒無法撤退時,則可在獨頭工作面躲避,這是因為獨頭上山附近空氣因水位上升逐漸壓縮能保持一定空間和空氣量。當被水堵在巷道內時,應保持鎮靜。8.1、礦工的自救與互救1、透水后現場人員撤退時的注意事項透水后,應在可能的情況下迅速觀察和判斷透水的地點、水源、涌水量、發生原因、危害程度等情況,根據預防災害計劃中規定的撤退路線,迅速撤退到透水地點以上的水平,而不能進入透水點附近及 下方的獨頭巷道。行進中,應靠近巷道一側,抓牢支架或其它固定物體,盡量避開壓力水頭和滿泄水主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滾動矸石和木料撞傷。如透水22、后破壞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標,迷失行進方向時,遇險人員應朝著有風流通過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在撤退沿途和所經過的巷道交叉口,應留設指示行進方向的明顯標志,以提示救護人員的注意。如唯一的出口被水封堵無法撤退時,應有組織地在獨頭工作面躲避,等待救護人員的營救。嚴禁盲目潛水逃生等冒險行為。2、被礦井水災圍困時的避災自救措施(1)當現場人員被涌水圍困無法退出時,應迅速進入預先筑好避難硐室中避災,或選擇合適地點快速建筑臨時避難硐室避災。如系老空透水,則須在避難硐室處建臨時擋墻或吊掛風簾,防止被涌出的有害氣體傷害。進入避難硐室前,應在硐室外留設時顯標志。(2)在避災期間,遇險礦工要有良好的精神心理狀態,情緒安23、定、自信樂觀、意志堅強。要堅信上級領導一定會組織人員快速營救;堅信在班組長和有經驗老工人的帶領下,一定能克服各種困難,共渡難關,安全脫險。要做好長時間避難的準備,除輪流擔任剛哨觀察水情的人員,其余人員均應靜臥,以減少體力和空氣消耗。(3)避災時,應采用敲擊的方法有規律、間斷地發出呼救信號,向營救人員指示躲避處的位置。(4)被困期間斷絕食物后,即使在饑餓難忍的情況下,也應努力克制自己,決不嚼食雜物充饑。需要飲食井下水時,應適宜的水源,并有紗布或衣服過濾。(5)長時間被困井下,發覺救護人員到來營救時,避災人員不可過度興奮和慌亂。得救后,不可吃硬質和過量的食物,要避開強烈的光線,以防發生意外。8.224、礦井安全出口和避災路線(1)礦井的安全出口:皮帶機提升主斜井(1#井)絞車提升副斜井(3#井)回風井(4#井)新回風井當事故發生后,所有人員要根據事故地區的位置、破壞程度和影響范圍,科學地選擇捷便路線作為安全出口,以盡快脫離險區。(2)避災路線圖表(附后)8.3、恢復生產事故發生后要做好一系列的事故善后工作,安定思想,組織力量恢復生產。(1)由救護隊詳細檢查井巷、通風設施破壞情況及運輸系統堵塞情況以便采取針對性措施。(2)首先恢復通風系統,排除積水,處理塌落巷道。(3)組織對機電設備的檢查,維修與更換。(4)恢復運輸系統,進而逐步恢復采掘面的生產。(5)針對每個系統的恢復和每項工程的施工都要25、制定措施,并要嚴格貫徹執行。8.4、其它(1)在處理事故中,必須有高度的組織性和紀律性,一切聽從應急救災總指揮部的安排。(2)在救災過程中,如有不聽從調動指揮的,總指揮有權進行處理。(3)在救災過程中,嚴防壞人乘機破壞,查有實據的破壞者要嚴加懲辦。(4)在貫徹執行本預案時,若與上級有關規定相抵觸,以上級規定為準執行。生產技術組協助制定恢復正常生產的計劃,由事故單位組織實施。為完善預案,生產調度室應組織有關人員進行總結評審工作。序 號單位職務姓名電 話 號 碼住 址接電話時間接電話人辦公室手 機宅 電1 事 長馮俊章南莊礦2黨 委 書 記吳岱瑞南莊礦3總 經 理李 海南莊礦4總 工 程 師郭鳳山26、二 礦5生產副總經理李拉懷大陽坡6安全副總經理王存義家屬樓7機電副總經理趙承先南莊礦8安 質 部 長羅建平南莊礦9工 會 主 席石金海水泵廠10生產調度主任于生海家屬樓11地 測 科 長王愛德北深溝12生產技術科長周海龍家屬樓13通 風 科 長張福喜家屬樓14機 電 科 長李增印大陽泉15經營調度主任董書才家屬樓16醫 院 院 長王保祥白草堰17治 保 部 長李小平礦辦公樓18供 應 經 理郭義平南莊礦19人 事 部 長杜金懷西 峪20紀 委 書 記呂秀芳21后勤副總經理馮海生水泵廠22銷售副總經理王紅武市 區23總 會 計 師王立文水泵廠24物業公司經理劉春生大陽泉25生活服務公司經理張德祥家屬樓26機電隊隊長趙愛兵南莊礦27修配廠廠長張寶峰家屬樓28水災事故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