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防震、防空應急演練活動方案(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67758
2022-09-01
11頁
26.50KB
1、南陽醫專防震、防空應急演練活動方案地震是人類不可避免的重大災害,因此,我們要對地震災害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并要掌握一定的防御地震災害的知識和防御技能。為樹立“以人為本,關愛生命”的觀念,提高師生應對地震災害的能力,做到沉著冷靜、合理有序地疏散逃生,正確實施自救互救,避免或降低地震災害對師生的生命傷害,根據市政府部署,校黨委決定組織一次地震應急演練。為使演練達到預期的效果,特制定南陽醫專防震、防空應急演練活動方案。本方案模擬南陽市發生6.5級地震。演練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震時緊急避險;第二部分震后緊急疏散;第三部分震后救援。演練地點: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主校區演練目的:增強我校的災害應急處置能力;2、提高逃生、自救、互救技能;增強學校各部門協調救援能力。一災情設置 (一)災害發生時間 災害發生2013年5月4日上午9時58分,正值學生上課期間。(二)災害的性質南陽市發生里氏6.5級地震,震心位于南陽區以南二十公里,北緯34度40分,東經112度21分,震源深度15公里處;災害發生時東南風4級,溫度1525。(三)地震發生時的征狀及震后造成的破壞地震災害發生時,建筑物急劇晃動,部分房屋倒塌;師生多集中于1、2、3、4號教學樓,部分師生受傷,急需進行搶救;部分師生被困,極度恐惶,急待救援、疏散。二、演練組織 成立防震、防空演練指揮部 指 揮 長: 方家選副指揮長:徐持華 郭萬周成 員:校辦公室3、宣傳部、學生處、保衛處、總務處、學生生活服務中心、附屬醫院、相關系、院(部)負責人。任 務:制定演練方案、準備器材物資、進行演習前的練習和演習的組織和現場指揮。 三、演練場地及參演練人員(一)演練場地演練的主要場地為:1號教學樓的304、305、405、501教室;2號教學樓的201、202、301教室;3號教學樓的202、203、402教室;4號教學樓107、202、203教室;音樂噴泉廣場為臨時集結地;圖書館樓前主席臺為觀摩臺。(二)參演人員安排參演人員為學生1350人、教職工56人。中醫系學生200名、教師10名;針骨系學生100人、教師5人;護理系學生400名、教師15名;醫技系學生4、200人、教師5人;衛生管理系學生50人、教師3人;國際教育學院學生100人、教師3人;臨床系學生300人、教師10人。(三)參演場地分配1號教學樓的501、405教室和304、305教室安排中醫系、針骨系學生300人,教師劉懷東、燕遠偉等15人,共計315人;2號教學樓的102、103、202、303教室安排護理系學生400人,教師閆珂等15人,共計415人;3號教學樓的202、203、204、205教室和402、403教室安排醫技系、國際教育學院學生400人,教師倪立、習茵等8人,共計408人; 4號教學樓102、202、203教室和107教室安排臨床系、衛生管理系學生350人,教師邢獻坤5、何偉峰等13人,共計353人。四、演練流程及時間劃分(一)演前準備1、9時30分:全體參演人員集合,進入演練場地;2、9時35分:全體參演人按場地劃分,到達演練地點。(二)演練啟動儀式9時57分20秒:演練開始,副指揮長向指揮長報告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防震、防空演練工作準備完畢,請示指揮長下達演練開始指令。(副指揮長向指揮長報告:“指揮長同志,南陽醫專防震、防空演練準備完畢,請指示!” 指揮長:“演練開始!” 副指揮長:“是!拉響警報,演練開始!”)(三)演練流程1、拉響警報。9時58分00秒:啟動防震、防空警報(警報鳴長2分鐘),告知地震災害發生。2、緊急避險。9時58分00秒:各部位參演6、師生,在所在的演練部位進行緊急避險演練。(各演練部位的輔導員向學生講:“同學們,發生地震了,緊急避險!”;避險動作見避險動作要領)3、緊急疏散。9時59分00秒:緊急避險1分鐘后,輔導員帶領本小組學生迅速撒離現場,沿疏散通道疏散到音樂噴泉廣場劃定區域內(其間有師生相互攙扶、背抬等自救動作)。