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市糧食應急預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67793
2022-09-01
11頁
23KB
1、三亞市糧食應急預案1、總則1.1 編制目的及依據為切實有效地應對三亞市糧食市場可能發生的突發性情況,確保糧食供應,維護社會安定,根據三亞市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海南省糧食應急預案等,制定本預案。1.2 等級劃分本預案所稱糧食應急狀態是指因省內糧食供求關系突變,或其他原因,引起我市較大地域范圍內出現群眾大量集中搶購、糧食脫銷斷檔、價格大幅度上漲等糧食市場急劇波動狀況。按照情況的嚴重性和緊急程度,預警級別分為一般(級)、較重(級)、嚴重(級)、特別嚴重(級)四級預警,顏色依次為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表示。1.3 適用范圍1.3.1 “一般”:全國、全省糧食充裕,市內糧食生產正常,市外糧2、食購進渠道順暢,但由于受非市場因素影響,出現群眾搶購糧食現象,糧食市場價格出現上升趨勢。1.3.2 “較重”:全國、全省糧食充裕,市內糧食生產正常,市外糧食購進渠道順暢,市內個別地方出現群眾集中搶購糧食,糧食市場價格較大幅度上漲。1.3.3 “嚴重”:全國、全省糧食充裕,市內糧食生產正常,部分鎮或農貿市場出現群眾集中搶購糧食,個別區域出現脫銷斷檔,糧食市場價格大幅度上漲。1.3.4 “特別嚴重”:全國、全省糧食供求關系發生突變,市外糧源補充困難,市內出現群眾大量集中搶購糧食,部分區域出現脫銷斷檔,糧食市場價格大幅度持續上漲。1.4 工作原則1.4.1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市政府統一領導下,認3、真落實糧食市長負責制,政府各部門按照糧食事權各負其責。1.4.2 科學監測,預防為主。要提高防范突發公共事件的意識,加強對糧食市場的跟蹤監測,出現前兆及時預報,提前做好應對準備,防患未然。1.4.3 反應及時,處置果斷。出現糧食應急狀態要立即做反應,及時報告有關情況,并迅速采取相應措施,確保應急處置快速果斷,取得實效。2、組織機構和職責2.1 市糧食應急指揮部總指揮:分管副市長。副總指揮:市發展和改革局主要負責人、市糧食局主要負責人。成員:市發展和改革、糧食、農業、財政、工商、審計、衛生、質量技術監督、物價、公安、交通、宣傳等行政主管部門和農發行三亞市分行、中央儲備糧三亞直屬庫、省糧食局三亞糧4、食轉運站有關負責人。2.2 市糧食應急指揮部職責2.2.1 根據糧食市場形勢,作出準確判斷,向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委員會提出實施和終止應急行動的意見。2.2.2 指揮有關部門開展糧食應急工作。2.2.3 根據需要,向有關方面請求支援和幫助。2.2.4 及時向市政府報告事態情況,向社會公布有關信息。2.2.5 及時向市政府提出動用市級儲備糧,請求省政府動用在我市存放的省級儲備糧和按程序請求國務院批準動用在我市存放的中央儲備糧的建議,經批準后下達動用命令。2.2.6 完成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2.3 市糧食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市糧食應急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辦公室設在市糧食局,由市糧食局局長擔5、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成員由市發展和改革、糧食、農業、財政、工商、審計、衛生、質量技術監督、物價、公安、交通、宣傳等行政主管部門和農發行三亞市分行、中儲糧三亞直屬庫、省糧食局三亞糧食轉運站主管科室各一名負責人組成。2.4 市糧食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職責2.4.1 負責落實市糧食應急指揮部的各項部署,傳達指揮部指令,協調各部門工作。2.4.2 檢查督促市各部門做好各項應急工作。2.4.3 收集、整理糧食應急有關信息,做好信息發布和宣傳報道工作。2.4.4 向指揮部報告情況,必要時向成員單位通報情況。2.5 市糧食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職責2.5.1 市發展和改革局及糧食局負責糧源籌措,組織加工、調運和銷售6、,掌握糧食市場動態,及時向糧食應急指揮部提出動用市級儲備糧的意見,請示省政府動用省級儲備糧和動用中央儲備糧的意見。