(各演練部位的輔導員講:“同學們,緊急疏散!”;撒離動作見緊急疏散要求)。4、自救互救。10時03分00秒:參演師生迅速進行自救互救,對受重傷學生進行緊急搶救,。5、清查人員。10時04分00秒:各組帶隊的輔導員清查人員(包括應到、實到、受傷、失蹤人數),向學生處長報告,學生處長統計后向校長報告。(報告詞:7、輔導員:“學生處長同志,震后我班學生應到x名,實到X名,失蹤X名,X名學生受傷”。學生處長:“指揮長同志,震后我校學生應到1300名,實到1294名,無學生失蹤,4名學生受傷,6名學生被困。”)6、急救、救援。方校長下達救援命令。(方校長:“立即實施救援。”)10時05分00秒:消防支隊云梯車和消防車(4輛)在實驗樓南側進行滅火演練,救援6名被困學生;救護車(2輛)分別從2號教學樓北側道路開到圖書館前現場進行專業急救,隨后將重傷人員抬上救護車送往醫院。7、演練結束。10時08分00秒:(副指揮長向指揮長報告:“指揮長同志,演練已按預定科目進行完畢,請指示!” 指揮長:“演練結束!” 副指揮長“8、是!”并發出信號,演練結束。)演練總時間為10分鐘。演練結束后,副指揮長發出集合指令,參演師生由各系整隊有序進入圖書館前指定位置。8、演練總結。進行授旗、贈書、領導總結講話。(活動結束)五.樓宇疏散通道設定 (一)1號教學樓疏散通道:被困人員在教師指揮下由走廊向東西兩側樓梯下樓出西門沿指定線路向廣場集結。 (二)2號教學樓疏散通道:被困人員在教師指揮下由走廊向東西兩側樓梯下樓出東門沿指定線路向廣場集結。(三)3號教學樓疏散通道:被困人員在教師指揮下由走廊向東西兩側樓梯下樓出西門沿指定線路向廣場集結。(四)4號教學樓疏散通道:被困人員在教師指揮下由走廊向東西兩側樓梯下樓出東門沿指定線路向廣場集結9、。(五)在疏散途中要盡可能的避開建筑物或盡可能遠離建筑物,按照各樓道內的安全通道標志進行疏散。 (具體要求參看附件)南陽醫專保衛處二0一三年四月二十三日附件目錄附件1:演練相關單位任務分解附件2:緊急避險(教室內應急避震演練)附件3:學生演練實施方案附件4:緊急疏散動作要求附件5:醫療救護(自救互救)附件:1演練相關單位任務分解一、宣傳部:演練中抗震救災氛圍的營造、抗震救護知識的宣傳對外宣傳的協調。二.校辦公室:來賓接待、演練觀摩臺及會場的布置、會務準備。三、保衛處:演練方案的制定,劃分音樂噴泉廣場學生臨時集結場地;協助學生處組織學生演練、演習,統一協調演習中的有關事宜。四、學生處:演練前的培10、訓、演練和演練中學生的組織。五、總務處:準備演練中使用的器材,保障演練時的電力供應。六.參演單位:護理系、臨床系、中醫系、醫技系、針骨系、衛管系、國際教育學院。學生處工作人員、團委工作人員負責參演的人員組織和調配。七.網絡中心:全程攝象和拍照,制作地震應急演練電視短片。 八、學生生活服務中心:負責演練前后的衛生保潔工作。附件:2緊急避險(教室內應急避震演練)指揮部發出“地震”信號,上課教師立即停止授課,轉而成為教室演練負責人,立即告知學生“同學們,發生地震了,緊急避險!”,并指揮學生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課桌邊、教室墻角,盡量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并盡可能用衣物、書包書本等物保護11、頭部;最后一排同學面向墻,蹲在墻角處。(演練時間為1分鐘)1、在教室內的學生,應立即就近躲避,身體采用臥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體盡量小,躲到桌下或墻角,以保護身體被砸,但不要靠近窗口。2、躲避的姿勢:將一個胳膊彎起來保護眼睛不讓碎玻璃擊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緊桌腿。在墻角躲避時,把雙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護自己,可以其他保護物品遮住頭部和頸部。3、臥倒或蹲下時,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勢:臉朝下,頭近墻,兩只胳膊在額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額枕在臂上,閉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4、在走廊的同學,也應立即選擇有利的安全的地點,就近躲避,臥倒或蹲下,用雙手保護頭部,不要站在窗口邊。5、在教室外的同學12、,應跑到空曠的地方,要用雙手放在頭上,防止被砸,要避開建筑物和電線。附件:3學生演練實施方案一、組織參加人員(共1350名學生)中醫系:200名學生,一號教學樓;針骨系:100名學生,一號教學樓;護理系:400名學生,二號教學樓;醫技系:200名學生,三號教學樓;衛生管理系: 50名學生,三號教學樓;國際教育學院:100名學生,三號教學樓;臨床系;300名學生,四號教學樓。參與教師由系、院(部)根據實際自定。二、準備工作1、確定相關系、院(部)參加演練的學生班級;3、打開各教室的兩個門;打開教學樓的所有通道;4、演練前按學校的要求進行1至2次的演練;5、學生處、保衛處、相關系、院(部)組織人員13、現場指揮緊急疏散。三、具體要求1、1、2、3、4號教學樓師生全部向音樂噴泉廣場緊急疏散;2、緊急疏散結束后,師生在廣場上對傷員進行救助演練;3、自救與互救演練結束后各部門整隊進行集合;4、清點實到學生人數,以系為單位向學生處長報告,學生處長向總指揮報告,并請求急救、救援、滅火。附件:4緊急疏散動作要求1、緊急避險1分鐘后,當聽到第二聲警報,各演練部位的輔導員講:“同學們,緊急疏散!”輔導員帶領本小組學生迅速撒離現場,到音樂噴泉廣場劃定區域內。2、學生在老師帶領下有序向集結地撤離,并按照預定的疏散路線撤離。3、撤離途中學生要用書包、衣物等物品護著頭部,遠離建筑物,跑步撤離。4、撤離時輔導員要在指14、定的樓梯處、出口處、過道處維持秩序,指導撤離,確保不發生擁擠踩踏事故。5、撤離時組織學生攙扶、背抬受傷的學生一起撤離。附件:5醫療救護(自救互救)1、救護要領:(1)房屋倒塌造成人體砸傷、壓傷。頭顱、胸腹、四肢、脊柱等受傷需要及時救護。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行心肺復蘇,首先要清除掉口鼻腔中的泥土,保護呼吸道通暢,迅速轉送醫院。 (2)休克傷員平臥,盡量減少搬動。地震造成的休克往往伴胸腹外傷,要迅速轉送醫院。 (3)開放傷快迅清除傷口周圍泥土,用敷料或其它潔凈物品包扎、止血。地震造成開放傷口破傷風和氣性壞疽發生率很高,應盡快送醫院徹底清創,肌注破傷風抗毒素。 (4)四肢骨折選擇一切可利用的方法進行妥善15、固定后迅速轉送醫院。(5)脊柱骨折現場不易發現。因此,搬動和轉送時要格外注意。頸椎骨折搬動時要保持頭部與身體軸線一致;胸腰椎骨折搬動時身體保持平直,防止脊髓損傷。有截癱時同樣要按上述方法搬動,防止加重脊髓損傷。頸骨折要圍領等方法固定。所有脊柱骨折都要用平板搬運。途中要將傷員與平板之間用寬帶妥善固定,盡量減少顛簸對骨髓造成的損傷。2、急救時的注意事項 (1)保持冷靜,忙而下亂,有效地指揮現場急救。 (2)分清輕重緩急,分別對傷員進行救護和轉送。 (3)懷疑有骨折,尤其是脊柱骨折時,不應讓傷員試行行走,以免加重損傷。(4)脊柱骨折傷員一定用木板搬運,不能用帆布等軟擔架搬運,防止脊髓損傷加重。一位救16、護員采取的方法: 扶行法:適宜清醒傷病者。沒有骨折,傷勢不重,能自己行走的傷病者。方法:救護者站在身旁,將其一側上肢繞過救護者頸部,用手抓住傷病者的手,另一只手繞到傷病者背后,攙扶行走。背負法:適用老幼、體輕、清醒的傷病者。方法:救護者朝向傷病者蹲下,讓傷員將雙臂從救護員肩上伸到胸前,兩手緊握。救護員抓住傷病者的大腿,慢慢站起來。如有上、下肢,脊柱骨折不能用此法。 爬行法:適用清醒或昏迷傷者。在狹窄空間或濃煙的環境下。抱持法:適于年幼傷病者,體輕者沒有骨折,傷勢不重,是短距離搬運的最佳方法。方法:救護者蹲在傷病者的一側,面向傷員,一只手放在傷病者的大腿下,另一只手繞到傷病者的背后,然后將;其輕輕抱起傷病者。如有脊柱或大腿骨折禁用此法。 兩位救護員采取的方法: 轎杠式:適用清醒傷病者。方法:兩名救護者面對面各自用右手握住自已的左手腕。再用左手握住對方右手腕,然后,蹲下讓傷病者將兩上肢分別放到兩名救護者的頸后,再坐到相互握緊的手上。兩名救護者同時站起,行走時同時邁出外側的腿,保持步調一致。雙人拉車式:適于意識不清的傷病者。方法:將傷病者移上椅子、擔架或在狹窄地方搬運傷者。兩名救護者,一人站在傷病者的背后將兩手從傷病者腋征插入,把傷病者兩前臂交叉于胸前,再抓住傷病者的手腕,把傷病者抱在懷里,另一人反身站在傷病者兩腿中間將傷病者兩腿抬起,兩名救護者一前一后地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