2.5.2 市交通局負責協調落實糧食運輸工具,保證糧食調動需要。2.5.3 市農業局按照市政府穩定糧食生產的目標,采取相應措施確保糧食種植面積和糧食產量的穩定。根據應急需要調整糧食生產計劃,增加糧食產量。2.5.4 三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負責對糧食市場以及流通環節糧油食品安全的監管,依法打擊囤積居奇、欺行霸市等違法經營行為,維護市場秩序。2.5.5 三亞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對糧食加工環節進行監管,嚴肅查處無證生產、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摻雜使假等違法行為。2.5.6 市衛生局負責對糧食生7、產企業和餐飲業、食堂等消費環節進行衛生許可管理及相關日常監督。2.5.7 市物價局負責制定臨時價格干預措施和加強市場糧價監督檢查,依法查處價格違法行為。2.5.8 市公安局負責處置因糧食供應緊張引發的群體性治安事件、案件。嚴厲打擊造謠惑眾、哄抬糧價等擾亂糧食市場的違法犯罪活動,防止社會發生騷亂和驚慌,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2.5.9 市財政局負責會同有關部門審核實施應急所需的有關費用和價差補貼,并及時足額撥付到位。2.5.10 市審計局負責對實施預案所產生有關費用和價差補貼的審計。2.5.11 農發行三亞市分行負責糧食資金安排和貨款結算工作。2.5.12 省糧食局三亞糧食轉運站負責該站在我市轄區8、內省級儲備糧的出庫工作。2.5.13 中央儲備糧三亞直屬庫負責在我市轄區內存放的中央儲備糧的出庫工作。2.5.14 宣傳部門負責做好宣傳報道工作。2.5.15 其他有關部門在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做好相關工作。2.6 各鎮政府及河東、河西管委會的工作職責2.6.1 按照本預案的要求,對本轄區糧食供應安全和市場穩定負總責。2.6.2 制定本轄區的糧食應急預案。2.6.3 成立糧食應急指揮部,根據市糧食應急指揮部的部署,組織和指揮糧食應急工作。2.6.4 完成市布置的糧食應急各項工作。3、預警監測3.1 加強糧情監測。市糧食局要建設好糧情監測預警系統,密切關注市內外的糧食市場動態,及時、準確地提供各9、種糧情數據,為市政府決策提供依據。3.2 預案啟動及發布。糧食市場發生突發性情況時,市糧食局提出預案啟動意見,由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委員會辦公室會同相關單位審查修改,提請市政府常務會審議后,以市政府文件形式通過三亞晨報和三亞電視臺向社會發布。預案啟動后,市糧食應急指揮部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市直各單位要及時報告糧食市場應對措施和糧食市場變化等情況。4、應急響應針對糧食市場出現的變化態勢,運用政府調控和市場調節相結合、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相結合、政府掌握的糧食資源和社會糧食資源相結合的方法,實施有效應對措施。4.1 應對“一般”的措施4.1.1 加強糧情監測。市糧情監測預警系統進入緊急狀態,市糧食局10、實行24小時值班,糧情一日一報,緊急情況隨時報告;密切注視國內外省內外糧食市場動態,跟蹤分析,掌握全市糧食市場的變化情況,隨時提供糧情分析報告和應對決策的依據。4.1.2 做好宣傳工作。通過新聞媒體及各種途徑發布信息,消除不實傳聞,讓群眾了解真實糧情,正確引導消費。4.1.3 停止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先出后進”的儲備糧輪換方式,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要采取措施補充糧食庫存。4.1.4 加強對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以及其他糧食經營企業庫存情況的監督檢查,掌握糧食庫存數量。4.2 應對“較重”的措施4.2.1 適時加大糧食投放量。在采取應對“一般”措施的同時,指導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根據市場需求適時加大糧食投放量,11、調節市場。4.2.2 加強糧食市場監管,依法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糧價和銷售不符合國家質量標準的糧食等違法經營行為,維護正常的糧食市場秩序。4.3 應對“嚴重”的措施4.3.1 實行局部限價政策。在采取應對“一般”、“較重”措施的同時,合理制定糧食最高限價,遏制糧價上漲。4.3.2 組織購進市外糧食。鼓勵和引導糧食加工、經營企業加快糧食購進,供應市場。4.3.3 根據當時市場狀況,將規定在全年分批輪換的儲備糧集中輪換,加大市場投放量。4.3.4 儲備糧承儲企業要通過各種途徑及時組織糧源補充儲備庫存。4.4應對“特別嚴重”的措施4.4.1 動用儲備糧。在采取應對“一般”、“較重”、“嚴重”措施的12、同時,根據市場實際,適時適量動用市級儲備糧、申請動用在我市轄區存放的省級儲備糧、中央儲備糧,申請增加我市省級儲備糧、中央儲備糧銷售計劃。對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庫存糧食,實行統一加工、統一調運、統一銷售。供應部隊的糧食直接安排給市軍糧供應站。4.4.2 組織好糧食加工。對動用的儲備糧,采取委托加工的方式指定企業加工,所加工的成品糧按計劃直接調運各糧食銷售網點。4.4.3 搞好糧食調運。由儲備糧承儲企業負責從庫點調運原糧到加工廠,由市應急指揮部負責組織從加工廠調運成品糧到各銷售網點。4.4.4 組織好糧食銷售。啟用市確定的“特別嚴重”情況糧食銷售網點,延長營業時間,公開價格掛牌銷售。必要時實行限量供應13、。4.4.5 疏通市外糧源渠道,及時補充市場糧源,必要時組織糧食進口。儲備糧承儲企業要按照規模充實儲備庫存。4.5 應急結束糧食市場發生的突發性情況結束,市場平穩、秩序正常時,由市糧食應急指揮部報經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委員會批準應急結束,由市人民政府通過三亞晨報和三亞電視臺向社會發布。5、后期處置5.1 有關部門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對實施應急預案中發現的問題,研究提出改進措施,進一步完善糧食應急機制。5.2 在半年時間內,按原計劃規模及時補充已動用的各級儲備糧。5.3 財政和審計行政主管部門對實施預案的各項開支要加強監管,保證及時核定和支付。5.4 農業部門采取有力措施調整糧食生產計劃,增加糧食14、產量。5.5 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據情節輕重,對直接責任人及主要負責人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對有關單位予以通報批評;觸犯刑法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5.5.1 不按照本預案規定和應急指揮中心要求實施糧食應急措施的;5.5.2 違抗糧食應急指揮中心命令,拒不承擔應急任務的;5.5.3 貪污、挪用、盜竊應急工作經費或物資的;5.5.4 有特定責任的國家工作人員在應急時期玩忽職守的;5.5.5 對糧食應急工作造成危害的其他行為。6、應急保障6.1 落實糧食儲備。按照規定落實市級糧食儲備計劃,并在財政預算中及時足額落實糧食風險基金,確保在應急情況下政府掌握必要的調節物資和資金。6.2 掌握一批15、糧食加工企業和銷售網點。市糧食局要加強糧食加工企業和糧食銷售網點的調查統計工作,并根據應急需要核準落實一批糧食加工企業和糧食銷售網點。6.3 所有糧食經營企業都要按照糧食流通管理條例的要求,保持必要的糧食庫存量。市糧食局要加強對糧食經營企業庫存情況的監督檢查。6.4 做好應急糧食的調運準備。根據糧食儲備、加工設施、供應網點的布局,提前做好應急糧食的調運工作。進入糧食應急狀態后,對應急糧食要優先安排、優先運輸,交通部門要負責協調落實糧食運輸工具,確保應急糧食運輸暢通。6.5 參與糧食應急工作的市政府有關部門和各鎮、街道辦事處要向市糧食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提供準確有效的通信聯絡方式,并及時更新,保證通16、信暢通。6.6 市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糧食應急預案的學習培訓,盡快形成一支熟悉日常業務管理,能夠應對糧食市場可能發生的突發性情況的訓練有素的專業化隊伍,保障各項應急措施的貫徹落實。7、附則7.1 預案管理與更新。市人民政府負責預案管理與更新工作,預案中有關儲備糧的數量及分布,大米加工點、銷售網點每年核實一次,有關數據每年更新一次,于3月底前完成。7.2 本預案具體應用問題由市糧食局負責解釋。7.3 本預案自公布之日起實施。8、附錄(點此處查看)8.1 特別嚴重情況下糧食銷售網點分布表8.2 糧食應急組織指揮機構框架圖8.3 三亞市糧食應急指揮部領導通訊錄8.4 三亞市糧食應急指揮部牽頭機構人員通訊錄8.5 三亞市糧食應急指揮部聯動人員通訊錄8.6 三亞市糧食應急信息傳遞報告圖